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去國外讀 Chinese Studies?

好多國外的學校都有Chinese Studies專業 並且歡迎中國人或母語為中文的人申請 並且確實有中國人申請 請問為什麼要去國外學Chinese Studies呢?國外的Chinese Studies和中國有什麼不同?畢業後前景如何?


按照字面,此題兩種理解方法。

第一,為什麼有中國人去國外讀chinese studies,他讀這個以後想幹嘛?

第二,為什麼有中國人為了研究中國的歷史語言文化,居然放著中國那麼多大學不去,跑到國外很多鳥不生蛋的地方,跟著一群外國教授,或者一群在外國住了很多年的華裔亞裔教授,和一群外國學生,研究中國,靠譜么?是不是神經有問題?

第一個意思沒什麼好多說,如果是出於讀個東西,謀個出路,那麼和其他的人文社科差不多,無非是有個學位,將來在智庫之類的有個位子。

我專註回答一下第二個意思。

所謂chinese studies是研究中國的歷史語言文化,和china studies是研究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這個區別沒那麼大,不需咬文嚼字。各個大學側重不同。即使說歐洲重歷史,美國重現實,也不是絕對的,甚至早就沒有了這個區別,耶魯對於歷史語言文化的重視,就超過很多歐洲大學。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現在無論是研究中國的歷史語言文化,還是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都要到中國以外才更容易見到真師,學到東西,做出成果。

第一個就是學術大環境,歐美不用說了,很多國家即使沒有中國大城市物質發達,起碼學術上不過多干預,學者不過度自律,這就足夠了。但是這個足夠了,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絕大部分學校,依然是奢望。前三十年是我們都懂的,後三十年是要麼還是我們都懂的,要麼就是被一堆永無止境的考核拖死。歐美好歹有教授終身制,總有一個期限之後就不需要再每年出版很多東西,更不會突然來個什麼學習什麼運動什麼標語。

第二個就是,不要說中國研究,所有的學術研究都是歐美中心,歐美中又是英文中心,美國中心。話語霸權?那就霸權好了。事實就是這樣,理性的選擇就是去進入這個體系。也別老是想著自己建立霸權,那不是想就能辦到的。然後我跟你們說,英文算什麼,國外稍微搞點人文有出息的哪個不是三五門語言的。談笑風生好吧。

真正的現代系統性全面性的學術研究,就是從歐美髮端的,不要不服氣,這就是歷史的結果,不服氣,說破了天也沒用,也沒意義。歐美髮端了,恰恰是因為超過了歐美中古時代本身的局限性,而領悟了現代學術普遍的規則,其他國族因為是歐美髮端覺得是別國的而不學習,自己以為可以硬者搞一套,真是大大的愚蠢,搞到諸神的黃昏也別想搞出來,噴我也沒用,就是這樣。

第三個就是,到底為什麼中國研究,它格外地牆裡開花牆外香呢?

我就拿歷史語言文化研究來說,研究一國的任何東西,都要有三方面的材料,流傳的文字著作典籍,地上的碑文篆刻,地下的考古。

中國絕大部分的現代系統性的經史子集的整理、碑文整理、和劃時代的考古,都是在清末民初,由受過西方近代語言學、目錄學、考古學和人類學教育的留學生和西洋傳教士主導的,其實除了歐美自己,世界其他地方的真正系統的研究歷史語言文化的學術傳統,都是這樣的模式。

明義士,加拿大人,長期生活在中國,在齊魯大學期間搜集了三萬片甲骨,無論是數量還是本身研究的系統性,都超過了所謂的四堂,也就是董作賓(字彥堂)、羅振玉(號雪堂)和王國維(號觀堂)、郭沫若(字鼎堂)。

高羅佩,精通古琴,不光會彈,還以近現代藝術理論總結古琴,寫《琴道》,並以近現代理論總結中國古代司法,寫成《狄仁傑斷案傳奇》。

東吳大學法學院,同時學習比較英美法、羅馬法、中國法三個法學傳統,其系統性,在世界法學都是開創性的,如吳經熊、楊兆龍,更是遠赴哈佛,拜在Roscoe Pond的門下,和Oliver Holmes Jr 長期通信,他們的JSD論文都是系統整理中國歷代司法傳統,對接現代普世法學規律。

