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刺多的魚更好吃的說法是真的嗎?
作為一個愛吃魚的懶癌患者,我一直對刺多的魚深惡痛絕…最愛清蒸的黃花魚,酸菜的龍利魚,三文魚生還有香煎鱈魚。但從小到大一直被教育:刺多的魚更好吃!魚肉更嫩!我內心是拒絕的。請問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我們常見(吃)的魚類里:
肌間刺多的大部分是鯉形目——包括鯉魚、鰱魚、鯽魚、鱅魚、草魚、鯇魚、泥鰍;
肌間刺少或者沒有的大部分是鱸形目——包括鱸魚、鱖魚、鯧魚、帶魚、黃花魚、金槍魚、石斑魚、羅非魚;
從個人口味來看,鱸形目優勢明顯。
如果再加上肌間刺同樣極少的鮭形目(代表選手三文魚)、鯰形目(代表選手鯰魚、黃骨魚)、魨形目(代表選手河豚)、鱈形目(代表選手鱈魚),我覺得刺多流基本沒什麼反殺的機會……
一般來講,魚刺的數量和價格呈反比。所以如果長輩這麼說,多半是出於兩點:
一是他們年輕時受物質匱乏和地理因素的影響,很少能接觸到刺少而鮮美的海魚。而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固有印象,長大後是極難改變的。
二是過去補鈣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把魚刺焙乾烤脆服下,所以一魚多吃當然是好的。就像過去計劃經濟時代拿著肉票去割豬肉時大家都搶著要肥肉,因為割回來還可以煉豬油,而現在誰再這麼做那就是和自己身體健康過意不去了。
如果是同輩或晚輩跟你這麼說,笑笑就好了,不要往心裡去。
你問一下他,石斑魚和花鰱魚比哪個刺多那個刺少?哪個肉更好吃不就明白了。
演化水平低的魚類,肌肉較為疏鬆,需要肌間刺進行支持。
肌肉疏鬆的意思就是肉太爛...不好吃...
作為一個北方的孩紙,我很小就會自己吃刺很多,個體也不大的鯽魚了,而且我是長到很大之後才知道,有很多魚是沒有肌間刺的……還真是沒刺的魚肉往往也很鮮嫩。不過你也得承認,在烹飪得當的時候,鯽魚、草魚、鰱魚這樣刺很多的魚也是可以很好吃的。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肌間刺是用來做什麼的。
鯉魚作為多刺的淡水魚的代表,和海中生活的金槍魚做一個比較。
鯉魚生存的環境是主要是湖泊,生活面積上比金槍魚要小遊動距離也會比金槍魚小很多;鯉魚是底部棲息的雜食動物,有啥吃啥,食物中的肉類也主要是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金槍魚則需要高速遊動追捕獵物,以及避免自己成為食物。生活狀況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兩種魚類肌肉的不同,金槍魚的肌肉明顯質量會高於鯉魚。而鯉魚鍛煉不夠,吃的也不如人家好,為了有力氣,就進化出了肌間刺來增加肌肉的質量。肌間刺不是在魚肉中隨機排布的,而是沿著體側有規律的一排,這能支撐起肌肉並且起到一定程度的傳導力的作用。
我也是最近剛知道的,自己寫的可能有些混亂……寫的不對的歡迎指正
開頭提示,這是一個抖機靈的回答。
同價格下當然更好吃,畢竟相同的價格,你還有刺,味道要是不如別人的話,腦子有坑才吃你。
海魚都沒有刺啊,海魚比淡水魚好吃的還是有不少吧。
肌肉較為疏鬆的魚,需要肌間刺進行支持,刺就多。而肉質松嫩,在烹調時往往等價於一個字,鮮。
刺多的魚多能煮湯,味道突出一個鮮。而鱸魚鱖魚等雖然也很好吃,但很少有煮湯喝的,一般都是蒸著吃,吃肉。如果煮湯喝,不鮮。至於海魚,那股海腥味對於出生在魚米之鄉,老家在太湖畔的我來說,可能天生缺乏相性。
家在長江邊,就好一口春天的刀魚。黃燜也好,紅燒也罷,肉質突出一個細若遊絲,咂咂嘴就化成了滿口蛋白質和脂肪的鮮香。可惜刀魚一過清明口感馬上降一個檔次,一年就只有那小半個月能吃到這難得的江鮮。
吃不到刀魚的時候,找一口大砂鍋,煮上用新鮮橄欖油兩面稍煎過的、一整個鰱魚頭或是一整條青魚划水,看心情放些豆腐平菇或是什麼都不放,咕嘟咕嘟煲上倆小時,一開蓋那是一整個廚房的濃香,只差小當家裡的那一道金光了。然後撒鹽、撒一小把蔥花、上桌,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調味,就讓一家人吃得額頭生汗,一個晚上打嗝都帶著鮮味。
吃魚,不就是吃那一口鮮么。
其他地方不知道,江浙滬確實有這個說法。
因為認知中最高級並好吃的魚類主要指刀魚鰣魚河豚(遠勝銀鱈/石斑,海魚排第一應該是大黃魚),其中前兩種確實刺多。
刺多的魚,吃起來就比較小心,細細地捋,自然就會覺得好吃。
