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新教都沒有教宗,為什麼天主教卻會有教宗這個職位?


因為「不要教宗」本身就是這些教會和天主教分道揚鑣的最大理由。

東正教因為不認可羅馬宗主教的權威高於其他宗主教的主張,所以最終和天主教分裂。

新教本來就是因為反抗羅馬教廷的權威而誕生的。

所以它們當然沒有教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對於某些教派來說是他們和天主教會唯一本質的區別(這種意義上說我國官面上的天主教系統也算一種新教了):

東正教,以及一些新教教派同樣有他們自己的宗教領袖,並不叫做教宗,重要的是並不擁有教宗那樣廣泛而無限制的最終權利。從 @伯多祿珊瑚 的答案中各位也能看到,教宗的存在和其權利,本身不僅僅是教會的組織結構,或者說「政體」問題,而是一個神學/教義上的立場,你是否承認耶穌有賜予聖彼得,並可由此後的每一任教宗繼承的最高牧權,這是一個教義問題。不認可這一點,意味著教義不共融,自然不可能在一個帽子下共處。而只要認可這一點,其他的問題可以嘗試去妥協,就像今日的東儀天主教一樣,自治教會的權力問題,禮拜的儀式,有酵餅無酵餅這種大到堪比甜咸之爭的嚴肅問題(大噓),都是可以擱置的,東儀教會照樣可以是天主教的一員。

對於東正教來說,歷史上他們並不反對羅馬宗主教擁有「平等者中的第一位」的地位,即略高於其他宗主教的地位,但是這種「高於」是僅限於排序和榮耀上的,而不是「宗教解釋權」上的,這是東正教和天主教裂痕的來源。東正教在這個問題上大體持兩個立場,即第一,堅持羅馬的「第一位」僅限於榮譽地位,不要蹬鼻子上臉。第二,積極支持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即普世牧首去謀求和羅馬完全對等的地位(「並列第一」),乃至謀求讓君士坦丁堡成為第一位。這背後體現的是中世紀羅馬帝國的政治旨趣,雙方爭執過程的曲折也體現了羅馬帝國對西歐影響力的起起伏伏,直至最終雙方決裂,分為兩教。今日的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普世宗主教為最高領袖,但是正如東正教對「平等者中的第一位」的理解,這種「領袖」地位只是精神上的,普世宗主教只在榮譽上排在首位,無權管轄其他自主教會。事實上如果以信徒數量、教區大小等方面看,由於歷史原因普世宗主教混的相當不好,包括亞歷山大、安條克、耶路撒冷等榮譽排位僅次於君堡的教區同樣混的慘,影響力最大的是俄羅斯正教會,治下有全世界一半左右的東正教信徒。也無怪乎大量新聞錯將教宗和俄羅斯宗主教基里爾的會面稱為「千年來第一次兩大教會教主會面」,完全無視了前幾年還和教宗會面過的普世宗主教(大寫的尷尬),也無視了一千年前還沒有俄羅斯宗主教區的事實。

新教教派眾多,我並不十分了解,但是姑妄言之:

新教的許多派別根本沒有教階制度,因此自然談不上什麼「教會首腦」,少數有主教制度的派別也實行完全的自治,各個自治教會之上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領袖。

不過聖公會(安立甘宗/英國國教會)是個值得單獨一說的例外,作為一個純粹出於政治原因「製造」出來的新教教派,英國教會在通過「至尊法案」從羅馬天主教中獨立以後,實際上和天主教在各個方面都沒有什麼差別,除了教會的首腦變成了英國國王之外——如我之前所說,這也算一個重大教義不同——因此,理論上說當時的國教會就是一個以世俗君主英國國王為教宗的「天主教會」。只是既然獨立了,日後的發展自然是各有各的路,如今的英國教會在教義上,禮儀上和天主教會已經有一定的差別。

所以說曾經的聖公會就可以看成是有教宗的,教宗就是英國國王。當然由於國王並非神職人員,對宗教的知識可能有限,一般也不會有修改神學和教義之類的大動作,包括教會的運作在內的事務實際上都交由坎特伯雷大主教管理,但是只要英王願意,他確實可以干涉(理論上是任何)教會事務,最常做的是任意任命主教。

時移世易,如今輝煌一時的日不落帝國已經變成鬆散的邦聯組織英聯邦,英王也早已是虛君垂拱,宗教權力自然也不例外。英聯邦的國家,即便是那些仍然尊女王為元首的國家,也不可能再把國內教會最高宗教權威交給女王。如今的聖公會已經轉型成了類似東正教的體系,各國的教會在教義上共融,事務上完全自治,女王只保留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的地位,權力也僅限於任命英格蘭教會治下的主教(也只限於從給定的候選人里選)。坎特伯雷大主教作為英格蘭教會的主教長,也是普世聖公會的精神領袖,和東正教的普世宗主教相同,這裡坎特伯雷大主教也是「平等者中的第一位」,享有各國主教長中排位第一的榮耀,擔任主教長會議的首席和主持者,然而並沒有實際權力上的優越性。


第一,不是教皇而是教宗(因為人家確實算不上皇啊,滑稽)

第二,羅馬主教在早期基督教發展中由於其位置,權利不斷擴大,到了4世紀已經獲得了審判其他主教的權利以及眾平等者中的第一位的地位

第三,迪奧多西大帝死得早了,沒有能夠把西部也劃個五大牧首區,導致羅馬牧首得以在西部一家獨大(滑稽)並且在君士坦丁五世皇帝激進的繼續執行聖像破壞運動和放棄北義大利之後正式脫離了皇帝的約束。

第四,教廷隨著中世紀西歐的逐步發展在中世紀的地中海世界也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政治/宗教實體,使得教宗的地位與權利也進一步的提高/加強