華西協和校長,命名熊貓,救活水杉。

李濟之,哈佛人類學畢業,系統發掘殷墟小屯村,甲骨文第一次大量重見天日,上推中國信史一千年。不亞於Schlieman發現特洛伊的傳奇。

翁文灝,和六國的醫學人類學團隊,用極其邏輯有序的辦法,和極其先進的醫學手段,最終發現北京人頭骨並做研究。

滬江大學,在楊浦區開創中國城市田野調查,甚而邀請美國社會學肇造之布朗大學社會系主任來華訪問。

亞洲文會,也就是現在上海檔案館前任主人,第一次系統整理了長江流域中國所有珍禽異獸,其中就包括長江豚,中華鱘。

比起中央大學、西南聯大等重視自然科學和理工的國立大學,真正系統的人文社科政治經濟的中國本身的研究,反而是十六所教會大學等中西融匯的機構做出的。

所有這些人,在清末民初,和受他們影響的外國人中國人一起,開創了幾乎全部的科學系統的中國研究。

然後是1952年。

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倉皇出逃台灣。

燕京大學、滬江大學、之江大學、聖約翰大學、福建協和、嶺南大學、華中協和、震旦大學,全滅。

一百年間積攢的書籍、資料,緊急搶運到歐美,現大多存在耶魯大學檔案館。

絕大部分的甲骨,被送往中央研究院新竹新所。

無數在中國住了五六代的華籍美人,也就是許多先學中文後學自己母語的歐美人,被迫回到母國,也把學脈帶回了母國。譬如東吳大學校長文乃史,到晚年在美國都以「我們中國人」自居。

因為在那個中國研究創始的時代,他們真的意識到了,中國的一切在於文化,中國研究的一切也在文化的交融。

至今造成以上結果的社會條件尚未肅清。不去國外,還去哪裡研究真正的中國研究呢。

現在好像是恢復了。國家有了點經費?沒用。可以出國訪問了,乃至請外國人來華了?沒用。甚至可以研究敏感話題了?沒用。因為一個華洋混居,中西交匯的中國,已經不復存在了。以後有沒有不知道,要看我們這一代人,有沒有能力和魄力,造出一個世界文化的中心。


這個專業不是中文,而是漢學。

我的一個朋友學士和碩士在索邦讀歷史、現在在法蘭西學院讀漢學博士。起初我也不明白她怎麼選了漢學,後來去找她玩的時候又通過她認識了她的幾個學姐,發現她們學的真的都非常有意思。

比如,我朋友研究的是古代中醫藥,天天深入鑽研《黃帝內經》什麼的。她的一個徐州學姐研究的是西北某個村落裡的某個大家族(忘記具體為什麼研究了 = =)。她的台灣學姐研究的最好玩,是古代的法醫及驗屍術,記得當時聽她說的比《大宋提刑官》還更帶感。她們都深覺像類似這樣的研究很難在國內受重視;但是在歐洲,至少在德國和法國,漢學研究一直都是很受關注和保護的。

也許有人會問,研究這些對我們現如今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呢?我倒是覺得,哪怕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有這樣一些學科的存在能讓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人留學都只是為了鍍金、混文憑、賺學分,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好。難見的美好。


這個問題的感覺就像是哈利波特裡面「為何赫敏身為麻瓜還要去學麻瓜研究」是一樣的

----------------------------------------分割線----------------------------------------

哈利波特原文中赫敏是這麼說的:「從魔法界角度來研究麻瓜也是很迷人的」


高票說的很好了。不過chinese study是中文系,china study是中國問題研究

家裡一位伯父是中文系的院長。為人嚴謹,學問深厚,受到過不少熏陶。

我也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的,除了我的功課學位,還輔修了中文系的學位。

我對政治不感興趣,但喜歡雜七雜八的都多了解一點。

關於史學,我第一次知道了很多沒有想過的,比如原來「農民起義」是有很強烈的意識傾向的。其實還有很多,歷史要站在更公正的角度去看,會有更豐富的解讀。如果用某種哲學思想去作為綱領來把諾大個歷史放進去來看,真的是太遺憾了。

