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前英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什麼被英國視為不利的?

那個時候總的來說是中國的商品流入了英國,英國的白銀流入了中國,可是在一個國家的範圍里,白銀只是流通的貨幣,不能吃不能穿,而真正能使用的東西都給別人了。就算那時中國人錢多了又怎麼樣,東西少錢多了不就要物價上漲了嗎?而且說到底這是英國拿沒有使用價值的白銀去換中國的有用的資源,這為什麼被英國人視為不利呢?不懂經濟,望大神指點。


兩個原因:一是資本主義渴求貨幣,二是資本主義需要資本而不是物資。

在資本主義下,商品只是普通貨物,貨幣才代表一切。鴉片戰爭那年頭沒有空頭紙幣,國際貿易收的都是真金白銀,所以貨幣的重要性比今天還要霸氣,和金錢相比,一切原則都是渣渣。《戰爭之王》有很經典的台詞:

不賣軍火打自己的國家,你就沒資格自稱國際軍火商。

我還把軍火運到阿富汗,儘管他們在打我的蘇聯盟友;我從來沒和本·拉登做過交易,不是因為道德問題,而是那時他的支票總是被拒付。

這一點在有聯合國遮羞布的年代尚且如此,在19世紀之前那個「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更是如此。英國之前的荷蘭是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海上霸權,荷蘭一二百萬人口擁有的遠洋船隊一度等於其他國家之和,在台灣這麼一個偏僻島嶼上都能投放幾千兵力,17世紀因此被命名為荷蘭世紀。但這個霸主國家的政府居然不能禁止荷蘭銀行給自己的敵國貸款,不能禁止各省的貿易公司向英法等敵國出售戰爭物資,因為賺錢才是最高的原則。要知道,荷蘭的正式國名是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實際上建國時有8個省,但有德倫特省窮的不向聯邦交錢,議會就禁止這個省列入國名;而荷蘭省納稅最多,所以國名實際上改成了荷蘭……可見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錢有多麼重要。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各國商人可以在饑荒的情況下出口糧食,在國內手工業破產的情況下進口商品,在毒品泛濫的國度出售鴉片。至於本國民生和發展?那是什麼東西?

倒霉的德倫特省是右上角的黃色。沒有海岸線,做不了貿易,交不起中央經費,就不存在。

(按同樣的標準,中國應該是12或者13省共和國,因為向中央財政凈上繳的省市就這麼多……)

其次,對於大多數資本家來說,賺錢的目標已經不是為了增加消費,而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即他們渴求的不是用來消耗的物資,而是用來發展的資本。隨著產業鏈越來越複雜,任何企業和國家都不可能自己開發所有擴大再生產的資源,必須到市場上去買——就像前面所說,只要你出錢,那年頭一切貿易封鎖都是虛的。這時,資本的最佳形式就不是已經成型的的物資、商品或土地,而是能靈活轉化成任何物資的貨幣。資本家要貨幣,資本主義國家自然也首先渴求貨幣。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規律。如果某國的國內產業不完整,也沒有被組合進國際資本擴張的大產業鏈,貨幣就未必能用來賺更多的貨幣,只能直接花掉。比如說大航海時代早期的西班牙,儘管在美洲可以直接挖金銀製造貨幣,也無法在國內積累資本。快速流過西班牙本土的金銀不是資本,而是戰爭花銷;不是營養液而是強心劑。等到強心劑的耐藥性上來,西班牙也就完蛋了。

順便說一下,中國也不是產金銀的大國,鴉片戰爭之前幾百年賺的銀子大多數就是來自西班牙。「大洋」的「洋」字來源就是西班牙帝國和墨西哥在美洲鑄造的鷹「洋」(錢)。但中國並未因為幾百年物資外流而受到影響,反而因為得到了足夠的流動資金而百業興旺。(手工)製造業因此欣欣向榮,提供了足夠稅源,支撐大清帝國擴張到歷代中國王朝的最大版圖。

墨西哥鷹洋,中國的主流貨幣

同理,鴉片戰爭前後的英國大肆賣出本國商品,消耗本國煤鐵搞生產,挖光了威爾士白煤去換外國金銀,也並未因此衰落,反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就是資本主義時代的規則。你可以指出這個規律的荒謬性,並嘗試超越這個規律,但前提是你找到了比資本主義更好的擴大再生產方案

相關回答:

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是否存在必然性規律,馬克思是否錯判了資本主義制度? - 馬前卒的回答

歷史上有哪些當時看起來在下很大盤棋,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的事? - 馬前卒的回答

歷史上有哪些影響很大的軍隊嘩變事件?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之後又是如何解決的? - 馬前卒的回答


