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北京老城門滿語的名字是如何稱呼的?

老話說「內九外七皇城四」,例如神武門的滿語名字是音譯的還是意譯?

例如:天安門:abkai elhe obure duka;朝陽門:?un be aliha duka,均為意譯;而故宮內的鳳彩門:fung cai men,為音譯

在這種既存在意譯,又存在音譯的情況下,滿清政府在命名門樓的時候有無標準或規定可循?(還是完全看心情。。。覺得他們好精分啊)


自問自答了,挺感興趣的。

直到現在我仍然糊塗著,所以就拋磚引玉把自己想的說出來吧~

正式回答之前,我也不清楚清政府在盛京或者京師這種地方建立城門的時候具體是以什麼為依據來命名(地理位置?方位走向?重要時刻?美好寓意?引經據典?)。所以,我應該去問問對清朝建築或者風水有研究的大神么????

我先回答問題描述裡面的問題:

神武門的滿語名字是音譯

神武門原為玄武門,為了避諱康熙名字中「玄」,改成了神武門,滿語為:?en u men

解釋一下,滿語門匾中音譯的情況不是完全按照咱們現在的漢語拼音來拼讀的。滿文本身是拼音文字,我們可以將音譯的發音近似視為漢語拼音。但是請一定注意,這些音譯的漢字的發音是按照韻書讀音來的,而且要符合滿文本身的拼寫規則

在滿語里,門是duka。但是在故宮中,很多的門都是用的音譯men。例如:

這裡的乾清門,滿語為:kiyan cing men

凝祥門,滿語為:ning siyang men

景和門,滿語為:ging ho men

類似的還有很多,比如:鳳彩門 fung cai men龍光門 lung guwang men月華門 iowei

hūwa men崇禧門 cung hi men 等等。

可見在北京故宮中,存在著大量的用音譯手法命名的滿文名字。在康熙時期的《滿漢同文分類全書》以及雍正朝的奏摺中大量出現。而到了乾隆朝,我們都知道這是一位能折騰的主。為了規範滿語的使用,《欽定新清語》和《御制增訂清文鑒》就這麼出現了。在其中,很多的門匾、宮殿甚至是行宮本身的名稱都得到了改正規範,這時候使用的多為意譯的滿文名稱,比如:北京故宮 dabkūri dorgi hoton(之前為dorgi hoton避暑山莊 halhūn be jailara gurung(之前為bi ?u ?an juwang)。甚至這位爺還準備逐步的把整個紫禁城各個宮殿門樓的匾額全給換嘍。。。當然最後沒成功,時間不夠。至於瀋陽的盛京故宮,未入關之前的」老滿文原檔「用的最多的就是」men「,不過乾隆時期的」御制盛京賦「中提到的名字多為意譯的(例如瀋陽的福盛門erdemui etehe duka),我個人覺得這位爺肯定下手改了。

當然,我不清楚的是,北京故宮中有多少的「門」在命名之初是「men」,然後被乾隆換成了」duka「;或者其命名之初就是用的」duka「。不過,回到問題來,北京的老城們多用的是意譯和」duka「這個詞。我按照」內九外七皇城四「的順序一一列舉。

1、內九「指的是內城的9個城門,即:

正陽門(也就是」前門「):tob ?un i duka

崇文門:?u be wesihulere duka

宣武門:horon be algimbure duka

朝陽門:?un be aliha duka

阜成門:elgiyen i mutehe duka

東直門:dergi tob duka

西直門:wargi tob duka

安定門:elhe toktoho duka

德勝門:erdemu i etehe duka

2、」外七「指的是外城的7個城門,即:

永定門:enteheme toktoho duka

左安門:hashū ergi elhe obure duka

右安門:ici ergi elhe obure duka

廣渠門:eiten be hafumbure duka

廣安門:eiten be elhe obure duka

東便門:dergi iledungga duka

西便門:wargi iledungga duka

3、」皇城四「指的是皇城的4個城門,即:

天安門:abkai elhe obure duka

地安門:na i elhe obure duka

東安門:dergi elhe obure duka

西安門:wargi elhe obure duka

除此之外,紫禁城本身也有5個城門,分別為:

午門:julergi dulimba duka

端門:tob duka

神武門:?en u men

西華門:wargi eledengge duka

東華門:dergi eledengge duka

(就神武門用了men,皇上,我們中間出了叛徒!)

我的確是不清楚清朝命名匾額的規矩,但是我是可以合理猜測為什麼命名出來的」如此精分「:

1、滿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開始構建」無圈點「的老滿文,經過皇太極時期的」有圈點新滿文「,再到康雍兩帝的滿語發展(比如《滿漢同文分類全書》),直到乾隆朝的《欽定新清語》和《御制增訂清文鑒》,滿文一直隨著清朝政權的變更而進步和改變。所以,在整個大清皇朝時期,滿語都是一直在變化的,門匾上出現不同的命名方式就不奇怪了

2、皇帝的更替和政治氛圍的變化

盛京故宮和北京故宮,乃至各個皇家林苑、行宮、離宮都不是一天建成的,中間經歷幾代皇帝那是在正常不過的(比如圓明園)。尤其是北京故宮,從順治到乾隆,門匾幾經變動。順治前期,紫禁城內多用滿、蒙、漢三語書寫門額。這就涉及到滿蒙聯盟問題和蒙族後宮勢力了,不過順治後期著手改革的時候也對門額動了手,蒙文因此消失。而從努爾哈赤時開始,(個人認為)滿文作為滿洲人新興的語言,很多名詞還未發展完全,所以借用了漢語的發音來命名門額。而從順治開始到雍正朝,紫禁城經過整改,修建等等,新增加了不少門樓宮殿,而這個時候,滿語已經成熟,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重要的宮殿此時已經有了意譯的名字(比如太和殿:amba hūwaliyambure deyen)。到了最折騰的乾隆爺,這哥們重新梳理規範了滿語,《欽定新清語》的完成,也讓我們知道了很多門樓宮殿」整改「之後的新名字(比如避暑山莊 halhūn be jailara gurung)。

以上,都是我自己按門匾照片或者文獻中的滿文自己按穆麟德轉寫翻譯的,我估計肯定有錯,我也就不檢查了,各位大神有錯請一定告訴我。時間有限(其實是我懶),我就不上這些門的門額的照片或者歷史老文獻的截圖了,有興趣百度就好,上邊全有,比我手裡的高清多了~~~~~

我知道的也就這麼多了,很期待大神們能指點我一下,他們在同一時期命名的規律是什麼。。。。。。。。。

對清朝時期門額或者建築名稱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下邊的答案,這是我「男神」(其實是格格)@Hasuran Li 寫的,那簡直啊。。。。。每日拿出來膜拜

順便表白偶像~~~~~~

故宮的牌匾上很多都有滿漢雙文,滿文的意思可以完全對應漢字么?還是有別的意思? - 知乎

以及

清朝滿人是如何用滿語來稱呼皇帝離宮和行宮(例瀋陽故宮,北京故宮,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避暑山莊等)? - 知乎


推薦閱讀:

北京故宮和唐大明宮的異同點?
明清故宮有怎樣的差別?
故宮的很多柱子敲都是水泥的聲音?不是土木結構嗎?
故宮博物院的粉彩瓷器收藏是否以道光器居多,是何原因?
故宮三大殿周圍為何沒有一棵樹?

TAG:歷史 | 清朝 | 北京故宮 | 滿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