關於文學,這點真的比不過國內,閱讀量是硬傷。自身也是半瓶子逛盪的水準,就不獻醜啦。


更新部分日本大學排名

SSS 東京大學

SS 京都大學 一橋大學

S 大阪大學 東京工業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 早稲田大學

AAA 名古屋大學 関西學院大學

AA 東北大學 九州大學 北海道大學 神戸大學同志社大學

A 筑波大學 橫浜國立大學 上智大學 東京理科大學

BBB 大阪市立大學 國際基督教大學 立教大學 明治大學

BB 千葉大學 広島大學 青山學院大學 中央大學 學習院大學

B 岡山大學 金沢大學 滋賀大學 法政大學 関西大學 立命館大學

西方國家的大學怎樣我不知道,我就說說日本大學裡關於中國的課程。希望不要有正好在讀我說的學校課程的人來拍,我害怕!

我還在名古屋讀語言學校的時候,每個學校都會有5個「愛知大學」的推薦名額。這個推薦是什麼?就是有著85%以上的出勤率,上課不搗亂,老師就會給你開推薦信。拿著推薦信,就算留考日語只要210(滿分400),只要面試不出錯就可以被學校錄取。那面試會問些什麼呢?就是最基礎的來日本的動機、報考理由、自我介紹之類。當年班級里一共5個人去參加了這場「推薦生特別考試」,除了一個日語特別差的,交流都不是很通順的人,其他的都合格了。那進入的學部可以自己挑選嗎?不可以。只能進一個叫做「現代中國」的學部。

當時我們都很奇怪為什麼他們會去報考這個學部。有一個姑娘說學的不只是中國的東西,還有中日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 總之就是你想得到的他們都學。聽完以後更加震驚。學的那麼多,那麼高大上,讓人家專業的政經、經濟、金融、文學學部怎麼辦?敢情別人學這些專業的都不要讀了,名校學生都去讀這個專業好了…… 後來另一個關係不錯的考生說了句大實話:因為考試簡單,一點不麻煩,面試隨便說說就好了,哪像你為了考試還跑外地?!

原來這才是理由!

岔開說說日本留學生考大學的流程。參加統一的留學生考試後,拿著成績去分別報考自己想去的大學。野雞大學只要看學生有沒有錢付學費(比如日本經濟大學,聽名字好像很厲害,其實所有留學生都知道這個學校只要是喘氣的都能進!之前聽媽媽說百里挑一里有個女嘉賓就是這個學校的,一說校名大家都忍不住讚歎白富美,其實這學校連野雞大學都談不上,就是靠名字騙騙國人的orz),普通的有個面試,一般的都有筆試和面試,一流學校還要提供高中,原大學的校長推薦信和托福成績,成績當然是越高越好。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愛知大學的現代中國學部到底是處於哪一個水平了吧。 雖然在名古屋還算有點小名氣,不過也是前幾年新建了校區交通方便才開始熱門起來… 而地方性的學校和教育水平當然不能和東京大阪的比,其真是水平可見一斑。

而據我所知,開始與中國相關專業的大學全國也沒有幾個,S級,AAA,AA,A甚至B+級學校都沒有,所以,在日本讀相關課程的大多是成績不好的人。

不過也不是絕對的,我這不是還加了個「大多」嗎?可能就是有人想學一點「雜學」呢。當然我認為那些真正有實力的都去考東大早大的文學部了~

最後作為過來人給大家提個醒。除非想考名古屋大學的大學院,千萬別去名古屋讀語言學校!能去大阪去大阪 能去東京去東京!差別實在無法用語言形容(如果本身實力超贊那隨便去哪兒都無所謂)。考大學能考老牌學校就考老牌學校,沒有哪個名校是建校時間50年以內的! 以上


中國的China Studies在一些學科方面無論是方法論水平還是自由程度確實都沒法跟美國比,主要是強調數量方法的社會科學,經濟學、政治科學等。另外,你要注意到美國大學的MA能夠讓本科生直接申的項目很少,大量有志於phd的文科生只能用東亞、中國研究之類的學科過渡到各自想讀的phd項目。芝加哥有個Mapss項目很適合文科生做phd預備班,但這個項目時間太短,申phd往往需要本科畢業後準備2-3年,九個月的項目幾乎只能用來衝刺,而且芝大的學費也不便宜。

