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職的幼兒園教師如何有效管理幼兒?

剛剛在公辦園入職,由於教師公開招聘考試的行政安排原因,無法開學即入職,到了九月中旬才進入班級,當時班上的孩子已經開始適應班裡原有的教師,對於不熟悉的老師不太服從管理,當然也和我本身性格比較溫和,裝不出很威嚴的樣子有關係。開頭沒能迅速建立起幼兒的秩序感,導致現在我開展活動有困難,在我組織活動期間,幼兒容易有說話,玩耍等打斷活動的行為,午睡時間只要是我看午睡,總是有幼兒趁機不睡覺,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其他老師溝通過後,她們希望我能夠儘快採取措施,樹立威信,以便有效管理班級。現在是學期中,還有兩個多月放寒假,有什麼方法能在這兩個多月樹立教師權威,建立幼兒秩序感,以防下學期幼兒剛開學就失序?


援引蔡偉忠老師的講座文稿:新學期如何快速建立常規

首先我們定義常規,常規不是服從老師,而是孩子能夠自律,服從集體規則,這是三年的任務,小中大班的孩子都不一樣,但是基本道理和步驟是一樣的。第一步,讓孩子喜歡班級,小班是喜歡老師,中班是喜歡朋友,大班是喜歡集體;第二步,減少孩子之間的干擾和影響,中國幼兒園班級人多,所以容易干擾,2-3個孩子是相互交流,10個孩子就一定是互相干擾;第三步,建立孩子對於常規的正確和明確判斷標準。不管是什麼年齡段,其實就是這三步,我現在一步步詳細解說:

第一步:讓孩子喜歡班級

小班是最容易的,老師記得八字真言「甜言蜜語,連哄帶騙」就可以,千萬不要對小班孩子凶,除非安全情況,否則不要嚴厲,因為小班孩子是根據老師態度來感受老師的關愛。所以對小班孩子盡量態度溫柔,嘴巴甜一點哄孩子。對調皮孩子一樣,經常對孩子說「老師很愛你,很想你」
孩子喜歡老師,大問題就解決了。

中班孩子就不一樣,甜言蜜語不一定有效,老師可以採用「長大了」策略,「你是中班的孩子了,長大了就是不一樣,懂事了,不會影響別人」。
小中班孩子,除非心理有特殊問題的,一般老師堅持常規性的語言,兩周左右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建立集體意識,喜歡班級。

大班孩子就不一樣,因為大班孩子自我意識形成得比較強烈,所以老師必須建立孩子集體價值觀,所以老師要用「班級的集體安全和舒適」來給孩子一個標準。老師經常提問孩子「這樣做,我們班級會更舒服還是不舒服?你們都是班級的孩子,只會做讓班級更舒服的事情」

所以小班是喜歡班級,因為有喜歡的老師和同學;中班是在班級感覺到歸宿感,因為老師和其他孩子會感謝他對班級的貢獻。老師引導孩子之間多用謝謝,老師自己也多用謝謝孩子對班級貢獻,然後多用「我們」「一起」,少用「你」;大班孩子在班級找到集體榮譽感,因為這個班是最舒適開心的班。老師引導孩子「我們這個大班是最舒適最開心的班,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愛這個班」。

關鍵點:

1. 老師應該堅持用正向語言,什麼是正向語言?中大班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衝突,老師應做一位觀察者,引導者,不去裁判對錯,反而是信任孩子自己能夠解決好,會做好。盡量避免用負面語言,例如不可以跑,別跑等,應該是「我們慢慢走。。。」。

2.班級的三位老師要堅持使用一致的常規性語言。因為孩子是根據老師常規語言慢慢建立價值觀。好多時候老師沒有堅持,或者班級三個老師之間沒有統一語言標準,孩子就沒辦法很快建立常規標準。

3.班級人多,老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孩子。我的經驗是分組,首先每一個老師負責一組孩子,熟悉後再交換,這樣比較容易快速建立關係和價值觀。

