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戰國白起被君主流放中途殺死,不科學啊,有隱情嗎?還是白起非死不可,為什麼?


我簡直是崩潰了,「性格方面的原因」這種爛理由解釋白起被殺之事根本就算不得理由!各類文獻對白起的記錄都只有著重於他善於用兵,請問您可有在任何可信的歷史文獻上讀到真正關於白起本人性格的描述?請不要主觀認為他什麼性格問題情商低,更不要說那些個現在寫的調侃歷史的雜文和小說說過什麼。如果有,我孤陋寡聞,從沒見過,願聞其詳。

拿「老闆再三讓他做事他不做」來說白起性格有問題情商有問題的,我不敢說是全錯,至少是沒考慮到白起是有節操的,很多時候戰爭年代裡人家是用節操在做事,而不是單單用情商。更何況他不是沒情商,人家什麼都懂的好吧!秦昭襄王三番五次強令出征白起不從,不是白起一根筋,而是人家從第一次在病中就已經苦口婆心向秦昭襄王表明了態度:「臣知行雖無功,得免於罪。雖不行無罪,不免於誅。然惟願大王覽臣愚計釋趙養民,以諸侯之變。撫其恐懼,伐其驕慢,誅滅無道,以令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趙為先乎?此所謂為一臣屈而勝天下也。大王若不察臣愚計,必欲快心於趙,以致臣罪,此亦所謂勝一臣而為天下屈者也。夫勝一臣之罨焉,孰若勝天下之威大耶?臣聞主愛其國,忠臣愛其名。破國不可復完,死卒不可復生。臣寧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將。願大王察之。」他這是情商低么?他是不明白不出兵要倒哪門子的霉么?他不曉得「聰明人」該怎麼做么?看看他說的話,他太清楚了。只不過白起寧願「一臣屈而勝天下」。不要看到一個「不忍為辱軍之將」就覺得這個話的主要意思是「這樣要完蛋,我愛惜自己的名聲不去」。事實的真相是,他明知道不去會嗝兒屁也不去,這是以死相諫!這番話,不可不謂苦口婆心!而且事後王陵一再攻打趙國失利,死了幾萬人,改了王齕再攻邯鄲,又死了幾萬人。活活幾萬人就這麼給弄死了,還不能證明白起的話是對的么?秦昭襄王仍不放棄還是要白起領兵,於是白起乾脆裝病不出。這才給了范雎後來「言而殺之」的機會。

回過頭來再說范雎是個什麼樣的人?廷辱須賈,戕害魏齊,言殺白起,「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不能說他是個壞人,可他是個心狠手辣睚眥必報的人。

是的,職場上是管白起這樣不願順著老闆也不願跳操的人叫情商低(雖然這個老闆斤斤計較死要面子)。可是硝煙四起的戰國里看清局勢依然以死相諫的人我就覺得,此。乃。大。丈。夫。


為啥不科學?

秦昭襄王自己親政的時間其實並沒想像的那麼長,前期一直是太后和舅舅攝政。所以這位秦王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在母后的陰影中存活下來的。

親政之後重點幹了三件事兒,重用范睢,同趙國決戰,一意孤行搞邯鄲並且失敗。

重用范睢是為了搞掉四貴,中規中矩。

同趙國決戰表現出色。

一意孤行搞邯鄲是絕對的愚昧行為。

——————————————————————————

白起並不是自己人,長期效力期間,秦昭王尚未親政,服務的直接對象是太后和昭王的舅舅。

等昭王上位,白起歲數已經不小了,屬於功勛老臣。長平決戰白起再次立下不世之功,之後因為戰略分歧同秦王和范睢關係很差。

秦王強迫白起滅趙,白起覺得這是扯淡,卧病不去。還把昭王訓了一頓。大意是這麼干要完蛋,我寧可死,也不做辱軍之將。秦王下不來台,派了別人去。

結果還真按照白起所說,邯鄲戰役慘敗於信陵君,而且這個慘敗和范睢舉薦人不當有關係,秦王更加下不來台(根據秦簡記載范睢最後被審判,可見當時的惡劣影響之大)。

昭王絕不是什麼寬宏大量的人,想想還是把白起弄死了。

不過事實證明,秦國的軍事選拔制度非常優秀,殺了白起根本沒啥損失。


1.與范雎交惡,歷史多次證明:小人難養;

2.未出師先言敗,尤其是在秦國志得意滿的形勢下;

