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建築師 Shigeru Ban 坂茂的「紙房屋」?


不請自來

有幸作為志願者參加過坂茂在成都做的華林小學紙管過渡校舍。以下是來自坂茂工作室官方網站的圖片:

校舍設計年限是3-5年,作為地震之後的過渡校舍,等新的教學樓建好之後就拆除。

個人覺得作為針對這樣一個時間段的過渡建築,紙管房還是有很多優勢的。簡單來說就是在重建需要一定時間,不是很快就能建成的情況下,用比較低廉的價格和比較簡單快速的方法,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過渡生活空間。也是給重建一個很好的緩衝。

目前我們的問題是,災後重建的速度要求很快,因為大家都住在臨時板房或者帳篷里,過渡時期的生活質量是很差的。因此重建必須最快速度完成。但是大規模快速重建必然導致一些問題,比如沒有時間好好做設計,好好思考場所、空間、社區、生態等等問題。沒有時間慢慢籌集資金,更沒有時間做公眾參與,考慮公眾訴求。在整個過程中,公眾都處於不舒適、被動和沒有話語權的地位。

而如果有一個紙管房這樣的過渡,大家不僅可以先在裡面比較舒服地安置下來,而且經過紙管房的建造過程,可以更好地促進社區互動,增強凝聚力,為將來的重建打下基礎。資金也可以有時間慢慢籌集,設計可以耐心推敲,充分徵求使用者的意見,讓使用者有更多話語權。

另外,這類的重建項目一般都是組織學生、建築師、大學老師等等志願者共同參與的,它也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比如對學生老師來說是一個教育、訓練、成長的機會,對使用者來說,看到有一群人在他們受災以後過來幫他們過渡,尊重和考慮他們的需求,對心理上是一個很好的慰藉。

當然每一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紙管到底是就近取材還是專門定製,直接影響到造價和環境效能。比如施工質量是否能達到標準,舒適度是否令人滿意等等。參與項目的時候感覺日本的團隊還是很嚴格的。比如第一批在內地某廠家定製的木節點,都安裝了一部分了,才發現有的裡面是空心的。於是志願者們把一些木節點鋸開,發現或多或少都有空心現象,與當初的要求不符。雖然有人說可以管住一些膠進去加固,但最後他們還是堅決退貨,全部重做了。廠商負責人過來吵架也沒用,因為涉及到安全問題。

不過過渡房太舒適了不知道在中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後來過去了好幾年,早就超過了設計年限,但是教育部門的修建新校舍的資金遲遲不能到位,理由是「你們現在不是有校舍嗎,用得好好的啊,不急。」 每一年志願者有空都會去回訪,看看節點還是否完好,有沒有什麼安全隱患。好像去年他們才終於搬進了新校舍。08年到15年,稍微有點超期呀~

總之評價一個建築,不能光從一個方面看。不同的建築有不同的意義,社會、環境、經濟層面,建築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只有從更多角度,從人的角度去看,才能更充分地理解一個建築。不管怎麼樣,我認為華林小學最珍貴的不是建築的形式也不是功能,當然形式和功能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的社會效益,是中、日誌願者和學校師生之間產生的連結。

說到底建築是服務於人的。


謝邀

坂茂的紙建築分為兩大類,不知說的是哪類,下面分別討論。

如果指的坂茂為震後救災設計的那個紙房屋?

就是這貨:

這貨大概20年前就有了,首次應用於救災是在95年的阪神大地震。

由於是臨時性建築,所以評價標準和永久性建築並不一樣。

建築施工:由於使用的是輕質預製建材,所以搭建非常簡單,一家人幾個小時即可搭建完成。

建築物理:經數次救災使用,防潮保溫能力良好,防水防火能力一般情況下足夠,主要的問題是白蟻侵害會嚴重影響建築質量。

建築經濟:造價非常低廉,且運輸成本也不高,可以比較容易地運抵交通狀況不良的地區。

建築結構:建材質量極輕,即使發生較大的餘震也很安全,但抗颱風、洪水能力非常有限。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適用於重災後重建前的過度性安置住宅的良好方案。

相比救災帳篷,運抵災區的速度更慢一些(不能空投,體積更大),能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不便於回收再利用。

相比活動板房,造價更便宜,更易安裝和運輸,耐候性和耐久性較差。

如果指的是坂茂其他的質結構臨時建築

比如這貨:

還有這貨:

以上兩個都是教堂,也都是重建項目,不過相比住宅來說應急的時間限制沒有那麼緊迫,而且使用年限更長。

個人認為在這些項目中紙結構和木結構的本質區別只是質結構的結構自重更輕,材料的形態限制更小,除此以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最後,在中國這個木材資源缺乏的國家除非使用回收紙來製作,否則完全不值得推廣,甚至回收紙都可以放在更有用的地方。

p.s.圖片均來自網路。

以上20131015

20140326補充

兩天前,坂茂獲得普利茨克獎

評語: 坂茂 | 普利茲克建築獎


更推薦 竹製的建築

13座奇特竹製建築 威尼斯竹塔全手工搭建(組圖)


推薦閱讀:

鳥巢的設計過程中,艾未未是什麼角色?
科幻片 『Dredd』 中,75000 人生活在高達 200 層的巨型建築中,這種巨型建築真的適宜住人嗎?
羅馬的券柱式構圖中,保留希臘柱子的必要性或者原因是什麼?
是否應該重建圓明園?
請問在西方建築營造體系傳入中國之前,古人有類似於今天的結構圖紙和平面立面圖嗎?

TAG:建築師 | 地震 | 建築 | 綠色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