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計劃經濟失敗了而市場經濟卻成功了?
臨時想到的,比如政府完全控制製藥企業,根據各醫院匯總上來的病人信息,如病因,年齡,時間段,分析,制定藥廠的生產計劃。再根據長期的疾病變化趨勢開展研究計劃,聽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特別是現在互聯網更加的發達,數據的匯總分析應該更加容易。 這樣產出大致等於消耗,人人有工作也不擔心經濟危機,但為什麼,現實中計劃經濟貌似不太給力?
計劃經濟的實質就是非商品化(非利潤化)生產,而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商品化生產(為利潤而生產)。在純粹的「計劃」字眼上玩文字遊戲沒有意義。
正如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計劃的目的是該死的利潤,資本主義追求的是更高的利潤是更高的產值,一切都是為了讓金錢增值而生產,而追求分配金錢(價值)的實質就是追求分配他人被支配的勞動本身,它代表的不是財富,而是權力(奴役),金錢增值源於剩餘價值生產,即製造出多數人更長的活動時間不屬於自身的異化。
在這裡生產什麼不是按社會最小消耗下的最大化使用而生產,而是按利潤最大化原則,正如窮人餓不餓死並不關資本家們的事,他們可以減少大量的糧食作物,而大量生產經濟作物,利潤及更高的利潤率才是資本的唯一目的,低於平均利潤率的社會壓榨率的商品就不值得生產,或者必須調整剝削率才會恢復並擴大生產。
這樣在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的成本,並不是什麼經濟學家所謂的要素消耗,花多少錢用多少錢代表的交換比例才是企業的實際成本,正如工人累死累活消耗多少勞動與企業的成本無關,重要的是工資相對工人勞動時間足夠低,正如用相工資(勞動時間)去交換工人更長的勞動時間,或者相應勞動時間下給更低工資(勞動時間)成本才足夠低,同樣,原料、機器生產上的成本也不是技術關係上的折舊,同樣是花多少錢用多錢代表的交換比例。在這裡成本只不過是資本為了榨取剩餘勞動,在生產上的預付。
而計劃經濟就是非商品化生產,一切生產不一利潤為目的,國營工廠(沒有企業)的生產指標是相應的勞動配額下更高的生產使用指標。社會的總體勞動共同使用下根本沒有什麼為利潤而生產的動機,正如個人自己給自己生產,只會考慮怎麼節約自身的勞動時間,而不是自己榨取自己的利潤(勞動時間),只有交換的社會關係中通過交換榨取他人的剩餘勞動,這就代表了權力。在計劃經濟中,只要廠長想當局長,局長想當部長,就必須進行勞動競賽,最典型的就是把產量提高一個百分點,勞動配額使用降低一個百分點,誰完成更好誰就陞官或者評職稱,同樣知識和信息也是通過這種勞動競賽來傳遞的,對於上級來說也只是一個簡單反覆比較的選擇,他們可以不懂也不需要懂專業技術知識,重要的是按這種非商品化的會計規則核算、辦事。
這樣當社會不為利潤而生產時,生產目的就是非商品性的,自然計劃經濟下沒有也不需要企業。
至於相應的工程、項目計劃,具體的知識只有相應的技術人員工程人員才知道,任何項目計劃都是他們做出來的,這在任何社會都一樣,玩文字遊戲思維陷阱是沒有意義的。問題是於按什麼規則來分配社會勞動以確定項目的規模,是按利潤最大化,還是按多數人最小消耗(最小工作時間)下最大化使用來生產,這就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的區別。
玩意各種文字遊戲思維陷阱這裡徒勞的,這種文宣快餐邏輯只能把自己整傻,而不是他人。正如以所謂的變化論而言,是不是要工業社會解體,工業社會是有生產周期的,不可能今天計劃生產飛機,明天情行變了就是大炮,再後又是汽車,這樣直接讓工業社會解體算了,事實上任何社會都不是如此,真正的生產,可不是投機,你可以1秒鐘之內把上千億資金轉帳到幾千公里以外,可不可能在相應機器設備、勞動配額下半年內生產出上萬台機器????一種生產配額增加,另一種必然減少!!!