第五,並不是只有公教有papa,科普特正教會一樣有papa,正教的亞歷山大里亞牧首/宗主教一樣被稱為papa。

只不過科普特正教會的papa更偏向榮譽稱呼,即一性論共同認可的一個榮譽領袖,而不像公教的papa具有最早由迪奧多西大帝確立的對於整個西部的明確的管理職權

(注意,亞歷山大里亞牧首在一性論被確立為異端之後由皇帝指派了正教的牧首,所以科普特教會的papa並不具有由皇帝授權的對於埃及與昔蘭尼加地區的明確的管理職權)

而在埃及的正教在上世紀遭遇納賽爾的又一次驅逐之後如今已經基本上銷聲匿跡,影響力很小了,所以也就沒人在意他們的papa了

(在老家手頭沒有教會史的資料,如有錯誤,希望諸位在評論區指正,謝謝)


東正教非迦克墩派的科普特教會表示

其實我們也有教皇(攤手)

(科普特教皇塔瓦德羅斯二世,Pope Tawadros II of Alexandria)


瀉藥。題主雖然釣魚我還是要認真回答一下的。

本身教宗/教化皇/教皇這個職位是約定俗成的指的是西方教會首席主教即羅馬主教。非天主教會的教派(一般是主教制)有的也有一個自己的權威/領袖,比如安立甘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或者正教會的普世牧首。但是這些職位在權威上不大可能高過羅馬天主教會的教化皇。

那麼天主教的教化皇的權力有多大呢?

羅馬教會主教享有主單獨賜給宗徒之長伯鐸的職位,此職位亦應傳遞於其繼承人,因此教宗為世界主教團的首領、基督的代表、普世教會在現世的牧人;因此由於此職務,他在普世教會內享有最高的、完全的、直接的職權,且得經常自由行使之——天主教法典

可見教宗權力並不是由教會內部的契約給予/所有教友出讓給其進行管理的。反而,這是一種由天主耶穌賜予的牧人對羊群的主權,從耶穌傳給聖伯多祿,由聖伯多祿傳給聖李諾乃至後面二百六十四代教宗。伯多祿(教宗)是宗徒(主教)團體的首領,權力的來源是天主而非人。所以教宗行使權力的時候是在代替天主行使,而非他自己或者選他上台的主教們的意志。關於這些教會內部有很多法令和詔書進行規定,最簡單的表現就是每開一次大公會議,各地的主教就會集體重申一次對教宗的服從。對東正教來說,這樣一種權威極大的挑戰了他們相對來說互相獨立的各主教之間的關係——雖然對於早期的君堡牧首來說,也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畢竟君堡一方面能依賴皇帝權威壓著其他宗主教區一頭,有取代羅馬成為第一宗主教的期望,但是另一方面也因為以來皇帝權威並且就在天子腳下,所以沒法發展出羅馬主教那麼高的權威。以至於在大分裂之前就有之後羅馬越來越強,君堡卻越來越弱的勢頭。

另外天主教會的教宗的牧養對象理論上倆說包括全世界一切基督宗教信徒,不僅僅包括天主教會還有承認他權威的那部分東正教會,也包括其他一切新教之類的,不管他們自己承認不承認……我大公教會就是這麼霸氣。

不由得想到了前一陣子我和一個朋友跟某新教貼吧的成員的聊天,看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當教皇好像也沒啥難度

新教:從某個角度,王子(他們原來的吧主,認為聖經上沒有寫三位一體,所以三位一體是不對的)被撤,也是一件好事

朋友:什麼角度?

我:威望太高了,會誤導人

新教:而且大家都覺得吧主說的是從耶穌領受的。

朋友:真羨慕你們啊

新教:或者不太貼切的說,吧主就是貼吧里的教皇

我:吧主權神授

新教:可以,這很天主教

最後就當作娛樂一下吧。

正教:天滅西方教,分裂保平安。牧首做,皇帝看,一元體制留禍患。父子共發天地滅,趕緊開會保平安。

新教:誠心誠念改革好,聖經大法平安保。眾生都為救恩來,贖罪艱險忘錢緣。路德弟子說真相,教你脫險莫拒絕。早日自主解經,早日獲得永生。上網搜索「九評天主教」有真相。


因為東正教有羅馬皇帝啊

為東正教有羅馬皇帝啊

東正教有羅馬皇帝啊

正教有羅馬皇帝啊

教有羅馬皇帝啊

有羅馬皇帝啊

羅馬皇帝啊

馬皇帝啊

皇帝啊

帝啊

這大概算一個冷知識

大概算一個冷知識

概算一個冷知識

算一個冷知識

一個冷知識

個冷知識

冷知識

知識

羅馬帝國從未信仰羅馬天主教!

馬帝國從未信仰羅馬天主教!

帝國從未信仰羅馬天主教!

國從未信仰羅馬天主教!

從未信仰羅馬天主教!

未信仰羅馬天主教!

信仰羅馬天主教!

仰羅馬天主教!

羅馬天主教!

馬天主教!

天主教!

主教!

教!

重慶雞公煲是重慶人發明的嗎?


東正教: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亞歷山大、耶路撒冷的牧首都是平等的兄弟,憑什麼你羅馬的要當爹?真要算的話,耶路撒冷是大君的城,天主應許之地,主耶穌的聖地,耶路撒冷牧首不比你羅馬高貴?

