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密度小於新加坡 為什麼還不能實現『居者有其屋』?

香港人口密度6,644/km2 新加坡人口密度7,797/km2 為什麼


個人以為很多答案沒回答到點子上。

大部分人都說香港土地可利用面積小,郊野公園什麼的沒法開發,這就是因果倒置了。為什麼沒法開發?在大陸,安徽黃山頂上建的有鋼筋水泥的旅館,廬山頂上建了一整座城鎮,你告訴我,香港那幾座小土坡,反而難度太大沒法蓋樓?

歸結原因,非開發區之所以非開放,關鍵原因並非是技術,而是政策使然。一方面地產資本控制政府,另一方面政治形態上偏向選民制。歷史上港府曾經有過建立公屋的計劃,因為有房階級的反對遊行而破產。

而新加坡的威權體制和中國大陸相似,根本沒有地產商和有房階級說話的份。要改善民生,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既得利益者,而這一類政府的執行效率更高。眼前現成的例子,我們政府要發展租賃市場,搞共有產權,公租房,租賃同權,徵求過房東們的意見嗎?

社會主義好啊


新加坡是小國

香港是大國的一個大城市

指望香港憑空冒出一個能威權鎮全市的李光耀

哪個角度都不現實

而且很多香港人在腦臀分離的心理層面

也不認同威權

基於現實

所有想要改變香港中下層人民生活現狀的港人

最該做的事是

先將自己從裡到外自洗成愛國愛港支持星辰大海的鐵杆小粉紅

甚至主動要求交國稅

要求參軍

要求直轄

哪怕裝也要裝成此樣

然後再去跟阿爺要求真普選

才能去和買辦+已上船的拼選票拼人數

從而嘗試改變香港的土地制度

嘗試改變香港的產業結構

當然

以上都是扯淡

阿爺要的東西很簡單

只要你愛國愛港不反阿爺

巴不得少管不管

精明的是香港大資產階級

結合香港歷史

早把中下層香港人洗腦洗得腦臀分離了

左手罵阿爺不市場化不自由

右手又期待在本城搞阿爺最擅長的共產主義革命

搞革命又不跟香港大資產階級對著干

居然要跟阿爺對著干

跟阿爺對著干也就罷了

還要順便跟阿爺也怕的蝗蟲對著干

對著干也就罷了

幹得還一點兒都不左派不昭和

這麼多年連個剁手指頭的都沒有

只會搞餐間絕食運動

可謂全球共運史之恥

人窮志短

絕大多數時候

都不是方向問題

首先是決心問題

本質是認知問題

正所謂

成功的革命

一要主義真 — 站在認知的最前沿

二要不怕死 — 站在決心的最高級

只不過

當今全球

資本的洗腦無處不在

美國最發達

幾千萬窮人們不關心自己如何變富

更關心幾十萬變性人是否能拿公共財政做手術

關心薛定諤態的「溫和「異教徒能否順利地當你家鄰居

可謂腦臀分離

我朝也不錯

人們在鋪天蓋地的遊戲、八卦、綜藝、娛樂中變成動物

可謂虛擬插管兒

直接消滅了臀

認知?

自由意志?

腦臀一致?

不存在的罷


壞境決定政策,政策決定一切。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彈丸小島,扼守要衝,不過情況不一樣。

新加坡的崛起,主要靠兩個一個是要衝,一個是危機感,從馬來亞獨立出來的時候,是真的窮,之後靠實施國家資本主義才起來的,現在周圍還是列強環繞,你要是有點病,分分鐘要你命,所以,這個地方第一要務,就是要完全沒有病,能依靠的,只有600萬人,國民是第一位的。所以新加坡,雖然富豪多,但是重大的經濟命脈都是捏在國家控股公司的。

香港的崛起,當然第一也是因為要衝,第二,是因為作為一個殖民地,面向整個亞洲市場。他周圍可沒有什麼列強要分分鐘滅了香港,就算是97年之前,扣掉政治因素,也是分分鐘給你援助的。就算你的底層人民活得再累,都沒關係,我有個出生即居民政策,我有背後潛在的優質人口輸入,註定香港只是大資本家的舞台。

香港,屁民不是生產力,活得好不好,並不是重點。

新加坡,普通人活得不好,是要亡國的。


香港政治團體的錢不是大陸的,媒體不是大陸的,但是大陸卻不願意香港亂,拚命壓著外國勢力想搞加泰羅尼亞那套的圖謀。

這種局面給了夾縫裡的資本集團可趁之機,一邊帶節奏裹挾節奏給大陸留作業(香港的資本勢力真有能力魚死網破把香港搞亂),一邊把大陸推到前台給他們擋槍。

越是鬧港獨,越離不開香港,越被迫在香港買房。

大陸房地產只是一線和部分其他城市虛高,而香港年輕人是真的沒退路了。

理想的劇本是:

人住鴿子籠- 底層代表上台- 開放供地打壓房價- 其樂融融

比較現實的劇本是:

人搭帳篷- 底層代表上不了資本媒體- 號稱打壓房價的政治家上台也搞不定產權和法律問題,但是儘可能的放開了一些政策- 住帳篷的人減少了一些

比較挨罵的劇本是:

政府為了和諧管制房地產資本,收稅建造公租房- 雖然質量不咋地起碼能租到房子,不用住鴿子籠。(順便提示一下,打隔斷成鴿子籠在大陸是不合法的)

香港的劇本是:

人住鴿子籠– 資本操縱民心,公然煽動對抗,給大陸留作業– 大陸害怕香港全港大亂,耽誤大陸發展– 資本繼續煽動港獨防止年輕人外流– 香港和大陸都束手無策

短期內無解。

順便,現在香港失意青年流向大陸的變多了。

雖然香港還是人口流入城市。

早晚隨著大陸經濟發展,香港住鴿子籠的那些人醒的會越來越多。

當然,房地產資本總是會跑的,不過房子跑不了。

說不定不到2047,香港就得毀在金融吸毒上。


你提了個好問題,上面回答很少有人擊中要害。

新加坡是「家長制」,房子是政治問題。

新家坡租屋覆蓋人群達到80%。

香港是「自由市場」,房子是市場問題。

香港只有40%左右人住在政府的公租房內。

說的難聽點就是當年李光耀的強硬專治把房產當政治問題解決,而香港作為自由之都,沒人敢這麼做。


新加坡是李家說的算,香港是李家說的算


我寫這答案的原意是針對題主所提到的香港人口密度比新加坡低的數據。我想寫的重點是山多平地少的香港大面積的山地把人口密度數據拉低,所以不能直接與全是平地的新加坡的數據比。香港總面積雖然比較大,但香港已開發區比新加坡還要少。不計土地價格,香港發展每公頃土地的成本是新加坡的四倍。

香港因地理、歷史、法律等原因,令到只有少於25%的香港土地被開發,就是說全香港七百多萬的人口都擠在這25%的土地上。然而這25%的土地中還有相當的部分因歷史和政策原因(例如丁權政策)又被用作鄉郊式發展。

當然在另外75%的土地之中,其實有不少土地在現代技術水平下是能開發的。然而很多適合開發的荒地卻因為種種政治、法律、環境保護等原因被禁止開發。之前政府提出把少量郊野公園用地改為發展住宅,結果因為民間與政治團體的反對而作罷。前特首提出發展新界東北的農地的計劃也被政治原因拉到。

歸根結底香港的住屋土地問題是香港社會和政治制度問題。政府與地產商為了控制土地供應數量,保護地產商利益也是香港大量土地被禁止開發的原因。

山多平地少的香港

================================================================

除了政策上的問題以外,有一點要說的是以可利用土地面積計算,香港城市人口密度遠高於新加坡,甚至應該說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主要城市,沒有之一。

其實縱觀全世界所有大城市,香港作為一個大城市能存在可以說一個奇蹟。它不是高山就是海島。幾乎所有你今天在香港可以看到的平地都是百多年來填海出來的。這些填海土地容納了差不多香港的40%居住人口和70%的工商業活動。其中填海總面積為68平方公里。

香港土地總面積為1106平方公里。

其中443平方公里為郊野公園範圍,法律上完全禁止開發。(就算讓你開發業不行,這些地方大部分不是高山就是海島); 84%土地為斜波,其中650平方公里為陡峭斜坡,不能建設。

大概75%的香港土地因地理、政治、歷史原因屬於郊野地區/非開發地區。就是說香港可利用的土地面積只有269平方公里。

香港土地用途

與此比較的是新加坡單是已填海面積就已經有130平方公里,為香港可利用面積的一半。

新加坡建成區

新加坡總面積(719.9km2)雖然比香港少,但是新加坡全島都是平地,最高點只有163米,所以土地可利用率遠高於香港。

新加坡土地運用

除了軍事用途、郊野公園、水庫和其他用途,新加坡有超過53%的面積是民用可利用土地(Housing, Industry and Commenrce, Community Facilities, Utilitie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就是說新加坡的民用可利用面積為381平方公里,遠高於香港的269平方公里。

新加坡人口為561萬。可利用面積人口密度為14717/km2

而香港人口為人口739萬。可利用面積人口密度為27472/km2,密度是新加坡的兩倍。

27472人/km2 是什麼概念?

