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滿語」是偽概念嗎?


謝邀(⊙ω⊙)。

一言以蔽之:不是。有無數的滿文典籍以及流傳至今的滿語口語可以證明這一點。

(儘管這個問題+題主匿名的事實折射出了一種不友好的、搞一個大新聞然後批判一番的釣魚氣質,看在被邀請回答的份兒上我還是決定認真回答一下……)

按照匿名用戶回答的邏輯,這個世界上是偽概念的語言可太多了……畢竟歷史上消失過並且現在也不斷消失著那麼多的小語種(有些還沒有文字和書籍)。

某種語言的消失是因為它們是「偽概念」?我覺得你們還需要學習一個,UNESCO給了一個很好的解讀:FAQ on endangered languages——

What are the causes of language endangerment and disappearance?

A language disappears when its speakers disappear or when they shift to speaking another language – most often, a larger language used by a more powerful group. Languages are threatened by external forces such as military, economic, religious, cultural or educational subjugation, or by internal forces such as a community』s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its own language. Today, increased migration and rapid urbanization often bring along the loss of traditional ways of life and a strong pressure to speak a dominant language that is – or is perceived to be – necessary for full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economic advancement.

建議持有「偽概念」假說的人可以上去批判一番。按照你們的理論,這個世界上除了主流語言之外的語言大概都是「偽概念」的……

----------分-割-線-----------

下面說說滿語作為語言(請注意語言和文字的區別)的發展脈絡——

談到東北民族的發展脈絡,學術上認為按時代劃分,東北民族曾被稱為: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滿洲。這裡面的幾個辭彙,有很明顯的東北各民族語言的特徵,比如「挹婁」--yeru(即滿語「洞穴」一詞),再如「勿吉」---weji(即滿語「密林」一詞)——靺鞨這個詞,如果了解一點中古漢語擬音(實在不了解可以查一下漢典),其實也可以追溯至weji這個讀音。

——儘管這並不足以說明民族的傳承性,但是可以說明的是:僅從語言(而非文字)角度而言,東北地區的語言自中國的上古、中古時期就是自成一脈的,至於這個語言到底叫什麼,那是統一政權的命名問題——它就是起名叫「娜美剋星語」也只能認了啊~

由於文字和記載的缺失,我們很難追溯上古、中古時期的東北各民族語言的大致形態,但是女真語、女真文的發明,讓學者們可以復原女真語的大致讀音,並與滿語做出比較直接的對比。

女真文自遼金時期大概傳承至明初(請注意語言和文字的區別),而對女真語讀音記錄比較全面的是明初《女真譯語》一類的書籍。金光平、金啟孮父子曾撰《女真語言文字研究》書稿,曾總結過外國學者的一些研究:

以及女真語與其他語言的關係:

在《女真語與滿語的關係》一節中,金光平父子這樣總結道:

(例子太多,分類太長,略)

——這裡雖名為「沒有一定變化規律」,但其實音變關係還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見」字hacabie-acambi 即為字頭小舌音h脫落所致。

第三類為女真語與滿語互不干涉的辭彙,書中說道:

——這其中有些詞可能是後來採用了別的民族語言的借詞,比如「獅子」從「afi」變為「arsalan」(蒙古語、維吾爾語);還有一些是並用,比如十三、十四gorhon, durhon ——數字11-19女真語說法與滿語均不同,滿語多採用 十+個位數字 (juwan ilan; juwan duin)與漢語類似的構詞法——而據《滿語雜識》所言,女真語的11-19 在清代弓箭師傅喊弓碼時,以及阿勒楚卡方言中依舊當做數字來用。阿勒楚卡方言口語中如是說:enso (滿語書面語om?on), tirgon(滿語書面語jorgon), koho, tuhu, tofho(滿語書面語tofohon), nilhu, tohong, niokon, kuniku (2004,《滿語雜識》 p. 499).

