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為什麼是好句?

看起來是很一般的景色描繪呀


看完眉師的,想要從另一個角度說一說。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上面的各位也都說了關於整句的優點所在,但是從歷代的詩話中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其實歷代各位詩論家所推崇的往往是「池塘生春草」一句。先舉一例:

謝康樂「池塘生春草」得之夢中。評詩者或以為尋常,或以為淡妙,皆就句中求之耳。「池塘生春草」,單拈此句,亦何淡妙之有!(黃淳耀《陶庵全集》卷二十一)

如《謝氏家錄》所載,謝康樂在得「池塘生春草「後認為自己有如神助,為何謝康樂會覺得這句話有如神助?謝康樂開一代山水詩歌濫觴,如《文心雕龍 明詩》中所載:

宋初文運,體有因革,老莊告退,而山水方滋,儷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

這個也正是康樂詩風的特徵。謝康樂擅長「極貌寫物」,「窮力逞新」,善於刻畫自然景物,如:

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曉霜楓葉丹,夕曛嵐氣陰。 《晚出西射堂》

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輝。《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時竟夕澄霽,雲歸日西馳。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游南亭詩》

雖然這種刻畫卻清新樸素,出於天然。但是可以看出謝康樂對景物神貌明晰精準的刻畫。而之如池塘生春草這種句子,反而對康樂來說是一個特例。如眉師在上面所說,作者在當時達到了一個「忘我階段」,以眼觀物的康樂直接把所見所想流於筆上,相對於其他他自己的詩歌來說,這句話來的更加天然,和他「富艷難蹤」的精工美學相反,然而正是這樣的句子正是一種質上的蛻變。當然這類的句子對於謝康樂本人來說,也算是極為難得的了,所以他自己才會發出有如神助的感慨。所以說包括各家也都認為神來之筆發於偶然,不可強求。如:

「池塘生春草」,偶然佳句,何必深求......」(沈德潛《古詩源》卷十)

而正是這種「天然去雕飾」的狀態,往往會驚為天人。這種從文學理論的角度上我們稱之為「直尋」。直尋由鍾嶸所提出,見於《詩品序》:

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詛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這裡可見什麼樣的詩才會達到這種所謂的直尋呢?鍾嶸舉了幾個例子,除了作者本身舉得幾個例子「高台多悲風」(曹植《雜詩其六》),"清晨登隴首"(張華《詩》),「明月照積雪」(謝靈運《歲暮》)外,還有之如「微雨從東來」(陶潛《讀山海經》)「池塘生春草」(謝靈運《登池上樓》),「明月出天山」(李白《關山月》)等等。那麼為什麼這種詩句就可以說是直尋呢?

這種直尋的思想,很複雜,而且需要結合很多方面來談。從一個角度來說,直尋就是「即景會心」。直書眼前之物,直抒內心感受,將二者融為一體。從美學的角度上,直尋的發端也可以說是直覺。克羅齊在《美學原理》一書中說過:

知識有兩種形式:不是直覺的,就是邏輯的;不是從想像得來的,就是從理智得來的;不是關於個體的,就是關於共相的;不是關於諸個別事物的,就是關於它們中間關係的;總之,知識所產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美學原理》第一章)

直覺與邏輯是相對的,而對於這種知,拿「池塘生春草」與謝康樂的另一個名句「遠峰隱半規」來做對比,池塘生春草是作者眼前所見直接發端於紙面,是一種最直觀的呈現,而遠峰隱半規是賦有一定邏輯性的,通過落日與山峰形成一定的空間感,達到一種「透景」的藝術效果,是經過思考而達到的一種理性的最優秀的效果。而之前舉得幾個例子,都是之如此類。而正是這種發於直觀,成於天工的句子對謝康樂這種偏激執拗的人,對於這種經歷各種坎坷後孤憤積鬱的人來說更加珍貴,也正是這種詩句,能夠帶給讀者直射心底的感受與效果。而園柳變鳴禽,固然優秀,比起池塘生春草五字,只能說是優秀工整的對句,而不能說天工一樣的珠聯璧合。同時這種最直觀的對景物的直接呈現並不單薄,所以稱之謂直尋。對於池塘生春草,眉師在前面已經有過講解該詩的結構,引用一下:

前面說自己不能出不能入,只好卧病在此,從「褰開暫窺臨"起,氣息微微一暢,轉入觀景,後直到」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均是忘我階段。然而及至「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卻回到了對物與對己的憐惜。觀景的過程中,詩人的本心在此再度流露出來了。本句就是是憑欄望遠,忘憂不得的一次回力。後面再接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則順理成章,情緒流動到最後的煩悶,也就恰到好處。

這種詩句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去說我要表達什麼,對於這種景物有什麼實際的效果與影響,比如:「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遊子憺忘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池塘生春草筆到意到,自然能夠給讀這句詩的人一種最最直觀,準確,不需要用語言解釋的感受,這也是這句詩能夠打動無數人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這種景與意融為一體的好句,像右丞的「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白石的「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 丁未冬過吳松作》)等。往往這些詩都是詩家所喜,放在每個人來看,第一眼恐怕都會有驚艷的感覺。這個也是無數人追求,有可遇不可求的目標。

所以說這句如題主所說的一般化的景物描寫能夠受到各家的極盡褒獎。當然每個人的審美觀也是存在差異的,至於這句詩是不是好句,也沒有必要去直接下定義。最後借用胡應麟的評價:

「池塘生春草」,不必苦謂佳,亦不必謂不佳。靈運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暉能娛人」之類,雖非鍛煉而成,要皆真積所致。此卻率然信口,故自謂奇。(胡應麟《詩藪》外編卷二)


寫詩,如果句中沒有形容詞,還直覺(第一感覺)不錯,那這句基本都是挺好的。不是一流,也是二流以上了。

這句為什麼是好句,在於看不到作者發力的地方。也就是沒有人工斧鑿痕迹。後一句變就是明顯的人工對比。

需要費力去做的事情,肯定不能說能完成的多好。因為還有人可以輕易做到。就像一個人非常用心的去追另一個人,可能他追了千萬里,結果還是沒有追到。但有人,一出現,就和他追求的人一見鍾情了。

這個輕易就是人在完成這件事上有餘力,有天分,有機緣。這種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遇到了,就是心裡不知道怎地,就好生歡喜,彷彿這一方天地,別的都跟自己沒有關係了,只要看著他,就能永生。

不可否認,這世上是有天生的詩人的。所以,也不可否認,這世上也是有天生的詩句的。這一句就是。不承認這個,永遠也不會真正的進入詩之三昧。這個天生還不是天分,而是比天分更難以遇到的東西。

我建議,如果看不出好的話,就不用再看了,也沒必要聽別人的瞎掰。在我看來,一定要用分析來說出這句好的,基本都是胡扯淡。


先說題外話,我比較推崇的思考方式是直接思考這句詩是不是好句,而不是這句詩為什麼是好句。後者感覺像是閱讀理解,太有引導性了則不利於培養自己的詩學觀。

進入正題。我自己的感覺是它是好句。但是,不是那種很適合被單拿出來問「為什麼好」的那種句子。它的好除了句子本身,還在於它在整首詩中的位置——彷彿在一段旋律裉節兒上,舞者恰好盈盈踩住了節拍,並俏皮地完成了一個不太賣弄卻格外輕快的擰腰轉身。

貼全詩。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沈。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祿反窮海,卧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大謝是個很掙扎的人,為詩則往往是以踩水求生的心境,去求凌波微步的風度。是以讀他的詩其實在我而言並不是件特別愉快的事情。但當然,作為彆扭星人,共鳴多少會有。

這首詩其實也是在說彆扭。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這就是彆扭所在(范仲淹進亦憂退亦憂,是憂天下之憂,而謝靈運之憂進退,憂的內容實在自己),此彆扭本朝太祖也曾犀利地指出「此人一輩子矛盾著。想做大官而不能,『進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願意。一輩子生活在這個矛盾之中。晚節造反,矛盾達於極點」,說的實在不錯啊。

詩起於比興,是詩經傳下來的老習慣。前面說自己不能出不能入,只好卧病在此,從「褰開暫窺臨"起,氣息微微一暢,轉入觀景,後直到」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均是忘我階段。然而及至「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卻回到了對物與對己的憐惜。觀景的過程中,詩人的本心在此再度流露出來了。本句就是是憑欄望遠,忘憂不得的一次回力。後面再接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則順理成章,情緒流動到最後的煩悶,也就恰到好處。

