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重光的基礎樂理教材?
在這些年中,不斷的有愛好音樂和初學音樂的朋友拿著李重光老師的書跑來問我各種問題。其實我也很無語.....李老師的那些書我在上附中時學過,好在當年的教我們樂理的隋立本老師具有相當的開放思維,並沒有照本宣科式的教學,而是留有了不少對知識的探討,這對我們未來的思維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好處。
在畢業後工作的這些年中越來越發現,李重光老師的教材不但似乎越來越不合時宜,且有很多誤導之處。他似乎並不像國外大部分的教材作者去積極的構建一個開放式的理論平台,而是在今天看來用很多自說自話的方式來構建了一個封閉式的理論結構,有很多我們所熟知的理論節點和今天世界主流的理論觀念是背道而馳的。例如平行五八度的禁止,且不說平行五度在實際應用中是多麼常見,平行八度簡直就是基礎配器法第一節課講的內容啊,例如高音區的弦樂組旋律如果沒有八度的支持可是怎麼聽?遠的不說,哪一首革命歌曲的前奏不是平行八度演奏的旋律開始的?還有很多概念例如倚音也是醉了,既有12平均律,何來倚音?還有些朋友其實只是想寫點流行歌而去翻騰樂理書,可是李重光老師的樂理教材和流行歌曲還真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看著它寫流行歌曲似乎並不比看著民器概論去寫英式搖滾來得容易。在這裡也建議大家有什麼新的實用的,且寫的科學的中文音樂理論教材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我想這事兒應該對於中國的音樂教育是有很大貢獻的。
平行五八度在管弦樂法當中屬於音色搭配的範疇…從和聲學角度來看往往就是將這樣的兩個聲組視為同一個 Voicing。
P.S.: 一個李重光,一個斯波索賓,各自的書都有很多特色、但都對萌新自學而言非常不友善。老司機們帶萌新時,縱使用這些教材,老司機們也知道該怎樣讓萌新們理解。
我就推薦兩本書(任選其一):
- 島岡譲《総合和聲:実技?分析?原理》//日本亞馬遜有售,只需買黃皮本卷即可(無需別卷)。
- Burstein《Concise Introduction to Tonal Harmony》//不想學日語的可以看這本,只是較貴。
以上。
P.S.: 有人提到了島岡譲《和聲:理論?実習》,但這套出來得比較早、且無法讓讀者自由安排閱讀節奏(必須順序學習)。另外,島岡譲《和聲:理論?実習》縱使有台灣張邦彥的翻譯,但在我來看(就術語邏輯體系)還是有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去新東方掌握日語 N5/N4 也就一個月暑假的時間,之後自己就擁有了日語自學能力、拿著電子辭典自己就可以慢慢啃透這些日文原版音樂教材。
# EOF.
如果是指voicing。那麼平行五度本身是一種效果處理,沒有限制的必要,平行八度只有在三和弦三音重複的時候才可能出現,七和弦四聲部連接是不存在平行八度的問題。三和弦在處理voicing的時候,八度根音重疊,和五音重疊都是被禁止的,哪來的平行八度?如果是三和弦同功能上下平移,照就近連接的原則,平行八度也未嘗不可。否則也是很難聽的voicing。這在現有的音樂作品中可是多了去了。所以我個人認為李重光的講法其實不全面也不的要領,只是貌似解決了問題,卻沒有說明問題出現的原因。
我的意思呢,是和聲連接有很多很細膩的規則,如果完全按照這些規則寫出來的四部或是五部連接,是不會出現平行四五八度的進行的,因為它在出現平行五八度之前就有了很多的限制,簡單歸納為五八度其實是太簡單粗暴了,我們需要找到的是問題出現的原因而不是生硬地禁止它。
我在兩所歐洲學校都學過和聲,未有聽說禁止過五八或同向的問題,而且有一節課我記得很清楚還著重講了五度和四度的音響效果應用,為了實現這種效果需要打破的一些條條框框也講了,但依然沒有提平行多少度的事,我覺得在他們的概念里不太存在這種事。而且我很奇怪的是,平行四度和平行五度音響效果非常相似,為什麼在國內沒被禁止?
而且有一點我覺得國內音樂教育是有缺失的就是聲部內的和弦排列和線條連接,如長號或圓號的內聲部搭配和組合搭配,弦樂內聲部連接和旋律之間的關係?銅管組的節奏應用之類的都沒什麼人講過。而且國內和聲也講不透,例如和弦的排列外展或雙重和弦功能處理,這些都是20世紀作曲家很常用的套路。我個人感覺國內作曲家一碰到和聲比較複雜的處理時基本靠蒙和碰運氣,他們把這些創作缺陷總結為個人特色。就好像有很多國內音樂學院的學生和聲題做的很漂亮,一到配器出來的效果就巨難聽.....這個問題在國外應用作曲里好像很少碰到......是不是我們的音樂教育體系的問題?這是我的意思.........其實禁止平五平八,還有一個「另類」的原因就是:樂手太貴!
