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品中所謂的「草本」成分是什麼物質?

什麼草本護膚品啊,草本洗髮露啊,紅景天面霜啊,百合洗面奶啊,草本成分是怎麼提取的?有什麼實際作用嗎?


謝邀;

草本是生物學分類名詞,用到日化品上大概指的就是從草本植物提取的吧,很多宣傳詞都說草本精華什麼的,不是我不確定還不查資料,而是這個詞的確是太模糊了。

比如牙膏,牙膏里一定有薄荷,早期的薄荷醇都是薄荷里提取的,後來才有了人工合成薄荷,那麼是不是說牙膏就是含有草本精華,按商家概念似乎就是這樣。

從配料表中,我未曾看到有什麼神乎其神的草本精華,一般就是香料和棕櫚油系列的表面活性劑可以與草本搭上邊,據我所知,搞不清結構的物質是不能用於日化用品的,所以也不存在什麼秘方。

綜上所述,草本或者草本精華是大多數日化品生產時正常就需要添加的物質,談不上特殊性。


植物提取物,含量一般很少,否則有過敏風險。一般是宣稱用,很少有臨床效果。現在趨勢是用那些極為罕見的植物,顯得高大上…


謝邀。

首先,我不是藥物化學專家,其他回答也已經概括了從植物中提取的基本流程。

無非就是萃取,(選取溶解的油劑或者溶劑),收集,分離再混合而成吧。

我來隨便講講工藝吧,所有的化工產品,洗護類的,大部分的基本成分都相似,就是表面活性劑。因為他不管風味如何,都首先要達到洗護的效果。 至於草本的有機的,只不過是各個添加劑不同而已,比如說添加水果風味,各種香料香精,讓人感覺不一樣罷了。

至於草本類的添加劑是不是純天然,這個我很懷疑。 一個是草本有季節性,收集麻煩,又容易腐爛,同時萃取過程產生的廢料太多,很不適合大規模生產。很多廠家為了保證產品的一致性,都添加統一的香料,這樣就不用擔心草本因季節變化,保存環境變化風味不同了。


其實沒什麼特別有用的。。。。。。

「草本」不是什麼藥物或化學的概念,而是營銷包裝。為了滿足中國人認為「天然的東西才是最好的」這種期待,其實98%以上的成分依然是人工添加的啦。

很多高端的藥物或化妝品,其實用的也是天然成分,不過不一定是餾出物,而是經過計量學分析之後,找到的混合組分中真正有效的主要成分,提煉,或者人工合成,或者進行一定的分子改造。

不用迷信草本。


瀉藥~這個必須匿了,因為下面的回答太不專業了,而且我感覺不對題,只是看到感興趣的,想做個科普,請輕拍~

以上兩位一看現在就不是做產品的吧~產品和廣告都接觸過,講一些細節,甚至教會你去學著看日化品的配方~

如果你特別糾結與提取方法的話,推薦去讀《藥物化學》《分析化學》,都ok,不外乎,萃取色譜跑柱子,布拉布拉布拉的~~~

針對於實際作用,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可擺活的~

首先,我強調,業界良心,大家說一是一,說草本就有草本,同「@松鼠會老孫」提到的一樣,草本指的是天然提取物,這個是一定一定有的,這個事廣告法規定的,你做的概念宣傳就必須符合這個!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受騙。但是,這裡面很有意思,還是有門道的(PS:至於純天然這個概念,我沒有見過,因為所謂的純天然我認為是一種對消費者的不負責,很多只是用了用有機肥的都自稱純天然~把話題拉回來),但是,沒有告訴你有草本提取物就會有效啊親~,藥物化學是多麼一門困難的科學啊,全部是有極大分子~我作為外行人哈,感覺這門學科,就像中醫一樣,只能逐漸被認可~

ok,那你會提問了,我怎麼去看草本提取物在哪裡啊?我告訴你如何看配方~配方要求,從前之後大於1%的量,要按照含量去寫,同時用來用去就是那幾個保濕劑,增稠劑,膠體~一般為了強調安全性,草本是作為功能性添加的,所以一般都是最後那幾個,比如茶類提取物叫做茶多酚,各個的提取物需要專門查文獻

再ok,那麼味道是怎麼出來的啊,是靠提取物嗎?這個就是提出來的味道了,所以我理解的你需要問的「如何製作出來草本」的感覺,是這樣」為了滿足廣告公司的需求,所以我提出了天然草本中的活性成分,同時為了在感官上給你草本的感覺,我又結合香精,棕櫚油,茴香腦之類的,給了你不同草本的感官「這才是你最終感覺的草本~

單一的草本提取方法你學習了在做產品中用處也不大,你應該想知道是一種做產品的思路吧~

BTW,話說回來,糾結在實際功效,給你個速效起效的化妝品你敢用嗎?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無意冒犯,引用一下),所以草本這個東西,一定要堅持使用,只能期望於日久見效了~或者安慰劑效應

