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視後期轉做導演或製片人,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

非科班出身,大學因為熱愛,自己組過工作室,但以失敗告終。畢業之後專職從事影視後期的工作,差不多一年多了。目前工作內容就是以宣傳片為主,偶爾剪一剪微電影,主要還是跟著公司的項目走。

做這行尤其是在這種不大不小的公司,感覺特別累,文案基本靠複製+百度,也不會特別去注意畫面的銜接,攝影完全按照編導的意思去拍(不然公司內部就會有矛盾),幾乎什麼都要靠後期來拯救。有時候一個片子拍完回來,文案都能改四五回,工作越做越覺得後期就像個擦屁股的,越對未來沒有信心。

所以想往前期轉,不知道轉去做導演或者製片人需要做些什麼樣的準備,或者說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58年之前,戈達爾拍攝《筋疲力盡》,自此新浪潮開始,它一夜之間傳遍整個世界,至今都有新浪潮的迴響。如果單從戈達爾的跳切,非職業演員、街頭取景來評價新浪潮,無疑是狹隘的,今日看來,新浪潮的精神是什麼,新浪潮是一次電影思想的解放,它意味著不是所有的主流電影都需要大投入、大資金、大明星、大製作,它也可以是小投入、小資金、小製作。

目前,用蘋果手機拍攝的電影都已經產生了,我具體記不住是哪個導演了。這意味著,只要你有足夠的想像力,具有創新的能力,擁有激情和行動的決心,數碼科技已經為你清掃了所有存在的障礙,當然,還仍然會有一些傳統思想的電影人,會給你說,傾家蕩產、門檻很高、導演很多等等嚇唬你的狗屁言論,不要相信他們,最重要的是,保持持久的夢想,去行動,去拍攝,這才是重要的。

量力而行,所有牛逼的導演都是從拍短片開始的,上專業學校的可能一開始是用廣播級的設備拍,或者是電影級的設備拍,數碼技術的日新月異,當時的廣播級的可能都不如你現在的智能手機先進。

如果條件好一點的,2萬元錢就可以配置一套攝影、錄音,放在20年前就是非常牛逼的裝備了,找幾個朋友、親戚,只要你的IDEA夠牛逼,就可以不花一毛錢就能拍出來,可以看看第69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短片《時間代碼》,你看看就知道,這需要幾個錢。

但是,想成為名導和大師,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沒有十年磨一劍,連逐鹿的資格都沒有,電影史變長了,現在的電影是一個基本完備的狀態,哪怕做出一點點的創新,都足以讓你閃耀這個時代。

一個導演不懂攝影的技術,沒關係,問攝影師;不懂燈光,問燈光;不懂後期,讓他們去做。但是,如果一個導演不懂得如何用視覺思考,如何生產足夠強大的想像力,如何對生活有著足夠敏銳的觀察和感知,他去問誰,花錢去買,到知乎上來問,這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了的,除非你花錢買一個導演。

多看點戈達爾、阿巴斯這些用最少的錢拍出最有創意的作品,不要看好萊塢大片,哪些都是人民幣堆砌出來的玩意。等你花最少的錢拍出最有創意的作品來,你想傾家蕩產也難。賣房賣地,去拍電影,這肯定不值得鼓勵和推廣,也是對當代電影的誤解,真正的電影從來不以錢取勝,儘管錢多了會更好。

周傳基老師,為什麼值得尊敬,就是他真正懂得電影是什麼,並不遺餘力的傳授電影知識和理念,不像把一節課賣到2000元的技術流,像日本的岩井俊二、今村昌平,伊朗的阿巴斯,他們真正的電影人。

戈達爾說,看電影就是拍電影;阿巴斯說,絕大多數人花了四年的時間去學用四周就能學會的東西。我說,熱愛電影,就去拍,就去行動,量力而行,有10塊錢就去拍個2塊錢的電影。

至於做什麼準備,十年的磨練:

第一,熟悉電影史,熟悉每一部經典的作品,以及為什麼,看電影,看電影,看電影。

第二、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用視覺描述生活,用視覺還原生活,用視覺思考生活,你所有藝術的源頭的第一來源應該是鮮活的生活;如果你不知道搬磚工怎麼用他的語言跟人交流的,有什麼資格寫出他的對白。

