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樣可以不顯著增加肌肉體積的前提下提高力量?

或者同樣的肌肉體積是否意味著同樣的力量?


參見春晚節目《冰與火》中的女生看起來沒多少肌...

轉載如下:

都是常年系統訓練出來的,如果一定要解釋的話大概就是以下幾個方面。下面的講解男女通用。。。我以女生做個範例。

為什麼那女生看起來沒多少肌肉,力量卻這麼大?難道不是肌肉越大,力量越大嗎?

首先力量和肌肉有相關性,但只有正相關性。是不成正比例的。不是說你的肌肉越大,力量就越大,力量不只與肌肉相關,他是個相當多的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就好比多元多次方程。而且在這裡我們還要看「力量」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是較狹義的力量,比如以你能單純舉起多大重量為標準。那麼與這個「力量」相關的因素就有肌肉生理橫截面積,肌纖維的數量和肌纖維類型,雄激素敏感度(AR受體,這個一般是影響類固醇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激素水平(最重要的一個數據是睾酮),ATP-CP循環效率(合成代謝類固醇中有種神葯,氟甲睾酮Halo ,這種藥物就是靠提高ATP-CP循環效率和CP儲備來提高力量的。),神經募集能力,橫橋數量,骨骼密度與身材比例的各種生物力學分析等等有關。如果是廣義的「力量」,比如《冰與火》裡面的那種力量感,那種平衡能力,那種控制能力,那除了上述因素外,較大程度上還與本體感覺(本體感受器),神經控制有關係。

好多人說《冰與火》中的女生看起來沒多少肌肉,怎麼能有力量完成這麼難的動作啊。

OK,現在我來解釋一下。

1.首先那女生的肌肉量比一般女性要大,只不過你們看不出來。她的皮脂很低,能看到腹肌輪廓,但體型和正常人無二,這說明她的肌肉量大。其實你們如果仔細看,能明顯看到她的三角肌,胳膊,腹直肌和股四頭的外膨。她要真站在你面前,你就知道她的身體多有力量感了。還是那句話,體型相同的兩個人,體重可能完全不同,甚至顯得瘦的那個人可能會更重,因為她的肌肉量高。同重量的肌肉和脂肪,脂肪的體積要比肌肉大得多。還有一點,人們總是以視覺判斷肌肉大小。這是很可笑的,比如一個相撲運動員,你會說他滿身肥肉,哪有啥肌肉啊。對,相撲運動員是滿身肥肉。但在厚厚的脂肪下他的肌肉量是很大的。相撲運動員的力量很大,動作也很靈敏。扔人像喝水一樣簡單。

2.她的神經募集能力很強。也就是說神經系統能募集到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做功。也就是說她身體的利用率被開發的更加完全。再科幻點的說法就是,她的神經系統被優化了,能高效的使用肌纖維。這個在現實中很常見,比如一個妹子做俯卧撐,做不了幾個,但經過一個月的俯卧撐專項訓練,她能很輕鬆的來上幾組。她難道是漲肌肉了嗎?不可能的,女生的睾酮分泌水平本來就極低,一個月基本上肌肉生長為0,她主要是神經募集能力提高了。神經能募集到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做功。所以力量一般是先於肌肉生長的。有種運動將神經募集發揮到了極致,那就是舉重,以較小的體重舉起大重量。這是高效神經募集的典型例子。

3.她肌纖維內的橫橋數量較多。參與做功的也較多。橫橋是作用於肌絲滑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打個比方,拔河比賽,繩子相當於肌絲,而你握繩子的手就好比橫橋,你用手拉繩子,橫橋拉動肌絲,在宏觀上就表現為肌肉收縮。橫橋在肌纖維內部也確實是這個結構,就像一個小手拉著肌絲滑行。這種橫橋密集的肌肉我們可以形容為「肌肉密度高」,其實沒有肌肉密度這個詞,但我們可以拿來理解。舉重運動員和力量舉運動員肌纖維內的橫橋數量就很高。相比較而言,同樣體重的力量舉運動員,舉重運動員和健美運動員,力量舉和舉重運動員的力量要比健美運動員大的多!除了上面說的神經募集外,也和橫橋有關。健美髮達肌肉更多的是通過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來填充細胞液增大肌纖維的體積,也就是肌漿肥大,健美運動員的無氧耐力是較出色的,因為肌纖維內儲存了較多的營養物質。 所以健美運動員對營養的需求很高,因為一旦營養做不到位,肌肉就會出現縮水的狀況。當然絕對不要懷疑健美運動員的力量,他們的力量水平也是遠遠超越常人的!肌纖維內的橫橋數量和神經募集能力遠高於常人,只不過和舉重,力量舉運動員比起來較差而已。術業有專攻嗎。健美(bodybuilding)主攻形體,而舉重(weightlifting)和力量舉(powerlifting)主攻力量。

