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坦克行軍是靠車輛運輸還是自走(如蘇聯和中國這種基礎設施差的國家)?

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現在坦克行軍不是靠自己的履帶吧嗒吧嗒走,而是用卡車或是火車運到戰場,有時也會在路上和火車站見到運輸中的坦克。那麼在二戰時,坦克是如何行軍,我見過德軍和蘇家在火車上運輸坦克的照片,那麼在公路上行軍是靠坦克自走還是有專門的運輸車。從現有照片和影視片上看,蘇軍和美軍反攻時,坦克都是自己的公路上行駛,實際情況呢?希望對這段歷史熟悉的同學解答一下,能上圖說明的話更不勝感激。


樓上某人誰告訴你蘇聯沒重型拖車,蘇聯對重型拖車的技術需求與別的國家不一樣,蘇聯依據路況條件更重視履帶式拖車,蘇軍裝備序列里T-34和KV是由「伏羅希洛夫戰士」重型履帶式拖車運輸,但戰爭爆發後,重型履帶拖車拖重炮都不夠,坦克還是自己跑吧。二戰時美軍坦克也沒條件全靠拖車進行戰略機動。另外,T-34坦克的V2發動機有225摩托小時壽命,二戰坦克中首屈一指(二戰大部分汽油機坦克發動機額定壽命只有100+摩托小時),加上柴油機可用外置郵箱帶來的行程優勢,自己跑跑問題也不大。

伏羅希洛夫戰士型履帶拖車(使用375馬力柴油機):

戰前五一勞動節閱兵,伏羅希洛夫戰士拖車牽引450毫米重型臼炮駛過紅場,後面的標語牌上有漢字標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拖曳B4 203毫米重型榴彈炮進行戰區機動的伏羅希洛夫戰士拖車,從蘇軍制服和背景建築看應該是1944年以後的反攻階段

涉水行駛的伏羅希洛夫戰士拖車

直接拖曳T-28坦克

除了伏羅希洛夫戰士,蘇軍裝備的另一種重型履帶式拖車是比較老式的共產國際拖車,它使用不同的底盤和發動機(131馬力)

另外,原來開戰時裝備超過20000輛的6×4 10輪越野底盤的GAZ-AAA和ZIS-6是20年代民用車?這黑的水平我也醉了。

GAZ-AAA

ZIS-6

某些蘇黑還能再表現得無知一點么?

最後,蘇黑真當二戰蘇聯沒輪式重卡?啥時候ZIS-10變成蘇聯最大載重卡車了?8×8全輪驅動底盤雅羅斯拉夫YAG-12發來賀電,12噸載重,120匹馬力,公路牽引T-34沒有任何問題。

什麼時候輪到2.5噸級的6×4/6×6的Studebaker之類小朋友跑來蘇聯裝高冷了?我也呵呵了。

另外,我發現某蘇黑分不清牽引重量和載重的區別,載重6噸只能拖6噸?你那照片上2輛4噸級載重的Diamond T969拖車怎麼拖著幾十噸的重坦跑起來?呵呵!驚訝吧。 @狂奔的野鼠

----------------------------------------------------------------------------------------------------------------------

@lee wenyang

呵呵,誰告訴你20000輛是總產量?包括民用?民用是GAZ-AA和ZIS-5,GAZ-AAA和ZIS-6都是標準軍用載重卡車,戰爭爆發時,蘇軍裝備GAZ-AAA 19115輛,ZIS-6 7795輛。也就是說1941年6月蘇軍中服役的這兩種軍用標準6X4越野底盤載重卡車26910輛(數據來源А.А.Мелия《Мобилизационная подготовка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ССР》——《蘇聯國民經濟動員計劃》,附表4.1941年液體燃料動員計劃),注意這只是裝備數量,而不是截止當時的總產量。至於GAZ-AA和ZIS-5裝備數量更多,戰爭爆發前裝備部隊總數超過20萬輛,戰爭爆發後又動員了民用卡車20萬輛。戰前蘇聯已經建成歐洲最大汽車工業,30年代大部分工業國家汽車產能是一年幾千到幾萬輛,蘇聯高爾基汽車廠一個廠的設計產能就達到10萬輛,1938年蘇聯載重卡車產量達到18.4萬輛,當年德國載重卡車產量6.2萬輛,而法國只有4.5萬輛產量,英國10.4萬輛,義大利1.2萬輛,日本2.3萬輛,世界第一的美國200萬輛。蘇聯載重卡車產輛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YAG-12是1932年就設計生產的,說明1932年蘇聯就掌握了8X8越野底盤重卡的技術,沒有投產是因為對蘇聯來說履帶式拖車更好用。6X6的10噸載重YAG-10是投入批量生產並服役的,就算跟載重8噸的YAG-10比ZIS-10也談不上當時蘇聯最大重卡。