最後吐槽一個,這個問題真的不太好答~雖然我是化學出身,但是我的雙眼一直就沒有離開:「有實際應用嗎這幾個字」,如果你真是關注提取技術的話,對不起,請把我摺疊了吧


這個問題有兩個問號:如何提取,是否有效。

然而對日化品市場來說,這兩個問號都服務於一個目的:是否能夠幫助品牌賣貨。

如果我們能夠回憶起來90年代進入中國的那一批快消品,以寶潔和聯合利華為代表,在旗下推出的各種日化品牌廣告語,我們會發現那個時候沒有人講草本。飄柔講「就是這麼自信」,佳潔士講「笑容傳中國」,核心都是「自信」、「笑容」這些所謂的品牌equity。到現在為止,這些「老」品牌們依然還堅持自己equity為核心、產品功能點為支撐的那一套傳播體系。

而「草本」這個概念,則是日化品慢慢有了升級的苗頭之後才逐漸興起,而東亞市場又尤其在意。原因是市場上的日化品牌嚴重同質化之後,品牌一定要找到新的POD來區分自己與競品,受到外企擠壓最嚴重的一些老國產品牌率先開始從「天然」這個角度開始發力,然後發展出「草本」等概念。事實上,草本只是一個噱頭,它是否起作用,對品牌來說根本不重要。除了廣告相關法規會一定程度上約束品牌在提出一個廣告概念的時候必須能夠在產品層面自圓其說,但其中的空間非常非常大。

拿洗髮水舉例,最早說柔順(飄柔)去屑(海飛絲)強韌(潘婷),後來大家慢慢注意個性之後說時尚造型(沙宣),終於大家升級了之後開始講無硅油。而草本這種概念和無硅油本質上區別不大,大家被教育了一通無硅油很重要如何能夠保護髮質,但如果給你盲測,80%以上的消費者是感受不出區別的。

日化品牌的建設是一種玄學,而中國消費者又格外喜歡為玄學買單。不只是草本,各種skin care、beauty care品牌在廣告片里提取了日精月華,化成1000塊50mL的玻璃瓶抹在你臉上,其實最後配方95%的成分都差不多。消費者都覺得自己很挑剔,但其實吧,買的永遠都不如賣的精。

至於效果嘛,心誠則靈。


據廣告法規定,包裝文案上不能標內容物沒有的東西。所以凡是標有【草本】成分的產品,它的內容物確實包含這一類草本,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宣稱這個概念,不代表產品內容物的主要成分就是它,也不代表產品表現出來的主要功效根源在於它。

一般表現為以下三種情況:

1. 產品主打草本概念,成分中草本含量非常少。產品功效基本不在於草本的作用,草本只是噱頭。

2. 產品主打草本概念,成分中草本含量確實較高。產品功效有一部分來源於草本。

3. 產品主打草本概念,成分中草本含量為主要成分(除溶劑外)。產品功效根源也在於草本。

以上可以看成分排序,含量高於1%的成分必須按高低順序進行排序,所以越往後的成分含量越低。

比如:

1. 草本成分含量相當高的某中藥洗髮水,除溶劑與表活外,含量最高的就是草本提取(以下成分皆為同一款產品,圖太長,我分開截了==)

2. 草本成分含量不是主要成分的某漢方洗髮水,草本提取含量基本在成分表的最下方(以下成分皆為同一款產品,圖太長,我分開截了==)

的確,許多商家宣稱草本概念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天然更安全」的認知,但並不代表實際上草本植物實質的功效是糊弄人的。以草本為主要成分的產品,在草本的選擇上、成分的提取上、成品的測試上,都是有嚴密的流程的,大家也大可不必驚慌。


開始時候人工無法合成的,所以都是從植物里提出來的,所以叫草本精華,貌似現在很多產品都可以人工合成了,不過對外宣傳還是草本精華,你懂的


首先要區別兩個概念,草本和本草。

「草本」是必須要有有藥效的中草藥成分質檢總局才會批准掛牌上架,比如大家熟知的本土牙膏「兩面針」就是含有中藥兩面針提取物的草本牙膏。

而「本草」這個概念比較模糊,當初就是為了讓消費者混淆概念,把「本草」當做「草本」,加了薄荷之類的植物進去就冠名本草,故弄玄虛,比如外國廠商某露潔就搞了個本草薄荷味的牙膏,壓根沒藥效


日本所謂的草本並不是真正的純天然綠色草本,打著營銷的幌子,其實百分之80為人工添加劑,中國人對草本有很深的執念


天知道要把植物成分提取出來要用多少有機溶劑


大家都知道植物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現在很多人都推崇純天然的日化品,所以廠商都想辦法把產品和概念連接上,符合大眾需求的產品肯定能賺錢啦,紅景天百合屬於中藥里的植物,為什麼要加這些東西,一方面是確實的功效,二方面其實也和草本的概念是一樣的 ,可以說是應運而生


推薦閱讀:

看不出植物的區別,只要換一棵樹就會認不出來,怎麼辦?
請問食用薄荷、香水薄荷、留蘭香薄荷、檸檬薄荷、貓薄荷有什麼區別和共同點?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的葉子?
什麼是花筒、花萼筒、花冠筒?
植物激素只是對植物有作用對人體作用極小么?

TAG:廣告文案 | 植物 | 化妝品 | 日用化學 | 化學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