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50 年,最有可能出現哪些革命性產品或技術進而顛覆人類的生活方式或思維定勢?


可能出現的革命性的產品非常多,但必須包括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一旦實現,能源將不再是問題,必然深刻的影響整個經濟體系,進而影響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想像一下石油不再重要,這個世界會怎樣?想像一下能源這種資源近乎無限,這個世界會怎樣?


我認為未來50年的另一個軟進步是信息的結構標準化。

這個結構標準化的意思是:任何一個需要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信息體,都有了相應的標準化結構,便於傳遞、理解和關聯。例如一門課程,會被分割成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包含文字、視頻、試卷、答案和評分標準等下級信息體,以一個定義好的結構關聯起來。一個交易,分割為交易品信息、訂單、動作節點、運輸節點、上下游節點的信息等標準化信息。

目前電商已經有將購買這個動作包含的信息形成標準化結構的雛形了。將來,我認為,這個標準化信息結構將擴展到所有行業和方面,甚至人類本人已經退化成網路一個節點,一個人的存在證據即是一團身份信息和不定期發出的信息體。這個變化會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固化階層,提高效率和節能。人會享受更多的娛樂,個人空間萎縮到無可減少。技術宅男和黑客地位越來越高。不適應這個變化的人大批量被自然淘汰或被放逐。一個人只要願意付錢,他能學習任何課程,參與任何交易,享受任何服務。

負面變化是生育率會低到一個冰點,社會倫理改變成我們今天無法想像的開放和混亂。


展望2025: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

麥肯錫發布了一項報告,裡面研究了技術對未來經濟影響程度。研究的對象是一些正在取得飛速發展、具有寬泛影響,且對經濟影響顯著的技術。相反,那些過於遙遠的,僅能影響 1、2 個行業的,以及 2025 年之前不大可能實用化的技術(如混合動力),或者是雖然即將成熟但不夠大眾化的技術(如私人太空飛行)等則不在考慮範圍內。

以下就是麥肯錫列舉的顛覆性技術及其潛在的經濟影響程度(含消費者盈餘在內,即消費者並未支付的因創新而獲得的價值),當然,這種影響評估只是粗略的,不會像 GDP 數字那麼具體。

下圖數字更具體一點:

如上表所示,麥肯錫認為,未來 10 多年最具經濟影響性的技術應該是那些已經取得良好進展的技術—如已經在發達國家普及並在新興國家蓬勃發展的移動互聯網;知識工作的自動化,比方說用計算機語音來處理大部分的客戶電話;物聯網,比方說將感測器嵌入物理實體中用來監控產品在工廠的流動;以及雲計算。按照麥肯錫的估算,到 2025 年,這些技術每一個對全球經濟的價值貢獻均超過 1 萬億美元(即便是預測的下限)。

不過麥肯錫的報告中令人感興趣的預測是,一些比較性感的新潮技術,如無人駕駛汽車、3D 列印、可再生能源等的經濟影響相對較低。

這種炒作熱度(關於技術炒作可參見Garnter的技術炒作周期)與潛在經濟影響力的失聯可以從下圖(縱向坐標為炒作指數,以過去 1 年發表的效果技術文章數衡量;橫向坐標為潛在經濟影響)看出。經濟影響力最大的技術並非炒作最厲害的。在圖中,只有右上角的技術—移動互聯網是名符其實的,即炒作與經濟影響力相當。而相對而言,知識工作自動化、物聯網、雲計算以及先進機器人技術就要低調許多。

以下就是這 12 項技術的關鍵摘要:

1、移動互聯網

價格不斷下降能力不斷增強的移動計算設備和互聯網連接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3.7—10.8 萬億美元

生活:遠程健康監視可令治療成本下降 20%

主要技術包括:

無線技術

小型、低成本計算及存儲設備

先進顯示技術

自然人機介面

先進、廉價的電池

關鍵應用包括:

服務交付

員工生產力提升

移動互聯網設備使用帶來的額外消費者盈餘

2、知識工作自動化

可執行知識工作任務的智能軟體系統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5.2—6.7 萬億美元

生活:相當於增加 1.1—1.4 億全職勞動力

主要技術包括: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

自然人機介面 大數據

關鍵應用包括:

教育行業的智能學習

醫療保健的診斷與藥物發現

法律領域的合同 / 專利查找發現

金融領域的投資與會計

3、物聯網

用於數據採集、監控、決策制定及流程優化的廉價感測器網路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2.7—6.2 萬億美元,對製造、醫保、採礦運營成本的節省最高可達 36 萬億美元

主要技術包括:

先進、低價的感測器

無線及近場通訊設備(如 RFID)

先進顯示技術

自然人機介面

先進、廉價的電池

關鍵應用包括:

流程優化(尤其在製造業與物流業)

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智能水表、智能電錶)

遠程醫療服務、感測器增強型商業模式

4、雲

利用計算機軟硬體資源通過互聯網或網路提供服務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1.7—6.2 萬億美元 ,可令生產力提高 15-20%

主要技術包括:

雲管理軟體(如虛擬化、計量裝置)

數據中心硬體

高速網路

軟體 / 平台即服務(SaaS、PaaS)

關鍵應用包括:

基於雲的互聯網應用及服務交付

企業 IT 生產力

5、先進機器人

具備增強感測器、機敏性與智能的機器人;用於自動執行任務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1.7—4.5 萬億美元

生活:可改善 5000 萬截肢及行動不便者的生活

主要技術包括:

無線技術

人工智慧 / 計算機視覺

先進機器人機敏性、感測器

分散式機器人

機器人式外骨骼

關鍵應用包括:

產業 / 製造機器人

服務性機器人—食物準備、清潔、維護

機器人調查

人類機能增進(如鋼鐵俠)

個人及家庭機器人—清潔、草坪護理

6、自動汽車

在許多情況下可自動或半自動導航及行駛的汽車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2—1.9 萬億美元

生活:每年可挽回 3-15 萬個生命

主要技術包括:

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

先進感測器,如雷達、激光雷達、GPS

機器對機器的通信

關鍵應用包括:

自動汽車及貨車

7、下一代基因組

快速低成本的基因組排序,先進的分析,綜合生物科技(如」寫「DNA)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7—1.6 萬億美元

生活:通過快速疾病診斷、新藥物等延長及改善 75% 的生命

主要技術包括:

先進 DNA 序列技術

DNA 綜合技術

大數據及先進分析

關鍵應用包括:

疾病治療

農業

高價值物質的生產

8、儲能技術

存儲能量供今後使用的設備或物理系統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1—0.6 萬億美元 ,到 2025 年 40%-100% 的新汽車是電動或混合動力的

主要技術包括:

電池技術—鋰電、燃料電池

機械技術—液壓泵、燃氣增壓

先進材料、納米材料

關鍵應用包括:

電動車、混合動力車

分散式能源

公用規模級蓄電

9、3D列印

利用數字化模型將材料一層層列印出來創建物體的累積製造技術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2—0.6 萬億美元

生活:列印的產品可節省成本 35-60%,同時可實現高度的定製化

主要技術包括:

選擇性激光燒結

熔融沉積造型

立體平版印刷

直接金屬激光燒結

關鍵應用包括:

消費者使用的 3D 印表機

直接產品製造

工具及模具製造

組織器官的生物列印

10、先進材料

具備強度高、導電好等出眾特性或記憶、自愈等增強功能的材料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2—0.5 萬億美元

生活:納米醫學可為 2025 年新增的 2000 萬癌症病例提供靶向藥物

主要技術包括:

1. 石墨烯

2. 碳納米管

3. 納米顆粒—如納米級的金或銀

4. 其他先進或智能材料—如壓電材料、記憶金屬、自愈材料

關鍵應用包括:

1. 納米電子、顯示器

2. 納米醫學、感測器、催化劑、先進複合物

3. 儲能、太陽能電池

4. 增強化學物和催化劑

11、先進油氣勘探開採

勘探與開採技術的進展可實現經濟性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1—0.5 萬億美元,2025 年每年可額外增加 32—62 億桶原油

主要技術包括:

1. 水平鑽探

2. 水力壓裂法

3. 微觀監測

關鍵應用包括:

1. 提取能源,包括頁岩氣、不透光油、燃煤甲烷

2. 煤層氣、甲烷水汽包合物(可燃冰)

