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為政治環境寬鬆的的地區,為什麼沒有像韓國那樣誕生大量政治題材電影?
感覺最近幾年韓國誕生了大量政治題材的電影,像《辯護人》這種,台灣在兩蔣時代也有許多可以拍成電影的事件,為什麼很少見到這類電影呢?
-
台灣電視史上,有個很奇妙的現象,叫作「民初題材必死」:
但凡「清末民初」題材,只要拍成連續劇,一定收視奇爛。(最好的例子,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歷來版權便宜到驚人,就是沒人要。)
圈內人一直說不清楚這現象的「來由」。
我個人的小看法,我猜,大概是老百姓不喜歡「bad ending」吧?不管是同盟會興中會,不管是革命黨國民黨,不管是北伐還是抗日。
總之,到了一九四九年,一切努力都要煙消雲散,再多的熱血都會變成冷血。再多激情疊起的高潮,都是轟然而散,只覺涼意滲人。
不信?叫我隨手列列,看我說的對不?
請看台灣史上的政治題材,拍來多叫人有多沮喪:
鄭成功抗清,然後呢?
劉銘傳抗法,然後呢?劉永福抗日,然後呢?蔣氏父子反攻大陸,然後呢?
李登輝政改,然後呢?陳水扁干翻國民黨,然後呢?馬英九中興,然後呢?(說實話,台灣人的歷史,真它媽夠折騰了。)
好不容易有部像話的,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講的是228,多沮喪的屎呀。
就是魏德聖同學拍的賽德克巴萊,香港影評人評的多狠,二個字:「宿便」。就是沒個 good ending。
且不說叫你花幾小時坐電視機前看了。
拍成電影?別傻了,哪個鬼腦子進水?會去排隊,掏錢去看?
-
久久來逛一次知乎,一不小心看見這個 @yolfilm 先生又在胡扯瞎說忽悠大陸同胞了
他說:台灣電視史上,有個很奇妙的現象,叫作「民初題材必死」:
但凡「清末民初」題材,只要拍成連續劇,一定收視奇爛。(最好的例子,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歷來版權便宜到驚人,就是沒人要。)
本人雖不像Yol先生是這麼專業資深的前中影公司管理層,但隨便從腦中回憶,都能想到諸如:京城四少(清末)、戲說慈禧(清末)、八月桂花香(清末)、一剪梅(民初)、藍與黑(抗戰)這些燴炙人口的電視劇,這些電視劇的主題曲,分別是:瀟灑走一回、簾後、塵緣、一剪梅、藍與黑,也都風靡一時傳唱至今,活生生的,怎麼就被Yol先生說成"必死"了呢?更別提瓊瑤阿姨有多少收視率超高的電視劇,背景可都是在清末民初哩。
還有,附帶請教一下Yol大大,中影公司究竟是怎麼被你們這些管理層給玩壞的啊?真不是個good ending耶~~台灣電影產業與韓國電影產業差距很大。
台灣還是有許多關於政治,影射政治的電影。電影《不能沒有你》
導演 戴立忍 主演:陳文彬,趙祐萱,林志儒電影是由真實社會事件改編拍攝而成,真人真事發生於2003年。在高雄碼頭工作的無照的潛水夫,與有夫之婦生了一名7歲女兒,後來女的拋下女兒不知去向,父親無法取得監護權讓女兒入學,南北來回奔波,官員互推責任均無法獲得援助。父親絕望難過,帶著女兒要跳天橋自盡,被警察搶救下來之後父親入獄服刑,女兒則由社會局安排到寄養家庭生活。待父親出獄,才與女兒得以重逢[11] 。事件中當父親和女兒站上天橋的那一刻,超過六個台灣電視台做了實況轉播,過程長達二十分鐘。兩天之後,再也沒有任何一份媒體後續報導,更別提關注這對父女試圖彰顯的事由。電影反映了官僚體系下互相扯皮的政府工作人員,嘩眾取寵的新聞記者,道貌岸然的立法委員,電視機前為父女自殺而雀躍的普通民眾,都在紀錄片一樣寫實的鏡頭下一一展示。在博愛的標語旁,赤裸裸展現人性冷漠。
電影《黑金》
導演 麥當傑 主演;劉德華,梁家輝,吳辰君,孫佳君,鈕承澤背景:根據台灣社會近年來最受矚目的幾件大新聞以及黑道競選立委漂白等事件串連而成的。電影反映了台灣政治醜聞,金錢、色情、權力、黑幕交易相互交錯。梁家輝在影片《黑金》中飾演的黑幫政客周朝先。影片中梁家輝風雲變色,「誰贊成,誰反對」,不怒自威氣勢逼人,梁家輝塑造的周朝先老謀而霸氣、沉穩而內斂,激情澎湃的表演幾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眼鏡,讓包括影評人在內的觀者嘖嘖稱讚、心悅誠服。《黑金》中腐爛荒淫、草菅人命、 賣官鬻爵、黑幫仇殺、政府貪污、的士暴動、黑白一家,一覽無遺。這部片子最大的魅力在於梁家輝細膩傳神,淋漓盡致的表演,恕我極端,完全可以用登峰造極、無可匹敵來形容他塑造的流氓政客。
反映:台灣選舉黑幕,暗箱操作,自導自演,博取同情。
政治迫害
還有《童年往事》《艋舺》《海角七號》《異域》等等,或多或少反映,影射政治。
拍電影要有資金來源,馬英九先生的政府下轄的文化部、新聞局,他們常常在發錢,而審核獎勵的方法、錢都給哪些影視作品、心證又是怎麼樣的?很有意思的。
還有台灣的影視文化基地(拍電影的工廠)絕大多數都是國民黨黨產,這夥人怎麼可能拿黨國的雨露掀黨國的遮羞布?
