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如今歐洲的天主教區域基本上和西羅馬帝國疆域重合?

西羅馬帝國疆域

下圖為歐洲宗教分布,藍色為天主教區域,紅色為東正教區域,紫色為新教區域

除了英倫三島(不列顛曾經是羅馬疆域,但以新教為主,愛爾蘭不是羅馬疆域,但以天主教為主)波蘭和立陶宛,天主教區域和西羅馬疆域基本重合。、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曾經屬於西羅馬疆域的地方被教廷控制得更緊?還是到宗教改革時期這些地方抵抗改革最強烈?還是別的原因?


你這問題問得不好,這倆重合程度也就六成吧,西帝國的不列顛北非全淪陷了,而愛爾蘭南德波蘭匈牙利那麼大一片都和西帝國沒關係。

你應該問的是為什麼天主教宗坐區和晚期帝國行政區基本完美重合


其實我認為跟羅曼語族的分布有一定的聯繫,畢竟羅馬公教使用的是拉丁禮,不過這並不能解釋西斯拉夫的問題


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確立為羅馬帝國國教時,基督教有五大主教區,分別是羅馬、君士坦丁堡(新羅馬)、亞歷山大里亞、安條克和耶路撒冷。其中兩個羅馬是帝國新舊首都,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發源地。而亞歷山大和安條克是當時地中海區域的經濟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神學家,是基督教的重鎮。

劃分五大主教區是為了將帝國全部基督教勢力納入自己控制之下,實現君士坦丁大帝「一個帝國、一個皇帝、一種信仰」的統治目標。

但是這一做法在一開始就受到挑戰。理論上五大主教平起平坐,同時受皇帝統治。但是君堡主教自認是首都的主教,因此應當高於其他主教,甚至應當是帝國基督教徒的最高領袖。但是羅馬主教自認是耶穌門徒彼得的衣缽傳人,並不承認沒有根基的君堡主教的領袖地位。此外亞歷山大里亞主教和安條克主教先後提出了違背尼西亞信經(君士坦丁大帝授意頒布的基督教信條)的教義,先後被斥為異端。

君士坦丁大帝之後羅馬帝國再度陷入分裂,事實上形成了兩個主要教會,即以君堡為首的東方和以羅馬為首的西方。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查士丁尼大帝開始了羅馬再征服,為了獲得西部教會的支持他宣布承認羅馬主教是基督教的領袖,此後君堡主教召開了五六會議,重申了羅馬主教的領袖地位,但同時提出君堡主教與羅馬主教平等,其他三大主教則居於其後。此次會議沒有得到羅馬方面的承認,羅馬方面不僅自稱全基督教的領袖,還宣稱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時將義大利作為贈禮敬獻給了羅馬教廷(史稱「君士坦丁贈禮」,但一般認為是羅馬方面偽造)。但隨著查士丁尼重新征服義大利,羅馬教會再度被置於帝國統治之下,羅馬方面只能屈從。

此後,雖然查士丁尼死後羅馬帝國再度衰落,倫巴德人南下征服了義大利北部,但是倫巴德統治者與羅馬主教間始終存在利益衝突,羅馬主教只能借重羅馬皇帝在南義大利的影響力維持自己的地位。因此羅馬和君堡仍處於一個教會系統之下,羅馬方面仍然派遣代表出席君堡方面召開的大公會議。

直到八世紀末,法蘭克墨洛溫王朝末代宮相矮子丕平在羅馬主教請求下進兵義大利,將倫巴德人趕出了羅馬。隨後丕平與羅馬主教進行了一場交易,羅馬主教為丕平加冕為法蘭克國王,取代墨洛溫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而丕平則根據「君士坦丁贈禮」,將羅馬及周邊地區的世俗統治權饋贈給羅馬主教,自此羅馬教皇國成立,羅馬主教從宗教領袖成為政教合一的教皇。

丕平死後,羅馬教皇被羅馬的世俗貴族趕走,於是丕平的兒子查理率軍進入義大利,征服了倫巴德人和羅馬。在羅馬教皇的策划下,查理由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這是西羅馬帝國形式上的復活,也是後來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由來),後世稱之為查理曼大帝。

此後教皇從查理曼或者他兒子路易那裡獲得了主教敘任權,西部帝國的主教全部由羅馬教皇任命。自此羅馬教皇在西部擁有了凌駕於教權(任命主教)、君權(加冕皇帝、國王)的最高權力。


推薦閱讀:

如果哈德良大帝繼續執行圖拉真大帝的擴張策略,古羅馬帝國會不會統治歐亞非大陸?
羅馬帝國的羅馬城有城牆嗎?
古羅馬為什麼強大?

TAG:基督教 | 天主教 | 歐洲歷史 | 羅馬帝國 | 宗教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