第二步:減少孩子之間的干擾和影響

對老師來說,常規基本分為:生活常規和教學活動常規。採用清晰的視覺標識系統和規律的一天環節安排是建立生活常規的主要方法。

如圖所示,這些是最基本的標籤識別。對小班孩子來說,最好就是照片,對中大班孩子就可以是數字和文字,包括喝水位置,排隊位置等都需要明確下來。從直觀到抽象,意思是小班要具體直觀,到大班就可以給抽象指示。

「別影響別人」,當然分組進行還是必須的,盡量減少同一個空間裡面的孩子。例如戶外活動回班裡的時候,最理想是分組,一組幫忙老師收拾,另外一組先回班如廁等。小班的時候,最好將動作慢的孩子放在一組,因為快的孩子不會影響慢的,反而慢的孩子會影響快的孩子,中班的時候可以稍微混合一下。

教學活動的常規是老師的另一個問題,但是集體教學本身就是不應該在幼兒園的。所以可以減少集體教學活動是最合理的,如果減少不了,方法是分組進行,寧願分組進行,老師重複組織兩次一樣的教學活動,孩子分組來學習,在分組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觀察指導,根據孩子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活動時間。

第二步的關鍵點:

1.把孩子分組,盡量減少同一個空間的人數。

2.採用清晰的環境標識,例如飲水位置,排隊界線,背景音樂等。

3.要安排一些讓孩子手忙起來的活動,不要讓孩子閑著,最好是區域活動,能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可以是手指操之類的。這些活動要儘快教會孩子掌握遊戲玩法及規則,老師給指令,孩子就能坐在原位忙起來,這樣老師才有精力思考和處理個別情況。

小空間,讓孩子躲進去也是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方法。

讓孩子在圍欄打繩結解開繩結也非常有趣;

總之就是讓孩子在固定位置忙起來;

最後一步:建立正確價值觀

老師在中大班盡量避免採用「聽話」「服從」,應該從小班開始給予孩子原則,秘訣是「不斷重複說」。

小班的時候說「我們不能夠傷害別人身體,也不允許別人傷害我們身體」;中班的時候說「長大了的孩子是不會影響別人的」;大班的時候說「我們這個班的孩子都會讓這個班成為最舒適開心的班」,然後表揚孩子也採用統一語言「某某是我們班的驕傲,他剛才做的就讓班級更舒適開心」。遇到孩子違反常規,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我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以後就會注意」。當然有個別孩子可能基於某些原因會故意挑戰班級常規,一般分析背後動機有以下幾點:

1. 故意引起別人注意,從而滿足到自我價值體現。這種孩子往往在家裡缺乏「正確」的關注,老師可以滿足孩子在其它正確行為的關注,例如畫畫後用孩子的畫來美化班級,然後集體面前感謝孩子的畫讓班級更漂亮。

2. 孩子在家裡形成壞習慣。遇到這種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角色分離」,孩子回到班級就不斷提醒孩子「你是大班的某某,不是家裡的某某,大班的某某會讓班級更舒適的」
堅持兩周,見證奇蹟。


幼師一日守則50條(幼師必讀)

1

入園

1.看到家長帶領幼兒來園,教師應該面帶微笑。

2.幼兒見到教師的時候說:「老師好」,教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回答:「你好」或者「小朋友好。」

3.幼兒將在家發生的事情告訴教師時,教師應該及時和孩子溝通。

4.幼兒見到小朋友說:「小朋友好」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孩子一個肯定,如:「你真講禮貌。」

