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科研,不同方向發文章難易程度天壤之別,對於從事難發好文章的方向的博士在找教職中有多大影響?

各位大佬好,題主本碩211,即將前往一所h5讀博,催化方向。近期找博導時才發現,化學科研中各個方向發文章的投入/產出比相差太多,題主所在的催化方向想做一篇高水平文章(jacs以上)難度太大,處於中位數水平的組想出牛文更是難上加難。反觀一些材料方向,稍微牛的組出一些NS子刊,angew,jacs等稀鬆平常,再不濟博士畢業也能有個1到2篇AM或JMCA。總之,單說文章IF,付出同樣的努力,選擇前者大概率是要比後者差的。

想知道如果就找教職而言,在這個文章論英雄的背景下,同樣努力程度聰明程度的人是否在方向選擇上就吃了虧?

歡迎相關背景的同學賜教討論

說明:不喝雞湯,題主就是個普通人而已……

勸退的不用在這裡發言了……我也是勸退 黨忠實粉絲


謝邀,看到題目第一反應AM不是Adv. Mater.嘛,人家影響因子快20了吧,哪來的跟JMCA差不多啊喂……

然後我突然反應了過來,題主說的AM估計指的是影響因子5.3的Acta Mater……

題主語氣好像有些看不起這個AM。不過不知道題主是否了解過,對於部分傳統材料來說,5.3的這個AM已經算是NS下面的頂刊了?

至於吃不吃虧的問題……根據個人了解,做高熵合金的發過一篇Acta Mater.,和做生物材料的發過一篇Adv. Mater.,在學院眼裡競爭力基本上差不多。

大概就是這個情況了(我怎麼感覺又黑了一波生物?)。

雖然大環境有點唯IF論,但是具體的學院招人的時候,還是懂行的人多的,不可能那麼簡單粗暴的把不同方向的放在一起比較。

就好比,物理的PRL,化學的JACS,材料的AM(Adv.的這個),雖然影響因子差距不小,但是分別都算是各自領域內的頂刊,因此在申請對應方向的教職時基本是一個檔次的。

要是單純看影響因子的話,JMCA都快9了,PRL才7左右,然而人家兩三篇PRL可能都能衝擊青千了,你兩三篇JMCA好點的985門都摸不到……

同樣的,在化學這個學科下面,不同的領域橫向對比的話,也是要經過一定的換算的,不能直接把影響因子拿過來對比。

這個東西說起來其實也挺複雜,科研熱點也是一陣一陣的,這段時間鋰電突然火了,NL,AM,EES就爆發了一堆,你蹭個熱點相對好嚴就好中一些。但諸如傳統的高溫燃料電池這種,除了功成名就的大牛之外,NL上基本都沒看到相關的文章。

至於學院想要招誰,其實也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很多時候招人並不是完全看誰硬實力強就要誰,可能是你的研究方向剛好補全了學院的這一塊,可能學校剛好就想發展一些冷門的傳統科學,可能院長是做某個方向的想要壯大一下自己勢力,都可能導致本身水平並不算太高的人有機會被錄用。

最後,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命運,主要還是靠自我奮鬥,當然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你問我應不應該進熱門領域,那當然是應該啊。我就明確的告訴你,任何情況下,進一個好發頂刊的組絕對都是最優選擇。我的意思只是說,排除被導師坑的情況,大部分時候同樣的努力程度最後的差距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科研圈裡大致是有一種負反饋的,懂我這個意思,識得唔識得啊?


我就給你指名道姓的舉例子吧:

材料類的 俞書宏、謝毅 老師組;

催化類的 包信和、張濤 老師組;

為了防止大年小年,我就選了2014~2017年(截至2017.6月)的文章列一下:

俞組:

Science 1

Nat. Nanotechnol. 1

Sci. Adv. 1

Nat. Commun. 3

Acc. Chem. Res. 2

Chem. Soc. Rev. 3

Chem 2

J. Am. Chem. Soc. 12

Angew. Chem. Int. Ed. 21

Nano Lett. 3

ACS Nano 4

Nano Energy 8

Energy Environ. Sci. 3

Adv. Mater. 4

Adv. Funct. Mater. 4

Adv. Energy Mater. 3

Adv. Mater. Inter. 2

Adv. Sci. 1

Chem. Sci. 5

J. Catal. 1

謝組:

Nature 1

Nat. Commun. 4

Chem. Soc. Rev. 2

Acc. Chem. Res. 2

J. Am. Chem. Soc 12

Angew. Chem. Int. Ed. 11

ACS Nano 2

Nano Energy 3

Adv. Mater. 4

Adv. Funct. Mater. 2

Adv. Energy Mater. 3

Chem. Sci. 4

包組:

Science 2

Nat. Nanotechnol. 1

PNAS 1

Sci. Adv. 1

Nat. Commun. 6

Chem. Soc. Rev. 2

Acc. Chem. Res. 1

J. Am. Chem. Soc. 4

Angew. Chem. Int. Ed. 3

Nano Lett. 1

ACS Nano 3

Nano Energy 6

Chem.Rev. 1

Adv. Mater. 2

Energy Environ. Sci. 4

Chem. Sci. 6

Adv. Funct. Mater. 1

J. Catal. 3

(JMCA,Nano Res.,Nanoscale那些我沒放,有些組嫌丑沒統計,我就沒法找數據了)

材料發文看著是多,但是人也多嘛,

論找工作,我認為催化比材料更簡單一點,

雖然文章弱於材料的...

材料找工作最大的好處是門檻低需求大,

不管啥學校都可以去,

但壞處也是因為人多,職位速度遠遠沒有人數增加的快...

催化硬體成本的門檻比材料要高,

但實際上因為大家都知道材料發文章多快好省,

所以現在做催化的人,很多也是跨行做材料的,

或者找做材料的人一起合作合作,

催化、材料、能源(電池)的大交叉,能產出極大量的文章來,

誰也不能鄙視誰,一起把餅做大,是最好的,

但終歸還是架不住人多;

既然找教職,眼光就得更長遠一點,

不要以為入職就了事了;

材料類靠的就是人多,用人砸,

一旦你人不夠,分分鐘完蛋…

你以為隨便一個教職能給你手下幾十上百人?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特例僅僅是特例;

師門上百號人下來每個人再上百號人?

傳銷也沒這麼快…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點』


首先你的態度就不夠端正,你想要讀博,又想要拿教職,這就說明你想要以學術為志業,參見著名文章:韋伯: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首先讀博士是一件極其普通,但是也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讀博士最需要的幾種品質

如果你沒有想清楚你到底為什麼要去讀,你的目的是什麼,那麼很有可能會事與願違。

如果你喜歡催化,那麼你就不應該去考慮搞光電器件和納米材料的到底能不能水文章,你應該把有限的精力儘可能地全部放在你自己的學術圈子裡去,想辦法去提高自己。

如果你不喜歡催化,那麼你為什麼又要去讀催化的博士呢?

你可能會說,你只是想讀一個博士,然後拿教職,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聰明到可以隨便讀一個方向然後就拿到教職的,尤其是在生化這種紅海學科,所以沒有全身心的投入是不可能拿到教職的。

然後問題又回到的,你可能會覺得我不是不想付出,我只是看不慣我熬夜三天,人家就幹活半天,我發了個Tetrahedron就謝天謝地了,人家模板一套就是一篇AM,數據做毀了說不定也能投一個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你就是氣不過

那就說明你根本就沒真心打算以學術為志業,居心不正,就會帶來事與願違,所有的大小挫折都會成為折磨你的事情,你永遠都會在每一次受挫的夜晚捫心自問人生三問。

因為本質原因還是因為你並沒有那麼愛化學,化學只是你的生存手段而已,不過你走錯地方了,你可以靠化學去做一個普通的實驗員,可以做一個千老,可以去企業當工程師和技術員,甚至可以去中學當老師,你在這些領域靠化學去混日子都沒問題,但是你去做教職,去當PI,就會遇到問題。