可不就相當於讓七二製片廠拍《維權關押記》,事情有這樣的嗎?
而民進黨那群美國狗腿子搞出來的政治題材能拍的醜聞頂多就是腐敗、狗點錢,煽一下死老百姓,搞一下分離主義,搞不了什麼國際大新聞,因為到了民進黨有能力角逐權力時,情境已經不允許他們太反動了,不然我絲毫不認為他們會比國民黨或TG好。國民黨專制反動統治一直到解嚴前,有趣的劇情可多了。接下來幾年,民進黨執政以後,說不定就會用國家資產(新聞局、文化部)方面的資源,多少補助出一些他們想"教育"人的影視產品,即便如此,他們也沒國民黨黨國時期將國家資產黨產化的豐富資源。
民視跟三立這兩個媒體是民進黨土財主在搞的,而台灣現在另外兩個分離主義媒體,壹電視、年代,皆同屬一個人(集團)經營,此人叫練台生,外省籍家庭出身。經營的媒體是如此立場的董事長竟然是國民黨黨產金控公司的副董(開發金控),足見國民黨幾十年統治台灣控制台灣電視類媒體的的力量及其背後說了也說不清楚的特殊政局。
為何電影扯到電視媒體了呢?因為韓國不僅是電影,即使是韓劇對近代史還是有所涉獵的,例如《巨人》劇中的各種官場腐敗和軍政府草菅人命。
台灣近代史有很多很好的電影題材,太多有趣的事件指出了國民黨專制時期台灣左翼猶如被拋棄的孤兒,盼祖國而不可得,顧美利堅白人daddy又和國民黨同聲同氣,誰鳥你們這些泥腿子。以至於太多太多的原因,導致了解嚴後竟衍生出現在這樣詭異的政治形態。
扯幾個國民黨時期的類似『辯護人』可反思的素材,像是『台大哲學系之不正常死亡』、『清鄉』『殺江南』『少將蔡孝乾之---國民黨殺光泥腿子』什麼的,各種有趣,太多的歷史事實都能找到國民黨如何殘暴的壓制島內左翼力量,以及潰敗台灣初期,島內如何跟大陸另一個政治力量互有往來,而國民黨又是如何斬斷台灣人和大陸連結的臍帶。在不然也有台獨長老許信良的『反國民黨封鎖之從大陸偷渡回台漂流記』,題材如此豐富,然而是沒有人願意出資拍這種紅水猛獸的。把事情咬清楚了,不只傷著國民黨,就連民進黨早期是不是賣台(按現在的語境)也該讓長老們害臊。
在具有國民黨意識形態的國民黨後代拍的電影里,國民政府的國軍性慾供給制都能拍成《軍中樂園》這種樣子,這和那票說慰安婦是自願的有何兩樣?說到此也就真不難想見為什麼台灣不會出現反思專制時期國民黨反動政權的電影了。
民主是要慢慢養成的,阿扁時期我們島離解嚴其實也沒多久...未來四年,在蔡英文執政以後,其下轄的文化部極有可能投資提問人想看的那種影視產品,這不能說是好事,可如果真有,那也是有進步成份的。不管如何可想見的是,我們將長期處在朋黨政黨不分的民主初級階段,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便走的如何曲折它終將會慢慢的變好,如果有一些能夠深刻反思過去又足夠通俗的電影,總是不壞。台灣其實拍了很多政治題材的電影,在80年代初,以《光陰的故事》為新浪潮開頭,幾乎你叫的上名字的台灣電影都算政治題材:反映二二八事件的《悲情城市》,反映緬北孤軍的《異域》,反映台灣女性主義的《油麻菜籽》,包括我們熟知的《搭錯車》都是反映台灣國軍老兵和都市更新的政治電影,反應台灣黑社會與政治關係的《黑金》……這些電影都和解嚴前後的黨外運動有關,到21世紀初,政治電影的訴求開始細化,可以說表現為族群題材的電影,和摻雜政治元素為背景的青春電影,比如同性戀、學生運動、原住民問題(比如《賽得克巴萊》《太陽的孩子》)、客家人問題(比如《1895》)。後者的政治意義頗為隱蔽,像《男朋友,女朋友》這種電影,跟韓國的《陽光姐妹淘》一樣,把政治敘事直接作為了時代背景。台灣的紀錄片也非常鄭智化,因為民間小團隊很多,這裡我就不去豆瓣照搬了,太多了。如果連台灣這樣都還不叫政治電影豐富,那我不知道什麼才能叫了。政治電影的定義本來就很廣泛,如果非得拍攝名字叫《台灣選舉》,然後內容是講馬英九的故事,這才能叫政治電影的話,那麼,我只能說,這不是拍攝者的問題了。