可見在現階段所知的女真語(非女真文)中,真正與滿語互不相同的辭彙大概在10%左右。從語音、辭彙、語法的角度而言,這兩種語言的傳承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某些讀者一定非要拿音變說事,不妨自己想想中古漢語與明清官話之間的讀音差別與聯繫,然後再來評價這個問題。

--------分-割-線--------

下面我來說說文字的相關問題——

有關女真文與滿文在文字選用上的不同,其實我在知乎上已有過簡要的概述,比如:為什麼滿洲人使用滿文而不是女真文字? - Hasuran Li 的回答

如果因為文字借用他方來源可以成為「偽概念」的論據之一,那請問這個世界上能有幾個民族的文字不是偽概念呢?就說說匿名用戶提到的蒙古語(文)為例,難道蒙古文不是借了回鶻文嗎?蒙古文來歷難道不是融合了部落的口語+回鶻人的貢獻的文字,形成了新的回鶻蒙文?按照匿名用戶的說法,蒙古語是不是也是「依靠政治發明出來」的語言?(就不說該答案還混淆了語言、文字兩概念這個槽點了)

不管你們怎麼想,我是絕對不茲呲這種荒謬的邏輯的。畢竟這個世界上文字體系的來源一共就只有那麼幾種。

一種文字的創立必然是符合當時社會需求才得以產生的,無論是滿文,又或是女真文(說起來女真文源自契丹文,契丹又是蒙古的祖先,總而言之……東北民族喜歡向西邊學習)。有關清代「國語」的創立,我恰好在前段時間回答了這個問題:清代所謂的「國語」是怎樣被發明的? - 滿語 可以作為參考。

--------分-割-線--------

下面再說說滿語的應用——

恩,元旦時發了一篇長文在專欄上,專門講了講滿語在清代的運用問題:http://zhuanlan.zhihu.com/hasuranimanjutacibcen/20464031

總結一下,以北京地區為例:

1. 滿語在清代中早期的運用是廣泛的,包括對公場合以及私人場合;

2. 滿語在清代中晚期的運用,在對公場合有限制,私人場合要看個人滿語水平以及習慣;

3. 滿語在清末並非全無用武之地,包括私人場合。

——以上說的僅限於北京地區。且不說許多人對事實的掌握有誤,所謂「這種靠政治發明出來的偽語言註定沒有生命力」這種觀點成立嗎?我建議你們再學習一下上面UNESCO的教導~

清代北京才有多少滿人?又有多少漢人?在語言環境極其微弱的情況下,北京地區的滿語依舊流傳了260多年,流傳了至少十多代人——有多少移民到另外語系的群眾能夠實現這一點?

匿名用戶喜歡對比元代和清代——元代的蒙古統治者在中原滿打滿算只呆了98年(且不說蒙古帝國的中心並不在漢地),換算到清代即為雍正時期——而雍正時期的滿語使用情況可參考上述專欄文章。更何況元末中原的蒙古人也並非全部都未被同化。你拿清末對比元末,你就說你是不是耍流氓?是不是耍流氓?耍流氓?流氓?

至於今天蒙古語依舊在……那是因為有蒙古國——以及有清一代內蒙、新疆的蒙古人都保持著聚居狀態。非聚居狀態的蒙古人沒被同化嗎?看看非聚居地的蒙古八旗。至於聚居地的旗人——東北早在清末就算得不得聚居地的(但是依然有聚居村落保持純粹的滿語交流直至新中國文革前夕)——清朝被推翻後純粹意義上的聚居地基本只剩新疆錫伯營、伊犁索倫營(後索倫營)和伊犁新滿營了。所以匿名用戶說:「等到滿清一滅亡,滿語立馬成為歷史糟粕被旗人拋棄」——請問你把錫伯人置於何地?錫伯人當年不是旗人嗎?

