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格鬥選手的身體素質訓練是什麼樣的?與力量舉和健身相比在訓練內容、強度、頻率、時長的區別在哪?
希望了解的大俠幫忙解答,所有格鬥類相關的項目都可以(徒手和兵擊),非常感謝?
這個是著名mma運動員的訓練視頻集錦。
注意,這只是訓練的冰山一角,更多枯燥的訓練並沒有收錄進去。能力有限,真答不上來,雖然知道這是一道價值千金的題目,然而只能把賺大錢的機會留給其他知友了。
不說其他格鬥訓練了,就我熟悉的拳擊這一項運動,和我小時候接觸的訓練方式已經變化很大了,不然拳王也不用花幾百萬跑美國去訓練了。原始視頻來源於優酷,注意踢擊的力量,發出的聲音,還有節奏。
感興趣的模仿一下,就知道差異了。
這種選手技戰術不見得很強、很全面,可是一旦被他抓到機會,就有KO的可能。我是泰拳愛好者 我的師父是職業運動員
我今年九月底去去泰國找正在專業訓練的他也體會了職業運動員的訓練量我的媽 累哭老娘 但是很爽!早上6:00晨跑 半小時
6:30-7:30上擂台基礎訓練午休3:00:4:30 午訓打反應沙袋7:00-8:30 晚訓沙袋 腹部力量拉伸還有其他各種一般是兩個月休息一次
平時都是天天練!!!
好啦看圖吧 視頻里的就是我的小師父
謝邀謝邀,我也是第一次被邀請,我的了解也很有限,如果有不對的還請大家指正。
好吧,確實跑題了,把題目中的訓練倆字給忘了。
雖然我不練傳武,但是我感覺傳武里有句話說的很好: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現在的傳武我就不說了讓人傷心。
還是說一些拳擊的吧(非專業,大家隨便看看就行,隨時歡迎指正)
訓練有慢速長跑,變速跑,衝刺跑,爬樓梯(爬坡)等等都是針對心肺功能的。
頸部肌肉要求強度,頸橋,泰森經常做的,還有GGG經常做的用下巴起橋?
肩膀要求耐力,這個不需要很刻意去練,平時訓練時間長了就有耐力了。
小臂要有力,不然容易傷手腕,而且小臂有力的話拳鋒更正,穿透力更強,拳卧撐就可以。
胸肌好像用處不大。
腹肌要強度,各種練腹肌的方式都可以,應該很多。
背闊肌主要是收拳時起作用,抖肩時好像也有用引體向上就可以。
腰很重要,好多運動員腰粗得就像一台電冰箱,比較有用的我感覺是負重轉體,還有俄羅斯轉體等。
小腿要耐力,多跳繩。
想不起來了
好吧,我只對拳擊稍微了解一點點,也只能說一些拳手的身體素質。
反應速度比較快的有哈麥德,梅威瑟,里貢多,維塔克,羅伊瓊斯等等,我也說不全 ,不好意思,以下為一個躲閃視頻鏈接
拳擊擂台上的那些神閃躲和神走位合集
還有一些天生重炮的,GGG,茨尤,大衛圖阿,福爾曼,泰森等
圖阿ko集錦
http://m.iqiyi.com/w_19rrdtia6d.html
福爾曼集錦
https://sv.baidu.com/videoui/page/searchresult?pd=aladingloc=http%3A%2F%2Fwww.internal.video.baidu.com%2F7bc5e0b242c87b40d95264268c7a3da7.htmlsrcid=4185lid=8696691448156933813log_loc=http%3A%2F%2Fflv2.bn.netease.com%2Ftvmrepo%2F2016%2F7%2FL%2FC%2FEBSCFLQLC%2FSD%2FEBSCFLQLC-mobile.mp4query=%E7%A6%8F%E5%B0%94%E6%9B%BCko%E9%9B%86%E9%94%A6
茨尤集錦
https://m.v.qq.com/play.html?vid=x03113xj3cjptag=m.baidu.com%23v.play.adaptor%232mreferrer=https%3A%2F%2Fm.baidu.com%2Ffrom%3D1019023i%2Fbd_page_type%3D1%2Fssid%3D0%2Fuid%3D0%2Fpu%3Dusm%25401%252Csz%2540320_1001%252Cta%2540iphone_2_6.0_3_537%2Fbaiduid%3DAB320CD6F67752A4F26FD80871FDFD07%2Fw%3D0_10_%2Ft%3Diphone%2Fl%3D1%2Ftc%3Fref%3Dwww_iphone%26lid%3D8590530031351944083%26order%3D2%26fm%3Dwnor%26dict%3D-1%26tj%3Dwww