紐約曼哈頓面積59.1平方公里,人口164萬, 人口密度為 27,826/km2。 (去除中央公園面積3.4平方公里後為55.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9510/km2。但是香港的可利用面積是又把公園等open space面積計算在內,康文署轄下公園總面積9.3平方公里)

上海浦西傳統中心城區七區(黃浦、徐匯、長寧、靜安、普陀、虹口、楊浦)總面積289.44平方公里。就是說香港所有可利用土地面積加起來比上海老城區還要小。七區人口704萬,人口密度24333/km2)

這兩個例子的地區全都是市中心建成區,而且是以上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然而香港的269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積是已經包括了機場(12.55km2),貨櫃碼頭(葵青碼頭2.79km2),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1.5km2),迪士尼,跨境口岸等等不能住人的大型用地。還有實際上很差不多一半用地因為政策等各種原因被用作超低密度發展(下面會繼續說)。然而全香港的可利用面積人口密度跟以上兩個高密度市中心的人口密度相若,更不用想香港市區的人口密度有多高呢。

丁屋政策

如果你有仔細看上圖香港土地運用中你會發現有3.2%面積的香港土地是被用作為 Rural Settlements (鄉村房屋)。而用作私人住宅(Private residential)和公共房屋(Public Residential)的用地卻只有2.3%和1.4%。就是說有46%的住宅用地是用在鄉村式發展,而這46%的用地卻只居住了香港少於一成的人口。而且這些所謂鄉村式發展很多時是在高密度一發展地區的旁邊。

在世界上樓價最貴的城市還存在這些低密度鄉村式房屋的原因就是源於港英政府時期的丁屋政策

「傳統以來,新界居民均於村落內或鄰近的私人農地或荒地之上興建房屋居住。而自英國租借新界後,有關的傳統一直延續,而以政府向居民批出「建屋牌」或以換地重批的方式進行。及至1970年代政府計劃發展新界,為了得到新界原居民的支持,當時的香港政府於1972年12月實施的「小型屋宇政策」,規定年滿18歲,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認可鄉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一生可申請一次於認可範圍內建造一座最高3層(上限27呎/8.22米高),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呎的丁屋,無需向政府補地價。」(來源自維基百科)

簡單來說就是說你上很多代是所謂的新界原居民,而且是男性的活,香港政府就送你一層2100平方呎(200平方米)的獨立屋。要知道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平方呎...是不是很公平呢?

「政府在二○一二年十月表示,在1300公頃閒置土地中,有932公頃規劃為「鄉村式發展」用地,而該類用地的規劃用途,主要是供原居民興建丁屋之用」 (來源自香港立法會)

就是說香港預留給未來建設的土地中,四分三以上是留給這些所謂新界原居民後代的,人口不夠香港的5%,而真正留給香港市民的用地不多。當然這不公平不合理的政策,在香港民間中,無論是哪一派別都其實有很多聲音是要求改變的。

來自蘋果日報

然而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香港政府不會去改變這不平等政策呢?你要知道香港鄉村勢力是很大的,是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而且跟中央的關係很不錯。香港政府不但是不敢碰,而且是沒辦法碰。

有人問為什麼政府不把新界的農地都拿來建設呢?這香港鄉村勢力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大量農地被香港的發展商囤地。而且就算全部農地能收回來的話,也只能增加50平方公里的土地供應。

所以最後能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就只有填海,然而填海還是受到環保團體等勢力反對的。詳情可以參考香港的《保護海港條例》。這也令香港填海面積比新加坡少很多。

除此以外香港政府長期實行高地價政策,以賣地為主要收入來實現低稅率。增加土地供應也會令地產商利益受損,地產商的勢力也令到政府不願去真正正視問題努力增加土地供應。

所以最後留給香港市民的土地,不多。

================================================================

有人問為什麼不開發山地斜坡呢。。。 我想說的是香港才是世界第一山城好嗎,重慶請你站到一邊吧。。。。。

而另外75%的香港是這樣的

硬要說很多城市人口密度都比香港高呀... 其實中國有青藏高原、新疆、內蒙古,人口密度其實也挺低的好嗎,比尼泊爾瑞士還要低呢... 尼泊爾瑞士肯定都是人多非常擠的吧。再不我們加上南海的面積來算好嗎... 香港官方的人口密度數據都是把境內那四分之三無人之境的面積計進去的。