哈佛的東亞研究RSEA項目基本是博士預備班,不跟導師搞好關係光靠單打獨鬥很難錄取,錄取了基本全獎,專心搞研究申博士。但絕大部分東亞項目,master來了沒那麼容易就博士了。大部分人讀完就回國了,或者轉到其他專業,本地找工作(很難),嫁人等。

不得不承認,錄取門檻不是特別高的文科項目,是文科生伺機轉cs的一個不錯的跳板。


錢鍾書有篇文章選進了高中語文課本,叫《談中國詩》。截取一段如下:

  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發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位外國讀者,或者是位能欣賞外國詩的中國讀者。一個只讀中國詩的人決不會發生這個問題。他能辨別,他不能這樣籠統地概括。他要把每個詩人的特殊、個獨的美一一分辨出來。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他會牢記詩人勃萊克的快語:「作概論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會欣賞本國詩的人要作概論,他至多就本國詩本身分成宗派或時期而說明彼此的特點。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因為也沒法「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因此,說起中國詩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國人和外國詩在。這立場是比較文學的。

  大概跟題主問的問題的答案異曲同工吧。


你會去印第安人的大學讀印第安人歷史嗎?很遺憾,社會發達與否真的是各方面碾壓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周有光老先生一句話回答你,從世界來看中國。

何況,你若在國內做中國研究,自然受制於國內的體系與制度和人。

舔和自干五是沒人阻擋的,但是,有些步調不太一致的話,你就會被排擠和禁聲。至少你在國外這點上還是比較寬鬆的呀。


這句話應該聽說過吧:以前我們學外語是為了了解外國,現在我們學外語是為了了解中國。

怎麼一落實到實際行動就不明白了呢


不同的視角看中國問題得出來的結論是不一樣的。我們中國人的中國研究是從中國的視角出發,得出的結論是對我們自己有利的。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中國研究是從其他國家利益出發的,因此得出的結論大都是對自己有利的。

美國真正有China Studies的學校也不是很多,很多學校只是有一個很大的East Asian Studies Department。他們不僅研究中國也研究韓國日本。如果大家看美國編的中國歷史,你會發現,他們的歷史講述和我們很不一樣。,對很多事物的視角也不一樣。從這個角度上說,去讀中國研究是值得的。


想起來哈利波特里的一段 麻瓜出身的赫敏選了一門麻瓜研究(或者類似的課) 哈利和羅恩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 她說:從另一個角度研究那些真的讓人很著迷!


  1. 「有的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用老子與莊子謀得了博士頭銜,令洋人大吃一驚;然而回國後講的卻是康德、黑格爾。」

  2. 國外對於文科更加重視,所藏資料比國內大學更多,研究更深入。

這兩種原因應該是都有的,各自比例具體不知道,不過我猜講一半一半並不過分。不知為何,高票的答案清一色都是第二種。


學國文的人出洋「深造」聽來有些滑稽。事實上,惟有學中國文學的人非到外國留學不可。因為一切其他科目像數學、物理、哲學。心理。經濟,法律等等都是從外國港灌輸進來的,早已洋氣撲鼻;只有國文是國貨土產,還需要處國招牌,方可維持地位,正好像中國官吏,商人在本國剝削來的錢要換外匯,才能保持國幣的原來價值。——《圍城》

其實回答在這個問題之下,不太恰當;不過……實在忍不住啊!


