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嬰兒需要把尿么?

小孩2個月,孩子奶奶堅持給小孩把尿


前幾天恰好寫了一篇把屎把尿的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收集了不少資料,我覺得把屎把尿這個事情看我寫的這篇就夠了。

鏈接:把屎把尿的江湖恩仇錄

現在調整少量文字,發在知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近年來,隨著西方育兒知識的進入,把屎把尿成為一個很火爆的話題!

網上家長們分成兩派彼此攻擊,反對的人痛心疾首,支持的人呲之以鼻。

這邊家長們吵得熱鬧,那邊醫生們也互相不服。

江湖恩仇只怕一時難以算清,可我們的寶寶不能停止生長等大家先吵出個結果,我們該怎麼辦呢?

奶爸我決定把你沒時間看的東西,統統幫你看了,然後提煉出來告訴你。相信你看完本文就不用再看其他把屎把尿的文章了!

本文後面分為4個部分:三種代表性觀點的整理展示、50名兒科醫生的統計數據、來自國外的一些資料、我個人的結論。

前三個部分我儘可能保證客觀,最後一個部分是我的主觀意見。如果沒耐心可以直接跳到最後看結論。

下面乾貨來襲,長文多圖預警!

1 三個代表

我從微博兒科醫生分類下,選出排名分別為第一的崔玉濤(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第三的張思萊(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兒科主任)、第四的鮑秀蘭(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三位醫生,作為三個代表,整理匯總他們的觀點。

這三位醫生相信很多家長朋友都已如雷貫耳,硬實力、知名度自不必說。但是最有趣的一點是,在把屎把尿上,他們三位的觀點不盡相同,甚至互相矛盾!

其他醫生的觀點基本都可歸入三位之一。

順便一說,排第二那位沒能入選的原因是她對把屎把尿的發言不夠多。

1.1 鮑秀蘭醫生——支持把屎把尿

鮑秀蘭醫生的態度是很明確的,支持把屎把尿。下面先上幾張截圖,表明她的立場:

從上面三張截圖不難看出,鮑秀蘭醫生對把屎把尿的態度是十分乾脆的。

具體如何把,鮑秀蘭醫生多次回答了如下答案:

這段話說明了把尿的幾個要點:

  1. 訓練方法:噓噓聲,多次重複;

  2. 訓練原理:可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

  3. 適用年紀:3、4個月開始,7、8個月結束;

  4. 把尿時機:吃完奶十分鐘一次,然後每隔1~1.5小時一次;

  5. 把尿時長:不超過1~2分鐘。

此外,鮑秀蘭醫生還就一些特殊的把尿時機問題發表了觀點:

可以看到,鮑秀蘭醫生認可睡前把尿和夜間把尿。這和我們傳統的做法是一致的。

關於把尿是否會造成一些危害,鮑秀蘭醫生也有表述:

所述三個網傳的危害,鮑秀蘭醫生都是不認可的。

綜上,鮑秀蘭醫生基本上認可傳統的一貫做法,表述的多數觀點也和常見的傳統方法一致,最大的不同在於把尿適用年紀比生活中常見的短很多(生活中常見把到兩三歲)。

1.2 崔玉濤醫生——反對把屎把尿

崔玉濤醫生的態度是反對把屎把尿,先來一張截圖表明態度:

可以看出崔玉濤醫生認為把屎把尿的壞處顯著勝過好處。

再來看一下崔玉濤醫生的另外兩條表述:

可見崔醫生對把屎把尿的反對是全年齡段的,同時他也反對夜間把尿。這和鮑秀蘭醫生都是不同的。

崔玉濤醫生多次強調了把屎把尿的害處,從前面的圖片中就能看出來。崔醫生有一個案例是對把便造成肛門異常的一個描述,來龍去脈講得比較清楚:

此外,崔醫生還提到的缺點有:

總結一下,崔玉濤醫生認為把屎把尿的缺點如下:

  1. 不尊重嬰兒;

  2. 對髖關節有異常刺激;

  3. 易造成肛門括約肌鬆弛;

  4. 易造成脫肛;

