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人為什麼買得起房子?中國房價高嗎?為什麼?

國人的收入和房子的價格近乎畸形地不成比例眾所周知吧,浙江一個三線城市比較靠市中心的舊公寓都是10,000/m2起步,但是一個類似於英孚這樣的大型教育機構的職員的工資差不多是3000-5000rmb/月,大多年輕員工都達到不了要交個人所得稅的收入水平。

由於我的丈夫是西人,他經常問我中國人如何能夠都住得起房子。我一直不知道怎麼回答他因為我沒有相關經歷,其實自己也想不通。

他家在楓葉國屬於普通中產階級,住一個平常的三卧+前後花園+泳池的房子,多倫多往南開車一小時的一個中型城市裡,屬於非常不錯的地段了,離湖灘度假區非常近,差不多是300,000美金的價格可以拿下一棟他家這樣房子。換算過來,一棟這樣的房子只能在浙江的中小城市的郊區買一個公寓,在杭州上海之類的地方,大概就是50平方吧?

因此我們一直很疑惑,關於中國的房市問題,婚齡的年輕人,需要一套足夠兩人+未來的孩子住的房子,預估計是80平方,兩人都是大學畢業三四年,分別賺稅後5000rmb一個月,這算是一個不錯的小中產階級家庭了吧,可是他們如果是住在上海,要如何負擔起一套不算太郊區的這樣面積房子?

————————————————————呵呵的分割線

回來看了一遍答案,很多人在討論題主的身份問題,那就給出一些基本的回答吧

1.好吧題主今年26歲,大學讀經濟但荒廢很多年了,出生地是杭州的老城區。作為一個偉大的杭州屁民,從小就被以炒房為生的母上大人面提心授關於房產的種種知識,因此每到一處都有打聽房價的特殊愛好。

2.題主十幾歲移居香港,新加坡和馬來(也是房價的重災區),挪來挪去住過很多個國家,一直到最終去年不幸嫁給楓葉國IT民工,不得不又搬往加國這片凍土,現痛苦萬分。

3.為什麼要拿浙江三線城市為例呢,因為題主並不覺得北上廣深圳杭這類的城市房子的價格年年飆高很新奇,但是今年回國探親,從一些存留的國內故友那裡聽到他們的出生地也就是這些還很落後連公共交通系統都還是一團亂麻的小城市,房子平均價格也已經高到可以跟一線城市郊區房價相同,不由得深吸一口涼氣。

4.看了頂部的那些答案,深感震驚,國人現在原來收入如此之高了,為什麼鄙人的幾個朋友,也都是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了,工資好像也沒有到稅後過W,達到買房完全無壓力的境界。。。一定他們混得太差勁了!!lz認識的都是些什麼渣渣啊!!!要好好反省!

5. LZ跟丈夫尚且年輕且四處遊歷經常換地方,現在還沒有定居買房的打算,因此只能遭人鄙視地用他爸媽的屋子作例子,不幸的是他爸媽也非大富大貴,實在慚愧慚愧污了你們的眼。

重點是此前他跟我來過中國一趟,我們去了下杭州西湖那一區,然後我指著一片吳山腳下的破落棚戶告訴他,住在這裡的人都超級有錢!這裡的地至少5w/m2起價。他也不由讚歎天朝的威武!

6. 愛國小將們,精神不要那麼脆弱嘛,題主自己也是無房遊民+存款三位數的屁民,哪裡有你們高端大氣又有大屋住還年入百萬簡直雄霸天下,太幸福了,為你們鼓掌哦!以後也要加油更加努力哦!

中國房價高的原因。

中國房價高嗎?


一般不評價其他人的回復,但這個高票回答也太扯淡了。人家替真外賓來提問題,裝外賓就不太好了。

中國的房子貴不貴?怎麼會不貴?就算是按絕對價格,國內一線城市的住房價格都不亞於東京、紐約、倫敦等著名的高房價城市,放在全世界來看都是很貴的房子。與人均收入一比更是貴到飛起。前面幾個城市市民人均收入七八萬美元,國內這幾個才多少?

至於房子為什麼這麼貴這是另一個問題,這裡不涉及,只簡單說一說為什麼中國人還能「買得起」的幾個因素。

首先政策上就歧視無房人群,在就業、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設置種種障礙,你不買房,許多地方都會受到為難,國人買房的「動力」比老外大很多。真外賓體會不到這點,會比較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積極性買房。另外法律保護不了租房者的權利,這點真外賓也是在他們那邊見不著的,哪個房東敢隨便往外趕人?中國的買房者里因為各種原因,咬著牙也要買房的比例比國外高太多。城市和城市周邊又無法像國外一樣買小塊地塊自建,當然就只能去買貴价房子。

由於過去的若干年裡,房屋基本上是在持續升值,房屋持有者的財富在帳面上一般來說是增加了的,落袋為安的比例也不小。這讓國內的普通住房相比國外來說,多了一種投資,說難聽點叫投機屬性。當購買一種物品被視為賺錢的手段的時候,藏獒、茶葉、核桃、比特幣這些東西都有人大把出錢買,何況那麼大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房子?當然會有更多人咬牙買房。類似的想法也不止中國人有,八十年代的日本人也這樣想過。日本的房價怎麼會跌?就算日本的房價跌,東京,這麼大的城市,怎麼可能會跌?幾年以後事實告訴他們,一億日元公寓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房價不會嚴重脫離收入水平太久,長期還是會回到5-10年平均收入的一個較為合理的價位上。

在購房過程中,中國人的購房方式真外賓也很陌生。在他們那邊,就算是租房,比如說在日本租政府運營的公租房,幾乎無保證金,都會審查你的收入。一般來說,不租給你租金超過你收入1/4的房子,以免影響生活質量。租房都如此何況買房?銀行上回被房地產泡沫狠狠地弄了一頓,沒死的也脫了幾層皮,膽子小得很。需要按揭買房者證明他自己有穩定的足夠的償債能力,比如大中型企業的正社員等等。日本人倒是一般不用首付,不過如果要支付一大筆錢的話,同樣要證明這筆錢的合法來源,比如說自己逐漸存起來的,或來自贈予且交完贈予稅了。所以真外賓在理解一些中國」剛需「用戶的買房方式時有點困難,父母出全款,或者父母出首付他還月供,甚至是父母出完首付和他一塊還月供,因為月供已經佔到他收入的一大部分,銀行還很配合,這樣的買房實在是難以理解。按他們的標準,這種收入不可能買得起這種價格的房子。中國人集全家之力,做到了」買得起「,但這種」買得起「是因為使用了非正常的購買方式,有如過節前借錢並刷爆信用卡買大件一樣,這是透支過去未來的其他方面的消費能力換來的」買的起「,而不是因為這個大件不貴。真外賓可以看不懂,但作為國人如果也裝不懂,那隻能說太打腫臉充胖子了。

非自住純投資的炒房客得利於國內目前房產管理制度不清晰,房產稅制度未出台,購買和持有多套住房無需付出太多的額外成本。加之房價之前都處在上升通道中,使得他們購買房屋的意願比國外的強烈,資金也較易解決。

歸根結底,國內以低得多的收入,硬買不低於發達國家價格的房子,是由於諸多客觀和主觀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買得起」,用盡手段也要「買得起」的結果。外賓理解不了很正常,我們知道外賓為什麼理解不了也正常。如果非說房子不貴,買房很容易,個例或許有可能,大部分國人不是這樣的,裝外賓沒什麼意思。


2016.1.20 更新:

原答案提供的鏈接中的數據更新到2016年了 答案里列的數據是2014年的 和現在鏈接中的數據有部分出入。

=======================================================================

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不知道你何來的自信說中國房價不高?好吧,房價高不高你我說的都不算,還是用客觀數據說話吧。

既然提到「一線城市的房價一開始的設定就不是人人可以買得起的」,那麼我們就來比較一下中國一線城市和一些發達國家的一線城市買房的難度。這裡單純的比較房價是沒有意義的,比較科學的方法是比較房價與收入比。

Property Prices Index 2014

這是我找到的一個全球各大城市2014房價指數的排名。按照房價與家庭稅後年收入比從高往低排 。註解里提到這個比率是城市當地房價中位數和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比率,並且同時計入了城市中心和郊區的房價,所以還是可以比較客觀的說明問題的。這個數字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城市中等收入的家庭買中等價位的房子不吃不喝需要花費多少年的稅後工資。

可以看到我大帝都位列全球第五,魔都第九(實話說比我想像的情況要好些),其他國內一線城市也都名列前茅。

#5 北京 34.38

#9 上海 28.57

#12 杭州 27.70

#15 廣州 26.74

#19 深圳 26.01

不過這個排名中國城市不全,除了上面這幾個就只有南京和蘇州了。

#34 南京 20.75

#70 蘇州 15.94

再看看一些發達國家一線城市:

#74 巴黎 15.87

#89 倫敦 14.76

#150 斯德哥爾摩 11.58

#165 慕尼黑 10.81

#233 悉尼 8.7

#257 多倫多 7.96

#259 東京 7.89

#260 紐約 7.85

差距顯而易見。如果再比較二線城市的話這些國家相對應城市房價指數也是要明顯低於國內同檔次城市(可以參考南京和蘇州),三四五線城市由於排名中沒有可以參考的國內城市我也就不評論了。當然不能不說發達國家除了買房之外的生活成本肯定是要高於國內的,還有一些國家要收房產稅,但即使這樣我想也要比在國內買房壓力小很多。那些吐槽題主用加國農村房價和北上廣房價相比的,人家兩口子用加拿大農村的收入去買多倫多市中心的房子都比用北京城區的收入去買北京郊區的房子輕鬆好嗎?

排名第一的匿名用戶在評論里寫到:「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你拿我們的一線和紐約倫敦香港東京巴黎對比一下,高嗎?」對此我只能呵呵了,他說的這幾個城市只有香港的房價指數能和國內一線城市相提並論。

所以客觀來講,中國的房價考慮到老百姓的收入無疑是很高的。 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房價這麼貴中國老百姓還能負擔的起?這就牽扯到一個「買的起」的標準問題。對於一個國內一線城市背景很一般收入很一般的家庭來說,所謂的「買的起房」很多時候可以說是傾盡全家之力,靠父母幾十年的積蓄付個首付,再加上未來小兩口二三十年的房貸加省吃儉用才買得起,這在發達國家幾乎是無法想像的。一般美國家庭買的房子不超過家庭年收入的5倍,有個別的也最多不超過10倍。在國內買一個相當於年收入二三十倍的房子在國內似乎司空見慣,而對美國人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對他們來說就是買不起。這就是標準不同。如果用國內的標準來衡量,那大多數美國人都「買的起」紐約的房子,而顯然不是大多數中國人傾其全力都「買得起」北京上海的房子。


本輪房地產去庫存以來,一線城市房價暴漲,然後引發政府調控,在2016年10月調控開始的時候,我曾寫過《中國的房價什麼時候會崩盤》,認為一線城市的上漲勢頭會得到遏制,進入橫盤階段,但是崩盤是不可能的,未來3~5年,一旦放開調控還會暴漲。

而實際上,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的房價被政府遏制住了之後,開始橫盤止漲,買房資金開始蔓延到南京、合肥、武漢等二線城市,二線城市調控之後開始蔓延到三四線城市,於是引發了全面調控,如今全國房價都開始進入大橫盤時代。對於全國所有的房價調控,我認為他的核心目的都只是不讓房價漲,斷然不會允許房價跌,這一點是可以歷史來證明的,今天主要給大家說一下30年來的房產調控歷史,讓大家更深刻的了解中國房地產市場。

1980年是中國房地產的元年,這一年鄧小平書記把房子定義為商品,同時推動房改和土改,中國房地產正式成為了一個產業,開始緩慢的種子發芽階段。不過當時很多人擔憂文革重襲,不敢擁有私產,而且也期盼單位免費分房,房地產業的規模很小。1984年,鄧小平肯定了房地產行業的意義,排除了雜音,地產的黃金10年到來。1987年,深圳在還沒有修改憲法的情況下,冒險打了擦邊球進行了首次的公開土地拍賣點燃了全國房地產加速前進的熱情,如果確切的給一個中國地產開始進入商業化的時間點,我覺得1987年是比較合適的。

1991年,國務院批複了24個省份的房改方案,鼓勵個人購買房屋,當年萬科股票上市,全國房地產進入起飛階段,中國地產的首個泡沫開始蓄積。

1991年,海南房地產均價是1400元/平米,1992年是5000元,93年達到峰值7500元,2年漲5倍,銀行和國企的進入資金接近千億元。劇烈增長的泡沫引發了中央的擔憂,導致了中國地產的首個調控政策出台,1993年6月3日,朱鎔基發表講話,宣布終止房地產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嚴格控制信貸總規模、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限期收回違章拆藉資金、削減基建投資等。於是海南泡沫直接炸裂,當年海口1.3萬家房地產公司倒閉了95%,引發壞賬800億元。同時,海南地產泡沫的破裂引發全國房地產硬著陸,全國房產價格紛紛大跌,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

由於房價連續陰跌,無人購房,1995年底,全國商品房累計空置建築面積達到5031萬平方米,1996年房地產行業出現了全面巨額虧損,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到來全國房地產行業已經瀕臨崩潰。

於是政府開始救市,1998年7月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宣布全面終止福利分房,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1998年,房地產市場大熱,許多單位搶購住房來分給職工,一口氣消化了全國的存量空置房,堪稱中國房地產去庫存的1.0版本。

2001年,供需關係開始失衡,這一年的第一季度,3個月內北京房價上漲達到97.3%,當年政府開始全面整頓地產行業。2002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及房地產過熱問題,掀開了政府和地產商之間的調控博弈大戲。

02年首先發布的調控大菜是《關於加強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地產業稱之為217號文,從土地供應、住房結構、市場整頓等方面進行調控,市場對此的反應是漲幅減緩,但是北京房價繼續上漲。