我一直在說的是可利用/可開發/適合居住土地的人口密度。還有重點是大部分其他城市都能進一步向周邊擴展,香港新加坡不能。北京五環六環不夠的話可以繼續建七環八環,再不夠就在市界外河北周圍建衛星城,再不行把天津吞掉變成衛星城也行。同道理上海如果連浦東崇明島都不夠用的話,那可以繼續向西面江蘇浙江擴展。紐約每天都有上以百萬人從新澤西跨洲通勤,連Newark國際機場都建在新澤西那邊。這是因為市界/省界/州界等行政分區並不阻止居民自由的通行和通勤,也不阻止城市的自然延伸,市區樓價太貴的話人們可以自由的到遠離市中心的地方居住。但是香港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行政區,卻沒有這個條件,政治的劃線決定了香港的城市發展不能往深圳河以北自然延伸。


一個是國家資本,一個是買辦資本。李家坡的大家長可以控制一切資源分配,光耀顯龍按照經營家庭的模式經營新加坡,中央集權可以更高效的上令下達。香港被十幾個私人買辦瓜分的四分五裂,無論是港英政府的香港議會還是現今的香港立法會都是幾個江湖大佬們的議事堂,玩的還是江湖劃片收保護費那一套。

想想當年被幾大軍閥弄的四分五裂的中國,為啥沒有戰鬥力就知道了,還有現在藍綠對峙的台灣,整天扯皮吃瓜,經濟停滯將近十餘年都無人在乎,買辦體制下,所有人都是聚居蟹,海水一來,螃蟹們就挪窩。不像中央集權下,擁有者把土地當成自己家的。


沒有什麼好遮掩的,香港本土的幾大家族壟斷了香港的地產生意。通過囤地等多種方式嚴格的限制每年新房的開發數量。背地裡鼓動所謂中產階級支持環保、本土原生態等等所謂的各種保育措施。目的只是為了限制開發用地數量,維持住高昂的房價。

在這點上資本家和已經有房的購房者,是達成了一個相對一致的,然後大家一起拉著房價向天頂星奔去。

竊以為港人極低的生育率,跟當前的房價是有直接關係的,相當於自己把自己後代給閹割了吧。最少對著那些籠民和底層人來說,是相當不人道的。


香港式的寡頭民主是最糟。比家長制和大眾民主都糟。


因為改開前香港老左沒把握住被輸出革命的機會,改開後修正主義者選擇了和香港的大資本家合作。

香港不是不能鬧革命,但給美帝做走狗反共反中是沒有前途的。

正確做法應該是扛著紅旗反紅旗,利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打倒走資派奪取政權


香港是較為純正的資本主義,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結果就是『能』者有其屋。沒錢?拜拜您吶,住鴿子窩去吧~~

新加坡是全球罕見的『願為屁民負責的(家長制)精英主義』,自然是『居』者有其屋(子女都有屋)。

雙方的刑事政策差異也是這樣:

香港是精英階級的利益優先,不能容忍公權力威脅個體的利益,自然「寬刑廢死」。

新加坡是我們全家的利益優先,不能容忍少數渣滓破壞我家、我子女的安全、秩序、福祉,自然嚴刑峻法,並得到子女的普遍支持。


香港給廣大夢想著「自由市場經濟」烏托邦的人,深深的上了一課。

制度是拿來解決問題的,解決不了問題的制度就是天王老子定的都沒鳥用,就算聽起來美輪美奐都是垃圾。


偉大的林肯在偉大的《葛底斯堡演講》里講了三個詞:民有,民治,民享。

新加坡雖然威權主義,被廣泛認為沒有民主,但是新加坡政府真的是貫徹了這三個詞。

新加坡政府是真心希望好好的為新加坡人民服務,雖然管得確實多了一點,但是人家從初心到成效,確實是保障了大部分新加坡人的利益。

新加坡政府做到了一件事情,一個新加坡公民,只要你勤勞,不懶,政府會想辦法讓你過上體面的生活。

香港呢?香港從來就沒有過「民有、民治、民享」這麼檔子事。

新加坡公民就是新加坡的老闆,李光耀只是個強勢的CEO罷了,

但是香港的老闆從來就不是香港人,之前是英國人,之後是中央。

這些人為什麼要管香港人的死活呢?