5.周一和幼兒見面後應該說:「你好!見到你真高興!」或者說:「你今天真漂亮。」

6.帶領幼兒入園時,如果遇到升旗時應該肅立,行注目禮。

2

晨檢

7.教師每天要檢查幼兒的口袋、書包是否攜帶危險物品,如:果凍、果核、刀子等。

8.及時點數班內幼兒人數,做好晨午檢記錄。

9.如果發現幼兒有感冒等癥狀發生,應該及時電話通知家長,帶領幼兒到醫院就醫。

10.及時詢問幼兒早餐情況,讓幼兒養成吃早餐的習慣。

11.幼兒給你糖果吃的時候,教師應該雙手接著,真誠地說:「謝謝你」,必要時應該歸還幼兒。

3

教育活動

12.教師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打罵孩子!」要愛他們。

13.與幼兒說話時,教師應該蹲下來面對幼兒,微笑交流。

14.幼兒表現突出或做對了事情的時候,應該高興地對孩子說:「你真棒!」

15.當幼兒遇到難題找教師詢問時,不管你有多忙,都應該停下手裡的工作,給幼兒一個滿意的答覆。

16.幼兒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

17.幼兒回答問題不正確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糾正,不要打擊幼兒的積極性。

18.教師要注意個體差異,應該照顧到每一位幼兒,給每一個孩子鍛煉的機會。

19.教育幼兒能分清自己和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東西不亂拿。

20.教師如果要借別人的東西時要說:「請借給我用一用好嗎?」

21.如果幼兒幫助了教師,教師要及時說「謝謝,」不小心碰到孩子要說「對不起、沒關係」等文明用語。

22.教師要嚴格遵守上課制度:不接聽手機,不發送簡訊。

4

就餐

23.給幼兒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就餐環境,使幼兒能專心愉快地進食。

24.教師看到不安靜進餐的幼兒要伸出食指給一個暗示:就餐時間不要大聲喧嘩。

25.看到吃飯挑食的幼兒要通過故事或遊戲的方式教育幼兒不挑食。

26.教師要對浪費飯菜的幼兒說一聲:「請愛惜糧食。」

27.分飯時教師不要將勺子從幼兒的頭頂傳來傳去。

28.教師不能用筷子或勺子指點幼兒。

29.教師要對飯後將碗筷收拾乾淨的幼兒伸出一個大拇指:「你真棒。」

30.教師飯前要洗手,然後教育幼兒捲起袖子,以免弄濕,洗手心、手背、手指、手腕等。

31.孩子吃得較慢時,教師可以適當提醒,不要催促。

32.教育幼兒飯前飯後不做劇烈運動,勤曬太陽常鍛煉,預防感冒。

33.飯前飯後要清點幼兒人數,避免走丟。

5

午休

34.午睡時能組織幼兒有次序地脫下鞋襪、衣服,襪子放到鞋子里,然後將鞋子整齊擺放在床底下。

35.教育幼兒將脫下的衣服疊好後放到枕頭的左側,安靜入睡。

36.睡覺時不要將被子蓋在頭上,保持呼吸流暢。

37.起床後,組織幼兒有次序地穿衣服、鞋襪等。

6

自由活動

38.幼兒摔倒在地,教師應該鼓勵幼兒自己爬起來,並關心地問:「摔疼了嗎?」並檢查有無傷處。

39.教師看到小朋友玩遊戲有爭執現象發生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舉動,必要時要制止爭執的發生,讓幼兒了解對與錯。

40.幼兒因為某一樣東西發生分歧時,應該讓孩子自己協調,如果事情嚴重化,教師再出面制止。

41.幼兒在遊戲時爭搶玩具,獨佔玩具時,教師應該教育幼兒說:「我們一起玩一玩,好嗎?」

42.小朋友借了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時,要教育幼兒:及時歸還。

43.當發現孩子說謊話的時候,教師不要面向全體小朋友批評指責,要悄悄地給予指正,給孩子自尊。

44.進活動室、辦公室或別人的房間前先輕輕地敲門,別人說「請進」後再進入。

7

離園

45.經常與家長進行交流,及時將幼兒在園情況反饋給家長。

46.離園時教育幼兒跟教師說:「老師再見!」

47.家長接幼兒時來晚了,要體諒家長的苦衷,不要給家長臉色看。

48.如果幼兒在園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教師應該利用家長接幼兒時間,告訴家長幼兒在園表現。

49.不能當著家長的面指責或辱罵其他幼兒。

50.陌生人接幼兒時,教師有權利拒絕,在確定代接家長身份後再讓幼兒離園。


新老師小百科:管好幼兒六大招

小編有話說:如何讓新教師快速適應環境,快速上手?今天給大家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經驗,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用各種方法記憶幼兒姓名