03年6月,央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通知》(銀髮【2003】121號)文,對商業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款等7個方面做出規範收緊銀根。對二套房提高首付比例,上浮利率等耳熟能詳的規定就是在此文中出台的。121號文效果顯著,全國房價應聲下跌,上漲勢頭被終結,全國地產行業進入冬季。

但是造化弄人,03年中國遭遇非典,全國經濟影響嚴重,經濟增長率下滑到6.7%,出於保增長的考慮,在全國地產商的強烈抗議下,住建部發布了《關於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18號文,此文內容和121號文完全相反,將鼓勵房地產發展定性為擴大內需,拉動投資增長,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渠道。

於是全國房價只跌反彈,繼續上漲,04年同比漲幅達到14.4%。2005年,在輿論壓力下,國務院推出《關於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稱之為國八條。大概內容是要求各地政府重視房價過快上漲的現象,控制措施不利要追求領導責任,調整住房結構,保證中低價位、中小戶型的供應,大力建設廉租房。

國八條完全沒有卵用,市場用年漲幅12%來歡迎國八條調控的到來,2006年政府再度調控,推出國六條,大概意思還是國八條的重複不過再度強化,首次提出90/70的戶型政策,核心落眼點還是讓地產商多造小戶型讓百姓住的起房子,當年房價上漲6%,調控變為空調。

2007年,民怨沸騰之下,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要求對於貸款的二套房,首付不低於4成,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1倍,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貸款,項目資本金必須達到35%才發放貸款。效果非常顯著,一直上漲高燒不退的房價立刻跳水,北上廣深這4大一線城市出現了大量的地產中介門店倒閉現象,房地產交易量價齊跌。

又是造化弄人,半年之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導致了全球金融危機,房地產行業從降溫變成了冰凍,土地流拍、地王退地,在2009年據國家電網利用智能網路在全國660個城市的調查,全國大約6540萬套住宅的電錶讀數連續6個月為0,按每套100平米計算等於09年住房竣工面積的11.3倍,哪怕全國立刻停工,房子都夠用11年,如此巨大的空置商品房市場根本難以消化,整個行業瀕臨崩盤。同時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惡化,經濟增速下滑嚴重,政府開始再度救市,房地產去庫存2.0版本開始了。

除了四萬億投入基建行業外,央行對房地產全面鬆綁,個人房貸利率下限擴大為70%,首付款最低可以做到20%,上海甚至命令國有企業直接購買房地產來維持房地產行業的穩定,於是2009年房價止跌回升,全面燃爆,當年房價上漲25%。

於是再度民怨沸騰,為了安撫民心,09年12月,政府推出國四條,10年1月政府推出國十一條來調控市場,我這裡特意不寫他們的名字以及內容,是要告訴你,這裡面是一堆關於讓窮人怎麼住的起房子,怎麼做經濟適用房,怎麼做小戶型等等,沒有收緊銀根,沒有降低貸款。所以,全部空調,2010年房價繼續上漲,當年漲幅冠軍為通州的副首都概念,漲幅達到3倍,亞軍海南國際旅遊島概念漲幅為一倍多。

2010年4月17日,在接近沸騰的房價面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簡稱國十條,其餘9條我就不寫了,不過其中一條必須寫,國十條規定貸款首付比例從20%上調為30%,二套房首付不低於50%,三套及以上首付和貸款利率應大幅提高,無1年以上納稅證明或者社保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住房貸款。

效果很顯著,海南房價在2010年3月到7月的住房均價分別為12280、11932、8483、8208、7019元/平方米,全國房價也都有小幅下跌,不過當年8月房價開始止跌,頗有報復性反彈的架勢,於是2010年9月,國土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用地和建設管理調控的通知》,從用地的角度進行規範調控。9月2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連手發布新五條,上浮交易契稅,取消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新一輪調控沒有繼續收縮銀根,所以房價沒有進一步大跌,不過止住了反彈的苗頭,2010年國慶節全國樓市成交銳減、交易慘淡,觀望濃厚。

接下來就是5年的凍市期,2010-2015,全國房價基本不漲不跌,投機絕跡,大橫盤狀態,庫存閑置商品房數量飛速增加,一直到2015年底國務院出台去庫存政策刺激房地產,房價引爆了一波翻倍漲幅,所謂房地產去庫存3.0版本,然後2016年國慶前夕再度開始調控,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

上文是中國房地產二三十年來的歷史,我今天把他們羅列到一起,大家看完之後我相信是很有收穫的,對中國房地產的發展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從以上多次調控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首先,政府是有砸盤能力的,93年海南泡沫一夜之間崩盤,全國房地產應聲大跌,足夠說明,只要銀行斷貸抽資下狠手,中國房價分分鐘硬著陸,房價半年暴跌70%不是夢,不過代價是整個中國經濟一同完蛋,所以政府絕不允許房地產行業崩盤,目前政府所有的調控,都是控制房價上漲過快以免引發不可控的崩盤,僅此而已。

其次,是歷次調控真正引發房價下跌的那部分政策,從歷代調控效果來看,當房價上漲的時候,任何政策都不能阻擋房價上漲,全部淪為空調,唯有減少銀行貸款資金是立竿見影的效果,不管是提高首付還是提升利率還是控制貸款總量來說都可以。稍微減一點房價立刻停止上漲,再多一點房價就開始下跌,如果減的狠了房價還能崩盤。

所以,當下次發布調控措施的時候,到底是空調還是真調,你看看有沒有縮減房產信貸總量即可,他對房價影響所佔據的權重非常大,同時房價崩盤有千萬種可能,但是唯獨沒有政府主動出手砸崩這種可能性。


中國房價高是基本事實,中國很多人買不起房也是基本事實。

我不知道你們那些說買得起的是不是真的活在中國。

忘記了那些在飯店給你們端茶倒水的小妹了?

忘記了那些在酒店提行李的小男生了?

忘記了你們身上穿的衣服是什麼人在工廠製作的?

忘記了你們打的高爾夫球是誰打磨的?

忘記了掃地的阿姨?

忘記了洗碗的保姆?

忘記了提著菜籃子賣菜的老人?

忘記了情人節賣花的姑娘?

你們是不是忘記了他們也是中國人?

你們這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知乎精英們,你們是不是忘記了什麼?

是的,你們忘了。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很多人還活的不夠好,我們國家還在努力實現更加全面的普遍的小康。這就是中國。

你們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啊,你們是中國的希望,請你們驕傲的活著時,也低頭看看這些人民,你不知道,他們真的窮!


============================4月13日補充==================================

評論里說我的論據反駁不了匿名用戶的觀點,結果我去看匿名用戶又說了什麼,結果震驚了,匿名用戶就說了一句忽略了人口基數土地資源因素,這種空口說白話,沒什麼任何內容的論據,結果我的反駁就無力了?之前匿名用戶全是幾句你知不知道的排比句就給頂到最高,現在加了一句話,還就成了有力論據了?這是什麼道理?匿名用戶現在的觀點來,可以得出結論,香港人多地少,所以香港的房子也不貴……

============================我理解的人口紅利==============================

評論里有人指出我的人口紅利說法不是很準確,我的理解是人口紅利是指父母一輩現今負擔較小,投資渠道不暢,擁有較為充足的積蓄,為孩子的首付做出貢獻……可能概念弄錯了,忘海涵

============================界定貴補充===================================

之前界定貴不貴給評論里指出問題來了,任何一個大城市,普通人都可能住的比較偏遠,好吧,這樣界定不合理,那麼就用橫向對比界定好了,下面的答案給我的房價收入比,除了香港,中國相當一部分城市都榜上有名,怎麼看這都算貴的了?

============================先頭補充=====================================

我的這個答案的邏輯是根據統計數據中國人買得起房是因為人口紅利+高額房貸,而不是因為房子不貴!我一直反對的只是匿名用戶中國房子不貴的論點而已……

大家麻煩認真看回答,理清思路再說,沒一個反對是到點子上的……

==============================圖表數據補充================================

盆友提醒我這樣說沒幹貨,那就補發一些數據吧

數據來源:深圳市2013年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

深圳坂田那邊的房價大概在2w左右,已經不算貴的了,這麼一看還不貴么?

==============================圖表數據補充================================

反對排名第一的匿名用戶的答案的中國房子不貴的論點,從智聯招聘發布的《2013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報告》,看出,北京高校應屆生崗位的平均薪酬為4746元,僅次於上海的4859元。據我了解,喜歡上智聯和前途無憂這些網站上投簡歷的,一般這些學生學歷都不會太低,就是這種情況下,其平均薪酬也不過如此,匿名用戶你不會以為你身邊的人就是世界的全部了吧?我記得在去年找工作的時候我看過前途無憂的報告,其中it、金融、房地產三個行業明顯的薪酬遠高於其他行業,大概在7、8k的起薪,然後這份報告我看了調查樣本,其覆蓋的院校大多是985、211院校,至少基本都是重點本科,這種情況下,出來結果也不過如此,匿名用戶你也是這個圈子的吧(當然我也是這個圈子的),就像 @王鵬飛 所說的一樣,一提工作就是it,一提就業就是BAT,這樣是不是太狹隘了?

==========================下面回答問題====================================

以現在的情況,好吧,以我同學百度上海來說,起薪15w(稅前),就算他發展得不錯,30w差不多了吧,這種情況下買房壓力大嗎?大,我們都聊過,首付基本要靠雙方父母出,然後是30年的房貸,房子地段也不是那麼的好,這種情況還叫房子不貴?那什麼叫房子貴?講來講去為什麼買得起房子?歸根結底還是得靠人口紅利。

ps:要是在一線城市工作三線城市買房確實沒壓力是真的

ps:還有知乎上的人真的很奇怪,政府統計出的收入數據就愣是不信,政府造假也是往高里造啊……

再ps:我發現知乎上什麼東西都不貴,愛馬仕不貴、寶馬不貴、房子不貴,說不貴的答案總是贊的最多,恭喜知乎步入社會主義後期階段(說貴的人一般被看成low逼,loser神馬的)

再再ps:為什麼那麼多人花了父母不少錢來付房子首付,又背上了30年的房貸,每月省吃儉用,一大部分錢都交給了銀行,其他的消費支出都要受到抑制,這種情況下還覺得房子不貴呢

再再再ps:評論里有人說可以買偏遠的房子,這樣就不那麼貴了,事實現在就是這種情況,北京你也可以買八達嶺那邊的房子嘛,沒人阻止你,這樣過得多苦逼我就不多說了,這種情況難道沒有體現中國房價貴?

==========================如何界定貴=====================================

現在很多人弄不清的是一個問題:如何界定貴?對於在北京工作的人,有個30w左右,其中加班較多的人有不少,加班+住的偏遠,生活質量極其低下,我覺得這樣對其來說房價也是貴的,更何況不如他的人呢?中國買得起房,絕對絕對不是匿名用戶的不貴一句話就了事的,知乎最高票答案就是這樣的?

===========================後續補充======================================

但是說人口紅利確實有點簡單粗暴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父母的人口紅利和付出自己一輩子中相當一部分的積蓄,才能再一線城市買房,而且可能房子地處偏遠

===========================再續補充======================================

話說這個問題應該是客觀題吧?不是應該列數據,用數據來說話嗎?為什麼那麼多統計,國內、國外,政府、非政府的報告都不少,為什麼你們就是看不到呢?個個都和匿名用戶一樣,我同事怎麼怎麼樣,我圈子怎麼怎麼樣?這個問題難道是你為什麼買得起房子?如果問題是這個,匿名用戶的答案確實不錯……

============================再再續補充===================================

看答案的人都理解了我的意思嗎?我的意思是中國人買得起房是因為人口紅利+高額房貸,而不是因為房子不貴!照這個邏輯,中國人為什麼買得起別墅?李嘉誠回答因為別墅不貴,你們一群low逼太窮了,又不努力,你覺得合理嗎?!我一直反對的只是匿名用戶中國房子不貴的論點而已……


我只是對那些表示「房價不貴」的做個補充

原回答來自這個問題 能否精確地分析中國房價的昂貴(和西歐、美國相比)?

別的地方不知道,拿中國和美帝比較下

最近和某些小夥伴聊了之後自己也在想這個問題

發現即使是重慶這樣的二線城市 房價比起資本主義美帝還是太貴了

先說收入

在中國 博士研究生的月補貼是1600 RMB(但直博的在能夠達到3200 RMB)

在美帝 博士研究生的月補貼是2000- 刀左右

在中國 大學老師年收入因專業而異 以博士學位老師在211院校僅計算來自學校的收入 (不計縱橫向項目) 為例

第一年年收入差不多5W,但工作兩三年差不多是 8~12W rmb左右

在美帝 大學老師必須是博士學位 以藤校理科為例 第一年年收入是10W 刀左右

在中國 碩士程序猿在華為等單位第一年一般收入為12W~15W RMB

在美帝 碩士程序猿收入第一年收入 10W 刀左右

在中國 鳳姐(超市收銀員) 月入大約2000+

在美帝 鳳姐(美甲店店員) 月入2000~3000 刀

以上,如果匯率一比一 ,我們的收入和美帝還是差不多的

再說支出

在中國,大城市,3人去吃頓順風123這樣的中餐,差不多是120元左右

在美帝,NYC或者LA,3人去吃頓同樣檔次的中產,也差不多是100刀左右

在中國,買書基本20~30RMB

在美國,買書基本20~30刀

(但《論中國》國內定價是68,《On China》美國才賣36刀我會隨便說?)

在中國,單人份甜點5~30 RMB

在美帝,單人份甜點5~30 刀

在中國,大學本科年學費基本5000左右,醫科8000,藝術類1w~1.2 w

在美帝,大學本科年學費基本2~3W 刀左右,醫科4~5W 刀

所以除了大學費用,如果匯率一比一,其實我們的消費也差不多(個人感覺美帝還便宜點)

(當然有小夥伴說美帝學費貴是因為人家教育好,其實我想說好不好是相對於當地人的,紐約大學畢業的學生在美國找工作不一定比川大畢業在中國找工作容易,MIT畢業證在美國的作用也不一定比清華畢業證在中國更大)

(數據來源渠道很多 絕不是簡單的單方數據 都是綜合考慮的數據。並且有疑慮和衝突的部分也沒有列出來)

—————————————以上是基本收支》》》》》》》

看房價

在紐約曼哈頓區,哥倫比亞大學旁,兩室一廳的房子(普通居住房,不差,也不是電影里那種各種豪華的電梯大樓)租金是2000刀一月

但房價是20W 刀整套!