新教:憑什麼只有你們羅馬教庭才能溝通上帝?誰知道你們是不是曲解教義來矇騙我們。


首先,把拉丁語Papa翻譯成「教皇」就是錯誤的,中華地區天主教的正式翻譯為「教宗」,如:現任教宗方濟各。Papa一詞並無任何皇帝之意,拉丁語Papa原意為「父親」,引申意為「神父」「教宗」。

在公元1054年東西兩個教會分裂,羅馬天主教和拜占庭東正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長期以來自奉為正統「正教會」的以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現伊斯坦堡爾)為首的東方教會,便獲得了「東正教」的稱呼,西方以羅馬為首的教會則自稱為「大公教會」(即羅馬公教)。羅馬公教的領袖即papa教宗,東正教的領袖即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註:東正教沒有類似天主教的教宗,其下分為多個平等的教區,類似聯邦。其中希臘正教會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有名譽上的首席地位,也可翻譯為普世牧首)

新教派別太多,而且每個派別教義各不相同,本人大致說一下英國國教(又稱安立甘宗或聖公會),亨利八世(即伊麗莎白一世的父王)因教宗不允許其與妻子離婚,故在英國發動宗教改革,英國教會脫離羅馬公教,亨利八世封自己為英國國教教會領袖,之後的所有英國國王包括現任伊麗莎白二世亦為英國國教的領袖,伊麗莎白二世的其中一個頭銜即為「國教(聖公會)的捍衛者伊麗莎白二世」。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有點緊張,很久沒用中文寫文章了,還請各位見諒 QAQ


今日的基督教,貴為全球三大主流宗教之首。而在基督教內部諸教派中,天主教的影響力又冠絕群雄。全世界廣義天主教徒的總數超過10億,佔全球總人口17%。

而相對於基督教的其他派系,天主教的世俗組織架構,有一個頗為與眾不同的特點:即由羅馬教宗這個大活人領導。

這的確是非常特別的。不管是基督教系統內的東正教、新教,還是佛教、伊斯蘭教,雖然這些宗教體系內,都有各種類似於大祭司的職位存在,不過除了創教初期,在之後的漫長發展演化中,從未有哪個大活人,可以獲得唯我獨尊的絕對權威,更沒有說被捧到類似神明的高度。

唯獨天主教教皇例外。在中世紀,教皇的冠冕分三層,分別意味著其他可代表神權、管理神權、統治王權。「教皇上諭」與聖經權威平等;所有天主教徒只能服從,儘管近代來臨後,教皇的世俗權力大不如前,但在精神領域,它的權威依然無可匹敵,1870年時,羅馬教廷甚至直接宣布「教皇無錯誤」。此外,教皇還有赦罪權柄。

這幾乎就是神仙了!特別是中世紀,當時教皇不但代表道統、控制意識形態,甚至可以很大程度上干預世俗政治——教皇不僅在義大利中部有一個自家掌控的教皇國,更具備干涉各國王權的乏力資格。歐洲國王需由教皇冊封,方能合法登基。而若國王被教皇開出教籍。那麼起碼在理論上,它就同時喪失了對自己國家的合法統治權。這種政教合一的高度集權,在中世紀以後的人類主流文明發展史上可以說獨一無二!

今日歐洲宗教分布

天主教教皇何以如此厲害?這跟歐洲中世紀時的特殊宏觀環境,以及地緣結構有著極大關聯:

第一,中世紀的歐洲,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外部環境。它們非但要與同處基督教體系,卻自詡正宗的拜占庭帝國——東正教系統展開地緣博弈,還要跟新興的伊斯蘭勢力,在東南歐與北非反覆搏殺。此外,在東北歐,以匈人、蒙古人為代表的草原游牧武裝,還隔三差五的揮師西向,讓歐洲文明面臨覆亡之憂。而保國衛教之外,為了奪取土地、財富,控制商路,甚至恢復宗教聖地等各種因素,歐洲也有向東拓土開疆的需求。

綜上所述,不管是自保抑或開拓,中世紀的歐洲文明,對外戰爭都十分頻繁。而且歐洲所應對的勢力在軍事上都非常強大,所以這種外戰的慘烈程度也是十分之高。

高頻率,大範圍的外戰,這對歐洲文明圈的要求是很高的。歐洲要想獲得勝利——或者起碼別給人收拾,那非但物質上要達到相當的量級,政治上,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權力,如此方可把資源有效集中,以供對外博弈,而且在具體政治軍事行動時,大家也能步調一致,齊心協力。

可這個中央集權,恰恰是歐洲的死結。世所共知,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世界,政治上支離破碎,非但分為大大小小几十個王國,王國以下,還有公國、侯國,甚至最低級的騎士。每一級封建領主,都有對應的自主權力,整個歐洲社會在政治層面高度撕裂。

這種封建制度,將歐洲的資源高度肢解,如果未能有效整合,歐洲莫說齊心拓土開疆,連以應外侮都很難做到——天主教世界在中世紀外戰中的整體拙劣表現,跟這種撕裂的政治結構關係甚大。

膽問題是,這外戰不打又不行——即便你不想搞人,可人家還想搞你啊!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只有一個——加強中央集權——換句話說,各地區必須上交部分權力,集中使用。

不過,交給誰好呢?交給哪個國王?但國王之世俗權力,是以其統治的國家為基礎的。而國家又是以地緣板塊為基礎構建。

在《地緣政治:基督教系列》之前章節中,雲石君曾經反覆提到,歐洲地緣結構支離破碎,沒有一個強大到能夠一統全歐的核心地緣板塊,這決定了,歐洲天然無法產生一個世俗強權。這種情況下,由某一個國王大權獨攬,非但其它國王不會認可,而且他們也擔心這種權力上繳,會使得新的「皇帝」得到超出其本國地緣實力之外的額外力量加乘,進而反過來威脅到自己的生存。

所以,這個中央集權,其駕馭者決不能是某個世俗國王,而只能由教會接管。教會的影響遍及全歐,可以獲得大家的普遍認可,更關鍵的是,教會說到底還是個宗教機構,即便享有一部分世俗權力,但終究有限,不至於對各國的世俗權力構成根本性威脅。

其次,鑒於歐洲內部政治結構的四分五裂,意味著各國之間的衝突十分頻繁。再加上歐洲地緣結構的支離破碎,缺乏一個一個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強勢核心板塊,故而沒有誰能夠徹底壓倒其他對手,就算偶爾冒出個強勢政權,基本實現歐洲大一統(比如查理曼帝國),但也多為曇花一現,用不了太長時間,就會由於地緣結構層面的支離破碎而陷入分裂,群雄逐鹿呈長期化態勢。

