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一聽我說話就知道我是山西人,如何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現在在北京工作兩年,大家基本上一聽我說話就知道我是山西人,從小在大同長大,太原四年大學。應該是有山西的味道,可是是什麼?我不知道。有拿錄音筆錄了自己的普通話,真是有一點怪,可是又不知道哪裡有問題,求指教、求指導!如何才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簡單粗暴的下面為安利內容的分割線)

最近剛剛錄完了「一分鐘解決一個語音問題」系列視頻,前幾期講基本功練習,後幾期將實踐。

內容不深,適合對此想要自我提升的朋友們觀看。

有興趣可以進我的專欄 看看: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 - 知乎專欄 傳送門在這裡。

————————————————————————以下為原答案:

謝邀。
方言和普通話之間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於是你要學的。
1.除了聲母和韻母的發音以外,還需要改掉常年方言所留下的濃墨重彩的「方言式發音習慣」。

2.解決聲調的問題。

3.再解決掉「用方言式思維」去說話的問題。

三個療程,藥到病除。

—————————————————

(藥方在最上面)


匿名答案總結的基本上是太原普通話,並且是較年輕人群(80、90後)的口音,在太原以外地區很多並不符合。

所謂山西普通話。

首先,山西各地人說普通話不是一個味

先得大致按城鄉,粗分為兩種情況:

城市版,可看作是帶山西味的普通話,匿名答案提到的可歸為此類,估計題主的口音應該也是此類。

山西各地的城市版普通話,差異不算大,因為字音都基本和普通話相差不大,各地方言的字音差異也多數被消化掉了。

城市版普通話的使用人群,基本上是從小(至少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使用普通話,甚至很多人並不會說當地的方言。

鄉村版,可看作是用普通話的聲調說出來的山西各地方言。

各地的鄉村版普通話差異較大,與各地方言原本的特徵對應較強。

鄉村版普通話的使用人群,基本上是小時候沒有學習和使用普通話(基本上是生長在鄉村,或者是年齡較大)

晉語的內部較一致的顯著特徵有幾個,

1,入聲

發音短促,如:一,七,十等字

2,前後鼻音不分(好理解)

3,鼻音韻尾開口化

如:太原話,三發音sae(用音標理解)

4,可以用語調的升降來表達反問、肯定、強調等意思

例如,反問,或強調疑問時,語調要上揚。

1,

這是誰的錢包嘞?(不上揚)

鬧了半天,我關注的一直是你的小號?(上揚)

我褲兒都脫咧,你就給我看個這?(上揚)

2,

A:你姐姐去了哪兒咧嘞?(不上揚)

B:法院。

A:啊?哪兒?(上揚)

B:去了法院咧。

A:去法院做甚嘞?(不上揚)

估計題主的普通話是大同城市版

那對照上邊幾點特徵,應該1和2的特徵基本不會存在,4應該也基本上能隱藏,口音破綻多半出在3上。

雖然大同人、太原人等在講城市版普通話的時候,鼻音韻母是有鼻音的,不過多半母音不夠飽滿鼻音尾也不夠閉合,而是一個鼻化音,尤其是在前鼻音的時候。

可以試試用自己平常的口音緩慢讀一下這些音節,然後再拿播音腔讀一下:

an,yan,wan,yuan

ang,yang,wang

en,yin,wen,yun

eng,ying,ong,yong

試著把這些音發得飽滿一些,鼻音尾閉合得重一些,做好了,京腔立現,最次東北腔也出來了,囧。


【以下為筆記收藏,非原創】

雖然有了這篇文章,大概知道一些山西的發音,但是現在口音依舊有山西味道,希望有朋友能夠解答,坐等!!

我試圖找一下山西普通話與標準普通話的差別,大致總結了幾個小點:

i. 【以「了」代「呢」】

無論你是不是山西人,仔細聽一下都可以發現:山西人的句尾總是帶一個「了」字,但它的實際意思是普通話的「呢」。經典例句:

-咋說話了?(怎麼說話呢?)

-你幹嘛了?(你幹嘛呢?)

-是了,是了。(是呢,是呢)

-說好的幸福了?(……說好的幸福呢)

ii. 【以「哇」代「吧」】

「哇」的開口小於「吧」,山西普通話就有這個特點。經典例句:

-這的哇。(這麼著吧。)

-我可美了,是哇?(……我可美呢,是吧?)