相當於,你在上海外灘,租了一套兩室一廳,月租2000RMB

但房子賣價是20W RMB啊親

至於河對岸的New Jersey ……20W 刀足夠買套獨棟別墅了

我就想知道現在 天津 / 杭州 的房價,20W RMB能在哪兒什麼位置買到兩室一廳呢

有人表示20W太便宜,怎麼也要30W刀——但我得到的情況就是20W刀;

退一步說,即使是30W刀,那現在 天津 / 杭州 的房價,30W RMB能在哪兒什麼位置買到兩室一廳呢?

即使換成40W、50W,您在天津杭州等「二線」城市,又能買到什麼呢?)

即使是作為西部二線城市的重慶(同為西部城市的成都房價更貴我會亂說么),20W RMB是肯定買不到好地段的房子的。

即使是40平的兩室一廳,在重慶的位置必定是非常偏的,即使黃桷坪,現在也沒有這個價位的房子了。

前面有回答說國外房子便宜就是因為「住得遠」,嗯,沒錯,我就是來呵呵這些答案的。

新澤西是偏啊,我從黃桷坪打車到機場也一個小時,你花20W人民幣在機場給我買個獨棟別墅啊?敢情江北機場不是農村?還有魚洞、虎溪,那也是離市區打車一個小時的「農村」呢,趕緊的,你看看20W人民幣能在魚洞買個啥?

而且我這還是說的重慶,你真的覺得密雲的別墅你就能買得起了?

雖然不是 「生活已經如此艱辛了,庶民們莫不是吃草才能活? 」

但庶民生活確實艱難,至少買房之後很多人確實不能活

那些在這個答案下面表示自己「買得起就是買得起」的,想想自己的收入在當地居民的排名、去和當地人居收入比較下再來看吧,房子買不買得起不是你買得起就買得起,要看群體支付狀況的好嗎。

而且,知乎用戶,平均收入或預期平均收入還是遠高於國人的吧?

像平衡說的知乎上討論經濟問題的話題有一種毛病,動不動就拿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待遇,或者至少是一線本科的畢業待遇來進行分析討論,來獲取結論。但卻忽略絕大多數的底層人民。

有人提到美帝的房產稅,我們暫時確實還沒有房產稅,但我們有物管費的支出。

有人讓題主說下房產稅幾何,我也很想問下北上廣別墅小區物管費幾何?

在美帝租房,房租是涵蓋了水電氣和清潔費的,而我們租房呢?

有知友說「在美帝博士畢業想在扭腰波士頓這樣的城市買到和國內上海廣州同等水平的房子,可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個人覺得這個是國情決定的。

還是說宇宙的中心,紐約大部分是老房子,帝國大廈修了快100年了,總有些問題;我們的房子都這幾年在城市化進程中新修的,質量自然更好——實際上我們很多人去國外都覺得國外的房子普遍破舊,城市不如中國好。

這這種大環境下妄談「同等水平的住房」是沒有意義的——農村就不說了,紐約要修新房子就要拆舊房子,舊房子一般都有些歷史,要拆需要繁複的申請手續,所以對他們來說修新房子也不容易。

再次,這這種大環境下妄談「同等水平的住房」是沒有意義的

————————————————————————————————————

個人覺得樓上 @圖靈Don 的答案陷入了各種奇怪的分析謬誤

由於人往大城市越聚集越多,房價會漲是市場效應。

「房價會不會(甚至該不該)漲」 「 房價到底貴不貴」 根本就是兩個問題

那種「有這麼多人要去北京,於是北京房價怎麼都不算貴」是邏輯錯誤。

而實際上即使是十八線城市達州,新開盤的房子也是5000RMB一平了。

至於小城市和農村房價低:

1 儘管農村和小城市的房價的確低於大城市,但小地方經濟不發達,工作機會也少,人的收入也低啊。不能因為小地方房價低就說房子不貴,貴和不貴都是要和其他環境因素相比較的。

2 並且 @圖靈Don 也表示每年有超過40W新增人口湧入北京,人口流向大城市的趨勢的明顯的。可見中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大城市。

既然絕大多數人口都集中、且長年生活在城市,那麼(根本不需要買房的)貴州農村的房價對於「中國房價是否昂貴」這個問題有多大意義呢?

是人口少房價低的農村更能展示中國房價的現狀還是人口眾多的城市呢?

西伯利亞佔了那麼大面積,但西伯利亞的狀況對於俄羅斯房價問題的討論有多大意義呢?

我在比較中美的時候也沒拿阿拉斯加說事啊。

選擇不具代表性的樣本來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沒有意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靈Don說 : 「憑什麼你坐個火車到北京讀個大學就想要在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居住地,中國最好大學、最好醫院、最優秀人才集中地買個房定居? 」

——對於這種明顯人生攻擊的論調 倒是很希望 @圖靈Don 回答下:

1 憑什麼鳳姐坐個飛機到紐約當了美甲店員就能在世界上最好大學、最好醫院、最優秀人才、最好Talk Show集中地排隊等綠卡了呢?

2 憑什麼有人坐飛機到紐約讀了個大學剛畢業一年就能在眾多世界著名明星的居住地、世界最好大學、最好醫院、最優秀人才集中地買個房定居了呢?

3 憑什麼出生在北京有個北京戶口就能留在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居住地,中國最好大學、最好醫院、最優秀人才集中的地方?

再次, 「房價會不會(甚至該不該)漲」 「 房價到底貴不貴」 根本就是兩個問題 ,人嘛,不要偷換概念撒……

————————————————————————————————

至於為什麼買得起?

反正我是買不起 我也不知道別人為什麼買得起


知乎上討論經濟問題的話題有一種毛病,動不動就拿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待遇,或者至少是一線本科的畢業待遇來進行分析討論,來獲取結論。但卻忽略絕大多數的底層人民。

往往一種論調是,

底層人民買不起北上廣的房子,實屬應當,所以中國房價不貴。姑且先同意!

那麼底層群體就去買最低端的小城鎮的房子可以了吧,但是小城鎮的房價也發展到了4000元/平方米 以上了,底層群體工資自然不能和精英們比了,加班加點的有個三四千一月就不錯了。

1、得用全家共同的努力,父母雙親,兄弟姐妹齊上陣,一起辛苦打工,上交全部余錢,奮鬥數年,才能購置一套房子。部分房子依靠兩個家族齊上陣購置。

2、即便如此,事實上很多中國人確實沒有買房,既無家底,又缺乏充分收入的階層也是存在的。

3、至於那些一擲千金的權貴、土豪,雖然數量不多,但也是中國人,從邏輯上講,賣得掉就說明買得起,他們使絕大部分房子都能被賣掉,他們維持了中國人買得起房的事實,並支撐起了房價。

------

有一種剛需論流毒甚廣,認為房價都是因為需求太強勁,所以市場供應無法滿足,無法廉價。所以房子就是應該高價。

社會生產力是有的,建房的熱情是有的,但就是拿不到宅基地,空中樓閣起不來。即便在小城鎮,通過灰色渠道,弄到區區一棟樓的宅基地開發權,以後只要不亂花錢,基本意味著該人實現財務自由了。就是這麼暴利,這幾乎是人人都想撈取的機會,巨大的產能被壓抑住了。

黃龍

嚴重同意!我們村已經10年沒批過宅基地了,山地多的是,就是不批,你有什麼辦法?政府就是想你買房。現在鎮上的房子5000多一平,06年的時候才1000!而06年到現在工資才漲了多少??

如果政府批地,很多人都能蓋得起。包括我。現在這種情況,如果買房,我們夫妻兩人錢就不夠了,得向老人借了。而且生活壓力肯定大不少。現在我住的屋是80年代磚混結構的,房頂很多地方漏水了。辦危房又達不到。

而我的家庭情況,在村裡算富裕的了,其他人可想而知。


如果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

中國人口分布圖,人口越多,房價越高。

中國經濟分布圖。經濟越發達,房價越高。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房價這麼高。難道全國人民都是傻子嗎?當然不是。那全國人民不去北上廣可以嗎?有些工作只有北上廣有。那為什麼有些工作只有北上廣有?哪些工作只有北上廣有?挨踢。那麼除了挨踢其他工作其他地區和北上廣的工作有什麼區別?工資高。福利高,教育好,醫保好。北上廣工資高。所以其他地區的人都來北上廣。還有政府不建廉租房。政策的問題。那其他地區的房價怎麼樣呢?還能怎麼樣,經濟越發達,房價越高,人口越多房價越高。所以北上廣房價高。

(這是2013年的數據,不過廈門數據更新過了)

是的,中國大城市貴,那又怎樣?你根本就不知道房價低的地方有多低。另外,我不是斗蟹遊戲站的托。

------------------------------------------------------------------------------------------------

下面是為什麼?

薩蘇寫的看鄰人火燒-日本大發展啟示錄。

高房價破解妙招:日本20年前天價房騷動

日本,曾經是世界房價最高的國家(如今是不是我也不知道,恐怕我國有超越的可能)。20年前,東京、大阪的天價房,曾讓很多日本人一邊擂桌罵娘一邊滿心期待——罵娘在於高得離譜的房價幾乎把所有工薪階層都變成了房奴,日本的社會中堅那時幾乎人人買房之前臉色發綠;期待則在於房價不斷高升,只要買了房幾乎每天自家的財富都會看漲。

出租的移動房,當剛性需求不能滿足時,迫不得已的選擇。

那個時代日本也引進了英國的著名影片《百萬英鎊》,而不斷有人從羨慕轉到自豪——就憑這房子,一不留神俺也百萬啦,雖然,是日元吧。

  然而,對大多數一輩子只買一套房的普通人來說,飛漲的房價從根本上還是社會的災難。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一個白領要是因為還房貸讓他的家庭生活進入不安定狀態,肯定會跟容忍如此現象存在的政府叫板。

  10年前到日本,面對一套公寓3000萬日元的價格,我這個中國人曾經十分肝兒顫。不過慢慢就釋然——到了一些日本人家做客後,發現若干頗有成就的日本同事住的地方居然貌似狗窩,看來,日本人很多也是買不起房的。

  而進一步了解的情況令人越發吃驚——3000萬日元一套房,這還是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的價格,在房地產泡沫時期,其價格曾漲到今天的八倍之多!

  也就是說,現在日本的房價,已經像濕手巾一樣擰過的了。但我們公司的老美看了仍然兩股戰戰,實在沒法理解一個房子怎麼會賣得跟人蔘似的。

  日本人說了,沒辦法啊太君,俺們日本國土狹小,土地作為一種資源,不貴才沒有天理呢。

  可貴大發了,就要亂套了。

  什麼叫貴大發了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算搞明白。那回,北京有家報紙托我在日本做採訪,對方是個經濟學家,讓他談談日本人在北海道修別墅賣給中國人的事情。採訪完了我想聽聽他對中國的房價怎樣評價。這位老大弄清楚是我私人的問題,依舊字斟句酌地表示,中國的房價還在可以接受範圍之內。

  我們房價和你們都差不多了,可工資還差好幾倍呢,這能叫可接受範圍之內?薩大為吃驚。

  專家很冷靜地讓老薩把手裡的茶壺放下,那玩意兒砸腦袋上會出人命的。然後,告訴我他這樣判斷的原因是跟日本人比,中國人在買房上遠沒有達到瘋狂的境界。

  日本人買房瘋到什麼地步?

  想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時候,日本房奴有三分之一的還貸與工資之比超過了100%。也就是說,每個月的工資全都用來還房貸,依然還不夠。

  二戰時期,新幾內亞的日軍斷糧一個月後,仍然能發起敢死衝鋒,麥克阿瑟評價日本兵幾乎不需要後勤,「只要有子彈、樹葉和水」似乎就能打下去。

  看來,這些敢於以如此標準還貸的傢伙,應該是新幾內亞日本兵的後裔,只是比祖先更加瘋狂。中國的房奴,還沒有瘋到這個地步。

  「這可真是瘋了。」薩評價那個時候的日本人。

  專家說,不是,當時的日本人很理智。他們判斷正是由於房價太瘋狂了,所以一定是日本政府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在背後操縱。既然是有人在下棋,就絕對不會允許崩盤,所以,政府一定會在關鍵時刻出手解決這一問題。

  而解決的方法,不知道哪個「磚家」斷定,就是通貨膨脹。然後呢,就是如下的邏輯:你原來每個月掙10萬日元,還15萬日元的貸款是找死,但一通貨膨脹,你月工資會漲到30萬,那還15萬還困難嗎?

  所以,小夥子,現在不買房,等通貨膨脹了,房價也會上漲的,趕緊現在趁著還沒漲先買下來,等通貨膨脹了,你就賺透了。

  於是,那房子再貴,砸鍋賣鐵也有人買。

  然而,各種條件制約下,大規模通貨膨脹這種一廂情願的事兒,日本政府最終也沒敢幹。

  所謂天下不如意事常十九,大體如此。結果呢,就「硬著陸」了唄。

  賺錢的只是房地產商,好多日本人到今天還在以八倍於市價的房價還著八九十年代的房貸——只因為當時房子是緊俏貨,合同訂得霸王得很,不還房貸不僅要收房,還要坐牢的。

  不過,敢於讓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日本政府,應該是有一定把握的,而這一舉動雖然終結了日本經濟的「景氣」時代,但並沒有引發社會的崩潰。其原因何在呢?