12、可再生能源—太陽能與風能

用清潔環保可再生的能源發電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2—0.3 萬億美元,到 2025 年每年可減少碳排放 10-12 億噸

主要技術包括:

1. 光伏電池

2. 風力渦輪機

3. 聚光太陽能發電

4. 水力發電、海浪能

關鍵應用包括:

1. 發電

2. 降低碳排放

3. 分散式發電


個人認為,革命性產品應該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從iPhone到Google Glass,我們正在逐漸進入數字化世界。我們每天花在這些數字交互產品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對信息的處理和獲取也越來越依賴於數字化科技。想像一下,如果虛擬現實足夠模擬你的工作環境(先不說像黑客帝國那樣模擬整個世界),那麼你還有必要每天跑幾公里上班嗎?機器實現信息操控後就不需要人力了,你的老闆需要的並不是你出現在辦公室,而是需要你幹活。如果你的任務不需要搬到公司來做,又何必蓋樓讓你過來上班呢?在虛擬現實中,老闆就可以看到你的大腦是在工作,你的身體是什麼姿勢無關緊要。

一旦虛擬現實可以取代辦公室,那麼交通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因為沒有人需要去某個地點上班,在家進入虛擬現實就可以。同時,用地問題也解決了,因為不需要蓋樓作為單位、公司的用地,只需要在虛擬現實中佔一個類似於網址的東西就可以。

當然,再往後發展,虛擬現實很快就能取代現實的所有功能,那麼就會帶來一次終極科技災難。就像現在人人低頭玩手機一樣,人人都將沉浸在虛擬現實中不出來。那就真的"黑客帝國"了,而且並不是機器要奴役我們,是我們的惰性催促自己把自己交給機器奴役。那也有可能會爆發真正的"革命"。

可能不嚴謹,純屬自己YY,不合邏輯處歡迎指正。


好吧,我隨便猜一下

人類研究短程光怕是太困難,所以電影里的各種全息都很難實現

但是反過來想,藉助外力的情況下卻又可以實現

微軟的hololens只是開了個頭而已,未來可能出現小型化,比如眼鏡化,甚至隱形眼鏡化,甚至植入式,直接對人體進行改造

而這些東西的背後有兩個需要解決的,

一是計算能力的提升

二是電池行業的發展


推薦我今天剛看的一本書《藍色經濟》,裡面的理念我覺得是今後50年有可能發展並影響人類社會的。

查看地址:藍色經濟 (豆瓣)

- 《藍色經濟》是什麼書?

《藍色經濟》是這樣一本書,它開篇就陳詞說明什麼是藍色經濟,然後用無數的案例去證明它的可行性。

- 我對於藍色經濟的理解是:生態經濟,即整個產業鏈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可回收並可以繼續奉獻價值的,不存在也不產生「垃圾」。而這個生態圈的建立其實是學習和效仿自然所造成的。如果說人類工業文明是影響了自然發展,那麼藍色經濟就是在新的經濟觀念下,用自然的方式去影響自然,人為地協調局部的生態圈——而我擔心的是,這樣人為的經濟生態並不一定沒有漏洞,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

雖然,我並不推崇道法自然。但我認為,在以後的50年,經濟上的變革應該是重新理解整個產業的發展。不是破壞型經濟,不是綠色環保經濟,而是藍色經濟。

- 為什麼我會認為接下來50年會出現藍色經濟?

因為藍色經濟模式已經在世界上開始流行,有了許多成功的樣本;

成本較低,相比通過更多的技術去維護環境,藍色經濟做得性價比更高;

尊重生態的經濟模式在政治上可行,比什麼哥本哈根條約有效多了;

相比其他技術進步(生產力提升),這種方式並未提高生產力,僅僅是提高了生產效率,但這已經足夠。

- 我並不非常了解,但為什麼會對於藍色經濟有信心?