可是,戰爭意味著消耗,意味著破壞,意味著人口衰減。這對中世紀時本就比較貧窮落後的歐洲而言,著實是無法承受之重。故而在打的同時,歐洲各國普遍也存在著停戰的需求——否則一直這麼無止境的耗下去,大家的最後只能是一起同歸於盡。

既然要停戰,那當然需要談判,而對立的雙方,就算都有停戰的想法,可是各自的立場與底線也勢必存在較大差距,故而有必要有一個權威足夠,且立場公正的勢力居間調和。而羅馬教會則是最佳之選。而這種調停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裁決者)的身份,又加重了教會的政治權威(當然,教會也會借著這個身份,為自個兒謀利)。

最後,在前文中雲石君業已說道,終整個中世紀,歐洲內憂外患屢屢不止,這種高頻度的戰爭,極大的消耗了整個歐洲的資源和實力。

大航海時代前的歐洲天主教世界,財富創造的主要來源依然是農業。可就農業生產潛力而言,鑒於中世紀人類整體發展水平比較落後,歐洲除了環地中海板塊,其他大部分地區緯度較高,氣候相對苦寒,土地開發的潛力有限,故而其之農耕生產能力相對落後。

沒資源,還動不動打仗,這種格局下,中世紀歐洲人的生活質量就可想而知了。他們非但得承受沉重奴役和壓迫,其生活環境也十分糟糕。這意味著歐洲普通百姓的生活缺乏希望,更無樂趣,甚至隨時被死亡的陰影威脅。這種情況下,歐洲中下層的絕望心理和反抗意識自然也十分強烈。

絕望,就會帶來自暴自棄——那誰來勞動和生產?而反抗,那就更糟糕,會導致社會動蕩,秩序解體。

那麼,怎樣才能阻止這種局面出現呢?

上策是,給他們更多的財富,至少可以解決穩定可持續的溫飽問題——但問題是,那時的歐洲,沒有這個條件。

既然物質層面解決不了,那就只有從精神方面做文章了。通過天主教的精神撫慰和麻醉,起碼可以讓民眾更有勇氣的面對慘淡的人生,老老實實的賣力幹活、不造反,哪怕一生潦倒也無怨無悔(只要安貧樂道,死後就可以上天堂享福)——這等於說,天主教又幫那些世俗權力承擔了部分維穩職能。

統籌對外征戰、調和內部國家、族群矛盾,化解階級衝突,歐洲的特殊時代與地緣環境,使天主教在宗教之外,還肩負起了了這三大世俗職能。而這也使得天主教會,尤其是羅馬教廷的世俗權力相應大大增加。

而對教會而言,既然它接管了部分世俗權力,那它在組織架構方面也要做出一定的調整。首先,世俗權力的嚴密規範,決定了其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樣,用鬆散的純宗教模式來打造自己的組織,而有必要遵循世俗規範,使自己的組織架構更加精細化,實用化。具體來說,即必須有一個最高話事人和最高裁決者,如此方能及時高效的應對現實層面的各類問題。基於這種邏輯,昔日的羅馬教會大主教的權威逐漸上升,發展成為政教合一的教皇。

而與羅馬教皇的政教合一同步,歐洲文明也走進了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終整個中世紀,歐洲非但貧弱混亂,而且思想也受到高度自安置。天主教會極力打擊所有「異端」學說,甚至用宗教審判等形式,對新思潮堅決抵制。當時的天主教世界,其之愚昧封閉非但遠超同時代的伊斯蘭和中國,就和作為歐洲文明淵藪的古希臘、古羅馬相比,都差了不止一個層級。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天主教要把中世紀的歐洲社會氛圍搞的這麼保守呢?通過這種封閉保守,天主教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利益與好處?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05篇——天主教之第6節。對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感興趣的朋友,可訂閱微信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文章。


區區羅馬牧首罷了。

昔日五大牧首區之一,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亞歷山大,耶路撒冷。


如果你說的是作為pope的翻譯的教宗

pope實際上是父親的意思,起初主要是敬稱,就像我們稱呼孔「子」,冰心「先生」,差不多的概念吧

最初在基督教會內部被敬稱為pope的是232-246年期間的亞歷山大牧首聖赫拉克勒斯,有趣的是,首先把這位聖人稱呼為pope的是時任的羅馬(城)主教;自此以後,所有亞歷山大牧首都保有pope的頭銜;在451年的迦勒敦大公會議上,議定廣泛分布於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衣索比亞的miaphysitism合性論基督教為異端,於是這些異端與迦勒墩派分道揚鑣、統稱為舊東部派,其中亞歷山大牧首統御的埃及-衣索比亞教會由於使用古埃及傳承下來的科普特語作為教會語言,所以也被稱為科普特教會,於是自立以後的亞歷山大牧首也就是coptic pope;在近代,持合性論教義的教派達成共融,被統稱為東方正統教會(注意區別於東正教),尊科普特教宗為名義上的精神領袖。

所以正統教會系(或者說東部基督教系)的確有教宗pope,而且遠比天主教早

——

如果你說的是不僅作為pope的翻譯的教宗

我們一般說的教宗其實指的主要是天主教廷的至高權威、天主教會的精神以及實質領袖,哪怕有另一位天主教修士被敬稱為爸爸,我們也不會覺得他是教宗

這個概念上的教宗,對應的其實是自治教會的牧首。在正教公教合性論大分裂以前的基督教會,是羅馬皇帝監督下的基督教會,擁有五大牧首,這些牧首為自己牧首區內的領袖,管理牧首區內的教務;在這原初的五大牧首之外,允許獨立的國家自己成立自己的自治教會,自治教會的領袖同樣也被稱為牧首。以上的這兩種牧首,都是皇帝治下的平等的牧首,原初五大牧首按歷史理所當然位列前茅,但就為了這個位次,五大牧首之一的羅馬牧首還要爭個高下,最後就形成了以羅馬(城)牧首排第一、其他四大原初牧首跟在後面、自治牧首排在最後的排序但平等的格局。

