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志願者去貧困學校進行捐助(僅一天時間),這樣的捐助如何能更有意義?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活動節目植入呢?

我們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支教,但是公益捐助還是可以的,只是想讓整個公益捐助做的更有意義的話,再公益捐助當中植入什麼環節會更有意義,也確實知道對孩子們無法帶來實質性的幫助,所以詢問大家的看法


站在支教對象(學生和老師還有學校)來說,一日支教在教育上的意義顯然是不足夠的,不管你多用心準備,可能都沒辦法達到非常理想的情況,前面很多答主都有提及。

但是我個人的觀點不太一樣,因為公益項目要考慮的是綜合的利益相關方的的需求,不一定僅僅是受助對象,可能有人會問,如果這樣,公益還是那個扶危助困的公益了嗎?我只能說,這看你的項目設計,和如何設定目標。

既然題主問到,我又是專門做這個領域的,我想從幾個方面回答一下,希望給你一些建議。

1、助學類公益項目的利益相關方

目前國內做的最好的助學機構大概有這麼幾個,西部陽光、燈塔計劃,在各省市還有一些高校團隊不錯,基本是立足於支教項目的。要項目有深度,就會涉及很多的利益相關方,那麼都有哪些呢?

農村學校:根據學校地域不同分為縣市的小學,鄉鎮中心校,村一級完全小學和教學點,這些學校都有不同的需求,越大的學校師資越好資源越多,但是相對需求也越多,越小的學校資源越匱乏,相對需求比較小但是緊迫;

農村教師:這是一個公益項目關注較為薄弱的群體,而且很多團隊的項目設計和老師需求是對立的,但是我多年經驗下來,想說公益項目的核心節點就是老師,希望能將教育類項目落實,就必須團結老師,最好老師的教育工作;

農村學生:這個不用多說,農村學生是大家最關心的群體,但是其實支教組織因為一般在農村待的時間太短,所以很難去挖掘出學生的真實需求。一般只有做駐校項目的時候才可能真的對學生做點什麼,但是有時候有些支教組織的解決方案往往又是和學校和老師的需求相抵觸;

志願者:可能很多支教組織不把志願者放在利益相關方里,但是在我看來,大部分支教組織真正的服務對象就是志願者,由於非常難進行農村在地的實地考察,也缺乏和項目點的長期接觸,其實支教組織真正和農村學校接觸就只是去支教的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但支教組織和志願者的互動卻是長期而穩定的,比如一些培訓的服務,還有課程設計的團體行動;

政府:在地政府是非常關鍵的,很多地方的中心小學就是鄉鎮的」教育局「,不了解教育系統的行政架構,可能會在本地做出幫倒忙的事情。而且一般來說,外人進鄉大部分鄉鎮和村都是歡迎的,但是作為志願者,可能天然的對官員抵觸,但實際上基層也有不少很厲害的人,一線的工作不是有熱情和情懷就能夠做的;

公益機構:哦,忘了說最重要的一個相關方了,就是機構自己,這次心公益問出問題,其實我還有一些問題要反問,你們機構想要從這個活動里得到什麼?資助人的助學體驗?大學生的能力成長?我看了一下心公益在網上的信息,我認為你們做這個項目缺乏比較系統性的策略,因為心公益什麼事情都做,什麼事情都做就意味著不專業,那你們的機構有沒有明確的願景,使命,價值觀?我只能粗略的認為你的公益項目是為了做助學而坐公益,從本源的出發點上,其實不是很好的。而且這個問題容易被人抨擊,有點說我有個做也不想好好做偷懶的意思,我之前接觸一些資方,他們也跟我說一樣的話,他們說我不關心受助對象什麼亂七八糟的,我就想用最小的代價把活動做完。

我不是質疑題主的動機(畢竟這個問題是公益圈裡面的普遍問題,也很正常),而是說作為一個鬆散型的志願者網路,你必須有能夠明確提出的願景和使命,以及組織綱領,否則面對別人質疑的時候,你們可能很難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2、助學項目的目標

麥田成立伊始,是帶著改變孩子命運的目的去做助學的,但是隨著」謝謝這些孩子給我們一個表達愛的機會「的提出,機構的理念走向成熟,這個轉變,實際上是公益組織的目標走向客觀成熟的標誌。作為志願者,難免去問組織一些很難回答的問題,題主可以體驗一下這些問題對於項目目標的影響:

a)我們做的真的改變了孩子們嗎?

b)我們做的事情究竟是對誰有好處的?

c)我們是在按照組織者聲稱的那樣坐公益的嗎?