二戰美軍主要卡車也就2.5噸載重水平,發動機功率高一點,6X4、6X6底盤,性能比戰前貨ZIS-6、GAZ-AAA略高一點的東西,按照某些人理論,二戰美軍卡車也是20年代民用水平,至多高那麼一點點?自己去看看20年代美國主要在生產一些什麼卡車好吧——基本都是4X2底盤的民用卡車,蘇聯引進美國技術後十年里不發展?大概只有你這樣腦補。

笑話!拿Studebaker US6說事又怎麼樣?6X6/6X4底盤2.5/5噸載重的Studebaker US6有什麼資格跟蘇聯卡車裝高冷,既然美國願意給,憑什麼白拿不拿?蘇聯消滅超過德國陸軍80%,空軍70%力量的時候美國在幹嗎?花4年時間毆打一個工業產能不足自己1/10的日本么?然後恬不知恥地號稱自己是反法西斯主力?就算把日本也算進來,整個軸心國集團武裝力量超過6成是蘇軍消滅的。戰時蘇聯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工業產能,仍然爆出10萬輛坦克自行火炮(一輛坦克工時折算20輛卡車毫無問題),如果蘇聯跟美國一樣躲在後面,跟美國換個位置,沒有損失這些工業產能,蘇聯能爆出多少卡車呢?西粉拿租借物資說事,那麼把美國換到1941年6月22日蘇聯的位置如何?


你看到的各國坦克設計,最根本的指標不是裝甲,火力,機動力這些,而是「車體寬度不能超過火車寬度」。

像虎式這種天生比較寬的,需要專門的火車運輸,上火車時還要換上專門的窄履帶。

坦克發動機的功率比汽車大很多,它的正常運行等於是超負荷運行,壽命特別短,這個壽命叫做「摩托小時」,為了節約壽命,坦克在到達戰場前都不是自己行駛,而是靠別的車輛。公路運輸的叫坦克運輸車。

平時訓練還是以節約壽命為主,公路拖運比較多,戰爭中更強調節約時間,可能火車拉到附近,剩下的就靠坦克自己走了。


  1. 坦克最大行程的限制。像虎式、虎王這樣的油老虎,百公里耗油非常大,大約在四五百升,所以虎式滿油行程才120公里,虎王170公里;德國後期主力中型坦克豹式也就200公里。對比蘇聯的主力中型坦克T-34/T-34-85,滿油行程可達到300公里左右,而且加裝外掛油箱後滿油行程可達450公里

所以,德國基本上都是靠車輛運輸,蘇聯T-34坦克長途奔襲並不少見

2.接上一點,蘇聯坦克普遍使用柴油機,配合可靠的克里斯蒂懸掛系統,所以戰略行程長,符合蘇聯一貫的「大縱深」戰略。德國坦克普遍使用汽油發動機,豹式坦克曾經出現過因發動機過熱而造成的自燃起火,加之頻發的機械故障,使得德國坦克不宜長途作戰。