所有牧首都是自己(自治)牧首區的領袖,這地位就跟教宗為天主教的領袖,是類似的,事實上教宗其實也就是前文所說的羅馬主教、羅馬牧首。

在類似的同時,也要承認,羅馬牧首把自己的領袖地位推到了極致,由於有自己的獨立領地,而能跟天主教統治者們斗個痛快。其他自治牧首則鮮有這樣敢於跟自己統治者爭鬥的本錢,獨立統治者們看你不順眼,如果是國內的牧首、就能他玩死(參考被絕罰的聶斯脫利……);如果是國外的牧首,分分鐘也自建一個獨立教會、合理地讓你管不著,說來前幾天烏克蘭宣布了要自建獨立於全羅斯教會的獨立教會、決心去除莫斯科的羅斯牧首的影響;還有就是,亨利八世成立英國國教,排除教宗影響,而以坎特伯雷主教為領袖,其實也是這種自治教會制的傳統了。


來個通俗版的,強行回答。

最重要的原因是:西羅馬帝國476年就被蠻族滅了(就是日耳曼、高盧這幫人,別看現在蹦的歡,以前都是鄉巴佬),東羅馬帝國1453年才被奧斯曼滅掉(就是弱雞土耳其)。

有木有發現,在歐洲信奉天主教的都在西羅馬帝國統治區域,信奉東正教的大都在東羅馬帝國統治區域(俄羅斯是強行貼的,娶了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公主,非說自己是羅馬的合法繼承人,最不要臉了)。

記住一句話,教派分歧其實是上層們為了經濟和政治利益整出來的,吃瓜群眾都是跑腿的。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最大分歧,你看了都想笑,絲毫不妨礙人家殺來殺去。

基督教也是啊,按說東正教和天主教都信耶穌,打伊斯蘭教應該一致對外哈。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奧斯曼進攻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現在叫伊斯坦布爾,一個伊斯蘭名字),東羅馬的皇帝還得防著教皇訛詐。是不是很有趣。

不管是誰,只要有了權利和利益,罪惡緊跟著就來了。中世紀時期天主教的什一稅,贖罪券名字都好聽,其實都是欺負吃瓜群眾的。還有更奇葩的,以前聖經都是拉丁文寫的,吃瓜群眾看不懂,有位同學良心發現就翻譯成了英文,然後就被教會抓住燒死了。中國也一樣,別以為藏傳佛教多聖潔,多了解一下,會顛覆三觀的。新聞天天報道某某寺院方丈如何如何,這還是被社會義改造後的結果,放在以前只有過之而不不及。

偏了,偏了。回到教皇大大。

基督教一直被羅馬壓制的,耶穌也是被羅馬人釘死的。後來羅馬人發現基督教還有點用,教會才nb起來。

粘一點百度百科的介紹:

公元382年,西羅馬皇帝廢止勝利女神的祭祀,獨尊耶穌一神,並將教皇一職交羅馬教會第39任主教。 445年,東羅馬皇帝與東正教會承認其教會的最高地位。同時,時任羅馬主教利奧一世因勸退阿提拉,而在羅馬市民中間樹立威信,成為第一位被譽為「偉人」的教皇。 西羅馬滅亡後,奉行神權至上的羅馬教會與政教合一的東部教會漸行漸遠。

重點是最後一句: 西羅馬滅亡後,奉行神權至上的羅馬教會與政教合一的東部教會漸行漸遠。

天主教和東正教最大的分歧是:天主教奉行神權至上,東正教政教合一。

東正教為啥不信神權至上呢?因為東羅馬是個大帝國,皇帝才是第一,皇帝就是大主教,當煩了就任命個傀儡當大主教。大主教想站在皇帝頭上拉屎,那是找死。所以在東正教,教皇是什麼東西,好吃嗎?

天主教就不一樣了,西羅馬帝國476年就被滅了,這只是公認的說法,其實西羅馬一直被北方蠻族胖揍,首都羅馬都保不住,然後就分裂成了一堆小國家,密密麻麻數都數不清。這個時候教皇也是個屁,根本沒人把他當回事。對手是一堆小國家,教皇也好折騰,就搶啊搶,一直搶錢搶地。

8世紀的時候,有個sb給了教皇一塊土地,然後建了個教皇國。教皇就nb起來了,各種折騰,折騰到國王必須要教皇任命才合法。(可以看看拿破崙加冕那幅油畫,很有意思的)

不過也沒折騰幾天,教皇太有錢,有沒像樣軍隊。有錢就是罪呀,誰都想搶一點,16世紀以後慢慢就被世俗的國王打趴下了。現在只有梵蒂岡彈丸之地,權利只剩下傳教了。

至於烏七八糟的新教,老子本來就是不服教皇,才建立的新教,憑什麼有教皇。

純屬娛樂,看看就好。有很多表述不嚴謹的地方,勿噴。


天主教教皇不符合聖經,因此新教沒有


東正教是有宗教最高領袖的,但是拜占庭被土耳其干爛了,君士坦丁堡的最高領袖一下變成了土雞人,身處淪陷區,於是保加利亞莫斯科紛紛申請自己的任命權(以前是君士坦丁堡任命的),新的任命權歸於地方王公,東正教正是變成了和這些國家穿一條褲子的國教,教會由國家資助。天主教會是神權高於治權,因此天主教會是沒有政權的穩定資助的,不自己創收就餓死了。新教和東正教比天主教更加國家主義


正教系有普世牧首和地區牧首、教派牧首。而新教可以說反對教宗是一個重要標誌當然就沒有。而且是先有正教、公教才有的新教所以題主你的問題邏輯順序就不對啊...


同學,你聽說過普世牧首嗎?


1.教皇是啥?Papa?

這個翻譯應該是教宗吧。

2.問題里還有啥?牧首不要了?