  也許,就在於日本政府很清楚,這樣的泡沫不破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好社會的底線。

  具體地說,就是不要把剛性需求摻進來。

  在談到房子的時候,「剛性需求」似乎是一個人們特別樂於提起的話題。似乎房價是剛性需求推動的,因為不斷有人要結婚,生孩子,所以,房子就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無論價錢怎樣高,你要結婚生孩子都不得不買。

  實際上,這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沒有哪個社會,敢跟剛性需求這樣說話,除非是政府不想混了。

  有人說老薩瘋了,居然談房地產時說剛性需求是偽命題。難道不正是因為剛性需求的存在,才導致房子越來越貴嗎?

  談這個問題,首先得明白什麼是「剛性需求」。不弄清這個概念,那就沒法說了。

  「剛性需求」,指的是生活中人必須要滿足的需求,比如要吃飯,要喝水,要住房子,這都屬於剛性需求。

  剛性需求裡面其實是分成兩個部分的。

  以房子為例,第一種是有剛性需求,買得起房子而且願意買的。比如你家有好幾千萬,花一兩百萬買房子,你的需求剛性不剛性,對社會來說根本不重要。另一種呢,是有剛性需求,但買不起房子或者不願意買的。比如剛畢業的大學生,砸鍋賣鐵他也湊不夠按揭的錢,或者有點兒孝心,不忍心爹媽把養老錢拿出來給自己墊首付的。這第二種人,才是剛性需求真正需要重視的人群。

  以房地產商的說法,這種人,既然需求是剛性的,他早晚得買房。不忍心壓榨爹媽的,逼急了他也就壓榨了;砸鍋賣鐵也湊不夠錢的,借高利貸、賣血……只要他想結婚也非湊出來不可。反正中國人多,你不買,他也得買。

  照這個說法,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這房子沒法降價。

  問題是,吃飯也是剛性需求,怎麼不見糧食漲成天價呢?

  這樣的宣傳背後,忽略了剛性需求最重要的本質——既然需求是剛性的,假如不滿足,那對方就沒法生活了,結果呢?

  那就只有造反一條路了。

  所謂「剛性需求」,一方面是可以讓老闆們從無可奈何的人們腰包里把錢掏出來;另一方面,剛性意味著如果不能滿足需要,是會引發造反或者起義的!

  比如,明朝崇禎時候,吃飯就是剛性需求,沒飯吃了,就造反了。國民黨政權怎麼完蛋的,也可以參考。

  所以,沒有一個政府敢於漠視剛性需求無法滿足的事情,而必須提供解決方案。否則,房地產商、米店老闆可以跑到國外照樣花天酒地,政府若是流亡出去可就不值錢了。

  不過,房子這個剛性需求怎麼處理?政府向每個買不起房的賣便宜房,或者乾脆分房?

  那恐怕是不可能的。房地產業在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乃至今天,都是支撐經濟的龍頭產業之一,有了它的發展,可以帶動一大批其他產業的發展。政府出面賣便宜房,一來裡面貓膩大了,這等好事很難輪上老百姓;二來等於給房地產業潑冷水,那是跟自己的整個經濟發展過不去。

  當日本的房產貸款達到80年分期,每月還款超過平均工資的時候(3000萬一套還是高峰時期八分之一的價格,可想而知日本房地產泡沫最高潮的時候其瘋狂如何),有剛性需求但沒地方住的日本青年人,是很有造反的危險的。

  日本政府當年一定曾經絞盡腦汁思考怎樣在這樣的局面下解決問題。而且,由於當時日本的高房價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及,這種解決方案必然不能是一個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東西。

  但是,日本房地產泡沫發酵到高潮,十幾年的時間,日本社會一直穩定,甚至房地產泡沫破裂後,如今的房價下有剛性需求但買不起房的人也不少,卻未見他們造反,說明日本政府的招數還是蠻有效果的。

  筆者到日本以後,發現了一個相互矛盾的現象。

  那就是,第一,房價高昂,即便是金領白領也不乏住狗窩的;第二,很多低收入者卻住著寬敞的大房子,而且到處可以看到空空無人的公寓。

  這個現象的背後,就是日本政府解決高房價引發社會動蕩,滿足剛性需求問題的答案。

  面對這個上帝難題,日本政府採取的措施是——大建公用住宅。

  在日本,各縣(級別相當於中國的「省」)建有大批「縣營住宅」,各市建有大批「市營住宅」,專門提供給低收入者居住。所用均為國有土地,建築多為高層單元住宅,除了交通多不甚方便外,其居住質量並不低於普通公寓。

  正是由於這種做法,日本底層買不起房的民眾,可以住進市營、縣營住宅,而無須在商品房的天價面前變成社會動蕩的基礎……

  話說到這裡,估計有性急的朋友要跟老薩叫板了——薩棒槌啊,你太不了解國情了。咱們中國早就開始建經適兩用房啦,不過效果可不像你琢磨的那樣好。第一數量不夠,第二抽選可以抽出五聯號來,這根本就是一個不成功的方案么。

  然也。雖然棒槌,這件事兒,薩還是知道的。

  我也沒有辦法讓抽選抽不出五聯號來(按中國目前的做法,日本也沒有辦法抽不出五聯號來)。

  然而,日本的公共住宅和我國目前的經適兩用房,有一個關鍵的不同(當然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不同),正是這個關鍵的不同,讓我們預感到中國可能「抄襲」這一方案來解決中國房子的問題。

  這個關鍵之處在哪兒呢?

  關鍵的東西,往往很簡單。比如醫療問題這座大山,搬開的最簡單方案無非四個字——「醫藥分開」。日本醫院原則上不賣葯,開了方子上外頭抓藥去,和過去中醫一樣。您看,別看社會制度不同,中醫是封建主義,可無論日本還是中國,這麼做的時候都沒有那麼多醫療腐敗現象。

  房子問題的關鍵,一樣簡單,也是四個字。日本公共住房最大的特色就是——只租不賣。在早期,還有一個租公房者定期搬家的制度。也就是說租了公房只能住兩年,過了以後你就得重新參加抽籤,公家幫你搬家換到新的地方。房子固然是有,但是不允許你連續居住,這就讓弄到公房然後偷偷轉手高價出租者成本驟增。

  竊以為,正是這一點,讓制度性腐敗對此無從下手。

  據說,乾隆年間河南大災,周圍各省不是大量湧進災民造成社會問題,就是地方官拒絕災民入境遭到輿論攻擊。只有江南總督李衛那裡處理得最好。理由很簡單,李衛舍粥,裡面必加葦稈、稻草、灰土這些稀奇古怪的添加物。於是,到江南的河南災民,吃是吃得飽,但是吃不好,有災時不得不來,災後誰也不願意賴在他這裡不走。

  叫花子出身的李衛把好端端的東西變成雞肋,也就少了爭搶。

  日本方面,因為制度已經比較成熟,還有幾條對租公房者的限制——第一,定期的收入審核,超出收入的不允許入住;第二,公房分級,白領也可以住公房,但叫做「公社房」,房費較高,等等。

  日本政府當年在全民居住恐慌之中大造公用住宅,現在看來,是造多了。再加上日本人口遞減趨勢的發展,現在日本稍微偏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很多公用住宅的信箱上糊著牛皮紙——這表示空房沒人住的意思。今天日本的窮人還是要去抽取公用住宅的,但並不是他們沒地方住,而是希望盡量住到比較好的地方。

  從日本的經驗看,技術層面上中國並不存在房子危機——日本的人口密度和房屋建造成本遠高於中國,而日本的房子供應達到了過剩的狀態,中國也可以做到。中國的房子是相對不足,和移民500萬到摩納哥公國造成的絕對不足不是一回事。

  這個制度的關鍵之處,在於公房產權不允許出賣,從而把剛性需求的住房和金融衍生品的商品房區分開來。

  如果你真的沒有錢買房,為剛性需求所逼,不定會幹出搶銀行或是往火車站扔手榴彈這類事情,那麼,政府給你提供可以居住的廉租房,結婚、生孩子都沒有問題。但是房子地點會比較偏遠,交通不便,學校也不太好。更重要的是,你必須接受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這一現實,也要接受對女朋友說明自己住址的時候承受撇嘴的待遇。

  剛性需求不是要擁有自己的房子,而是能有居住的地方、結婚的地方、生孩子的地方。

  而在日本購買商品房的,和購買股票沒有什麼區別,房地產商不需要降價,不需要漲價,也不需要保持原價,只要隨行就市。因為客戶買的不僅僅是房子,還是金融產品(兼有住房功能),是漲是落,那就按照金融市場的規律吧。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賺了,大家分國家發展的紅利,賠了,大家生死文書,願賭服輸——反正,金融產品這類東西,有跌,就有漲的時候。

  當然,你花大價錢在好地方買了自己的房子,可以有更多選擇和利益,比如你的孩子在教育競爭中天然處於有利地位。別人也不能嫉妒,這就是現實。調整,只有當你掙到跟人家同樣多的錢,或者社會進步到可以更加平等才可以,都不是振臂一呼可以解決的。

  日本的經驗證明,剛性需求,通過政府大量建造和提供廉租房是可以解決的。

兩會結束後,二三線城市的房產發展趨勢如何?

「恆大模式」的要點有哪幾個?

80後的未來養老危機

【ZZ】《物權法》第143條之殤

中國區域經濟不平衡,你在北上廣深買房子,也是在買醫療,教育,工作。這些都是稀缺資源。所以貴。將來除非二三線城市發展,大城市職能被分散。

------------------------------------------------------------------------------------------------

廣州有樓盤已降價。

-------------------------------------------------------------------------------------------------

三線城市在降,

二線漲不動了,

北上廣深依然堅挺。(2016.1.18)

------------------------------------------------------------------------------------------------

事實證明我是SB,

廣州2手房又漲了,

事實證明買房看需求吧,

這房價是忽漲忽跌,

你永遠也摸不透,

就和股市一樣。

----------------------------------------------------------------------------------------------

強者靠自己創造未來,

弱者靠別人創造未來。

---------------------------------------------------------------------------------------------

不要東拉西扯一些東西,

我會手滑的。

---------------------------------------------------------------------------------------------

婉然 Catherine說

說到底,說買不起房子的人是買不起自己想要的房子罷了。

這句話極度贊同。

---------------------------------------------------------------------------------------------

(這是紐約晝夜人口分布圖)

紐約 家庭平均收入: $63,982一年

3口之家,

如果你只是紐約人卻不是曼哈頓人,

那麼你也買不起曼哈頓房。

而且曼哈頓的房子不僅是貴,

還要房產稅,

房產稅就是每月給政府交錢,

按房價的比例徵收,

各個地段的比例不一樣,

具體的比例要去美國的稅務局問的,

在中國網上查是查不到民居的房產稅的,

我就說個大概的房產稅吧,

每月1500美元~2000美元。

----------------------------------------------------------------------------------------------------------

現在可以看出,

房價差距非常大,

貴的非常貴,

便宜的非常便宜。


高層已經決定阻止中國房價過高了。


本著神馬都要摻和一覺的瞎胡鬧精神。進來答題了。

樓上說房價不貴的,基本都是高富帥啊擦。養家不要錢啊?養老人不要錢啊?上面四個老人下面一個娃,就我朝的福利水平你敢美國式消費那是你牛逼,草民真的辦不到啊。。。。

最近身邊買房的幾乎都是挖了父母的棺材本外加自己全套身家然後貸款30年在玩命的主啊。這都是給社會逼的啊,尼瑪其他地方不敢說,就上海的房價,看廣告心都會顫,公司樓下地產商過來推銷的最近總價500萬以下的都快看不到了啊,擦!

給個同事的案例,一套像樣的夠三代人一起住的房等於一個人16年總收入。注意,是超上海平均工資三倍的人。加上貸款利息約等於21年。

21年的年薪一次就花出去了啊,你妹勇敢者遊戲的現實版啊,魂淡!中國人有喜歡儲蓄的特性才買房的啊,覺得買完保值妥妥的全部留給下一代,可是尼瑪有冷靜下來想過么,我朝計劃生育,家庭結構421,現在的小孩子在我們掛點之後妥妥的每人三套房,按現在這個價格收入比例,全賣光就可以直接退休,那是貴族啊擦!我朝政府會讓這種事發生么?還在說房價不高的,我只能說,你吹,你接著吹。。。


嘛。。。。我也來答一發。。。。

墨爾本市中心三卧室apartment,樓里有健身房,游泳池等各種公共設施。。公司正在賣,我看到標價是78萬澳幣。按照6的匯率算,是468萬人民幣。這個apartment的位置,大約等同於北京二環內的樣子。。而二環內的買房是怎麼樣的呢。。我隨便找了個新聞,引用兩段:

  二環內是北京最成熟、資源最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罕有大面積整塊土地供開發的區域。亞豪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二環內共有950套待售房源,其中現房191套。

從房屋類型看,二環內現房基本沒有普通住宅,主要是精裝修「拎包入住」的高端公寓,價格則從3萬元/平方米到17萬元/平方米不等,絕大多數都在1000萬元/套以上。

北京二環內房價最高17萬/平 東三環升值最快 鏈接來源。。

以上這條新聞是去年的。。。按3萬到17萬每平,取均價,也在10萬一平,三卧室來講,至少80平,那麼就是800萬人民幣。

另外還要注意,這些是所謂精裝修拎包入住的高端公寓。而拎包入住精裝修,是墨爾本房產的最低要求,一般來講,都是鋪好地板,廚房基本用具齊全才會賣。比如這樣:

大家腦補一下,把傢具冰箱去掉,其他的東西都是蓋好就有了。。

我並不知道北京二環內拎包入住的高端公寓是否有健身房游泳池,既然高端,咱們按有來算。。

那麼這樣的比較下,差不多是468萬比800萬。。絕對值來講,北京肯定要貴了。。

再來看收入,既然是國際化大都市,就不要比稅後五千的了。。咱們直接年薪30萬好了。。這個水平在北京,我不知道算什麼程度。。至少不算差的了吧?