3.坦克在公路上行駛大都是從鐵路開往戰場的過程中,鐵路還是運輸坦克最好的方式


普羅霍洛夫卡


T-34曾經連續狂飆突進200公里就算空前絕後的軍事神話,現代主戰坦克連續強行軍200公里都基本要趴窩,你就知道坦克平時是怎麼運輸的了


就題主的設問,我覺得應該視情況、國別而區分,比如在無敵火力威脅的後方,例如從製造廠發運到前線部隊途中,坦克等重兵器首選採用鐵路運輸,從鐵路終點站到作戰地域以重型專用拖車運送為主,到達作戰地域後戰場機動靠坦克自行履帶行軍。德軍對坦克的運送方式就是這樣,補圖:

上圖為22噸級坦克拖車,通常採用Sdkfz8或9半履帶牽引車牽引。

上圖為德軍Sd.Ah.116坦克拖車及運送的三突炮。

基本上超過30噸的坦克(虎、豹、虎王無差別中槍)漢斯就沒轍了,從鐵路終點站下來,得靠自己爬了,如果後勤機械化運力寬裕可以考慮兩台牽引車串聯來拖行,不過漢斯坦克拖車始終沒有足夠大噸位的。而下士的猛獸們懸掛系統又因超載而不可靠,所以虎豹個個都是漢斯軍工後勤的噩夢來著,能慢慢爬到戰地不修理就算上帝保佑,在庫爾斯克發生的「堡壘作戰」德軍一再推遲戰役發起時間部分原因也是為了讓新出廠的虎、豹下了火車自己趕路。

-------------------------------------------------------------------------------------------盟國奢侈的分隔線

美英盟軍情況就大大不同了,由於渡海作戰,其坦克首先要考慮能否裝船,就這一點,T1/M6重坦便無緣二戰,因為它大大超過了謝饅頭的艙位,導致裝運很不經濟,所以美英運送到前線的坦克少有40噸級以上的,其重兵器投送方式主要為:陸運-海運-陸運-作戰,英美對於坦克的維修保養較為注重,對坦克的摩托小時數控制得較好,也是因為研發了不少的後勤車輛含坦克拖車,所以從LT到HT都能得到足夠的後勤支持:

龜速丑鴨子瑪提爾達坐上Scammell Pioneer簡直是兜風,這款英國貨適用於40T以內級別的坦克,當然略微超載一下也問題不大,比如運送38.5噸的邱吉爾坦克。

表哥的參戰,使得大英帝國像是嗑對了葯,從各方面來說都寬裕了,比如這裡,只有軍人是英國的,Diamond T型牽引車、其載運的M3格蘭特坦克還有衣服鞋子包括草莓小內內估計都是湯姆表哥給的。照片攝於1943年的北非,在這個次要的戰略方向上漢斯被兩隻壕打哭了……

圖為二戰中美帝自用的M25龍式牽引車,攝於當代某次重演活動。用途:負責從卸船碼頭將坦克運送至作戰地域,這款車也是40噸左右級別。

戰後牛牛仍在擺弄自己的重口味玩具,比如這裡,兩輛美製坦克拖車牽引著土龜突擊炮前往某次測試場地。

--------------------------------------------------------共產主義的分隔線

至於偉大的蘇聯,很抱歉,由於戰前靠買,然後山寨成「自主知識產權」,而戰時幾乎全靠租借。所以根本就沒有相應的重型拖車,裝甲兵從火車上下來到戰地只能靠自己了,為證所言不虛,這裡給出毛熊最重的「重型」拖車:

ZIS-10卡車及其6噸級半掛拖車,6噸級別運送T-34的炮塔都不夠哇,苦逼的毛熊……

租借法案同樣造福了毛熊,據統計,毛熊從中獲得了幾乎全部所需的英美高質量全時四驅卡車,這些資本主義高冷貨遠勝過毛熊自產的GAZ或者ZIS那些停留在20世紀20年代民用水準的運輸車輛。當然,前文所述英國的Scammell 、美國的Diamond T也來到蘇聯,但是因為數量太少,真是難得一見,估計很快就被XXX斯基設計局拿去做了逆向工程模板。所以,光榮的紅軍坦克手們,不要想著搭帝國主義順風車了,從莫斯科到柏林的每一步都需要你們自己來走。


