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聊一下吉利未來的希望,CMA平台?

吉利未來能不能成為第一個類似日本豐田一樣的中國汽車品牌走向世界?

博瑞和博越這兩個系列未來會怎麼樣?是不是對應豐田的凱美瑞和漢蘭達?(因為我覺得,瑞虎對應RAV4要恰當一點吧,但是博越現在體型還是太小)

吉利現況如何,未來前景如何,五年後會不會成為合資品牌的強烈競爭對手,汽車的質量和穩定性現在在什麼水平了?

順便聊一下博越和博瑞的三大件都是什麼情況。


吉利汽車的目標是市場,國內市場上根基,同步擴展國際外部市場。合資品牌是競爭對手,更是學習榜樣。博瑞和博越是兩款從外形入手改觀國人對自主品牌印象的大手筆之做,從以前的老三樣,到新三樣,再到目前的即將投入市場博越和初步投入市場的博瑞,都凝聚著吉利汽車在自主創新上,堅實而穩健的步伐。汽車工業的技術繁雜,從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品質管控,銷售渠道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才的培養和體系的建設都是付出巨大努力而來得。放眼望,國內汽車廠商在自主研發投入市場的產品有幾家和吉利一樣?合資將錢賺走,核心技術確牢牢攥著。曾幾何時夏利和普桑還賣的風風火火!汽車行業的變革是民營資本投入攪動下才破了那張鐵板,想要市場從來都是靠自己,這種道理想來已經在很多行業的事情得到證實。再看吉利博瑞和博越設計造型緊貼當下汽車行業流行趨勢,動力配比穩定,更經濟適用,搭配上比較同價位車型,優勢明顯。當然細節上還有諸多需要完善和細化,這也是未向市場規模投放的主因吧。說回吉利的未來,首先是希望她更好,更加優秀,更期望有一天,提起吉利汽車能讓國人有自豪感!同時也望我國製造行業能將工匠精神深入基層,夯實基礎,堅實前行!


平台只是一個方面。

能不能用先進的平台開發出好的車來,這就不好說了。因為這才涉及到一個汽車廠商的核心能力。

博瑞目前看不錯,但其開發工作到底沃爾沃介入了多少?目前沒有可信的信息,但從吉利此前產品的表現來看,沃爾沃應該介入很深。

但即便如此,博瑞的油耗水平、動力表現,說明吉利在動力總成的標定、整車的減重等層面,做得還很不到位。(光生產出產品還不夠,汽車產品的標定、調教水平也很重要,例如動力總成、底盤等)

而且,從博越的表現,目前主要從外觀來看,博越相較於博瑞,明顯欠缺了質感,整體比例也不太協調。說明博越很可能是另一個團隊借鑒博瑞的前臉,開發的產品。那麼產品素質上能達到博瑞什麼水平,現在還有待觀察。

至於CMA平台,雖然宣傳上說是吉利和沃爾沃聯合做的,但以吉利的水平,提需求可能都提不出來,更別提搞平台了。因此這個平台更可能還是沃爾沃的東西。

沃爾沃打算以後要在CMA平台上開發很多緊湊級別產品,所以這個平台的技術條件,擴展性能,通用性應該是足夠好的,起碼是目前國際領先的。

但吉利能不能在這個平台的基礎上,開發出足夠優秀的好產品,現在還很難說。

我一直強調,博瑞的定性是高端寶來/朗逸,也就是在國外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國外標準的約束下,由國內技術人員開發的產品,這個過程對國內技術人員的提升是有幫助的,但終究還是授之以魚的過程,真正要做到授之以漁,我不懷疑李書福的決心,但技術層面的吸收、隊伍的鍛煉,不是一款車就能做好的。

綜上所述,CMA未來很可能對吉利產生很大的正面影響,但前提是吉利的團隊真的已經練得差不多了。


我只想說一句:給那些所有不看好你的人一個響亮的耳光吧!


就目前中國的自主品牌里,個人最看好的還是吉利。

如果最近手頭錢夠了,我會入博瑞,然而並不夠,家裡人也不支持最近買車,所以與博瑞無緣了。

然而我還是很看好吉利的。


正好有所了解,非汽車從業者不權威。僅從博瑞這款產品去評價。

————————————

咱能不能不洗了,

承認不足有這麼難嗎?

————————————

結論:典型的你買我推薦,我買我不買

從配置上講:

高配的車型,載入了沃爾沃的電子安全配套方案,從這方面說是秒殺所有國產一點問題沒有。

從價格上來說:

最低配的價格做到了12萬這樣,以接近5m的外形尺寸,賣這個價格足夠吸引很多對價格敏感的客戶。

然後這個車真的如看起來這麼完美嗎?好像也不是,從論壇的實際反饋來看,這車很多問題,AB柱異響無法解決,發動機怠速抖動,車窗無法關閉,天窗漏水,方向機好像從設計自帶瑕疵。這都是實打實出現的,都不用提車重和懸掛等。懸掛調教明顯不符合這車的定位,大支撐不錯,但細碎震動過濾得很差。不知道怎麼想的,造一台1.7噸重毫無輕量化技術的車,調教風格竟然是運動取向。來來來,設計師請告訴我這懸掛是讓我去越野呢還是高速入彎?

