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去了台灣,帶走了很多知識分子、商人、金錢和文物等,那麼新中國開始時是不是比民國時期更加貧窮了?

知識分子少了,上層人士也少了。 金錢少了。 很多重要的人和物都被帶走了。

——~——

問題補充:

題主就單單問這個問題,沒有扯到文革,而且我也沒有認為很多你們認為的,請不要隨意猜想他人。

沒有足夠的依據就不要隨便答題。

我純粹想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

雖然陳寅恪這樣的大師留下來了(後面的事想知道就去看《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但是胡適、傅斯年等人也跟著走了。

而且在當時,上層社會的富人很多都怕共黨,想逃走。

我想有人出來解答一下么~

謝謝大家!


補充一下數據和來源

老蔣帶走277w兩黃金(各方估計都在300w左右,277w數字來自於中國通史)

蔣介石當年帶走多少黃金

新華社轉的這篇介紹在350w,可見數量級沒有大問題,主要是具體數字

1955年我國發行新人民幣時基本參考1936年法幣標準,1936年上海金價每市兩合法幣110餘元(《陳雲與1955年人民幣新幣的發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於是按1955年標準:也就是相當於蔣帶走270w x 110=2.97億 55年人民幣

1955年全國財政收入27,203,319,000元,其中農業稅3,054,308,000元

中國農業稅

蔣帶走的黃金相當與1955年財政收入的1.09% 固然不算一筆小錢,但也確實談不上影響那麼大。

選取1955年是因為發行新人民幣,與黃金價格錨定清楚,相對好計算,1950年有兩個問題,1是第一版人民幣面值極大,跟55年差1w倍,很多數據來源單位都是只是標記為元,沒有備註搞不清楚就沒採用。2、1950我國剛剛開始統治,稅制和收入都尚未穩定。


題主補充道:「沒有足夠的依據就不要隨便答題"。

我找了一些依據,試著回答一下。

1.知識分子

2.文物

3金錢

4.商業

知識分子

中央研究院_百度百科 是當時最高學術研究機關。當時共有81名院士。他們可以說是當時國內知識分子最傑出的代表。

他們去向如下:

------------------------------------------------------------------------------------

去台灣的

朱家驊1893.5.30-1963.1.3),地質學家。 

凌鴻勛(1894.4.15-1981.8.15),土木工程專家。

袁貽瑾(1899.10.30-2003.3.22),醫學家。

李先聞(1902.10.10-1976.7.4),細胞遺傳學家,作物育種學家。

吳敬恆(1865.3.25-1953.10.30),政治學家、教育家。

胡適(1891.12.17-1962.2.24),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

傅斯年(1896.3.26-1950.12.20),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李濟(1896.6.2-1979.8.1),人類學家、 考古學家。

董作賓(1895.3.20-1963.11.23),甲骨學家、古史學家。

王世傑(1891.3.10-1981.4.21),法學家。

王寵惠(1881.10.10-1958.3.15),法學家。

-----------------------------------------------------------------------------------

去美國的

陳省身(1911.10.28-2004.12.3),數學家。

吳大猷(1907.9.29-2000.3.4)物理學家。

李書華(1889-1979.7.5),物理學家。

吳憲(1893.11.24-1959.8.8),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

陳克恢(1898.2.26-1988.12.12),藥理學家。

汪敬熙(1893.7.7-1968.6.30),現代生理心理學家。

林可勝(1897.10.15-1969.7.8),生理學家。

李方桂(1902.8.20-1987.8.21),語言學家。

趙元任1892.11.3-1982.2.25),語言學家。

蕭公權(1897.11.29-1981.11.4),政治學家。

---------------------------------------------------------------------------------

留在大陸的

姜立夫(1890.7.1-1978.2.3),數學家。

許寶騄(1910.9.1-1970.12.18),數學家。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數學家。

蘇步青(1902.9.23-2003.3.17),數學家。

吳有訓(1897.4.26-1977.11.30),物理學家。 

葉企孫(1898.7.16-1977.1.13) ,物理學家。

趙忠堯1902.6.27-1998.5.28),核物理學家。

嚴濟慈(1900.12.4-1996.11.2),物理學家。

饒毓泰(1891.12.1-1968.10.16),物理學家。

吳學周(1902.9.20-1983.10.31),物理化學家。

庄長恭(1894.12.25-1962.2.15),化學家。

曾昭掄(1899.5.25-1967.12.8),化學家。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地質學家。