因為那時候的錢是真金白銀從殖民地金礦採的,所以逆差很吃虧,今天的錢是印刷廠印的,所以逆差比較爽


因為逆差就意味著虧本啊。

金銀換取物資這沒什麼問題。但當英國人把貨幣都拿去換取茶葉這種消費品,還沒有辦法把錢賺回來的時候,就有問題了。

因為這會造成其本國工業缺少貨幣購買其他物資進行再生產再獲取貨幣的過程。

簡單說,西班牙人進行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時候,直接挖出金銀就來購買歐洲有需要的消費品。所以,那個時候,金銀就是消費品。

這就是重商主義,那時期的資本主義大國就是中間商。貿易的物資是用來直接消費的。

而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歐洲的手工業,工業都有了長足發展,中間商已經開始涉及生產環節。

而生產環節最重要的是什麼?市場銷售,獲取利潤,再擴大生產。這就是資本主義提高生產力的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貨幣作為利潤的量化直接在流通環節的體現。

假設,英國通過各種殖民地與歐洲貿易能賺取10個單位的貴金屬,其中生產的成本是4。那麼其利潤就是6。

然而這6的利潤中,要花去2錢去購買(不可或缺,必須要花的)茶葉。

那麼,體現在財報上,就是永遠損失了2,因為沒有辦法從這個市場把錢賺回來。

而英國的利潤只剩下4進行正常的生產循環。也就是生產力擴大(利潤的循環)

(英國具體在對清貿易中損失的白銀佔用其貨幣總量多少我沒查到,有知情的請告知)

當然,這只是鴉片戰爭宏觀的邏輯。

其實縮小的邏輯就是。鴉片本身就是賺錢,即使這個錢不是用來擴大生產力,而是用來消費,那也是錢。所以英國人無論是從國家角度,還是從貿易商個人利益角度,都有足夠理由策動戰爭。

金錢等同資本是重商主義的說法,那是種被淘汰的經濟學說。

因為其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一個國家通過製造業生產的物資造成了大量順差而導致另一個國家沒有貨幣繼續購買物資。必然導致所有生產與流通領域的崩潰。

這甚至不是一個零和遊戲。而是一個兩敗俱傷的遊戲。

但是,重商主義依舊是經濟理論的基石,因為現階段依舊無法剔除貨幣在生產力,商品,市場流通,利潤之間的量化體現。

同理,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就是這樣一種支持本國工業生產的再循環的舉動。由於信用貨幣的特殊性,美元超發貨幣貶值的狀況下,用實實在在的物資換紙幣的行為很難受。

但只要不虧本,就得做下去。


即使到了今天,逆差依然是不利的

中國對大部分國家都是順差,對台灣省是逆差。

今天的紙幣雖然印起來很便宜,但也不是隨便印的。QE對美元的傷害很大,只不過是美國家大業大全球勢力大(甚至主權信用評級機構也是他們家的),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才硬撐下來的。擱別人早吐血了。

順差是用別國的錢來給本國的工人開工資。由於資本主義的生產組織方式,自己生產的東西自己是不能全部消化的。

成本+利潤=價格

成本包括了 工人的工資+資本品投入

由於工人收入頗低所以工資基本會全部消費掉,用於購買商品。但是資本家(即生產組織者,佔有生產資料)不會把自己收入的利潤都花掉。資本主義生產的動力即資本的增殖。資本會主動去增殖成更多的資本。這個過程中資本就像有生命一樣,主動性十足,以至於「資本家」看起來都只是像一個懵懂的宿主。資本家會不斷謀求獲取更多資本,所以不會把自己的金錢全都消費掉。所以資本主義生產的產品自己無法消化掉,只能向外找尋消化途徑,即出口。

這是資本的本能。如果不出口,資本生產的產品就會過剩。然後只能縮小生產規模,導致工人失業。

只要從事經營生產,要想富,只能賣東西給別人。大家沒辦法通過互相洗腳來致富。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使到了21世紀,大家還是在爭相出口,爭取順差。都在拚命賣東西給別人。一旦被人賣了東西了就像吃了大虧一樣。美國許多政策、宣傳都是力圖保護本土製造業,Jeep之類美利堅的象徵也曾把本土製造當情懷一樣宣傳。

所以說,從進出口的國際貿易宏觀角度來講,錢多並不燙手,沒有「別人」可以賣東西給他才揪心。大英帝國的繁榮是建立在血汗工廠傾銷殖民地的基礎上的,美帝的繁榮也是冷戰內需外加傾銷全世界勢力範圍地區的(成就了一大批美國品牌蘋果、通用、克萊斯勒),中國的崛起也是加入WTO以後國貨賣遍全世界的背景下。所以真實的外貿態度上,都是想賣東西給別人,盡量別讓別人賣東西給自己(設置貿易壁壘、徵收高額關稅。出口退稅很多,沒聽說過進口退稅吧?hia hia hia)。