首先,二十個樂手演奏同音,聽起來是沒有四個樂手拉一個七和弦的音響那麼豐富的。
其次,假設你請了個弦樂四重奏來錄音,卻老是讓他們走平八甚至同度。4個聲部一共只拉出了三兩個音,聽起來就跟少了聲部一樣。。。明明請了四個樂手,卻只能拉出三個甚至兩個樂手就能拉出的效果,這不是白燒錢嘛。。。而如果按照四部和聲規則來寫,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聲部獨立性。四個聲部都有獨立的線條了,換句話說也就是你請到的樂手都人盡其用了。李重光《樂理》的老梗果然是常談常新啊…
這本書的廣泛傳播和經久不衰,更多的是因為特定的時代原因。書中的各種巨坑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我在這裡更想表達的是:國內許多市面上流行的音樂理論教材都過於滯後和保守(流行的並不一定是經典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慣於守舊而懶於革新。樂理、和聲、曲式,一樣一本書,教上幾十年,多省事,結果就導致雖然有坑卻依然如故,雖有新教材面世卻因慣性的力量而無法推廣。由於閉門造車,故步自封,造就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理論體系」,比如關於「調性」的論述,我手頭有十幾本樂理書能講出十幾種不一樣的解釋,最崩潰的是這些解釋還可以互相矛盾…
話題有點扯遠了,如果你希望系統地學習一下基本樂理,首選國外的教材,因為不會有各種複雜繁瑣的概念把你繞進去,比如這本:George T. Jones: 9780064671682: Amazon.com: Books 這本書用了?的篇幅講清楚了最基本的樂理知識,之後用?的篇幅在講調性和聲以及音樂的展開手法,這部分內容是國內的樂理書甚少涉及的,但竊以為這才叫真正的基本樂理,而不像國內的樂理書與和聲書之間缺乏良好的過渡而讓自學者摸不著門道。這本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價格公道,提綱掣領,實乃居家旅行,樂理入門,必備良書。
ABRSM的AB Guide也不錯,對於基本音樂理論而言論述翔實,搭配習題還可以順道考個英皇考級。
這是A:【台北音樂家書房】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 Part.I (ABRSM)|9781854724465|||| 的相關資料 這是B:【台北音樂家書房】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 Part.2 (ABRSM)|9781854724472|||| 的相關資料其次是台灣出版的日本樂理書,比如這本:理論與應用 (附樂語小辭典) 日本全音出版社正式授權|9789578442092|上田昭.春永裕子||| 的相關資料 這本書的特點是簡明扼要,而且附有大量解題方法和配套習題。
還有這本:【台北音樂家書房】新訂樂理|4717769100983|邵義強 譯||| 的相關資料 這本書和上本書不同,這本書解釋比較詳細,不僅讓你知其然,而且讓你知其所以然,因為書裡面有很多樂理的歷史發展知識,比如二二拍和四四拍的拍號為什麼看起來像「C」卻不是字母「C」?各種各樣的譜號是怎麼演變過來的?讀來不僅有趣,而且常常引人思考。
至於國內的樂理書,童忠良寫的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音樂自學叢書·作曲卷:基本樂理教程(修訂版)》 晏成佺, 童忠良【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關於中古調式和民族調式的講解是學習重點(他的其它樂理書不是很適合自學的初學者)。
「李重光樂理」和「斯波索賓和聲學」一樣,如果沒有老師帶著,還是不要自學了。
P.S. 順帶提一下斯波索賓等四人編的《和聲學教程》,這本書本身是一本很好的和聲學教科書,但是原版的前言里明確地寫明了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不適合自學。當然我不會告訴你這句話在中文版里沒有…
P.P.S. 李重光的樂理也是基於蘇餓體系編撰的,所以與其看這本,還不如直接看斯波索賓的《音樂基本理論》音樂基本理論_深圳文獻港圖書搜索(沒錯,又是斯波索賓……此書和斯波索賓的《和聲學教程》、《曲式學》、《視唱》配套服用效果更佳!)