把語言的消失歸咎於語言本身是「偽概念」、「歷史糟粕」,這就是耍流氓。不僅僅是如匿名用戶一般的許多人如是解讀,還有很多滿族人在這一問題上也是一個德行。建議這些人不要習慣性找借口,多讀書多思考——用腦子的那種。

總結:

滿語當然不是偽概念,那是一種真實存在了很久、現在快要滅亡的語言。

------------賢者模式的分割線--------------

匿名用戶更新啦!他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滿語」是偽概念嗎?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答主 @Hasuran Li 說蒙古語到如今還有生命力那是因為有蒙古國。如果這樣的話,1931到1945這十四年間可是有偽滿洲國的,可是在那個時間段內滿洲國內的滿語就已經無法存在了。考慮到這個時期偽滿洲國受日本控制,但是同時期蒙古國也受蘇俄控制,文字都被改成基里爾字母了。但是蒙語依然是蒙古人的母語和第一語言。

還有說對比蒙元和滿清是耍流氓,因為蒙元統治中國不到百年,滿清有兩百六十多年。拿時間問題來說也是非常牽強,照這麼推算,蒙元只要再多統治中國一百六十年,蒙語就會消失。我覺得沒有任何模型和數據能推出這麼一點。

——哎呦,想不到偽滿洲國都可以跟蒙古國相提並論啦?小夥子你這個思想有點危險啊……

偽滿洲國號稱「人民三千萬」,那你知不知道這「三千萬」人民里,主體民族是什麼族?人口有多少?我就說這麼一個事實:在當今這個偽造戶口改滿族的時代,滿族人口撐死了只有1000萬——從偽滿(民國)時期,到如今,全中國人口漲了多少你造嗎?

畢竟還是要拿數據說話:「截止1940年,「偽滿洲國」的總人口為:40858473人,其中漢族人口為:36870978人(漢族占偽滿洲國的中國人口的90.2%,占偽滿洲國全部人口85.3%)」——當然啦,你要非說那時候的偽滿居民都是「滿洲人」我也沒話說,畢竟當時除了大和族全都算作「滿洲人」了。

且不說國家性質問題,就這人口比例你還拿來跟蒙古國比吶?你這個偷換概念也是有點厲害啊。

匿名用戶說偽滿時期東北地區滿人不會滿語了——是的,當時大部分的城市裡的滿人已經不會滿語了(不包括聚居鄉鎮),你造這是因為什麼嗎?因為1860年柳條邊逐漸開放,1897年全面廢除柳條邊禁制,這期間一直到偽滿時期,你對多少講漢語的人口進入了東北這個問題有概念嗎?我就問你看過《闖關東》沒有?

內蒙(在當時)可沒有遭遇這個局面。

偽滿時期學校的教學語言是什麼語?除了日語,他們還教「滿洲語」——你現在還能買著「滿洲語課本」呢——但當時的所謂「滿洲語」,實際上內容是東北漢語。我就問你怕不怕哦?——「我的家鄉在滿洲,滿洲的風光賊拉好。你瞅啥?」

至於匿名用戶所說:「照這麼推算,蒙元只要再多統治中國一百六十年,蒙語就會消失。我覺得沒有任何模型和數據能推出這麼一點」

——需要模型和數據推出這一點嗎?你只要看看建國65年來,內蒙古蒙古族對蒙古語語言掌握情況的變化就可以了。不用160年。至於變化的原因,上面已經做出了說明。

(蒙古族朋友我真不是在黑你們)(你們知道有朝一日蒙古語淪落到滿語的境地的時候,匿名用戶們會怎麼說了嗎?)(他們會說:

那是他們自願自主的選擇,認識到滿語就是政治強權造出來的偽國語,一旦這個強權消失,它的境地也是必然消亡。

(??ˇ?ˇ??)