你說是大問題嗎?除了方向機的疑似瑕疵,別的也算不上。但是重要嗎?太重要了,這不僅是技術水平的問題,品控是對產品的態度。

也別試著用這台車去對標凱美瑞了,品控達不到,你造一檯布加迪威龍也是樣子貨。博瑞的行車品質和造車態度,只能勉強說值得上其價格。一分錢一分貨,溢價?沒有。

雖然這台車成為了國產汽車正向開發的一個標杆,但這個標杆真的不太高。

衷心希望這是國產汽車的一個起點,路還遠,越走越好。


不要瞧不上吉利和國產車。需求是很清楚的,國產車的差距仍然在於發動機:油耗、效率和壽命。車體和各種輔助設施的製造水平已經比較到位了。吉利車的安全設施顯然從沃爾沃的人才技術儲備里獲益匪淺,明顯已經超出其它國產車,配置比合資、外資的車型都要高,比外國賣的車型更是高不少。佳美,雅閣那些只是買菜車的配置,在國外都很便宜,根本不值那個價。

吉利現在的優勢是馬上可以直接用沃爾沃的 3 缸 發動機,跨上一個大台階,跟合資外資普及型車到了一個起跑線。變速箱也基本解決,7DCT,混動,6AT,都不用依靠外資廠。

品牌關鍵是長時間的積累,和更關鍵的,市場的認可。買你喜歡的國產車,就是樹立國產品牌最好的方式。合資車廠永遠是瘸腿的,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法脫離外資方獨立製造自己的發動機和車型。

短期內吉利的短板還是中級發動機,估計沃爾沃的 4缸 Drive-E 不會給吉利的車型用。博瑞的動力高端就只能局限在 6缸機頭。希望吉利能繼續完善 6 缸機,甚至造出 6 缸渦輪增壓,雖然貴點,在愛車族裡絕對有市場。


這個問題一個多月以來一直出現在我的首頁,翻了一下,答者寥寥。想簡單說說理解。

先說吉利。作為新人,各種入職培訓做了將近一個月,從公司歷史學起。李老闆是個出其不意的人,幾次轉型和折騰都是不被看好然後絕境逢生。收了沃爾沃以後這段時期一直在做內部調整,從品牌架構到市場策略都漸漸成熟。集團高層給我們訓過話,安總等高管都是非常務實的風格,企業總體的感覺是非常穩。缺少互聯網企業的那種活力的感覺,骨子裡還是很傳統的氣息。

再說CMA。技術層面不了解,研究院的同事有了解的可以說點不涉密的。說說其他的,第一款車型會是SUV,看過概念車,設計比較大膽,最終應該會有調整。整個CMA平台不會有吉利的影子,從名稱到車標到銷售渠道應該都是獨立於吉利品牌的。給我們看的概念視頻給平台就一個代號X,主打的方向是年輕個性,比目前的帝豪GS 定位更為激進。CMA事業部的調性應該是比較符合我等年輕人的,領導年輕顏值高,希望能進去。

說CMA是吉利未來的希望不太準確。只是未來發展的一環吧,會有定位的差距。其他平台也很重要。畢竟我們是要造每個人的精品車。「每個人」這個概念就決定了吉利的未來是多線並進的。針對不同的人群定位。

你說對吉利未來的看法?吹吹自己東家總是應該的吧。公司規劃未見比較大膽的方向,總體是一步一步好好做車(我等的級別當然也是了解不到比較深)短期內幹掉長城之流肯定是沒問題的,再長遠一點,說實話,拍胸脯的力氣不是那麼的足。互聯網這個東西太玄,你越是不信它越是給你驚喜。對新事物保持敬畏還是比較保險的做法,真革你的命也不是天方夜譚。暫時就想到這麼多

以上

利益相關:我東家


CMA第一個國內型號已經開始路試,動力總成已經在國內開始投產。


有一次我問我師傅,為什麼給瑞典那邊發郵件總是不回,我們不是一家公司嗎?

師傅答,你當人家是一家公司,人家可沒當你是一家公司!

……匿了


吉利研究院如何?前輩?請問?


雖然吉利口口聲聲要將合資品牌斬於馬下,然而眼下三五年,吉利的真正對手和標杆只有一個,那就是長城汽車


平台只是一方面,平台上的內容更重要。CMA平台可變換的方案多,搭配吉利研發CHS混動後,才能實現藍色吉利戰略目標。


CMA對於吉利不僅是造台車那麼簡單,也是吉利對市場新格局的探索,特別是在銷售端的創新,選擇和SAP這樣的集合前中後台的套件類產品合作才能最好的為CMA保駕護航。


坑的都是第一次買車的 很難相信第一次買車被坑以後還會再買一次。再買只能說是真愛。


一個帝豪EV上市三個月連樣車都看不到,這態度能造好車?


人家的汽車工業到達了怎樣的高度,而我們汽車工業說白了就是個組裝廠,沒什麼核心的技術,怎麼去跟人家比,都不是一個起跑線上的,日本三大個廠都各自有高端品牌,謳歌,英菲迪尼,凌志不比德系車差,我不認為大陸的工業具備跟發達國家競爭的能力,新聞報導中很多都是吹,真正實力不到一層,跟國外競爭只能靠數量和廉價。


推薦閱讀:

自主品牌汽車嘗試「平台化」的前景如何?
相對比起步的階段,目前的自主品牌汽車在綜合技術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升?

TAG:沃爾沃Volvo | 汽車行業 | 汽車製造 | 吉利汽車品牌 | 自主車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