新加坡有民主沒自由,香港有自由沒民主,這就是一切的根源。


因為資本比屌絲高明太多,資本提前勾結了權力,巴結了權力的大腿。

資本勾結權力,獲得競爭特權,不斷割屌絲韭菜。

然後又給屌絲洗腦,讓屌絲去懟公權。

資本一邊賣屁股,一邊把屌絲搞成無腦巨嬰。公權於是順水推舟的把屌絲賣給了資本。

資本和權力,就這樣通過割屌絲韭菜,不斷壯大。

當然,資本壯大之後,又會裹挾屌絲,煽動民意,反噬公權。試圖主導權力。

屌絲必須在這場新的戰役中,優先出賣資本,把資本搞個半死不活。

屌絲必須從資本身上多割些肉,才能壯大自身,擺脫同時被權力和資本壓迫的命運。

鬥爭始終存在,資本,權力,屌絲三方廝殺,誰最天真,誰最蠢,誰死得最快最慘。

少信資本的話,多動動腦子,看看自己利益。

資本的聰明之處在於,資本始終知道,自己最大的任務是壯大資本。資本越壯大,資本的力量越強大。

資本為了壯大,會賣屁股,會坑殺屌絲,一切為了利益。

屌絲如果搞不清這點,不想著壯大自己,被忽悠成了腦殘,免費捨棄了自己的籌碼,註定被資本賣。

現代社會,屌絲,人多,其實是非常強大的一股力量。綠綠都快把歐洲變成綠洲了,美國的綠綠,黑命貴,也能腳踩紅脖子,吊打亞裔。

就連低端白人和黑人,都能在香港中國到處接收跪舔送炮的亞洲女性。

香港和國內的屌絲,真的要好好反思。

放棄了武器的人,連本國女人都會歧視他們。


別邀請我了,答了也是刪,一句吧

任何權力都只須向權力來源負責


香港政府搞"guojia資本主義「---權利與資本苟合,極力追逐資本利潤,限制土地供給,喂肥了李嘉誠這樣的地產大鱷,卻不顧住在「棺材板」民眾的死活。

新加坡的資本主義政府,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北歐一些民族那樣的」國家社會主義「的功能,在」居者有其屋「的方向上下了大力氣、花了大價錢。

BTW:台灣」消失的國界「電視節目有一集講到新加坡政府修建的公租房時,一件事震精了我:新加坡的每棟公租樓房裡面都被要求設計建造一間防空洞式的地震庇護所;即便地震時,所有別的房間垮塌,這一間也不會垮塌。(雖然新加坡不在地震活躍帶上)


都在兜圈子

香港政府需要土地批租收入,作為財政收入的補充。香港早年一直以自由港作為經濟發展的模式,低稅收政策的的確確支持了國際貿易轉運港的成長,但財政收入不得不另闢蹊徑,土地批租於是隆重登場。

這一制度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時,在國內大行其道起來。


其實不是不能實現,是不去實現。

賣地是香港政府主要收入來源,地產商透過賣地,建房子,謀利。再把這些錢用各種方式,回到政府手上。同時,香港巿民在地產和房屋相關的稅收也是非常龐大。兼且,政府不願地產商的利益受損,以免危害自己的管治。

這某情況,《地產霸權》、《官商同謀》講得很清楚。

新加坡畢竟是個主權國家,可以自己說了算,整體而言社會安定對新加坡重要,利民政策,家長式管治並行。不過我知道的不多,但是就房屋而言,他們的確比較進取,計劃也更長遠。

不似得香港,都愛用最民眾最民生的東西,榨取最大利潤。人們知道這方法最賺錢,哪會輕易放棄?


香港有房產的階級是主要納稅人。

因為香港稅收制度問題,窮人可能一輩子沒給香港政府交過一毛錢。

資本主義社會從來沒有----政府給不納稅的人盡心儘力解決問題的道理。人只會給自己開工資的人負責,這是常識。

1,所以選票是沒用的,拿到400萬張選票又如何?選票不能當飯吃,不能給公務員開工資。

2,所以找阿爺是沒用的,因為阿爺不給香港官僚發工資。

脫離財稅基礎談政治,基本上都是無稽之談。權力向財稅來源負責,不是向權力來源負責。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話人人都會說,真正懂的其實沒幾個。


推薦閱讀:

新加坡的辣椒螃蟹怎麼做才地道?
台灣和新加坡哪個民主程度更高?為什麼?
為什麼李光耀要求去世後即刻拆除李家有百年歷史的老宅?
想出國讀研,正在考慮去新加坡,聽說新加坡碩士教育很水,這是真的嗎?
新加坡的教育怎麼樣?

TAG:香港 | 房價 | 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