為什麼《V字仇殺隊》中的V要請雨果維文這樣的名演員來演?

看起來這個角色沒什麼難度,只有聲音和動作演出,不用在意表情,那麼為什麼不請一個足以勝任此角的小演員來演,還可以節省片酬?難道只是為了提升「星味」,與波特曼相稱?


事實上,這種設計更加考驗演員的功力。因為他需要表達出的感情洶湧磅礴,然而他卻只有動作和語言兩種工具——表情作為表達情緒的重要途徑之一——被福克斯面具給剝奪了。當觀影者不受面具阻礙,直接領會到人物的心中丘壑時,這反而證明了雨果演技的精湛。

這是很多演員終其一生不能達到的標準(尤其在這靠臉吃飯的時代)。

用一句經典的話:雨果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他卻偏偏要去拼演技。


演戲,不僅僅是表情、動作、台詞那麼簡單。而是自聲音到呼吸,從腳趾到頭頂,由心至神全方位的感知與協調。

我記得有一次在台上演戲給老師看,老師說:「你演戲很像電視劇。」我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問老師。老師說,你自己再想想。

時過境遷,我逐漸明白了老師的意思。電影和電視劇,是由鏡頭主宰的。鏡頭所見即是觀眾所見。因此電視劇中的演員玩玩表情豐富,肢體、走位往往是次要的。而在戲劇舞台上,觀眾隨意選擇視角,如果只在表情上下功夫,坐在遠處的觀眾看不清,坐在近處的關注也無法欣賞戲劇的全局美。表演,不僅僅局限於你身體周圍一米的區域,應當是整個舞台。

誒?不是在說電影么?怎麼說到戲劇上去了?其實我說的是同一件事,就是表演究竟是什麼?

表演僅僅是表情的模仿嗎?鏡頭限制了我們看什麼,不看什麼,演員的表情看不見了,演員又該如何表達情緒。聲音嗎?若是默片,那又怎麼辦?

很多演員,在入行不久的時候,把力道全部用在臉上。這種表演,沒有厚度。再說一次,表演不僅僅是表情,而是全方位的協調。

我的老師常常告誡我,如非必要,勿背台。在台上不要背對觀眾,除非你的背有戲。什麼樣叫有戲呢?

我的老師曾經舉過一個例子:演《鍘美案》,包公面臨著是否鍘了陳世美的抉擇。演包公的演員本可大秀表情動作,表達心情的複雜。他卻背過身去,兩隻手系在身後,一隻手在猛扇扇子。扇面不停地敲打著自己的背,心也如這片扇子一樣焦慮。

這就是有戲。

要去見陳永仁(具體我記不清了)的劉德華,面無表情,右手拿著一疊文件,邊走邊做一個動作—有節奏地用這疊文件拍自己的腿。

這就是有戲。

在鏡頭/視角的局限下,如何有效地傳遞信息、表達情緒,才是優秀演員的基本素養。

我們說,善用劍的人,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因已人劍合一。而雨果維文作為V在鏡頭中出現,臉上無戲,可是渾身都是戲,這叫人戲和一。

隨便找個人來演? YCYU


「看起來這個角色沒什麼難度,只有聲音和動作演出,不用在意表情」

——這純粹是題主你的錯覺。

看電影的時候,大家總喜歡把演技等同於表情,因為這樣簡單易懂。截一張圖,配上一行字——「看,他/她嘴角的這個細微的抽搐拿捏地多好」或者「這個眼神表達得多麼到位」,人人都可以瞬間化身為資深影評人和表演藝術鑒賞家。

相比起來,演員的台詞功底和肢體表現力常常被觀眾忽略。

其實肢體和聲音上的控制,私以為比表情上的控制,表演難度更大。德高望重的演技派梅麗爾·斯特里普,十幾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卻還是會被知名影評人寶琳·凱爾斥為「脖子以下不會演戲」呢。

我私自揣測,題主對「戴面具的角色表演起來沒什麼難度」的誤解可能來源於近幾年火到不行的超級英雄電影。無論是蜘蛛俠、鋼鐵俠、蝙蝠俠,基本上戴上面具就是動作戲,常常不是替身就是特效,面具下面根本不是唐尼、貝爾等「名演員」;而只有在演出摘了面具的感情戲裡,才會動用到那些知名演員的演技。因此給人以一個印象:戴上面具的戲都是不走心的,根本不需要演技。

然而V不是這樣一個角色。他從頭至尾都沒有摘下過面具,那張蓋伊·福克斯的面具就是他的臉。因此,除了那些華麗的打戲之外,這個角色的神秘、優雅、堅定,他復仇並喚醒民眾反抗意識的動機,他對女主角伊芙克制的感情,都要依靠肢體語言和聲調來一一表現。以如此苛刻的限制條件,去完成這些複雜、細膩的感情,如果這都叫表演難度不大,我真不知什麼樣的表演是難度大的。

最近一次觀看這部電影大概是前年了,時隔那麼久,V這個角色依然在我腦海中栩栩如生。不只是一個披著斗篷、戴著假髮和面具的蒼白形象,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言辭舉止中有著那個極權社會早已消逝的舊時代的優雅,我看得到他身上苦難帶來的痕迹,也看得到他的鬥志和他的柔情。雨果·維文真的把這個角色從裡到外塑造得很好,這樣的效果,非具有超強的肢體控制與台詞功底的演員不能勝任。