記住幼兒的名字,是打通教師和幼兒之間關係的一條重要通道。記住了幼兒的名字,你才能儘快了解這個幼兒的特徵及個性。當你喊出幼兒的名字時,幼兒也就對你有了印象。那麼幼兒才願意讓你管理,才會更聽你的話。那麼,如何快速記住幼兒的名字呢?我們可以這樣做:

1、利用每天早上的晨檢時間,和幼兒擁抱一下,順便記憶幼兒的名字。利用早點前的點名時機,重複點名,刻意記憶。

2、利用每個和幼兒聊天的機會記憶幼兒的名字。聊天的內容最好是關乎幼兒本身的,比如幼兒父母的情況,幼兒的喜好等等。

3、利用活動課幼兒回答問題的機會,加強對幼兒名字的記憶。

4、先記住班裡幾個調皮幼兒的名字和幾個能力最強的幼兒的名字,這樣既有利於你管理好幼兒,又能幫你快速記住其他幼兒的名字。

二、掌握幼兒的基本情況

幼兒的基本情況,你要做到心裡有數。比如:哪個幼兒比較調皮,哪個幼兒家裡有特殊情況,哪個幼兒有哪方面的障礙等等。如果是小班幼兒,那就要和他們的父母多交流了。如果是中、大班幼兒,可以去問問他們原來的老師。多了解一些幼兒的發展狀況及特殊表現。這樣,你就可以針對幼兒的不同特點,選擇合適幼兒的管理方式,更好的適應他們的特點,更好的教育他們。讓每個幼兒都能從心裡喜歡你,信任你,認可你!

三、多和幼兒聊天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間隙時間,和幼兒聊天。在聊天的同時,你既了解了幼兒的基本情況,又了解了幼兒的喜好。而幼兒會因為你對他的特別關注,而對你有更好的印象,把你當成他的朋友,從而更願意親近你,更樂意和你在一起。

四、用愛關注幼兒的衣、食、住、行

你做了一名幼兒教師,就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你既是一名老師,又是幼兒的全職保姆。幼兒的父母把幼兒交給了你,那麼你就要對幼兒負起責任。你要演好幼兒「父母」的角色,用最深的愛來愛護幼兒,照顧好幼兒的衣、食、住、行。在你給幼兒穿脫衣服,讓幼兒注意冷暖的時候;在你給幼兒分飯,讓幼兒細嚼慢咽的時候;在你看護幼兒午睡,讓幼兒做個好夢的時候;在你帶幼兒遊戲,讓幼兒快樂無比的時候,你已經在幼兒的心裡了。你負出了深深的愛,幼兒一定會回報你濃濃的情。

五、遊戲——帶你快速打入幼兒群體

幼兒都比較喜歡做遊戲,所以利用做遊戲來拉攏幼兒的心,也是最有效的和幼兒成為一體的好方法。你只要和他玩,他就會喜歡你,進而也就會在其它活動時,給你最好的支持。像簡單的拍手遊戲、剪子、石頭、布遊戲,鑽山洞遊戲等等。很多傳統的遊戲,不需要做多少準備,就可以開展。在做遊戲的同時,幼兒就會在喜歡你的分數值上加上幾分。

六、講故事——讓幼兒崇拜你

不管是小班還是中、大班幼兒,他們都很喜歡聽故事。如果你做好了準備,記住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他們聽,那麼他們會非常崇拜你,而且會在心裡記住你這個會講很多故事的老師。這樣,就能和幼兒儘快拉近距離,從而更好的開展你的其它活動。

總之,要和幼兒儘快熟悉起來,並讓幼兒喜歡你、信任你、依戀你,願意被你管理,你要負出很多,才可以收穫幼兒對你的愛的果實!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寫下你的愛,幼師寶典陪你等待


給題主一張思維導圖,可以參考下哈


千萬千萬不要覺得只有凶才能有威嚴才能讓孩子聽話,一定要有原則,有原則,有原則。和孩子做朋友,一起玩。


這個問題需要修改下,管理幼兒這個詞用的不恰當。孩子不應該被管理而是被照顧。

想要孩子聽話最關鍵是和他們建立起關係,讓他們愛你,喜歡你,願意和你一起,同時又有威信。這樣他們才會主動聽你的。


為什麼開學初,新入園的孩子哭得那麼凶呢?