滿文是以女真語建州方言為基礎方言而創製的音素文字體系,它規範和記錄了女真語建州方言,滿語文具有言文高度一致的特點。福格在其所著的《聽雨叢談》中說「滿文造字始於取聲成書,故單寫有音無意,必聯綴成之,始能成語。」《欽定八旗通志》中載「我國家肇興東土,創作十二字頭,貫一切音;復御定《清文鑒》,聯字成語,括一切義。」《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中乾隆皇帝也對滿文拼音的優點推崇備至,曰:「我朝創製國書,分十二字頭,簡而能賅,用之無所不備,而音韻尤得天地之元聲」。《御制清文鑒》跋中有「今聖主欽定滿文字書,音韻和諧,五聲相稱,勝於六律,且無些許相背,不可稍有挪移。宮商從此端正,鐘律從此清楚。縱使天涯僻壤之人,亦得堂正之音;抑或村民莊戶之語,亦入浩然之道。」《御制增訂清文鑒》在對滿洲書的定義和解釋中說:「太祖高皇帝創製滿文十二字頭,僅一千五百餘字,若使之相應拼合,一切語音(滿語)皆備,用之不盡。」在整個清代推廣與使用的正是這種「新滿文」及其所記錄的滿語規範語。現代滿語文也是在此基礎上增加現代滿語辭彙發展起來的。


好奇怪哦。國際上研究滿學的不少。跟蒙學,藏學差不多。通古斯學會裡,滿洲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對象。我也在國外大學上過滿語課,跟蒙語藏語是一個級別的課程。

所以我不懂為啥國人自己覺得從來沒有這個東西。。統一多民族國家了這麼多年,所以這支文化確實存在的這個事也被抹殺了?這難道不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好奇怪= =


沒有語言學基礎,沒有滿語基礎。看完列位的答案,特別一位匿名答主的答案有些問題不太懂,特來向方家求教。

(1)「東北某幾個部落「的語言是真語言耶,偽語言耶?先秦諸夏幾個部落的語言是真語言耶,偽語言耶?

(2)當代漢語北京方言糅合了唐宋幽州方言(白讀層,跳躍(耀))和南官(文度層,跳躍(悅)),當代漢語北京方言是真語言耶,偽語言耶?

(3)晚明以來北京官話逐漸「依靠政治」壓倒了南京官話,晚明北京官話是真語言耶,偽語言耶?

(4)希臘文抄腓尼基文;拉丁文照抄希臘文;英文照抄拉丁文。希臘語,拉丁語,英語是真語言耶,偽語言耶?


什麼亂七八糟的,滿語是偽概念,非要叫滿洲語才滿意?

世界上說英語的大部分都不是英國人,甚至相當比例都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而且明顯英語的流行是過去的英國霸權和現在的美國霸權人為導致的結果。是不是因此我們應該說英語也是個偽概念?應該叫英國語,美國語,但是不應該叫英語?


這個看角度了,在我看來,滿語就是滿洲的官方語言,當然是客觀存在的,並且現在依然被小部分人使用,所以不能算是偽概念。就像美式英語是美國的官方語言一樣,但並不是所有美國人都使用。滿洲不是名族,是集團,或是帝國,甚至可以理解為宗教。所以將滿語理解為滿族人的語言就有些牽強。畢竟滿族本身是個偽概念。我認為滿語的衰落可以用過度漢化以及戰亂來解釋。


是偽概念,不僅滿語是偽概念,滿族也是偽概念。

所謂的滿語是政治發明出來的,糅合東北幾個部落的口語,文字直接抄的蒙古文。就號稱創造出所謂的「國語」了。這種靠政治發明出來的偽語言註定沒有生命力。所以在滿清還沒滅亡時滿語就已經不行了,連旗人使用的第一語言都是漢語,只是因為政治要求到上學時才去學滿語。等到滿清一滅亡,滿語立馬成為歷史糟粕被旗人拋棄。