至於那些聲音說「我們拿了4萬億外匯儲備花不出去都是紙啊!美刀貶值了我們虧大發啦!」那是忽悠人的。


清朝康乾盛世,政治的穩定帶來中國的手工業充分發展 ,手工業主要商品茶葉、瓷器、絲綢輸出給歐洲及英國,導致大量白銀內流,財政順差。英國貴族在這時候學會了下午茶,喜歡往裡加牛奶和糖,形成現在的奶茶。喝茶成了貴族的身份地位象徵。18世紀末到19世紀英國的通貨都是金幣,黃金在我天朝雖很值錢但因貿易規模擴大及其儲備量和供應量與中國巨大的人口和市場不匹配,難以充分流通。導致天朝的手工業商品只認銀子,英國人想喝茶只能從美洲大陸壓榨美帝人民搞來白銀以交換換茶葉,導致美帝人反抗爆發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5年,美洲人民反了,再後來1812第二次獨立戰爭之後,美洲人民徹底拜託了大英帝國的剝削。對於大不列顛來說,這是個悲傷的消息和事實。傷痛中,茶葉還是要喝的,於是又想了個折,通過輸出英國工業產品換取中國的白銀,再進口中國的手工業商品。但是我傲嬌的天朝屬於自給自足的農業、手工業經濟,對於英國工業搞出的蒸汽機並不是很感興趣,大英帝國來了很多學銷售的專業推銷員也難以有作為。這一條路走不通,由於印度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且盛產鴉片。大不列顛的議員們開始運量一個非法的鴉片走私貿易。以摧毀清朝原本的經濟基礎為目的,人民開始吸食鴉片,導致地區性的湖廣地區經濟崩潰。財政隨著鴉片的進入導致逆差,白銀流失。

——————我是愉快的分割線-————————————————未完待續

這個時候,道光皇帝叫來小徐說,小徐啊,你去管管吧。就把鴉片給人燒沒了。


這麼好的問題,只有一個大V回答,講的很籠統,我不甚滿意。

我把這個問題說透。

我認為很多人的疑惑在於:

現代社會,美國對中國逆差,發展得很好。

為什麼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對中國逆差,英國很不爽?

答案就是,美國可以隨意印美元,而英國沒有鍊金術。

時代變了。

鴉片戰爭時期必須要用金銀做抵押,才能發行貨幣。

所以英國會不爽。

現代社會是信用社會,美國不需要實物做抵押就可以印美元。

所以美國很爽。

英國人如何評價鴉片戰爭?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928654/answer/80838170

片名是

《與維多利亞共品香茗》 Victoria Wood"s Nice Cup of Tea

接下來詳細說說。

大家知道三角貿易嗎?

16世紀至19世紀的黑奴貿易就是三角貿易。

鴉片戰爭前,英國、中國、印度也是三角貿易。

由圖中可以看出,如果中國鴉片輸入大於茶葉輸出,也就是貿易逆差,那中國必然要用白銀補足,造成白銀外流。

於是清朝不滿意,鴉片戰爭爆發了。

那麼三角貿易是怎麼形成的呢?

1837年6月20日,維多利亞女王即位。

從這時開始。

英國工業革命大發展,紡織工業發達,工業紡織品是強項。

印度滑入殖民地深淵,種植鴉片發達。

而清朝閉關鎖國,種植茶葉發達。


英國在那個年代急需擴大海外市場,以消化國內跟殖民地的工業產能,因此打開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變得很重要了。

追求的不單單是順差,而是消化產能,否則整個產業鏈面臨萎縮。


《南京條約》簽訂後。

法國陸續派使節前往我天朝,妄圖攫取利益。1844年10月5日,使節拉萼尼與時兩江總督耆英於澳門進行了政治性會談。

因雙方目的不同,法方僅想與清締結通商條約,而毫無外交經驗並且對不平等條約未充分意識的清方以為法與美來意相同,即進京覲見。

雙方談判進行得異常順利,『沒有出現任何爭議和分歧』。

使節黃恩彤在其回憶錄中自豪地寫道:「拉使之技窮矣」。

咳咳......


白銀用的完,商品能源源不斷的生產。


重商主義


但是這只是中英之間單方向的貿易,英國的最終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與中國實現雙邊貿易。畢竟自由貿易才是更好的選擇吧


撇開貨幣本身不說,兩個人做生意,一個人長期賺錢,一個人長期賠錢,時間長了,兩人必然鬧翻!


古典經濟學認為聚集貴金屬(一般等價物)是貿易的目的。


資本永遠是稀缺資源


推薦閱讀:

美國加息就能剪羊毛,為什麼其它國家不行?
中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成為美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地位,大概需要多久?
美聯儲加息聲明全文有什麼貓膩?2017年會如期加息么
如何看待美聯儲2017年09月21日縮表計劃,對中國近期樓市有何影響?
俄羅斯人民是否真如媒體所描述的那樣窮苦不堪,懷念斯大林時代?

TAG:歷史 | 經濟 | 對外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