大自然值得尊重,而尊重自然生態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推崇。


其實我最期待的是遊戲虛擬體驗技術。現在無論是FPS還是RPG我們都只是在電腦上操作而已,如果可以進入虛擬世界親自上陣那將極具真實感。不知道表達清楚了沒,有看過柯南的可以參考《貝克街的亡靈》那集,也有點類似於黑客帝國,只不過不會因為你在遊戲里掛了就真的掛了,頂多回到現實世界。


神經學家發現人的大腦里的某一塊區域被持續刺激後會產生數倍於make love 的快感,然後某個公司生產相應的設備,讓人隨時隨地能夠被愉悅,然後大部分人對sex 失去興趣,然後人口驟減,然後出現大量智能機器人,然後出現電能危機,然後發生矛盾——人類不願意發展電池技術,以此來限制機器人,而機器人需要更先進的電池技術以此讓自己能夠更持久的活動。然後首先是機器人提升光電轉換率,並建造太陽能發電站。人類逐步喪失對機器人的控制權。人類為了遏制這種狀況,就製造煙霧,遮蔽陽光。機器人轉而發展生物電能技術,然後開始用特殊的方法繁殖人類,然後用電腦程序控制人類的腦電波,使人類大腦活動,然後產生電能。每個人類都被獨自裝在一個電解液容器裡面,一生生活在虛幻之中。電腦程序讀取每個人腦電波的數據,處理整合之後建造了一個龐大複雜細緻的虛擬世界。這個世界的所有感覺數據均來自於現實之中,與現實相同,唯一不同的是,do sex的快感數倍於真實世界裡do sex的感覺,當然,這要歸功於在大概2030—2050年這一時期人類在腦神經方面的研究成果。(有部分人偶然逃出電解液容器,但是當發現真實世界 do sex的感覺如此索然無味之後都設法回去或者自殺)

夠顛覆么?


常溫可控核聚變和高效的核能轉換技術,另一個就是大容量儲電技術。

前者意味著人類擁有了一定時期內近乎無限的能源,後者意味著我們可以拋棄一切非電動供能方式。

實現了這兩樣,人類文明可能會迎來工業革命後又一個黃金期。


人類有可能向地心開發房產


只能依照目前的情況判斷出以下幾種趨勢…儘管不太對題。

人的對新領域的認知速度趨於放緩~但總體在不斷增加(由於成本的關係)

電能作為最重要的能源。

滿足人的一部分非硬性生存需要的機器出現。

人的交際更加頻繁,碎片化。

月球有可能會被作為政治的一部分。

人的生存空間更加立體。


1、基因技術

基因技術的潛力無庸置疑,它的好處和壞處也相當明顯,而且基因技術的研究明顯繞不開社會倫理,而且基因技術現今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各個發達國家也都紛紛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今後50年基因技術來一次跨越式的發展我是絲毫不會奇怪的。(ps:最多怨念一下大學沒好好學習)

2、航空航天技術

說白了就是人類走出地球,到外星殖民。現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早就突破了70億,巨大的人口已經使地球不堪重負。能源和生產資料的缺乏使得地球上國家間的矛盾越發尖銳(兩次世界大戰是明證,地球就這麼大,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只能開打搶地盤)。剩下的就懶的說了,好萊塢電影那麼多,看看就知道了。

3、新能源技術

現今的石油貌似就還夠用50年,所以新能源的開發應用很重要。至於能源的重要性,燒煤的蒸汽機和燒汽油的內燃機區別有多大不用說了吧,美國為啥二戰之後整天在中東和北非折騰來折騰去?還不是為了石油么,所以美國扔了個以色列過去噁心那幫穆斯林,還動不動打一下伊拉克打一下敘利亞,威脅下伊朗,搞亂埃及,然後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中東就剩下一幫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之類的美國小弟了。其他的強國(尤其是不太聽話的)全被摁死了。所以嘛,中國要是能掌握新一代的能源技術,當老大也不是不可能的。


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和充電技術——因為需要

這大約是制約電器以及數碼產品發展的最大瓶頸~


視網膜投射顯示技術


先出現真正可以輔助人類進行學習、思考的程序!學校教育作為一種現象將會消失,一切都可以自學,統一的教材消失,所有的教育資源都是個性化的,人類提供的教學服務僅限於回答問題,專業教師消失。(因為各種機器組成的網路遠比任何一位人類老師都更加了解你的知識結構、所思所想,它們會為你設計最為貼合你當前狀態的學習路徑,甚至為你生產個性化教材,它們會將學習過程遊戲化,它們永遠不會裝逼不會浪費你的時間,線性、僵化的學習方式將不復存在)