3.地位太高卻不服從命令,放誰手上都不安心。

對歷史不太了解,不知道白起最後得到的是強行派遣、流放還是削職為民,但是明顯白起是不能為他人所用的,留下來就是禍害。如果是流放或者削職的話,只有Facebook了。

不管是《史記》還是《戰國策》,白起對國家形勢的分析都體現了他作為軍事家的戰略眼光,不喜歡有人把他對范雎和秦王的表現歸為「情商低」或「沒有政治頭腦」,這是不負責任的。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頗需要思想和勇氣的選擇。


武安君白起死於秦昭襄王五十年,秦昭襄王嬴稷死於秦昭襄王五十六年,中間相差六年。

白起流放被殺,可說是三方面原因共同促成,自身,君主,範雎。

1.長平之戰之後,白起欲畢其功於一役,但範雎受到蘇代遊說,害怕白起功勞地位超過自己,說服秦昭襄王放棄滅趙,換為割讓城池以及為自己出氣結束...白起此時心中有憤。

2.矛盾激化在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王陵攻邯鄲而敗,一請白起,白起辭。秦再遣王齕,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信陵君也是戰國四公子裏唯一一個有真實才能的,尤其是軍事才能),秦再敗。二請白起,白起仍辭。秦昭襄王必然忌恨,流放白起,流放過程中範雎再進讒言,讓秦昭襄王殺白起,結果就....

三個人,秦昭襄王,白起,範雎。(以下為腦補帝的分析,請有選擇相信。)

1.嬴稷此人早年在燕國做人質,他爹惠文王死了之後他哥武王舉鼎死,一番波折他才由趙入秦坐上王位。多年的人質生涯和繼位之時的混亂危機既讓他狠辣

又在即位之後更加有幹綱獨斷的慾望,早年在宣太后和四貴的陰影下,權力受到嚴重限制,在培養起自己的嫡系部隊後,他立刻就拔起了宣太后的勢力。

總體來說,經歷和性格應該讓他是一個權力欲強,對於周遭的人信任度有限並且非常忌諱別人染指權力的君主。

2.白起,殺神。不多說,只說最後那裏一點,秦昭襄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

自大?失望?政治幼稚?我們不得而知。

此後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3.範雎。一直對此人印象不好,覺得就是個小肚雞腸,投機鑽營的傢伙,所謂的「遠交近攻」也沒覺得如何亮眼。在殺白起的事件裏他的作用可是真大- -|||,充分體現了自己心胸狹窄,喪心病狂的特點。


不去打仗是死,打了必敗,就算不是陣亡,回來也一樣是死。

該怎麼選擇?不打這仗,一可以保存秦軍的有生力量,二不會辱沒自己戰神的名聲,怎麼選擇?

作為戰神,打仗是本行,能預料到必敗的結局;可是抗命不去是否一定會死?這是政治,也取決於昭襄王的心胸,並不是白起能預料清楚的。


歷史是重複的。History is about a repeat of itself.by Ben Linus in LOST.飛鳥已盡,今天能鎮住你明天還能嗎?擁兵越多,越善戰的將領自古都是理想的反賊,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啊。不是人的錯,是客觀情況逼人如此。


你看看歷史,就知道白起為什麼會死了

我發現古時候很多武將打仗真的是一把好手

可是情商都低得可以

低到不做死就不會死的地步

比如白起,比如廉頗,比如韓信,比如項羽,比如岳飛

這些人的死,都是有自己的性格方面的原因的

--------------------------------------------------------------------------------------------------------------------------------------------

前段時間看天涯上的一個牛人寫的關於讀資治通鑒的感想,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長平之戰以後,秦軍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不得已,派人向秦王求和。同時派蘇代到秦國離間,結果就把范睢給離間了,蘇代說:「趙國滅亡,秦王就要君臨天下了,武安君當封為三公。武安君為秦國攻佔奪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邊平定了楚國的鄢、郢及漢中地區,北邊俘獲了趙括的四十萬大軍,即使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呂望的功勞也超不過這些了。如果趙國滅亡,秦王君臨天下,那麼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無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嗎?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實也就不得不屈從了。秦軍曾進攻韓國,圍擊刑丘,困死上黨,上黨的百姓都轉而歸附趙國,天下百姓不甘作秦國臣民的日子已經很久了。如果把趙國滅掉,它的北邊土地將落入燕國,東邊土地將併入齊國,南邊土地將歸入韓國、魏國,那麼您所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多少了。所以不如趁著韓國、趙國驚恐之機讓它們割讓土地,不要再讓武安君建立功勞了。范雎害怕白起的功勞蓋過了自己,你想如果滅了趙國平定天下,白起那就是立下了萬世之功啊,那你讓范睢情何以堪呢?於是以秦兵連續作戰需要休養生息為理由,建議秦王允許趙國割地求和,讓士兵得以休息。秦王對范雎的大局觀和忠誠向來是絕對放心的,自然也就採納了范雎的建議。當夜,一封命令白起停戰的加急快報從秦王府發向了秦趙前線。正月,雙方停止交戰。白起得知停戰消息,自有想法,從此與范睢互有惡感,而秦國耽誤了戰機。