看到最高兩百票的精彩答案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2 typical standard GPA boosters:Chinese literature,Euclidean geometry。


本人當代中國經濟與商務專業(Business and Economy of Contemporary)的學生。一入學門深似海,本人坑爹的在這個專業經歷了本碩連讀4年的時間。各路心酸,所以看到這個問題,表示必須來回答一下。

最近面臨畢業,面試準備經常被問到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專業,心想回了國應該要被問得更多,所以攢了一套官方的說法。

個人而言,自身對人文科學較感興趣。同時,西方作為現代學術文化發源的中心,從學術層面上可以提供更寬廣和全面的視角,去研究自己的祖國。而中國現代的經濟發展等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現無疑是值得總結和研究的。所以,我選擇到英國這樣一個享譽世界的大學來,學習中國相關的經濟和商業知識。

不過,讀了4年,雖說課程很水,但說心底話,這個專業對就業的幫助,或許比商學院或者其他的學生要廣泛不少。我個人覺得商學院的學習,大多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比如會計,比如金融。畢業出來的學生,大多會從事專業性的工作,比如去銀行,比如去會計事務所。而社會科學類的學生相比較而言,更加的學術,研究能力更強。

而且,這個專業獨特的優勢是你可以找和中國有業務相關的公司,恬不知恥的告訴他們,你遠比其他中國留學生了解中國的business,你有文憑為證。或者你回國之後,你也可以告訴國內公司,你遠比其他留學生適應中國的business社會。但我覺得,還是在英國找中國業務相關公司的優勢大,尤其對這邊的中小企業,很有競爭力,筆者親身申請經歷。

拋開問題而言,我其實覺得專業對工作前景的影響很有限,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大多看重的是你的經驗比如社團合作領導,實際的實習工作等等,這些遠比專業更為重要,和更值得關注和計劃。而專業所帶來的,只是你的成績所能反應出來的,你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有的企業很看重,比如諮詢業,但大多更看重你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領導力等等。所以專業可能不需要那麼慎重,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學起來不那麼費力的就好。

補上作者的另一個問題,國外的china study 和國內有什麼區別

由於沒在國內學過,所以不敢妄定。不過因為論文需要,倒是也經常看國內的一些學術文章。很明顯的感覺到,英文文獻的質量遠遠大於中文文獻。顯現的講,單從邏輯思路和reference上就差了太多。所以,我覺得,到一個真正學術的大學去學習,對理性思辨能力的提升是收益一輩子的。

回答完畢

BTW,我們諾丁漢中國學院的研究生還會幫忙在中英找實習,雖然課程水了點,不過這點挺不錯。


作為一個在香港向西方人學過中國研究的學生,強答。

贊同很多人的答案,漢學研究角度側重和很多中國學者不同,學習時也相對可能受到比較完整和系統的西方學術訓練等等…在國外學習中國是非常有意義的,申請也並不容易。

但是,從個人經歷出發,我以為外國學者與中國研究學生水平可能很參差。

我遇到過不少姿勢水平很受尊敬的海外老師,但他們未必不會相對經常性地讀寫錯別字…很多年高德劭的教授中文口語也沒達到我個人的心理期望(比如哈佛的provost…感覺中文口語水平和扎克伯格差不多)。

一些著名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可能在文言文斷句和翻譯上出現某些令人瞠目結舌的錯誤…

我們學校的外國研究生基本上全沒看過四大名著之類的書、部分中文完全沒達到應用水平、部分連中部一些省會城市都沒聽說過…

基於這些個人經歷,我是希望更多海外中國研究學生可以到中國內地歷練、學習一下的。


想混國外文憑的跳過不說,說真的想學習的.

我學校(大學)國文課的一個老師就是在美國學中國文學的..什麽大學我忘了但肯定是不差的..(能在我學校教的都不是泛泛之輩的,這是實話)

他大學忘記了是在清華還是北大學經濟商業一類的.博士在美國讀中國的東西.

他告訴我們說,外國的老師他們研究詩經啊之類的,比很多中國的教授都要研究的深刻.

不得不注意,也不得不承認的是,歐美的學術大環境的確普遍比中國好.

That"s all


赫敏為什麼要讀麻瓜研究呢?


推薦閱讀:

古代王朝末期或者衰落期的百姓會以何種心態面對他們藥丸的國運?
俄羅斯的良心~索爾仁尼琴的晚年是怎麼懺悔的,又為什麼要懺悔?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和『上樑不正下樑歪』是否矛盾?
如何看待川普稱美國要增強擴充核武器實力?
如何看待知乎上大量預測未來的提問?

TAG:政治 | 出國 | 留學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