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與段祺瑞、馮國璋並稱「北洋三傑」,且位居三傑之首。後兩人在北洋政府時期呼風喚雨,但為什麼王士珍似乎露臉不多?

有什麼好的相關史料也煩請推薦一下,謝謝


北洋三傑發跡於小站練兵,但在此之前,3人也都已經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奮鬥了很久。我將三個人的異同很粗暴簡單的歸結一下,看看三觀是如何決定命運的——

(一)在來到小站之前的三傑:

1、三人都出身貧寒。馮大王2歲,王大段4歲。

2、三人都有從軍經歷,都經歷過甲午戰爭。其中王、馮都入朝對日作戰,尤以王的表現最為突出。

3、三人都是武備學堂的優秀畢業生,其中以段為學霸,馮次之(馮還留校任教)。

4、三人中唯有段有純正的出國(德)留學經歷,並在德國兵工廠實習;馮也前往日本考察過,並吸取日本軍事經驗編成兵書,後來也因此大受袁世凱賞識。

小結一下:

王士珍是舊軍人出身,從最基層摸爬滾打出來,人生觀、價值觀都比較傳統。

段祺瑞是新軍人出身,而且是武備學堂的科班出身,人生觀、價值觀比較激進。

馮國璋介乎於二者之間,即是軍旅出身,又在軍學上作了不少文章,還考過秀才。其實馮國璋的價值觀還是比較保守的,但他功名心重,所以有利於往上爬、有利於發展的事他都能去發掘。說的好聽是善於變通,說的難聽是沒有原則。

三個人的上述特點幾乎貫穿了他們一生——王與段是兩極,不是常人;馮更像個普通人,在俗世中隨波逐流,因時而起,因時而落。

(二)小站練兵後的三傑

三傑之所以能在小站練兵後迅速崛起,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遇見了袁世凱這個命中貴人。袁世凱在小站練兵之初,左右手分別是徐世昌和唐紹儀,這兩個人都是文人,並不知曉軍事。而他招攬的一班中層幹部,也都是靠人際關係網路的,看重的是關係、忠誠,而並不真正具備軍事才能。所以當他得到從武備學堂畢業生中推薦來的軍事人才時,就立刻委以重用,基本上把所有的軍事訓練、管理都交給了這三個人。

後來的北洋三傑,當時也是面臨了極大的壓力,但也不能推脫,於是摸著石頭過河,終於把最艱難的建軍、練兵扛了過來。咬牙度過最難的時期後,三個人的資歷和能力都大幅增長,於是便出人頭地了。

順便說一下,當時從武備學堂畢業生中一共來了4個人,除了後來的北洋三傑,還有個梁華殿。不過此人剛來小站沒多久就失足跌入水中淹死了,真叫做「有命無運」。否則北洋三傑就變成北洋四天王,也說不定。

小站練兵時,王士珍因為實幹能力突出,最得袁世凱器重,其威望也在段祺瑞、馮國璋之上。但袁世凱最喜歡對下屬搞制衡、搞互相牽制,不讓一家獨大。所以在小站期間,他著力扶持段祺瑞、馮國璋二人,使他們在實際地位、權力都不落王士珍之下。

後來,辛亥革命後,袁世凱與南方革命勢力達成協議,逼清帝退位。三傑對清朝廷的態度頗有不同,也凸顯了三人的特點:

1、王士珍是心向清廷的,雖然拗不過老闆袁世凱,但卻從此消極怠工。後來張勳復辟他出力幫忙,復辟失敗後他完全心灰意冷,一心退出政治。

2、段祺瑞對清廷全無好感,帶頭髮全國通電,要求清廷退位。後來張勳復辟他更是出兵平亂,於是便有了所謂的再造共和之功。

3、馮國璋其實沒有什麼政治原則。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奉王命平叛,卻遵照袁世凱「慢慢走、等等看」的方針消極怠工,迫使清朝廷對袁世凱委以重任;袁世凱重掌大局後,馮國璋在武昌開打,貪功冒進,連袁世凱都有點鎮不住他一心立功的勁頭,後來用段祺瑞頂掉了馮國璋前線總指揮的位置;辛亥革命中期,馮國璋在袁世凱的授意下通電「誓死擁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以向革命方施壓,結果贏得了清朝王室的好感,後來被任命為清朝王室禁衛軍統帥;袁世凱逼宮要求清帝退位時,禁衛軍幾欲叛亂,卻被馮國璋一力弭平。綜上,基本是在什麼位置上就不幹什麼事,一切從政治利益出發。