翁文灝( 1889.7-1971.1.27),地質學家。

黃汲清(1904.3.30-1995.3.22),地質學家。

楊鍾健(1897.6.1-1979.1.15),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地質學家。

謝家榮(1903.11.20-1977.10.27),地質學家、礦床學家。

竺可楨(1890.3.7-1974.2.7),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

周仁(1892.8.5-1973.12.3),冶金學家和陶瓷學家。

侯德榜(1890.8.9-1974.8.26),化學家。

茅以升1896.1.9-1989.11.12),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

薩本棟1902.7.24-1949.1.31),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

王家揖(1898.5.5-1976.12),動物學家。

伍獻文(1900.3.15-1985.4.3),動物學家,魚類學家,線蟲學家。

貝時璋(1903.10.10-2009.10.29),實驗生物學家,細胞生物學家。

秉志(1886.4.9-1965.2.21 ),動物學家。

陳楨(1894.2.8-1957.11),動物學家,遺傳學家。

童第周(1902.5.28-1979.3.30),實驗胚胎學家。

胡先驌(1894.4.20-1968.7.16),植物學家。 

殷宏章(1908.10.1-1992.11.30),植物生理學家。

張景鉞(1895.10.29-1975.4.24),植物形態學家。

錢崇澍(1883.11.11-1965.12.28),植物學家。

戴芳瀾(1893.5.4 -1973.1.3),真菌學家和植物病理學家。

羅宗洛(1898.8.2-1978.10.26),植物生理學家。

李宗恩1894.9.10-1962),熱帶病學醫學家。

張孝騫(1897.12.28-1987.8.8),內科專家、醫學家。

吳定良(1893.1.5-1969.3.24),人類學家。

湯佩松(1903.11.12-2001.9.6),植物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

馮德培(1907.2.20-1995.4.10),生理學家、神經生物學家。

蔡翹(1897 10.11-1990.7.29),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

俞大紱(1901.2-1993.5.15),植物病理學家,農業微生物學家。

鄧叔群(1902.12.12 -1970.5.1),真菌學家,植物病理學家,森林學家。

金岳霖(1895.7.14-1984.10.19),哲學家,邏輯學家。

湯用彤(1893.6.21-1964.5.1),哲學史家、佛教史家。

馮友蘭(1895.12.4-1990.11.26),哲學家

余嘉錫(1884.2.9-1955.1.23),語言學家,目錄學家,古文獻學家。

張元濟(1867.10.25-1959.8.14),出版家

楊樹達(1885.6.1-1956.2.14),中國語言文字學家。

柳詒徵(1880.2.5-1956.2.3),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

陳垣(1880.11.12-1971.6.21),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

陳寅恪(1890.7.3-1969.10.7),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顧頡剛(1893.5.?-1980.12.25),歷史學家,民俗學家。

梁思永(1904.11.13-1954.04.2),考古學家。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文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

梁思成(1901.4.20-1972.1.9),建築學家。

周鯁生(1889.3.6-1971.4.20),法學家。

錢端升(1900.2.25-1990.1.21),政治學家,法學家。

馬寅初(1882.6.24-1982.5.10),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

陳達(1892.4.4-1975.1.16),社會學家。

陶孟和1887.11.5-1960.4.17),社會學家。

-----------------------------------------------------------------

文物方面

我想說的第一句話是,文物的多少跟是否貧窮有沒有必然的關係?文物不能轉化為技術,也沒聽說大陸還是台灣在艱苦年代用文物換取援助。但是題主問了,就必須回答一下。

-----------------------------------------------------------------

大陸地大物博,

不說後來才發現的兵馬俑,

不說帶不走的名勝古迹,

不說敦煌石窟,

不說雄偉的西安城牆,北京城牆(什麼,北京有城牆,你在逗我么?)