  5. 易造成肛裂;

  6. 對膀胱功能的成熟不力;

  7. 提高了成年後的痔瘡發病率。

最後看一條崔醫生總結性的表述:

綜上,崔玉濤醫生反對把屎把尿,認為其壞處很多,同時強調大小便訓練要符合生長發育規律,因勢利導(訓練時間從一歲半到兩歲開始)。

1.3 張思萊醫生——支持把屎,反對把尿

張思萊醫生的觀點可以說是位於鮑秀蘭醫生和崔玉濤醫生之間,下面先來看她的表態:

上面兩張截圖已經很清楚的描述了張思萊醫生的觀點,為了更好地解讀她的觀點,我們再來看3張截圖:

綜上,我們總結一下張思萊醫生關於把屎把尿的態度:

  1. 全年齡段反對把尿;

  2. 一歲以內,支持把屎,但要方法正確,一歲左右開始訓練坐盆。

特別注意,張思萊醫生不管對把屎還是把尿,都有一個與鮑秀蘭醫生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張思萊醫生並不把「把」這件事作為大小便訓練,而是作為臨門一腳。

張思萊醫生主張先有跡象,再用「把」完成,家長是被動的,寶寶是主動的。鮑秀蘭醫生主張定時「把」,先「把」,然後形成條件反射,完成排便,家長是主動的,寶寶是被動的。

因為寶寶大便之前有明顯的外在表現,所以可以通過「把」完成臨門一腳。因為寶寶小便之前沒有外在表現,所以無法知道臨門一腳的時機。

因為目的不同,所以導致結論和操作方法不同。這個區別是十分重要的!

前面的截圖中,張思萊醫生已經提到了一些把屎把尿的壞處,下面再提供一些壞處的表述:

張思萊醫生認可一些壞處,不認可另外一些(直接質疑崔玉濤醫生),總結如下:

  1. 把尿不利於膀胱功能成熟;

  2. 把尿容易引起寶寶抗拒;

  3. 把尿有可能造成肛門括約肌損傷;

  4. 把尿有可能跟肛裂有關係;

  5. 夜間把尿影響寶寶睡眠;

  6. 不認可把便和痔瘡高發有關係。

以上即是張思萊醫生的核心觀點。

另外,我必須指出,張思萊醫生以2011年6月為分界線,之前的觀點和之後的觀點有前後不一甚至矛盾的地方。

在那之前,她提出過延遲大小便訓練是錯誤的,要儘早進行大小便訓練的觀點(注意是大小便訓練,不是把屎把尿),甚至以自己的外孫為例支持1個月開始把屎把尿。在那之後,她再也沒有提及這些內容,還否定了自己的部分說法。

我截取她關於外孫的說法作為示例:

注意上面兩張截圖的時間,2011年6月時她表示她的外孫從1個月開始把屎把尿,但後來她在微博上變更了說法,引起了粉絲的迷惑,2012年8月她明確否認了之前的說法。

綜上,我認為張思萊醫生2011年之前持有一種觀點,2012年至今持有另外一種觀點。這種改變也許是因為她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從而做出了新的判斷。本文採信她2012年至今的觀點,也即本節前半部分描述的內容。

2 兒科醫生Top 50

我從微博兒科醫生分類按排名從前往後,剔除掉不相關的專科醫生(如兒童牙科),再剔除不活躍的醫生(發帖少於100)。這樣篩選下來,排名最靠前的50名醫生即進入統計範疇。樣本數確實不夠多,不過基本上也能看出趨勢。

首先,我對他們的態度進行分類,分為支持、不提倡、反對、未表態四類。所謂不提倡是指不贊成不鼓勵把屎把尿,但對其壞處又不夠明確,態度處於中性。

50名醫生的表態比例如下:

50名醫生中未表態的29名,表態的21名,再看一下是否表態和排名的關係,下圖橫軸是醫生排名從高到低,縱軸有藍條表示該醫生表態了:

可見排名越靠前的醫生,對此問題的關注度越高。我認為這說明把屎把尿的討論對醫生圈來說也算一個較新的話題,還未在醫生圈形成共識。

後文的統計中,我們將把未表態的29名醫生剔除。下面先來看看剔除後的表態統計:

基本上三足鼎立,但如果把不提倡和反對算在一起,就明顯優勢了。

關於把屎把尿有什麼壞處,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見解,下面我們看看每一個被提到的壞處,在21名表態醫生中,有多少醫生認可:

對肛門的影響得到了最多醫生的認可,達到了38.1%,其次是精神方面的影響達到了33.3%,第三是違背生長發育規律達到了28.6%。

我們再把數據綜合一下,認可把屎把尿有壞處的醫生佔21名表態醫生的比例如何:

統計結果是明顯的。

綜上,TOP 50兒科醫生中,排名越高的越關注把屎把尿問題,在表態的21名醫生中,反對和不提倡的佔大多數,認可把屎把尿有壞處的佔大多數。

3 國外怎麼說

歐美並不把把屎把尿作為大小便訓練,所以我查了半天也不知道把屎把尿英文怎麼說?老外常說的potty training和toilet training是指的坐兒童便盆,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本節主要談一下,國外人士在如廁訓練上的一些觀點。

3.1 日本

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在這方面和我們有驚人的相似,他們傳統上也是把屎把尿的。

松田道雄醫生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小兒科專業,1967年寫就的《育兒百科》暢銷幾十年,最後一次修訂定版是1999年。本書一歲以前是一個月一章,一歲到兩歲是半歲一章,兩歲以後是一歲一章。關於大小便訓練從4個月到5歲,每章都有專門介紹。

首先,關於訓練時間作者認為:

『教會4個月嬰兒按時排便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嬰兒最早也要在1周歲以後才能告訴大人自己想小便。一般是在1周歲半至兩周歲才開始不用尿布。』

『讓周歲前的孩子定時小便,其意義只在於節省尿布。到了1~2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只要條件具備了,就可以開始訓練孩子有尿時告訴母親。』

『訓練孩子排便的第一條件是氣候要暖和;第二是孩子的小便時間要相對長一些;第三則是孩子的性格必須老實。』

顯然,作者是主張1歲以後才開始大小便訓練,不但要年齡足夠,還要等其他條件滿足。

特別注意,作者所說的大小便訓練不是把屎把尿,而是坐便盆。

關於1周歲內的孩子,作者認為由於寶寶大小便都不會主動示意,所以訓練沒有意義,也不會影響以後的學習過程。便硬的孩子大便前有所表現,有的孩子可以定時小便,有的孩子夜裡可以不尿床,諸如此類現象作者認為都跟訓練無關,而是個體生理差異。有的孩子能順利把出尿來,作者認為是巧合。作者對這個年紀所謂的訓練幾乎都持不支持的態度。

『每小時取下1次尿布,讓嬰兒坐2分鐘或3分鐘便盆,嘴裡發出「噓……」的聲音給嬰兒把尿,可以說是母親的排尿神經症。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頂多在早晨和午睡醒來後讓嬰兒坐便盆就足可以了。』

松田道雄醫生在書中反覆寬慰家長,希望父母能對大小便訓練抱以輕鬆寬容的心態,不能覺得小孩進度慢是其主觀錯誤,不能覺得小孩注意一點就能不尿床,不能因為小孩抗拒使用便盆就採取強制措施,更不能因為尿褲子尿床對小孩子進行責罵體罰。

他認可在小孩表現出大便跡象之後,用坐盆來完成臨門一腳,不能坐時把便也可,但不能超過1分鐘。一歲以後條件成熟再進行大小便訓練,訓練過程要循序漸進,需持續漫長的時間。

3.2 美國

美國部分我將引用三本書。美國某些醫療育兒網站上的文章我也看過一些,基本上觀點和這三本書一致。

3.2.1 斯波克醫生

第一本是《斯波克育兒經》第八版,該書1946年出版以來,已被譯為39種語言,全球銷量5500萬冊,不斷修訂再版。我手上的是第八版,於2007年出版,目前已出到第九版。