首先,台灣民粹橫行,並不是一個政治環境寬鬆的地區,很多大陸人到台灣以後還戲言:「不到台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其次,台灣人是一個優越感非常強的群體,加上島內多年台灣優先,台灣第一的教育,導致台灣人連實事求是面對現實的能力都缺乏,更談不上在社會層面上進行反思的能力。再次,台灣一人一票的政治制度,畸形的公民意識和高強度的選舉頻率導致精英階層必須迎合民粹才能擁有公共權力(經濟權力,政治權力,公共話語權等等),造成了精英階層對民粹的制約完全喪失。最後,台灣的政治存在本身高度依賴外國勢力,造成台灣人在政治思維層面極度缺乏自信,缺乏承認西方政治制度缺陷的勇氣。綜合以上四點,台灣缺乏政治電影存在的基本社會基礎。
寫此答案,完全是回應那個yolfilm,所謂的影評大神,也就只會滿口噴髒話,各種臆想。說什麼熱血變冷血,像鄭成功抗清,劉銘傳,劉永福之類有頭無尾,最後都失敗了,舉這些例子能說明台灣沒有好的題材?《勇敢的心》里的華萊士,難道不是最後失敗了?鄭成功可比他好多了,至少有生之年,還能偏安一隅。像關羽劉備諸葛亮岳飛,最後統統都不得善終,未完成理想,但正是這種悲劇英雄,在老百姓中傳唱最廣。反而那種人生贏家,一輩子順風順水的,比如光武帝劉秀,就很少被人關注。所以何來沒有題材一說???通篇是胡說八道
其實是題主把「政治題材電影」的範疇狹隘化了不是盯著青瓦台拍的電影才叫政治題材電影的正如你不能說內地只有《西安事變》《大決戰》這種電影,才稱得上政治題材電影自小說《紅樓夢》以來,通過描寫個人和小家庭的悲歡離合,來反映大的政治背景的「以小見大」的手法,就成為非常主流的創作手法,後來民國時期的小說如《金粉世家》《京華煙雲》,都在自覺不自覺的沿著《紅樓夢》以來的這條道路確實,台灣緊盯著總統府的電影不能算多,因此給題主留下了台灣政治題材電影偏少的印象但是,有不少在大陸都引起過不少反響的台灣電影,都是以情愛題材為皮、以政治話題為骨的,只是表現手法不一樣而已我觀影量不多,但也知道大名鼎鼎的《搭錯車》《滾滾紅塵》
韓國的政治題材電影是文藝界引導群眾對歷史問題的反省。
這裡幾個前提一要有一個向上的文藝界二要群眾能夠有自省的覺悟三要有對歷史反省的政治環境yol叔說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韓國最終確實有了good end無論是辯護人的罪名不了了之還是孝子洞理髮師中的兒子腿復甦他們的政治隱喻都是韓國人的努力最終迎來了春天我記得美國有個老幾說
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文學都是寓言我覺得這麼說還是有點不對能寫出寓言的首先要經歷過苦難再要有一定的歷史反思最重要的 你的寓言不能惹人生氣至於台灣,同胞們或許在歷史問題上還沒想清楚我們再等等他們吧或許他們也能夠擺脫bad end然後寫出自己的故事黑金看過嗎。我覺得是長期以來台灣媒體政治娛樂化處理使得政治電影難以吸引關注,反而是最大黨這樣的惡搞節目很火。還有一點,威權時代台灣拍過很多政治影片但是都是為了批判tg,大概台灣觀眾從此有了厭噁心理
前幾年有部電影叫做:被出賣的台灣
當時在政治學課堂,教授播給我們看,裡面背景都是在泰國拍攝,這才發現當時他們要申請拍攝時,台灣政府是禁止的。另外,個人認為目前台灣沒有如"辯護者"這類政治電影,在於台灣的政治環境、人物並沒有脫離白色恐怖太久。例如:陳水扁、謝長廷等,都為美麗島事件的辯護律師林義雄的家人遭到迫害,大部分人認為是國民黨所為,但他目前也常投身於社會、政治運動,未能蓋棺論定。許許多多的人似乎都仍在這塊圈子,白了又黑,黑了又白。要拍電影嗎?似乎只會成為"抬轎"的作品。曾子曰,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看到yo叔答案跟進來。
對比說沒有什麼,咱先看有什麼。台灣媒體很多綜藝節目、八點檔、政論節目和小貓上樹的新聞吧?