因為姐弟倆和雨果維文關係好,老搭檔,就這麼簡單


讓怪咖來演怪咖,讓變態來演變態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尤其是在不能露臉的情況下。


僅用語言和動作,意思是限制了表達的途徑。

仔細聽V的腔調,

即使沒有表情,也可以非常清晰地感覺到面具下的表情,

這還是需要功力的。


讓你穿怪獸皮套,你也不一定演得好怪獸。這是門技術活。別想那麼簡單。


首先,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也看了很多遍。不得不說,這確實是非常經典的電影。其次,不可否認的是,一般演員和獲得廣泛認可的演員之間,無論是對角色的理解還是演繹,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試想,如果你是導演,拿到這麼好,拍出來註定要成為經典的劇本時,你是願意請一般演員來演繹它,還是更願意請擁有毋庸置疑的實力的演員來演繹它?答案肯定是後者。最後,我並不贊同題主說的,V是一個好演的角色,只需要聲音和動作。我們看這部電影時,雖然從始至終,V始終帶著面具,但是我們卻會覺得他是那麼鮮活的一個人,情感是那麼豐富,隨著劇情的發展,都彷彿能看到他面具後那張或怒或動情的臉。一個演員帶著面具能給觀眾這樣一種體驗,這難度其實很大很大。如果為了節約成本,請一般演員來演繹這樣一個角色,那演出來的很可能是一個生硬的沒有鮮活靈魂的面具人而已了,這反而是毀了一本經典劇本。請一般演員來演,從經濟成本來說,確實節約了,但是一般演員所演出來的效果對這部電影所造成的影響的後果呢?又該如何計算。電影的好壞,反過來又會直接關係到導演自身的名聲和口碑。這是成本和可能結果的博弈,理性的人都會選成本稍高,但好結果有保障的選項,而不會選成本「看起來」低,結果又無法保障的選項。。。


《天國王朝》裡帶面具的麻風病國王請的愛德華.諾頓飾演,《大紅燈籠高高掛》里幾乎沒露面的「老爺」請的是北電一位老教師演的。

因為這種省略、隱藏掉表情表演,只依靠形體和聲音出演的角色對演員的演技要求只會高不會低。

另:《V字仇殺隊》是部堪稱「傻逼過濾器」的超級爛片,那姐弟倆來執導也救不了這傻逼片兒,只能說白瞎那幾個演員了。


本來擔任「V」一角的是詹姆斯·鮑弗(James Purefoy),但是在影片開拍後六周他就離開了劇組。理由是他不能忍受在整部影片中都戴著面具。[8]替代他的是曾在駭客任務(The Matrix Trilogy)里與喬·西佛和沃卓斯基兄弟就有過合作、在三部曲中扮演史密斯探員(Agent Smith)的雨果·威明。不過,在最終的影片中依然包含了幾個由詹姆斯·普爾佛伊扮演「V」的鏡頭,只不過配音的依然是雨果·威明。

來自維基百科


之前是請的另外一位演員演的,沒多久他實在受不了一直帶著面具不漏臉,罷演了,雨果來救場的


製片是齷齪司機姐弟。

導演是黑客帝國的執行導演。

明顯是老熟人好辦事。

v又不露臉,找基努里維斯有啥用,何況這個帥哥也沒什麼演技。

於是男二上。


《天國王朝》里愛德華.諾頓飾演的面具國王鮑德溫四世的風采蓋過了奧蘭多布魯姆,自己感受下


沒有比舞台劇演員以及配音演員更適合演這個角色了


為什麼斯嘉麗約翰遜在《her》中能僅憑聲音就拿到最佳女主角?

以上。


我只知道,我在 v看到伊芙又回來的時候 他是 笑的,而伊芙不讓他走時,他是糾結的。還有 他愛伊芙……還有很多。我不知道別人演 是否也如此


建議題主再看一看天國王朝里諾頓不露臉的表演

你大概就明白為啥要讓雨果維文演繹V了。

不露臉都覺得帥………………誰能做到………!


戴面具演戲這種事,對於唐嫣開始容易,對於胡歌來說有挑戰,對於陳道明來說,簡單…

不過陳道明的簡單和唐嫣粉難 是不同的。就像你的壽司和小泉壽司的區別


提問能點反對和沒有幫助就好了。


看起來這個角色沒什麼難度 --你自己在家演下試試


雨果維文就算是從頭到尾沒有露臉,在片子里的演技也是看得見的頂級,台詞功力就更是讓人嘆服了。


這個問題能成為問題,本身就是問題。


最動情的莫過於革命前的那支舞,那張面具最後甚至代替了V真正的面孔,好像V一直保持微笑,面對Evey他最後溫柔,面對敵人上揚的嘴角是最好的嘲諷,雨果的動作動情時動情,果敢時果敢,語言的力量有時真的比面龐更震撼。


推薦閱讀:

有沒有哪部電影的攝影讓你覺得絕了?
《超凡蜘蛛俠2》中蜘蛛俠能抵禦電光人依據的什麼科學原理?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版好看嗎?
《V字仇殺隊》中上街的群眾,跟納粹的蓋世太保、《浪潮》組織的學生、《搏擊俱樂部》的暴民、文革的紅衛兵相比較,有哪些異同?
為什麼大家會喜歡反英雄(Anti-hero)?

TAG:電影 | 表演 | V字仇殺隊電影 | 雨果·維文HugoWeav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