_video_normal_2_0_10_l2%26w_qd%3DIlPT2AEptyoA_ykxwAgcyuUzw_%26sec%3D25948%26di%3D0bbd5f0169f9cfdf%26bdenc%3D1%26tch%3D124.397.264.506.1.318%26nsrc%3DIlPT2AEptyoA_yixCFOxCGZb8c3JV3T5AADPRD5K1TWz7JuVcrWxBcZbZTKqAp73U-KcdTGWexxSambzKzlq%26eqid%3D7737b18c870ed400100000015a27766e%26wd%3D%26%26clk_info%3D%257B%2522srcid%2522%253A1508%252C%2522tplname%2522%253A%2522www_video_normal%2522%252C%2522t%2522%253A1512535670348%252C%2522xpath%2522%253A%2522div-div-div2-a-p2%2522%257D
GGG集錦
http://video.pae.baidu.com/show/videoindex?src=https%3A%2F%2Fvdse.bdstatic.com%2F%2F6de49281c592fb969a5d6c6081188033.mp4%3Fauthorization%3Dbce-auth-v1%252Ffb297a5cc0fb434c971b8fa103e8dd7b%252F2017-05-11T09%253A02%253A31Z%252F-1%252F%252F6fac0755e4d44af39b9d9b7076adfb4d2ebeebe65558dee7ef50f87ac1701e3aloc=http%3A%2F%2Fv.qq.com%2Fx%2Fpage%2Fi0327k6xjwg.htmllog_loc=http%3A%2F%2Fv.qq.com%2Fx%2Fpage%2Fi0327k6xjwg.htmltitle=%E6%88%88%E6%B4%9B%E5%A4%AB%E9%87%91%E7%83%AD%E8%A1%80KO%E9%9B%86%E9%94%A6%EF%BC%8C36%E6%88%98%E5%85%A8%E8%83%9Cko%E7%8E%87%E8%B6%85%E6%B3%B0%E6%A3%AEduration=367poster=https%3A%2F%2Fss0.bdstatic.com%2F9bA1vGfa2gU2pMbfm9GUKT-w%2Ftimg%3Fwisealaddin%26size%3Df160_120%26quality%3D80%26sec%3D1511963622%26di%3D19df3caf9d744da354151874cf454dc5%26src%3Dhttp%253A%252F%252Ft10.baidu.com%252Fit%252Fu%253D607602123%252C3287022433%2526fm%253D171%2526s%253D2E32038FDBF20082E631B7A803003006%2526w%253D496%2526h%253D280%2526img.JPEGquery=%E6%88%88%E6%B4%9B%E5%A4%AB%E9%87%91ko%E9%9B%8
另外有一點比較扎心,大部分重炮手都是天生的,這點是達馬托說的,很少有棉花拳手通過訓練變成重炮手的。呃,一般情況應該是這樣,個例的話,反正我是不知道。
還有就是拳重不重通過身材是不容易看出的,比如麥達納,一身微微的膘,也把梅威瑟打的夠嗆。布拉德利肌肉堪比健美運動員,但確是有名的棉花拳,ko率很低。
還有一些是抗擊打賊強的,馬加里托,福爾曼,哈格勒,大克等等。
有好多好視頻還想分享一下,時間原因,以後慢慢補吧,回答沒啥邏輯,也比較亂,也有點跑題,見諒了。
@弋慕 邀請,簡答一下。說到格鬥選手的身體素質,實際上指的是格鬥專項體能。包括格鬥專項力量,速度,耐力,應激,平衡,柔韌六大體能素質。
就說力量,格鬥包括六種力量,都要練。
基礎力量要練,但到達相應指標就要以專項力量為主。
格鬥所需的六種力量都要練。包括:動力力量:攻擊技術的專項力量。
緩衝力量:受身技術,格擋技術與抗擊打所需的力量。靜力僵持力量:纏鬥角力,摔投僵持與關節技攻防角力所需的力量。超等長收縮力量:長程發力的重擊力量。速度力量爆發力:打擊技所需的爆發力,格鬥專項彈跳力。力量速度爆發力:摔投技和某些關節技所需的爆發力。格鬥的速度以技術動作速度與移動速度為主,反應速度在訓練實踐中被安排在了格鬥應激體能素質訓練中。