4.她經過長年的訓練已經有了肌肉記憶,本體感覺靈敏。你們會覺得肌肉記憶這個詞很扯。其實不然,廣義的肌肉記憶包括很多方面,動作定型,力量的消失與再獲得等等都與肌肉記憶有關。比如玩魔方,玩過的都知道,玩魔方你玩熟了之後,魔方到你手上,你不用想,很快就能復原,就好像手指自己有記憶一樣,而一旦你放慢速度,你可能就復原不起來了。(只針魔方菜鳥)包括力量的消失和再獲得,一個曾經受過多年訓練的人,突然停止訓練很久,原先的訓練成果都沒了。但一旦開始恢復訓練,恢復速度會很快,這就是一種肌肉記憶,也就是俗稱的「有底子再練起來快」。

她經過長年的訓練,肌肉記憶形成,本體感覺極其靈敏,位於骨骼肌,肌腱,關節囊,韌帶內的本體感受器能清晰感受到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姿勢,運動變化等。這對她精確的感知動作,完成動作,不斷的調整重心有重要意義!幾乎快成了一種本能!舉個例子,喵星人就有極強的本體感覺,有個實驗,抱住喵星人的身子晃動,喵星人的頭是完全固定的。貓從高處跳下。總能調整出合適的姿勢。其實這是因為貓的本體感覺靈敏,前庭器官發達。

總結:借用白雲大媽的話:「這些都能練出來的玩意兒」。只要在適當的時間接受合適的訓練,並堅持長時間。那麼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超人」。在生活學習中也是這樣。常年浸淫一個領域,時間足夠長了,你就會變成專家。

另附:(肌肉類型的講解,我以為毛「胳膊擰不過大腿」做個範例)

為什麼「胳膊擰不過大腿」?

肌肉的生理橫截面積是考量肌力的一個重要標準,中國有句俗話叫「胳膊擰不過大腿」,大部分人解釋為大腿粗,胳膊細。所以胳膊擰不過大腿,其實不然,這裡面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即使你大腿和胳膊同樣粗細,你大腿的力量也遠大於胳膊。我們在這裡直接簡化為肱二頭肌和股四頭肌進行分析,其他肌肉省略掉。

我們來看一下肌肉的分類。肌肉(長肌)按肌束與長軸的關係主要分為這麼兩類:梭形肌,羽肌。(我們只考慮長肌,四肢的肌肉大部分是長肌,其他的暫不考慮)。

肱二頭肌屬於梭形肌,而股四頭肌大部分是羽肌。

知道了這些之後,你還要知道骨骼肌的絕對力量其實就是全部肌纖維收縮的總和,也就是說一塊肌群中擁有的肌纖維數目越多,力量就越大,就好比10根橡皮筋和2根橡皮筋的拉力不可同日而語一樣。那麼怎麼判斷肌纖維的數目呢?在解剖學上有橫截面積這麼個概念,肌肉的橫截面積分為「解剖橫截面積」和「生理橫截面積」。解剖橫截面積其實就是我們俗說的「粗細」,其中有參考價值的是生理橫截面積,一塊肌群的生理橫截面積越大,那麼他的力量也就越大。

我們來看一下兩種橫截面積的定義:

解剖橫截面積:與整塊肌肉縱軸(長軸)相垂直的橫斷面叫解剖橫截面積。(不一定橫切到所有的肌纖維。)

生理橫截面積:橫切整塊肌肉所有肌纖維所得到的橫斷面叫做生理橫截面積。(必須橫切到所有的肌纖維)

OK,我們簡化一下這個圖。

看到了嗎?羽肌和梭形肌的解剖橫截面積雖然相同,但羽肌的生理橫截面積明顯大於梭形肌的生理橫截面積。(所有紅線相加)所以同樣的粗細下,羽肌的力量要大於梭形肌。(其實本質就是羽肌能容納更多的肌纖維束,所以力量大。)也就是說,你的大腿比胳膊要強壯多了。這從肌肉類型上就已經決定了。

我在這裡引用一段《運動生理學圖譜》的總結:

骨骼肌絕對力量式肌肉全部肌纖維收縮的綜合,骨骼肌的生理橫斷面越大,表示肌力越大,梭形肌的肌纖維排列與肌肉的縱軸幾乎平行,因此它的解剖橫斷面與生理橫斷面幾乎相等。而扇形肌的和羽狀肌大部分肌肉的肌纖維卻與縱軸成一定角度排列,它的生理橫截面大於解剖橫斷面,直徑相等的梭形肌和羽狀肌,二者的解剖橫斷面相等,但生理橫斷面不相等,所以, 扇形肌和羽狀肌所表現的機理大於梭形肌。

所以肌肉類型決定了你的力量來源,也確定了人體的自然發力模式,以下肢發力為基礎的發力模式。舉重運動員舉起杠鈴其實主要靠的是腿,而不是胳膊那點孱弱的力量,舉重的典型思想就是「以蹲代舉」。

肌纖維數量和肌纖維的類型大家可以看我的這篇博文:

從小腿談開去,影響肌肉形態的因素


相同的肌肉體積的力量不意味著同樣的力量,這是肯定的。

人的力量主要取決里工作的肌纖維的數量與粗細。

一般的力量性訓練主要是使肌纖維的更粗;同時會動用更多的肌纖維;對於訓練能不能增加肌纖維數目這個問題,現在的研究還沒有定論,不過,已有的研究偏向於認為肌纖維的數量是不變或者說是幾乎不變的。