第三,拍電影,拍電影,拍電影。就是1分鐘的短片也叫電影,只要你干涉了現實,表達了一個你的想法,就是電影。

第四,提高人文、科學的修養,必讀的文學經典要讀吧;看著就困的哲學社科歷史書要讀吧;跟同時代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小說家等頂級人物面對面交流,你都插不上嘴,你還算是什麼頂級的導演,屁都不是。

信息和科技革命拉平了獲取知識的鴻溝,也讓技術更親民、更易用、更廣泛,它們為創意的實現掃平了障礙,既讓天才可以脫穎而出,也讓庸才露出原形。

加油!從這個天天罵爛片的時代來看,有創意的中國導演還遠遠不夠,遠遠不夠。中國電影急需、亟待、渴求新鮮血液的注入。


蟹妖

在國內百分之九十九的後期本來就是擦屁股的,隨便抓一個後期問問基本都是這個答案。題主以失望的語氣提出這一點,個人感覺是之前並沒有很了解這一行,或者只看到、聽到這一行好的方面。

同理,你是否了解導演和製片人到底需要承受和經歷什麼呢?這兩個是不是你想要的?

在國內,除了有名有號的極少數大牌們,大部分能活下來的導演也好、製片人也好,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技能一是能抓來錢,二是能忽悠。這兩項技能修鍊好,其他都是浮雲。執行層面?有的是人做。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部分劇集,編劇瞎寫、攝像盲拍、演員胡演、後期亂湊。導演都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要幹什麼,製片人為了抓錢答應了許多奇怪的需求。

對於一個沒有什麼圈子,沒有什麼人脈的苦逼後期想轉型,推薦一是編導,也苦逼的工種,門檻跟後期一樣低,但上升通道比後期寬得多,而且後期的經驗完全不浪費。二是統籌,這個要看個人能力,現在市面上好的統籌實在實在太少了,心思靈活且細緻的話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努力。

願天下誤入歧途的後期們都能找到自己更震撼、更大氣,更有節奏感的未來……


你邀請了我, 但這個問題 我真的很難回答你。

講句真心話,2017年,本行業導演突破年終大關 目前登記在冊的已經達到20萬人了。還不算沒有登記的,各路導演把花齊放。 別問我數據從何而來,可以這樣說 一點都不假,一點都不。

我搞不明白這個行業到底是有什麼樣的魔力,讓這麼多人跳槽轉行湧進來。 賺錢嗎? 還是因為階級地位高,又或者以為天天跟明星打交道? 還是樂不疲備的文學創作?

80%的導演,都還徘徊在溫飽線上,並不可能跟明星見面打交道。勞務報酬不如一名普通的建築設計。15%的導演窮困潦倒,養育家小實現財富自由更是無稽之談,連基本責任都無法履行。本行業中,為了出頭的導演 數不勝數的賣房子出作品的,銀行貸款的,項目破敗跳樓上吊的,離異擺脫家庭沉溺於自我意識的, 失敗者太多太多了。為了啥? 僅為實現自我想法輸出,領導他人,為了這些就做一些名為理想實為敗家的行徑那做事的代價就太大太大了。

美名其曰的為了藝術獻身,簡直就是放P。 同學, 請搞明白,學習任何專業就是為了自己能夠抬頭做人 讓自己與家人活得更好,實現自我價值的攀升。

如若你想通過自己的工作或者去影響一代人,我勸你。 不如加入 共產黨,在一地方運作,爭取步入市委常委圈。還切實際一點。

請記住!

導演就是一設計, 既然是設計工作者,必然有他獨特的崗位設計工具,市場上 60%的導演,根本不具備崗位設計能力。 即便是最基礎的MV,他可能都無法完成設計工作。還需要聘用外援來加分,項目做砸了就甩鍋給文字工作者,要麼說項目組同事垃圾。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導演的設計,一定要是其它可視化部門的加分項!!!
導演的設計,一定要是其它可視化部門的加分項!!!
導演的設計,一定要是其它可視化部門的加分項!!!