至於禁止平行五八度進行,它們只是四部和聲寫作規範訓練中的一種和聲進行規則,但並不是唯一的規則。避免平行八度是為了防止聲部喪失獨立性並為了平衡音響效果(注意這是相對於四部和聲寫作規範訓練而言,和配器不一樣),避免平行純五度是為了防止聽感上產生「雙調性」感覺,但實際上在四部和聲寫作規範訓練中也有打破上述規則的情況,比如「莫扎特平行五度」,在音樂作品中打破規則的情況更是不勝枚舉,因為聽覺比形式更重要。遵循規則的目的是為打破規則的桎梏,而不是要畫地為牢,因此對於此類規則的語焉不詳的表述會讓學習者毫無頭緒,也就不足為奇了。主要要理解為什麼要禁止平八平五。平八平五的和聲效果就是降低聲部獨立性,讓兩個聲部聽起來像一個聲部。所以當你的目的就是要達到這個效果,就可以用平八平五,反之就不用。
李重光的教材,個人覺得確實有點過時了。- 平行八五度是只在古典和聲學裡面生效,是為了訓練而使用,目的是為了防止學生無意識地寫出缺乏聲部獨立性的連接。和聲學追求的只是單單在和聲這個維度上最完美的效果,但是作曲需要考慮的維度顯然不只是和聲這一個。包括重複三音、四部同向等規則都是為了訓練使用,一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們都或多或少都會違背這些規則,但是他們的大多數作品都可以簡縮為漂亮的和聲連接;
- 實際作品中出現的大量平行八度屬於八度疊置,在和聲的角度看來兩個音屬於同一個聲部;
- 外國的大學一樣在和聲學的訓練中要求學生避免寫出平行八五度;
- 李重光的書有不少概念落後,敘述有問題的地方,確實不太適合初學者入門。好在裡面很多概念在後來的音樂實踐中根本用不上;
- 我就知道斯波索賓在這種題裡會中槍。他的和聲學理論是非常好的書,說這本書不好的自己去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和聲寫得咋樣古典的曲目寫得咋樣。只不過對於初學者很不友善,有些重要內容竟然沒寫上去。所以要學必須找好的老師教,除非你是Schoenberg;
- 和聲學或者說古典音樂實在是太高深了,絕對不只是那些題做好就完了。
如果是一個voicing里不同樂器之間的八度五度關係是很正常的。另外就算是不同voicing一味的禁止也不妥啊,可以理解平八平五減少了聲部的獨立性,但是你說我就要那個效果可以不?可以啊。如果教材直說禁止而不講明原因是有問題的。但是應該區分音色配合的八度五度關係和voicing之間的平八平五關係。
李重光的基礎樂理教程我感覺還是比較適合想入門的學生學習的,雖然他確實有一些問題比如題主所說的那些。但是他也足夠淺顯易懂,初學者學習最基礎的音,音程,節奏,調式等選擇該書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學到和聲,離調轉調等進階性的知識時,很顯然這本書就不夠看了。
和聲類的書籍,推薦看斯蒂凡·庫斯特卡的《調性和聲及20世紀音樂概述》。不是很推薦斯波索賓的《和聲學教程》。前排圍觀彭飛老師~限制規則,為了方便大量改題。這本樂理書光從零基礎到在藝考中考到一個比較優秀的成績也是可以短時間(有鋼琴基礎3個月左右)達到的。我猜測這本書是按照俄羅斯的教材。既然說到和聲,學校里作曲專業和普通專業都上,光光從大家都教同樣的難度,比如說屬7和弦之前,老師改作業,老師跟我說改普通專業的學生只要看對不對,就是有沒有隱伏八五度,平行八五度就可以。很快,但是作曲專業需要看和聲用的好不好,用的有沒有想法,有沒做低音旋律化。3個作曲專業的和聲他就要改1個小時。
不請自來。
李重光老師的 基本樂理 一書(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用的教材)是在這個時代有些過時了。
答主是參加過藝考的。樂理科目考試參考教材指定的就是李先生的書(紅色封面32開)
深知李先生的理論體系十分的嚴謹,封閉。答主平時寫樂理題時,經常會碰到一些有問題的題目。「有問題」指的是與現在的一些其他體系的,流行度較高的說法有衝突。如題主提到的音程解決禁止平行五八度。
此處就不舉其他例子了,懂得人自然懂。
但是這些問題如果按照「李重光理論體系」來解決的話,根本沒有什麼爭議。
而考試,要的就是絕對的答案。【大多院校招生的樂理試題全部都是客觀題】
所以我曾經認為,李先生的書就是為國內考試而存在的。
現在的話還是覺得李先生至少為我國音樂教育發展做了很大貢獻!
