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或 Kindle 改變了你之前的閱讀習慣嗎?

當你習慣了拿 iPad 或 Kindle 來閱讀雜誌圖書之後,再拿起傳統的實體書籍翻閱時會否靜不下心來耐心閱讀?


真的改變了。

每次躺在床在看書的時候,都忍不住要感慨kindle真的很方便。以前拿著金庸的大部頭撐著書頁的手都酸了。

以前捨不得在書上做標註,現在隨時隨處都可以標註,每個標註kindle都會幫你集中記錄在一個文檔里,還可以分享到twitter和facebook。

以前旅行前收拾行李的時候,總要斟酌很久帶哪本書,生怕帶錯了在旅途中後悔。現在裝了一千多本,不佔地方,想看什麼就看什麼。

kindle的屏幕有點灰灰的,看的很舒服。我散光有時候看太白或者太光滑的紙張久了會頭暈,但是kindle的屏幕看很久都不覺得累。

再贊一下amazon的服務,硬體,軟體和平台都設計的很貼心。

kindle不但改變了我看書的習慣,而且有了kindle後我就沒有打開過電視。晚飯後睡覺前的時光,不再需要電視做背景聲音了。kindle可以讓閱讀變得細膩和專註,相對於我的手機,pc和平板電腦來說。


天翻地覆的改變。

1. Kindle 讓我更容易上手大部頭著作,原因之一,拿在手裡更輕,時間長了不累;原因之二,易於標記、自動記錄上次閱讀位置這些只有電子書才有的功能,讓大部頭的閱讀更易分配到碎片化的時間裡,比如等電腦程序安裝的一分鐘就可以安排自己讀一頁Kindle,但如果是實體書,我是不會撿起來翻一頁的,啟動實體書閱讀的門檻更高,需要更完整的時間塊。

2. Kindle 讓我讀了更多的英文書,除了電子閱讀本身的優勢外,Amazon 提供的巨大書庫和其他網路資源也是重要的因素。

3. iPad 讓我收集的無數 PDF 書籍終於可以開看了,以前在電腦上基本都是擺設,難得打開一次,看久了累,坐在電腦前總覺得有無窮多事要做,也易分心。在 iPad 上捧起來就看,閱讀體驗也不錯。

4. 對我來說,Kindle 和 iPad 看書,還是有區別和分工的。Kindle 看英文書更多,深度閱讀更多,大部頭更多,而 iPad 的閱讀程度稍微淺一點,快一點,PDF 格式比較多,雜誌比較多,中文書比較多。


改變了。

以前上床摸到手機就看。現在還要爬起來開燈。


談不上改變,但的確是種延伸。

紙質書的閱讀依舊是不動筆墨不讀書,用鉛筆圈點批註是必須的。精讀書目讀後集中整理下閱讀札記也十分必要。

我在iPad上主要是進行以下閱讀:

1、利用GoodReader閱讀PDF類圖書,靈活多樣的圈點批註功能也令記筆記變得十分便捷,強大檢索功能更是紙質書無法提供的。

2、用iBooks閱讀ePub格式的圖書,拋卻模擬翻頁不說,便捷的高亮與筆記功能也很不錯。

3、App類的圖書,如《失控》《喬布斯傳》等。

4、報刊雜誌。我訂閱了不少免費的報刊雜誌,如《名車志》、《PCauto》、《一手車訊》、《青蘋果》、《健康之友》、《心理》(全年訂閱40元)、《南都Daily》……比起紙質雜誌,既環保又省錢。

5、利用Perfect RSS與Read It Later進行社會化閱讀。(訂閱自Google Reader)

6、Fipboard、Zite、鮮果聯播、周末畫報、中文攝影雜誌、豆瓣閱讀……等資訊閱讀類客戶端。

iPad最大的好處便是便攜,出門在外不用背厚重的紙質書。側躺在床上時的閱讀體驗也比紙質書舒服(我個人的不良嗜好,不提倡)。另外,在iPad上,幾種閱讀類型交替進行也避免了閱讀的單調性。

雖然網路上電子書繁多。真心喜歡的書我肯定還是會買紙質版,但電子版也會隨手收藏。至於閱讀方式,在家則閱讀紙質版,出門在外就帶著iPad了。


非常改變。不止是閱讀習慣,還包括生理習慣。以前廁所閱讀只能看雜誌和報紙,稍微厚一點的書還得去書架去拿。現在有了Ipad,想看厚的看厚的,想看薄的看薄的,導致大便時間比平時要增加2-3成。

還有一個事也比較喜歡,一貫很討厭書里夾東西撾角來記錄看到哪兒了,終於不用了。


入手KINDLE後讓我的閱讀更涇渭分明了:

消遣類的,一遍之後不會再看的書,或者近期出版的暢銷書,如果能找到電子版的話,都選擇先在KINDLE上看;

需要深層閱讀、做筆記的、會反覆閱讀的書,還是會買紙質版收藏。

托KINDLE的福,現在購入的紙質書都是精挑細選,內容比較有底蘊或是版式設計特別出眾的,例如朱贏椿老師設計的那版《傅雷家書》。

正如很多出版人所預見的那樣,電紙書的普及分流了一部分快閱讀,讓紙質書更加像紙質書了。

看雜誌的話還是ipad體驗感更好,純文字長時間閱讀kindle更勝一籌。不過kindle裡面書存多了或有時下的pdf格式打開容易死機,這個讓人挺不爽的。

-------------------------------------------入手Kindle兩年後補充---------------------------------------------------