為什麼說這句詩里藏著憐惜,而非如前面的波瀾嶇嶔,初景新陽一樣是純寫景大白話呢?我想其實每個人都能意會。我無趣地言傳一下——動人在「生」和「變」。一個是隨風潛入夜的階段性動詞,一個是白雲蒼狗的時點性動詞。前者是個漸漸侵蝕,坐看時序流動,後者則是間歇性一觸動的一聲喟嘆,同句之內,動靜相得。

再說意象表達。若池塘生衰草如何?生秋草如何?——替換後就可以知道,「春」能給人一種帶著希望的亮色調,把它塗抹在一個象徵著拘禁和無波的池塘上,有一種慘淡微笑般的畸零美感。園柳,為何是園,不是堤柳、垂柳、細柳、綠柳?因為園和池塘一樣,也是個有點拘禁感的辭彙。這個字把後面鳴禽管住了,也把變字管住了。鳴禽變了幾代,但再變,也依然逃不出大樊籠。

未必是有意摳字眼,但語感令大謝選擇了最恰當的表達方式。這種用的全是熟字,渾不著意的講究,才是真正的天然。

所以你看,節奏上能托住上面一眾無趣的大白話,並開啟下端高雅的小牢騷。語感上動靜相宜下字既穩又恰,我覺得說它好句不屈了它。

順便科普個小段子。

《謝氏家錄》云:「康樂(謝靈運襲爵康樂公)每對惠連(謝惠連,靈運之從弟),輒得佳語。後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

喏,謝靈運自己都覺得這句發揮的很給力,有如神助吶。


這個問題又邀請我了,但我不知道還能補充什麼。。。大家說得已經很完善了。

從知人論世的角度和從文章結構的角度,李讓眉 的答案給出了一些精彩的分析。晦小明 和 何足道 的答案從句子本身出發,分析了這一句詩最重要的特點,「天然去雕飾」和「直尋」。而 搖啊搖搖阿毛 則提到了古代文學史,指出了這句詩的時代背景。

如果讀完了這些還不覺得這句詩好,我也不知道還能補充什麼。。。

或許我唯一能補充的就是一些相反的看法:

從古至今對這句詩的批評都有什麼,以及在今天,為什麼那麼多人看不到這句詩的好處。

==============

待續吧。。。


謝謝邀請

詩句的美在於,寫詩的人情真意切,自認不落俗套。讀詩的人感覺詩意清新,有身臨其境自鳴得意的感受。

具體後世評詩,大多是極盡解譯(寫詩的人都意外),為的是讓自己與大詩人更加靠近。不可受其左右,沒有那份詩情,不必強說詩意。

如果你讀詩感覺詩句樸實,只說明了詩句的第一境界,第二境界因為你沒有這個心境不能自鳴得意,也就感覺不出好來了。

紅樓夢香菱學詩的感悟,倒是有幾分入門的身手,不妨看看


我也來試著回答一下:

首先,這兩句詩所描寫的都是極細微而不易察覺的變化,但是景物卻是最常見的。如 @李讓眉所說的那樣,「生」和「變」兩詞,「一個是隨風潛入夜的階段性動詞,一個是白雲蒼狗的時點性動詞。」池塘「生」滿春草,園柳之上的鳴禽在「變」,都不是一瞬而就、或說一眨眼前後就能龕出來的變化。因此說這種變化是極為細微、不易察覺的,但是詩人敏銳地感受到了,並且發之於詩。

另外,詩中所描繪的春草、鳴禽,在早春都是極具代表性的常見的景和物,象徵了春天欣欣向榮的生命力,而這些都被詩人——一個病起初愈的人眼裡,肯定是與常人眼裡的是不一樣的。池塘、春草、園柳、鳴禽,以及各自的生成、變化過程,不僅讓詩人感受到了美,還讓他感受到了春天的活潑的生命力以及希望。因此,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的著名詩僧皎然在《詩式》中評道: 「『池塘生春草" , 情在言外」。

其次,這兩句詩,具備了自然親切的口語化特徵,再加上表現的是一種真切、鮮明且具體的美,呈現的是藝術的直觀性。而在古代詩學中,這種直觀的自然的表達方式是很受部分詩學論者所推崇的。比如喜歡以「隔」和「不隔」來區分詩歌形象的王國維,就曾以謝靈運的這兩句詩作為不隔的典範: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已。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

