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磨出一把鋒利持久的快刀?
如果是一把普通切瓜斬雞的刀,那麼只要記住:在保持刀刃鋒利的情況下,不要磨的刃口太薄,也就是刀口夾角不要太小就可以持久使用一段時間。
如果是一把有來歷有講究的好刀的話,哈哈,那麼只要簡單的進行以下步驟:大約從秦漢以來,我國就已經有專門的磨礪技術或者說磨礪師,並且以此為業發家致富的大有人在,生活得到充裕的保障以後,技術就有了更加追求精益的可能,於是,大致流傳下來的磨礪技術似乎是這樣的。
看刀:一把好刀在手,不能急於研磨,要拿在手上各種觀察和推敲,在不同的光線下,觀察它的紋理和結構,觀察細微的刃口狀態,至少要大致了解刀的狀況,才能下手試磨,這個過程通常持續一天幾天甚至幾十天。問刀:問問自己或者刀的主人,是要讓刀達到什麼狀態,這把刀的使命是什麼,是實戰還是觀賞?是實戰的話,應對的是什麼樣的對手,有沒有裝甲,裝甲到什麼程度。觀賞的話是放置在什麼場地,給什麼人觀賞。當然,很多的刀是不適合觀賞的,無論給什麼人觀賞都不合適。
粗磨:在假設你已經準備了從粗到細各種礪石,也就是油石的情況下,先不論是不是天然礪石,也不論你是不是準備了羊角灰,酸草灰,天然明礬,桑皮紙,牛皮,牛油,血漿,泉水,純棉布。。。。。。就假設你正在自己家院子里,旁邊只有個自來水龍頭,可以開始拿一把差不多的刀來試磨了。磨刀最好是下午,這個時候光線比較充足而柔和,你的體力和注意力也基本正是高峰,平心靜氣的拿起刀,用400目左右的油石開始修整刀刃和銹跡,如果有銹跡的話。
油石必須始終保持有水,也有用植物油的,通常油石之前已經經過一夜的浸泡,也有個別特殊要求和信念的要求使用血漿來進行研磨。粗磨不要用力太大,寧可少用力,多磨幾次,也不要傷害了刀體,縱向和橫向磨結合的方式取決於刀本身的狀況,通常橫磨就可以保證進度,也能更好保護刀刃。初磨:
在粗磨去除銹跡並且修整好刀體的流線以後,就可以初磨了,同樣是水不能斷,600目左右的油石來磨礪刃部的形狀,這個要根據刀的情況,通常要保持持久的使用就不要把刃磨的太寬,當然大砍刀有大砍刀的比例,小直刀有小直刀的比例。只要保持耐心,不要急躁,在磨礪中不斷觀察情況,通常是沒有太大的難度,暫停中恢復體力時,要上油避免生鏽。精磨:
這是重要的時刻,平心靜氣的審視刀,使用800---1200,後者可以更高到達1500---2000,甚至6000目的油石,慢慢橫向磨礪刀刃,這時候刀製造的特點會體現出來,刀背強硬,有刀筋的刀,磨刀時刀刃會崩掉更多細微的缺口,形成鋸齒狀刃口帶,這種刀即使使用更細的油石,也一樣會有崩口,所以不用過細的研磨,這是它本身的特點,這種刀通常實戰很兇悍,本來就不是適合精細研的刀。有的刀是一體的,有的刀是夾鋼的,這些特點在看刀問刀的時候就應該大概有數,所以下手心中有數。油石的目數慢慢提高,不要一會用這個一會用那個,提高了目數以後就不能倒回去了。中間可以用棉布和牛皮擦拭,觀察刀體和刃部,桑皮紙用來試驗鋒利度。原則也跟開始一樣,在保持刀刃鋒利的情況下,不要磨的刃口太薄,也就是刀口夾角不要太小。我相信器物本身會說話,拿著它,整體觀察和試用,你能感受到它需要什麼樣的刃部更美觀,什麼程度的鋒利度更合適。研磨:
使用角灰調製好的研磨膏研磨之前,確認精磨完畢,細小的修整和刃口邊角,刃尖等部分已經用超細油石修正過。沒有問題就可以研磨刀體和刃部了,刀體還好,刃部尤其小心,耐心和劃傷割傷都是免不了的,有耐心一定能讓刀劍體現出細細的光滑鋒利刀刃。
修整:
這一步有各種方式,有使用較粗油石打開不如意刃口的,有使用細油石修整的,隨刀不同。總體來說,刀刃就是極細微的鋸齒形切口,隨著運動切開物體,因此鋸齒越多越複雜越鋒利,但是鋸齒太大會降低了使用壽命,因此需要細磨。要鋒利而又持久,取決於刀的本身結構,使用方式,光潔度和刃口狀態,多磨刀,多使用,經驗多才能領悟。任何一項技術,都有無限開發的可能,可惜我們大中國那麼多流傳幾千年幾百年的技能,傳承到今天的還有多少,反而是日本人,拿去了就當做珍寶,並且發揚傳承下來。
最鋒利的刀 開刃是極幼 保持性還要好的 那就是 文蛤怎麼磨出來……看你的手法……需要長期練習,熟能生巧。磨刀%……沒有捷徑可走,手的感覺是無法傳授的,只能個人掌握經驗。
首先說說鋒利 一般原則就是越薄越鋒利 這沒什麼可說的。再說說保持性 保持性這個東西很複雜 和鋼材 淬火 刃角 以及實用環境都有關係 只能綜合考慮。
用砥石的話,就一點:手要穩。什麼上千的日本天然砥,不追求完美鏡面的人大可不用。不要聽一些關於 supersteel 沒法磨的說法,淘寶上一百塊錢的雙面人造砥石我磨過204p和s90v。
用定角磨刀器,那就沒什麼要求了,注意角度掌握好就可以,有賣那種幾塊錢的量角器的,別把原廠的開刃磨沒了。
砂輪機的話,嗯……你開心就好。推薦閱讀:
※摺扇都分什麼材質的?古方或和尚頭是怎麼分的?古方的好不好?
※中國傳統民間工藝中,有哪些即將要失傳的老手藝?
※你還記得多少兒時藝人、小販的叫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