其實只要對比一下蒙元和滿清就好了,如果滿語不是偽概念,滿語就會像蒙語那樣還有生命力。

至於滿族,在建國後發明之前,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怎麼能不偽呢。

----2016/01/23-22:00更新----

答主 @Hasuran Li 說蒙古語到如今還有生命力那是因為有蒙古國。如果這樣的話,1931到1945這十四年間可是有偽滿洲國的,可是在那個時間段內滿洲國內的滿語就已經無法存在了。考慮到這個時期偽滿洲國受日本控制,但是同時期蒙古國也受蘇俄控制,文字都被改成基里爾字母了。但是蒙語依然是蒙古人的母語和第一語言。

還有說對比蒙元和滿清是耍流氓,因為蒙元統治中國不到百年,滿清有兩百六十多年。拿時間問題來說也是非常牽強,照這麼推算,蒙元只要再多統治中國一百六十年,蒙語就會消失。我覺得沒有任何模型和數據能推出這麼一點。

另外該答主提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Hasuran Li

鏈接:「滿語」是偽概念嗎? - Hasuran Li 的回答

來源:知乎

清代北京才有多少滿人?又有多少漢人?在語言環境極其微弱的情況下,北京地區的滿語依舊流傳了260多年,流傳了至少十多代人——有多少移民到另外語系的群眾能夠實現這一點?

滿清時間北京有多少滿人和漢人?。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眾所周知滿清時期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北京內城住滿人,原先的漢人在1644年之後被驅趕到外城。之後兩百年北京的人口管理非常嚴格,漢人很難留在北京。旗人和漢人之間的種族隔離也非常嚴格,可以說,在1900年之前,特別是滿清剛入關之時,北京城的旗人(語使用者)是占很大比例的。這種情況到1900年八國聯軍打敗滿清後才有比較大改變,內城的民人人口和外城外來民人人口才開始快速增加。1908年北京城人口統計數據,內城旗人22.3萬,民人41.5萬;外城旗人1.4萬,民人29.1萬。不考慮此統計中民人中出旗的人口。這麼算在1908年時北京城旗人也要佔到25.1%,而在內城中更是佔到35%。

也就是說,在滿清快要滅亡北京城漢人快速增加的1908年,北京的滿人還佔到四分之一,內城更是超過三分之一。在滿清兩百六十餘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北京城滿人的比例只會比這個高的多。這種情況還說語言環境極其微弱,那簡直才是耍流氓。所以用人口比例這一點來說也是站不住腳的。

總之,一種語言如果真的有生命力,即使政治再怎麼打壓它也能活下來。一種語言如果是人造的、偽的,即使用強權和暴力扶持兩百六十多年也沒用。

很多滿人選擇拋棄滿語, 那是他們自願自主的選擇,認識到滿語就是政治強權造出來的偽國語,一旦這個強權消失,它的境地也是必然消亡。說滿人放棄滿語是不讀書不思考不用腦子著實是主觀偏見了。客觀的說,很多今天的「滿族人」祖上也是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或者諸申其他部落的住民。當年他們的祖先只能選擇剃髮歸順為旗人,學習滿語也是強權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如今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語言難道還要被指責嗎?這麼看滿遺復興滿語培養出來極端民族主義,或者是旗袍吧那種滿洲納粹分子也不足為怪了。

----2016/01/24-12:00更新----

「闖關東」不是導致「滿語」使用體「滿族」消亡的原因,因為「滿族」本來就是偽概念。

東北人口最多的地方是遼東(今日遼寧)。「金復海蓋,遼陽在外」 ,遼東向來是傳統的漢土。遼東漢人雖然被奴兒哈赤大量殺害,也有好多逃到關內和朝鮮。但是即使這樣,歷史上遼東特別是遼南地區還一直是漢人傳統居住區,使用的語言也是漢語。闖關東並沒有改變遼東的人口結構。改變的是遼東之外無主地的人口結構,如果沒有滿洲用柳條邊強行限制漢人遷徙,今日中國北面的出海口就是海參崴了。