-太無聊了哇?(太無聊了吧)

P.S. 一種很可愛的打法是「太無聊了挖」。如果你有使用這個「挖」字的習慣請默默回復……

iii. 【以「呢(去聲)」代「那」】

「呢」字(四聲)代替「那」也是個獨特的語言現象,和上一條一樣,開口更小,吐氣更少。經典例句:

-呢不兒?(那不是?)

-呢我能比?人家呢是天才。(那我能比?人家那是天才)

-呢是個啥事了?(那算什麼事)

iv. 【以「的」代「么」「著」】

我總覺的說「的」比「么」「著」要舒服很多,——後者太拿腔拿調了,「的」多有語言快感呀!而且也體現了山西人的坦率等諸多品質。經典例句:

-你看地圖上都標的了。(地圖上都標著呢。)這的走肯定沒錯。(這麼走肯定沒錯)

-別關電視~我正看的了。(我正看著呢)

-你呢的擰肯定擰不開,因為你擰反了。(你那麼擰肯定擰不開)

v. 【以「v」代「w」】

我們山西人說聲母「w 」總是會發出「v」的音。區別是:前者是圓唇音,後者是咬唇音,正如「very well」中兩個單詞的區別。(「烏」這個音除外,因為這是個整體認讀音節,沒有聲母。其他的大家可以試試讀:外國;為什麼;嗡嗡叫;王先生)

-最最傳神的山西話之一,意為「沒關係、不用謝」的一句話,叫做「外還」。但事實上這兩個字不足以對一個外地人(比如北京人)表達這句話的傳神之處,因為北京人一定會把「外還」這兩個字念成「wai hai」,但事實上是「vai hai」。

vi. 【以「in」代「ing」】

山西人發後鼻音難度不大,但「ing」除外。我們一般不會把「王先生」讀成「玩先生」,但「金陵十三釵」中「金陵」兩個字好多山西人讀出來沒有任何區別。

-「北京」-「北金」;「冰雪」-「賓雪」;「經濟」-「金記」;「明天」-「民天」……

vii.【陰平變為升調】

山西普通話另一特徵是:陰平(一聲)變為升調。陰平的發音要求應該是貫穿如一,始終保持同一高度,但山西普通話總是把句尾抬上去。

-試著大聲喊一聲「媽」(而不是「媽媽」,會出現輕聲),仔細聽自己的語調;再長長地喊一聲「抹——布」,兩個ma是不一樣的………………

山西普通話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與標準相近又有所遊離的特點呢?我猜想:

其一,山西屬北方,歷史上與京城的交流比較密切,山西人與北京人同有北方人的許多特點,比如乾脆爽快,不喜歡「唧唧歪歪」的軟語。而標準普通話是建立在北京話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的山西普通話與標準相距是較近的(尤其是與成都、廣東、福建等地比起來的話……)

其二,山西人在歷史上經常扮演「貴族」(可上溯至周)「大商」(明清)等角色,似乎帶著一些雍容,甚至是慵懶的性格作風。這就使得山西人說話時很在乎「省事」「省氣」「省力」。嘴型放扁、吐字換音,這都使得山西話說起來是非常輕鬆的,雖然會造成有時聽不清。——現在的山西人,在中央光輝的「能源基地」戰略部署下,才氣被限制,從而不再扮演那些上層角色時,仍然脫不掉語言里的那份小慵懶,卻又改不過來語言習慣,只好說話更大聲一些。這可能是山西人說話聲音大的原因之一。

山西口音的細節和妙處自然不是一篇文章寫得完的。雖然說這種鄉音讓我在考普通話時吃了不少虧,但我仍然願意繼續把這扁嘴咬唇的家鄉話永遠說下去,因為畢竟是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畢竟愛著這片土地。


一個辦法特簡單!句尾不要甩調,不要上揚不要拐音!比如典型的山西話 是~~~~~~? 感受一下末尾的山路十八彎音,一聽就是山西的!


