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印度佛教消亡後和印度還有交流嗎?

西藏向印度求取佛法的後弘期也是佛教在印度走向衰亡的歷史,到了13世紀不僅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被毀,整個北印度也幾乎為德里蘇丹國所有,在這之後西藏和印度之間政治文化上的交流是否徹底斷絕?如果還有主要是哪些方面?


文化上的交流一直未曾中斷。

作為藏傳佛法的源頭,在藏族人眼中印度從來都是香巴拉一般的存在,即使是佛法在印度消亡之後,依然有去印來藏的朝聖者和學者,而且很多宗教領袖都捐資修繕過印度佛教聖地的建築。

公元1234年,著名翻譯家曲吉貝前往印度,當時那爛陀寺已被突厥摧毀殆盡,只有少數僧人仍在堅守,有些佛教寺院為了保護自己,在門牆上畫上大自在天的神像。曲吉貝師從大班智達巴迪羅,學習佛法,但因穆斯林軍隊的騷擾,不得不離開。

公元1261年,藏族著名醫學家鄔堅巴前往印度,在印度捐資修繕了金剛座。《鄔堅巴行記》記載;

「時金剛座的城牆被蒙古兵毀壞,但桑林王及亞澤王,尊者竹欽仁波切,則從各方面給予供養,由是金剛座之北門遂被稱為西藏門,當再次抵金剛座時,恆河岸之部族長老紛紛出來迎接」

公元1615年,多羅那他撰寫《印度佛教源流》時,拜訪過一些印度學者。

公元1658年,五世達賴命達譯師翻譯《巴尼尼文法》,達譯師師從印度班智達????????????????????????? ?????????????????????????兩兄弟,學習並翻譯了《巴尼尼文法》。

據《智游列國漫記》中記載,九世班禪前的扎西倫布寺中住著幾十名印度僧人。

更多記載,可以參閱歷代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的傳記。


其實並未斷絕。

西藏和南亞的交流主要是和尼泊爾,一直有商隊往來。西藏的門神是迎象的尼泊爾人和驅虎的蒙古人,一個招福一個辟邪。

吉隆、聶拉木一帶都有道路可以通往尼泊爾,但是山路險峻,當年福康安討伐廓爾喀就是走的這條路;在亞東還有乃堆拉可以通往印度,路好走很多,但是對面印度的這一帶開化很晚。

西藏和尼泊爾的交流,還有另外一面,Discovery頻道專門播出過一集。英國為了入侵西藏,打探道路,專門訓練了一個懂英語和藏語的尼泊爾間諜南星。

南星1865年跟著商隊出發,偽裝成佛教徒,但是他的念珠是100顆,以方便步測,每到眾人晚上熟睡的時候,他就拿出溫度計測量開水的沸點以算出宿營地的海拔高度,所有的測量成果統統裝入手搖的轉輪中。

由於他能寫會算,知識淵博,一路上廣為人知,在西藏先後受到了八世班禪和十二世????? ????的接見。當時的八世班禪和十二世????? ????都只有10歲出頭,所以南星順利矇混過關。

南星後來又兩次前往西藏進行間諜活動,為英國40年後隊西藏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寶貴的情報,英軍入侵西藏、攻陷拉薩,幾乎完全按照南星測繪的地圖。在衛星測量出現以前,南星的成果是當時最最精確的。只是南星本人並沒有得到英國主子太多的恩賞,最後還是窮困潦倒、像螞蟻一般地死去。

所以啊,破乎諸位總是津津樂道地喜歡黑三哥各種不靠譜,萬一人家靠譜起來呢?

還有茶葉貿易。

藏區喜歡喝茶,古代的茶馬古道,耗時往往幾個月,來回往往要一年。茶葉路上日晒雨淋,發酵之後,形成了黑茶。藏區飲用的茶葉一般都是川茶製成的黑茶,而茶葉都是選用最次的、挑剩下的、賣不出去的帶梗老葉,再摻雜各種亂七八糟的樹枝樹葉甚至泥土,反正就看商人的良心了。

一般來說老茶的天然含氟量總是比較高的,藏區牧民,尤其是偏遠地區的牧民,長期貧困,現金少,往往習慣買便宜的茶葉,而便宜的茶葉往往含氟量很高,長期飲用,導致氟攝入超標,骨骼、牙齒髮生各種病變。

傳統的藏式喝茶是水煮黑茶,加鹽,加酥油,有的還加牛奶。

後來19世紀,印度阿薩姆大吉嶺一帶茶葉引種成功。印度到拉薩、日喀則比成都、大理要近得多、方便的多。20世紀初,英國入侵西藏,打通商路之後,印度紅茶通過亞東的乃堆拉大量流入衛藏,風靡全藏,質優價廉,內地茶葉質次價高,很快就被淘汰出局了。藏區開始流行甜茶,用紅茶加糖、牛奶、酥油熬制,味道比傳統的酥油茶好喝喝多,一點也沒有苦澀味。首先在貴族圈子流行,然後逐漸普及開來。

解放後,印度紅茶被計劃經濟趕出市場,川茶重新進入西藏,由於川藏、青藏、滇藏等幾條公路修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國家也對茶葉質量有了監管。現在拉薩市面上的茶葉,很多都標明低氟含量,不過喝過藏族大媽的酥油茶,那茶葉口感極差,便宜沒好貨。