澳洲的薪資水平,ATO稅務局的最低工資標準是32000澳幣/年。。一般的白領,在50000澳幣/年左右。。那麼這樣比較的話,我們來看一下房價工資比。。

78萬/5萬是15.6年。。800萬/30萬是26.6年。。。

不吃不喝來講,要比墨爾本多出11年。。。政府首套房補貼和貸款90%的銀行政策什麼的,我就不說了。。。

突然發現自己好像沒答題。。恩,就這樣吧。。權當澳洲房價分享了。。

要是有人說墨爾本這個城市沒法跟北京比。。那我也沒辦法了。。。澳洲就那麼幾個大城市。。

只分享不評論了,大家參考一下就行了。。

以上

——————————————————無奈的分割線———————————————————

先給個乾貨,Australian capital city house prices rise 10% in 2013,這是去年的房價漲幅,大家可以看看。。估計要翻牆。。我把房價增長圖給拉出來,大家參考一下。。為什麼漲了那麼多呢。。因為中國人。。。大家看那條悉尼的綠線。。

另,果然大量的人對我用墨爾本跟帝都做比較各種不舒服。。。

有這樣的:

墨爾本再市中心也沒法跟北京二環內比吧,二環內那可是實打實的皇城腳下,挨著中南海呢都。。 @Honglong Wang

有這樣的:

完全錯誤的對比,北京中心可以理解為富人區,而墨爾本的富人區明顯不是市中心,從你的圖來看,可以看見摩天輪,離Docklands不遠,絕對不算富人區。請對比下富人區和北京市中心的房價才有說服力,搞得像墨爾本富人都只住在幾十萬的房子裡面一樣的。。。。哎。。。 @Dean

但其實,以帝都的城市結構。。世界上除了紐約,東京,孟買。。其他根本規模都比不上啊。。那就不要跟別的國家比好了。。。就像Kevin(是在好多。。@不出來)說的。。孟買的工資水平幾千塊人民幣,房價卻各種碾壓北上廣。。但孟買的環境還不如北京呢。。。那怎麼說?

所以非要找一個各方面都跟北京一樣,然後再跟北京比房價。。。那真是愛莫能助了。。

還是那句話,我只是提供一個參考。。讓大家看到澳洲的買房是個什麼概念,僅此而已。。


第一名答案太好玩了。

中產1000萬RMB?發達國家中等收入是31000刀,要邁入中產需要50年。所以不啃老就不中產了?這還是按照偉大的發達國家標準算呢。

大扭腰我不清楚,不過大三番的房價,按照面積算,和上海是基本持平的。而且要考慮到,舊金山比上海他媽小多了啊,到哪兒都是市中心。你要好心一點把Daly City這種當作中環外環之類的(Daly City中心開車到三番市中心聯合廣場大概20分鐘),你會發現貌似房價還沒上海高啊。

大三番是什麼行情?房價全美第二貴的城市。跟我大中國第二貴的上海還是沒得比啊。

什麼?所以美帝人民也水深火熱?所以中國人無病呻吟?

我會告訴你矽谷剛畢業小夥伴月薪低於6w RMB的都不好意思出來聚會么?1W什麼的簡直弱爆了啊。就算這樣,買舊金山不算太小的公寓,加上房貸,按照6萬月收入算,很可能也要不吃不喝10年以上啊。

但一咬牙我啃老把上海的2套小公寓賣了我發現直接能在矽谷換一套大別墅了啊!

更別提如果去休斯頓,老子一套房直接都能換個帶跑馬場的別墅了啊!你媽休斯頓至少比上海松江花橋安亭什麼熱鬧吧!

---------------

UPDATE

其實我這個純粹是吐槽貼,因為無法接受前面回答的邏輯而已。

我無意說美國好過中國或者灣區好過上海。

真的算算碼農在灣區也算是收入不低的職業,小夥伴們的例子肯定不能當作米國平均水準。

灣區的例子也不方便當全美普遍的例子,因為灣區的房價這兩年也被抱怨太高了,多數人也無法承受。但如果上海的房價可以比得上灣區的話,那隻能說明上海太誇張。畢竟灣區平均工資是妥妥超過上海的。

我忍不住吐槽除了上面回答邏輯太神奇,還是因為:我家記得是02年買房的吧。那時候到現在房價可有升值5-8倍沒?但工資肯定沒有那麼高漲幅吧。前幾年房價漲得顯然比收入快多了。我不相信上海房價腰斬才是真價值,但比工資快很多,也不是什麼可以合理化得事情吧。


房價很高,高到什麼程度?高到讓許多年輕人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影響民族繁衍的程度,高到出現「房奴」這個詞的程度。房奴的「奴」字,值得玩味。買得起房的人並不多。為什麼房價這麼高呢?下面分析一下。

一、蕭條

2016年房價瘋漲,讓中國的老百姓們都寢食難安了起來。在很多城市,房價的漲幅甚至超過了60%。在中國的文化里,中國人對生活的最高追求,就是安居樂業,安居是樂業的前提。如果在安居上不踏實,生活得揪心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中國人的安居情結,自古就有。孟子曾說過: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

一邊是房價瘋漲,一邊是實體經濟的水深火熱。這種實體經濟的蕭條,是當前全球經濟的第一基本判斷。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冰火兩重天的經濟現象。

蕭條是怎麼來的呢,因為需求不足,因為產能過剩。需求方面,體現的是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崩潰,產能方面,是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的產能的過剩。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產能過於龐大,由於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勞動生產率提升太快,所以勢必就會造成普遍的過剩,同時,所有的產成品都越來越便宜,資產價格也普遍的在走低。

這就會造成兩個後果,一個是發達國家的製造業被摧毀。發達國家的製造業空心化,那麼他們的產業工人群體,原本的中產階級,因為失去了製造業工作機會,他們的總體購買力就在下降。這就造成了總需求萎靡的惡性循環。

另一個是全球產成品資產價格持續下跌。商品越來越便宜,對於發達國家的企業來說,他們的營收就會下降,而本土生產的成本並沒有明顯下降,那麼他們就會出現虧損,企業虧損了,就會裁員和破產,企業破產,就會把債務風險傳導給銀行。銀行出現大面積的壞賬,那麼創造信貸的能力就會被損壞,於是整個國民經濟,都走向了蕭條。

而從長遠來看,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還要繼續把更多的人口進行城市化和工業化,而且從產業縱深上看,中國還將在晶元,大飛機,汽車,精密製造,軍工等全方位進行產業升級,攻陷發達國家最後的堡壘。未來的趨勢是,資產價格還將進一步的越來越低。要說世界經濟大蕭條,現在我們看到的,才只是個開頭。

在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中,一個完美的全球化分工貿易模型,就是每個國家各負責生產某一些自己擅長的產品,這樣大家都有活干,都有飯吃,世界境界的整體效率也能獲得提高。

但對於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來說,人口這麼多,國民又這麼勤勞和聰明,要把中國勞動力都參與到全球分工生產中,他們就能把全世界的活都給幹完,而且每一樣都乾的比其他國家好。這已經不是比較優勢的事情了,而是全能優勢。

全能優勢發展下去,最終的結局就是,中國將成為唯一的工業國,所有的其他國家,都會變成農業國和資源國,包括美國在內。

二、壟斷

在西方經濟學理論中,經濟學家們總強調消費者是理性的,並且具有消費者主權,企業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提供服務的公僕,是消費者的購買力和需求在推動經濟發展。

就拿國內房價暴漲這個事來說,特奧經濟學家們認為是消費者的需求推動了房價上漲。實際上並非如此,在當前的這個時代,在全世界範圍內,消費者都沒有消費者主權。推動消房價上漲的力量,根本不是購房者,而是壟斷者和特殊利益集團。

什麼是特奧經濟學家呢,背景知識請閱讀至道學宮的上一篇文章《奇幻經濟學史:大秦帝國漫遊記 》里的第五段:瘋狂的特奧。特奧,字面意思上,指的是中國特色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

美國是大企業壟斷最嚴重的國家,它們的大企業聯合體,這個龐大的特殊利益集團,幾乎控制了美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控制了全球政治經濟的運轉,美國政府只是這個大企業聯合體的傀儡。

中國的情況,和美國略有不同,如果把特殊利益集團操縱國民經濟叫做國民經濟板結化的話,美國是整個身體都板結了,中國是有半個身體已經板結了。在中國,這個特殊利億 集團,是地方政府+金融+地產聯合體。他們才是房價瘋漲的背後主導者和推動者。

現在的房市,根本不是不動產市場,而是一個金融市場。因為使用了高槓桿交易,還有房產中介的配資交易,這讓房市看起來,更像是保證金交易制度的期貨市場,而不是證券市場。

三、債務

前面講了幾個幾本判斷,第一,出現了全球性的蕭條和資產價格下滑風險。第二,出現了全球範圍內的普遍存在的,強大到足以操縱國民經濟的特殊利益集團。第三,房地產市場是一個純粹金融市場。

接下來,我們不禁想問,他們為什麼要推動房價暴漲?馬克思說過,金融是對內的掠奪,戰爭是對外的掠奪,難道這僅僅是對購房者的掠奪嗎?

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他們推高房價,真正的原因是:債務。

地方政府的利益在於土地財政,因為出現了普遍的蕭條,社會總購買力在下降,所以正常的來說,房價會下跌。但是,如果房價下跌,那麼土地出讓金也會下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會下降。而另一邊的帶著高槓桿的地方債,又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不繼續高價賣地,就難以為繼。

金融集團的利益在於,如果房價下跌,房奴們那點首付,只是相當於期貨交易的保證金,比如20%的首付比例,如果房價下跌20%,那麼房奴就相當於爆倉了,他們就會選擇斷供棄盤。這就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壞賬問題。

地產 集團的利益在於,如果地方政府和金融集團扛不住了,他們就會被地方政府和金融集團聯手殺肥豬。養了幾十年的肥膘,到了這個節骨眼,他們是越肥越害怕。

所以對於這個聯合體來說,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保住房價不能下跌,這是他們的生命線。只要房價一跌,房奴們一爆倉,接下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大家都跟著爆倉,債務問題集中大爆發,大量的社會財富被憑空蒸發。

所以,房價只能漲,不能跌。除非他們出局。

四、泡沫

但是,以目前房價之高,有效需求並不多。

有能力在大城市買500萬一套房子的人,應該差不多都買了。買不起500萬一套房子的人,房子漲到800萬一套,他們只會更加買不起,手裡沒錢,看著再著急也沒用。

因為有效購買力的稀缺,成交量比較有限,所以要對沖債務缺口,維持資金鏈不斷裂,那麼只能大幅提高房屋單價。這就造成了跳躍式的上漲,出現了嚴重的資產泡沫。

少數有實際需求的購房者,並不是推升房價暴漲的買盤主力,新增信貸資金才是主力,它們在市場上找不到投資機會,所以它們也都蜂擁進來房市來進行炒房投機,來博取風險收益。在這些信貸資金眼裡,一個城市就是一隻股票,跟炒股是一回事,莊家拉升,吸引一些散戶進來,然後就是割韭菜。

中國的房市泡沫,美國的美股泡沫,都是在經濟體之外空轉的信貸資金所推動的。貨幣主義,是萬惡之源。認為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提高經濟增長,跟一個人希望通過換一個長腰帶,就能增加自己的體重一樣愚蠢。

目前控制房價泡沫的手段,政府以限購為主。用限購來平抑房價,就是存心的火上澆油。每次政府一喊限購,民政局離婚的人都排成堆。好比餵雞一樣,平時每次餵食喂三把米,突然有一天只喂一把米,他們不搶瘋了才奇怪呢。用限購平抑房價,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故意要把雞逗瘋,然後再把它們都吃掉。

真要控制房價泡沫,其實一點都不難。

首先,建立國家儲備土地,和儲備房機制,如果房價投機過度漲的太高,可以拋儲。第二,建立公房機制。對於首次結婚剛需購房者,符合條件的,給予公房購買名額。叫廉租房太難聽了,通常愛慕虛榮的丈母娘們不喜歡,所以還是叫公房比較好。這樣就解決了大齡剩男剩女問題。一個破房子的破事,都快影響整個民族的繁衍問題了。

第三,很多人應該已經知道了,國家也在推行的,大概2017年左右可能會實行房產稅。這對打擊過度投機,是一個重磅炸彈。所以,房價瘋漲,也跟有些人搶時間拉高出貨有關係。砸老百姓手裡,自己就安全了。

這一幕槓桿轉移的大戲,就是涸澤而漁。

歷史上,這齣戲唱的最好的,是一戰後的德國魏瑪政府,因為戰爭賠款,他們欠下了巨額的債務。不得已,就通過槓桿轉移大法,把對英法的債務,轉移到了德國國民身上,結果最終導致,德國通脹率升高了2.5億倍。惡性通脹,讓德國馬克,成了廢紙都不如的垃圾貨幣,最終導致了德國國民經濟的徹底崩盤。

既然槓桿轉移的後果這麼嚴重,那為什麼有人還主張使用槓桿轉移手段來轉移債務呢?

選擇槓桿轉移的動機有三個。一個是,心存僥倖。第二個是,債務違約的不能承受之痛。

第三個是,老百姓比較健忘,轉移到老百姓身上,搞個金融黃泛區出來,過幾十年老百姓就忘了有人淹過他們這件事了。現在中國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蔣介石炸過花園口大壩?

