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一下什麼是PCA主成分分析?
博主沒學過數理統計,最近看paper經常遇到,但是網上的講解太專業看不懂,誰能通俗易懂的講解一下,主成分分析作用是什麼?原理是什麼?怎麼做?成分或者因素怎麼選?
這是我看過最通俗易懂的PCA介紹了。
主成份分析(PCA)最詳細和全面的詮釋
PCA的數學原理
奇異值分解(SVD) 的 幾何意義
轉自: PCA (主成分分析)詳解 (寫給初學者) 結合matlab
一、簡介
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是圖像處理中經常用到的降維方法,大家知道,我們在處理有關數字圖像處理方面的問題時,比如經常用的圖像的查詢問題,在一個幾萬或者幾百萬甚至更大的資料庫中查詢一幅相近的圖像。這時,我們通常的方法是對圖像庫中的圖片提取響應的特徵,如顏色,紋理,sift,surf,vlad等等特徵,然後將其保存,建立響應的數據索引,然後對要查詢的圖像提取相應的特徵,與資料庫中的圖像特徵對比,找出與之最近的圖片。這裡,如果我們為了提高查詢的準確率,通常會提取一些較為複雜的特徵,如sift,surf等,一幅圖像有很多個這種特徵點,每個特徵點又有一個相應的描述該特徵點的128維的向量,設想如果一幅圖像有300個這種特徵點,那麼該幅圖像就有300*vector(128維)個,如果我們資料庫中有一百萬張圖片,這個存儲量是相當大的,建立索引也很耗時,如果我們對每個向量進行PCA處理,將其降維為64維,是不是很節約存儲空間啊?對於學習圖像處理的人來說,都知道PCA是降維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具體的原理,為此,我寫這篇文章,來詳細闡述一下PCA及其具體計算過程:
二、PCA詳解
1、原始數據:
為了方便,我們假定數據是二維的,藉助網路上的一組數據,如下:
x=[2.5, 0.5, 2.2, 1.9, 3.1, 2.3, 2, 1, 1.5, 1.1]T
y=[2.4, 0.7, 2.9, 2.2, 3.0, 2.7, 1.6, 1.1, 1.6, 0.9]T2、計算協方差矩陣
什麼是協方差矩陣?相信看這篇文章的人都學過數理統計,一些基本的常識都知道,但是,也許你很長時間不看了,都忘差不多了,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這裡先簡單的回顧一下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當然如果你知道協方差矩陣的求法你可以跳過這裡。
(1)協方差矩陣:
首先我們給你一個含有n個樣本的集合,依次給出數理統計中的一些相關概念:
均值:
標準差:方差:既然我們都有這麼多描述數據之間關係的統計量,為什麼我們還要用協方差呢?我們應該注意到,標準差和方差一般是用來描述一維數據的,但現實生活我們常常遇到含有多維數據的數據集,最簡單的大家上學時免不了要統計多個學科的考試成績。面對這樣的數據集,我們當然可以按照每一維獨立的計算其方差,但是通常我們還想了解這幾科成績之間的關係,這時,我們就要用協方差,協方差就是一種用來度量兩個隨機變數關係的統計量,其定義為:
從協方差的定義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顯而易見的性質,如:
(X的方差)
需要注意的是,協方差也只能處理二維問題,那維數多了自然就需要計算多個協方差,比如n維的數據集就需要計算個協方差,那自然而然的我們會想到使用矩陣來組織這些數據。給出協方差矩陣的定義:
這個定義還是很容易理解的,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三維的例子,假設數據集有三個維度,則協方差矩陣為
可見,協方差矩陣是一個對稱的矩陣,而且對角線是各個維度上的方差。
(2)協方差矩陣的求法:
協方差矩陣計算的是不同維度之間的協方差,而不是不同樣本之間的。下面我們將在matlab中用一個例子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隨機產生一個10*3維的整數矩陣作為樣本集,10為樣本的個數,3為樣本的維數。
MySample = fix(rand(10,3)*50)根據公式,計算協方差需要計算均值,那是按行計算均值還是按列呢,我一開始就老是困擾這個問題。前面我們也特彆強調了,協方差矩陣是計算不同維度間的協方差,要時刻牢記這一點。樣本矩陣的每行是一個樣本,每列為一個維度,所以我們要按列計算均值。為了描述方便,我們先將三個維度的數據分別賦值:
dim1 = MySample(:,1);
dim2 = MySample(:,2);dim3 = MySample(:,3);
計算dim1與dim2,dim1與dim3,dim2與dim3的協方差:
sum( (dim1-mean(dim1)) .* (dim2-mean(dim2)) ) / ( size(MySample,1)-1 ) % 得到 74.5333
sum( (dim1-mean(dim1)) .* (dim3-mean(dim3)) ) / ( size(MySample,1)-1 ) % 得到 -10.0889sum( (dim2-mean(dim2)) .* (dim3-mean(dim3)) ) / ( size(MySample,1)-1 ) % 得到 -10***000搞清楚了這個後面就容易多了,協方差矩陣的對角線就是各個維度上的方差,下面我們依次計算:
std(dim1)^2 % 得到 108.3222