首先,不能適應新環境。

孩子剛入園,還不適應新的環境,孩子離開了依戀的親人,從熟悉的家庭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幼兒園),就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從而感到害怕和恐懼,當父母離開後,就會大哭起來。

其次,不認識老師和小朋友。

幼兒剛入園,除了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更多的還是對周圍人的陌生。周圍出現的都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而且教師顧忌不到每個孩子,所以幼兒很容易想家。

第三,不適應幼兒園的行為規則。

孩子離開親人,來到幼兒園,飯在老師規定的時候吃,玩東西時也要在老師規定的時候和大家一起玩,不能獨佔,睡覺時也和大家在一起睡,沒有爸爸媽媽陪,,老師什麼時候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們就做什麼,不可能像在家裡那麼隨意。幼兒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發生了變化,加上行為規則對孩子的約束,使孩子感到不適應,就自然會產生不滿和哭鬧的情緒。

第四,不適應幼兒園的飲食和午睡。

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都是有規定的,所以幼兒不能像在家裡那麼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行動得到束縛。更常見還有是幼兒對幼兒園的飯菜不合口味,有嚴重的挑食、偏食、厭食現象。但一些老師或阿姨都會強迫幼兒吃。午睡也是如此,新入園幼兒無法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這些因素可能都會導致幼兒愛哭鬧。

要使孩子高高興興的上幼兒園,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一)要讓幼兒與父母、老師、同伴建立良好的關係。

  與對父母的依戀相比較,幼兒對老師的依戀更多的是尋求注意與讚許,並且年齡越大的兒童在這方面表現得越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表示依戀的方式日臻完善,並逐漸由外顯的行為依附、跟隨等轉向為內隱的行為:尊重、信服、敬畏等。在幼兒園裡,你會發現中、大班的兒童已經善於掩飾自己對老師的依戀之情。如當某老師生病時,他們知道後會把媽媽買給自己的蛋糕或水果悄悄地送給老師,若老師不接收,他們會感到不快,甚至以撒嬌的方式強迫老師收下,表現出幼兒執著的依戀,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強化幼兒這種行為。

  幼兒對同伴的依戀,與對父母及老師的依戀也表現出不同。在母子關係基礎上形成的依戀具有「保護與被保護」的性質。而對老師的依戀主要是建立在敬愛的基礎之上,是為了求得老師的好感與讚許。同伴之間的依戀則要求以對對方的尊重、信服為前提,並以此形成友情和依賴的協調關係。在幼兒初期,兒童所表現出的對同伴的親疏、好惡,主要是以在遊戲或學習過程中能否共享玩具、互相合作以及座位的遠近、家庭住址的距離等來決定的。在幼兒園小班,你常常會發現那些手拉手、結伴而戲的兒童,其家庭大都是近鄰。到了幼兒中期 ,兒童開始對同伴發生興趣,並逐漸將注意的中心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同伴身上,開始關心同伴的衣著、言行 ,甚至模仿同伴的興趣愛好,向父母要這求那。不僅如此,而且對同伴產生了同情、諒解、友誼等情感。然而,這種同伴關係又是極不穩定的,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儘管如此,這種極不穩定的同伴關係對兒童將來適應社會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兒童通過這種不穩定的人際關係的認識與掌握,從而逐漸學會了初步的人際交往。這一規律在幼兒晚期就表現得越發明顯了。例如,幼兒園大班的兒童,他們的交往已相當廣泛了,不再局限於與同班好友的接觸,而是與班外、園外的小朋友交往了。這既是一件好事,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難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束縛了幼兒與同伴的來往,是孩子最感委屈的事。假如兒童在幼兒期不與別的孩子正常交往,一直處於比較孤寂的狀態,則以後參加集體活動時就會顯得相當不適當。因此,家長們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長和老師要為幼兒之間的正常交往創造條件,幫助他們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同情心、友誼感以及相互信任和幫助的思想,對幼兒在相互交往中萌發出的依戀之情要尤為珍視並正確引導。