五、違約

我們來重點說一下,債務違約的不能承受之痛。

債務問題,當前是一個全球性的根本問題。因為過度的信貸擴張,債務槓桿放的太高,所以我們看到的財富增長,很多都是虛幻的。美國那邊的數據,他們發行的總貨幣有3萬億美元,但是他們以債務形式所體現的財富總值有57萬億美元。這個債務槓桿,高的十分嚇人。中國的數據,大概沒有這麼高,但是也不低。

怎麼理解這種債務形式的財富呢,比如老王借給老李100萬。老李會給老王出具借貸憑證。這個借貸憑證對於老王來說,就是他的一項資產。老王可以以此資產憑證向銀行抵押貸款100萬,老李也可以拿著從老王那裡借來的100萬做抵押,再向銀行貸款100萬。一旦老李破產,出現了債務違約,還不上錢了,那麼老王的100萬資產,就會化為泡影,銀行的200萬信貸資產,也會化為泡影。

而在老李破產之前,整個債務鏈條上,每一環都持有可觀的財富。而群體性的債務危機爆發之後,那麼整個社會的購買力,就被大面積的清洗一空,大家都沒錢消費了,商品滯銷,企業停工,失業率暴漲,經濟就會陷入大蕭條。

在一個以信貸所驅動的經濟體里,一旦所有的債務都償還清,經濟會停滯。一旦出現連鎖違約事件,經濟也會停滯。而債務違約的連鎖反應,對國民經濟而言是毀滅性的打擊。

08年的美國金融海嘯就是一次由於債務違約所導致的金融災難。而現在的情況是,債務規模,比08年高了一倍多,債務槓桿,從美國那邊看,是08年的5倍多,世界範圍內的平均值,應該普遍高於3倍。

也就是說,如果再出現金融海嘯,他的強度和危害性,會是08年雷曼破產所誘發的金融危機的5倍以上,甚至更高。

六、風險

既然債務違約這麼可怕,怎麼才能對沖這種信用風險呢?

顯然,不能把希望放在老李一定不會破產這種假設上。那就只能靠金融衍生品來對沖這種信用風險。這在操作上,叫做賣出風險。

老李借了老王100萬,老王老是擔心他萬一破產了,老王的100萬財富就會被憑空蒸發,那怎麼辦呢。這時候,保險公司出面了,保險公司說,你不是總是擔心老李會破產嗎,那這樣好了,你花20000元買一份我們公司的CDS合約,如果一旦老李破產了,這100萬我們賠給你。

老王一聽,借錢給老李,他一年給我的利息是5萬,我花2萬再買個保險。那麼無論如何,我都有3萬的旱澇保收的收益,而且再也不用提心弔膽的擔心老李破產會讓自己血本無歸了,這2萬塊花的值,所以二話沒說就買了保險公司的CDS金融產品。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他要賣50份CDS產品,才能確保,萬一出現一次違約,它出面賠償,不至於虧老本。保險公司,生意做的挺好,果然賣出去了50份CDS產品。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50個老李裡面,有十個違約了。這時候,保險公司就要賠償1000萬,給十個老王。這檔子生意,保險公司總共虧損了900萬。保險公司一看,這生意做的真挫啊,乾脆破產拉倒。於是宣布破產。

保險公司一宣布破產,這下就山崩地裂了。

首先,有十個老王因為信貸無法收回,變成了窮光蛋。社會上還有40個老王一看,我的天哪,真嚇人,趕緊找老李要錢去。馬上平倉。於是社會風險情緒急劇飆升,到處都在平倉和拋售,甚至很多人開始擠兌銀行,信貸融資成本大幅上調,整個國民經濟,馬上就陷入癱瘓。

當年,雷曼們的CDS沒有擋住美國的債務違約風險。今天,中國開始推出CDS來對沖債務違約的信用風險,靠的住嗎?

實際上,以目前全球債務規模之龐大,一旦出現信用風險,任何的風險管理工具都形同虛設。

賣出風險操作成立的前提是,世界上還能存在著一個安全的地方。問題是,現在世界上還有安全的地方嗎?

七、衝突

既然金融海嘯這麼可怕,如果我們提前把水位降低些,降低債務槓桿,這樣就可以不用擔心海嘯了。

相比賣出風險的操作,這種事先釋放風險的操作才是正確的,也是唯一能避免陷入金融海嘯死地的選擇。所以中央講三去一調一補。要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調結構,補不足。都是為了釋放風險。

中央還講,要打破利益集團藩籬,要抑制資產泡沫,經濟安全第一。

說好的去槓桿,為什麼又被人加起來了呢?房價為什麼又瘋漲起來了呢?為什麼槓桿轉移了呢,為什麼信貸又開始放水了呢?釋放風險,會損害某些特殊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以他們更傾向於進行轉移風險和賣出風險操作。

中央的講話都被當成了耳旁風,如果非要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能說,這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前幾天鬧的沸沸揚揚的林張之爭,只是學術之爭嗎?顯然不是。

特奧經濟學家獐猥蠅,代表的是一方的聲音,這股勢力經營了幾十年,還是很大的,獐猥蠅只是他們的文棍打手。林代表的則是中央的聲音。

現在看明白了嗎?

八、路線

中央認為,應該把沉澱在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舊產業里的資源和資金抽出來,用在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之上,因為這代表的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方向和希望。依靠實實在在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獲得經濟增長,才是正途。

但是另一方,則不這麼想。他們認為,只要擴張信貸,貨幣就會自己製造投資和就業,然後經濟就會增長。他們不想退出舞台,他們要捍衛自己的經濟學巫術信仰,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要掙扎,他們要魚死網破。只管自己是否受益,哪管它洪水滔天。

這是中國經濟未來將向何處去的路線之爭。

在經濟發展思路上,特奧們想把中國經濟,脫離倫理與政治,為所欲為,他們要用資本控制一切。但是這隻能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

另一條路,是走向共同富裕。這條路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但是會損害小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本質上來說,這是大多數人和一小部分人之間的分歧。地產金融化,槓桿轉移,對於整個民族來說,都是一種不能承受之重。

對於大多數平頭老百姓而言,在這個到處都是陷阱和風險的世界,怎麼才能保護自己的資產呢,怎麼才能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呢?可能大家比較關心這個問題。

問題是,現在這個星球上,根本找不到一處安全的地方。最好的選擇,就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在某一個時間段,只能找到臨時的相對安全的地方。

很多人覺得房價暴漲,人民幣購買力被稀釋,開始換美元,往美國跑。其實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如果美國社會秩序崩潰,那麼華人所持有的美元資產,將會被第一輪洗劫。黑人說唱歌手,公開在視頻網站上號召全體美國人去搶劫華人,這個視頻居然被美國人大量點贊,而且站方被投訴,視頻也不被下架。如果美國的華人還不覺醒,早作準備,成立武裝自衛組織,一旦社會大亂,估計會被黑墨那些垃圾人口殺肥豬,重演印尼屠華慘劇。

最近很多讀者朋友,諮詢要不要買房的問題,這裡想說的是,任何投資的第一要務,是計算風險,而不是期望收益。第二要考慮的是流動性,大貴价錢買的東西,萬一砸手裡就不好了。

明知道存在泡沫,不買又覺得會踏空,心理難受,不甘心,看別人買了升值了就如同自己虧錢了。買了又覺得承受不了泡沫破裂的風險。這樣的心態,不適合炒期貨,尤其是房市這種被莊家控盤的期貨市場。

如果是剛需要買房結婚的,除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之外,大多數二三四線城市,泡沫並不是很嚴重。如果是在泡沫不嚴重的城市,終身大事重要,沒必要太計較漲一千跌一千的,該買就買吧。

如果不幸攤上泡沫比較嚴重的城市,一可以遷徙到泡沫不嚴重的又比較美麗的城市定居,比如常州,重慶等地。偌大的中國,總能找到一個容身之處,先安居再樂業。二,如果不想遷徙,可以另闢蹊徑,哄丈母娘開心,應該花不了幾百萬。

山雨欲來風滿樓,風雨要來,總會要來的。等風雨過後,晴天要來,也總該會來的。

內容來自至道學宮 房價瘋漲背後:山雨欲來風滿樓 - 至道學宮


看了排名第一的答案,我不禁為中國現今巨大的貧富差距感到震驚。

按照第一名答案的說法,本科生工作三四年應該是月薪一萬起,注意這個起字,意思就是說混的最差的本科生月薪至少也得有一萬了。由此可以看出來,答主周圍的圈子都是月薪幾萬的,並且答主認為全社會的中高收入群體普遍工資也有這麼多,這樣的人才有買房的資格。而月薪一萬的低·收·入群體想在上海買房只是做夢(300萬的15年期貸款月均需要還款26215元)。更可怕的是知乎上竟然有這麼多人和他持有相同的想法。

但是真實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看看數據帝的回答:

北京、上海的家庭,年收入多少可以進入前 20%?多少可以進入前 50%?

年薪8.7萬就可以進入前20%,而上海家庭平均年收入只有36000元。

按照高票答主的標準,上海絕大多數人都是低收入。而面對能買得起房子的人只佔總數的百分之5不到這個現實,高票答主竟然覺得房價還太低。

難道社會上的商品房根本不是給平民準備的?只有精英才有資格享用?

何不食肉糜!

PS:我在那個答案下面回復上海前20%家庭的收入數據,裡面竟然有很多人回復我「呵呵你太小看魔都了」…………知乎上難道都是高帥富么……

PS2:妹子們快去翻第一名答案的贊同名單,我估計裡面的人大體有三類:1.有錢的,覺得買房沒啥壓力;2.有房的,期待房價繼續上漲;3.出國的,不用在國內買房子。


工作三四年月收入近1w...呵呵了,分我一半吧...

985優秀畢業生,本科獎學金cover全部學費,畢業後回家鄉天津,工作兩年,到手2200... 能力不差,求介紹出路...

-----------------------

2014 年 7月18日更新

昨天去面試了渣打科技營運公司(給渣打提供IT服務內包的公司)理財營運專員,工資我開稅前4500-5000,他們說恐怕到不了,讓我改成4000-4500,還在塘沽還要坐班車(我現在的工作在市內,離家坐公交半小時到四十分鐘),現在工資到手2500,如果跳到渣打的話,恐怕到不了我最低要求稅後3500.... 真心不懂那些到手至少四千都是怎麼拿到的。。。

————————

2015年 2月8日更新

終於找到工作了,管理諮詢公司基礎崗位, 到手4k,年終獎未知~ 雖然在知乎上已經連貧下中農都算不上了,但我還是很開心,前面路還很長,一步步來吧~ 話說從一開始就是這個回答下面的評論讓我起了跳槽之心,不然還傻呵呵地拿著兩三千塊在這邊享受假期呢~

2015年10月14日更新

目前還在這個公司,到手4.5k,感謝知乎!

2016年3月9日更新

神轉折來了

今天是新公司入職一周年

我提出了辭職

原因是一個月前上任的新崗位太累而且工作性質不適合,我自己心態也不好承受力也差,整天負能量爆棚影響心情生活質量和家庭和睦,整天想著要去shi

我還沒看到新崗位工資是多少,估計到手6k以上,but anyway,工資高確實壓力大,相比於忍壓力,我還是更能忍窮。

是的我是裸辭,已經到了為了離開這裡不顧一切的地步。家裡面去年買房清空存款之後,還沒存下來多少錢,我就裸辭了

不知道下一步怎辦,也許先去玩玩再找低端糊口工作,也許申請澳洲wha,也許要稍稍啃下老了

我知道這非常不符合知乎主流價值觀,算了,自己開心就好,等將來不開心的時候再想辦法吧。

希望985畢業生混成像我這樣的只是個案。不對,肯定是個案,很少有人像我這麼奇葩╭(°A°`)╮

-------------------

收回能力不差這句話。在第一個單位乾的活太簡單,我又習慣於傻努力,成果又不錯,幾乎所有人對我讚不絕口,以至於覺得所有工作基本都是如此,現在好了,到了第二個單位才算是真正進了社會,效率低/傻努力/老好人被人欺負/打電話恐懼/社交障礙/不知道怎麼處理和客戶的關係/multi-task在我身上一團亂/kpi不達標...就連以前最擅長的英語也總怕商務郵件寫的不夠嚴謹而效率低下...也許就是做事認真負責還能算合格,但是也是建立在效率不高或者不懂溝通不懂技巧把自己累死的基礎上...

從畢業那年就不想工作,覺得自己應付不來,這兩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對工作的自信,現在又被徹底打翻。誠實地說我真的不知道未來的規劃。現在打算上個很水的在職研,先混個學歷同時改個專業,明年畢業了打算考個事業編什麼的。可能是在學校呆慣了而且家裡長輩基本都是老師,真心嚮往學校的假期。錢少點就少點吧,總上知乎讓我有一種自己掙5k塊不在話下的錯覺,是時候醒醒了,有些人能力真的有限,或者說在在某方面能力真的有限。錢真沒那麼好掙。

--------------------

2016年6月27更新

在家折騰了兩個月,還做過短期心理諮詢,最後不上研了也不出國了,重新找工作,我覺得自己目前還是適合admin內勤行政一類的活,認清自己很重要,升職,掙得多的工作有時候恐怕不全適合自己,把身心狀況搞到很糟反而不值得,sigh

渣打科營獵頭又找我去面試了,這個企業還真是和我有孽緣。。。說不定沒啥更好的還就真去了

2016.7.20

在天津的大暴雨中更新...進入七月以後發現這個季節很不好,招人的企業驟減,而且之前主動投的簡歷沒有一個有迴音的。準備八月入職渣打科營,稅前五千,畢業四年了,我依然沒混到到手五千以上,感覺這就是個不可跨越的坎...曾經最高的記錄是四千六百多,現在連四千都到不了了... 說不定還要改行去計算機了┑( ̄Д  ̄)┍

我的具體情況見問題:從小到大一直是個認真死念書的書獃子,現在畢業了工作了想努力但沒後勁了怎麼辦? - 心理學 (圖多字多殺喵)

-------------

2016年8月28日更新

明天即將入職捷信,前台行政,聽著起點低,但是比我裸辭時候做諮詢顧問的工資不差(稅前6k多),雖然對於我的背景來講,工資絕對值不高(我說工資6k多已經好幾個人問我是不是稅後了...真心不敢想...),但對於這個工種的性價比來說還不錯,而且壓力應該不大,也不太用加班,適合在上一家單位被壓力逼得裸辭的我.....說一年後有機會轉崗,準備熟悉後慢慢再調查一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反正是不打算去那種和客戶正面接觸太多的崗位了,自己真的不適合。