被國民黨帶去台灣的文物,大部分放在了台北故宮博物館。

所以我只拿北京故宮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館來進行比較。

北京故宮博物院:在1949年以後進一步豐富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台北故宮博物館:總計677,609件冊,是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該院是收藏中國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機構之一;藏有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1萬多件。

---------------------------------------------------------------------------------

金錢方面

最重要的,最值錢的,肯定是被帶走的那一批黃金,我沒有查到國民黨帶去台灣黃金的具體數量,說法是從233萬兩到350萬兩都有。換算過來就是100多噸。

大陸的黃金產量我倒是查到了

這樣看的話,國民黨的確帶走了很多的錢,如果說影響最大,肯定是這一塊對新中國的建設是影響最大的。

ps:按照Orfa Cheung先生的描敘,這個錢也不多。

商業....

待續


不知道題主關不關心股票?

股票市場有時有一種奇怪的現象,財務狀況差勁的公司,反而會得到更高的估值。

比如,著名的京東商城在美國上市的時候,財務狀況很早糟糕,勉強盈利而已,就那點可憐的利潤,恐怕都還是依靠會計手段做出來的,上市後,京東迅速出現了虧損,但是市場仍然給予了京東很高的溢價,按照今天的查到的價格,大約是5.倍的市凈率。

與之相反,有些公司的財務狀況很好,市場卻不怎麼買賬,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吧,中石油不管怎樣,利潤總額是很高的,但市場給的估值一直非常低,一直在1倍市凈率左右徘徊,就算在A股牛氣衝天的背景下,也就1.8倍市凈率。

為什麼呢?因為股票市場是看預期的。儘管京東的賬面資產不好看,但投資者仍然認為,京東的發展潛力大,在將來會創造出大量財富回報股東。而中石油的賬面資產很不錯,但投資者認為,中石油發展潛力不大,在未來不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也就是說,賬面資產,不等於發展潛力。

換成國家,也是這樣。國民黨帶走的,僅僅是中國當時一小部分賬面資產而已,而中國在被共產黨統一之後,獲得的了極大的發展潛力。

首先,中國境內實現了和平。戰爭對經濟的拖累,不用多說了吧。

其次,共產黨統一了中國全境。自從辛亥革命以來,中國都處於事實上的分裂狀態,就那蔣介石來說,東北是張學良的,雲南是雲龍的,山西是閻錫山的,四川是劉湘的,廣西是白崇禧、李宗仁的,更不題日本人和共產黨佔領的地盤。這種割據局面,極大的削弱了蔣介石在全國範圍內調配資源的能力。解放之初,上海商人囤積物資,囤積居奇,打算賺一筆,結果劉少奇迅速從東北等地調來大量物資,很快平抑了物價。國民黨當初金圓券改革的時候,物價瘋長,蔣經國做夢都想往上海調集物資,做不到啊!

再次,中國獲得了空前的國際地位,所謂的列強欺壓的狀況,不復存在。最有說服力的,恐怕是紫石英事件了。當時,解放軍部隊向長江內的英國軍艦紫石英號射擊,造成了軍艦受損,英軍出現了傷亡。這要是在清政府時期,那還得了?但由於共產黨武裝統一全中國,軍事實力空前強大,英國政府忍氣吞聲了事,可見國際地位的提高,所謂的外國列強欺壓中國的情況,不存在了。

最後,中國還獲得了蘇聯的無私援助。在解放初期,蘇聯給予中國的援助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如此大規模的援助過另外一個國家。具體數據,不列舉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國民黨帶走了一部分黃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中國大陸的賬面資產(儘管這點黃金其實微不足道,我們還是要把賬算到國民黨的頭上),但並沒有削弱中國的發展潛力。當然,帶走的知識分子,應該說是影響了發展,但畢竟是少數。

最影響發展的,其實應該是很多資本家(企業家)跑道台灣去了。不過,這個恐怕不能怪國民黨吧?

因此,我們可以說,當新中國解放的時候,中國事實上面臨著一百多年來最良好的發展機遇,可惜,這個機會被浪費了。

最後簡單粗暴的補充一下:長期以來,我們都有一種說法,說國民黨留下了一副爛攤子,國家一窮二白,因此新中國的發展充滿了曲折。

我只想說:既然知道是爛攤子,那你搶啥?