std(dim2)^2 % 得到 260.6222std(dim3)^2 % 得到 94.1778這樣,我們就得到了計算協方差矩陣所需要的所有數據,調用Matlab自帶的cov函數進行驗證:
cov(MySample)
可以看到跟我們計算的結果是一樣的,說明我們的計算是正確的。但是通常我們不用這種方法,而是用下面簡化的方法進行計算:
先讓樣本矩陣中心化,即每一維度減去該維度的均值,然後直接用新的到的樣本矩陣乘上它的轉置,然後除以(N-1)即可。其實這種方法也是由前面的公式通道而來,只不過理解起來不是很直觀而已。大家可以自己寫個小的矩陣看一下就明白了。其Matlab代碼實現如下:
X = MySample – repmat(mean(MySample),10,1); % 中心化樣本矩陣
C = (X』*X)./(size(X,1)-1)(為方便對matlab不太明白的人,小小說明一下各個函數,同樣,對matlab有一定基礎的人直接跳過:
B = repmat(A,m,n ) %%將矩陣 A 複製 m×n 塊,即把 A 作為 B 的元素,B 由 m×n 個 A 平鋪而成。B 的維數是 [size(A,1)*m, (size(A,2)*n]
B = mean(A)的說明:
如果你有這樣一個矩陣:A = [1 2 3; 3 3 6; 4 6 8; 4 7 7];
用mean(A)(默認dim=1)就會求每一列的均值ans =
3.0000 4.5000 6.0000用mean(A,2)就會求每一行的均值 ans = 2.0000 4.0000 6.00006.0000
size(A,n)%% 如果在size函數的輸入參數中再添加一項n,並用1或2為n賦值,則 size將返回矩陣的行數或列數。其中r=size(A,1)該語句返回的是矩陣A的行數, c=size(A,2) 該語句返回的是矩陣A的列數)百度--您的訪問出錯了
上面我們簡單說了一下協方差矩陣及其求法,言歸正傳,我們用上面簡化求法,求出樣本的協方差矩陣為:
3、計算協方差矩陣的特徵向量和特徵值
因為協方差矩陣為方陣,我們可以計算它的特徵向量和特徵值,如下:
[eigenvectors,eigenvalues] = eig(cov)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矢量都是單位矢量,也就是它們的長度為1,這對PCA來說是很重要的。
4、選擇成分組成模式矢量
求出協方差矩陣的特徵值及特徵向量之後,按照特徵值由大到小進行排列,這將給出成分的重要性級別。現在,如果你喜歡,可以忽略那些重要性很小的成分,當然這會丟失一些信息,但是如果對應的特徵值很小,你不會丟失很多信息。如果你已經忽略了一些成分,那麼最後的數據集將有更少的維數,精確地說,如果你的原始數據是n維的,你選擇了前p個主要成分,那麼你現在的數據將僅有p維。現在我們要做的是組成一個模式矢量,這只是幾個矢量組成的矩陣的一個有意思的名字而已,它由你保持的所有特徵矢量構成,每一個特徵矢量是這個矩陣的一列。
對於我們的數據集,因為有兩個特徵矢量,因此我們有兩個選擇。我們可以用兩個特徵矢量組成模式矢量:
我們也可以忽略其中較小特徵值的一個特徵矢量,從而得到如下模式矢量:
5、得到降維後的數據
其中rowFeatureVector是由模式矢量作為列組成的矩陣的轉置,因此它的行就是原來的模式矢量,而且對應最大特徵值的特徵矢量在該矩陣的最上一行。rowdataAdjust是每一維數據減去均值後,所組成矩陣的轉置,即數據項目在每一列中,每一行是一維,對我們的樣本來說即是,第一行為x維上數據,第二行為y維上的數據。FinalData是最後得到的數據,數據項目在它的列中,維數沿著行。
這將給我們什麼結果呢?這將僅僅給出我們選擇的數據。我們的原始數據有兩個軸(x和y),所以我們的原始數據按這兩個軸分布。我們可以按任何兩個我們喜歡的軸表示我們的數據。如果這些軸是正交的,這種表達將是最有效的,這就是特徵矢量總是正交的重要性。我們已經將我們的數據從原來的xy軸表達變換為現在的單個特徵矢量表達。
(說明:如果要恢復原始數據,只需逆過程計算即可,即:
)
到此為止,相信你已經掌握了PCA及其原理了。
看懂PCA主成分分析一篇博客足矣
Betten:PCA主成分分析學習總結zhuanlan.zhihu.com文章講解了主成分分析的作用,原理,怎麼做等.
對比PCA引出奇異值分解(SVD)和線性判別分析,講解了幾種降維方法的優缺點
參考資料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最大方差解釋
pca就是協方差矩陣的相似對角化
謝邀,自家看吧,不懂的話聯繫我
機器學習 - PCA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CSDN博客
pca就是在盡量保持數據分布(即數據點的相對位置,或者數據點之間的variance)的情況下,將數據從高維空間投射到一個低維空間,畢竟低維的數據無論是計算還是可視化都要更方便
先看看pca的介紹,照著deep learning book pca部分從頭到尾硬跟著推導一波,每一步搞清怎麼來的,然後再看看其他答主推薦的資料,相信用個幾個小時就能有一定的認識了。比光看資料理解要好
謝邀,但是這個我不了解
推薦閱讀:
※6σ 對應的百分比是多少?是不是說人類可以達到的正態分布的極限是 6 個標準差?
※EM演算法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最近電梯事故感覺那麼多是不是因為我們特別關注了電梯事故的緣故?
※如何通俗易懂地介紹 Gaussian Process?
※為什麼用歷史數據回測得出的結果很誇張,而實證檢驗時又不那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