在天津做前台一般能給到稅前四千就不錯了...也是因為如此當我開口要6k工資的時候,他們卻一下子答應下來,反而讓我覺得奇怪,覺得不靠譜...因為之前對金融業沒有半點了解,總覺得金融公司一年半年甚至幾個月就會跑路什麼的....拿到offer後諮詢了幾位人脈廣的朋友,都說這公司挺不錯的,心裡石頭也算是落了地。也不由得感嘆不同行業薪資差距真是太大了。

雖然照同學的話說走的彎路有點多,但我還是很開心的~經常和同學聊起來新工作時我說工資高的我不敢想啊啊啊,然後人家問多少,我說6k,人家問,稅後嗎,我說稅前,人家說不多啊...此時我心裡略有遺憾,但還是很高興的,畢竟個人情況不同,對於性格相對脆弱敏感的我來說,突破自己就已經是進步了~適合自己是最重要的~

~~~~~~~~~

2016年10月21日更新

受家庭背景影響太深(三代人都是老師),始終覺得自己和商業社會格格不入,最後還是要走教育這條路。之前由於雅思成績有亮點被xdf相中做全職雅思老師,可惜因為對講課沒自信以及當時求職時間上的陰錯陽差沒有去,將來多半還會回去。而且估計很快會把在製造業煎熬多年的老公一起拐到教育業~

感覺在別的行業,無論從專業知識,還是個人興趣上,自己都是很難進入核心崗位的了,只能做個行政打雜之類的活。而教育業是唯一可以比較容易進入核心崗位的路了,而且我貌似對這個還很有興趣,上周末在和老公討論初中理科試講的時候,不但不反感,反而兩人都感覺非常開心和充實。我知道其實哪個行業都是圍城,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但是個人興趣和擅長還是非常因人而異的。

我的心理諮詢師曾經說過「有的事就算再簡單我也不願意做,有些事就算再難我願意鑽研」~希望我能早點找到這樣的事~與同樣經歷迷茫的人共勉。

___________

2016年11月26日更新

就留著金融業外企做一枚行政內勤小螺絲釘吧,不知道會到什麼時候。這工作還是占幾個優點的:

1.工資和我之前比還不錯(雖然就我的學歷來講這個水平算是很不應該,周圍同學一聽都覺得屈才覺得惋惜)

2.壓力沒那麼大,每天遇到不合理的事氣人的事,在網上吐槽發泄之後整個人反而覺得很輕鬆

3.有六險一金 (對比xdf,沒底薪沒五險一金)

4.行政內勤部門平時加班比較少,周六日和節假日都可以休息

5.同事素質普遍還不錯,各種需要溝通協調的事情阻力沒那麼大

至於平時不能用英語的事,還是業餘玩玩英語趣配音之類的軟體保持口語水平吧

我畢業之後這三份工作,日常需要英語的程度依次遞減,從第一份工作每天上班幾乎一半的對話要用英語,郵件複雜且全英語,到第二份每周開會說幾次英語,郵件英語用得很多但是多為模板修改,再到目前的工作一周都說不了十句英語,郵件中雖然用英語也非常短小精悍(三五行那種)....然鵝,三份工作工資卻是依次遞增的...這讓喜愛英語工作環境卻又接受不了過低工資的我,情何以堪。。。為毛英語這麼好卻只值兩千五,英語用都不用卻給我五千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9月13日更新

4月從上面說的這家金融外企辭職,沒有任何家教經驗,懼怕上台演講的我,面對沒有底薪/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上五險一金/課時費不超過一張毛爺爺的offer,義無反顧來到某著名教育機構做雅思老師,原因很簡單①性格因素,特別抗拒當領導,只想靠技術漲工資吃飯(雖然我知道沒有當領導來錢多來錢快),不想做一輩子行政 ② 能讓我勉強靠技術吃飯的只有英語。

只希望靠著我家三代人都是老師的基因和耳濡目染的影響,自己能夠挖掘這方面的潛質,做讓自己感到有成就又不是自己能力難以企及的事情。

目前已經帶課兩個多月,感覺尚可,雖然我自己覺得還有待觀察,但同學朋友和老公看我最近狀態(雖然很忙但是負能量明顯減少)都覺得我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但願吧~

要是早知道五年後會到這一行來,後不後悔沒有一畢業就來?

不後悔。因為沒有之前那些工作的積澱,以我的心理成熟度和抗壓能力,對於站到講台上講課這件事,根本想都不敢想。

人和人成長速度有差異,強求不來的。

真心希望在這裡能夠呆久一些,事業順順利利的。

說回到買房的事情上來,15年夏天房價大漲之前政策最為利好的時候出手了,我連美聯儲加息是什麼意思都不懂,只能說很幸運,放在現在根本連邊兒都摸不著,難以想像當時沒出手現在要怎麼辦,估計要買到八里台鎮或者小站了吧。。。

自認為買房這個事就是有舍才有得,有限的資金,不可能位置朝向戶型面積都占,必須捨棄相對不重要的,而且不是小舍,是割肉一樣的舍,才有決心出得了手,等等看看時間太長了反而後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12月5日

馬上入職半年了,還沒辭職,依舊迷茫

十月突然想考研,報名了今年的管理類考研,時間不夠,如果這兩個月不帶課,以我的韌勁肯定能考上,然而請假單位沒同意,自己效率又低又難以承受multitask,堅持了一個半月,十一月中旬心態徹底崩了,到現在綜合也就看了三分之一(英語沒打算看),而且已經三周沒碰考研書了

等明年吧

對工作這件事,說絕望倒不至於,但是也沒什麼盼頭了。我在三年前就知道,第一份工作(就是工資最少的那份) 如果不考慮薪水,是我最喜歡的工作,當時哪怕薪水再多1k,我都不會走。

可惜不可能

sigh


謝邀。

適婚年齡的年輕人,需要一套足夠兩人+未來的孩子住的房子,預估是80平方,兩人都是大學畢業三四年,分別賺稅後5000rmb一個月,這算是一個不錯的小中產階級家庭了吧,可是他們如果是住在上海,要如何負擔起一套不算太郊區的這樣面積房子?

這個是題主的疑問,那麼我針來說一下:北上廣深在中國由於集中了太多優勢資源,醫療、教育、商業、發展機會、甚至公平,造成了一個絕對的高地,這個在其它國家是感受不到的。比如題主所在的楓葉國,溫哥華和多倫多肯定要發達些,但是和全加拿大城市比,並不是天上地下。即使美國也是一樣,紐約算是得天獨厚了,但很多地方也還不如佛羅里達。而中國的北上廣深,和三四線以下城市相比,就是天上地下。所以國人來大城市落地生根的願望尤其強烈,是願意拼上一切的。因此,我不太願意比較什麼北京上海和紐約倫敦之類的房價,因為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今,北上廣深的房子根本就不是給畢業3、4年,然後發展一般的年輕人買的。買不起是正常,誰要說非得普通青年都能買得起,是一種矯情。北上廣深的房子,未來是對創業成功者的獎勵,而不是工薪階層墊墊腳就夠得著的普通消費品。隨著中國的發展,更多中國城市獲得了崛起,蘇杭寧津、成渝漢鄭這些城市也在發展,房價也隨之走高。未來也是要通過競爭和篩選,才能在此安家。

你要說中國房價貴不貴?最簡略說,貴的是北上深,蘇杭寧溫廈等寥寥十數城,大部分城市並非貴的買不起。中國有600多個城市,房價貴到買不起的連十分之一也不到。所以三四線城市本身就賣得起房,這個不用談。

中國正在發生城市分化,強者更強,弱者凋零。國外的人來中國,來的總歸是那個繁華的中國,中國還有廣大地區是日漸凋零的。你拿中國蓬勃崛起的大城市,來比某一國的普遍水平,得出的結論肯定是貴。

一線城市和明星二線城市,房價是在暴漲,如果你看什麼房價收入比來看,也是太貴了。但問題在於,中國的城市間如此不均衡,財富分布也如此不均衡,一線城市買房的人和說貴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伙人。

你掙著工資想買房?可是江浙一帶的企業主靠企業利潤來買房,沙特的土豪靠賣石油美元來買房。如何競爭的過?一線城市掙工資的人的房價天花板,是要被外地富裕家庭打破的,而富裕階層的天花板會被全國的富豪階層打破,最後被世界富豪打破。你買不起,人家買得起,反正現在土地供應越來越少,一手房正在成為奢侈品,不是給剛需買的。

脫離城市談樓市都是耍流氓

歡迎關注今日頭條「相信凱撒」


這是由一種意識(或曰價值取向)撐起來的透支型消費。

對國家來說,這種意識是一種莫大的資源。

什麼意識呢?

簡單講,就是在兩千多年農耕文化的浸潤下,幾乎每個人都有一種有了自己的房產(過去還得有地)才算安身了的思想。即使他本人不具備這種意識,他父母也具備;即使他父母不具備,他岳父母也具備;即使他本人、父母、岳父母都放過他了,他的同學、朋友受他們的父母岳父母影響也有這種意識,並不停傳遞給他。完全不被忽悠的中國人是不存在的。

這種意識就被國家和地產商利用了。

其實也有好處。

對多數有穩定工作的年輕人來說,難受一兩年也就捱過去了,雖然從此被綁縛住,但是也樂在其中,尤其在嘲笑未被綁縛住的同志的時候。

媳婦更愛我了。

單位領導也覺得小伙更踏實了。

國家固然樂得社會穩定。

中國人類似的意識:惟有讀書高、好男不當兵。

前者也是由一千多年科舉制度浸潤而成的。這就是一件好事。中國人即使飽暖都有問題,仍千方百計保證子女受到教育。表現在:儘管中文較西文繁難,但中國人在中古時期的文盲率仍遠低於西方(西方几乎百分百文盲,絕大多數語言在近代以前連文字都沒有)。

後者則使得宋以後的中原人在與蠻夷的軍事衝突中長期處於下風,即使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也不一定醒悟。

中國人買得起房子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多數家庭都有點積蓄,但中國的投資渠道嚴重缺乏,金融產品不靠譜,創業需要的要素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中國家庭剩下的唯一的投資渠道也就置房了(其實扯淡呢投毛的資啊,貴的時候你又不賣!)。

中國人買房的表象之下,其實是大家(自以為)在得利

2014.01.05


{文末有反轉2016-10-4}

題主貌似很生氣。

誰惹她了?

西人覺得自己的房子賣了也在中國買不起房子。

不要覺得不平衡。大家都是人。

要是西人的隨便一個house賣了能在國內買一個小區。

世道就亂了。

----------------------------

題主是不是北京老王??

江湖上流傳著北京老王的故事:

北京老王賣了自己二環內的房子輾轉偷渡到美國。

在餐館打工二十年。

結果發現賺的錢買不回來當年的一個廁所。。

-------

幾個邏輯。說中國房價高。然後要去跟世界上其他國家比。

憑什麼中國房價就不能比世界上其他地方要高呢。

先說人口。再說資源。再說法制。再說文化。再說貧富差距。

無論從哪個角度。一線城市中心地帶好的小區就是應該貴的。

你要是說什麼神木鄂爾多斯房價貴。根本不具備普遍意義。

鬱金香還能成為狂熱的人類社會。小範圍的泡沫根本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注意

我的觀點是一線城市房價會持續上漲。不要扯別的啦。

-----

上面有說澳洲的。那麼我說下美國。

(實際上跟任何歐洲美洲國家比都是壯漢欺負小孩。中國美國面積差不多。中國人口是美國的五倍。何況中國不能居住外鄉人不願意主動進入的地區太多了。可比性不大。)

我家在深圳。美國紐約算了。我就拿加州比。

假如是研究生畢業。進入騰訊總部。工程師吧。

十三萬。差不多吧。

同樣是研究生畢業。進入谷歌總部。工程師吧。

十一萬美金。差不多。

谷歌總部附近十分鐘車程的房子。最少要一百萬。

證據如下:

(這個房子的槽點不在於貴。彎曲比這個貴的多了。在於差。相當於國內的工棚。要說這個是別墅。。我還真寧願住高層公寓。)

深圳科技園附近的房子100平米的二手房價格在150-400萬。

就算是250w吧。

稅前。

美國是110w/11=10年

深圳市250w/13=19年

這麼一比。深圳簡直太貴了!

去了稅呢???

加州1w1的年薪。每個月到底能拿到多少??????

上圖的說法基本準確。

算多點。6500一個月*12=7w8美金

而深圳呢?

稅前13w人民幣稅後??11w人民幣。

再做個基礎計算。

美國:

110/7.8=14

中國

250/11=22

中國的房價還是貴啊

但是!!

注意但是!!

在加州。如果按照五十萬的房子要交稅:9400美金/年

那麼超過1百萬美金的house要交稅??

1w8美金。

而在深圳100平米的房子。每年要交管理費大概在4000元左右。

三十年計算:

深圳。騰訊研究生工程師干三十年不漲工資不吃不喝去稅:

11*30=330

250w房子加管理費=262

剩下68

加州。谷歌研究生工程師干三十年不漲工資不吃不喝去稅:

7.8*30=234

110w房子加稅費和必須買的保險=164

剩下70

結論:計算上稅費。

深圳的中心房價跟矽谷的房價差不多。

不過

美國11w年薪所處的薪資地位絕對比深圳13w年薪要高。

也就是說。深圳13w以上年薪的多了去了。

美國11w以上的。還真沒那麼多。

--------------------------------------------------------------------

多說一句吧。

深圳到惠州大概一個小時多的車程吧。

惠州300平米的別墅很多才不到200w。

新開的別墅也就5000多一平米。

很多人看國外花園洋房有庭院甚至游泳池多羨慕。

其實。那些房子還沒有惠州的別墅方便呢。

一般。

中國人在房子問題上一直都在跟別人比。

在歐美要有房子不管地理位置多差多不方便都覺得高國內一等了。

實際上呢。買個醬油得開十幾mile。

去個正經的商場必須開車上高速。

國內呢。只要在市區有房子。看到郊區人民眼神都不一樣。

郊區人民呢。又瞧不起衛星城市置業的人。覺得是loser.