先把前後鼻音分清再說吧。。。。


山西人的那個疑問語氣,我一聽就聽出來,特像唐山話的疑問語氣。


反正從來沒人憑講話猜到過我是山西人。。。


同為山西人,大學四年在山西,研究生在北京,讀書工作已八年~一開始肯定避免不了山西腔,因為普通話也有山西音嘛,像了、哇之類的肯定是口頭禪啦~結果遇到了石景山區的老北京人師姐,每天和她鬥嘴掐架,研究生畢業山西味就不是特別重了。工作後周圍大部分是北京人(機關單位),不出半年就學了一口北京腔,計程車司機都以為我是北京人,哈哈。。。不過現在住南城,口音又有點點變化,其實我自己從來都聽不出來,就是時間長了在一種環境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就變調了。樓主不要擔心,一點點口音根本不影響什麼,我讀書工作後發現山西人在北京的不要太多,單位就有好幾個,見面後還會帶點山西腔,覺得倍感親切~哈哈,當然,有一些仇視外地人的所謂老北京一聽別人說外地口音就有迷之優越感,其實根本不用理他們,遇上想顯擺的讓他顯擺,大不了不接話就是,北京真正牛掰的不是老土著,而是各種大院人,還是比較有素質的。所以大可不必計較。另外,北京腔也不過是在幾個嘆詞上有轉音和重音,模仿起來很簡單,比如說你幹嘛呢這句,你乾和嘛呢中間要有個小間隔,嘛字發二聲和重音轉音,就是這股拽拽的味啦。。。


其實樓主不必著急 山西晉語本身與北方官話就存在很大分歧 所以你應該為自己會雙語而高興 另外還有個方法就是多聽全國各地人特別是南方人說普通話的口音 通過這種辯音識別會使你較快的找到與標準普通話直接的差別!


結尾詞別用哇和了。比如 你正吃飯了哇?或者你吃飯了?這一聽就是山西人。你改成你正在吃飯啊?你在吃飯嗎?你吃飯呢?這是普通話的疑問語氣。


太原人,去山東上學,第一天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大同的童鞋,她說話的那一刻,我一下就聽出來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普通話好爆了,直到有一次我下山打的司機叔叔和我說:你是湖南人吧?


坐標長三角,有時候,我說話會有人問我:你是南方人吧?

你猜我是哪裡人?( ̄▽ ̄)~*


呀,外老我的普通話都不標準成這的啦?那咋辦呀么?


我老家河北,從小在寧夏長大,黑龍江上大學,陝北工作。老公山西人,普通話還可以,稍帶口音。本來以為陝北話最難懂,但第一次去老公家裡,縣城裡,他們一家人說話我完全聽不懂啊!!本來以為都是北方方言,但是差太多了吧!!他姑姑還說讓我學說他們那裡方言,暈~~能聽懂就不錯了!我們同事太原附近,老公家晉城,他們說各自方言,居然互相聽不懂!!我們老家保定話和同學的邯鄲話,溝通無障礙!

我覺得題主不用太擔心,在北京多待幾年,口音應該會有改變。我現在說話就帶有東北口音,別人都以為我東北人。我老公同學在重慶上了四年學,說話就是重慶口音,我一直以為他是重慶人。


帶口音怎麼了?一個人日常生活用新聞聯播腔調和你說話,你只會覺得這人有病吧?你以為北京人說普通話標準呢?那口音重的,聽不懂。說實話,需要最主要就是讓人聽懂。太遠普通話比較慢,無非就是語氣詞尾音重。聽習慣了親切。中國有幾個地方人說普通話不帶鄉音的?


其實你完全不必在意呀,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方言,

北京人說話就是京味兒普通話,

天津人就是津味兒,東北內嘎達就是大碴子味,

湖南就是塑普,等等等等。

這些口音出現在各種段子里,各種相聲小品里,經過無數人的調侃,但是好像他們各自並沒有多自卑,反而引以為豪,甚至外地人都要刻意學習當地方言普通話。

比如在北京的外地人,時間長了也變成京腔京韻,

在上海的外地人,時間久了也會講幾句上海話,也愛在句尾加個「好伐」,

在東北的同學們練就一副大碴子口音,

各地人不必羨慕別人的口音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你只要覺得,我就是我,我就是我鍾愛的土地上的人,我說我的口音我舒服就可以了。至於嘲諷別人的人,素質在他們身上提現的淋漓盡致,不用去管他們。

最後,我是一名太原人,謝謝


學北京話啊,把兒化音去了就是普通話


別想了,我一北京的也說不標準,都得有點地方特色,要不都一樣多不好。


推薦閱讀:

漢語普通話的母音和輔音比例是多少?
「行李」的「李」作何解釋?
為什麼CLDR 提供的中文本地化格式中時間堅持使用十二小時制而非二十四小時制?
方言主要用於口語,為什麼南方方言區的人好像對每個字都知道方言發音?
世界各種英語方言裡面,有沒有像漢語方言l/n不分,h/f不分的例子?

TAG:發音 | 語言文化 | 漢語 | 口音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