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難道讀小說譬如世界名著小說就毫無意義嗎?

喜歡讀書,喜歡讀一些感興趣的書,比如小說,比如散文,不喜歡太過於枯燥無味並且全部都是大道理的書,即使它們是中華的經典,尤其不太喜歡文言文。 我把讀書當做愛好,但有些人純粹是帶著讀某本書一定會讓自己懂得很多很多道理的目的而去讀那本書,認為讀一些小說,即使是世界名著小說,或者推理小說諸如此類的,認為讀這些不會讓人懂什麼大道理,這樣的理解對嗎 誤區在哪裡,難道讀小說真的沒什麼意義 純粹是為了滿足閱讀需要嗎 如果有意義 意義是什麼呢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的食物 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 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閱讀對你的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我覺得.


拿的微博的圖 終於明白了


閱讀的意義好像總是見仁見智,但是對於我來說大概更多的時間都在發現並努力接納渺小的自己。 好比同一種心情,自己花了半天遣詞造句卻始終不能名狀,然後卻在某一刻發現 原來前人早就用更巧妙的語言把它更準確和深刻地表達出來了。 驚喜和失落同時在心底席捲,原來我的喜悅和難過,都不獨特。

當然我說的接納並不是向平庸妥協,而是要通過閱讀去正確認識自己的位置。自知者明嘛。

題主主要說的是小說名著的閱讀,我想這個方面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一個人僅僅是為情節而讀名著,也許的確只能收穫暫時的一點樂趣和閱讀快感,但是如果願意聯繫背景和小說技巧方面去多思多想,我想應該會得到更多的收穫吧(* ̄︶ ̄*)

就像一把絕世好劍,農夫用它切土豆,而將軍用他殺敵報國。可見材料本身能創造怎樣的意義更多時候取決於人。

當然啦,我不覺得僅為了情節而去讀一本書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如果題主能從小說中得到繁重現實生活里的一點放鬆,何樂而不為呢?

人們說寶劍就該殺敵報國,怎知它不是更愛土豆的清香呢

●v●?


總有人用那些人云亦云的答案來搪塞,我很討厭,完全不經大腦提煉的回答有什麼意義。

首先,人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肉體通過進食來汲取養分,我不反對,然而遺憾的是,你的全身上下大部分細胞基本三個月就被替換掉了,最長也不過六七年,所以它們並沒有成為你身體裡面的一部分。

其次,讀書的作為一種汲取知識的手段,它的作用大小與閱讀材料的關係不可謂不大。你所說的小說、散文都屬於想像類文學,我們讀的是故事,吸收提煉的是經驗。對於詩歌,我們在讀的過程中需要將自身代入,我們在讀的過程中提升的是情感。其實,我這裡也有點以偏概全了,好比你說的推理小說,它還能鍛煉你的邏輯思維。

作為閱讀的直接受益者——你的內在精神世界,如果沒能在把書籍忘掉的時候將書籍內容提煉出來,那麼讀書並沒什麼用。我認為讀書應該像蠶蟲食桑葉,一口一口慢慢咀嚼。具體點說,應該是你和作者展開的一場激烈的辯論,你們互相提出問題然後互相解答。這個過程可能會很痛苦,因為有時你會發現你完全插不上嘴,對此我的解決辦法是再找幾本書幫自己反駁。

最後,讀書最重要的是選好書,一般來說時間是最公平的。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血肉」


我也是這個樣子的!雖然有些書真的很好很經典,可是就是不愛讀。。。平常就喜歡看些小說,但也不是隨便看,也是有選擇的選一些好的作家來看。

?所以我覺得第一點是:在小說的選擇方面一定要把好關。(像我本人就比較喜歡余華、東野圭吾、還有最近在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我並不覺得喜歡看小說有什麼不好,畢竟讀一本書,一定要去思考與感悟,遇到好的語句情節也可以做做摘抄,寫寫筆記,既然有收穫了,那就不是白讀的。

?所以第二點是:勤思考,多做筆記,有可能的話多跟身邊人交流這本小說,聊天也行,發票圈、微博、QQ空間、豆瓣、貼吧都可以!

最後,不論是題主還是我自己,都需要越過自己的心理障礙,畢竟大範圍的讀書涉獵百分百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第三點:像題主對文言文有陰影的,可以試著找一本簡單好理解(最好是有豐富注釋)的文言文來看,像明清時代的小說就很好,語言比較接近現代,情節也不錯。像我自己對西方名著是真的不感冒(??? ? ???)我也一定要試著去看看,爭取把《百年孤獨》啊《巴黎聖母院》啊這樣的。。。啃下來。。。

共勉_(??ω?? 」∠)_


推薦閱讀:

為什麼老師要求多看名著,少看網路流行小說?
「洪荒之力」用法是否規範?我們應該怎麼理解?
如果有人總結好一本書想表達的核心內容和好詞好句,是不是就不需要讀這本書了?
在校學生如何做到品學兼優的同時思維和眼界不被教育制度限制得太死?
一個自認為是文青的人看不起流量小說(以及看它的人)是什麼心態?

TAG:讀書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