本書被公認為20世紀最可信賴的育兒手冊,凝結了「育兒之父」斯波克醫生經60年考驗行之有效的育兒經驗。曾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波伏娃的《第二性》等入選《時代》周刊「影響20世紀人類思想進程的10本書」。

斯波克博士先後在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醫學。1933~1947年擔任兒科醫生。他還長期研究心理分析學。1947年之後,在國際頂尖的臨床醫學中心——梅約醫學中心以及匹茲堡大學、凱斯西儲大學擔任醫學教師和學者。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書中是怎麼說的:

『大多數12~18個月的孩子都還不適合進行上廁所的訓練,因為他們意識不到什麼時候應該上廁所,或者還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讓它在合適的時間收放自如。』

『在18個月以前接受過多訓練,註定會十分困難,而且效果也不見得令人滿意。有很多孩子要到2歲或者2歲半的時候才能接受這些訓練。』

『我建議大多數父母,還是等孩子長到2歲或者2歲半的時候再進行訓練。』

斯波克的觀點是將大小便訓練延遲到2歲或2歲半再進行,相比前文所引用其他醫生的觀點是比較晚的。

斯波克在書中有專門一節,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大小便訓練。他認為寶寶在1歲半以後才會變現出樂於接受大小便訓練,2歲時才在生理上具備控制大小便的能力。

斯波克推薦了一種溫和的訓練方式(有別於以往的強迫式訓練),因為研究表明過早的、強迫的訓練反而會延長訓練周期。而在2歲生理成熟後,再開始採取溫和的訓練方式,反而可以縮短訓練周期。

3.2.2 西爾斯醫生

第二本是《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我手裡的版本是2009年出版的。該書有完整的一章描述如何進行大小便訓練。

威廉·西爾斯,醫學博士,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之一。兒科從醫經歷近40年,曾撰寫過《西爾斯懷孕百科》等40餘本懷孕育兒類暢銷書,是《寶貝說話》和《養育》雜誌的育兒醫學顧問。他在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創造了「親密育兒法」,提倡通過母乳餵養、和寶寶同睡等方式讓父母和幼兒及早建立親密關係。威廉·西爾斯現為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醫學院的兒科學臨床副教授。 威廉·西爾斯的妻子是註冊護士,也是育兒顧問和母乳餵養諮詢師,與人合著有25本育兒書,兩人育有8個孩子。

書中強調了一個觀點:晚訓練比早訓練好。

『我們現在知道,大部分寶寶18~24個月時,控制排泄的肌肉才成熟。還有一個支持晚些開始訓練的理由:較晚接受訓練的寶寶比早早接受訓練的寶寶學得快。』

此外,西爾斯強調要通過觀察寶寶的舉動,而非簡單通過月齡來判斷訓練時機:

『你要觀察寶寶的狀態,而不是去數日曆上的日期。下面這些信號說明寶寶已經準備好了:模仿你上廁所;能口頭表達其他的感覺,如肚子餓了;能理解簡單的要求,如「去拿球」;尿布濕了或髒了之後,會把尿布拉開,或爬過來告訴你尿布髒了;爬到兒童馬桶或成人馬桶上;尿濕尿布的時間間隔長了,至少3小時;會研究自己的身體器官。』

西爾斯指出,由於大小便控制肌肉不同,難易程度不同,所以寶寶學會控制大小便的通常順序是:

  1. 夜間的大便控制;

  2. 白天的大便控制;

  3. 白天的小便控制;

  4. 夜間的小便控制。

『大部分孩子在3歲時能夠學會日間大小便自理。如果到那個時候,你和你的孩子還沒有進步,請諮詢醫生。』

關於訓練方法,西爾斯寫了很長的篇幅,總結要點,就是要逐步訓練、方法得當、父母放輕鬆不能著急。

3.2.3 美國兒科學會

第三本書是《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0~5歲》第5次修訂版,2012年出版。本書由美國兒科學會的超過100名專家編著和審閱。

美國兒科學會是一個由60000名兒科專科醫生、兒科次專科醫生和初級護理醫生構成的健康機構,主要致力於嬰兒、幼兒、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事業。美國兒科學會擁有全美最優秀的兒科醫生、育兒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水平和最豐富的實踐經驗,其科學、先進的育兒理念在這本權威著作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家長可從書中得到科學的、緊跟時代的育兒指導。