我們好像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台灣富是因為老蔣逃得時候帶走了黃金這些硬通貨,大陸窮就是缺這些黃金,需要白手起家。這TM明顯就是對當時政策失誤找的一個蹩腳借口嘛。現在題主的問題里還多了知識分子。

當時跟蔣介石去台灣的知識分子還是很少的,81個院士去台灣的只有十幾個,六十幾個相當於四分之三留在了大陸。

黃金據說老蔣帶走277萬兩,50年一年廣東收兌的有750萬兩,前面那個數據有考證,後面那個網上傳的還沒考證,但對大陸來說,這點錢真的不算什麼,那麼窮只能說政策上的問題,自己作死了,如果內戰結束後韓戰不打也許會好些,韓戰一打又欠一屁股債。。。好在老蔣帶走了點黃金,否則都不知道這口鍋給誰背了。 。


當時如果不修頤和園,是不是北洋水師就不會在甲午海戰中敗北了?

這鍋吧,總得有人背,一背就是幾輩子。


政治不正確地說一句:除了黃金什麼的不予置評外。其他常凱申帶走的……我想說,幸好帶走了……

不然留下來的大部分都得玉碎。不論人或物。經反右傾大躍進百花齊放文革幾役後,太多人只能用「經此浩劫,義無再辱」來告別舊世界。


我覺得應該還好,不光剩下了廣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真正能繼續用情懷、用理想、用規則、用權勢、用謊言、用狂熱榨出更多價值的還是這些留下來的的龐大的基層人口。

所以你看,只要自己不亂折騰自己,中國隨時都富得起來


中國最大的貪污犯,腐敗分子,流氓黑社會頭子也都走了。


土地才是最大的財產,土地上生長的或者土地下埋藏的資源遠遠超過被帶走的。

有了這些可以輕鬆抵押貸款。


國民黨沒能帶走兩樣當時對新中國發展最寶貴的東西。

1 東北工業基地。偽滿洲國的工業產值一度超過日本達到亞洲第一。

2 大多數海外、本土的頂尖技術人才。

共產黨能在內戰後期碾壓國民黨,已經說明當時其控制的經濟實力、人才數量遠勝於國民黨了。


一部分白手起家吧,當時的政局動蕩是我們年輕一代無法想像到的。與友人一同逃亡,身上捆滿銀票,皮箱里裝滿金條。香港的股市更讓多少資本家傾家蕩產。資本家只有佼佼者才是如今上海灘系列影視作品裡描述的咄咄逼人,住洋樓開洋車的模樣。民國多數達官顯貴同樣愛國,抵制洋貨愛賞國畫,穿著中山裝和布鞋,包著固定的車夫,用著紅木傢具和銀器,唯一和國外掛鉤的只是德國的私人醫生。他們受家庭熏陶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無師自通者多了去,更有責任心愛做善事,重視鄰里親情。別問我為啥肯定的回答,其家史就是商海沉浮錄,曾經世交也都為當時名流。當然財產給了紅衛兵。


不是,留下了12億屁民作為苦力,用這12億人來養活我們這個組織簡直太奢侈了,更何況還有960萬平方千米的礦產資源。

給你一個選擇,你是要幾萬黃金還是12億奴隸?


財富的主體是人,客體是資源。雖然他們帶走了財富的成品,但帶不走根基。只有環境合適,財富就會像雨後春筍一樣被創造。


我也想問下,為啥張愛玲、傅斯年、胡適等大師級別的人物離開了大陸?


錢不是問題,只要有人才和資源就可以!


財富畢竟是由人創造的。

感謝老蔣當時帶走了一大批人渣


一群窮人鬧革命把富人精英都趕走了,然後又怪精英們把精神和物質財富都帶走了,那麼當初為什麼要趕人家走呢?


山西一個省的礦就能把他們帶走的全買了。只要肯賣的話。


推薦閱讀:

極限挑戰第二季第六期為什麼下架?
去台灣自由行,有什麼小眾玩法推薦?
施明德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如何評價 國民黨為護黨產 將向國際人權組織「告洋狀」 一事?
台灣人的是非觀?

TAG:台灣 | 知識分子人群 | 中國近代史 | 中國國民黨 | 中華民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