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產品或者功能是用戶以一種設計者從未想過的方式在使用?

有些產品或者功能的設計的初衷未必是用戶最終使用的樣子,有些或許是產品的失敗,有些或許是用戶的探索。

比如有人用洗衣機在洗紅薯。


Facebook

Facebook在除了歐美之外的其他很多國家都有這個國家特有的非主流用法,隨便列舉幾個我在FB工作時候得知的。

東南亞

東南亞人民愛用Facebook,愛到在Facebook買東西。賣家在新鮮事里發一張自己想賣的東西的照片,買家們在評論里競價。謠傳Facebook後來做的在新鮮事里「購買」的按鈕,就是從這個使用場景而來。

不過,既然現在用戶可以在評論里貼照片了,是不是應該也有買家秀了?

結論:Facebook是東南亞人曾經的淘寶,現在的微商。

巴西

Facebook上有一個群組(Group)的功能,原始的設計目的類似於微信群,最多百人左右的有特定關係和目的的一個討論組。這個功能被巴西人民玩壞了。巴西有很多萬人到十萬人的群。大家互不認識,但不妨礙他們積極地在群里發帖。帖子的類型只有一個,就是各種GIF動圖。很多動圖的笑點我看了貌似不是很理解,但數據顯示巴西人民玩得都很happy。

現在嘛,估計已經學會用表情包了吧。

結論:Facebook是巴西人的......李毅吧?

日本

由於古(men)怪(sao)的民族性格,日本人很少和他人在Facebook上成為好友關係。結果就是日本人在Facebook上的新鮮事里幾乎沒有社交內容,有的全是類似藍V和營銷號一類的公共主頁內容。

不過,就算有好友,應該也是二次元的吧。

結論:Facebook是日本人的今日頭條。

韓國

或許是因為有自己本土的社交網站,韓國人在Facebook上的社交關係也不是很強。但和日本人不同的是,韓國人貌似對視頻有著特別的熱愛,以至於新鮮事里大部分都是短視頻。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在Facebook上看視頻,我猜應該是因為Facebook只能發評論不能發彈幕。

結論:Facebook是韓國人的秒拍。

那麼為什麼Facebook在這些國家的用法和我們理解中的不一樣?主要原因有兩個:

  • Facebook是一個工程師驅動的公司。在從歐美向其他國家擴張的時候,並沒有做針對性的用戶引導。大體上只是把那些功能擺在那裡,讓用戶自己去摸索。

  • 另一方面,這些國家本土的互聯網產業並不發達,無法針對性的滿足用戶多樣的需求。因此用戶就利用Facebook所提供的基本的交互手段,自發的形成了國家特有的產品形態。

最後,看到這些國家的每一個產品形態,在中國都有對應的至少兩個產品,只能感嘆:

世界上有兩個互聯網,一個是美國互聯網,一個是中國互聯網。

--------------------------------------------

另:

Facebook在日韓的模式其實值得更進一步的研究。Facebook在日本的廣告單價很高,乘以日本不錯的用戶量,其實是一筆很強勁的營收。韓國也是類似。這意味著即使沒有任何社交關係,也不生產任何內容,如果單純能把內容分發做到極致,也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市場。


QQ個人資料里的個人說明被當成備忘錄。


1.PC上打開百度測試是否連網。

2.打開UC隨便一個網頁希望彈出無線網登錄頁。

3.打開微博刷一下看手機是否連上網。

4.打開QQ是為了截圖。

據說第一點給百度帶來不少訪問量。

2013.9.18補充,在愛范兒評論區看到這種用法:


打靶剩下的炮彈殼被當作廢鐵賣錢所以老鄉騎著摩托車拼了命也要撿走就不說了。

炮塔轉向被能夠精確操作的炮手當開核桃利器,橫著一圈轉動時擺一圈核桃,一趟全攆開;

裡面拆出來的發射用的點火器,被大工頭拿來給大家點煙(這幾年不許了,安全生產);

坦克爬坡實驗跑道被用來驗證私家車改裝後的抓地性能(坦克的履帶可以幫助適應各種地形嗎?第二張圖即為發小的新車);

在廠里把用剩的炮彈殼底捅掉底火拿回家當花盆使;

小時候的文具盒是電子室的晶元盒(長方形,長度恰好可以放鉛筆,同樣是磁鐵粘扣,外面還有「國營×××廠」和晶元型號的標,回頭補圖);

捕鼠籠的綳簧線用細焊錫代替;

同時代的很多孩子都有這個經歷,上學帶的喝水瓶就是醫院的塑料點滴瓶;

裝甲運兵車可以用來周末送大院里的孩子上課……

小時候的皮帶(好吧直到現在都是)太長,孔太靠前,所有的孔都是拿小號烙鐵烙穿的;

父母辦公室的松香好像都有被拿回家自製琥珀的經歷吧?