直接來看訓練年紀方面的描述:

『當孩子快2歲的時候,應該開始考慮訓練他上廁所……不過,在開始訓練孩子之前,你要知道,當孩子年齡更大一些時,訓練其上廁所才會更加容易且更快達成。當然,早期的訓練也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須這麼做,因為它可能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孩子目前可能還沒有足夠的大小便控制能力,而且上廁所前迅速脫衣服所需要的運動協調技能也比較缺乏。』

『一般而言,如果採取恰當的方式,孩子在接近18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學習自己上廁所,不會有什麼危險。家長需要做的是,摒棄揠苗助長、希望速成的心態,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慢慢適應。』

『研究表明,在18個月大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通常要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那些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1年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訓練完成的平均年齡為2歲半左右。』

以上描述,觀點是十分清晰的。

本書關於如何訓練,也有大量的篇幅,總結要點就是要循序漸進,方法得當,父母保持寬容輕鬆的心態,不能嘲笑懲罰孩子。

3.3 國外小節

綜合來看,國外的態度是比較統一的,尤其是美國的醫生。

首先,把寶寶的生理髮育規律放在首位;其次,要求家長保持寬容輕鬆的心態;第三要循序漸進,方法得當。

4 我的結論

寫到這裡,資料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國內醫生對把屎把尿各執一詞,美國醫生對此倒是統一,不過他們統一的是大小便訓練,他們不把屎把尿,也就沒這煩惱。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想任何人都可以基於前文所引述的內容做出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以下是我的分析,供大家參考:

既然醫生們有些觀點是矛盾的,那我就儘可能選擇他們都認可的觀點作為論據進行推導。

首先,我認為要考慮是否把把屎把尿作為大小便訓練的手段。

我們傳統上認為把屎把尿是大小便訓練的開始,從出生沒多久持續到兩三歲。而從前面的資料可以看出,寶寶18個月以前,大小便相關機能尚未發育足夠,想控制都控制不了,談何訓練?因此,我採信在18個月以前,大小便訓練沒有什麼意義的觀點。所以,在18個月以前用把屎把尿作為大小便訓練手段是不對的。

那18個月以後呢?

所有的醫生都認可寶寶能坐之後,就可以坐便盆,18個月都會跑了,自然不再需要用把屎把尿進行訓練,直接訓練坐便盆即可。事實上,幾乎所有醫生建議的坐便盆年紀都在1歲以內,不管是出於訓練的目的,還是出於臨門一腳的目的。

此外,現在的醫生普遍認同,大小便訓練的目標是指寶寶在大小便之前,能自己感受到,並語言提示大人,然後自己到廁所或便盆上解決。幾乎沒有醫生認同,大小便訓練的目標是家長一把,寶寶就條件反射開始大小便。

綜上,把把屎把尿作為大小便訓練的手段在全年齡段都是不必要的。

那如果把屎把尿不作為訓練手段,只作為臨門一腳呢?

定性地說,我認為沒問題。寶寶馬上或者已經開始拉了,把TA把起來,讓這一過程完成,尚沒有醫生明確反對這樣做。

幾乎所有把屎把尿的壞處,都建立在三點之上——把的時間過長、頻率過高、大人的主觀預測。

那麼,既然是臨門一腳,就規避了大人的主觀預測。如果操作方法上再注意時間和頻率,就可以認為是安全的。

定性說完,再說定量。

首先,寶寶年紀太小時,是不適合把的,即使臨門一腳也不行,這是所有醫生都認可的。醫生給的建議普遍是3~4個月之內不適合。

其次,當寶寶能坐之後,所有的醫生都建議坐便盆,不管出於訓練還是臨門一腳的目的。因此,一旦開始坐便盆,把屎把尿的意義就沒有了。

第三,小便是不可預測的,也沒有提前的表現,所以是無法對小便採取任何臨門一腳措施的。現實中,很多家長朋友認為小便是可以長時間預測的,或者認為肚子里有小便需儘快排出,從前文引用的醫生表述來看,這兩種觀點顯然都是錯誤的,肚子里的小便什麼時候需要排出應該由寶寶的身體來決定才是最合適的。