然而, 任何導演都能做一些模糊不清的設計工作, 有點基礎的就是畫畫Ex表格,寫寫鏡頭單。講真~ 這行但凡有些經驗的 做過一些項目的 都會寫。 模版拿來一套,改改思路案頭就完成了,那阿貓阿狗不都能做導演了嘛?杵那看個監視屏,擺王八譜! 可真正的導演工作,又涉及多少? 我想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問題就不用講明白了。

再說說, 轉導演的動機吧, 我所見的很多其它崗位轉導演的,都是在該崗位上磨練了許多年,崗位設置運作模式銜接都能玩的很轉,也看得明白導演崗的設計思路與工作流程。才轉到導演崗上練刀的,即便是我們崇拜的大攝影師(小丁老師)不也摔了很大的跟頭嗎? 慘敗的設計令人髮指。作為侄兒子輩份的我都覺得不可思議,那麼多年的經驗都廢在導演崗上。

想清楚, 你的動機因何存在,搞明白你的理想為誰活,看清楚自己專業方向 做一步步遞進。

我的身邊認識的光科班其它專業轉導演的,都因轉而窮困潦倒,導演技能不但沒掌握。反而自己專業弄的模糊不清,甩了一大半。想想自己的優點吧 DD!


問對人了。首先影視的前後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從業務上是分開的。要準備的太多了,況且你的工作經驗在公司坐班剪宣傳片。給你建議吧,你去專門做影視後期的公司,申請跟組剪輯,你會立馬懂了,去一兩個劇組,沒事了就多跑跑現場,也有機會和製片,導演有機會接觸。剪輯手其實屬於技術熟練工種,導演屬於內容輸出創造的工種,製片更別提了,大部分屬於管理類了。所以,別盲目要當導演,製片人什麼的,看你應該還算年輕,這就是你的核心力量,多跟兩個劇組,你會發現你會慢慢的看清楚這些職能的優劣處,再去選擇自己的職業規劃會更清晰。嚴格要求自己,真的行行都有枯燥孤獨的時候,找到目標就要馬上去執行,不要中途放棄。錢什麼的能保證生活和交際就行了。加油,也許某一天可以在劇組碰到你


那些人都把導演默認成影視劇導演,其實我猜題主說的前期就是簡簡單單講的是他這道工序的上游而已吧

我一般喜歡稱之為「編導」,一個商業影視項目的總策劃,總設計,成片質量的總負責人。

我敢保證所謂的號稱的「影視劇導演」平!均!生活質量,收入水平,肯定比不上定製類影視商業項目(tvc,宣傳片,欄目等)的「編導」,絕大多數所謂的號稱的「影視劇導演」吃飯都成問題。


蟹妖。

先說我觀察到的情況,商業廣告宣傳片領域裡的後期同行(剪包特效),轉同領域的後期導演和後期製片是有一定比例的,轉前期導演和前期製片的比例很小,轉跨領域的(電影電視)導演和製片(無論前後期)的比例更小。

不知道題主身在什麼城市,行業環境和大氣候如何。城際間差異可能導致工作愉悅程度和職能細分程度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即便你轉換了身份和職能,由於行業氣候不清朗,困擾你的事情依然會存在,以另一種面目。這個心理準備請一定要有。

實際操作方面,時時刻刻惦記著去認識你想要成為的這個群體的人們。不要放過每一個你因為工作關係結識的導演或製片,如果有同行或同事可能認識這些人(特別是前輩),請讓他們介紹你們認識。通過近距離觀察他們或和他們共事來獲得第一手情報。了解讓他們選擇這個身份的動機是什麼,能堅持下去的原因是什麼,可能達成的目標是什麼,有沒有持續困擾的事情,職業瓶頸可能出現在什麼關鍵節點。然後比照你自己擅長的部分,難以承受的部分。你大概會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這個選擇。

如果你真的很適合,也下定了決心。就厚著臉皮向每一個導演或製片爭取跟班打下手的工作機會,萌新求帶求虐,量變引起質變,時間久了,和你能力匹配的獨立工作機會自然會出現。所謂的轉行就完成了。這個過程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長,需要點運氣和耐心。