格鬥的耐力是包含了力量耐力,角力僵持耐力和爆發力耐力的複合耐力,不是簡單的長跑耐力。
格鬥的柔韌是符合格鬥發力的關節活動範圍柔韌,過度的柔韌會影響格鬥的發力,較差的柔韌無法完成格鬥技術動作(比如轉身後擺腿,地面下位橡皮式防守等)
~以上所有力量與相關肌肉訓練在圖書《打造格鬥的肌肉》中均有詳細原理介紹與訓練方法詳述。
-本書得到國家體育總局體能中心主任、散打王(現廣東省散打隊主教練)、奧運柔道兩塊金牌得主冼東妹、國內知名格鬥賽事及其訓練營和現役MMA運動員(參與了我的下一本書,先不透漏姓名)的一致推薦。以下鏈接有18篇文章,14 個視頻(有我學生在中外對抗賽的比賽視頻~賽事解說幫你科普格鬥力量和格鬥肌肉,也有我帶著現役省散打隊員為你演示格鬥專項力量與肌肉訓練),掛一漏萬,大家先有個初步認識。18篇文章,13個視頻《打造格鬥的肌肉》入門,幫你把格鬥專項體能融入你的健身訓練庫書中部分推薦語如下:
格鬥應激體能素質包括:體能模式轉換應激,攻擊組合應激,抗擊打應激,閃避、格擋、接抱、擺脫、控制應激體能素質訓練。~這些訓練,以及格鬥速度,格鬥平衡將在我明年另一本格鬥專項體能訓練著作中推出。
科學訓練,你也能掌握,加油!
更新:很多人說脛骨的抗擊打是靠踢沙袋(香蕉樹)出來的。更重要的是踢多了習慣了就不覺得疼得受不了。不要小瞧大腦,格鬥是mentality game。
我補充一點,疼痛耐受力和抗擊打能力。
我有很多健身好基友,擼鐵的時候一個比一個活躍,但是上過兩節格鬥課就都打退堂鼓。一個基友被教練輕輕懟了一拳肚子就嚷嚷著肋骨斷了要去拍片子。而這在我們平時練習中每次課要被懟幾十下上百下。對疼痛的耐受力,每個人天生都不一樣,但是可以靠意志力練出來。比如李景亮的腦袋。很多次比賽打別人下巴上差不多就ko了,但他還能繼續戰鬥並且贏得比賽。
抗擊打能力,一是核心力量(腹部),二是後天練習。教練為了訓練我抗擊打溫柔地朝我肚子上扔八磅的橡皮球。技巧也很重要,未經訓練的肌肉男被錘的時候不屏氣一口氣沒上來就會吐出來。
你們知道用不帶護具的腿去check別人的低掃有多疼么嚶嚶嚶……我打了十年的業餘拳擊和泰拳。打籃球進過校隊。從高中就開始接觸力量訓練。
那麼我就來跟你講講格鬥訓練和普通力量訓練的差別
1 內容力量訓練的人只追求力量訓練 基本不做有氧 。因為有氧會流失肌肉 並且降低力量。
而格鬥運動員是有氧為主,力量訓練為輔助的。因為過多肌肉會影響耐力速度,而且超重而無法比賽。2 強度
力量訓練的強度主要體現在力量上,大負重小數量是主流。但是力量訓練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和乏味,沒有太多技術含量。而格鬥訓練就相對來說非常複雜和綜合化了。力量,肌肉耐力,體能,爆發力,速度,反應都是需要訓練,而且都是需要均衡的,尤其是mma綜合格鬥運動員對身體的要求更是極度嚴格。而往往增強力量跟增強體能速度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更加加大了訓練難度。所以說格鬥訓練的強度不光大,而且是全方位的大。3 頻率時長
力量訓練很多時候都是分開訓練的,比如今天練背為主 明天練腿 。而且一般是小重量熱身,然後大重量。而格鬥訓練就比較綜合,一般來說是先有氧熱身20分鐘。然後打靶,沙袋,小對抗實戰等訓練持續一小時。最後留二十分鐘左右做力量或者體能訓練。整個時長很久,而且多元化。
最後一點,格鬥訓練在戰術和心理上的訓練也是很高深的,而力量訓練就不需要這些。
所以總的來說,格鬥訓練的技術含量要高太多,鍛鍊出來的身體也更有實用性。
所以各位自己心裡有個數了吧?體能,應確保比賽能打完全局,這是比賽型。非比賽型,苦練體能,不如苦練出手穩准狠,力爭一次搞至無任何反擊可能。比賽型則又有不同,因勝負規則而不同,因生死結局大相徑庭,差異極大。
抗擊打。不能一下被搞死,都需要。
強意志。不能被嚇死嚇尿,都重視。猛氣勢。比賽型必備,打不死你我嚇死你。非比賽型不用,還應儘力掩飾。我理解吧,讓對方認為你是弱雞,疏於防範立刻偷襲,也就是悶聲發大財。多為強悍型猛人在習武多年後,自然轉換。威而不怒含而不發,內斂,大概是這意思。身體柔韌度,日常,所有人,應持續一生。但我確已廢,慚愧。
搭手,日常,所有人,一對一或一對多。內部切磋,對外交流。知己知彼,實戰為先。樁功,尤其是童子時上樁,以日常為佳。
勁法,童子仍有莫大好處,但對喂勁兒者,要求不低,多以師傅親傳,偶見師兄代傳。其它還有啥?