當然有

文化藝術方面,藏地佛寺和佛像的建造過程大量僱傭來自尼泊爾的工匠(尼泊爾姑且算入印度吧,本來這個時候的印度就是個地理概念)

經濟方面,根據入藏的葡萄牙傳教士安德拉德的描述,常年有來自克什米爾的商人前往古格地區進行貿易。這些來自克什米爾的商人群體中間很多就可以算是莫卧兒帝國的商業代表

軍事方面,古格和位於喜馬拉雅南麓的施里納伽的印度拉賈們相愛相殺,火器相信也是通過這個途徑從次大陸傳入藏地的

很有意思的事,這三方面與印度的交流都是通過古格王國作為中介地的


聽說過藏族穆斯林群體么。當然我不是說巴爾蒂斯坦波斯化的阿里人,或者民國開始自我認同層面都回化的安多人。而是拉薩 江孜等"中原(衛藏)大城市"的地道城鎮藏人群體,信仰伊斯蘭的藏人—B?khache(?????????)。

他們信仰安拉,遵循古蘭聖典,從來不敢褻怠齋月,從來不浪費宰牲的歡騰,他們甚至讓每一個男性青年學習波斯語法 研習蘇菲派的奧義,有生之年從雅魯藏布河谷前往麥加聖地朝拜克爾白。

可即便是他們在拉薩最大的清真寺,伴著星月的也是藏式的裝潢,寫在牌匾牆壁上的也是雙璧的阿拉伯字母聖書和一排排藏文。阿訇手捧藏文版的古蘭經,用一口地道的拉薩貴族腔為穆斯林群眾講經道:??????????????????????????????????????? ??????????????????????????(奉普慈特慈安拉聖名,我們藏人穆斯林...)

他們穿藏袍 吃糌粑 聽藏歌 使用衛藏城鎮方言,並從來不對自己的藏人身份持什麼疑問,注意藏區的宗教生態歷史上本來就是多元的。

但是你仔細觀察他們的面容,多多少少都有白種人特徵。他們的來源確實還是有很多外來成分,而不是改宗的藏人那麼簡單。而佛教徒對於他們的稱呼Khachi(克什米爾人)就指明了他們的來源:

來往於北印度和中國西藏的商貿隊伍從來沒有斷過,很多印度商人甚至在西藏幾大城鎮定居下來,與本地人通婚。他們的後代逐漸從血統 生活方式 自我認同完全同化與當地,成為了藏人。而祖上信仰伊斯蘭的人群,則保留了信仰一項,形成了一個具有特色的城鎮群體。

他們的祖源來源與與印度的貿易,而他們的之後在西藏歷史上地位也大多與此有關。

他們對於自己的歷史地位甚至有點驕傲,在衛藏明清以來的城鎮文明進程中,他們擔任了幾乎主導者的作用。

他們翻譯古蘭經 波斯和莫卧兒的烏爾都詩歌,為衛藏文學和思想帶來新的血液,Khachiphalu集誕生,成為西藏文學的一大珍品。他們把伊斯蘭化之後的北印度宮廷 市井音樂帶到拉薩,和阿里宮廷樂 漢地崑曲以及衛藏當地民歌融合,成為了在衛藏貴族生活和禮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囊瑪藝術。

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將伊斯蘭世界的商業精神帶到西藏,繁榮了邊境貿易,拉薩市井的繁榮和市井文化的發展,他們功不可沒。

拉薩市井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沙龍一般存在的拉薩甜茶館是毋庸置疑的,百年歷史的西藏甜茶文化見證了西藏城鎮的近代標籤。而最早的甜茶就是藏穆從英印帶回來的南亞式英國奶茶,第一個甜茶館就是藏穆商人在拉薩開張的,而至今在中印邊境的紅茶貿易上的活躍群體少不了藏穆們。

很多人知道繼承了波斯戲劇和英國歌劇的印度電影及其音樂藝術對近代西藏城鎮文化影響深遠,西藏年輕人至今對南亞電影和歌舞情有獨鍾,而他們當中也很少有人知道最早帶這些東西從南亞過來的也是藏穆。藏穆商人在拉薩建了中國藏區最早的電影院(1930年代),播放了來自英印的幾部電影作品。


才看到,謝邀。這樣反過來說吧,西藏的藝術宗教醫學貿易是在????????成立後才斷的。


有啊,常年抄襲性力派的修鍊功法


根據某些不承認農奴制的佛教徒說,藏傳佛教是印度教性力派+苯教,與佛教無關


遠比你想向的多,我曾去川西作過上門問卷調查,他們普遍認為印度佛法正宗,藏傳佛教有三大教派,甚至與某獨也牽扯很深,頗有某d排頭兵的感覺


推薦閱讀:

了解西藏需要讀哪些書?
「吐蕃」讀法之爭議?
西藏現在還有群婚制嗎?電影《岡仁波齊》里,斯朗卓嘎同時嫁給了尼瑪扎堆家的三個兒子?
如何评价央视最近的纪录片《废奴》?大家对西藏过往的制度有何见解?

TAG:印度 | 西藏 | 藏傳佛教 | 西藏歷史 | 南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