然後出現記憶植入服務。

然後人工智慧實現了,人類的主要工作變成發現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人類的另一個主要工作就是為「人類」這一概念的存在而戰鬥。因為我們會不斷改造自己,從最深的層面改造自己,直到我們發現沒有純粹的人類存在了。

儘管生物技術的進步會受到抵制,但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不會被抵制,最後它會和生物技術一起改造我們,結果遠不是換個心臟那麼簡單,而是心靈都換了。

前兩步的實現加起來都不需要50年。

本人於7年前提出個性化學習的理念,並進行了相關的產品實驗,但由於過於愚蠢和懶惰,我的產品至今還是很爛,看樣子不太可能做出什麼實質性貢獻。希望看到這個回答的人能夠做點什麼。

大家不必去想什麼黑客帝國,在機器奴役我們之前,我們本身已經可以把自己消滅掉了。但不管前景如何,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特斯拉的野望---無線輸電。 能源充足的情況下,傳輸的便利將促成新一輪的科技爆發


大型商業宇宙飛船(太空梭)。


癌症特效藥


《第二十五代智能腕帶產品說明書》

*本產品適合所有人,無毒副作用,但會產生一定的產品依賴感。

*出生三個月之後免費(也可花錢購買無廣告版,免費版廣告適中,不會影響正常生活)領取,保修包換,使用期超過兩年免費換新款。

【產品組成】

主產品腕帶一枚

無線充電器一個

隱形眼鏡一套

耳塞一對

【產品說明】

本智能腕帶(主產品)由一整塊柔性屏幕構成,大小可以個人定製。

防震、防摔、防水、防極端氣溫。

在無線充電器範圍之內自動充電。

*每天可拆除一次。

【產品功能】

#身份證

#銀行卡、信用卡

#音樂播放器

#即時通話

#社交

#個人健康狀況檢測

#地理定位

~本產品支持個人和公司用{功能}模塊開發更多的功能。

You can do almost everything with it.

【正確使用方法】

系統裡面有一個虛擬世界、請自行探索。

無需用戶名和密碼。

戴上眼鏡和耳塞,可正確進入{世界}。

2015年,第一代誕生。

2019年,各項基本功能模塊上線。

2023年,和民政部門簽訂協議,可直接導入個人信息。全球進入後信息化時代。

2024年,視網膜投影技術、人體感應技術、精確地理定位系統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各種科技出現井噴狀態。

2031年,虛擬現實世界全面上線。

2040年,產品完善款二十五代被譽為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教育、娛樂、體育全面開展。世界幾乎融為一體。由於在虛擬世界上各種實驗成本低、效果高,能源短缺問題被解決。

2041年,震驚世界的空白病毒席捲虛擬世界,大量資料被抹去,無數人因檔案被銷毀而自殺。最後病毒被銷毀,人類元氣大傷。

2043年,一個名為新世界的虛擬現實再次上線。人類喪失現實生活中交流功能。

接下來,我提供幾種人類生活方式的假想。

%和物種延續有關: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房屋裡,在虛擬世界中獲得各種資源。

談戀愛,只要好感度到一定,兩個人通過體感技術在虛擬世界中做愛,然後把冷凍精子寄到智能醫院,進行人工授精,在全自動超控的育嬰室里成長後,被送到由父母雙人購買的房屋中。

%和思維方式有關:

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全球在2042年爆發大辯論,討論是否建立統一的語言。最後確定地球語為全球的唯一一種語言。各種族、各個地區的差異越來越不明顯。

當然變化不止這一點。

我唯一相信的是,科技的變革一定會帶來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化。


無限輸電技術,智能交通網,低成本的太空穿梭技術。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全球大學排名Top50中沒有一所中國大陸大學?
小愛同學實際體驗如何?
如何評價 Facebook 今年的開發者大會 F8 2017 ?
小冰能通过图灵测试么?
5-10年後,高速公路收費員這個職位還存在嗎?

TAG:互聯網 | 人工智慧 | 產品設計 | 產品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