不記得了。重中之重:
其一、傳統武德教育,常耳提面命。為何習武?為強身健體。習武有成?要扶危濟貧、樹正確義利、重同門友愛、要遵紀守法、莫做國賊叛奸、切忌爭勇鬥狠、禁止恃強凌弱、應該尊老愛幼……對傳統入室弟子的武德教育,基本覆蓋傳統美德,非常重視。開館授徒的,不知有無。其次、勇悍尚武精神,應時時刻刻。審時度勢、能伸能縮,形勢有利敢戰能勝,形勢不利安靜待機,緊急關頭死戰不退……等等,這都要至死不忘。對弟子終身的學習工作、生產生活,有極大幫助。
總之呢,武德教育和尚武精神,與人民軍隊各種相關教育,相似。雖略有不同,也是細枝末節,大方向沒區別。這二點,是最重的,反正我師傅,一貫最重視。
他說,對抗能力不怕,體能差勁也不怕,能力缺乏可以強化彌補。但心性塑造,僅三五年時間,或已十四五歲才開始,很難成為貫穿終生的本能。
其實上擂比賽,所受限制太多。很多極具殺傷力的大動作小動作,罰分罰不死你。實戰就不同了,如我某位師兄,帶我出去玩兒,有歹人莫名其妙招惹。被一拳揍退後欲拚命,在水果攤上順手抓把刀來複仇。師兄看著拎刀衝來之人,不慌不忙拉我到他身後,待其進近至兩米左右時,慢吞吞的側身、擰胯,閃電般一個教科書式的標準側蹬封喉,正中喉結,歹人擊飛出至少兩米外,師兄支撐腿紋絲不動,慢吞吞收回來,接一個白鶴展翅,他是專門亮相給我看的。可把我嚇得夠嗆,趕緊要去探查歹人生死(#?Д?),師兄一把拎住我衣領,不讓去。說沒事兒,死不了(?●?)。這練家子嘛,學過幾天三腳貓功夫的都知道,手是一扇門,打人全靠腿啊全靠腿。有師兄曾踹飛對手至三米開外,因非我親見,所以不贅。
所以,視你用途、體質、素質,自行選擇強化內容,沒有一定之規。倘若拘泥定式,實為迂腐,蠢萌且尚未摸到武術之門檻。
等等。謝邀。
力量舉注重絕對力量。
健身也有各種體系不好一概而論,但是主要是注重形體(體型和體態。
如果是健美的話注重的維度,形狀和線條,各自訓練方法也各有不同。
而格鬥,不同的類型差別也很多,哪怕同一個類目不同體系的選手也會不同。
格鬥大部分都比較均衡(比起力量舉和健身)
下面分開說一下
擊劍,劍道
因為是命中積分制,並不在於實際打擊效果,所以更注重的是反映和速度的訓練,還有平衡性
身體素質上就是體能和耐力了。
跆拳道
主要也是命中積分,所以打擊力度上並不注重(只要讓裁判分辨是否重擊,這一點和擊劍,劍道類似)
注重速度 平衡 體能,和柔韌。
綜合格鬥
派系很多,不同類型的選手訓練方法也不同 但總體來說還是偏向均衡的。
比如gsp 訓練偏向體操體系 能力比較綜合 可以做很多高難度的動作
擊斃家族 鐵血 減重 五得利 擅長一拳ok 訓練肯定會注重一點絕對力量,耐力自然會弱一點
還有比如擅長倒地柔術,擅長腿的可能會比較注重柔韌性方面的訓練。
總之很難一概而論,基本的體能訓練都是一樣的,側重點會分彆強化
具體要說訓練方法,對於肌肉的訓練,健身的那套全部適用,無非是是在絕對力量速度和耐力三角上的加點不同了……
具體練法的話 注重力量就會多做一些大重量低rm數, 耐力則是要訓練心肺功能 ,(如帶上低氧口罩做hiit等)
暫時 先這些吧。