還有一點。美國房價涉及到一個學區的問題。

很多地方房子也許不貴。但是家中常備武器吧。

孩子上學全是黑人。很要命的。

當然。你可能說為什麼拿house比。

第一。因為題主說的就是house。

第二。美國的apartment種類太多。區域差距太大。地理位置區別太大。難以比較。很多城市的apartment四五十年的歷史了。

一線城市永遠上漲。這是主旋律。

中國現在就是各種「你懂得」水貨共產陰謀論太多。

深圳中心一點的地帶。豪宅公寓六七萬一平米貴么?根本不貴。

深圳那麼大一個地方。中心地帶才多大?華為騰訊各種牛逼高管工資多高?

就不要說各種倒賣倒賣工廠主。香港佬。還有來深圳置業的富翁明星。

說得出來的。深圳幾個高端小區就有楊瀾竇文濤余秋雨

前一陣子鬧騰的文章和宋丹丹也是在深圳買房。

翻牆出去看。就知道。老江上一次露面也是在深圳的侄女家的別墅里。

中國人的習性。有錢了就要到大城市買房。

我要是有錢我也想北京上海深圳都有一個住的地方。

就更不用說買辦上海和官僚北京了。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十幾億的人口中心城市現在的房價根本不算泡沫。

二三線城市不熟悉不做評論。不過個人感覺存在一定的泡沫。不過這種泡沫都很明顯。溫州鄂爾多斯。只有土豪才會去接這個盤。

市場是最精明的。人民一點都不傻。天天咋唬說房子是商品有漲就有跌的人根本不懂。

就是這種人一輩子不買房子。老了找個三線城市住下。下一輩還得繼續他們父輩的老路。接這北漂滬漂用盡全力擠進大城市。。

這就是中國的發展規劃。中央自己定的要做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特區。。。。

這些中心就是一個個城市群。就是機會。十三個多億的人。子孫後代命運就是去大城市找機會發達賺錢。

有人問我永遠有多遠。。

1.看人口結構。

2.看城鎮化建設和非一線的發展。(包括政治經濟人文和環境。隨便舉個例子。新江一有事就停網。大學畢業去的人會有多少?還有各種重污染城市。如果有的選擇一輩子一輩子的宿命就是往更好的地方遷移。這是客觀現實。)

這是個供需問題。等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各種城鄉結合部。西部。邊疆的年輕人不需要到大城市實現夢想的時候。一線城市的房價就會開始回調。

這裡。1.人口結構決定了每年新增的想往大城市湧入的人口量。2.城鎮化建設決定了非一線城市的對吸引力的增加和一線城市提供新增用地的增加。

---------------------------------

再補充一句話。。。。

很多人都說。幾輩子人的積蓄買房子說明房價高估了。

這句話簡直是笑死了。

稍微有點譜的人都不至於說出這樣的觀點。

前提,幾輩子人的積蓄。因為中國的特殊國情。60年出生的人百分之八九十是沒有積蓄的。

所以這個前提根本不成立。

你覺得你們家有積蓄,那是因為上知乎的大多數是城鎮居民和富農。真正的農民貧窮城市人口也有積蓄,但是很少。可能一個家庭不到二三十萬。

中國還沒有產生長時間的市場經濟體制。換句話說。上一代人連錢都不用。談什麼積蓄。

退一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國城市用地的房價都不至於要現在二三十歲人半輩子積蓄。

月薪八千的人二十年收入就是兩百萬。足夠在中國除了香港以外所有的城市買棟房子了。

只是大小地域的問題。

你要是非覺得自己在北京三環內買不起四合院那我就不說啥了。

農村想進北上廣本身就沒那麼容易。

就是因為進不去。所以很多人就算是去一線城市上學也無法在一線城市成家立業。

然後回到故鄉。也許是某個省會也許是別的。

然後他們的後輩接著努力學習。去一線城市上學。接著嘗試在一線城市成家。

也許能成功。也許不能成功。

只要政治環境沒有改變。區域發展沒有平衡。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因為永遠有那麼多人想留在一線城市。所以一線城市房價難以下跌。

幾個問題。

月薪八千你不用吃飯睡覺啊?

答:一個房子你就住一個人一輩子啊?

一線城市永遠上漲?

答:這個是指把價格曲線鈍化之後長遠的看不會有掉頭向下的可能。只不過是回調大小和漲幅大小罷了。

且條件是現有的情況不發生大的改變。

例如遷都。例如重污染。例如政局。例如地震。例如國家產業重心調整。

我針對的是一線城市。

大家也不用悲觀。

還是深圳為例子。

大亞灣的地多了。天量供應。

無非是不方便一些。

以後的趨勢就是中心地帶房價緩漲。

再過二十年。退休了集體搬到衛星城市養老。

中心房產賣出或者放租。

------------------------------------

上面是2014年八月寫的。

當時深圳100平米在400w以內。

現在同樣方位。100平米好的要600w了。

說實話。我自己當時也沒意識到會漲真么快。前海蛇口南山的新開房子。均價都超過5w了。

二手的好房子。甚至要八萬以上。100平米竟然賣出來700多萬。

我這個看多一線房價十幾年的人。也被嚇住了。

如果誰去年看了我的分析買房賺了。歡迎請吃飯哦

-----

2015年11月7日update。

最近去匹茲堡朋友家玩。朋友計劃買房。

house要三十w美金。朋友一直希望買匹茲堡地理位置視野最好的一個apartment。

我問他多少錢。他說大概也要三十多萬。但是一個月的管理費一千多美金比他現在的房租還要高。

雖然不是地產從業人員,但是長期觀察發現,中國人對外國尤其是美國房地產有錯誤的理解。

例如,別墅便宜,永久產權,自主性多高等等。

實際上,美國無論是別墅還是公寓,你不交稅就等著被政府收回吧?永久產權做夢。

自主性?

--------------------------

2016年1月13日update

諸君不必跟我置氣,我算來算去其實就是想說明這麼幾點。

1.

國外的house房產稅四五十年相當於再買了一個house,國外的公寓管理費也比國內的管理費要貴很多很多。

2.

中國的特殊政治經濟環境導致好的地方總是有人要去,東北新疆房價便宜,沒人去啊。

3.

中國人還處在共產主義思想的籠罩下,六零後體會不明顯的階級性會越來越明顯。年輕人總以為自己在陸家嘴cbd工作就理應能夠買得起陸家嘴的房子。而實際上呢,生活會慢慢告訴他們社會階級的殘酷。

4.

中國特殊的市場經濟和選官任官制度也推高了高房價。地方領導肯定不希望下面全是住宅區。(今天的新聞:河北書記:廊坊不能搞「住在河北、北京上班」的睡城),如果治下全是住宅區,怎麼體現他們的政績。怎麼辦?就把土地性質規劃為工業商業區。工業商業區一旦確定了,商品房用地就少了。違背市場需求的政治布局,必然人為地推高了商品房稀缺性。住宅用地稀缺,能夠拍賣住宅用地的房地產商要求就高,這就催生了大型國企或者由國有資產財團壟斷土地。壟斷住宅土地就能指揮房價,因為房地產商的業績在盈利。區委書記的政績在工商業的發達引進了多少外資增加多少就業,任志強是國企房地產商老闆,他的政績在公司賺了多少錢。地方實權人物不care你房價高低,紐約房價高也沒見紐約市長被雙規啊。(關鍵在土地流轉的體制改革上)

5.(這是張五常說的)大意為:

房價上漲因為預期收入的增加。預期收入的增加因為gdp的增長。房子都是貸款買的。之所以敢貸款幾百萬買房很大的原因因為覺得以後還得起這個房貸。為什麼還得起房貸,還是因為覺得以後的收入會增加。為什麼收入會增加,因為國家的經濟在發展。如果哪一天,gdp不增反跌,收入不增反降。房價不可能漲。所以看房價漲不漲就看gdp就好了。

----------------------------------

2016年9月30日。

我在兩年前強烈看多房價。尤其是深圳房價。現在我已經轉向了。現在的我強烈看空房價。

具體原因我隨後總結一下。

---

2016年10月3日。

稍微有點時間。我做個階段性的翻轉預測。中國一二線城市未來三到五年之前的高點基本已經出現了。會不會暴跌,我不敢說。但是暴漲,絕無可能。

我炒股多過炒房(為什麼窮)。就從股票的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未來三到五年不可能再出現暴漲。

有心人去對照一下2015年A股的上半年的沖頂。從14年券商暴動到金融股, 非銀,大盤藍籌輪著漲了個遍。可是等到15年,不管政策怎麼吹風,大盤藍籌高位橫盤,怎麼都突破不了了,整個A股市場都是一些創業板小市值在吹泡泡。這個時候,就要警惕了。果不其然,大盤沖頂到六月份,一地雞毛。

這個跟現在的房市多像!!!!

北上深相當於大盤藍籌,市值最大,業績最踏實,對於遊資來說獲利最快最多。合肥成都長沙勉強算是創業板,盤子小,獲利難,市值低。2016年實際上對於北上深來說,基本上已經上漲乏力了,為什麼上漲乏力,跟股票一個概念,買賣雙方力量 在這個價位出現了平衡,交易量下降高位橫盤。尤其是深圳,基本上最近半年房價沒有上漲反而下跌了一些。遊資逐漸把手裡的一線城市資本派給散戶然後去抬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這個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一旦二三線城市都被拉起來,遊資只有一個出路,就是大範圍的出貨。

因為這個邏輯,我說,只有漲沒有跌那就是沖頂。因此看空當前房價。


中國獨生子女多,房子首付是兩家人一起湊的


我不懂很多經濟學和房地產的東西,我就只是很片面地,很狹隘地貼幾張自己照的照片來佐證一下【出市中心一個小時後的西方和中國比較】

姨媽一家人在紐約上班,但住在新澤西比較靠市中心的地方。是一個兩層的別墅(應該是三層,因為帶地下室),有游泳池和假沙灘,前後是花園,連帶裝修一共70萬美金。圖如下。

他們這裡是一個高檔的社區,每戶人家都獨佔一個山頭,或是一處窪地。景色非常好,周圍公園無數,健身房無數,超市無數。在當季的時候,各家的草坪上還會迎來送往幾隻屁股是白顏色的小鹿LOL 我雖然沒有算過時間,但是大概半個小時就能開到紐約。

這是另一戶人家,貴一些,聽姨媽說是80萬左右。

我手機里還存了十幾張這個社區的照片,不是我閑的,是太!漂!亮!了!每一個房子都極具特色非常養眼。這大概就是很多答案中說的農村吧,確實,要開車開一段時間才能到紐約大都市。可是啊,我恰巧在松江上學,家卻在浦東,開車也需要一個小時,但是在松江四年了,沒有任何想要拍人家房子的慾望。

我知道我的道理肯定說的不全,不如以上答案說的有理有據,我只想用自己的經歷稍稍佐證一下,人家的「郊區」 和咱們的「郊區」真的不一樣,如果只比較兩個國度郊區的房價的話…………況且,像我這種矯情的女生,一個【有游泳池有躺椅有一大片鬱金香還有三隻小梅花鹿】的房子真的就是不一樣的……管你什麼數據分析什麼樣本採集什麼匯率什麼房市……你有梅花鹿么?沒有吧……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哼…………你看多麼膚淺…………

反正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我是鐵了心想在美國的郊區置一處房子的。(此處是傲嬌)


看到頂到第一那個答案,在知乎討論這類問題,其實很沒意義,在知乎,可以說大部分都是高zhuang收bi入fan群體,他們名牌大學畢業,應屆起薪10K,兩三年後起碼起跳50%,可你們是否知道,中國人不全是IT、金融等高收入行業,還有製造業、服務業等等低收入行業,而這些卻是中國人的主流群體,要知道他們平均月薪才4000左右,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做到月薪過萬,你說,對於他們來說,房子不算貴?房子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當然,你可以說他們不夠努力,房子都是給富人準備的,你們不配擁有,那麼,請你跟你那些尚且還買不起房的朋友說下這句話(忘了你們沒有這樣你們嘴裡所以的LOW逼朋友),自詡精英的你們,別人並不覺得你跟郭美美有什麼區別。

而且所謂的數據,都是拿收入直接乘以時間,你不覺得很荒謬么,按照這樣的收入,他們們需要工作60年,算上漲薪、能力增長、額外收入登等方面因素減掉20年時間,也需要40年,而且,這40年是建立在沒有任何支出的前提下,餓了得去扒垃圾箱吃剩飯、渴了只能喝自來水、困了睡大街,不能結婚生孩子,一個國家的人民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需要如此艱難,您們好意思說房子不貴?

另外,你們對比的是國外的數據,說美國偏遠地區也很便宜,可你知道美國絕大部分居民區都是分散的?完全沒有我們這邊這麼集中,當然,鬧市區房子也不便宜,但是國外居住區完全不像中國幾乎全部集中在鬧市區,寸土寸金的地方。

美國的人均收入是多少?美國確實與中國不同,咱拿美國最底層人民比較,去酒店刷盤子,按照每天8小時算,他們也有3000刀左右每月,而且他們的生活成本比我們低了一倍不止,一個人省點800左右完全可以。有知友可能懷疑生活成本,月入算6000,租房子,算平常生活費1500(算算每天50三頓,能買什麼,房租500,都按最低的算,不生病不去玩,多少年能買房,你拿國外的數據來比較,不如請低頭看看你底下的底層民眾們。


推薦閱讀:

商用住房改建為租賃住房對樓市會有哪些可能影響?
現在我反正買不起房那我是不是不用存錢了?每天過的舒坦點算了?
如何看待「 63 套房離婚協議」被瘋傳的事件?
上海與北京房價從何時起拉開了這麼大的差距?
福州市房價2017年走勢分析???。,請大神賜教!

TAG: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