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中國上映電影僅兩成贏利」,中國電影真的是大多賠錢嗎?那為什麼人們還願意繼續投資拍電影?

新聞:國內影視企業排隊上市 上映電影僅兩成盈利

看郭德綱以德服人說一年國產上映電影沒幾部掙到錢的


作為一個從業15年的執行導演+編劇+三流攝影師,俺談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1、首先,這個行業的所謂「大投資」,很多劇組、在很大程度上是吹牛和泡沫。俺對別的行業沒怎麼嘗試過,但是對影視行業的投資方式和宣傳方式卻是很了解的。電影的投資人、製片人,其實就是商人,既然如此就改不了商人自賣自誇、誇大其詞的老毛病,500個(個就是萬,影視行黑話習慣把萬稱作個,後文出現的類似)的投資,他一張嘴就對媒體說是1000個,理由居然是「四捨五入嘛」,這還算靠譜的,至少編出一個理由的,還有直接張口就3000、7000個的,反正吹牛不上稅;

2、很多演員的片酬在這些年也是突飛猛漲,這裡面照樣貓膩很多。如今的演員都有經紀公司和經紀人,而且不少還是雙簽,就是簽一家經紀公司,再簽一個對自己靠譜的經紀人(這個「雙簽」模式的確立,其實也是這個超級不靠譜行業風氣逼迫的,說來話長,在此就不展開了)。

和劇組接戲,談合作,都是先由經紀人出面談。經紀人也是基本上只認錢的商人。比如說我以前接觸的一個旅美女華人演員的經紀人,一張嘴就是獅子大開口,要300個。但是這位女藝人已經過氣了,早就不是當年風頭正盛的時代,只不過這兩年接了兩部國內的電視劇的配角、又在一部主旋律電影里扮演了一個挺有名的歷史人物,在國內算是露臉又多了一些。當時我們那個劇組請她也不過是讓她演女二,300個肯定不接受。於是經過兩三次接觸的討價還價,最後商定的是36個,入組演戲檔期為一個月,超過一個月,每多一天給3.5個。我們劇組肯定不會超期,實際片酬就是36個,還不到對方經紀人報價的八分之一呢。

但是為了對外宣傳時,維護這位女演員的人氣、或者說保證她和她的經紀人以後依然可以如此報價,我們在合同里用特別附加雙方獨立協定的方式,規定在對外宣傳中,只要有媒體記者詢問這位女星片酬的問題,一律答覆「身價百萬元」或「我們請來X女士出演,只花費了30萬美元,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高性價比實力派演員」等等統一的公關宣傳口徑。

上述這兩種滿嘴跑火車的伎倆,通常都是瞞外行的,特別是對電影運作內情基本不了解的普通大眾。同行之間是肯定瞞不住的,經常和娛樂圈打交道的自身娛記也瞞不住,大家都熟悉,對這裡面的路數都清楚的很。還有一個,就是國家稅務部門和廣電局、電影局那邊直屬上級領導單位瞞不住。不過,我國有個「民不舉官不究」的悠久傳統,只要別在偷稅漏稅這方面動歪心眼,各種稅費交齊了,主管部門對這種虛假宣傳基本不過問不干預(說句實話,廣電局和電影局,恐怕也是我國最窩囊的中央級別政府職能部門)。

3、請注意,題主的最後一句話「那為什麼人們還願意繼續投資拍電影?」

這句話特別有意思,值得一說。請諸位注意一點:「願意」不代表「懂、理解」。

N多人「願意」往電影圈裡投資扔錢,所抱著的目的卻是各不相同,有為了認識幾個大牌明星豐富自己社交圈的、有為了睡外圍女二三線小藝人的、有為了給自己的小蜜二奶過戲癮的、有官大人商大人給自己的兒女找出路的,有官二代富二代出來找刺激的,有姓劉的煤老闆自認為是漢高祖後代想給自己找族源的,有某地級市宣傳部門為了爭取省里的文教撥款要搞個大動靜大動作的,還有更多形形色色打著「要拍戲」和「想拍戲」的幌子純粹騙錢矇事的江湖騙子……在我過去十五年的拍戲生涯中,這些事都發生過,而且沒說全,只是我所見過的一部分而已