目前我正在學習散打,關於格鬥的身體素質訓練它是更偏向於應對各種頻率的對抗,更看重綜合素質,因為在格鬥中的狀況它是多變的,時快時慢,這其實和當兵的訓練差不多。 說一下它與健身訓練的區別:健身訓練只是純粹的為了肌肉塑形,並不會進行格鬥相關的速度敏捷訓練,之所以說那是死肌肉也有這麼一部分原因,確實健身的人肌肉塊很大但是很不靈活,泰森的肌肉很大但是他進行的是拳擊訓練,所以很靈活也很有力量。在強度方面兩者的差別應該是不大的,只不過健身是比較單一的力量訓練,格鬥比較多樣化,因為看重的是綜合素質,另外強度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按李小龍說的是應該練到上氣不接下氣,永遠保持自身的耐力,一旦中斷一天以上的訓練就會前功盡棄(這裡指的是你的耐力),當然這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適當的休息還是很重要的,有利於肌肉生長修復;頻率的話格鬥就是快慢結合,多進行變速跑、山地跑,以應對格鬥中多變的情況,這點很重要,因為在進行實戰的時候真的很累,既要發動猛烈進攻,在進攻後還要有餘力進行防守反擊,這隻能通過不斷訓練來提高;時長方面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來,但一定要超過一個小時,要不然效果很小的。 最後就是練這個不能怕疼,要學會挨打,李小龍就是從找打一步步過來的。 我就說這麼多,歡迎更多大神前來補充,也歡迎提問。
謝邀。寫在前面:任何的體育競技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都是為他的競技項目服務。
說實話,我不是職業格鬥選手,不太有發言權。但我和參加過一些小型比賽的格鬥選手一起訓練過。講一下我見到的吧。 大前提,不講作為日常的技術動作訓練,只講他們的除技術訓練外的補充訓練。 首先,訓練內容有不同。他們更多選擇功能性訓練的方式?力量訓練。舉例來說,他們會以出拳速度為目的做站姿的小飛鳥鋼線負重出拳練習,也就是格鬥式姿勢,後手握住鋼線握把,做後手拳出拳動作。進階還會腳下踩bosu球,增加不穩定性。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但大多都是為增加技術動作質量為目的。力量訓練中一樣會有握推硬拉深蹲等一身健身動作,但最關鍵一點,他們的不關注肌肥大,所以多以訓練肌爆發力和穩定能力為主 其次,訓練強度,我跟著練過。可能是因為我平時不太做類似訓練,不適應性,所以感覺強度還是比較大的。不低於傳統健身。 訓練頻率和時長。頻率我認識的在兩次到四次左右,一般打完靶會針對某一個目的練一下。職業的忙著打比賽,應該分備賽期和休賽季吧。時長一般30分鐘到60分鐘。 以上僅僅是我見到的格鬥運動員訓練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其他人。我覺得職業運動員訓練應該是專屬教練的規劃和近期應該強化的為指導。很多運動員健身都不以肌肥大為目的(但並不是說他們肌肉不發達) 。 歡迎大家交流補充。謝邀!我在廣東省散打隊(徐吉福、張騰、趙帥等隊員都是比較厲害的選手)待過一段時間,跟過他們訓練,深刻了解到散打訓練的刻苦與堅信。在散打隊比較有意思的一件事是隊員給講的社會人士來隊里切磋的故事,有四個人覺得自己打架很厲害,也自己練過幾年散打,找關係來到隊里要和隊員切磋,好的來了就打吧。先關上門,四個人依次上去打,散打隊員不會很快擊倒他們,只踢那四個人的腿,踢腿踢到站不起來才讓下台,下一個再上台,有一個傢伙不想打了,要跑據說被幾個隊員追上打的更慘。
言歸正傳,格鬥類項目的身體訓練,更多的是要結合項目特點進行的專項訓練,散打隊員的爆發力是非常強的,但是肌肉圍度不能太大,因為有級別限制,而且肌肉圍度過大可能限制了隊員的靈活性。在格鬥類項目中技術以及戰術是特別關鍵的,身體素質是基礎決定因素還是技術戰術我認為,很多隊員也這樣說。