接觸大量的公益機構,志願者眼裡的機構和創立者眼裡的機構天差萬別,如果讓他們去論述,那就是一場羅生門的劇目了。

所以機構要有完整的理念體系去回答這些問題,這些理念折射了助學項目目標,舉幾個例子:

1)可能錢不能解決問題,但是我們的資助讓孩子感覺到有人在關注他;(減輕助學項目的目標,讓其變得容易實現)

2)利用有限下鄉的時間給孩子帶來快樂;(確定了活動基調和目標——快樂,縮窄了活動的選擇面,是項目更容易執行)

3)感謝孩子給我們表達愛的機會;(卸掉改變孩子命運的包袱,暗示志願者要將自己的身份認作為受助者,有效避免志願者去對孩子表現出施捨的行為,同時降低對活動目標的期望,讓大家對活動成果的關注集中在自己身上)

3、時間長短真不會影響項目質量,錯誤的目標設置才是?!

實際上我不太贊同前面有些答主的答案,認真做助學自然是好事,但是根據項目目標不同,一天也好,一年也罷,我們還都是可以做出好的公益項目的。

一年以上的公益項目可能以長期目標為主,可能會將立足點定位為教育實驗、學校教育、教師教育,環境改造;

一個月的公益項目可能定位在學生在某些個興趣科目的集中訓練,比如藝術訓練、興趣班、閱讀體驗、團體能力協作等等;

一天的活動可以放在體驗類的項目,比如做一場文體活動,或者互動性強的遊戲嘉年華,或者閱讀推廣日活動。

只要你的目標設置的合理,是一樣可以做好助學工作的。

助學沒有定式,但專業精神和求知態度是必須的,我見過太多以高位的施予者自居,而去對學校、老師、孩子去施捨和說教的志願者,不是批評他們,但是這是一種不專業的行為,也是一種非常主觀但是有害的行為。我初看到題主的問題的時候並不是很舒服,因為助學沒有不用心就能做好的,也沒有說簡單和容易的,我做這麼多年,你但凡稍稍深入一點,各式的人間悲劇就都會呈現在你眼前,質疑自己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不會反思,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意義的項目「。但是回過頭想想,其實不專業是公益領域的一個常態,我想大家也不要批判,只要有人在做,事情就會往前走。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便好。


瀉藥,建議題目進行修改。支教和一日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不太搭的。什麼是支教?就是支援某地進行教書活動,一個正常的教書需要前期備課,上課,布置作業,批改,考試講解等等過程,你們如果只想挑期中一個環節,無疑是不可取的,你們把支教想的太簡單了。隔壁班老師過來上公開課還起碼有個幾年的教書經驗呢。你們志願者有教師資格證么?有過教書經驗么?恐怕只有一個想法和片刻的熱情吧?恕我直言,現在最不值錢的就是想法和熱情。

一天時間,你連學生的姓名都記不全,更何況了解他們的性格,再因材施教了,所以我奉勸組織者,放棄這個想法,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如果想要做志願,那該做什麼呢,就像其他答主說的,做做公益,搞個募捐,一天時間帶點物資去貧困學校看看還是可以的,如果有心,挑兩個成績好的長期聯繫就更好了。支教我的意思是還是一個學期半年起吧。


之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想必這個「一天」的活動是非做不可的 ,那題主應該也考慮過這樣的活動的效果以及可能對孩子帶來的傷害……

我之前也硬著頭皮給孩子發過一次錢,當時我的做法是:

1.提前跟校長老師打好招呼,不要點名不要突然叫孩子出來私聊。

2.帶著捐款人趁學校搞活動的時候穿插了其中一個小環節,繪本閱讀遊戲-大廣場畫畫寫字跳舞神馬很有趣的孩子到最後都不肯去吃飯硬要玩完。

3.跟捐款人講好你們玩遊戲的孩子有些是你們的捐助對象有些不是,也可能一個都沒有,但是為了孩子不感覺特殊,你們就認了吧

總之,幾方達成一致很重要,孩子的自尊要保護好,以及盡量不要給學校添麻煩。


謝邀

不必稱為支教,就叫做公益活動吧。


謝邀!我是看好題主的

我們做了很多助學活動,都是一天的活動。

但是我們看到了人對人的影響,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

看到孩子們從我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從09年開始,我們開始做鄉村助學的相關工作。有很多孩子很可愛,笑起來給人的感覺彷彿天的晴了