按照他們其中一些人的話說,往影視行里砸錢純粹就是「玩玩」,只不過玩的有大有小——有些扔個十幾萬,這點錢都算不得投資,請劇組裡幾個有點權勢的吃個飯,認識幾個二三線小藝人外圍女就收手了,有的則是空手套白狼,他的錢也不是他的,指不定從誰那騙來的,現在為了對對方有所交待,多花點前弄個東西出來糊弄人。總之,也是什麼人都有

4、題主的第一句話是「報道稱「中國上映電影僅兩成贏利」」

這句話,其實展開來可講的就更多了。不過,俺實在懶的打字了,知乎也不給稿費,哈哈~

俺就偷個懶,用很簡單的一兩句話總結下吧——

大家不要看到「中國上映電影僅兩成贏利」就感到吃驚,要知道這些能上映的電影,恐怕還不到拍攝電影總數的一成呢;更何況還有拍都沒拍完,拍到一半因為各種原因(沒錢了、製片人跑了、製片人或投資人被抓了,失蹤聯繫不上了)就散班子的呢


其實算國內電影中多少百分比的電影賺錢是很難的,因為票房數據不精確,投資數據壓根就沒有,一部電影真的投了多少只有製片人清楚(也許他也不清楚……),但是總體感覺上就是這麼回事,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行業中的人都在賠錢。

現在拍一部電影的投資從幾十萬到上億不等,一般上映普通觀眾能聽見動靜的電影都至少得投幾千萬,而且現在物價飛漲,一兩千萬已經HOLD不住了,加上宣傳費用總投資四五千萬以上的電影可以算是正經想掙錢的電影。

首先要搞清楚,這個20%可不是指的全部拍出來的電影的20%,而是上了電影院的電影的20%,如果算上每年那些沒能上成影院積壓著的電影,估計這個數字也就只剩下百分之幾而已了。

然後要搞清楚電影可以從哪些地方掙錢:

首先,人們自然想到的是票房,也是中國電影收回投資的主要渠道

其次,電影頻道,電影頻道是政府以扶持中國電影為目的建立的(至少一開始是這麼說的),如果你的電影可以賣給他們,大概可以拿到100萬

第三,版權,主要指的國內的新媒體版權和外國版權,但是錢都不多,一部大片即使是全都能賣出去,估計也只有幾百萬而已

第四,植入廣告,很多電影沒有這筆收入,但是即使是拿到植入廣告的,大多也沒有真錢,只是人家廠家送你些產品供你當道具用,真能收到錢的加一起最多也就幾百萬

第五,投資(主要是政府),這是很多電影來錢的路子,拍電影不是為了賣電影賺錢,而是拍電影本身就是劇組人員賺錢的過程,政府有發展文化事業的指標,需要拍電影拼政績(比如「五個一工程獎」就是重要的政績),因此他們要投資拍那種沒人看的電影,劇組人員就可以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把很多錢自己留下來

第六,拿獎金,主要是投政府獎的主旋律電影和投國際電影節的獨立電影會靠這個渠道拿錢。

以上就是中國電影幾個主要的掙錢渠道,至於國外電影流行的什麼衍生品之類的國產電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針對六種掙錢渠道,國內電影可以大致分成3種:

第一種,投大錢想把電影拍好,主要靠票房收回成本並賺錢

第二種,嚴格控制成本(通常控制在幾十萬),然後靠票房、版權、電影頻道、拿獎金等多種渠道共同收回成本

第三種,投拍就不是為收回成本的,而是為了政績等別的目的

前面說的那種只有20%回本的電影主要說的就是第一種,究其原因,主要是:

1、現在中國實體經濟投資環境不好,很多錢沒地方去,而電影業的發展是人所共知的,因此很多錢進入了這個行業,但同時,這個行業中的從業者的普遍業務能力差,錢多人才少,因此很多的錢就投到了錯誤的人身上,於是賠得血本無歸的人大有人在。

2、電影放映市場處在初級階段,哪部電影火,影院就一窩蜂全都上映那一部電影,根本不給別的電影留任何機會,導致影片間的排片之爭異常慘烈。在美國,即使有再火的電影,影院也會給別的電影留出足夠多的放映廳,因為他們認為觀眾是有不同選擇的。分眾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是中國電影普遍賠錢的第二個原因。