所以,把尿作為臨門一腳的手段是不合適的,也做不到。把屎作為臨門一腳的手段是可以的,適合3、4個月到能坐便盆(1周歲左右)之間,但需要注意時間要短。

總結一下我的結論:

  1. 把屎把尿不等同於大小便訓練,全年齡段都不可用作訓練手段;

  2. 3、4個月到1歲的寶寶,如果在大便前有外在表現,在觀察到這些表現後,可以把便以完成排便過程,但注意時間要短(兩三分鐘之內);

  3. 寶寶小便之前是沒有外在表現的,也無法預測,所以無法把尿,極少數特殊時間點可以把尿(睡醒之後),絕大多數時間不應把尿,不應定時把尿;

  4. 寶寶能坐之後,建議採取坐便盆,但此時不是進行大小便訓練,而是前面兩條描述情形中,把屎把尿的替代方式;

  5. 18個月以後可以開始真正的如廁訓練,也有很多醫生認為2歲開始更好,具體需視寶寶的表現而定。

至於說真正的如廁訓練應該如何進行?雖然國內外醫生基本沒有大的矛盾,但是其方法要領還是頗為精妙。本文已經夠長,諸位欲知詳情,可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微信號:daddygrowup。

本文到此行將結束,為寫此文,我花了不少時間,雖看了許多材料,但很可能仍不全面。我特別希望有讀者朋友能告訴我一些其他的論據,能夠支持某種觀點或者反駁某種觀點,抑或是提出新的觀點更妙。

但是,我希望不要是「因為我家寶寶的現象和醫生說的不同,所以醫生錯了」這種邏輯。一來你作為普通人對事情的解讀和醫生的解讀不可相提並論,二來孤證不能立論。也不要是「因為千百年多少人都這麼過來了,所以新的觀點站不住腳」,我們人類的進步,不正是不斷地改變自己么?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美國兒科權威,著有《斯波克育兒經》,被譽為「育兒之父」的斯波克博士曾提到:一歲以內的寶寶對大便的排泄幾乎沒有什麼意識,他們不會主動排便,尿尿便便都是自動進行的。而把屎把尿的行為,導致寶寶無法學會根據自身需求拉尿,而是要靠外界提醒才可以。

經過正確的引導和訓練,寶寶完全能自己坐上小馬桶尿尿便便,而這個訓練過程,不糾結不痛苦,比把屎把尿來訓練如廁輕鬆多了!

寶寶大約18個月開始進入如廁敏感期,一部分寶寶的括約肌發育成熟,所以親愛的們不要著急,頂住各方壓力,紙尿褲繼續用到兩三歲都不是問題。


孩子把尿毀一生?謠言還是真相!

「寶寶3個月到底要不要把尿呀?」一位新手媽媽的提問,讓官方微信粉絲群炸開了鍋,寶媽們紛紛表示給寶寶把尿後果很嚴重,和家裡老人也在這一問題上矛盾不斷。但也有媽媽提出了不同意見:「給寶寶把尿並非十惡不赦,該把尿的時候把尿沒什麼不好,只是不要過早強迫給寶寶把尿即可。」本期《王牌育兒》就來說說寶寶把尿把便的問題。

直白的說,就是家長給寶寶建立條件反射的行為,通過發出「噓噓」的聲音,以及固定的動作,定時定點訓練寶寶來排尿或者排便。

把尿,到底對不對

看,似乎真的各有各的道理耶,你,站哪邊?