當初買kindle的最大理由,就是出差或旅行時可以帶上,比紙質書輕且容量大,但每次帶出去,發現經常出現死機(尤其是手欠連機場WIFI的時候,當然這很可能是個人人品不好不能怪機器啦)。前兩天出差,有本書從朋友處借來,放了很久沒讀,順手捎上了沒帶kindle,在來回程飛機上讀完,看來以後出去還是要帶紙質書,kindle在起飛降落時都不能用,殊不知那段時間被困在椅子上沒有電子設備干擾看書最合適。另外,只有一本書時看書效率更高,比起在kindle里這本看幾頁那本瞅兩眼的效率高多了,真的。


沒有影響,看實體書的時候,還是非常舒服的。不過有了Kindle之後,看了很多nonfiction,這在電腦上幾乎看不下去。而且一些最新的英文書,kindle幾乎可以同步看到,這個太爽了。


其實選擇ipad之後是否會影響閱讀的專註程度完全取決於使用者本身,不能怪罪設備。

我有kindle和ipad,kindle自然不必說了,ipad的大部分時間也是用來看書看雜誌,但是兩者有分工。kindle更多的是用來看文學類的和偏嚴肅的書籍,ipad用來看有較多圖片的雜誌,或者需要批註的書籍。

不過說實話,現在在有買書和雜誌的衝動之後第一個念頭都是這不是有電子版的嘛,省點錢算了。


是的。讓我明白了原來自己不愛看書


kindle真心爽,以前買書沒看完,放假想把它帶回家看完就要和許多行李放在一起背回去,而且我喜歡很多本不同的書同時看,很不方便(&>﹏


改變是必然的,但我粗略翻了一下,看到多數人答案中所提及的改變,都是針對kindle或者ipad所帶來的閱讀的便利性而言的,這些當然毋庸置疑,我也深有同感。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答案說的是改變的積極方面,對改變的消極方面較少提及。是的,便利二字,幾乎囊括了所有現代化工具所帶給我們的改變,但也同時帶來了許多問題。便利實際上又是兩個字,一是便,即方便;二是利,即功利(廣義上的功利)。

因為閱讀變得更方便,所以往往也讓不少人(當然不是全部,下同)的閱讀變得更快餐,我們固然確實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哪怕一兩頁紙,但或許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我們花上整塊時間閱讀的頻率,讓我們的閱讀習慣變得更浮躁。當然,浮躁歸根結底是人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認kindle等工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看其他人的答案時,我感覺似乎kindle和ipad上看的書,多數都是有用的書,比如英文書、技術類書、消遣類書等,這似乎是閱讀習慣更加功利化的體現,閱讀本該是精神和靈魂的凈化和洗禮,如果這都變得功利了,或許也未見得是好事。這當然也不能歸罪於閱讀工具,但我總覺得這也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閱讀紙質書一些。可能是因為我無法在享受這種閱讀便利的同時,又能剋制自己不被影響得更為浮躁和功利化,因此我逃避性地選擇拒絕。


躺被窩裡,單手拿著kindle,就可以實現翻頁,實在是方便。電池問題根本不用擔心。可以把全部身心放在文字上,為沒有 read by browsing這種方式帶來的焦慮和囫圇吞棗。這才是尊重知識,尊重自我。


買了kindle後,利用在戶外的時間把蔡東藩的民國演義(實體書800多頁啊)看完後深深覺得閱讀習慣被改變了。


沒有本質上改變我的閱讀習慣。而且拿起製作精良的傳統紙質書會更加充滿幸福感。我認為多功能的電子產品只會讓人更加浮躁。


當我拿起一本書,它給我的欣喜和感動是不可能在電子設備上找到的~一種不可複製的閱讀感。所以我堅信目前還未出現能代替紙質書的設備。


不能,ipad上幾乎無法靜心讀書,電子書還是無法取代閱讀傳統書籍時的那種質感和內心的平靜。


kindle用來看文字的小說,消遣類書籍,反正就是不需要反覆翻閱和做大量筆記的。

iPad支持的格式更多,也更廣泛。PDF更好看,更快,更容易批註,更容易做筆記。

Kindle是在單一的閱讀體驗里做深度,iPad是在閱讀體驗里做多樣化,廣度。


讓我知道馬應龍其實不只是一個人名,僅此而已。


讀書變多了!惟一遺憾是中文書沒法付費,目前看的都是盜版。期待能夠付費閱讀那天。


我用kindle看了以往多得多的書,閱讀體驗真的很贊。


推薦閱讀:

為什麼 iOS 設備的內存 (RAM) 容量始終停留在較低水平?
現在用 iPad,值得換成聯想樂 Pad 嗎?
推薦一款平板電腦,主要用來學習的,聯想的Thinkpad和yoga怎麼樣?非得ipad么?
哪種iPad Air保護套值得推薦?
在 iPad 2 上運行 iOS 9 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iPad | Kindle | 電子閱讀 | 調查類問題 | 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