關於成功的因素的問題我不想說太多,比如,你第一學歷,你偏有機的方向以及你的土鱉博士學位,因為畢竟所有事情都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所以,我只說一些基本的問題,那就是你的初心是什麼,你究竟喜歡什麼以及你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教職不是一種目的,因為學計算機的和學化學的都能拿到教職,但是走的路徑卻差了很遠,你要找到具體的事物的目的,否則為了一個表面去努力,不去思考內在的東西你是否喜歡,最後一定會走上懷疑人生之路。

我無數次用我自己的經歷去舉例,我為什麼沒有本科畢業的時候就轉行,就是因為我身處在一個出國就是一切,留學就是政治正確的環境,所有人的目標都是要出國,拿直博全獎Offer, 成功的標誌就是,到美國去!到美國去!到美國去!到美國去! 查建英

當所有人都把目標盯在出國留學這一表面的事上,而忽略了你的專業的時候,註定就是一場悲劇。

因為出國只是一種外在形式,實質內容是去學習你專業領域內更先進的知識,與更高水平的人交流,人生最悲哀的就是你出去了,發現你痛恨化學,所以我在大四上學期已經聯繫了幾個教授的情況下思考了這一問題,然後發現我就在悲劇的懸崖的邊兒上,我不喜歡化學,更不喜歡材料,那麼我為什麼要去美國讀一個chemistry或者nanoscience的博士學位呢?即使是MIT,又能怎樣呢?

太傻十日談 (豆瓣) 我那時候看了還在連載的這本書,許多人不明白為啥太傻的老闆申請到哈佛了,然後沒去,其實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他是生物專業的,他肯定拿到offer的那一瞬間忽然就明白了,他並不喜歡搞學術,只是想用offer證明自己的能力,現在面子的事兒做完了,就沒必要去了,轉身去辦了留學諮詢公司。

所以,針對你的情況我只有兩句話,如果你確定你喜歡催化,決定以學術為志業,那麼你管人家材料的好水文章幹什麼?

如果你就是沖著教職去的話,那麼你來錯地方了,生化教職是公認的最難的紅海,尤其是有機領域,換個學科吧,那樣容易些。


不同領域paper差距有影響,但不會特別大,你只要比較一個領域的benchmark就好。比如你搜一下你們領域這幾年各個高校招的做催化的青椒paper怎麼樣,近兩年做催化的青千paper怎麼樣。當然最高效的調查方法是問一下你們組這幾年師兄師姐去了哪。如果和nano,或者bio比if比不過,但是比其他搞傳統催化的paper好就行了嘛,傳統催化總不可能不搞了啊。實際上nano,bio的博士那麼多,畢業競爭一樣激烈,paper通貨膨脹更是不要談。

還有找教職除了paper,人脈關係,資源信息,研究方向這些都挺重要的。尤其是人脈很多時候能比幾張paper有用多的多的多了。

ps:我當年讀博的時候也是和你一樣想太多,想發大paper,去美國top 做薄厚,然後青千回國走向人生巔峰,清清閑閑賺錢,開會,做自己想做的研究。

實不相瞞我本科就以第一作者發了兩篇sci microchimica acta和crystalengcomm。至於掛二作三作的大概有四五篇。甚至我本科畢設的導師都對我說出國念博士爭取搞兩篇jacs!

然後我大概讀博第二年就徹底對科研失去了興趣,靠著無比nice的老闆水了四篇文章畢業了。畢業後決定打死不進學術界。

怎麼說呢,希望樓主加油,能一直保持對學術的熱情。(我也是勸退黨粉絲)


我跟你說,基礎研究其實也是生意,掙的是zf的錢。

zf看哪個方向有希望或者說有潛力或者說長線能賺錢,於是就大筆的向哪個方向投錢。 公司或者私人基金也一樣。

向一個方向投的錢多了,做這個方向的人就多,於是發論文就多,引用也多。

雜誌社為了沖影響因子和引用率(哪怕Nature Science都要衝)就會優先錄用潛在引用率高的稿件,美其名曰是「更多科學家關心」。

然後做這個方向的就好發文章。

所以,好發文章背後隱藏的事實是,這個領域可能有潛力。 年輕人拚命擠進好發文章的領域比進一個冷門領域的投資-收益比大得多。

當然,對於已經有確定方向的科技工作者來說頻繁轉換方向不一定是好事,大牛更能憑著一己之力打開一個新的領域。 但是作為學生來講,讀書只不過是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後做什麼和讀書時候的方向關聯性比較弱,所以一定要進好發文章的領域。只有領域裡錢多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