但是,大部分孩子其實都是怯怯的,不好意思抬眼看人

其實是麻木的,沒有一個理想是——我之後要怎麼樣。

你問他們:「你以後要做什麼啊?」他們會說:「我要好好讀書,上大學。」

接著問:「上大學要做什麼呢?」他們會說:「要找一份好工作。」

繼續再問:「想要做什麼工作呢?」答案開始多起來了——醫生、老師、警察。

但當問到:「警察是做什麼的?」孩子們就沒有聲音了

我沒有見到太多的「求知的大眼睛」,也沒有人一直眨巴著大眼睛「渴望地看著我」

但是確實會有孩子給我們發簡訊:「叔叔阿姨,我很想你們。你們什麼時候再來看我們呢?快要開學了,我很想買一件新衣服,但是我家裡沒錢,想想還是不買了,為爸爸媽媽減輕負擔。」

--------------------------------------------------言歸正傳分割線---------------------------------------------------------------

貧窮是很主要的,我們這幾年一直在走家訪,到孩子家裡去考察,然後送助學款

貧窮是最讓人觸目驚心的。

有一個小女孩,母親去世了,家裡一直有一間屋子,做飯、睡覺、生活都在裡面。弟弟出生以後,姐姐沒有地方住了,就借住到叔叔家和奶奶住,我們看到她的時候已經住了六年。

有一個媽媽,她的丈夫病逝,自己有嚴重的婦科病,兩個孩子,小的才五歲。家徒三壁,因為有一面牆是壞的。窮到什麼地步呢,經常走助學的兩位師姐都看不下去了,每人單獨又拿出500塊錢一起給她。

家庭的貧困在學校層面上是可以看出來的,有的孩子冬天夏天都睡草席,冬天夏天都穿斷了帶子的涼鞋,整個學期都穿一件衣服

所以需要投入經費和物資去資助,衣服、被子、鞋、學慣用品。但是每個地方真的差異很大,需求也不同。舊衣服、舊鞋子真的不適合每一個孩子。發放衣物的時候需要統計好尺碼,統一配發,才能合身。二手的衣物需要先清洗,然後消毒,然後統計好尺碼之後定點地配送。

(不是打廣告,但是給個建議,小豬班納很不錯,一直給我們資助的孩子們提供新衣服)

---------------------------------------------------回歸題目的分割線------------------------------------------------------------

除了物資還有什麼需要的呢?

太多了,山裡的孩子和城裡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都有作為一個孩子最基本的需求。

需要遊戲,需要陪伴,需要認同感,需要基本社交關係的建立,需要年齡段適應的營養等等

上一次中國教育組織提問,我們貴州分會的理事長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提問:山區的孩子們在心理教育方面,是否與城市孩子有差異。

楊東平回答:都是孩子,但是山區孩子還吃不飽飯,顧不上。

撤點並校之後,孩子上學的路途突然就遠了很多,本來國家不鼓勵小學生住校,但是還是有大量的小學生成為了住校生。這批孩子裡面,還有大量的留守兒童。

我們做過一次專門針對留守兒童的資助,啟動會上,我對遠道而來的企業家說:「這次留守兒童資助,大家做好準備,他們不是最窮的。因為只要是留守,就說明他的父母進城務工了,每年的收入在3萬以上。但是這一次,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和孩子們聊一聊。」

企業家開始不理解,但是還是就這樣進山了。

在一個家裡,只有孩子和奶奶。企業家問:爸媽每個月給你打幾次電話啊?

男孩兒搖搖頭,不說話。再問。方答:「一次都不打。」

奶奶聽不懂普通話,我用方言翻譯給她。她說:「小孩子亂說,他爸爸沒兩天就打一次,說:『我要和兒子說話』,他就跑出去不接。」

師姐拉著他的手,問:「想爸爸媽媽么?"