(二)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

  首先,要提前家訪,分批入園。入園前,教師可通過家訪或電話聯繫,了解幼兒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熟悉幼兒的生活環境。家訪時,教師可主動接近幼兒,與幼兒一起遊戲,消除幼兒對教師的陌生感。另外,教師還應善於觀察幼兒的生活環境,如幼兒的遊戲室是如何布置的,喜歡玩什麼玩具等,這樣的教師才可在幼兒入園後,儘可能為幼兒營造他熟悉的環境。而讓幼兒分批入園,則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照顧新生,進行重點引導。同時,先入園的幼兒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常規,他們的行為對後入園的幼兒可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入園前,可邀請幼兒來園熟悉環境,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以小客人的身份到班上作客,可讓先入園的小朋友準備自製的禮品送給新生,加深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幼兒有「想上幼兒園」的慾望。同時,可建議家長通過講故事,念兒歌、做遊戲等形式,幫助幼兒進行進一步認識、了解幼兒園。另外,還要指導家長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臉、刷牙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活鍾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

  第三,入園後重視幼兒的情感轉移,設法將幼兒對親人的依戀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
  1.營造幼兒熟悉的環境。如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允許幼兒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圖書到幼兒園;暫時保留自己的習慣;稱呼幼兒的乳名等,這些都會讓幼兒倍感親切,從而消除陌生感。
  2.設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穩定幼兒情緒。教師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教師可化妝成幼兒喜愛的形象,表演幼兒喜愛的故事,還可利用童話般的戶外活動環境,讓幼兒選擇喜歡的大型組合玩具,開展各種遊戲,使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
  3.以形體語言親近幼兒,讓幼兒有親切感。幼兒早期觸覺較為敏感,多與幼兒肌膚相親,如拍拍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和幼兒說幾句悄悄話等,都可以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當幼兒對老師產生依戀感時,他就會喜歡上幼兒園,從而順利地實現從家庭生活到幼兒園生活的過渡。

(三)讓幼兒帶玩具上幼兒園。
  三歲孩子入園了,每天上幼兒園的時候都要帶上自己心愛的玩具、毛巾、被子、枕頭,還有的甚至是襪子。對於2—3歲幼兒表現出來的這種依戀感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應該隨便阻止。孩子對於早期一直玩弄的物品會產生一種特殊的依戀感,就如同幼兒需要定期的皮膚撫觸一樣,不僅是一種心理的需要,同時還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四)創設良好的「家」的環境。
  這一時期,教師可以將娃娃家等活動區域模擬家庭布置,讓孩子圍坐在教師身邊,一起看電視、聽故事,設置母子對話的情景,一起說悄悄話,讓孩子有回家的感覺,感受「家的溫馨」。此外,還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興趣等進行分組活動,使之在最短的時間找到朋友。也可在牆面開闢「我的一家」專欄,用於粘貼幼兒的全家福照片,使幼兒焦慮時能在這裡獲得緩釋。

  新生入園幼兒哭鬧、情緒不穩定是普遍存在的。從依戀的角度看,我們怎樣盡量解決孩子的不穩定情緒、較快地跨過適應性坡度,從而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兒園呢?這就是在於我們父母與幼兒園共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氛圍,較快消除家長與幼兒的焦慮情緒,幫助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做好幼師的分享幾本書,在我的網盤裡,有興趣可以看下,地址http://gmpan.com/fs/ffl060c85f959fc04/


新入職的老師:

①通過其他老師了解幼兒的基本情況,包括幼兒的家庭情況,幼兒的身體狀況以及性格、愛好和個性發展 。

②了解班級常規,知道孩子們的活動規律和習慣。
③不要光用眼睛看,要和孩子們融到一起,通過親密接觸了解孩子們的所思所想,儘快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
④在適應班級常規管理幼兒的同時,根據自己的特長,加入自己的組織特色。(這一點適用於老教師,新教師)

如果是集體教育:建議老師多採用講故事、做遊戲的方式和孩子拉近距離,方便觀察孩子,容易親近


上個月去一個幼兒園見習,是托班,每天早上到幼兒園,小朋友會跟教室里的三個老師擁抱,然後說早上好,放學時也會。我們才去那天早上,好多小朋友到幼兒園看到我們雖然不認識,但是也給了一個好有愛的抱抱,哇,心情大好!


