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的身高體格與現在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最近看了一些關於古代軍事的文章和資料,發現關於各國古代士兵的體格說法不一。在這其中令我感興趣的是有資料宣稱從墓葬的遺骨來推斷,秦朝士兵的身高達到了180cm左右。請問古代士兵的身高體格大概是在什麼樣的一個標準上呢?

P.S:冷兵器時代的士兵是否會因為適應冷兵器的訓練方式而擁有比近代出現了火器後的步兵更強的體力呢?


對古代人的體格不甚了解,只能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冷兵器並不會訓練出更強的身體素質。根據你的提問來看,應該從體育方面來回答。

人的身體是高度可塑的,這句話就是說,人的身體可以訓練成更適應某個功能的狀態:天天搬重物的可以搬動更重的東西,天天跑步的可以跑得更遠更久(而不是更快)。人不需要先變得更強才能獲得更強的力量,這就好比說你不需要成為熊來獲得熊的力量。這句話有點誇張,畢竟人還是訓練不出熊那種力量。我的意思是,事實上並不存在「更好的身體素質」這種東西,你的身體會構建成最適合你的生活狀態的模樣。

一個人整天不運動,加上吃的特別多,身體自然會變成最適合哺乳動物冬眠的狀態——胖哥哥;上班族天天坐辦公室,看似他的身體是「疲弱的」,但我們不要忘了「腦」事實上是屬於身體的,我們不能只將肌肉當作「身體」來看待,而毫無疑問現代上班族能在辦公室里處理繁瑣精細的多的工作。

大部分老百姓因為不需要以往那麼強的勞動了,所以肌肉力量確實變弱了,但那只是身體適應現代生活得到的結果。我們平常說的身體老是出毛病並不是缺乏鍛煉,而是生活方式上出毛病了。有過減肥經驗的人都會知道,一旦開始健身減肥,往往最先是時間安排上出了問題,自己熟悉的作息中很難為鍛煉再抽出時間,而將鍛煉加入到自己的日程安排中會完全改變自己的作息,這也是減肥困難的最大原因,畢竟很多人只是覺得自己胖,不會認為自己生活方式上有什麼問題,而恰恰那些減肥成功的人往往是作息得到了改變,從而減肥成功。

上述內容扯得有點遠了,其主旨就是,你的身體只會變得適合你從事的事。你是士兵,身體就會適應戰爭需要,你用熱兵器,身體就適應熱兵器的作戰方式;使用冷兵器,身體也會適應冷兵器的作戰方式。

所以,既然不存在「更好」的身體素質,我們來說說哪種作戰方式對身體的負荷更大。

先看古代士兵:

身穿鎧甲,手持利刃長槍。很多人會覺得披甲上陣對身體的負荷很大,但事實上就連最重的板甲,重量也就十幾公斤,加上設計因素使得重量被巧妙的分配到身體各處,所以並不是那麼沉重的負擔。

再看現代士兵:

新材料製成的輕薄耐用的戰鬥服(學名:作訓服),手持自動步槍,在戰鬥服外穿戴的作戰背心上掛載了彈夾以及其他先進設備,背心的夾層里放置防彈的陶瓷板。現代士兵不需要承擔鎧甲的重量,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子彈的重量?子彈基本全是由金屬製成的(還包括火藥),雖然它的體積小,但重量也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特別是,現代戰爭對彈藥的需求驚人,幾天前看過一個美軍退役老兵的視頻,他列舉了幾種不同專業的士兵需要配備的彈藥量,平均是每人9個30發的彈夾,這其實已經是不小的重量了。加上精密儀器,能在戰場上使用的一般都是鐵的,所以論攜帶的金屬數量,現代士兵並不少些,再加上陶瓷板,想像一下家裡的陶瓷水壺。所以現代士兵的負荷並沒有減少,往往還有些許增加。

而論兵器重量,大家看到明晃晃的冷兵器,加上一些練過傳武習過兵器的會知道,刀槍棍棒都很沉重。但仔細想想,武器中最重的部分都是鋼鐵。拜政策原因,沒有多少人碰過槍,所以對槍沒什麼概念,但要注意的是,一把槍中,槍管和槍機那可都是鐵打的啊,而且除了採用複合材料的,大部分槍除了槍托和手柄外都是鐵制的。槍是個易用的武器,但不是個輕的兵器。冷兵器中比較重的雙手兵器、像是雙手劍之類的一般在5公斤以內,這也差不多是槍械的重量,而且一般來說實戰常用的都在3公斤左右。另外,尋常士兵通常都是不被甲的,使用的也都是木質的長槍,那就只有槍頭重點。所以論兵器依舊是現代兵器更重。

綜上所述,其實現代士兵比古代士兵承受更大的負荷,如果你認為負荷越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更高,那也是現代士兵的身體素質高。

事實上,戰爭中對體力消耗最大的往往不是戰鬥部分,而是行軍、紮營,是戰鬥的準備階段。從這點上看,擁有現代交通工具的士兵確實會好很多,然而使用冷兵器的士兵因為社會形態的原因,並不會進行很長時間的行軍。一支十萬人的大軍里實際作戰的人數並不多,挑夫、雜工、匠人,也就是現代俗稱的後勤人員佔了大多數,這些人里除了職業的匠人,大部分是農閑時的農民。農業決定了他們只有很少時間可以離開田地,所以他們無法從事遠征這種活動。如果統治者強征這些人進行遠征,那麼對國家經濟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所以《禮記》會說「九年之糧,是為國」,沒存夠九年的糧食,不要輕易想著打仗。