在這裡,王國維所謂的「不隔」,是「語語都在目前」,如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所謂「隔」是「霧裡看花,終隔一層」,如歐陽修的「謝家池上,江淹浦畔」。都是詠春草,歐陽修的失在用典而不自然,而謝靈運的則勝在自然而不事雕琢。當然這點,在王國維之前的元好問已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了:

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

再次,即使從這兩句本身所描寫的詩歌意象來說,本身也是極為豐富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兩句,上句寫靜(相對),下句繪動。同時又有聲有色,「鳴禽」為聲,「春草」有色。(這裡說的也有點像高中的詩歌鑒賞)

PS:

晚於謝靈運不久的劉勰在《文心雕龍·隱秀》篇有言:

文之英蕤,有秀有隱。隱者,文外之重旨;秀者,篇中之獨拔。隱以復志為工,秀以卓絕為巧。

謝靈運這兩句在全篇之中就顯得卓絕,足以稱得上篇中之獨拔,非常符合劉勰隱秀論中的「秀」的標準。


最不喜大謝詩,以其以雕琢之法而欲達自然之境界。

而陶詩則好,和諧,真自然。

大謝名句多,其名句往往都是變格,清新,無雕飾,故好。

比如這一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好嗎,真好,有這麼一句詩,也可以留名後世了。

放翁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句話可以說明大謝這一句的好處,所謂「天成」耳。

世人多少詩,壞就壞在不自然,造作,不直接,含糊,這句要是說池塘碧春草,那就壞了。

園柳變鳴禽便不如池塘生春草這一句,多自然,多衝口而出,多直接。但是多有意趣,多生機盎然,多活潑!

這兩句一起,就是春的感覺。

就是從你突然間看到柳芽兒綠了,知道春天來了的那種感覺。

這種感覺,就像賈島詩「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使人立刻生出秋的感覺一樣,真切、迎面而來。


讓眉姐說了審美方面的優點,我說點別的。

題主可能不熟悉古代文學史。東晉詩壇玄風大盛,玄言詩佔據主流,士人詩作無非闡發老莊玄理,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大多數沒有什麼藝術技巧和美感。所謂「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簡單說就是把當時的詩賦拿過來塞進《老子》和《莊子》里,幾乎可以直接當註解看。這實際上是詩歌發展的畸態和邪路。

謝靈運之所以了不起,之所以和鮑照、顏延之合稱三大家,在於其打破了玄言詩獨霸的局面,開創了山水詩一派。(當然個人覺得這種派別分類法還可以再嚴謹些)田園詩宗有陶淵明,山水詩宗有謝靈運,中國詩歌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題主覺得這兩句很普通,這是因為你比較的對象乃是唐代及以後的詩作。何況,這兩句的高妙處正在自然熨帖,看似隨手揮出,實則氣格流動;「變」字更是不知如何想來。

建議題主去讀幾首同時代的玄言詩,一比較你就知道為何這兩句會成為名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為什麼是好句。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為什麼是好句。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為什麼是好句。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為什麼是好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為什麼是好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為什麼是好句。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知道是好句。


比起唐人來,靈運的詩是頗為雕琢的,這是他的詩風。《登池上樓》整體上也是如此,但中間猛然來了一句李白那般清新的句子,大家就拍手稱好了。並不是這兩句有多高妙,而是放在靈運的詩中很難得。就像一個人吃飽了油膩難消化的食物,來一小碟脆蘿蔔,就很出彩。當讀到「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感覺費力,須押韻的緣故;「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似是脫口而出,毫不費力,其實這是靈運一個不大不小的bug,按理來說,這裡絕不能用池塘,怎麼也要用池,前面加個修飾詞,字字用力是大謝的一貫作風。

唐人的詩風對後人影響太大了,讚賞這句多是從唐人的視角出發的,貴不用力。如果靈運地下有知,他一定會搖頭,「這是個bug啊!」


有一種很直觀的,門外漢也能理解的方法,你思考一下下面兩種畫分別要怎麼畫?