首先我們定義常規,常規不是服從老師,而是孩子能夠自律,服從集體規則,這是三年的任務,小中大班的孩子都不一樣,但是基本道理和步驟是一樣的。

第一步,讓孩子喜歡班級,小班是喜歡老師,中班是喜歡朋友,大班是喜歡集體;

第二步,減少孩子之間的干擾和影響,中國幼兒園班級人多,所以容易干擾,2-3個孩子是相互交流,10個孩子就一定是互相干擾;

第三步,建立孩子對於常規的正確和明確判斷標準。

不管是什麼年齡段,其實就是這三步,我現在一步步詳細解說

第一步:讓孩子喜歡班級

小班是最容易的,老師記得八字真言「甜言蜜語,連哄帶騙」就可以,千萬不要對小班孩子凶,除非安全情況,否則不要嚴厲,因為小班孩子是根據老師態度來感受老師的關愛。所以對小班孩子盡量態度溫柔,嘴巴甜一點哄孩子。對調皮孩子一樣,經常對孩子說「老師很愛你,很想你」 孩子喜歡老師,大問題就解決了。

中班孩子就不一樣,甜言蜜語不一定有效,老師可以採用「長大了」策略,「你是中班的孩子了,長大了就是不一樣,懂事了,不會影響別人」。 小中班孩子,除非心理有特殊問題的,一般老師堅持常規性的語言,兩周左右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建立集體意識,喜歡班級。

大班孩子就不一樣,因為大班孩子自我意識形成得比較強烈,所以老師必須建立孩子集體價值觀,所以老師要用「班級的集體安全和舒適」來給孩子一個標準。老師經常提問孩子「這樣做,我們班級會更舒服還是不舒服?你們都是班級的孩子,只會做讓班級更舒服的事情」

所以

小班是喜歡班級,因為有喜歡的老師和同學;

中班是在班級感覺到歸宿感,因為老師和其他孩子會感謝他對班級的貢獻。老師引導孩子之間多用謝謝,老師自己也多用謝謝孩子對班級貢獻,然後多用「我們」「一起」,少用「你」;

大班孩子在班級找到集體榮譽感,因為這個班是最舒適開心的班。老師引導孩子「我們這個大班是最舒適最開心的班,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愛這個班」。

? 關鍵點:

1. 老師應該堅持用正向語言,什麼是正向語言?中大班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衝突,老師應做一位觀察者,引導者,不去裁判對錯,反而是信任孩子自己能夠解決好,會做好。盡量避免用負面語言,例如不可以跑,別跑等,應該是「我們慢慢走。。。」。

2.班級的三位老師要堅持使用一致的常規性語言。因為孩子是根據老師常規語言慢慢建立價值觀。好多時候老師沒有堅持,或者班級三個老師之間沒有統一語言標準,孩子就沒辦法很快建立常規標準。

3.班級人多,老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孩子。我的經驗是分組,首先每一個老師負責一組孩子,熟悉後再交換,這樣比較容易快速建立關係和價值觀。

第二步:減少孩子之間的干擾和影響

對老師來說,常規基本分為:生活常規和教學活動常規。採用清晰的視覺標識系統和規律的一天環節安排是建立生活常規的主要方法。

如圖所示,這些是最基本的標籤識別。

對小班孩子來說,最好就是照片,對中大班孩子就可以是數字和文字,包括喝水位置,排隊位置等都需要明確下來。從直觀到抽象,意思是小班要具體直觀,到大班就可以給抽象指示。