多問了幾次之後,小男孩突然就哭出來了。哭得很隱忍。小聲說:」他們不要我了。「

還有一家,爸爸媽媽只有過年才回家,給兒子買很多東西。

但是每年走的時候,都會把兒子痛打一頓。

跟著去的心理諮詢師悄悄抹眼淚。闊別一年,孩子和父母都積累了很多情感,同時也有些隔閡,好不容易過了一周不生分了,又到了要走的時候。父母焦慮,孩子也焦慮。孩子需要搗亂來引起注意,父母需要通過打罵來排解。如是循環。

這次家訪結束之後,師兄師姐們全資啟動了」驚蟄計劃「。給孩子們提供每天下午一個小時課外活動。包括繪本閱讀、影視鑒賞、兒童創意行動、兒童團體心理輔導、兒童自我保護等等不同環節。

為鄉村教師賦能,一整個專家團隊每周運轉,根據上周反饋設計新的課程。

過了一年之後,還沒做評估,企業家們就來回訪了。

在會上,我問項目總監:你覺得這個項目,產生作用了么?

她說:我覺得可以直接問問企業家們。

企業家說:拋開量化不談。但是和之前來相比,這些孩子會把我們送到校門口;有一個女孩主動和我擁抱;他們唱歌給我聽,讓我和他們一起跳大繩。

可以想像么:整個學校的孩子,整周都不洗澡、不洗臉、不刷牙、不洗腳。冬夏都是這樣

沒有條件是一方面,沒有意識才是更深層的原因

在資助一個學校一年之後,資助方提出:」我們願意出資建一個太陽能洗澡房。要求是:孩子們先養成衛生習慣。「

我們給每個孩子發了牙膏、牙刷、漱口杯、毛巾、盆。但是孩子們還是沒有用的習慣,這些東西都沒有使用起來。

牙科醫生一起去學校,給孩子們講怎麼保護牙齒。所有的課後活動都與衛生保健掛上鉤。

持續了三個月,團隊突然考察,孩子們臉上都乾乾淨淨的。

-----------------------------------------------閑話分割線--------------------------------------------------------------------

山區孩子和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他們有正常孩子所有的需求

技術可以解決一些問題:比如多媒體網路技術,可以讓知識更快的傳遞,可以有更多的視頻、圖片資料

但是有一些工作,是必須由人來做的,任何技術都替代不了老師,替代不了電腦

上個月和一個國家婦聯幹部一起開會,她說:留守兒童問題現階段是解決不了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他們變成流動兒童。即農民工小學服務的那批孩子。

最後再閑話說一句:我個人是不支持短期支教等服務的。

山區孩子、山區教師包括山區學校其實都處於社會弱勢地位,教育問題並不都是山村教師不求上進,水平低下造成的。山村教師的衰落,也有更深層的社會原因。

但是當你為孩子們把所有的窗子都打開之後,這個老師還站在門口。等你走了以後,他還怎麼教這些學生呢?


謝邀

你想想你上小學的時候,要是有一群人沒事來你們學校跟動物園看猴子一樣的旅遊觀光是什麼心情。作為老師,排的好好的教學計劃總有一些人來搗亂又是什麼心情?


所有的公益都要有資金的支撐

逸夫先生也是先發了財 才開始投身公益事業

沒有資金支持的公益 只是水月鏡花

1天的時間 各位只能在所在地周邊城鄉結合部獻愛心了


貧困山區?一天還沒到地方吧?


謝邀,我的建議是先和學校聯繫好,配合捐助搞一個籃球足球賽,讓孩子們了解正規運動比賽的規則和怎樣做好運動保護。或者組織孩子們進行讀書或者觀影,介紹怎麼樣欣賞一部好書和好電影,這些我認為是農村孩子所欠缺的。觀點不成熟,大家討論。


一天時間,去發錢,怎樣發得清新脫俗呢?沒想好,我的回答是:以該學校學生為受益對象,設計一個項目,而不只是一次活動,然後把這筆錢作為項目經費的一部分。


愛心舊物網站,舊物捐贈信息網站。可以選擇物品種類和捐贈地區,並且有志願者維護,消息都是可用的。http://juanjiuwu.com/

下面是他們的教師志願者招募

尊敬的老師們:

大家好!

