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分眾傳媒宣布私有化後,其股票價格一直低於私有化要約的價格?


交易價格低於要約價格是因為市場對私有化的完成持不確定態度。許多中概股在私有化初期都遇到類似情況,比如中國安防CSST,China Fire Security,傅氏國際Fushi Copperweld,永業Yongye,眾品等等

一般來說,市場會根據幾個問題來衡量潛在私有化完成的可能:

1)私募基金是誰。通常私有化都會是管理層聯合私募基金,畢竟收購要付現金還有溢價,大多數管理層拿不出那麼多錢。私募基金自己的市場口碑決定很多問題,比如TPG收購美國公司Par Pharma,收購價是50元,公布當天漲到49.77。所以基金差的交易價會被邀約價低。

2)私有化公布時的背景。比較保守的基金會在做完盡職調查後向董事會提交要約。此時的要約雖然仍然是有條件的但是條件少了重要的一項,完成交易的可能必然高。所以發布要約提案時,提案中條件多的交易價會被邀約價低。

3)目標公司的註冊地點。大家都知道由於國家的限制,大部分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都是VIE結構,在美國上市的實體是個境外註冊的殼公司,大多於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和維京群島(BVI)註冊。Cayman Islands和BVI註冊成立的公司私有化完成的條件簡單的多,比如只要66%的股東同意就可以了。而有些中國公司的殼公司註冊在美國內華達州,那裡是退市法案最嚴格的州,所以私有化可能不通過或周期極長,所以沒有在Cayman Islands和BVI註冊的交易價會被邀約價低。

4)是否已經有了銀團提供資金支持。畢竟私募基金和管理層為了提高股本收益都會通過用目標公司舉債的方式提供一部分收購資金。比如CSST,China Fire,Fushi等等都是國開行的貸款,有了貸款被許多機構認為是完成私有化最重要的條件。所以還沒有宣布哪家銀行提供貸款的Commitment Letter的交易價會被邀約價低

5)集體訴訟。美國的股民和一些小律所特別喜歡在私有化的時候發起集體訴訟。訴訟包括比如你們現在退市是不是因為以後有很大的利好不願意分給我們啊之類的問題。一旦有訴訟就比較曠日持久。所以有集體訴訟的交易價會被邀約價低

6)有沒有大機構不是一致行動人卻又控制超過10%的股份。國外退市一般的情況有股東小於10%的股份可以被Minority Squizout,可以保證私有化一定成功。所以有大於10%的股東不支持交易時的交易價會被邀約價低


推薦閱讀:

「價值被低估」是中概股回歸 A 股的合理原因么?
中概股私有化交易的模式、流程、關鍵點在哪裡?
為什麼已經在美上市的公司最近要實現私有化,這個私有化由 CEO 向全公司發出邀請,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一家上市公司為什麼需要私有化再在另一個交易所上市?為什麼不能在兩個交易所同時交易?
如何看待百麗鞋業被鼎暉、高瓴私有化收購,會帶來哪些影響?

TAG:分眾傳媒 | 私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