要不長體積,力量又提高;只有一種方法——總是在強度最大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因為大強度的訓練可以刺激神經系統,使動用的肌纖維數目增多。這樣做的後果是一定要保持訓練時的興奮性;還有就是比較容易受傷。

比如力量性訓練,如果你能舉起100KG,你就不要在90KG的情況下去訓練。

如果是跑步,你要每次訓練都在最高速度附近運動,不要只用了8成的速度。

有關肌纖維的知識可以參考互動百科的詞條:http://www.hudong.com/wiki/%E9%AA%A8%E9%AA%BC%E8%82%8C%E7%BA%A4%E7%BB%B4


通過改善神經調節機制,提高中樞神經系統支配肌肉工作的能力,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參加工作,改善肌肉協調能力發展力量。可以不顯著增加肌肉體積卻可以提高力量。

同樣的肌肉體積力量會不同的。

首先講個故事,有個婦女發現領居房著火了,衝進自家把大彩電搬了出來。後來沒事,火滅了,她卻搬不動彩電回自家房間了,她的體型和肌肉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她在危險時,內分泌系統和神經調動肌纖維的能力變強。這種訓練方法就是通過改善神經調節機制,提高中樞神經系統支配肌肉工作的能力,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參加工作,改善肌肉協調能力發展力量。


睾酮+美替諾龍+特力補+氧雄龍


複製 曾探索 的話,「相同的肌肉體積的力量不意味著同樣的力量,這是肯定的」。

力量訓練和追求形體的訓練,原本就是一棵大樹的兩個枝椏而已,彼此有聯繫卻又不同。

力量訓練有力量訓練的方法,很多時候看上去一樣的動作,其內在是有很多差異的。最簡單來說,打撞球看上去都是拿著杆子戳一下,可是有人就能定點,高桿,走位。

力量訓練的要點很清晰,花點時間研究一下,很值得的。在你不想查閱資料,不想去看書的情況下,就想在回答者這裡得到一些安全而有用的信息的前提下,答案是:

1 提高柔韌 2改變動作完成的節奏,所謂的tempo,例如爆發完成,超慢速度完成,快起慢放,慢起快放 3 適應以往的重量 舉重冠軍不是天天都拿著世界紀錄的重量訓練的,力量訓練的原則之一,就是適應以往的安全的重量 4 增加組數 減少次數 訓練頻率和負重應該是一條周期變化的曲線而不是直線。你今天能搬1塊磚,明天改成2塊,然後3塊4塊,一個月後你能搬動的是31塊嗎?(為什麼我舉例子這個月是31天?!)

如果以上的內容看不懂,去查資料吧!真的。


洗點


謝邀,其實上面的匿名用戶已經回答的很全面了,實際操作上呢 進行力量舉和壯漢模式的訓練就可以了,但是反倒是 想力量大量增加嚴格限制肌肉生長倒成了困難的事,


提高腰腹核心區的力量,這是一切力量的根源。具體可以看看鐵板橋動作的訓練法。
今年澳網決賽時,偉大的納達爾腰部受傷,即使上肢擁有健碩的肌肉,也變得毫無用武之地了,可見核心區的重要性。


靜力性練習。比如蹲馬步,倒立,橋,平板支撐。


其實很簡單,不是理論上的,而是實踐上的,武術的訓練者,身材普遍瘦小,但爆發了驚人,可以做不可思議的擊破。軍人同樣沒有誇張的肌肉體積,但力量,耐力,體力同樣驚人。原因:

1:飲食,他們的訓練強度很大,但飲食要求不高,沒有足夠的營養肌肉不會很誇張的。

2:訓練方式,他們很少做大重量的器械訓練,大多是徒手訓練,完全儘力去做,同樣可以達到最大力量的提高。

3:發力方式的訓練,這很重要,動作結合呼吸,全身的協調發力,可以在一點上發出最大的速度的力量。

4:很多人都想像李小龍一樣,身材不誇張,力量大,速度快,但有多少人去研究武術的訓練和發力方式哪?

5:大家都是用力量舉的方式訓練,當然可以但只局限於特定器械和特定動作的力量提高。

6:力量訓練必須掌握其中的技巧,不是傻練,集中全身的力量向一個方向瞬間發出完成動作。(簡單的說)

7:自身的能力訓練,想練力量,必須有相對的柔韌性,骨骼,關節必須要能承受住重量和壓力,才能安全的訓練。

8:很多看起來的大塊頭,力量並不大,把精力都用在吃上,根本沒放在力量訓練上,或是根本就沒使用過力量訓練的方法。


推薦閱讀:

剛接觸健身 一周鍛煉次數多少次合適?
為什麼很少有熱水游泳池呢?
可否這樣理解?肌肉細胞的增生導致塊頭變大,單個肌肉細胞的增大導致力量的增強。
動感單車騎行姿勢到底應該什麼樣?
沒時間健身,但是還想一身肌肉(不吃藥),哪怕沒有那麼恐怖,至少是健康的肌肉,該怎麼做?

TAG:健身 | 生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