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吐槽舌尖2第四集家常的人這麼多?大家吐槽是為了什麼?

首先,我覺得用心拍出的東西值得尊敬!

聽說影響了故事主人公的正常生活…人家還是個孩子!

生活本來就是如此,家常就是點點滴滴的愛和更多的現實與無奈,但就是這一點愛,讓家常變成心裡最暖的血液。

拍的很好,大家來無非想吐槽或者看吐槽,但請不要滿懷惡意,不要讓戾氣傷害了無辜的人,不要讓別人原本就不安的生活更加難過…

導演心底很軟,很善良,我更願意相信大家都是善良的人。不要在吐槽的時候表露出惡意。不要給居心叵測的人機會……

求求某些人不要再裝逼了…

吐槽會有快感么?還是因為我圖樣,感受不到?


這個問題赤裸裸的沖我開的。就邀請了我一個。

我對舌尖是真愛。我比你們任何人都愛。作為一個飯桶我視舌尖為生命。我想給所有人扣個帽子。

看過舌尖一卻沒有罵舌尖二導演娘的人。都對舌尖不是真愛

你們問我為什麼吐槽。因為我憤怒。我憤怒導演夾帶私貨。各種不符合條件餐廳廚師的也能登上舌尖。我憤怒導演沒有拍紀錄片的水平卻要來試手。家常不說算不算美食紀錄片。家常根本就不是紀錄片而更像微電影。我憤怒導演沒有職業道德。第一集的采蜂蜜被大家扒出完全作假抄襲。采蜂巢那段樹實際高度介於2-10米。而且蜂巢在自然中都是豎著放的在舌尖確是橫著放的。第四集的沈子鈺不說家庭到底富有貧窮。可是導演實在過度煽情。第一季是導演給我們的感覺是在幕後拿著各種好吃的對我們說:好不好看好不好吃!不行的話我給你來更好吃好看的我饞死你!第二季是導演在幕後帶著各種小故事對我們說:感不感動煽不煽情!不行的話我可是要讓主角哭了啊!再不行我我就要上大蒜紅燒肉給你氣哭了啊。如此幾番下來。不生氣也難。

我從一開始我也沒有批評沈子鈺小姐。我認為她很贊!我佩服有實力的人。我在那個問題下是吐槽了導演完全編故事。我認為這個故事是編的。編的故事又談何對我們現實中的啟發呢。如果知乎通知我這個答案侵犯了沈子鈺小姐家庭的或者一切有關人員的名譽的話。我會對此負責並且刪除答案。

沈子鈺小姐的媽媽做法。在我看來完全錯誤。尤其是哭哭啼啼那一段大錯特錯。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卻說一句我這是為了你好。沈子鈺小姐成功了這是。如果沈子鈺小姐失敗了你們有沒有想過?她會覺得是因為她耽誤了媽媽。甚至於想到是因為她耽誤了全家。她如果沒有成功她會多麼自責?沈子鈺小姐背負的壓力太大了。

這段故事姑且算是真實的。但是導演有沒有想過在央視頻道播出的後果。一直以來央視播出大約等於政治正確。也許這個故事播出了以後全國會多了一千個沈子鈺。請問。你這是要讓一千個正常家庭變得不正常么。

算了不說了。越說越多而且越來越偏向吐槽了又。就這樣吧。你們不要再批評我了。

餄餎是我們蕎面黨的!燒死白面黨!白面黨滾粗!


舌尖2吐槽集錦,來吧憤怒的吃貨!

Van Bruce,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舌尖1選十個故事,拿出來可以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舌尖2選十個故事,直接就包了感動中國和藝術人生啊。。。。

Allen Gu,一隻好奇的貓

舌尖1是找到了菜然後再去發掘背後的故事,舌尖2是找了個故事然後讓主人公順便做個菜。

TOP時空
特約記者 程喆

看完《舌尖1》,我們體會到,中國人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的境況中,都在快樂地尋找生命中的美味;但在《舌尖2》,我們認識到,中國人無論做出多麼美味的食物,他們的生活始終充滿著痛苦、離散和磨難。

唐小開,酒店從業,餐飲管理諮詢,有求者請私信。

第一季是「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是「舌尖上的中國夢」。

徐忘語

看舌尖就是流口水啊,可是舌尖二非想要觀眾流下淚水

郭紅宇

就是「一」和「二」的區別。

kaka2008,攻城師

套用一句話,菜里加味精,既能提味,又能讓人嘗不出來是最好的狀態,而如果能讓人嘗出來味精的味道,那這菜就很失敗了。

舌尖就是菜,人文就是味精,第一季觀眾感到很有味,又沒嘗出來味精的味道,而第二季呢,全是味精味。

劉婷婷,走在時代的前列線上

舌尖一的心態很平和,舌尖二找不著自己了…

許獻麟,電影迷,業餘影視製作者

舌一是紀錄片,舌二是故事片

紀白,如何堅信所有苦難是上帝對你的磨難

第一季你一邊看一邊流口水,感嘆肯定特別好吃,怎麼這麼好看

第二季你一邊看一邊評價美食多不多拍的怎麼樣人文有多少煽情幅度過不過.

