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國與漢諾威在1837年後仍是共主邦聯,後來的歐洲歷史會有怎樣的變化?

感覺這個設想雖然還是有點架空,但理論上可能有一定可行性嗯...

英國與漢諾威曾在1714-1837年是共主邦聯,後來因為維多利亞女王繼位,漢諾威依據薩利克法由另一男性候選人擔任君主,因此邦聯解體。由此引出以下猜測:

由於王儲是男是女實際上是一個較為隨機的問題,如果當年的維多利亞女王是一名男性(很有可能),則邦聯不會解體。那麼1866年普魯士吞併漢諾威便會遇到大得多的阻力;如果隨後漢諾威未能被吞併,則英國在隨後的一二戰中,由於利益相關的不同,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策略...想知道的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那麼歷史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呢~?

為了簡化問題,我們可以假設維多利亞女王實際為男性,其他無直接因果相關的歷史事件都沒有改變...


謝邀我覺得如果漢諾威依然跟英國保持君合國的關係,則英國肯定會更積極的介入歐洲大陸問題,雖然英國人民對漢諾威實際上不感興趣,但是英國至少不會在德意志問題上表現的像真實時間線上那樣麻木不仁。

我一直覺得應該把俾斯麥的王朝戰爭和德意志民族統一運動分開看。俾斯麥是一個在內政上無計可施的首相,所以他1862年成為首相,1864年就發動了丹麥戰爭,1866年又發動了普奧戰爭。實際上俾斯麥的王朝戰爭里,策略性的色彩遠沒有冒險的色彩那麼大,而讓俾斯麥敢於冒這種陷的原因就是英國對德意志問題的冷漠態度,英國置身事外、俄國因為波蘭大起義而與普魯士保持友好,法國被利誘保持中立,所以俾斯麥才可能採取他的冒險政策。

而如果漢諾威和英國是君合國,俾斯麥就不可能冒這種陷,1866年的邦聯會議上普魯士代表可以把任何召集邦聯軍隊的行為視為對普魯士宣戰,而且號召在普選的基礎上改革德意志邦聯的前提都是當時漢諾威和英國沒有緊密的聯繫。

如果我們假設漢諾威當時與英國是君合國俾斯麥肯定不敢採取如此激進的政策。而假如我們設想因為漢諾威選擇中立,所以俾斯麥依然採取了軍事冒險政策,甚至取得了勝利。那麼俾斯麥是否能夠要求漢諾威接受一個普選產生的北德意志同盟會議呢?在制定憲法的時候,漢諾威將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1867年的北德意志邦聯憲法的制定主體是北德意志聯盟,而且這個聯盟的代表是普選產生的,所以追求民主和統一的自由派佔了相當的優勢。而俾斯麥的憲法草案在民主和統一兩個問題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實質性的讓步,所以遭到了同盟大會的堅決抵制。而大會的鬥爭手段就是拖延,同盟的有限期只到1868年,如果不能頒布北德意志邦聯憲法,那麼就大會就會解散,各國就有了重新干預的機會。所以俾斯麥不得不對大會作出妥協,接受了相當一部分在民主和統一上的要求。

但是假如1867年的平行世界裡除了一群微不足道的小邦之外還有一個龐大的保持中立的漢諾威。那麼北德意志邦聯憲法的博弈雙方就不是俾斯麥和自由派,而是普魯士與漢諾威。也就是普魯士這個大邦和以漢諾威這個唯一的中等邦為首的一系列小邦的博弈。然後所有這些邦的貴族和保守主義者和德意志自由主義者之間再進行博弈。

則比較可能的是採取一個1871年憲法式的制度,也就是普魯士和漢諾威先談判,制定一個憲法草案,然後為了讓這個草案比較容易通過,制憲的大會肯定不會是普選產生的了,如果俾斯麥依然提出了普選的號召,那麼也可能是二元制的,也就是各邦政府選派的代表和普選代表共同組成大會。