說回來,俺不看電視很久了,魔都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是《新聞坊》,一檔本地的新聞節目,菜價多少啊、公交線路怎麼改啊,有什麼展覽開始了或者哪裡可以領便民設施啦等等。簡單說就是日常生活瑣事。可是對於咱老百姓來說比新聞聯播有趣得多、管用得多。
綜上,我猜想沒有此類嚴肅電影的原因是,大家日子好過,關門過日子即可,嚴肅的、頭痛的事情少講,講了也沒人聽。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戰場上節節敗退。5月19日,退逃台灣的國民黨頒布《台灣省戒嚴令》:自5月20日零時起在台灣省全境實施戒嚴。戒嚴,這個臨時措施,在台灣總共「臨時」了38年又56天,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的戒嚴。
屢次被人提起的黑金其實是在台灣被禁播的。如此嚴苛的戒嚴令下,台灣影視從業人員只能拍愛情片。台灣有十幾個新聞台,平均每個台至少每天兩個政論節目,平均每個一個小時左右。這樣不比政治題材的電影有意思多了嗎啊哈哈。反觀韓國其實比台灣威權多了,政論節目直接罵總統的也沒幾個,所以政治題材的電影裡面總統是個大反派看著多過癮不是。台灣每天都喊要把馬英九抓去關,電影裡面抓一個虛擬的有啥意思哈哈哈哈。
沒韓國有錢,另外,台灣影視業達不到韓國的水準或說規模
台灣政治環境寬鬆在哪裡?松在褲腰帶嗎?台灣政治本身已經夠精彩了,養活了多少名嘴,還用得著拍電影嗎?電影肯定沒直播好看。
再說有什麼題材好拍?
抗日??大部分台灣人都有夠媚日的吧?拍了給誰看?看看賽德克
時政?陳水扁整天在路邊表演夠賺眼球的了,他跟李登輝都死了說不定被拍成電影
兩蔣??白色恐怖拍了幹嘛?台灣人對老蔣深惡痛絕。包括給他們選牌的將二代也是如此。
兩岸關係?獨立?這些拍了就等於宣戰了,希望灣灣生出個帶把的,把這件事情做了講個笑話,台灣政治寬鬆……不扯那些什麼戒嚴時期的往事了,就說說有個叫鄭智化的歌手。
我覺得市場很重要,韓國的娛樂業現在非常鼎盛,產業鏈很廣泛,而台灣的藝人和導演大多數都來大陸發展,看重大陸的市場,自然也要考慮大陸的各種需求。其實80,90年代台灣的娛樂產業也是很輝煌的,各種好歌,明星湧現,但電影業那時候就被香港壓制,很多導演編劇都去香港,導致電影業一直沒怎麼發展起來,政治題材電影也不少,但是近幾年真的不多,有一部描寫大選黑幕的叫彈道,是香港導演拍的,我看過,主演基本不認識,也很一般。
其實還是有的
推薦閱讀:
※台灣的「新南向」會成功嗎?可預見的未來會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台灣的言論自由也包括媒體的胡說八道的自由嗎?
※很多大陸人說台妹對自己熱情主動,為何能娶上台妹的大陸人屈指可數?
※和台灣人鬥智是種什麼體驗?
※如何看待部分台灣人把生菜叫作「大陸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