引心公子

舌尖1是抓拍,是邂逅故事,舌尖2給人的感覺是擺拍,是編故事。舌尖2就是:作,假,矯情。

季圖南,當代工人

舌尖1叫《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2叫《央視眼裡的中國》

灰子,我有一個很有趣的創業計劃

舌1是以美食為入口,人文情感為出口,舌尖1里,你可以感受到每一位美食的製作者對於美食的熱愛,由此而引出來許多故事。而舌2則反過來了,直奔人文情感而來,拍攝了不少有」故事「的人,但完全感受不到他們真的特別擅長烹飪,或者他們對自己製作出來的美食的熱愛。

張小北,電影愛好者

Anna Ho、趙大、龍超等人贊同

一個講美食的紀錄片,大家看完都在討論異地陪讀什麼的。這片子肯定是出問題了。

小懋

變成了腳尖上的中國。

Terry

所以我說《舌尖1》講的是人類學,《舌尖2》講的是社會學,褲子穿跑偏了

二核桃

第四集我是真的忍不住吐槽了,前三集起碼還在講食、人、自然、生活,這一集只在講生活了

妖言,關乎法律及其他

我只想說,導演,講吃的時間能長一點么??生孩子,陪讀什麼的,放在東方時空什麼的欄目就可以了!

舌尖上的中國變成了舌根上的中國。


有人說,我想看的是美食,你給我看這?

有人說,你特么懂不懂,舌尖就不是一部美食紀錄片,他講的是中國。

其實,這部片真正的核心是:美食背後的人文情感。

說情感,說美食,哪一個單做出來都是跑題。

中國人跟食物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單純的。

食物作為一種載體,承載著這片遼闊土地上的文化脈絡和人文情懷

自古中國就是一個農業社會,早期的人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並不懂得怎麼流通交易。

於是,中國人只有想辦法把身邊的農作物變得更好吃。

這也催生了中國人骨子裡「吃貨」的性格,和美食的講究。

所以,美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將「吃」發揮到了一種極致,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將每一份食材,都像藝術品一般精雕細琢。這不僅僅只是一種口福之欲,更是對食物的尊重。

所以,《舌尖2》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那就是!跑偏!

1.偏離主心。

文不對題是所有人都深惡痛絕的事,對標題黨的痛恨大家戰線是一致的。《家常》這一集無非就是因為等了一個星期「七少年野外凌辱爆乳少婦.avi」變成了葫蘆娃。而且還是主旋律版的。

煽情類的東西大家已經審美疲勞了,大家更願意的是看到的是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了。平日工作已經夠糟心的了,真沒空再管誰家死了一戶口本了。

再從本身出發:《舌尖上的中國》主體是中國,這沒錯,但是載體是舌尖,是美食。不是苦逼的中國。如果你拍的是一部純人文紀錄片,你可以這麼做,但是你選的題材是美食,那就應該已美食作為載體,而不是用人。其實《舌尖2》四集下來都犯了一個同樣地錯誤:跑偏。

第二部導演選擇了用人去串聯食物,這本來是可以的。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開會的時候大家理解有誤,還是說體制內的這群人(第一季的草台班子們全部被清掉了,牌子一打上了,蒼蠅就來了)腦子固化思維太嚴重。所有人都放在了怎麼去講故事,然後帶著一些美食。到了第四集,美食直接就邊緣化了。有的人說 ,這部片,本身就不是在講美食。這我同意,但是它也不是在講人文啊,而是通過美食串聯起情感啊

參考:

如何評價《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四集「家常」?

我的那個答案

2.選擇謊言。

即便你是沒有說謊,只是做了美化,即便你沒有夾帶私貨。

但是作為一個電視從業人員,你應該知道,當你向公眾展示了一些不真實地東西的時候,是要承擔被扒皮的風險的。

你選擇了說謊,那就不要苦逼兮兮的求放過了。

這我想是一個電視人都應該知道的問題,這是職業手段帶來必須承擔的後果,導演應該明白。

不過女文青當久了,腦子被槍檔特了。


吃飯的時候,食欲不振,想看下美食提振下食慾。第一季舌尖的效果很好,自己沒做什麼好菜,但看著視頻也吃的很香。隨便挑了一集,家常,打開視頻,看到5年不回家這段,瞬間就被噁心到了。噁心的飯都吃不下了。就來知乎看看網友們怎麼評價的。

陪讀很正常,也理解。但5年不回家就不正常了。至少至少,過年得回吧。5年不回家這句話,瞬間把我噁心到了。我第一反應是,丈夫外遇?家庭矛盾激化?性冷淡?不能往深了想,越想越噁心……

再到下一個鏡頭,母親得癌症,化療了十幾次,竟然不回去看望一下。你不回去照顧也就算了,看都不看一下,是不是太冷漠無情了,還好意思哭。就算一般的朋友,也會去看望一下的。這樣言傳身教,你女兒將來必成大器!不要告訴我沒時間,你就一個陪讀的,做做飯而已,你女兒在學校吃幾天食堂會死啊!!!這種不孝、無情 的人,放在《家常》這一集,真的合適嗎???


推薦閱讀:

你怎麼看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4集?
有沒有什麼精彩的西餐紀錄片?舌尖水平的。
台灣人怎麼看待《舌尖上的中國》?
如何把食物相關的文章寫出類似《舌尖上的中國》的風格?
如何評價《舌尖上的中國2》?

TAG: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