3.正經的來說,都是代理人,不是使者。是追隨者。

如果不明白這個追隨者,真的就沒有啥共同話題了。


因為只有天主教才有一個教皇國。

東正教也有大牧首,新教也有個大主教。


普世牧首: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因為羅馬主教自詡聖彼得傳人,而且西部地區沒有東方那麼密集的人口跟豐富多元的宗教,所以羅馬以北以西這個地方很快被羅馬主教區把我,可謂是天時地利,最後丕平加冕,教皇授帝,那就是人和啦。

而且教皇很會爭取權力,圍繞著主教敘任權,在克呂尼運動後,英諾森三世成為教皇權力的巔峰。

反觀東方,有皇帝,君堡的牧首也不過在皇帝的個人生活上指點而已。穆斯林又把亞歷山大,安條克,耶路撒冷主教區都打下來了,就很苦逼。


普世牧首被你忘了嗎?


這個問題首先在於教宗的合法性。

誰給予教宗的權力?教廷的解釋是天主賜予教宗的,教宗是其在人間的代理人。但是這個說法並不能使所有人信服,因為我們確實是沒辦法證明他的合法性,甚至聖保羅的教宗合法性也受到質疑。既然從法理上無法說清,為何其他主教要服從。

還一個現實因素就是遠離羅馬的那些主教不願意被教宗控制。

教宗的頭銜包括普世教會最高教長,就是說他的權力是普世性質的,他是可以運用自己的權力來命令其他主教的。早期基督教內關於信仰有諸多分歧,由此也產生了諸多教派,比如很著名的阿里烏斯派、聶斯托利派、馬龍派等一系列東方教會。這些遠離羅馬的主教們從門信仰上與教宗就有分歧,自然不願意被統領。另一方面是現實的利益也使諸多主教們不願意聽從教宗。在利益上和信仰上的分歧最後也多少影響了教會的大分裂


Pope違背Bible,只有會眾制教會才是真教會.天主教上層信的不是真神,應該按立牧師與執事才對.


「他的言語,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責備你,你就顯為說謊言的。」【箴言30:6】

新教與天主教最大的區別在於,新教「唯獨聖經、全部聖經、聖經至上」,而天主教卻對聖經各種添加刪改。

《龍,獸,和婦人》(喬.克魯斯牧師)

一、獸及其背景

嚴肅的警告

在整卷聖經中,最最可怕的警告,莫過於啟示錄14章9-10節:「又有第三位天使接著他們,大聲說:『若有人拜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這人也必喝上帝大怒的酒,此酒斟在上帝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

這段經文不但令人感到恐懼,其對上帝品格的描述,也與其它經文迥然不同。甚至令人感到戰慄不安。很顯然,它指向一個特別的時期——上帝的憐憫從一味抗拒上天權威之人的身上收回。這在上帝與人類的關係中,是前所未有的驚人之舉。近六千年來,即使對罪大惡極之人的判決,也都摻雜著几絲憐憫。然而此刻,反叛的程度已達頂點,上帝要親自干預。人類違抗上帝政權的可怕程度,將要暴露無遺。

你可能會好奇,究竟是什麼罪惡,招致了上帝如此的忿怒,以致要降下硫磺烈火,燒滅惡人。請注意,這段經文中提到了「拜獸和獸像」——這兩個詞在聖經預言中並不陌生。閱讀整段經文可知,在世界的未了,世人將要分為兩大陣營:一等人敬拜真神上帝,另一等人敬拜啟示錄13章所說的獸。那麼,是什麼導致世人分成兩大陣營呢?使徒約翰在對拜獸之人作了描述之後,(啟14:9-11)緊接著在第12節寫道:「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上帝誡命和有耶穌信心的。」(啟14:12 根據英文KJV聖經直譯)——這是拜獸之人與跟隨羔羊之聖徒的鮮明對比。請注意,這一事件是以「守上帝誡命」為核心的。拒絕接受獸印之人,便是順從上帝誡命的聖徒。而其他的人則會拜獸和獸像,他們要遭受上帝純一不雜的忿怒。這與保羅在羅馬書6:16節的論述完全一致:「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 (羅6:16)

最大的忠誠,是藉著順從的行動顯明出來的。在世界的未了,地上絕大多數的人,將要違背上帝神聖的十誡,進而去接受敵基督者虛假的權威。每個人都要選擇自己站在哪一邊。聖經明確的指出,生與死,將取決於人們最終的抉擇,要麼選擇啟示錄13章的獸,要麼選擇上帝。奇怪的是,當代神學家們,竟對啟示錄14章所發出的有關「獸之印記」的警告充耳不聞。成千上萬的牧師們,並不重視約翰在啟示錄中所發出的嚴肅警告,而眾人對真理的興趣也被這些人的影響所磨滅。這些牧者往往稱啟示錄是令人困惑、無關緊要的書信,僅僅適用於早期教會的個別問題。由於某種原因,啟示錄被稱為高深莫測的天書,其字面意思並未揭示明確的真理。然而,請留意聖經對於挖掘其中真理之人的神聖應許:「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啟1:3)約翰生動地描述了基督與撒但最終的對決,在深入研究這一主題之前,我們先來確定這場鬥爭的參與者,它的起因,以及如何終結。

善惡之爭

儘管善惡之爭的頂點,是在人類歷史的最後時刻,屆時世人要分為兩大敵對陣營。然而,基督與撒但之間的戰爭,卻已經持續了約六千年之久。它始於天庭。美麗的天使路錫甫,[譯註:路錫甫(Lucifer)是撒但未墮落之前的名字,中文譯為「明亮之星」。(賽14:12)]因貪圖上帝對宇宙的統治權,而發動叛亂。對此,舊約聖經中的先知書多有提及。以賽亞曾論到這位榮耀的天使,說:「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上帝眾星以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賽14:12-14) 由於這位天使長自私與叛逆的種子迅速蔓延,致使其他天使的忠誠也被動搖。不久,三分之一的天使加入了路錫甫反叛的行列,大爭戰一觸即發——這場戰爭已經肆虐全地六千多年。天地間的每一生靈都必須在正義與邪惡之間,做出自己最終的抉擇。無法調和的結果就是戰爭——於是「在天上就有了爭戰。」最終,撒但及其黨羽從上帝和忠誠的天使面前被驅逐。使徒約翰對這一事件描述如下:「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祂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它的使者去爭戰,並沒有得勝,天上再沒有它們的地方。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啟12:7-9)「路錫甫」——「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因墮落而成為了撒但——意為「敵對者」。自此,戰爭從天下轉移到地上,且愈演愈烈,直達頂點。——在世界的未了,全地的人將要分為兩大陣營,一方遵守上帝的誡命,另一方卻拒絕順從。最初的叛亂,源於撒但反抗上帝的權威,同樣,末後也會有一等人蔑視上帝之律法的權威。

