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欲修行求福緣好報是不是也是一種慾望?


修行不是禁止慾望,應該是升華慾望,慾望本身沒有好壞,看人把慾望用在哪裡,用在盡職盡責上面的慾望是值得遵循的慾望。

修行就是要不斷的凈化自己,升華自己,變得心量廣大,更有愛心,生命質量更豐富了,物質生活更好了。如果學佛沒有動力沒有上進的慾望,沒有拼搏的慾望了,那這種人不是成了廢人嗎?這不是佛教所提倡的無欲。無欲是放下自己這部分小的慾望,去承擔更大責任,為家庭,團隊,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學佛是更積極陽光,絕對不是消極厭世,無所事事的。


《嚴華經》有一段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是為人宣講外道典籍,是因為有人暫時不能信佛,必需令其得利才能使之接受佛教信仰

因此這也是一種接引眾生的手段。


也就是說……得到福報不是大乘佛教的根本但戒欲修行可以求得福報卻是佛教默認的,合理的,甚至是倡議的


至於想得到福報是不是慾望還得看個人


個人覺得,只有感情過盛 引起貪念歹念才能稱之「慾望」


修行不求解脫而求好福報

一個呢,是方向錯了

一個呢,的確是一種錯誤慾望下的產物。

佛法修行最終目的是解脫

解脫之前擺脫我執是必經之路

我執一擺脫根本也就沒有什麼慾望這種說法了。

然而,擺脫之前呢?擺脫之前還是會有的

只是一個人矢志不渝的追求解脫,這個我們一般不說慾望,而說智慧!


這個困惑很多人都有,凡夫俗子肯定免不了被形形色色的慾望所束縛。

修行人的目標不是極樂,或者得道後的虛榮心;

目標是無我,清凈,無欲

我們大部分時候可能把得道、成佛想像成在天堂或某個極樂世界一直很快樂無憂無慮地生活著。

實際上,無我就是沒有一個實體存在,也就是說他/她不存在了,Ta沒有一個物質的軀體存在,沒有意識感知的存在,它就是宇宙的終極和原形。(終極表示時間軸的末尾、原始形態表示時間軸的開端,宇宙存在在以太中。其實也可以換成「佛陀」等字眼,容易腦補成「一個人/大師坐在那個地方」,這樣真的不好,再往下說得估計就扯到量子物理,易混亂)

有人說死亡也是不存在了呀?死亡只是身體不存在,但是靈魂還無法超脫六界,業依舊存在。亡靈可能還會有下一個軀體,業不會無故地消失,依然在生老病死之中流轉。

還要提醒的是:在天界福報大的眾生,福報消耗殆盡就會下來;地獄道的眾生,業障殆盡也會上升到天界,不過是時間問題。所謂「六道皆空,唯業不空」。

所以修道的幾種錯誤的動機有:

1.追求絕對的快感,逃離絕對的痛苦

2.追求某種power,如世間的虛榮,成就,具體的事物

3.哲學上的人生意義,意識超脫,神一樣的職權,站在某個形而上學的巔峰

一聽到「解脫、涅槃」等字眼,腦海立即浮現「一尊佛、某個極樂世界、宇宙的中心」之類的都是歧途。

我們不要盲目地去想像它,而要藉助修行去找到它。

修行的欲,如同乘載我們去對岸的船,等我們到了對岸,船還需要麼?

識別歧途技巧:二元對立

好壞,善惡,強弱,高低,有無,上下,出入,老闆員工,神和凡人,神聖和骯髒......

取消一切二元對立,嘗試保持平等心以及慈悲,放下我執,消除我和眾生的界限,我和眾生一體

把精力放在,我該如何更好的修行?如何放下不必要的貪慾?我能為眾生做點什麼?我現在的智慧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如何累積福報?等等

以凡人的視角我們很難去了解什麼是無限與永恆,就像螻蟻去揣摩我們的世界;我想說我沒什麼能告訴或傳授給你的,最好的方法就你自己去體驗它。


慾望沒有錯 不要對抗慾望 更何況求福是個好願望 一切修行都會有動機 由慾望萌生的精進也是一種機緣 借著這根繩子爬上山崖 登頂後繩子自然留在身後 如果怕繩子纏在身上而不行動去攀爬 反而錯過了機會

回答完感覺自己心理年齡好老的樣子

( ̄O ̄;)


戒欲修行適度,就是清心寡欲。戒欲修行過度,就是走極端,至於是否屬於另一種慾望這個問題,大可不必糾結。

真正該弄懂的是,什麼是自然的修行?自然的修行才是超脫慾望之外的更自如的修行。

詳情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lingzhiguang000


和繞口令差不多吧,繞來繞去又回來了。弄的人一頭霧水。


求福報在一定情況下是可以的,看藥師佛大願。

佛學術語,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喑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葯,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藥師佛是允許你求福報,而且不但給你福報,而且給你智慧和無上菩提。



推薦閱讀:

佛家追求的終極理想狀態是什麼?
哪裡有免費修行的寺廟?
關於《法華經》的幾個問題?
你看(聽、觸、嗅、嘗、想)到的是你自己,什麼意思?

TAG:佛教 | 宗教 | 修行 | 修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