祝順利。


謝邀,你說的對,做後期就是擦屁股的

但是,別以為導演和製片人比後期好做

那種八面玲瓏,能鎮得住場面的氣勢,還有跟投資人和金主爸爸要錢的能力,我自認為我學不來……

SO……還是繼續老老實實做後期吧

如果想轉前期,那就去干攝像吧……


宣傳片什麼的,是我認為最費力不討好的東西之一。各花入各眼,除了剪輯師,誰的意見都得尊重。不幹也罷。別的什麼也別想了,再怎麼準備也不如去前期干一次


你需要做的就是拿起機器去拍,

就像作家要不斷練筆,訓練自己的文字語言才能提高寫作水平,

導演也需要不斷去拍,去訓練自己的視聽語言,通過畫面和聲音表達你自己所思所感所想,

別被任何框架束縛。

別忘了真、善、美,假、丑、惡。

懷有寬容悲憫之心會讓你走得更遠!好運!


思維的轉變,從執行者到設計師;

性格的轉變,從坐冷板凳到強悍的溝通、指揮、應變能力;

更複雜的人際,以前只是對導演負責,現在既是劇組主創的主心骨,又要面對出品方和投資人,人際不再純粹。

格局的轉變,現場拍的不容易,這條鏡頭放到剪輯台,想起現場不易,你要還是不要?

專業知識是否應負的了導演工作?即使你剪的很好,面對演員你怎麼溝通?面對編劇你能否讓人心服口服?工作經驗十幾年的攝影組憑什麼聽你瞎逼逼?

不一而足,路還很長,三思後行。


跟很多製片人打過交道,我覺得最後能成事的,肯定有這幾種特質:對「我想要什麼」,特別明確,我要青春片,那好我能給編劇一個明路,而不是「我不知道想要什麼,但你寫的不是我想要的」,另外就是能協調好各方關係,和編劇的,和導演的,和演員的和投資方的和發行的和播出平台的,還有就是,專業能力,對劇本能把控,現在編劇參差不齊,寫出來30集可能剪完就25集,這個風險很大,編劇水平咋樣你得有數。學習,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看片,多找人聊,不急於一時。都做到了,再考慮轉型。


先進圈子吧。在我看來拍宣傳片微電影的公司其實與影視導演製片人差了不少,根本不是一個圈子。如果你是說在你們公司轉前期,做導演,你做個剪輯知道需要鏡頭,也知道什麼樣算一個成片。所以就去拍一個就好了,然後多拍幾次,多看點導演方面的書,第一是為了提升自己,主要作用就是在別的質疑你的時候噴回去。哈哈。製片呢,根一個製片人做一次,自己多動動腦子。

任何問題就一個解決方案,去做。


不想做那種給人擦屁股的後期剪輯,就去剪預告片或者電視劇的片頭或者花絮。這些片子的導演實際上就是剪輯。沒有腳本


只需要十年


謝邀。

感覺大家說的挺多的了,不知道你看完都贊過了以後還要邀請我是還想知道些什麼……?

對待這種問題,我通常就是一句話:找工作或者讀書。

當然工作也就是助理類的工作,但至少你能看看別人是怎麼工作的,也能學到東西。如果你找得到這類的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就好好乾唄。

上學就更不用說了,能認識導師就考國內的研,不認識就出國。總之一句話,不是頂尖的學校就別去上了,意義不是很大。

需要的準備和能力,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不過不管你是找到工作了還是去上學了,總會有點收穫吧。

補充一下,本來我真的覺得大家說的都挺好的,我也確實不喜歡觀點爭對錯,討論總是好的,站在制高點就沒什麼意思了。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評論開了審核的原因,神煩那些硬要來吵架的人。

PS:一點,就刪掉了…真爽!


推薦閱讀:

賽爾喬·萊昂內在影史上地位究竟如何,他的電影作品水準有多高(理性判斷)?是否他的作品被人低估了?
如何把萬萬沒想到大電影改拍成尋龍訣那樣扣人心弦的敘事模式?
中國的院線電影中,為什麼很多人看來是爛片的,票房特別好?
為什麼《汽車人總動員》導演能那麼理直氣壯的和網友對噴,哪裡來的底氣?
大家如何看待導演姚守崗拍《犬王》炸死軍犬?

TAG:導演 | 製片人 | 影視行業 | 影視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