從被逐出天庭的那一刻起,直至今日,撒但一直與追隨他的惡天使同在。帶著邪惡與狡猾,撒但不斷嘗試著以新的戰術來反抗上帝,並摧毀祂的救贖人類計劃。借著種種陰險的手段,撒但企圖顛覆上帝的政權。撰寫本文的目的,正是為要揭露撒但對真理之根基的猛烈攻擊。歷代以來,撒但一直在努力破壞上天拯救世人的計劃。每一代人,都見證了邪惡勢力最新的表現。聖經清楚的指明,仇敵在世界未了的最後伎倆,將藉著啟示錄13章中的獸反映出來。偽裝的權勢將與上帝的律法進行殊死的搏鬥。世上的每個人,都要選擇自己的立場。邪惡的大聯盟將要團結一致,與忠於上帝之人進行最後一搏。在這場戰鬥中,沒有人可以保持中立。要麼順從上帝,要麼順從撒但,除此之外,你別無選擇。

生死攸關的問題

對爭戰雙方的背景有所了解之後,接下來我們要看看聖經對於大爭戰最後一役的描述。請注意,啟示錄13章的獸代表著龐大的敵基督者的勢力,它企圖徹底取代上帝。以下是對這一勢力的描述:「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我所看見的獸,形狀像豹,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它。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又拜那龍,因為它將自己的權柄給了獸,也拜獸說:『誰能比這獸,誰能與它交戰呢?』又賜給它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又有權柄賜給它,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獸就開口向上帝說褻瀆的話,褻瀆上帝的名並祂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又任憑它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它,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啟13:1-7)

此種反抗上帝、迫害其子民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在同一章的後半部分,我們發現獸的勢力要在地上發揮強大的影響,以致世人紛紛在額上和手上受了它的印記。(啟13:16)在世界的末了,蓋有獸印之人將遭受上帝的震怒。(啟14:9,10)下面的經文進一步闡述了上帝的忿怒:「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因為上帝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啟15:1)蓋有獸印之人將遭受空前的災殃與痛苦,其可怕性質在啟示錄16章中已經表露無遺,此處不再贅述。但我們要提醒自己,這一問題涉及到所有人的永生或永死,所以我們必須清楚預言中的「獸」代表什麼?以免受了它可怕的印記。對於這樣攸關生死的主題,我們不能只是去猜測或推斷,而是應當以空前認真的態度,去查明危險所在,並獲知怎樣避免遭受災殃。大多數的基督徒,對於這一重大主題幾乎是聞所未聞。儘管這個問題和他們自身的命運密切相關,但他們對於「獸及其印記」竟然毫無概念。很多牧師安慰聽眾說:「這些內容無關緊要,不知道也沒什麼,不要去擔心獸。這些內容太複雜了,很難理解。只要愛主就夠了。你沒法真正知道誰是獸。」難道上帝會一邊警告我們關於獸的危險——它關乎每個人永恆的命運,同時卻又告訴我們——你不可能理解獸是什麼?難道上帝會說:「如果你受了獸的印記,就要被扔進火湖,遭受永死,但我是不會告訴你什麼是獸的!」不!上帝不會那樣做,相反,祂在啟示錄中已經向我們發出的強烈警告,以避免這一危險。因此,我們惟有依據聖經,弄清楚獸及其印記的所指,方能免受其害。

預表性的獸

人有可能理解「獸的印記」嗎?毫無疑問,我們可以明白,也必須明白。不過,首先要查明預言中「獸」的身份。在預言中,這個奇怪而複雜的動物,不可能以字面意思去解釋,因為現實中沒有任何人見過豹身、獅口、熊掌集於一身的怪物。聖經的預言習慣於使用象徵或表號。這個獸一定有所預表,它究竟象徵什麼呢?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猜測的層面。聖經並未給疑惑留有餘地。經文可以解釋經文,聖經自身提供了理解預言的鑰匙。聖經中所有對於獸的描述都是象徵性的。例如,獸所興起的眾水。它代表什麼呢?「天使又對我說:「你所看見…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啟17:15)毋庸置疑,在這裡,上帝清楚地解釋了預言中「眾水」代表什麼。在聖經中,如果一個表號在某個預言中給出了解釋及其象徵意義,那麼這一解釋便同樣可以應用於其它的聖經預言中。事實上,在聖經預言中,眾水始終象徵多人。

那麼,與獸有關的其它象徵性描述又意味著什麼呢?為了弄清這個獸,我們必須查閱舊約聖經中的但以理書,以經文對照經文。仔細研究過聖經的人都承認,但以理書和啟示錄是可以相互解釋的,並且相互吻合,就像手和手套一樣。請注意,但以理與約翰所見的異象極其相似。但以理說:「我夜裡見異象,看見天的四風陡起,刮在大海之上。有四個大獸從海中上來,形狀各有不同。」(但7:2,3)正如約翰一樣,他也看到了具有預言意義的水(海),不同的是,但以理看到有四個獸從海中上來,而不是一個。