更何況某一時刻某個人不需要內褲,並不代表其他人也不需要,對於相應的人群而言,一段時間內就是一個庫存量的使用,不可能是某個傻子某一時間需要,才動工生產,並且每個人都不是找錢工作至時即至。玩思維陷阱的人,請讓每個人工作找錢先瞬間即至吧,再來玩這種思維陷阱吧。
——————————————————————
玩文宣快餐式的思維陷阱,別把你們自己玩得腦殘了!請問你們的變化是不是要讓工業社會解體?是不是企業今天計劃生產飛機,明天行業變了,就是大炮,再後就是汽車?工業設備瞬間折舊?工員瞬間開除重新僱傭?並且某一時間你不需要內褲如可保證別人也不需要,不如不是如此,對於相應的人群來說就是一個產品庫存量消耗的問題,哪有企么瞬間即至的說法。並且按文宣思維陷阱邏輯,你們如何又保證每個人工作找錢瞬間即至,以保證你玩這種思維陷阱的基礎邏輯?事實上即便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雖然你可以1秒鐘之內把上千億資金轉帳到幾千公里以外,但確不可能在相應的勞動配額、機器下半年之內生產出上萬台機器,一種生產的生產配額增加,就會導致另一種減少。這種荒唐的思維陷阱愚弄一下外行還可能,遇到真正懂這些的,只能讓你們出醜。事實上計劃經濟的實質並不是計劃,而是非商品化生產,而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商品化生產(為利潤而生產),拋開這些玩思維陷阱根本就是扯蛋。
特別補充說一點,即便一百多年前的生產力實行計劃經濟也沒有問題,關鍵是完整的技術人才及資源體系,這才是要害。
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只是減少時間的浪費,時間浪費了,某個人想要獲取什麼代價就更高,對任何社會而言也是這麼回事。在這裡時間浪費了,任何制度浪費了只是價格即交換比例(計劃經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價格,但有代表生產消耗的生產計時)更高而已。
在這裡玩什麼思維陷阱,遇到真正了解這些思維陷阱隱含假設的人,一旦邏輯上進行反推反過來攻擊市場經濟,你們這些玩思維陷阱的人,挖坑就得自己跳。一個是一切為了戰的軍國主義,一個是一切為了錢的經國主義(我發明的詞)。或者說是局部的極高效率和整體的高效率之間取捨的問題。硬要說哪個更好,人類五千年的歷史其實指向的是軍國主義。長久來看整體的高效率一定能耗死低效的一方,但是然並卵,一針雞血直接拍死你了。問題在於二戰後的核平衡狀態。把捅刀子變成了拼內力。所以蘇聯被耗死了。其實縱觀二戰前整個世界近代史。在經濟方面簡直可以說是計劃經濟不斷的擠壓和取代市場經濟的歷史。誰優誰劣。用馬克思主義的話講。要看生產力的發展階段。核武器作為破壞力,也是能作用於生產力的。扭轉了自由市場經濟近代以來頹勢的,並不是什麼效率優勢。而是核武器。
做一個極端的假設。天朝20年後在與美國國力相當的情況下。全面轉型一切為了戰爭服務的計劃經濟。十年雞血搞出了可靠的導彈防禦系統。然後直接把美國拍死。那時候再討論誰優誰劣,會是什麼情況?
最後闡述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蘇聯就算不是計劃經濟,也很難競爭過美國。稟賦差距難以彌補。至於天朝前30年。我並不認為能算計劃經濟,充其量只能算胡折騰。原因很簡單,沒聽說過哪個搞計劃經濟的國家。會把制定計劃的人,全部抓進牛棚里。。。。。。。計劃經濟並未完全失敗,市場經濟也未完全成功。實際上,失敗的是絕對的計劃經濟和絕對的市場經濟,成功的是中國這樣計劃與市場混合互補模式
計劃經濟無法形成市場價格,不能反映市場中人的真實需求,
現實中的計劃經濟很給力,蘇聯靠這套體制居然能有資格和美國打冷戰了,換成市場經濟就成第三世界了。
計劃經濟對於人員素質、信息要求等太高,當前生產條件難以做到盡善盡美,甚至會出現毀滅性破壞。總而言之,是生產力與經濟制度間的不匹配。
計划水平太差
計劃經濟成功過,市場經濟也成功過;計劃經濟失敗過,市場經濟也失敗過;
小農經濟成功過,游牧經濟也成功過;
四礦經濟失敗過,無礦快攻也失敗過。很多經濟學家都不知道,經濟形勢不可預料。經濟好壞當然要靠大家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進程。很簡單,因為,計劃的效率在當前情況下低於市場。加上行政計劃中各種人為因素干擾而降低計劃的純度,使得「計劃」作為資源配置手段因完全失敗而基本要被棄用了。短期內(比如10年20年)沒看到計劃代替市場的可能性。至於馬、劉拍馬屁說計劃可能會大行其道、共產主義很快實現,我靠,十八大報告不帶看的嗎?是瞎聽、瞎猜繼而瞎拍吧?