過早、強迫把尿把便的危害

與其說是把尿的危害,不如說是過早把尿、強迫把尿的危害。

一般括約肌要到3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在這之前孩子並沒有能力完全自我控制排尿排便。過早訓練把尿,容易影響括約肌的發育,同時讓他形成「被把尿才需要尿」的習慣,即使真有尿也強憋著,分不清到底是該尿還是不尿。

有的孩子,到6,7歲的時候還在尿床;有的孩子夜裡不把尿就不睡覺;有的孩子明明尿急的哭不把就尿不出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在孩子沒有需要的時候,強迫把尿把便,大人急寶寶不舒服也急,讓孩子頻繁用力掙特別容易造成脫肛、肛裂,長此以往甚至引發心理障礙,排便更困難。

如果要把尿把便,什麼時候

孩子1歲以後,開始有自我排尿排便的意識,也會通過一些行為向父母表達自己這方面的需求。譬如想便便的時候,就會出現頻繁放屁,嘴裡發出「嗯嗯」的聲音等。此時爸爸媽媽可以詢問寶寶是不是想便便了,如果是,及時把一下也無妨。

當然,如果此時你給孩子把了,但他並沒按常理出牌,也不要勉強,穿上褲子兜起紙尿褲,順其自然吧。

如果是帶小寶寶外出,請給他使用紙尿褲,再急也不要在公共場合把尿把便,這是對孩子也是對別人起碼的尊重。

在給孩子把尿把便這個事上,遵循不過早、不主動誘導、不強迫三大原則。等孩子大一點,就開始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了。

怎樣進行如廁訓練

寶寶1歲半-2歲以後,可以開始訓練他自己上廁所啦。用便盆來代替你替他把尿的過程,豈不是更好?

注意,在教寶寶自己如廁時,不要著急,即使不成功也沒什麼大不了,多嘗試幾次,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耐心,基本上2歲以後的孩子慢慢都會自己學會尿尿和便便。最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尿褲子了,千萬不要打罵他,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

其實,在寶寶把尿和訓練如廁這個事上,完全沒必要太較真。不管你覺得從小在「噓噓」聲中不也照樣長大,還是覺得把尿是件很嚴重的錯誤,都請記得把孩子的意願放在首位。不要以自己的意願去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的事,遵循自然成長規律很重要。而對於小寶寶來說,紙尿褲真的是他可以安睡到天明的利器。那麼,在把尿把便這件事上,你們是怎麼看的?歡迎寶爸寶媽們來留言。


我不論把尿的危害,我只舉例,我有自己的寶寶,目前三歲,自己的親姐有一寶寶,三周半,老公的姐姐有一女兒,兩周半,這是背景。

我的寶寶,在他出生的時候,我就不贊同刻意把尿,但是我會尋找規律,比如,睡前和睡醒後,寶寶肯定有尿尿,會把一下,其他時間段,比如喝完水,過個二十分鐘才會把一下,平時的無法把握的時間和晚上,堅決不把尿,即使不小心尿濕褲子,我也不責罵孩子,為這,曾經跟自己的婆婆有過爭執,我只回復:你要給孩子把尿,可以,今晚開始,我定時定點叫你起床尿尿,你不上廁所,我也打你屁股。沒錯,我說話就是這麼耿直,但是我是開玩笑的,不過表情還是蠻嚴肅,所以,我婆婆最後還是順了我。相比較同樣有孩子的,我老公姐姐的孩子,和我親姐的孩子都是在把尿的狀態下長大,尿濕褲子要挨罵,孩子尿不出來就一直堅持把,能堅持五分鐘。最後的情況是,我的孩子在兩周半以後,只是頭兩個月尿濕過不到五次的床單,是晚上水喝多的情況下在睡夢中尿濕,而白天從沒有尿褲子情況,會表達自己要尿尿的意思。比如,想尿尿會過來找我,在我身上蹭,或者就是蹲下,這些都是我一直耐心教育的。

然而我的親外甥,和我老公的親外甥女,到目前,依然不會控制自己的尿尿,同樣是三歲,我的寶寶已經控制的非常好,但是我的外甥還是經常夜裡尿床單,我老公的親外甥女,目前已經快三周,依然是不管白天或者是晚上,每天都在尿褲子中度過,一天至少換三到四條褲子,水喝多,更嚴重。以上,我不支持把尿,也不支持不把尿,這可能是個案,也有把尿後面控制的很好的孩子,但是我抵制那種孩子不尿,大人要罵要揍的行為,孩子不小心尿褲子,大人的態度就更加惡虐的,這樣的家長,我祝福你們以後老去躺在床上,無法控制自己的的大小便的時候 ,也能受到同樣的待遇。我不喜歡講道理,只喜歡以牙還牙。


我家孩子也兩個月,也把尿

但是,這裡有個但是哦!