再看力量舉和健身,先了解下舉重,我也在舉重隊待過一段時間,舉重運動員的力量很重要,但是也有級別限制,體重是隊員頭疼的一個問題。舉重的技術也是特別重要,我自己體會過,沒有技術動作自己舉,能舉起25公斤(個人力量素質差點),經過技術學習後,後來能舉起45公斤的重量。所以不得不承認技術是舉重里至關重要的一環。
最後說一下健身,健身的形式一般是處於促進健康的角度出發,訓練方式多種多樣,不用拘泥於形式,抗阻訓練、柔韌、拉伸、無氧訓練與有氧訓練結合循序漸進的練。
所以區別很大,目的就不一樣所以要比較,真的不好比較。
非常感謝邀請。我是一個剛摸到門的格鬥萌新,有過幾年詠春學習經歷,最近在學拳擊。我只能通過我的一點感受強行答一波。我的教練是一學長推薦我的,他是韓國的職業拳手,最近打手靶,三分鐘一組,我能打9組左右。我的學長和一個俄國退役職業拳手學拳擊,一樣是打手靶,他能打13組左右。但是這裡面區別很大,他的教練帶打手靶,不去拍你的拳……這個練過的人會有體會,差別很大。職業拳手的訓練,只會比這個更變態!(?˙ー˙?)
你說的格鬥是什麼格鬥流派或者風格?不同的流派和不同的選手訓練方法就不一樣。就肌肉訓練來說。泰拳選手一般都是有氧訓練和動作迅速的自重訓練,極少見到使用器械的。古典式摔跤選手多練習絕對力量和抗阻爆發力。柔術選手往往練習靜態力量。
沒做過深究不好回答,聽大神分析..
格鬥訓練很像hiit,我說說我的拳擊訓練,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樣,我是在歐洲,一會再介紹下中國的。
我們是這樣一個流程,先跑步,變速跑,跑一段距離教練會叫你停下來做快速俯卧撐或深蹲或卷腹,然後起來立刻跑,幾公里下來其實真挺累的,尤其剛開始練的時候,會想吐。後面就是兩兩的循環訓練,比如你和另一個人在教練指定的畫好的格子那練步伐,前進後退等,然後一分鐘後迅速拿起旁邊的杠鈴(不是大重量)做深蹲,一分鐘後忽然讓你放下杠鈴做平板支撐,一分鐘後忽然大叫「快快快!」你就要趕緊停止平板撐去跳台階,一分鐘後又突然叫你蹲馬步,一分鐘後突然叫你拿起杠鈴平舉,一分鐘後又重複到第一個動作,如此循環,循環一段時間後教練會讓我們休息幾分鐘,然後再循環這個過程,數次循環後胳膊已經抬不起來了,要靠意志力強撐。這個過程完了會休息五分鐘,然後讓我們戴好拳套進行條件實戰,比如三分鐘只能打身體,三分鐘只能用直拳,三分鐘只能。。。最後又可能完全實戰,怎麼打都可以。結束後可能時間快到了,這時候會要求做卷腹和慢動作俯卧撐,一點一點下去一點一點上來,大概每組幾十個一共幾組忘了。下課後要坐在地上休息一會兒。每節課都不一樣,這是我上節課的全部內容。單純練力量我也練過,我認為最大不同是難的方向不同,拳擊是高強度間歇性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身體很弱很久沒運動的時候忽然遇到急事要衝刺跑步,跑完後噁心乾嘔,腿發抖發軟,這種不適感再擴大數倍就像格鬥的訓練了,當然練幾個月這種不適感也就慢慢沒了,只是累而已。單純的健身,是通過大重量少次數對特定肌肉進行刺激,想練好也是不容易的,比起格鬥運動少了那種緊張感和不適感,少了耐力訓練,比如我們平舉啞鈴片教練不喊停不能放下來,這種感覺和健美直接拿起大重量的舉起再放下連續三四次不一樣,難的點不完全一樣。我們也練擼鐵,但在健美的眼裡就是錯誤示範,我們擼鐵動作不用那麼標準,可以藉助腰部腿部的力量,可以藉助慣性,速度比較快,而對健美來說哪怕用小一點自己能拿得起的重量也一定要做到局部肌肉單獨發力,動作緩慢刺激。我們在健身房有時能拿起肌肉男拿不起的重量,但肌肉男不屑一顧,因為你用的動作不標準,又是蹬地又是扭腰的,而我們也可能笑健美的,為什麼一定用局部的力量,我能拿起來不就行了嗎。這裡沒有嘲笑健美的意思,我有兩個好朋友就是健美教練,其中一個同時也是散打專業的,很多散打專業的可能為了賺錢同時也去學健美。所以基本上從人脈來看二者交集很多。