而在現代交通工具發明以前,最常進行遠征的反而是近代士兵,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帝國擴張,加上殖民主義浪潮,士兵甚至需要進行洲際的遠征。拿破崙率軍幾次遠征俄國的事情想必各位都有所耳聞,這些士兵可都是徒步從法國來到俄羅斯,更不用說歐洲的士兵要在美洲、非洲、亞洲等氣候完全不一樣的地方作戰。

所以事實上士兵負擔最重的時期是在近代,而毫無疑問,歐洲人正是靠槍炮征服這些地方的。如此看來,其實使用熱兵器或是冷兵器對士兵的身體素質沒關係。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確實不太健康,然而促成這種生活方式的資本主義社會卻是目前公認的最適合戰爭的社會形態。能夠戰勝自然界、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的原始人其實打不過養尊處優的現代人,這是一個不符合直觀感受、但又有些理所當然的事實。同樣,使用冷兵器的人打不過平常只需要扣動扳機的現代人也是個理所當然的事實。我們可以承認這個事實,然後考慮接下來如何定義新的「強健」,以及如何生成一個適宜這種新人生活的社會形態。


如果說中國的話體格肯定是現代士兵佔優

因為營養相差太大了

今年入伍的士兵大概是95-00年之間出生的

這個時代出生的人 大部分已經能做到每天吃肉了 就算是從偏遠山區來的 主食管飽還是沒問題的

而在入伍之後 pla雖然不像美軍吃的那麼資本主義 但是每頓有肉還是沒問題的

相應的古代士兵 在家務農時候連主食都未必能吃飽 估計一年吃一頓肉都算好的了 就算在軍隊里 也頂多是主食管飽的水平 可能連下飯的副食都沒有 我記得秦國軍隊只規定了主食和醬的份量

另外拿兵馬俑和墓葬里的士兵去比現代普通士兵是不合適的

兵馬俑是秦王的衛隊 類似現在的三軍儀仗隊和國旗護衛隊 三軍儀仗隊身高標準188-192 國旗護衛隊身高標準是180-193

顯然要遠高於普通陸軍的平均身高

這樣來說 秦王從全國幾百萬適齡青年裡挑選5000個身高8尺虎背熊腰的精銳士兵來當自己的衛隊也沒什麼奇怪的

而墓葬的話 有墓葬的武士基本都是立過戰功的 普通小兵飯都吃不飽哪來的陪葬品和可以撐2000年不毀的墓?

而這些立過戰功的軍功爵 很可能本身就是因為比一般士兵更高大更強壯才得以在戰場上發光發熱的


萬曆和乾隆都是一米六幾,這個可以作為參考,如果要準確數據,我覺得民國窮困農村的農民身高基本就是古代士兵的身高了


民國時期中國男性平均身高165cm不到。

古代只會比165cm更矮而不會更高。


可以通過全幅盔甲(歐洲、全身甲)來推測當時戰士的身材、體型。畢竟是富有騎士度身定製的保命之物,還是不會偏差太大的。根據觀察實物的粗略比較,歐洲北部的古代戰士與今人差距不大,歐洲南部戰士則明顯身材矮小了一些,與今人相比,起碼有10cm的落差。對中國的古代盔甲、特別是能體現身材的全身甲了解不多,不敢妄評。

另,士兵的體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數據,至少也有耐力與爆發力的區分。今人營養充足、身體健康、發育充分,在爆發力方面應該是可以超過古人的。但在耐力方面,是必須要經過繁重的體力工作、或刻苦的訓練才能增長,沒有什麼可以偷懶的竅門,古人的艱辛勞作是現在所謂的健身、鍛煉不能比擬的,在耐力方面應該強於今人。如有從事重體力工作的勞動者,可以諮詢驗證。


這是拿破崙戰爭時期歐洲士兵的身高統計

資料出自冷吧某大吧,偷懶直接截圖

考古的結果推測,中國古代的平均身高也就在160上下


這個問題要分開討論 如果是古代的禁衛軍和御林軍 這都是從全國各地抽調上來精銳 要是在京師巡遊的 自然要高大威猛 體格肯定要比現在的普通士兵要強 但如果是取平均值 那麼可以說除了邊軍這些常年處於戰爭狀態下的士兵 其他各地的官軍都是平時耕地戰時打仗的武裝農民 體格就不用多說了吧(指的是和平時期 不是那些剛建國的虎狼之師)


這個問題還真不敢輕易回答,因為這個要靠考古解剖學來印證。我個人只能靠無根據的推測,就是身高體格沒有太大的差距,南方人矮一些,但靈活,北方人要高大一些,比較健壯,游牧的普遍要矮,當然,這不是軍隊戰鬥力的根本,畢竟軍隊看的是組織與紀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美軍出兵打擊isis,中國網民罵聲一片?
為什麼中國火槍沒有代替弓箭?
大槍一點也不大,為什麼敢叫大槍?
軍艦為什麼不安裝反應裝甲?
戰爭中不允許射擊傘兵還是不允許射擊跳傘中的飛行員?

TAG:軍事 | 戰爭 | 古代軍事 | 冷兵器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