事實上,在你本科畢業踏入導師實驗室,成為研究生的那一刻。聰明和努力,已經不是你成功的唯一因素了(不是說不重要,而是不那麼重要)。

我見過一年到頭不休息,每天在實驗室工作12小時以上的博士生,最後畢業的時候只有一兩篇小文章,差點就被延期的。

我也見過每天正常上下班,周末經常不見人,讀博五年幹了三年半玩了一年半,畢業的時候帶著一堆頂級期刊論文拿到「青千」回國的。

普通課題組,如果碰上老闆想要栽培你,拿組裡一堆人的工作給你做嫁衣,你也能在以後混的風生水起。

大牛課題組,老闆只想栽培兩三個學生做自己的接班人,那麼剩下的幾十個學生大概率也會成為炮灰。

至於找教職,只有文章才是硬通貨。即便你是院士的弟子,評青千優青也先過了「門檻」再說。

沒有人能預見到自己就能成為未來大牛的開山大弟子(只有這一類人才是百分之百能出類拔萃的)。

所以不用想那麼多了,盡人事聽天命,找個人品好學術不太差四十歲左右的老闆就成。

PS,現在鋰電池電容器電催化鈣鈦礦光催化等等都已經到瓶頸期了。


這問題本身可以打情懷黨的臉——小將們鼓吹的所謂「情懷」不過就是掩蓋自己的無知懦弱的遮羞布而已。真要是有獻身科學的「情懷」,又何必在意什麼熱門方向?科研這東西本身就是要攻堅克難,你這樣避重就輕算什麼?

該現實的時候吹「情懷」,該講情懷的時候倒是一個個都猴精的——問題是你這留在化學專業內拿教職的路線,從職業發展的角度本身就性價比低的要死啊,真想謀生的話就大大方方地跑路轉行,還讀什麼博找什麼教職?

噴完了,說點實在的——你要是鐵了心不想轉行,真想走學術路線那就別在意什麼熱門冷門的,因為熱門方向一個是不一定適合你,再一個是競爭者還多,而且還要考慮你自己的學校有沒有這方面的條件。科研又不是CS,外部限制條件太多了


催化?電催化光催化不算催化?只有工業催化算催化?材料方向的很多組要靠設備的,你沒有掃描隧道顯微鏡,球差電鏡,同步輻射,近邊吸收這些牛逼哄哄的儀器你能隨便發文章嗎?你能隨便找到做計算的人幫你算和你合作嗎?對了,最關鍵的你們材料合成有組裡的積澱嗎?都沒有就不要只說大佬組輕鬆吃肉嘴饞,沒有哪個組能輕鬆到垃圾都能發AM的,無非就是大佬組有光環包裝得更漂亮。再說了你工業催化發應用催化B9.幾IF也蠻簡單的吧,我看不少普通組也能比較容易發這個刊

最後,我覺得方向當然重要,但是組的資源更重要,一些冷門方向,比如特種合金,照樣能發nature,今年出了好幾篇了。沒有儀器和合成積澱的組做能源材料這些照樣發materials letter,首先要能力強合得乾貨好,再是儀器夠高大上表徵夠全,文章提出的觀點fancy,有這些不管什麼方向都能發好文章


催化應該還是一個有前途的方向啊。不知道是純催化劑開發還是電催化?


我說的限於國內。國外我沒有深入了解,不做評價。

國內確實有一種不良風氣,拼影響因子,所以做材料的不發個十幾分文章就不好意思出來見人。在這個事情的帶動下,由於絕大多數人對科研就是一種謀生手段,故而大家都忘記了到底為了什麼而科研。

如果你入了現在正熱的幾個行業,你就會發現,身不由己啊。很多時候你覺得jacs,angew好發,實際上你也發不了,等你好不容易發了,卻發現別人早就小nature了。這種情況下你確定比在ieee發個3分頂刊更管用?