如今資源短缺的社會現狀下,資源再利用缺乏很好的途徑和渠道,不少可以再次使用的資源被白白扔掉。與此同時,許多人開始擁抱極簡生活,剔除富餘的東西,整理出大量可以再利用的物品,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大家不知道這些舊物該何去何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人類智慧的金鑰匙,是人類看世界的窗口。時光荏苒,總有許多舊書積從,無法找到新的閱讀者。相信你們的學生都渴望能有一個書本種類豐富的圖書館,相信每位愛書的人都會希望自己的圖書能在一雙雙充滿求知渴望的雙手中傳播下去,而不是被壓在箱底蒙受塵土的腐蝕。沒有捐贈消息的時候,許多人不得已只有把自己沉重的一摞摞書籍當作廢紙賣掉,有惋惜也有無奈。

與此同時,班級里難免有幾位家境貧寒的孩子,物質資源有限,家庭狀況堪憂。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物被扔進垃圾桶,且這些衣物大多沒有被重新加工或是無害爛掉。如此數量巨大的舊衣物最後進入填埋場、燃燒場,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大大加重了環境的負擔。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舊衣物浪費?一面是都市人每年換新,守著大量舊衣物捐贈無門,另一方面,公益組織由於收發成本等各種原因,拒絕接收舊衣物。與舊衣物有相同際遇的還有電腦、文具、體育用品、家用電器、傢具、工具等等。消息渠道不暢通,導致大量舊物資源浪費。

舊物捐贈在我國目前是存在很多困境。舊物捐贈消息曾經在網路上出現,但是一直是屬於零零散散的求助方法,比如在某個論壇發個求助帖,某個群里發個求助信息等,像這些信息,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管理,發布後就失去更新和聯絡,造成信息陳舊,幾年後還在網路上轉發,很多網友沒有最新的捐贈渠道,直接按照老舊的地址捐贈過去導致沒人接收和接收過剩;或者不法分子修改聯繫方式和地址後再次轉發和擴散,造成欺騙。我們現在看到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直接打通捐贈人與受助人之間的消息渠道,無疑是最有效率的。因而我們成立了愛心舊物網站。

愛心舊物http://www.juanjiuwu.com/是一個舊物捐贈信息整理匯總的網站。在這裡你可以按種類按省份查找你想要的捐贈信息;你可以註冊志願者將你親眼看到的需要捐贈的消息發布到網上;你可以根據捐贈信息在自己的周圍發起募捐弘揚善舉;你可以用10元的郵費給需要的人送去愛心和溫暖;網站也招募志願者來經常檢驗捐贈信息的有效性和回復愛心人士在捐贈過程中的一些疑惑。愛心舊物網站的目標是使愛心善心得以傳遞,使舊物資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運用。

愛心舊物的捐贈信息現在覆蓋到了一部分地方,然而祖國這麼大,需要捐贈的信息那麼多,這些信息只有切身了解情況的你們才能提供。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助,這不只是公益機構的事,而是需要捐助人、受助人、公益組織、政府通力合作,少了任何一方愛心舊物這條通道都達不到大家希望的那樣暢通。

三尺講台育桃李,一顆愛心滿人間。尊敬的各位教師,我們是愛心舊物志願團隊,我們號召有愛心的老師們利用『愛心舊物』這個平台,行動起來加入網站的信息提供。如果你身邊有需要幫助的貧困群體,只需要你利用一台電腦,發出你的求助,就能為身邊的孩子們籌集書籍、衣物、文具、玩具、體育用品等物資。也可以通過求助為當地貧困家庭募集物資,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如果你身邊的人想要發起募捐的活動,也可以從愛心舊物網站上查到需求捐贈的消息。

尊敬的老師們,你們的加入會讓愛心舊物的傳遞不斷壯大;你們的參與能讓舊物捐贈不會因為路途遙遠而終止;你們的行動會讓求知路上艱難前行的孩子們感到溫暖;你們的愛心會讓那些因無助而愁苦的人們看到希望;你們的信息提供會讓有益的資源再次利用起來。點滴善行匯成奉獻的大海,拳拳愛心散發無私的陽光。老師們,讓我們團結起來,一起行動吧,人盡其善、物盡其用,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獻出了一份力!

教師志願者招募鏈接:http://juanjiuwu.com/index.php/Home/Volunteer/index/id/67.html


這個,大家回復的稍微跑題了,只想問的是,如果進行一日和貧困地區孩子的互動,有沒有相對有意義而且便於操作的建議,以及發表這樣的行為是否對貧困地區孩子的教育能帶來一丁點幫助謝謝,希望朝這個方向回答!


推薦閱讀:

世界上國際性公益組織有哪些?
醫院是盈利機構還是非盈利性機構?
把錢捐給無能的人,可以叫做慈善嗎 ?
怎麼樣才能在公益慈善領域有長遠的發展?

TAG:公益 | 支教 | 公益組織 | 公益活動 | 中國支教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