至於遼東之外,也就是今日的吉,黑兩省。在滿清中前期屬於羈縻區域。被建州人征服的當地部落人口被擄掠到遼東新征服的漢土,倖存的部落人口很少且分布分散,基本就是後來形成的赫哲族和鄂溫克族。所以東北整個地方,根本就和所謂的"滿語"毫無關係。

再者對比一下遷徙內蒙的」走西口「,那才是扎紮實實的拓土移民,也沒有造成蒙語的滅絕。所以說用闖關東來解釋所謂"滿語"的消亡也是站不住腳的。

@Hasuran Li更新中提到內蒙的蒙古語使用情況,試圖把我批判一番。危言聳聽說蒙語不用160年就會達成「滿語」消亡的境地,這又是犯了主觀臆斷的錯誤。

可以說,建國以來,蒙語得到了國家的大力資助和扶持,學術研究也蓬勃開展。蒙語歷史上的式微,恰恰是滿清統治的那三百年。主要是內外分治內蒙入旗,以及人口控制(就不提還有直接肉體滅絕準噶爾國這種事)。可以說當時隨著蒙語使用人數的大大減少,蒙語境地是非常悲慘的。而建國後對少數民族的優待和扶持政策使蒙語有了更好的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這裡我摘一篇07年《內蒙古蒙古語使用現狀調查》的數據吧:

(內蒙古蒙古語使用現狀調查)

一 我們對蒙古語使用情況調查所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統計、歸納、分析,得到的初步結果如下:

(一)社會使用中的蒙古語情況

1.在牧區行政單位中50%以上的人使用蒙古語,96%以上的人使用蒙古語或蒙漢兩種語言,4%以下的人使用漢語,在半農半牧單位中50% 以上的人使用蒙古語,91%左右的人使用蒙古語或蒙漢兩種語言,9%以下的人使用漢語。在口岸城市行政單位中50%左右的人使用蒙古語言,86.4%的人使用蒙古語或蒙漢兩種 。 13.6%的人使用漢語。在學校中使用蒙古語的比例更高。

2.在牧區社會活動和交往中一般使用蒙古語或蒙漢兩種語言,但商業活動中20.7% 的人使用漢語,召開會議討論問題時,有漢族同胞的情況下13.9% 的人使用漢語。在半農半牧區社會活動和交往中一般也使用蒙古語或蒙漢兩種語言,但在商業活動中12.7%的人使用漢語,召開會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時23.5%的人使用漢語。在口岸城市社會活動和交往中以使用蒙漢兩種語言為主(66.3%),使用漢語為副(26.6%),只有7.1% 的人使用蒙古語。

(二)個人使用情況

1.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中主要使用蒙古語,有時也使用蒙漢兩種語言,但很少使用漢語。不過,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出現了使用蒙古語的比例下降(在牧區或半農半牧區大約下降了 10% ,在口岸城市大約下降了20%),使用蒙漢兩種語言的比例上升(在牧區或半農半牧區大約上升了10% ,在口岸城市大約上升了20%)的趨勢。在牧區,同上一代人的交往中88.7% 的人使用蒙古語,10.8%的人使用蒙漢兩種語言;而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77.7% 的人使用蒙古語,20.1% 的人使用蒙漢兩種語言。在半農半牧區,同上一代人的交往中94.3% 的人使用蒙古語,5% 的人使用蒙漢兩種語言;而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85.2% 的人使用蒙古語,14.8% 的人使用蒙漢兩種語言。在口岸城市,同上一代人的交往中91%的人使用蒙語,9%的使用蒙漢兩種語言;而同下一代人的交往中66.7% 的人使用蒙古語,27.8% 的人使用蒙漢兩種語言。

2.在牧區,50% 以上的人用蒙古語,91% 以上的用蒙古語或蒙漢兩種語言,9%以下的人用漢語滿足讀報、看書、聽廣播、看電視等個人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半農半牧區,29.4%__41.1% 的人用蒙古語,71.6%一86.5% 的人用蒙古語或蒙漢兩種語言,13.5%_28.4% 的人用漢語滿足讀報、看書、聽廣播、看電視等個人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口岸城市中,9.1%__40% 的人用蒙古語、40%一77.3%的人用蒙漢兩種語言,9.1%_29.4% 的人用漢語滿足他們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孩子應該用何種語言受教育方面

