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該怎麼看待這句話?

昨天和友人提及這句話,卻覺得這句話本身也太過絕對,我自己見識淺薄,想聽聽大家的見解。


絕對運動。。。證偽一個命題只要找到他的客觀存在的反例就行。否定絕對運動的,估計除了神學家(唯心主義者)就是傻逼了,也就是非蠢即壞。


謝邀。

作為一個抽象的原則,如果用形式邏輯來理解,的確是無解。

我在其它問題下曾經如下論述過:

按照形式邏輯的同一律可以得出:「絕對是絕對。」「相對是相對」。「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或者變個說法:「一切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那麼必然就可以追問,絕對本身是絕對的嗎?如果說絕對本身不是絕對的,那麼顯然這違背了同一律。如果說不包含,那「一切」還是「一切」嗎?或者說「絕對本身不是絕對的。」那麼自然也可以得出「絕對本身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如果要堅持「一切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是絕對的,就必然要導致絕對本身是相對的。

同理,如果是說「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那麼可以得出「一切事情都是相對的」。這是從形式邏輯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論。但是理性思維還有追問,這「一切」中包含「絕對」嗎?如果包含「絕對」,我們就得到「絕對都是相對的」,如果說「一切」中不包含「絕對」,那麼這「一切」還是「一切」嗎。一切就不是一切。

要承認「一切都是相對的」,就必須承認絕對也是相對的。要承認「一切都不是絕對的,」就必須承認「絕對都不是絕對的」,既然絕對都不是絕對的,那麼絕對也就是相對的。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得出絕對中有相對,相對中有絕對。這是從題主在標題中給出的命題中必然得出的結論。


(謝邀)誰說沒有。例如,這世上絕對沒有所謂的「孤獨」。

只要有覺得孤獨的我(鏡)在,就有被覺的非我(像)在對面相伴。

這世上絕對沒有孤立的獨立的單個的「我」。

只有孤獨感,(絕對)沒有孤獨。

至少也有清風明月相伴。

知乎用戶:怎麼找到丟失的自己?


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聯繫、運動、發展的。而且運動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存在方式。所以,事物的變化是絕對的。但是題主所說意思的可能是存在一成不變的事物,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看是不正確的。

這個問題也可以從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角度來看。真理既是絕對又是相對的。真理是個發展過程,就其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而言,它是絕對真理,是永遠不能被推翻的;任何特定真理反映的對象在範圍是有限的,所以是相對真理。就是說真理只有作為正確認識這一概念時是絕對的,但是在實際應用時,真理都有其適用範圍。所以,從現實意義來說,沒有事物是絕對的。


絕對沒有嗎?


謝邀請

個人 實體 智力水平

識別 這句話

是個 死循環

謝謝


社會道德是絕對的,否則就沒有是非標準了,也就沒有代表正義的法律存在了。之所以有這樣的錯誤認識,是因為在哲學上沒有弄清楚價值規律和運動規律的區別。社會的價值規律,即道德規律是絕對的,所謂的絕對就是普遍性的。


因為你可以無限改限定條件,只有限定條件下才有絕對


「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絕對的一定是錯的「,這是高中做選擇題的原則,哈哈。

實際上,這句話的本質就是:絕對的相對主義、濫用的辯證法、跟沒有原則的中庸之道。

對這種思潮,亞理士多德有一個最為精闢的論斷:」中庸之道,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僅僅知道這一點,並不會使人變得更聰明。」

所以,怎麼看待「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這句話?

我的看法就是:這句話,很,但是屁用處沒有。很正確,但是正確的毫無價值。

是一句正確而又無聊的超級無敵大廢話。

ps:看到樓主問題的標籤里有辯證法這樣的字眼,提醒:這應是本世紀被濫用跟誤用的最多的一種方法。慎言慎用~


謝邀,秉承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原則。

試著從哲學的角度解析一下這句話。

先說結論,這個問題本身呈現出極強的唯心主義傾向,「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意味著所愛這句話的人往往持有兩個觀點。

1,事物是在不斷的運動中的。

2,認知具有無限性。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這是經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條原理,他們本身是沒問題的,所以「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這句話也看似沒問題。

為什麼說是看似?因為任何思想一旦斷章取義,就會發展成本本主義、教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整體,他的合理性來自於多個核心組成的辯證內核。

再來看一下這個問題所包含的原理:

1:「事物是在不斷的遠動中的」與其形成辯證的,還有另一句話:「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就是說,事物的某一方面性質在一定時期內基本不變。

題目則陷入了如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種割裂運動與靜止的關係,只講運動,否認靜止的形而上學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2:認知具有無限性。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人類不能正確地把握某一事物的真理,而是因為真理具有條件性,並不斷向前發展,人類的認識也要隨著不斷地發展。但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只有一個,真理是確定不移的,真理具有絕對性。