(三)袁世凱當總統後的三傑

1、王士珍已經基本撂挑子了。

2、段祺瑞作為袁世凱的頭號大將,一直留在中央,長期盤踞陸軍總長一職,執掌兵權,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長期在中央,沒有地方實權,也沒有自己的地盤和武裝。

3、馮國璋在鎮壓二次革命中帶兵打到江南,佔據了江蘇,有了自己的地盤和軍隊,但卻遠離中央政權,發言力逐漸減弱。

袁世凱這時覺得段、馮等人羽翼漸豐,於是很想把王士珍抬出來壓一壓他們,搞搞制衡。可王士珍早已不想玩了,左推右推,實在推不過也就尸位素餐,出工不出力。

待到袁世凱稱帝時,各省軍閥鬧獨立。王士珍是早就指望不上了;段祺瑞也撂了挑子,不肯帶兵平叛;遠在江蘇的馮國璋,更是見風使舵,通電要求袁世凱不僅退帝位,連總統也要免掉。

(四)袁世凱死後的三傑

1、王士珍在張勳復辟時出力協助,復辟失敗後,再次沉寂政壇。雖然期間曾任陸軍總在、總理等要職,但都是混混日子。總理卸任後,更是退出了軍政界。

2、段祺瑞、馮國璋等人又亂鬥了很久,都相繼掌權一時,又很快失勢。總體而言,段祺瑞比馮國璋要厲害一些。

(五)總結

1、王士珍是個有能力、沒野心、私慾小、性格保守略帶洒脫的人。如曾國藩?

2、段祺瑞是個有能力、有野心、私慾小、性格激進強硬的人。如俾斯麥/李鴻章?

3、馮國璋是個能力一般、有野心、有私慾、性格普通,注重眼前利益,時而徘徊的人。如我等?

以上,全為不負責任之簡單概括。每個人都很複雜,不是簡單三言兩語說的清楚的。簡單概括只為勾勒大致輪廓。具體真相請看史料……


王士珍在北洋系統里並不掌握實際的兵權,不像段祺瑞和馮國璋早年帶兵,後來出任一省督軍,再後來分別作為皖系和直系的代表出任中華民國的總理和總統。

王士珍在北洋三傑之中的綽號是龍,這是因為他行事作風神龍見首不見尾,而他本人是一個類似張良的黃老之學的個性,對個人的權力並不十分看重。儘管如此,他本人因為在北洋系統中的資歷和聲望,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馮國璋都曾請他出面擔任總理組織內閣或擔任陸軍總長等重要職務,就連張勳復辟是也曾經裹挾著他以壯聲勢。


因為王士珍政治不正確。

民國初年,擁護共和就是政治正確,大勢所趨。

段祺瑞一生堅定擁護共和,逼清帝退位、反對袁世凱稱帝、平定張勳復辟,不但賺到了名聲,而且最終都取得成功,獲得了實際的利益。

馮國璋有忠君思想,但是這個人也有投機性。清末鎮壓武昌起義最賣力,結果清朝亡了就跟著袁世凱混;後來覺得袁稱帝對自己沒好處,就反對袁世凱;張勳復辟也是處於觀望,及時收手,反而撈了個大總統。

王士珍呢,忠君就罷了,還愛面子。民國初沽名釣譽辭官當遺老,錯失權力洗牌的最佳時機;後來耐不住寂寞復出取代段祺瑞,又碰上袁世凱稱帝;繼而又公開參與張勳復辟,顏面掃地。

總而言之,清帝退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這三件事上,段祺瑞做的都對,馮國璋不對也不錯,王士珍全錯,這就是差距。


連個女兒都沒有,兩邊都是兄弟,自己又已經富貴了,還要爭圖啥啊。


推薦閱讀:

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最民主的政府嗎?如果給北洋政府一百年,能夠帶領中國強盛起來嗎?
人們對北洋政府有哪些誤解和偏見?
為什麼北洋政府沒有成功剿滅國民黨?
2016年是中華帝國建國100周年(洪憲100年),洪憲皇帝於1916年正式稱帝。大家有什麼要說的?

TAG:中國近代史 | 北洋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