那麼這個大會會搞成什麼樣,就要取決於普魯士與漢諾威的草案是什麼原則制定的,我覺得無非是兩種可能,一種是民主統一方向上的草案,也就是依靠普選的議會佔主導,建立一個民主的北德意志聯邦,但俾斯麥和漢諾威都沒有採取這種路線的理由。即使俾斯麥肯,支持俾斯麥的普魯士貴族也不會同意。

另一個方向就是1815年的路線,也就是不去觸動漢諾威的任何權力,大家只是在國際法意義上的同盟的基礎上稍微邁半步,讓北德意志邦聯,具有類似梅特涅的德意志邦聯的性質。但是這樣一來,要讓德意志自由主義者接受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北德意志邦聯,基本是做夢,如果採取強制措施讓自由派接受這個邦聯,那麼俾斯麥肯定不敢帶著這樣一個邦聯投入對法戰爭。

那麼再進一步在左右兩條道路之間,還有沒有第三條道路?肯定有,就是1871年憲法的原則,也就是漢諾威和普魯士都要向一個全民選舉的議會讓渡一部分權力,然後組成一個北德意志邦聯。這個憲法無疑能夠滿足自由派,但是肯定會收到普魯士貴族的不滿。因為1871年的憲法之所以能夠被普魯士貴族接受,是因為普魯士是一家獨大的邦。但是1867年如果建立這樣的制度,那麼普魯士旁邊就會出現一個中等邦漢諾威,而且這個邦肯定會成為小邦的保護傘。則在這個憲法制度之下北德意志邦聯的權力就會要麼體現出普魯士和漢諾威的二元化,要麼就是普魯士對各邦不聞不問。

這個憲法組織的國家,是具備對法國作戰的可能性的,但是俾斯麥恐怕沒法執政到1870年。因為他權力的基本盤,因為這個制度而對他不滿。所以普魯士貴族很可能推舉出一個更保守的人來當首相,或者是自由派在邦聯反對俾斯麥,保守派在普魯士反對俾斯麥。俾斯麥保住邦聯但是失去普魯士,或者保住普魯士失去邦聯,邦聯的憲法危機都會爆發。普法戰爭很可能不會爆發。即使真的爆發而且打勝,南德意志四邦加入之後,帝國的體制會更混亂,時刻趨於解體。則十九世紀最後幾十年的德意志帝國可能比威廉二世時期還混亂。


問題在於,對當時的英國來說,王朝利益真的很重要嗎?我覺得從拿破崙戰爭中英國對漢諾威的態度來看,不能說是沒有,但是也算不上很高。

1867年漢諾威被吞併的本質原因,還是因為它是夾在普魯士的東西兩部分之間的一塊障礙,不過我覺得僅從地理的角度來說普魯士也未必一定要吞併全漢諾威。普魯士也可以簡單修正一下與漢諾威的邊界——吞併掉漢諾威在南部的突出,再合併附近的小國,一樣可以起到聯通萊茵蘭的作用。

但是普魯士吞併漢諾威的前提條件是,在普奧戰爭里漢諾威加入了奧地利一方。但是這一次和漢諾威成為君合國的英國真的會貿然放任漢諾威加入戰爭么?這實在是太輕率了。

我覺得漢諾威在這種情況下大概會保持中立,然後加入北德意志邦聯和德意志帝國。

在德意志聯邦的成員里,漢諾威在立憲道路上算是比較靠前的,王室和庶務算是分得還算是比較清晰,民眾中間也都深受新思潮熏陶,有名的「哥廷根七君子事件」就是發生在漢諾威。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君主就算是以漢諾威選侯的身份躋身德意志帝國成員之列,也不無可。

普魯士人未必會對漢諾威有多放心,漢諾威大概會成為一個大號的黑爾戈蘭,成為英德之間交涉的籌碼,然後在某次交易里,徹底和英國劃清界限。


個人淺見,輕噴。

漢諾威王國在德意志邦聯範圍內是一個較大的邦,就比奧地利和普魯士小。漢諾威的特殊性在於他是英國的共主國家。在經濟上在德意志邦聯境內是英國商品的重要輸出市場,在小邦林立的德意志是英國商品輸入德意志的橋頭堡,因此漢諾威以她的經濟實力能組織起一個中德意志關稅同盟。政治上也受到了英國的巨大影響,漢諾威就有不少的自由主義者,即使到小德意志帝國成立,自由主義政黨的領袖本尼格森和米克爾等人都是漢諾威人,有的人甚至還效忠於漢諾威的喬治五世國王。