「別影響別人」,當然分組進行還是必須的,盡量減少同一個空間裡面的孩子。例如戶外活動回班裡的時候,最理想是分組,一組幫忙老師收拾,另外一組先回班如廁等。小班的時候,最好將動作慢的孩子放在一組,因為快的孩子不會影響慢的,反而慢的孩子會影響快的孩子,中班的時候可以稍微混合一下。

教學活動的常規是老師的另一個問題,但是集體教學本身就是不應該在幼兒園的。所以可以減少集體教學活動是最合理的,如果減少不了,方法是分組進行,寧願分組進行,老師重複組織兩次一樣的教學活動,孩子分組來學習,在分組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觀察指導,根據孩子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活動時間。

? 關鍵點:

1.把孩子分組,盡量減少同一個空間的人數。

2.採用清晰的環境標識,例如飲水位置,排隊界線,背景音樂等。

3.要安排一些讓孩子手忙起來的活動,不要讓孩子閑著,最好是區域活動,能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可以是手指操之類的。這些活動要儘快教會孩子掌握遊戲玩法及規則,老師給指令,孩子就能坐在原位忙起來,這樣老師才有精力思考和處理個別情況。

小空間,讓孩子躲進去也是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方法。

讓孩子在圍欄打繩結解開繩結也非常有趣;

總之就是讓孩子在固定位置忙起來;

最後一步:建立正確價值觀

老師在中大班盡量避免採用「聽話」「服從」,應該從小班開始給予孩子原則,秘訣是「不斷重複說」。

小班的時候說「我們不能夠傷害別人身體,也不允許別人傷害我們身體」;

中班的時候說「長大了的孩子是不會影響別人的」;

大班的時候說「我們這個班的孩子都會讓這個班成為最舒適開心的班」,然後表揚孩子也採用統一語言「某某是我們班的驕傲,他剛才做的就讓班級更舒適開心」。遇到孩子違反常規,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我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以後就會注意」。

當然有個別孩子可能基於某些原因會故意挑戰班級常規,一般分析背後動機有以下幾點:

1. 故意引起別人注意,從而滿足到自我價值體現。

這種孩子往往在家裡缺乏「正確」的關注,老師可以滿足孩子在其它正確行為的關注,例如畫畫後用孩子的畫來美化班級,然後集體面前感謝孩子的畫讓班級更漂亮。

2. 孩子在家裡形成壞習慣。

遇到這種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角色分離」,孩子回到班級就不斷提醒孩子「你是大班的某某,不是家裡的某某,大班的某某會讓班級更舒適的」 堅持兩周,見證奇蹟。


剛剛入職的幼師一般都會有困擾,孩子三分鐘熱度,坐不住,課堂節奏不知如何把控。

1.首先,調整好心態。「3分鐘熱度」很正常

2.「3分鐘熱度」非壞事

3.老師如何把控課堂節奏?

具體操作詳見我寫的文章 老師究竟怎麼把控課堂節奏?


首先,幼兒不是用來管理的,幼兒是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自我管理。

其次,幼兒都是很敏感的,無論小中大班,他們都能很輕易地判別出哪一位老師才是班上的「老大」。所以,你進到一個班之後,自己不能存在著「他們已經習慣原來的老師,我很難融進去」這個想法,你的心態影響你的行為,幼兒一旦發現你有絲絲的無力感和緊張,會影響你後面樹立威信。

接著,幼兒天真活潑,愛玩。你想要快速取得他們的喜愛,那麼,放下一切負擔和包袱,把自己當成個孩子,帶他們玩遊戲,最好是他們沒玩過的,很快你可以成為孩子王。當你成為孩子王,你組織任何活動,幼兒都會非常聚精會神,因為他們很期待你將帶給他們的驚喜。

最後,實在不懂從何下手改變的話,可以模仿班主任,模仿她的風格,慢慢找出班主任帶班的特點,在這個基礎上,你也慢慢加入自己的風格。


在信息化時代,可以採用智慧校園建設平台——校園號,是目前使用比較普遍的智慧校園建設平台。


推薦閱讀:

TAG:幼兒園教師 | 學前教育 | 學前教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