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豆瓣「東西」對果庫的挑戰及發展?


謝邀。@西呱升

其實果庫在女網友之間默默流傳著吧,尤其是購物剁手黨。。。所以這個問題不算給果庫做廣告。

話題經驗:

果庫早期用戶之一,開放註冊前有邀請賬號,不過因為賬戶綁定有點問題,其實沒登陸過,經歷過一次比較大的改版,有段時間天天刷,現在隔三差五。

是豆瓣東西早期邀請的用戶之一,瀏覽頻率一周二三次,沒發布過。

暖島,野糖瀏覽過,不怎麼去。

蘑菇街,美麗說瀏覽過,幾乎不去。

定位:

暖島和野糖更偏向原創品牌,比較小眾,和其他幾家路線不一致。剩下幾家都是面向大眾的導購類網站。果庫和東西的定位比較類似,相比蘑菇街,美麗說等等主打女性市場,服飾/美妝多,白菜價多,有團購形式的導購類網站,果庫,東西明顯逼格更高。。。

如果果庫和東西比呢,還是東西的逼格更高口牙~東西支持國外電商的商品抓取,不單給淘寶一家導流量,光著一點逼格就蹭蹭蹭地上去了,相反看果庫,只要有人發淘寶代購的國外商品,評論里大部分都是吐槽價格,結果就是果庫雖然算中高端,但是不得不接地氣兒~加上豆瓣本身用戶群就站在鄙視鏈的頂端,東西的定位應該是所有國內導購網站里最高端的~

區別:

-
果庫會對內容進行審核,並不是所有提交的商品都會呈現,按照傳播學來說就是有個守門人,或者我覺得更像個curator,對寶貝們進行篩選和組織。豆瓣目
前對只對部分用戶開放,所以每個商品都會呈現,而且組織比較鬆散,除了首頁的每日推薦,也沒什麼編輯。感覺果庫更像媒體,而東西更像社交,問題在於後者如果沒有特別關心的產品類別或者發產品的人,難以增加用戶黏性。

- 豆瓣東西支持訂閱,但是這個功能目前看來還有點缺胳膊少腿的,只有有限的幾個豆列可供訂閱。而果庫是關注用戶,同一個用戶可能又喜歡化妝品又喜歡電子產品,如果終極目的是更好地發現喜歡的產品,可能關注豆列更合適,但按照習慣來說,關注用戶更自然。

- 豆瓣東西有圖文版,這個果庫很難迅速做起來,當初果庫根本沒有網頁端,現在應該依然是移動用戶更多(沒找到明確數據,這是個人猜測),不方便髮長篇大論。豆瓣天生基因就比果庫擅長做長篇圖文,這也是更人性化,更有user engagement的點。

- 豆瓣支持國外網站,但很多國外的東西不好買,於是豆瓣東西的一部分商品可以名正言順地只欣賞,不掏錢,這事兒太適合豆瓣的文青們幹了!不過相應的,購物慾也大打折扣,氛圍有些遊離於狂熱的網購狀態之外。

- 豆瓣本身用戶群類型更廣,果庫從0開始的,用戶幾乎都是再買就剁手黨。。。雖然內容都比較精,但是難免陷入某類商品扎堆的情況,豆瓣東西應該更能做好長尾的部分。

- 豆瓣分了想要,擁有,推薦三個類別。這個應該是豆瓣的動詞強迫症吧,對啥都是想x,已x,打分,點評,推薦。目前看來混在一起,對觀看者沒有特別大的意義,但是對豆瓣分析用戶,分析產品肯定是有用的。

市場:

爆款,精品,小眾,三分天下,如果算上什麼值得買,北美省錢快報這種面向海淘和國外商品的網站,那就已經分成四類了。然而國內網購紅火,這四類也遠遠覆蓋不全,更不用說誰對誰產生毀滅性打擊,真的只刷豆瓣不碰果庫的又有幾個呢?即使他們路線已經如此接近。讓這些產品把導購推向主流才是我期待的。哦,別忘了還有來往,來往的朋友圈裡加個分享產品是再自然不過的吧?還有新浪page,據說要為人,地點,物。。。建主頁,到時與品牌和產品的page互動起來,也是一種導購吧?

加油哦,我的錢包君在等你們哦。


豆瓣還需要努力,我覺得東西那種模式是不錯的,豆瓣要把控好的是商品質量和推薦東西的真實性。不要讓商家和水軍佔領。


推薦閱讀:

新 App 前 1,000 名用戶是怎麼來的?
如何評介kindle的新書推薦廣告?
在價格戰的趨勢下,如何保證用戶不流失?
新浪微博有哪些糟糕的用戶體驗,有哪些讓你不爽的地方?

TAG:用戶體驗 | 互聯網產品 | 豆瓣 | 果庫 | 豆瓣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