在牧區37.0%一30.1% 的人認為孩子們應用他們的母語一蒙古語受教育,54.9%—60.9%的人認為孩子們應用蒙漢兩種語言受教育,而8.1%一9% 的人認為他們應用漢語受教育。在半農半牧區23.6%一19.4% 的人認為孩子們應用他們的母語一蒙古語受教育,67.1%__69.1% 的認為孩子們應用蒙漢兩種語言受教育,而9.3%-11.5%的人認為他們應用漢語受教育。而在口岸城市36.4%一22.8% 的人認為孩子們應用他們的母語一蒙古語受教育,50%__63.6%的人認為孩子們應用蒙漢兩種語言受教育,而13.6% 的人認為他們應用漢語受教育。

(四)使用蒙古語的心態 牧區有91%_一97% 的人,半農半牧區有96.5%_一99.3% 的人,口岸城市有86.4%一100%的人認為自己喜歡說和用蒙古語,需要學習掌握使用蒙古語,也有條件學習掌握使用蒙古語,而牧區有9%一3% 的人,半農半牧區有0.7%一3.5% 的人,口岸城市有0%一l3.6% 的人持有相反的觀點。

可以看到,漢蒙交流使得蒙古族掌握漢語的人數增多,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使用自己的母語蒙語, 並且蒙語的學術研究和也在建國後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對比一下,滿清兩百多年間一直在強制使用其「國語」,但是旗人內部就逐步在拋棄這個「語言」,其實很多旗人在入旗之時的母語就不是這種「語言」。

另外提一點,蒙古國在1946年之後被蘇俄強制使用了西里爾字母,而內蒙一直是用傳統蒙文。

蒙古國議會在去年剛通過相關法律,規定將在政府文件中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同時全國各學校必須開設傳統蒙古文課程,並且計劃將於2025年廢除使用西里爾字母。

所以,內蒙的蒙古族朋友你們被黑了知道嗎╮(╯_╰)╭

----2016/01/24-18:00更新----

答主 @鴿子王提到的事是很典型的情況說明所謂的「滿語」是80年代以來人造出來的,85年遼西幾個縣( 新賓、桓仁、岫岩、寬甸、本溪、清原)突然之間改為「滿族自治縣」,縣內人口大批改成「滿族」。本來這些縣大部分都是漢人,語言各方面和遼南沒有區別。為了和所謂的滿族自治縣匹配,才開始人為的搞出來滿語教學等配套設施。其實除了新賓,其他幾個地方歷史上從來就沒說過所謂的「滿語」。

答主@鴿子王如果感興趣可以去查一查全國十一個滿族自治縣都是怎麼造出來的,以及為了配套這些人造滿族自治縣在短時間內迅速造出來的「滿族」人口統計和滿語教學資源(舉個例子,82年人口普查滿族430萬,90年982萬,中間間隔8年)


如果指本世紀產生的某種語言復興文化現象,是真概念。

如果指古代語言,則是偽概念。因為古代語言只能作時期劃分,不能以民族劃分。每一個歷史時期的語言,都是之前歷史時段民族融合的產物。且一代有一代之國語,未聞一代有一代之滿語。

在國語存在之時,滿族這個群體還沒有被發明,所以稱之為滿語即是偽概念。


推薦閱讀:

為什麼蒙古語和突厥語族的通古斯一詞是豬的意思,不應該指通古斯人嗎?有什麼相關歷史源淵嗎?
皇太極在定滿洲名稱時所說的諸申是個什麼概念?
「榲桲梨絲」里的「榲桲」是什麼?真是海棠和山楂接的?
滿語中「喳」和「嗻」有什麼區別?

TAG:滿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