以下三張圖是裝甲先驅國的現代運輸方式,二戰簡陋一點但也差不了多少。

長距離更多還是鐵路,運輸車解決的是鐵路線和戰場的問題。比如上海南站到浦東,原諒腦洞。還有,放上板車後,坦克和挖掘機的差距就不大了。


【已修改,謝提醒】二戰時靠鐵路,現在也是。看到這個問題我忽

然想起了貼吧里的照片,

屬於南京軍區的,一網友去燒烤拍的,很明顯可以看出是鐵路運輸。

也不知道是否屬於泄露軍事機密,新鮮出廠的96


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是火車或者卡車裝著走。

懸掛和發動機都有壽命,到了一定的時候就要換,能省則省。

另外,坦克長途奔襲不是不可能。冷戰期間大家都想這麼玩,蘇聯要突擊,北約要支援,但是這種長距離的運動,機械故障很常見,對於維持成員戰鬥力也不利(坦克空間很小),所以應該儘力避免。


曾經在一條鐵路上看到過炮管的表示我天朝現在肯定大部分情況還是運輸,而且運輸的大部分情況是走鐵路。

不要問我是什麼炮管,一塊油布蒙著在我也不知道油布下面是什麼,大概是個坦克。


坦克的主要作用的是在作戰中實施突擊和擔任主要的活力支援,不在於進行長途行進,長距離行駛,坦克耗油嚴重,補給不容易跟上,而且不如鐵路或者公路方便,造成本末倒置


補充一個。機械故障原因主要是發動機跟變速箱。

要怪就怪自己弄噸位弄後置前驅。。


毛子很多時候是靠自己走的。因為毛子發現大多數坦克在用完摩托小時之前已經被擊毀了。。。。。。


一般來說,東線德軍的坦克運輸是依賴鐵路的。並不是說鐵路運輸就一點都不麻煩了,而是東線的道路條件實在太過惡劣。

正常戰役期間,裝甲集群的正常行軍肯定是坦克自己跑來跑去。但是兵力的集結必須依賴鐵路。

德軍的輜重物資在東線的運輸最主要的動力則是馬匹,因為卡車可靠性太差(拜俄國道路所賜)。


不打仗的話,都是火車汽車拉。坦克摩托小時很寶貴的!


裝甲車輛是有摩托小時數的,讓坦克親自長途奔襲是想累死車組嗎。


告訴你吧,哪怕是輪式車輛,距離超過500公里那也要靠火車運輸。大編隊的摩托化行軍時速很低,哪怕是在高速公路上,時速不超過60公里,最主要原因是編隊行駛很費勁,組織難度很大。摩托化公路行軍一天不會超過500公里,一是時速低,二是行軍途中要休息、吃飯、檢查車輛狀況。總之比較費勁,更別談故障率特別高的履帶式車輛了!


歐洲鐵路系統發達 在抵達交戰區前 基本都是火車運輸 至於牽引拖車之類的 有是有 不過不如鐵路普及


二戰中一般坦克的最大行程也就在三百公里。你自己算吧


只有打起來的時候才會自走,一般都是車拖著或者火車運(主要是鐵路運輸),也有飛機砸的空降坦克。坦克的故障率很高,你看前段時間我軍有個軍演,連續奔襲200公里就有大概一半趴窩

深度:96A坦克奔襲234公里後趴窩30%實屬正常|96式

就說明了讓坦克自己跑是件多麼奢侈的事情。


水印你當做沒看見吧,哈哈

現在運坦克也還是這麼運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曆朝歷代都會把打天下的功臣兄弟趕盡殺絕?
如何看待「歷史沒有如果」、「歷史沒有假設」?
在羅馬還是個小部落時,西方已經有希臘和迦太基這樣的發達文明,為什麼最後卻是羅馬後來居上,成為西方主宰?
如果59式坦克出現在電影《狂怒》那樣的場景里,會有怎樣的戰鬥發生?
AllThingsD 大會的歷史是怎麼樣的?Walt Mossberg 和 Kara Swisher 兩位主持人是什麼來歷?

TAG:歷史 | 軍事 | 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