先畫個圈,討論計劃還是市場,我們討論的不是公有制和私有制,而是討論商品生產、流通的方式。過去把計劃經濟和公有制以及社會主義綁定,這是錯誤的,用意識形態束縛了經濟發展。市場不一定就是私有制,國有企業同樣可以作為市場主體按照市場需求和市場規則獨立做投資、生產計劃,關鍵是流通要按照市場的規矩而不是行政劃撥、干預。而「計劃」一般指主體是政府行政單位,這樣的話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投資、經營管理、流通其實是割裂的。投資時不必對日後投資收益負責、經營管理又不一定在自己的投資決策上實行(你我想想中移動對3g的不滿和跳過3g直接發展4g的「帶著鐐銬跳舞」),尤其是自己不能按照市場價格交易所以對利潤不關心:如此怎麼樣才能提高整個過程的效率呢?!
整個社會生產說起來很簡單明了,1)資金聚集;2)生產管理(計劃);3)商品流通(交換還是劃撥)。
計劃經濟不是一無是處,相反,早期計劃經濟在資金聚集上有很大優勢,可以快速聚集巨量資金用於發展和追趕重工業項目,使得我們國家短期內快速建立了重工業體系。如果由我國孱弱的民族資本自由發展、在重工業體系追趕國外,可能就沒那麼快。
但是,計劃經濟後來輸在經營管理和產品流通上:其實主要表現在輸在經營管理上。因為生產主體責任缺失,上級計劃又干擾企業自主更加加重責任缺失,所以經營管理者對投資效率、生產效率、企業利潤責任和努力不夠:本質上是缺少競爭。
競爭來自於市場,所以我認為本質還是在流通環節徹底去除計劃配給劃撥的方式,讓市場決定價格。商品流通方式是計劃還是市場,反過來決定「資源配置」是通過計劃還是通過市場配置,也就是投資效率問題。
所以,說白了市場是指通過市場來配置資源。計劃還是市場,都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手段。計劃經濟失敗指的是計劃作為資源配置手段的失敗。
十四大:「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十六大:「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十七大:「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十八大:「在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十八屆三中全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也就是說,市場和交換,本身是更有效率的配置資源的手段。
「市場配置資源是由眾多的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共同決定的。當前我國從鋼鐵、水泥、電解鋁、玻璃等傳統行業到新興的太陽能光伏、風能等一度被視為「增長核心動力」的戰略性新興行業,出現全面的產能過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行政因素介入,靠大量財政補貼和超級信貸發展起來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盡量減少各種非市場因素在資源配置中的影響,讓市場調節生產經營行為和市場均衡價格的形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解決行業產能過剩,形成有效競爭,促進資源利用率提高,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市場能做的就讓市場去做,把政府「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交給市場,充分激發經濟主體的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為此,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嚴格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越位將嚴重製約市場作用的發揮,造成市場發展不公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從而造成極大浪費。當今各地的許多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嚴重,根源就在此。」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初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就推崇計劃經濟呢?因為交換本身一定會帶來不平等。交換意味著分工,分工是不平等的來源,也就是說不平等是在交換的過程中被確立的。
所以,目前的問題就是,怎麼樣在市場經濟決定的不平等下面保持社會主義的和諧。至於計劃還是市場,這個問題起碼短時間內是被解決了的。
謝謝評論里的大家 我的毛概作業完成了
在全面戰爭時期確實是計劃經濟比較有優勢,所以蘇聯才攢夠了資格跟美國打冷戰。然而一場局部戰爭就足以拖垮計劃經濟的蘇聯了。計劃經濟必須依賴人性的善,而市場經濟只需要人性的本能就可以運轉。
因為沒人是全知全能的神。所以計劃經濟是通往奴役之路,是奴役之路,是奴役之路。