這一年九月,秦國再次派出部隊,這時卻傳來了一個讓秦王失望、讓范雎有點犯嘀咕的消息:上將軍白起同志病倒了。不管怎麼樣,老白這些年打仗立了那麼多功勞,從來沒有請過病假,讓他休息一下也能理解。剛剛過完春節,秦王就派另外一個將軍王陵對趙國首都邯鄲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可惜王陵同志實在是軍事素養有點低,吃了敗仗,秦國便增派部隊幫助王陵繼續進攻。結果王陵部隊損失了五個軍營。秦王估計白起的病也養的差不多了,就派人去白起家裡請他出山,誰料,白起卻以「戰機已經丟失,硬攻必敗」為理由婉拒了秦王的請求,繼續在家養病。秦王親自下令,白起不肯赴任;於是就派范睢去請他,但白起始終推辭不肯赴任,從此稱病不起。

秦王只好改派王齕代替王陵統率部隊,八、九月圍攻邯鄲,沒能攻下來。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領數十萬士兵攻擊秦軍,秦軍損失、傷亡很多。白起聽到來自前線的消息,感慨地說道:「大王不聽我的建議,非但不能攻下,還白白犧牲了那麼多將士。我早就說了,戰機已過,強攻是打不贏的。」不知為何,這話傳到了秦王的耳朵里。秦王這次是真的惱羞成怒了。他為白起下了最後通牒:即日起必須到前線統兵,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

  白起作為職業軍人,是不能接受自己在占理的情況下,秦王還要這麼對自己。索性,白起也上起了倔脾氣,他派人告訴秦王:病情加重,無法起身!

  秦王這次是再也不能忍了。盛怒之下,他免除了白起的官爵,將他貶為士兵,並把他趕到前線去服役。白起已經上路,走出咸陽西門十里路,秦昭王與范睢以及群僚議論說:「令白起遷出咸陽,他流露的樣子還不滿意,不服氣,有怨言。」秦王就派遣使者賜給他一把劍,令他自殺。白起拿著劍就要抹脖子時,仰天長嘆道:「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這個結果?」隨即自殺。白起死在前257年(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太史公在評價白起的時候是這麼說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白起算計敵人能隨機應變,計出不盡,奇妙多變,名震天下,然而卻不能對付應侯給他製造的禍患。試問如果你們在工作中,如果一件事情領導怎麼讓你做,你都不做,那會出現什麼後果呢?你們瞧瞧白起,領導是你的真正上級,服從命令,是一個軍人的天職,何況是在一個王權至上的國家。領導讓你去帶兵打仗,你自己有情緒了,死活不去,在他的領導秦王多次過來請他的情況下,甚至派了自己最得力的大臣來請你的情況下,你始終得理不饒人,拒絕和別人溝通。或許他自恃功高,但是作為一個領導,秦王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示弱了,何必非要一條道走到黑呢?難道非要領導跪下來求自己才行嗎?而且,秦國又不是說到了亡國的邊緣,不用你國家就沒有辦法生存了,只不過將稱霸六國的事情,大不了緩個幾年唄白起吃虧就吃虧在自己的任性和憤怒上。


白起用兵如神助,但是對內,和范雎有矛盾不要緊,萬不該去觸王的霉頭。打了敗仗正火著呢,你三番兩次推,接了又磨磨蹭蹭,即便有正當理由,君要臣死啊,身邊的人再添一把火,不死才怪。

不過我覺得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人,真的有一天得了趙國,秦王和趙國百姓怎麼相處?當時大勢在秦,恐怕不缺良將。


推薦閱讀:

古代帝王有屠戮功臣的習慣,那為什麼人們還要爭相去做功臣呢?
宋美齡說過讓美國人對中國大陸扔原子彈嗎?
張作霖到底是反動軍閥還是愛國者?
為什麼北洋軍閥主要派系都支持「一個中國」,北洋軍閥中有沒有人想要獨立?
為什麼感覺古人很傻?

TAG: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