想體驗的話,你不要遲疑迅速衝到樓下,做二十個深蹲,起來後跳樓梯跳上來(跳三十個台階就好,還沒到剩下的跑上來),再做二十個俯卧撐加二十個仰卧起坐,起來後立刻對著空氣打三分鐘快拳,這就是拳擊(歐洲)的訓練體驗,第二天去找家裡重的東西,比如一袋米,一大瓶水,總之是自己局部肌肉發力只能舉起五六下的重量,控制住其它部位不要發力,集中用肱二頭肌慢慢的舉起來,放下去的時候不要完全放鬆,然後再舉起來,舉到三四下到自己二頭肌沒力氣眼看米就要掉下去的時候咬著牙再做一到兩下,這就是健美的體驗。你用全身的力量,包括腰,大腿,去做做苦力,抬抬家裡的冰箱什麼的,這就是純練力量的體驗。綜合一下,格鬥的訓練過於專項,雖然有專門用途,但身體線條不如健美,力量不如純力量練習者。健美的身體線條好看,很美觀,後面兩項不如格鬥和力量練習。力量練習者力量強大,但不如健美美觀,沒有格鬥專項。
ps 補充下中國的拳擊教學,注意細節和技術動作,但缺乏力量訓練,實戰訓練較少。在於實戰
瀉藥,這個就觸及到了知識盲區了。
首先 要知道什麼是格鬥 格鬥需要做哪些準備格鬥這項運動區別於別的項目的地方 就是瞬息萬變 隨時都有可能存在風險 所以抗擊力和耐力是基礎 沒有一定的耐力什麼都是空談 全身肌群方面:首先頸部肌肉 無論你用什麼方法練 一定要發達 其次胸肌和二頭肌不能過分得練大 這樣影響出擊速度和反應 這點和健身不同 腿和腰腹是發力的基礎 一定要練得非常整 全身力量才能協調一致爆發 小臂和拳頭足裸的力量 硬度都非常重要 直接關係到殺傷力有了這些素質為基礎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 就是爆發力 因為格鬥本身就是擊倒對方的技術 所以爆發力越強資本就越大…所謂爆發力 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迸發出最大的力量 是力量和速度的完美結合 力量和速度缺一不可 比如說 你要想辦法把懸掛的一張牛皮紙擊破 就是這種力量!
樓下不遠有一家太極拳館,館主是一個不到七十歲的老頭,看上去精神爍爍,時常在小區健身角里壓壓腿打打太極拳的招式之類的。爸媽與他熟悉,過年時家也互相都來過幾次,時常會打招呼。上次獨自在健身角相遇,招呼沒打多少就攀談起來,攀談沒多少我問他,大爺您這麼大年紀還能教孩子打拳啊,身子骨還能堅持?大爺說,沒問題,我掰手腕到現在差不多體型的還真沒輸過。要不咱倆試試~來~一般人我就覺得他腦子有病,關係好推不推辭也無所謂,就怕這麼大年紀掰折他骨頭,不對天天健身太極拳館主應該不會差。我糾結了0.5秒之後直接答應了。象棋台上擺好架勢,握著他滿布皺紋但依然力道強勁的手,對手是個快七十的老頭。結果竟然不到三秒鐘,我快要把他手都摁進檯子里了。
推薦閱讀:
※古代的短兵器作戰中單手刀(劍),雙手刀(劍)與刀盾組合那種更佔優勢?小規模戰鬥與大規模戰役會有不同嗎?
※古代兵器中的砍刀為什麼總在刀背附近設計一個直線的凹槽?
※類似@汗青 「我手上正好有」的那些古藏品一般是通過什麼渠道來的?
※三棱軍刺真的那麼厲害嗎?
※為何學習中國冷兵器格鬥的人更加願意和其他人切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