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下面的詩?
01-14
車流往來,
湖面靜謐,
飛鳥不時飛過,風引得樹葉沙沙, 腳下不停。
很省凈的小詩。但是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來秘密傳授你一個我們非洲人的詩歌心法。首先,我來小小修改一下你的詩,你來看和原詩的根本區別在哪裡。車流了
湖站起來了
鳥陸續跌下來樹葉拉扯著風腳則不受限制地走下去寫得有些誇張。那是因為我要在這裡強調——「身體感覺」。
你一句句讀我上面的改作,會感覺,在讀的時候,似乎身體一會兒滑過去,一會兒又提起來,又一會兒放鬆垮下去,一會兒緊繃住,一會兒又被鬆開滑下去,或俯或仰,或松或緊,動靜有致。詩歌其實是一項「身體運動」,首先要忠於自己的身體。寫詩首要的是,安排字詞句和詩行銜接時,首先照顧的是自己身體的韻律,為此不惜讓詩句非理性化。只要在身體上保持節奏、韻律,胡言亂語不知所云都是可以的!因為詩歌不一定要求可知,但一定要求可感。古人深知這一點。古詩的平仄格律,其實都是依據身體的律動而安排的。讓你吟詠時俯仰有致。詩歌源於舞蹈,即便後來和舞蹈脫離,但在寫和讀時,還是秘密地要求身體在跳舞。古詩所謂的氣韻流轉指的就是這個。再來一首李白的詩,《夜泊牛渚懷古》。看他在平仄格律之外,如何用句意的暗示讓身體運動,從而在詩中形成一股婉轉流通的氣韻。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限於時間,我不多說。整首詩其實都保持身體的宛伸律動。一二句身體尚在猶疑求動,第三句通過一個「望」字身體就抬了上去,第四句緩落。最明顯的是我黑體標出的五六句,「余亦能高詠」,通過「高詠」二字的暗示,身體在之前三四句提起的高度上繼續向上提伸;「斯人不可聞」,身體隨即回落。最後一句通過紛亂的落葉之景的暗示,讓之前流動的一氣散開去,低落的身體從而「消失」。(按:這也就是老子所謂的「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古詩中很多這一類用景語來結束抒情的,這裡不多討論,太高端,太非洲,一般人懂不了,嘿嘿)
要瞌睡了,打得有些亂,我想你應該可以領悟。在讀詩特別是讀古詩時多注意感受自己的體感。並且通過這來培養自己的體感。睡前再次強調,寫詩最重要的、也是首先要照顧的是自己的體感!詩歌歸根到底是屬於身體的。精神是其次的。因為體感,或者說強烈、集中、有序的體感才是詩歌成其為詩歌的先決條件。有了這個才能繼續擺弄其他的。這就是我們的黑非洲秘傳詩歌心法~入夢前再上來補充一下,以上只是說個大概,詩歌中還有更精細的身體運動。。。騎過自行車嗎?需要微肌肉群的調動,並形成身體記憶。所以詩要多讀多寫,訓練出各種微細的身體記憶,以後只要隨緣調動相關身體記憶,與之相匹配的字詞句在挑選下自然一一落位。。。不說了,真的睡了,以後我在其他帖子里有空再結合名詩名句討論。。。推薦閱讀: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為什麼是好句?
※你讀過最有哲思的西班牙語詩歌是什麼?
※你看過的最暖心的一句話 一首詩 或一個故事?
※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耶穌是誰?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這句詩應該怎樣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