但是找教職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教職對於匹配這一條更重要。一個學校不可能都找做納米材料的,學科建設的人也沒有那麼傻。他們會找幾個做最熱行業的,然後其他行業也會再找人。對於上職稱,反正在我們這,你搞儀器方向發個2-3分的ieee和材料發個jacs一樣管用啊,甚至比afm還要強啊。大佬們又不是傻子,要不然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學科不都消失了?

所以定好自己的方向很重要,要學會在方向上尋找差異化。這就好比做互聯網的,是不是現在bat以外就沒有其他企業了呢?


謝不邀。

題主說高IF好找教職,我來現身說法。

就自己為例子,本科和PhD的學校應該都不算太差。手上一作AEM三篇(影響因子大概17),某新刊兩篇(預計IF12左右),JMCA一篇(IF8),還有一個work在寫。

目前聯繫的所有博後,連郵件都不回復我。

投國內二本的簡歷,人家都不搭理。

所以說,題主儘管放心,找不找的到教職和影響因子沒什麼卵關係。


不太了解樓主所說的催化是指什麼催化,至少在我看來,催化發NS的概率目前還是遠高於其它方向的,S上這一段時間差不多一個月一篇的節奏

影響因子,說真的,納米能源的if已經快被玩壞了,EES靠壓縮稿件量來暴力提升IF的事,看得多了也就淡了。再說了,做催化,一年水一篇JMCA的人,還真和課題組沒太大關係,靠的是自身努力

另外,樓主說想進高校,光靠博士畢業恐怕不行。博士畢業你才"剛入門"呢,做好乾兩輪博後的準備吧,而且博後才是你刷Paper的黃金階段,記得找個牛組。我老闆博士畢業時就一篇Paper,靠博後硬生生將自己的他引刷到了3000+,H index 20+。


差別當然大啦……你看看選專業的時候計算機和我們這幫學物理的……一個專業不同方向的差別不比這小

說學術熱情的……不好意思啊……我從小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養家糊口……


做科研以及找教職的話

歷史的進程>>老闆≥學校>方向≥文章>自我奮鬥

上面有個答案說的很對,好灌水的方向,競爭也激烈,所以沒比要患得患失。

做科研不能太功利,關鍵還是看你感不感興趣,不感興趣趁早轉行,不用琢磨了。


  1. 你在小方向里的位置?
  2. 目標院校的學科建設規劃?
  3. 有沒有大老闆挺你?


不要學動力學,不要學動力學,不要學動力學,重要的話說三遍。嗯。


感覺催化的science nature子刊好多 經常看到呢 jacs 德國應用化學基本每期大幾篇。

acs catalysis 都10+了。

祝題主找到自己喜歡的目標。


個人覺得,文章達到硬指標後,

主要還是看你的研究方向和學校的規劃(學院領導的想法)是否匹配;

還有就是你的導師的能量和願不願意借你用,扶上馬,送一程;

當然,如果是去小地方,一般學校(相對你家的影響力而言),你個人家庭的關係,也是能起作用的。


不知道樓主是從什麼角度認為催化和生物材料投入跟產出的高低的,別的不是很清楚,就我周圍來說,生物材料雖然在合成和生物實驗都會做的比較淺,但是想發jacs和nature子刊還是需要做的比較詳細的,一些其他的生物材料期刊比如biomaterials,jcr里的數據也很詳細,現在基本都會再加一個動物實驗,算下來周期也還蠻長,沒有長時間的投入確實也拿不到好的數據。其實做什麼不重要,自己喜歡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沒在這兩個領域都做過,真的沒辦法評判投入和產出比的高低。


哎…化學女飄過!!不考研不讀博,目前在一家化學所做分析。


推薦閱讀:

精油都是怎麼提取的?
如果製作一根尺寸很小的蠟燭,點燃後的火焰也會等比例縮小嗎?
單原子催化在催化上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發展新趨勢?
吃口紅或者潤唇膏要每日多大的量才會致病甚至致死?
大π鍵種類怎麼計算?

TAG:教育 | 大學 | 科研 | 化學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