3、好萊塢電影的衝擊,這一點已經人所共知了,但過去半年來國產電影的市場狀況,使人們對好萊塢越來越不擔心了。

4、國產片電影類型匱乏,跟風現象嚴重,目前國內電影能說得上有些經驗可說的類型少之又少,導致跟風現象嚴重,魔幻片火就全是魔幻片,愛情片火就全是愛情片,同一類型的電影在同一時間搶奪觀眾,觀眾們沒有其它類型選擇,這還是個分眾市場未建立的問題。

當然還有洗錢、電影審查、觀眾不成熟等其它原因了。

所以,之所以還有很多人投資拍電影,主要還是因為國家整體投資環境不好,資本看哪裡有希望就去哪裡。然後剩下的就是那些不為掙錢而投電影的人了。


先不說賠不賠錢,先算筆帳。全國熒幕過萬,一個電影拷貝成本2000元(標準90分鐘膠片成本,現在數字化了,1T硬碟500元。。。)。全國同步上映原始成本2000萬。如果一塊熒幕的宣傳費500元,500萬。

上映成本2500萬。

500萬以下的製作費用被稱為低成本電影。

電影頻道播出每片買版權費用大概20到100萬不等,很少突破上限。所以上不了全國院線的基本是個死。

另外一筆帳:

如果上映15天,按一般的熱播,一天3場,平均每場100人。平均票價50元。

50?100?3?10000?15=22.5億

這應該是現在國內上映電影的極限票房了。什麼泰囧飛彈,算是熱映么,革命自有後來人啊。

至於賠不賠,看運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000萬對比22.5億,1:75的投資回報率,即便賠十次,只要賺一次就夠了。10%的盈利概率都賺錢,比買白粉都有賺。你說電影公司賠錢嗎?個片賠錢又如何呢,扭曲視聽。為什麼香港新義安什麼的都改玩電影了呢?

都不傻。


大部分都賠錢?可有信息來源?

幼稚見解如下:

1.幾率雖小,一旦成功回報豐厚,他們都是會算賬的人,明白的

2.土財主進軍文化產業,擺脫文盲形象

3.洗錢


這是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拍的電影應該屬於最好的、有市場號召力的少數賺錢影片之一。在某種程度上,這無關技術實力、運作水平及視覺特效,而關乎錯位的自我認識、過度自信、虛榮、自我實現的感覺及對提升自身優越感的渴望。


原來看到過一個文章,說煤老闆為什麼要投資拍電影:

1,有政府的各項文化娛樂補貼

2,打響公司知名度,提高當地影響力

3,睡女一號女二女三號女四號女五號


誰說的大部分都賠錢?大部分都賺錢的,要不這個行業怎麼那麼火。那麼多沒上畫的都賺到錢了,演員編劇導演都拿了勞務;場記,群演啥的都吃了盒飯,製片人都開上了卡宴,你怎麼知道人家沒賺錢?

有人認為製片人賺錢的電影不是電影賺錢,這個看法偏頗了。在一次商務活動中,所有參與者各得其所,都有盈利,怎麼就不是電影賺錢了呢?


如果真的相信宣傳投入多少就真的投入多少那當然是賠錢了,就好像鐵道部的宣傳片花了1850萬,你看是不是賠了?


拍電影可以洗錢啊


很簡單,洗錢


渴望認同感咯。藉助演員的表演,創造出符合電影製作者的心理的形象。希望觀眾在觀看影片時與劇中人物產生共鳴,不自覺的分擔角色的喜怒哀樂,產生與劇中人物同樣的心理(所謂代入感)。由此實現這種認同感。

所以就算賠錢,還是會投資拍電影。具體可以參考《青春雷峰》^O^


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推薦閱讀:

人們是用什麼方式去洗錢的?
有哪些常用的洗錢方法?
如果意外挖出 10 噸黃金,有那些將它們洗白、正常使用的方法?
為什麼有人利用投資拍電影的方式洗錢?他們是怎麼達到這個目的的?

TAG:電影 | 投資 | 娛樂 | 中國電影 | 洗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