把尿要有技巧的。

第一,你要記住,把尿不是訓練孩子規律排尿或者條件反射什麼的。而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排尿的信號。我家孩子月子里一直用尿不濕,因為要保證他的睡眠,不能每次換尿布把他弄醒一次。滿月之後天氣熱,就晚上尿不濕,白天用尿布,這時候觀察,我寶寶睡著的時候基本每次排尿之前會小哭一聲,但是不醒,這時候抱起來,五秒鐘之內肯定會尿。但是醒著玩的時候沒有信號。那就不把。哎咋尿咋尿。

第二,把尿對孩子的脊柱,肛門確實不好。所以每次把尿,時間要短。我們家基本上十幾秒尿完就抱起來了。不尿的話也就不到一分鐘就抱起來了。而且是男孩子,也不是那種傳統把尿的姿勢,類似於半躺大人腿上。

所以我覺得要是全用尿不濕的話,沒必要把尿,勤換就行。但是用尿布的話,找準時機把尿,會減少濕尿布接觸屁屁的機會。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女兒沒把過,為啥呢?因為我懶!那些每天半夜喊娃起來尿的超人們我服你們。。。那些娃不尿執著的噓噓噓的人我服你們。娃不尿打屁股的沒人性的不在我的討論範圍以內。。。

生活為啥不能簡單一點?

我女兒一歲半以後晚上基本就不尿了,會說話就會報告要尿了,我覺得甚是省心。我一個勤快的朋友兒子四五歲了還要每天半夜喊娃尿,不然就一定尿床。。。

果然懶人有懶福是嗎?

——————

答完了發現樓主是想收集證據打敗婆婆嗎?娃那麼小,自己的媽都不保護他,他一輩子還有啥盼頭呢。你多學學育兒,崔玉濤、西爾斯、兒童敏感期等詞亂入,底氣足了,丟書袋丟他們一臉吧。把尿真的又麻煩又擾亂兒童發育規律的。


把尿有用,在穿尿布的前提下預防尿布疹,但對寶寶其實並不好。看圖(崔大神的微博)


把尿不好,要堅決制止。

1,嬰兒需要到三歲左右才可以學會控制排尿排便,此前處於「有尿就排,不能分時間地點」,所以你把尿過早有用嗎?奶奶會說,那怎麼我抱起來把尿他就尿了?只能說,那是因為奶奶要麼抱起來的時間湊巧了,要麼找到了孩子排尿的規律如醒來十分鐘內,這與「訓練幼兒學習控制排尿」沒有任何關係。

2,把尿的姿勢,使得幼兒肛門受到很大的力,肛門處肌肉,腸子末端長期受力刺激,很容易引髮長大後的痔瘡。中國人痔瘡發病率很高,與此有關。

3,建議你自己買幾本育兒書學學,學習科學育兒,老一輩育兒觀念很多都是對孩子有害的,要盡量避免。


一歲內不把尿,穿紙尿褲就好,一歲以上開始訓練定時坐盆排便,把尿,2-3歲後一般夜間不在尿床,4-5歲仍經常尿床,應注意尋找原因,


明明小孩尿尿前會有明顯信號,把屎把尿沒有什麼問題吧,有時不注意尿了,及時換尿片即可。。。


可以把尿呀,為啥不行,但還是建議晚上用紙尿褲,有利於寶寶睡眠


推薦閱讀:

嬰兒一般帶到幾個月時,大人會覺得輕鬆些?
貓咪身上有哪些細菌,小寶寶接觸了之後再吃手會造成什麼後果?
有哪些初為人父的建議?
國外嬰兒睡袋使用心得?
日本女用水泥封殺自己4個幼嬰,是什麼原因讓她舉起了屠刀刺向自己的親身骨肉?

TAG:嬰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