這就決定了,認知不僅有無限性,還具有反覆性,認知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不是圓圈式的循環運動或直線性的前進。

所以,這句話並不存在自身邏輯的自洽性,從哲學的角度看,它是無意義的,我們也可以說:它是不合理的。


很多命題都存在一個問題,無法自證,甚至於自證會產生悖論,主要原因是,哲學概念不像數學物理概念那麼嚴謹,缺乏從公理上建立的體系,因為公理不需要自證。比如你這句話,說某個事物是絕對的,其實你需要一個嚴格的概念。然而並沒有。造成各自理解。而相對,是一個狡猾的概念,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對於某個命題,總存在至少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命題不成立,且至少存在一種情況,這個命題成立,這樣的命題,我們稱為相對的命題。這樣的命題有什麼意義呢?因為他就是不完整的命題,完整的命題是必須把前面的情況包括進去,不然就是殘缺的命題。而我們經常用這種殘缺的命題來說事,或者,乾脆用錯誤的命題來說事,引發矛盾悖論。我們假如提出這樣的命題,所有命題都是相對命題。這個命題明顯就是無法自證,而且是錯誤的。假如我們有一個命題,地球現在是個嚴格的正方體,這無論如何都不是相對命題。所以我們不說任何,繼續說,如果某個命題至少存在一種情況能成立,他就是相對的。不行,這是不完全的概念描述。那麼,我們只能這麼說,如果某個命題至少存在一種情況能成立,且至少存在一種情況不成立,那麼這個命題是相對的。這樣是對的,但是說的是廢話,因為只是將相對命題的概念重新闡述而已,而概念是人強制規定的,所以重複闡述沒有產生新的東西。因此,我們只能說,某個命題根據概念是相對命題,無法擴展到任何,因為任何這個和我們的相對命題概念是不符合的,會推出錯誤的結論。為什麼會這樣?沒有辦法,我們概念這樣定,人為而已。ò


你想得沒錯,這句話本身就很絕對。特別是「任何」這一詞。

不過話只是話,沒有必要一定完全符合真理且不產生悖論。

如果你想說「世界上沒有真話」,那你大可不必糾結這句話本身是不是真話。因為細究起來,人類甚至沒有辦法徹底分辨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但你又不可能不表達,對吧。就像孩子做題,2+2=3,就算明知道會錯也要這樣往下寫。

求知慾是人類的根本慾望之一。當你從「2+2=3」進步至「2+2=4」時,你會感覺自己的思想更加貼近了「真理」,並感受到求知慾的滿足。很大程度上,人們追求極致的真理,目標就是這種滿足。

但是人們永遠不可能獲得真理,至少不可能是全部。就連小小的「物質可不可無限分割」這個問題都不可能解決。

所以,說這些話的時候,自己心裡明白存在悖論就好,沒有必要因為這個而完全否定這句話。


一句話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切現象,既存在又不存在。以其有形象,所以說存在;以其變動不居,所以說不存在。作為本體的「道」,也是既存在又不存在。以其沒有形象,所以說不存在;以其寂然不動,所以說存在。

「絕對」本義是「無對」,即沒有什麼東西與之相對待。「道」是「絕對」,但「道」既存在又不存在。

結論是,世間有一種「絕對」,但它既存在又不存在。


經典的悖論吧,形式邏輯還有語言系統上的漏洞


這裡的事情指的是主觀。每個人的主觀有差異。


佛法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請看月亮,別盯住指示月亮的指頭不放。


古有「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今有馬克思主義說要辯證地看問題


樓上的回答是從這句話本身著手討論的,我想從社會學的角度討論一下。這句話通常在什麼時候出現,通常在什麼人身上出現?一般是出現在話題終結時,話題終結者身上。這種人說出這種無意義的話來,就是為了獲得權力的,顯示我比你們智商高,比你們站的歷史高度高。實際上這話屁用都沒有,用腳趾頭記住這句話和這句話應該出現的場景就可以讓你輕而易舉獲得權力,何樂而不為?


相對和絕對都是一對矛和盾。沒有矛哪來的盾啊?沒有盾又何來的矛?

哲學就是這麼可愛,讓人醉

有問題關注 我的公眾號

gaokaodenixi (就是 高考的逆襲 拼音)

我們會把在國內搜集的上萬個案例,陸陸續續的講出來,給每一位高考想要逆襲的學子,提供一個思路。助一把力!


自然界是絕對的。

但是人是相對的。

相對的人要去理解絕對的自然界,你說結果會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

隨便你怎麼給出關於絕對相對的句子,說到底不過還是人類的語言人類的思維呀。


推薦閱讀:

大學翹課究竟對不對?
抽象思維一定是邏輯思維嗎?
怎樣鍛煉自己的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人的思維究竟能有多跳躍?
感覺思維要爆炸了,內心有很多吵雜的聲音,是怎麼回事?

TAG:哲學 | 思維 | 邏輯 | 辯證法 | 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