生物科學門類研究生在讀,社科愛好者。先來占坑,回頭慢慢補資料和論證過程。結論:計劃經濟並沒有失敗,只是不適合工業化時代以提升綜合國力為目的的發展需要。計劃經濟只能完成某些單一或具體的目標,而對於複雜的目標或者說抽象的目標很難起效。 單一或簡單目標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戰爭狀態下的生產,此時的生產的目標十分簡單——即儘可能多的生產武器及軍需,保證戰爭需要。或者說美蘇爭霸時的蘇聯模式,傾全國之力,搞重工業、武器工業,保證對美的戰略均勢。簡而言之,因為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你能相對簡單地規劃好如何去實現。
而複雜或抽象的目標則不然,比如我們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展輕工業。用中國人最擅長的服裝業做例子:在需求端,某一年到底需要多少T恤,什麼尺寸,什麼款式,什麼顏色,分別是哪些檔次的,在何時何地被需要………在生產端,明年不同棉花的產量,必需品價格變化帶來的勞動力變化,種植棉花中一切非人力生產要素的投入……你會發現,如果全靠計劃的話,這個複雜的系統已經超出了目前人類了解和控制能力的極限。製造這樣一個系統,不亞於創造了一個上帝,他無所不在且全知全能,才能根據這些數據作出最合理的判斷。而更為關鍵的地方在於,即便有一天,我們的生產過程、消費過程全部做到了量化可控,擁有了極其強大的大數據模型,在此基礎上的計劃經濟仍然無法迴避的問題是----我們實際上無法真的了解需求,也沒有辦法去量化創新帶來的生產力變革,或者更進一步的講我們無法量化人性。
在iphone出現以前,難道我們能夠通過市場調查來發現我們需要iPhone這樣一種手機么?在有盜夢空間這個點子之前,我們能通過對於用戶觀看習慣的分析得出要拍這樣一部電影么?至少我覺得,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市場經濟相對於計劃經濟最大的優勢並不是他發現了價格,而是給予了創造者最大的機會,利用他們的智慧來改變人類的文明的進程。因為在現代的社會,計劃總趕不上變化。人很複雜,社會很複雜,技術很複雜,科學很複雜,最終導致變化很複雜。市場經濟其實是一種對現代社會發展速度的妥協,在大家都承認社會發展對自己有利的前提下,群體肯定會趨向於發展速度更快的市場經濟。 除非像朝鮮一樣給所有人洗腦、磨滅個人價值強調完全的集體主義,或者像古巴一樣國家暴力機器非常強大、領導人意志非常堅定,這兩種情況下計劃經濟才有可能實行。但現實情況是,哪怕是這兩個國家,隨著社會發展,國家也必然要進入市場經濟階段了。 當然在社會發展速度放緩之後,計劃經濟必要性也就凸顯出來了,09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政府也沒少干預市場,而中國從一開始就是計劃與市場並行,今年股災前後政府的動作也很耍賴皮。 總之,計劃和市場各有各的好處,孰優孰劣大概跟社會發展速度有關,現在市場經濟佔優大概是因為目前經濟增速恰巧處在J型增長的右端,但講道理的話經濟增長應該是S型的,等到長期橫盤的時候,為了防止階層固化什麼的社會問題,計劃經濟肯定還是要的。
計劃經濟的運行前提是:政府官員能夠最佳的配置經濟中的稀缺資源。你認為能嗎?在計劃經濟國家,價格並不是在市場上決定的,而是由中央計劃者規定的,這些計劃者缺乏關於消費者愛好和生產者成本的必要信息,而在市場經濟中,這些信息都反映在價格上。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在管理經濟時把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綁起來了。而且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決定僱傭誰和生產什麼,你可以利己的選擇為誰工作,為哪份薪資工作。
時至今日,醫藥和鹽沒有也不敢市場經濟化啊。
凡是妨礙自由,抑制人性的制度,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
個人認為國家層面的大的指導計劃和工程就是計劃經濟的成功,比如高鐵的覆蓋,村村通工程等。在大的範圍,在對於有利的的方向實現計劃經濟,在其他範圍由市場經濟來自由發揮。在基本的需求方面,集中力量干大事,在其他需求由市場自由分配。
成功了么?對於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務本鄉村民鄧鋼明和妻子董從蓉來說,過去的一周,他們經歷了的喪子之痛。11月30日下午,兒子鄧樹超跳入金沙江,自殺身亡。12月3日,在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處,鄧樹超遺體被漁民發現。鄧鋼明說,他和妻子前去認屍,漁民要收1.8萬元的撈屍費,後經協商仍需8000元,而他家中經濟困難,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只能讓兒子遺體繼續浸泡在江中。來源:華西都市報
市場經濟?自由市場j經濟先看國富論
推薦閱讀:
※能否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一下卡特爾、康采恩、辛迪加、托拉斯之間的區別?
※甘肅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廈門的未來到底在哪裡?我還能繼續待嗎?
※房地產這輝煌的十幾年是怎麼來的?你是怎麼發現的?
※2016年,台灣經濟水平到底怎麼樣,相當於大陸哪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