任何東西,好不好吃按三個維度分析,一是聞起來的氣味,二是舌頭嘗的味道,三是口感也就是質地,還有一個隱藏的維度是不是含不含上癮物質這就不提了。論氣味,多刺的魚並不比少刺的香。論味道,其實也並不比少刺的鮮。口感的話,多刺的似乎要嫩一些,大概是因為刺把肉給分細了,但這可能也是心理作用,就像我在開頭說的,你細細地捋,心裡就會覺得這肉更嫩,就像你花了很多時間選的商品、車,你都會下意識地提高對它的評價。以上小結論主要來源於我對鯽魚和武昌魚的對比,我們那裡的人普遍認為鯽魚好吃,但我就覺得武昌魚好吃。鯽魚的肉其實比武昌魚更柴,有時候更腥。而且口感的話,武昌魚身體不同部位的肉質感不同,可以形成對比和節奏感,特別是它腹部肉和脂肪相連的地方,富於變化,非常好吃,鯽魚似乎沒有。有的人說一個東西好吃,除了用一些類似"咸鮮適口"、"鮮甜"之類的詞泛泛形容以外,說不出什麼了,其實沒什麼意義。本來,好吃不好吃就是你的主觀問題。你覺得難吃,別人覺得再好吃都是難吃的
而且,這和料理方式有很大關係
你看日式沙西米,給你吃到的部分都沒有一根刺的(本來刺的數量也不能多,不然做不出啊)照樣很好吃
中華料理說到魚,最經典的就是清蒸蒸,吃慣魚排的歐美完全看不懂……
而且刺多的魚,整體上在刺和刺中間的肉會比較嫩(想來也是,大白肉最老了啊)又容易入味,比較適合中華料理的烹飪方式
基本上中華吃魚,就是追求嫩和入味,能夠又嫩又入味你還奢求什麼呢
懶,可以,覺得不好吃,可以。但是很多人都喜歡,而且就覺得『魚就應該嫩』
……………………另外,經過一陣努力鬥爭以後吃到的肉特別有成就感,也容易感到好吃
鯽魚多刺,但是超級好吃,不管是清蒸還是煮鯽魚蛋湯,都是超級鮮甜的。
鰱的肌間刺就不少,然而它的味道……嗯……海鰱的肌間刺更多,多到爆炸,在嘗過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叫它海鰱了……嗯……簡直就是海里的鰱……
肌間刺少的也有不少好吃的。作為沿海人,一直鍾愛狹鱈舌鰨一類全身基本就一條脊椎連到底的。順便說下,更為高級的鱸形目(當然現在被拆了,但是還是可以算作廣義鱸系魚類)比鯉形目肌間刺少
我吃青草鰱鱅魚不是因為刺多,是因為便宜,有錢了當然要吃三文魚鱈魚金槍魚這些又好吃又沒刺的。
嗯,老實說我不懂,但是我覺得吹牛逼的時間到了。
你現在長大了,應該多做點鰱魚給家裡人。去醫院拔過一次刺,花了多少錢就立刻知道少刺魚的難能可貴了。
刺多的魚更好吃估計是覺得肉質的細膩程度吧。。。
這是騙你的。
人總是會為了目的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哪怕不是現實。家長想讓你多吃魚,可是魚刺多,你不想吃,怎麼辦?只好騙你魚刺多更好吃了。反正你也吃不到魚刺少的魚。不請自來。
吃過鯽魚,花鰱,青魚,草魚,黑魚,筍殼魚,各種野生叫不出名字的魚一類的河鮮江鮮,也吃過黃花魚,鯧魚,帶魚,海鱸魚,各種斑,一類的海鮮,還有三文魚,金槍魚,鱈魚一類的深海魚,我還是覺得
鯽魚就是好吃啊,紅燒,清蒸,燉湯都完勝啊!
還有,我一定要為花鰱打call,評論里好幾個在diss花鰱,花鰱的魚肉哪裡不嫩了,花鰱和三文魚不能比不是因為價格,對我來說是因為口感不一樣啊,雖然我也很愛吃三文魚金槍魚什麼的,但是我還是覺得河鮮江鮮以及野生魚是最好吃的,那種鮮味是海鮮替代不了的,而且相比之下,海鮮的魚肉真的糙了許多而且一小塊一小塊的
其實魚哪個鮮還是很主觀,看自己口味,我覺得根本沒有哪個魚更貴更高級所以更好吃的說法,很多野生江鮮河鮮可是有錢都不一定買的來的!!!
我覺得是反過來的,骨刺多的一般是吃草的魚,骨刺少的一般是吃肉的魚,吃肉的魚比吃草的魚好吃,植食性的魚腥味比較大
首先每個人對好吃的定義是不同的,口感,鮮美度等等每個人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
不是大人編的,也沒有那麼多心理學歷史學的問題
單從從鮮美度講,魚刺多的魚更好吃這個說法是——真的
海里的江里的
龍頭魚啊,刀魚啊
季節對上
熬出來的湯上飄著魚油
跟蟹黃油的感覺類似
喝一口能入魂
魚肉則細膩而不爛
讓我這個並不喜歡刺多的人都靜下來慢慢吃
因為不說好吃就賣不出去了。。。貪便宜買了大鯉子,難道做出來了以後告訴你銀鱈魚比這個好吃百倍?只是吃的時候安慰自己而已,生活不易何必拆穿呢。。
推薦閱讀:
※猴群中只有猴王才有交配權嗎?
※怎樣從一塊紅燒肉上判斷此肉生前是公豬還是母豬?
※動物中存不存在利他行為?
※對於已經活了三年並在繼續健康生活的三線倉鼠,這一壽命區間正常嗎?
※河豚求偶的圖形是真的嗎?所有的河豚求偶都是一樣的圖形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