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公民》的結尾,塞爾維亞母親為什麼不躲避北約戰機,而是站在地上等著被炸?


1999年已經是現代了,人權標準很高。南聯盟是南斯拉夫解體一國,而南斯拉夫是一個著名的准發達國家,不是盧安達這種不受關注的文明外邊緣國家。

美國如果在這裡造成了一次轟炸死亡數百平民的事件,那必然是舉世震驚的驚天大案,包括美國國內也會給美國當局造成無法承受的輿論壓力。因此,北約被迫捨棄這一目標。

這就是北約轟炸南聯盟時,南聯盟人民以身護橋的基本背景。可以說,南聯盟人民是用生命來給美國當局施加人權壓力。它必須發生在1999年才有效,要是1937年,這個方法就行不通了。


等死,死國可乎?


《科索沃公民》哪裡拍的?


對於那段歷史我最清晰的記憶有兩點,一個是中國領事館被炸,另一個就是貝爾格萊德最後一座大橋的故事。

第一個很多中國人都知道就不說了。說第二個吧,我看報道是貝爾格萊德最後還剩下的一座大橋,北約已經明確會轟炸,當晚很多塞爾維亞人點著蠟燭站在橋上,他們說要炸就把他們一起炸死好了。我記得很清楚整個兒橋上當晚全是人舉著蠟燭。

最後北約那天沒有轟炸那座大橋。我記得央視採訪中一個塞爾維亞男子說我們只有用自己的身體來保衛這座大橋,並用蠟燭來指明目標。如果北約要炸他們願意與橋同歸於盡。


印象很深的是那時候南斯拉夫人常常穿胸口是一個靶標圖案的文化衫,穿著去護橋,意思是要炸炸我。當時一些在中國開展工作的前南足球教練也這麼穿


作為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我很慶幸我的親人不用只能用自己的身體面對對方的武器,希望我有生之年看不到這樣的情景。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塞爾維亞以及巴爾幹半島的相關歷史與神話背景。

塞爾維亞占人口總數百分之八十二的主體民族是黑塞黎族,有和匈牙利族不同的神話體系:在該族聖書「耳啟史集」中,記載了他們誕生自神的篝火,在噼啪作響的木柴燃燒中創造語言、詩歌與樂章。

他們以火之子民自稱,其文化中對於火的崇拜無處不在。如果兩個黑塞黎族人相遇,打招呼的方式是問:「你炸了嗎?」——炸寓意著火焰的升華,是光與熱達到頂峰的物理展現——從而表達自己對對方的關心與祝願。

由此,本題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炸是母親的信仰歸宿,面對轟炸,她選擇擁抱而非逃避。

另外一個比較冷門的知識,這部電影在塞爾維亞上映後引發觀影熱潮,「你媽炸了」因此被評為為該國年度流行語。下次去塞爾維亞旅遊,不要忘記微笑著對每個黑塞黎族人施以祝願:「你媽炸了。」


謝邀

沒邀也假裝被邀了

從個人層面來說,絕望無力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動力。

作品折射現實問題,母親必死無疑也暗示了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必將走向滅亡。

以長鏡頭來演繹,全畫面運用的冷色調,轟炸機彌散著冷峻的死亡氣息, 再結合下一個畫面鮮明的血色,對比鮮明,頓時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以民族主義給人帶來的強烈的精神力量襯托出戰爭帶來的關於人性與目的性的深刻反省。

最後

魔幻現實大作預告:27記憶之一樁事先張揚的強姦案。


推薦閱讀:

世紀末日種子庫是什麼樣的組織?
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完成,對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有多大幫助?
為什麼我周圍的人都在罵國家?
俄羅斯困局是普京造成的嗎?

TAG:電影 | 軍事 | 戰爭 | 國際 | 南斯拉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