1.請畫出一幅畫,包含「池塘」「春草」「園柳」「鳴禽」

2.請畫出一幅畫,描繪「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我讀到這句時心頭一喜:看了這麼多行,總算有一句能看懂的了!好開心!真是個清新脫俗的好句!(≧ω≦)/

(抖機靈……匿了匿了)


正好在讀謝靈運,順便說些個人看法吧。

私以為直接把大謝詩拈出一句,來分析是不是好句,其實是讀唐代山水詩的做法,像王孟律詩絕句,隨手摘出一聯,比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等,寫景多為一時之景、一時所感,在一聯之內營造渾融之意境,這與律詩絕句的篇幅不無關聯。

但晉宋山水詩卻不能這樣簡單的摘句分析。就大謝行事詩而言,其山水詩整體可分為永嘉、始寧、臨川三地,而具體到一首詩中,卻是以寥寥數字涵蓋一天之遊覽,以及一天之內的感觸。大謝的行旅路線,在詩中有跡可循,而情感線索往往較為複雜,這與大謝的生平經歷相關。政治不受重用,欲一展抱負而不得,此為一;出為永嘉太守,欲回鄉隱居而不能,此為二,二者交織為一,進而引發知音難覓、年華漸老之嘆。這是大謝詩中主要出現的三種情感,而大謝的彆扭也在於此,三種情感互相滲透,「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

以上啰嗦了許多,不過是讀大謝詩需要了解的基本背景。

《登池上樓》起首層層鋪設,引出卧病之身「卧痾對空林」,春日雖好,病體不能遠行,只得「褰開暫窺臨」,然不過是「傾耳」、「舉目」而已。所見「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仕隱的兩難暫且擱置,心緒由此一變,由池塘「春草」與園中「鳴禽」之眼前景緻,由此想見春色無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以小見大,可見一斑。然大謝之欣喜由春景而來,也由此急轉直下。「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二句,由春草至春日萬物勃發,對比自身卧病志窮,感傷由此而生;而又是一年春至,自身孤處永嘉,他鄉漂泊,歸鄉會友難期,感傷便更深一層。

再回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一句,妙處自然在「生」與「變」二字上。看似是普通的寫景,這兩個動詞卻揉入了情感的變化。春草初生,思歸之情也隨鶯飛草長而起;鳴禽聲變,心緒也頓時由喜而轉悲。因此蕭子顯評大謝詩「酷不入情」,其實不妥。大謝詩中之情,與遣詞造句一樣「繁蕪」,整體觀之,方得其妙。

最後說句胡扯的玩笑話,大謝詩頗像四喜丸子,將三玄楚騷、般若涅槃等等渾融一體,若要從中摘出一句,是品不出四喜丸子的風味的, 但若要囫圇吞棗,那可是會被噎著的……解決辦法是從丸子的用料與做法入手,從心、物、境三者的關係分析大謝詩,更能理解為什麼這句是好句。


妙就妙在吶春草本不會生在池塘,園柳也不會變成鳴禽。能感受到它的動態嗎,就像動畫,這一幀還是飄著枯荷枯葉的池塘,池塘邊上枯草枯柳的黑白圖片,下一幀就是青青池邊草,嫩柳上鳴禽叫的彩色圖片。


最美的往往就是那些最真,最純樸自然的。


單單字面分析,比較特別之處是用了動詞倒置,原結構是池塘春草生,園柳鳴禽變。當然還有用詞搭配上的美學。個人淺見。


池塘對園柳,生對變,春草對鳴禽,十分工整的對仗句。又有靜(草)動(禽),更加生動活潑,富有詩意。


因為樸實自然,把最原生的狀態寫了出來,也容易傳播,久了就是名句了。明天在補充一下。


因為

栩栩如生

超越了視頻的表現力

看文字有了動態和聲音

一句話描寫季節變化

這是文筆好的最高境界

作者用一句話描述了季節變幻的一個月時間,池塘冰融化,岸邊生春草,二月春風,催得柳樹綠了,候鳥飛回,草長鶯飛。。。

畫面感 時空感

天才


用最直白的語句構建了一個清晰可見的畫面,而且還不饒口,你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句嗎??


推薦閱讀:

你讀過最有哲思的西班牙語詩歌是什麼?
你看過的最暖心的一句話 一首詩 或一個故事?
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耶穌是誰?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這句詩應該怎樣理解呢?
古詩的第幾句最難寫?

TAG:文化 | 詩詞 | 詩歌欣賞 | 古詩詞 | 詩詞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