假如漢諾威和英國的共主邦聯沒有終結的話,個人認為德意志不會像 @河西君 那樣成為一個大號的黑爾戈蘭島。漢諾威的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和英國以及德意志關稅同盟都有經濟上的重要聯繫。在政治上和英國的特殊關係不會使漢諾威在1866年被普魯士一口吞下。漢諾威的體形太大,如果普魯士要奪取或者說獲得漢諾威,個人認為要麼冒天下之大不韙像普魯士佔領法蘭克福一樣佔領漢諾威,要麼像義大利佔領羅馬一樣等在英國或者漢諾威內部有重大政治危機時行動,要麼就和英國達成廣泛的共識最終漢諾威像巴伐利亞一樣保持極大的獨立性和英國影響的前提下加入德意志帝國。


變化或將很大。

我們注意到漢諾威王國周圍充滿了19世紀中葉西北歐歷次事件的受害者,它們是:尼德蘭王國,丹麥王國,(奧地利威脅下的)普魯士王國。

不管怎麼說,失去比利時的荷蘭將感受到被韋廷家族莫名包圍的感覺,可能會採取不一樣的行動。石-荷問題究竟是否會導致普奧對丹麥的聯合行動,英國是否會放任這種行動,也未可知。1848革命的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漢諾威國王對其應對,與英國對這些事的應對,都將更為複雜。


通過維多利亞2的視角來分析一下。

假設所有國家都是ai,不存在硬搶勢力範圍的可能性。

結局是,普魯士成立不了北德,怒杠大媽,遭全境,gg。

戰後掉列強,破產威望清零。奧皇果斷拉之,隨後默默拉北德各小邦,法俄一般不拉。隨後,普奧聯合怒剛大媽,法俄中立(好像現實中不太可能),大媽上岸不成反送分,gg。

最終奧皇勃起,變身德傲天,平湖鎮露,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踩北海幼兒園,不賠款不割地,繼承大統,大力出奇蹟。

一戰俄法英意圍毆大德+開化大清,老弗朗茨武功蓋世,唯快不破,施麗芬怒艹法國,遣德意志戰略忽悠局局長lenin至俄國,革命之。大勝。

戰後法英意各吃制裁,割地賠款,俄國變身蘇聯,妄圖chi化歐洲。德意志造一制裁借口,揚起紅鬍子大旗,黑虎掏心,直驅莫城。蘇聯大軍見王師上岸,無不潰逃,五攻神將古帥吊打蘇聯-2防神將,斯大林地下室大號:屎蛋!渣渣,我到山東省去。。。

戰後,ha不死bao(gou)家族迎來春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又到了一年一度朝見溥儀大帝的時間了。


英國王室大半個法蘭西的領地都丟光了,何況一個小小的漢諾威?


可以玩玩鋼鐵雄心2代的決戰劇本或者深淵劇本,正好符合題主之意。

按照製作者的推(腦)理(洞),英國修改了繼承法,導致女性不得繼位,使得維多利亞女王的存在GG。然而新上台的漢諾威漢子,異常作死,使得憲章運動演變為工人革命,使得英國和荷盧比三國合併為歐羅巴蘇維埃……


推薦閱讀:

最近在看一些中國近現代的資料,發現陳炯明和之前課本上的形象完全不同,那真實的陳炯明又是怎樣一個人?
如果用三國志11的體系來對近代(中國或世界)政治家、將領進行評分,會有什麼結果?
為什麼沒有人編《清史》和《中國近代史》?
李立三?
混沌武士有一核心象徵向日葵,動畫中最重要的外國角色也是荷蘭人,請問當時荷蘭在日本留下了哪些文化印記呢?

TAG:歐洲歷史 | 近代史 | 英國歷史 | 德國歷史 | 帶有假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