家裡的淋浴管當年是很軟的塑料管,為了在起始的接頭處不下垂(以便水流能順利上沖),用大號的文件夾夾住;

當年的介紹信是那種一頁雙聯,蓋騎縫章的,用完一整本後,最內側剩下三指寬的白紙條被統統拿回家做了單詞卡……

最後:

80年代的精密繪圖板是那種很大,有橫縱軸,上面7、8個大小不一可旋可調的規尺之類的東西的,我娘蒙我說那是機械的操作台,讓我當兒童大型玩具玩了整整三個月。

總結:

那時候資源匱乏,這種腦筋開動的就巨多。


女友自從有了知乎就刪掉了糗百


說幾個上古時期的例子,也在我的書里提到過:

==========

例1:MSN的「簽名+顯示為離線+聯機」組合拳,當「系統通知」發給所有好友。

寫一句話做MSN的簽名,然後不停地上線、顯示為離線、上線……就可以借MSN在電腦桌面右下角的系統浮出,讓好友們不斷看到。

常見用法1:劇透。

比如我剛看完《風聲》,在別人還沒看時,就寫一句:張涵予和周迅都是咱的人……再不停地上啊下啊的,是不是很惡毒?

常見用法2:表白或求婚。

網上看來的,摘錄一下:「……當天下午就把MSN簽名改成『今天我求婚,大家幫我發簡訊:夏某,嫁給劉某某吧,時間19點整』……果然,立馬就有不少人開始在MSN上打聽這事,真是一呼百應,有號令三軍之勢!……下班以後我們幾個都留下觀戰,埋伏在公司門口,我還特意借了公司的DC準備抓拍精彩瞬間……那邊夏某的手機開始一通狂響,吼吼……我們都知道是MSN求婚志願團的簡訊到了,OMG,那手機,那是足足響了五分多鐘……」咳咳,MSN的設計師們看了恐怕也傻掉了吧。

衍生用法:好友比較多的同學一直在琢磨這事兒,寫上「廣告位招租」,然後說明我的幾百個好友都是IT精英,消費能力強,每天上班時間必在線,打個相關產品的廣告,比如啥新奇特的電子產品,來回上下三次,就相當於精準投放了幾百人的廣告,很實在的。

==========

例2:Windows的回收站當文件夾。

這是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同事的用法,當場驚呆。說是為了保持桌面整潔,所以把常用的文件都先放到桌面,然後刪進回收站,要用的時候恢復一下。

我問他:「不怕麻煩啊?」

他回答:「習慣了……」

習慣真可怕,不怕有人習慣幫別人電腦清空回收站么……

==========

例3:微波爐,冬天,把毛巾沾濕了放進去轉一分鐘,就可以洗臉了,宅男必學……


打開qq是為了使用截圖功能


記事本用來去格式


必須是手機的飛行模式。

我都用來斷網重連…


真的沒有人提打開IE為了下載別的瀏覽器這件事?


偉哥

補充一下吧,省得有人說現在偉哥就是當ED治療藥物

美國偉哥由美國輝瑞製藥公司研發,最早是作為一個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的5-磷酸二酯酶抑製劑而進入臨床研究的。研究者希望西地那非能夠通過釋放生物活性物質一氧化氮舒張心血管平滑肌,達到擴張血管緩解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但是臨床研究顯示,西地那非對心血管的作用並不能達到研究人員的預期,作為一個心血管藥物,西地那非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無法成長成為一個成功的治療藥物。1991年4月,西地那非的臨床研究正式宣告失敗,但受試者報告的一項副作用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研究員發現,治療者在領過試藥之後都不願意交出餘下的藥物。追查之下,發現這一種葯對病者的性生活有改善。在經輝瑞高層許可後,研究人員就西地那非對陰莖海綿體平滑肌的作用展開了研究,並於1998年3月27日獲得美國聯邦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上市許可,成為令輝瑞公司名聲大噪的一個產品。


教科書-------------------&>摔紙牌

桶箍-------------------&>滾鐵環

玻璃跳棋-------------------&>打彈珠

毛線-------------------&>翻花繩

氣門芯-------------------&>彈弓

圓珠筆-------------------&>吹肥皂泡

發條青蛙-------------------&>膜

眼鏡-------------------&>膜

賽艇-------------------&>膜

華萊士-------------------&>膜

對聯-------------------&>膜

褲腰帶------------------&>膜

他------------------&>膜


wiondows舊版本的極其不穩定,讓其成為泡妞神器。


收看新聞聯播來對時間。

買份人民日報來墊桌子。


從頭看到尾,沒看到有人說棒球棍

買這個東西的人很少用來打球,而是用來打架。


魔獸世界roll點賭錢;

手機地圖截屏使用而非實時定位。


哈哈想到了這個

stage-1st的微博

怕字太小所以把截圖裁剪得窄了一點~


樓主知道小霸王「學習機」么?


提問者在知乎提出有傾向性的問題,貌似提問實際在吐槽。

回答者把回答當做評論用。


用手機視頻當鏡子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平台把頭像改為圓形?
為什麼 WebMail 的登錄框多在右邊?
QQ 有哪些你不喜歡的用戶體驗?
為什麼家裡廁所的燈開關,大多在廁所外?
新科技背景下的硬體產品會有什麼樣的 UI、UX?

TAG:生活 | 設計 | 產品 | 調查類問題 | 用戶體驗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