所以我總體的評價就是
局限性很強,但是巨大的教育作用不可忽略。
應該批判繼承地學習這本教材。不可死循。遙想十三年前,一次全國樂理教學會議上,李重光老師說:我的那本《基本樂理教程》,確實是有些過時了。。。。。
雖然我和聲學的也不怎麼樣,但是看問題估計你是應該也是初級階段,顯然你沒有理解各聲部之間進行的規則,禁止平行五八度可以保持各聲部進行的獨立性,不會出現空洞的音響。我看任何一本教材也沒有鼓勵學生要打破這個的規則,反而在學習前期一再叮囑學生千萬要不要出現平行五八度的錯誤。只是可能有的教材會說一句活類似"具體要看實際想要的效果"這種話,但是我認為評價一本書的好壞不在於他對傳統的看法,而在於他整本書的知識結構安排的是否合理。好的教材越學越暢快,。比如調性和聲那本,沒學幾章各種級數和弦的連接就已經交代清楚了了,確實比老教材要有效率的多。
基礎和聲禁止平行和隱伏是完全正確的,本身就是為了強制學生練習寫作能力才定下的規矩。
學和聲本身就是一個慢慢解放的過程。起碼從順序來說,附中最開始的時候學的李重光,而後開始的配器和聲。最開始規矩多些方便理解和練習。
即使在國外基礎和聲的第一學期也是禁止平行和隱伏的,只不過連貫性好一些,對於後面實際寫作的應用一開始就有提及,隨著學習的過程規矩慢慢變少了。
說白了,不是教材的鍋,是老師的鍋。比如斯波索賓的那本和聲學教程,你按照目錄自學試試,很快就亂套了。好的老師一定是有自己的講解順序和邏輯的。
另外關於描述中的平行和和聲學中的平行概念我覺得還是存在差異的,不同聲部的平行和同聲部的平行不能一概而論。
再另外,四五度效果缺失,的確是這樣的。斯波索賓和聲基本脫胎於拉莫,缺失老了點。對於新式和旋基本沒有提及。四度疊置,極音其實大家看來都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了,但在國內體系的教學是有不足的。
感覺題主的語言表達邏輯混亂,包括對問題的描述以及對一些答案的回應。
題主以和聲學理論去套配器手法,得出二者不適配,便質疑前者合理性,這腦迴路我個人很難理解。
平五八的理論基於四部和聲,四部和聲是骨架,配器是整體。前者是背景,後者是前景,二者如何相提並論?
樂隊中的平八即所謂「八度線條因素」,該因素可能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和聲骨架的構成,其本身內部之間的「雙八度」並不作為兩層「獨立的」和聲骨架,與和聲學中的平八無任何矛盾。 簡直【毫無瓜葛】。
所以如果題主想吐槽或者探討平五八,【能舉個像樣的栗子否】?
關於李重光樂理,書和作者簡直日常背鍋。 蘇聯那本和聲書更是成天中槍。尤其後者,明明措辭嚴謹條理清晰,書中提及的一些方法和思路在今天看來也值得借鑒。著書立說這種事情不可能不受到時代背景的限制。不過話說音樂真有過時一說?吐槽的是樂理 舉例說和聲 這樣說平五平八很顯然和聲學也沒學好就出來吐槽 首先平五平八的禁忌是對於四聲部和聲進行來說 可以把四聲部看成是多聲部的原型 其次斯波索斌說平行五八度的時候特意用譜例強調作品中的平行其實是聲部重疊 也就是說它們屬於同一聲部 在不同高度上展開 並不屬於平行五八度
個人認為在四部和聲式中的平行八度和平行五度還是避免比較好,這兩種聲部的進行和聲感太差,如果你要是追求某種音響效果的話可以用,畢竟和聲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具體你可以試一試。
禁止平行八五度那是四部和聲里的,因為聲部的要求,平行五八度會顯得空洞【注意,平行八五度的兩個音表示的是倆聲部,而不是一個】效果沒有平行三度或六度好,為了凸顯各聲部,增強聲部的獨立性,所以要禁用平行五八度,因為四部和聲只有四個聲部,盡量用效果最好的特別說一下平行五度,特地追求五度的話會導致調式不明...另外,隱伏八五度之類的更坑的東西也只有在四部和聲里才會用,出了這個框愛咋咋地,四個八度同向也沒事兒其實一切都可以用一句話來表示,為了特殊的藝術需求關於李重光,不太了解,只看過一本書,但從描述來看,和普通的基礎樂理書差不太多。想學四部和聲古典作曲理論啥的的話還是那句老話 先入格,再出格,才能更好地看待問題
題主沒懂平行五八平行五八度指的是聲部之間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陶喆的《黑色星期二》?
※音樂中,中古調式(教會調式)的名稱來源是什麼?
※求推薦幾款適合編曲的電腦?
※求助,cubase音源?
※一首歌的製作人和編曲人分別要做那些工作?怎樣的製作人和編曲人才算是好的製作人和編曲人?能否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