我們已經得知水象徵多民或多人,那麼獸又代表什麼呢?答案在第17節:「這四個大獸就是四王將要在世上興起。」(但7:17)沒有人可以質疑如此清晰的解釋。上帝說預言中的獸代表國家。就像白頭鷹代表美國,北極熊代表俄羅斯一樣。上帝在很久以前就以動物作為國家的喻表。為了更加明確這一點,在第23節又作了補充:「第四獸就是世上必有的第四國。」既然第四獸代表第四個帝國,那麼前三個獸自然就是代表前三個帝國。事實上,從但以理的時代直至今日,地球上僅出現過四個世界性的帝國。如果我們記得這一點,那麼這個解釋就變得極其清晰明了了。在聖經預言中,上帝常常提及這些帝國,甚至在但以理書的某些相關的預言中,還直接記載了它們的名字。例如但以理書8章20至21節和11章2節。另外,在但以理書第2章中,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夢到一個由四種金屬組成的巨大人像,而這四種金屬,正預表那四個世界性的帝國。它們分別是: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和羅馬。

歷史上的四大帝國

你是否願意一一查看先知在異象中見到的獸?頭一個獸「像獅子,有鷹的翅膀。」(但7:4)獅子是百獸之王,它代表宏偉的巴比倫帝國。巴比倫是歷史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請注意,這個獸還有翅膀。在預言術語中,翅膀代表速度。(哈1:6-8)果真如此,查閱歷史可知,巴比倫帝國迅速崛起,成為全世界的統治者。從公元前606至公元前538年,巴比倫一直在行使其龐大的勢力。但變故即將發生。但以理看到第二個獸「如熊…旁跨而坐,口齒內銜著三根肋骨。」(但7:5)公元前538年,瑪代-波斯帝國的聯軍消滅了巴比倫,於是第二個世界性帝國登上了歷史舞台。那頭如熊的獸「旁跨而坐」——一邊高一邊低,這代表在瑪代波斯的聯合帝國中,波斯要比瑪代強大。這兩個強大勢力的聯合起來統治著當時的世界。而其口中所銜著的「三根肋骨」則象徵著被其征服,並成為其國中三個省的區域,即巴比倫,呂底亞和埃及。

接著,到了公元前331年,瑪代波斯國勢衰退,第三個世界性帝國隨之登場。根據但以理書的預言,這個帝國「得了權柄。」它「如豹,背上有鳥的四個翅膀;這獸有四個頭。」 (但7:6)任何一位認真學習古代歐洲史的學生都知道,接下來興起的乃是希臘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向西部進軍,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征服了世界。但以理所說的「四個翅膀」正象徵著亞歷山大征服列國的驚人速度。他25歲成為希臘王,而後用了短短的八年時間,便征服了世界,其軍隊曾進佔到印度的恆河邊。據傳他當時望江興嘆,並在馬背上哭了起來,因為在當時,再沒有可供其征服的地區了。雖然亞歷山大征服了世界,卻沒能征服自己。其33歲時,正值統治的鼎盛時期,卻因縱酒而絕命。在其過世之後,帝國被他的四個將軍,卡山得(Cassander)、利西馬克(Lysimachus)塞流古(Seleucus)、托勒密(Ptolemy)瓜分。這獸的四個頭,正預表希臘帝國的四個版塊兒。到了公元前168年,希臘帝國正式垮台。至此,但以理書預言中前三個獸所預表的每一個細節,都毫釐不爽的準確應驗了。

第四個可怕的獸

現在,我們來關注第四個獸的崛起,「第四獸就是世上必有的第四國,」(但7:23)儘管但以理已經在異象中見過了前三個獸,但第四個獸卻令他十分震驚,因為這個獸與其它的獸截然不同,極其可怕。聖經這樣描述:「其後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第四獸甚是可怕,極其強壯,大有力量,有大鐵牙,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腳踐踏。…頭有十角。」(但7:7)前面已經講過,這這個獸代表第四個世界性的帝國——羅馬。其具有鐵一般的君主政體,且史書上對其殘暴的統治也有著詳細的記述。然而,即使這樣強大的帝國,也終將分裂。請看第24節:「至於那十角,就是從這國中必興起的十王。」請注意,這是上帝對「那十角」所作的解釋。羅馬將分成十個不同的區域。

追隨歷史的進程,我們發現在公元476年,這個預言準確應驗了。蠻族部落從北部突襲,擊垮了西羅馬,最終將其分為十個版塊兒。這些區域的數目恰恰與那大像(但2章)的十個腳趾相吻合。學過世界史的人都會很熟悉在公元476年入侵羅馬的那些部族的名字。它們分別是:

(1)盎格魯?薩克遜人(Anglo-Saxons),(2)法蘭克人(Franks),(3)阿勒曼尼人(Alemanni),(4)倫巴第人(Lombards)(5)西哥特人(Visigoths)(6)蘇維人(Suevi)(7)勃艮第人(Burgundians),(8)東哥特人(Ostrogoths)(9)汪達爾人(Vandals),(10)赫魯利人(Heruli)其中的七個部族至今還在,已演變為近代的國家。瀏覽歐洲地圖,我們會發現它們是二十世紀主要的勢力。其中三個部族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稍後會講。

小角

接下來,我們要研究預言中的下一節經文,查明但以理異象中的「小角」。「我正觀看這些角,見其中又長起一個小角,先前的角中有三角在這角前,連根被它拔出來。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說誇大的話。」(但7:8)對此,我們務須慎而又慎,切不可得出錯誤的結論,因為「小角就是歷史上敵基督的勢力。對於這個問題,為了避免在身份鑒定中出現任何差錯,我們首先要一一查看但以理的預言中所提到的敵基督的九個典型特徵。這些特徵將會幫助我們得出準確的結論。關於「小角」的歷史身份,我們斷不能僅停留在臆測的層面。

下面我們就來逐一查看預言中「小角」的九個特徵:

1、小角是從十角中長起來的。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十角皆在西歐,所以在地理位置上,我們首先將其鎖定在西歐。

2、小角是在十角之後興起的。因為預言說它從十角「中」長起來。既然十角於公元476年興起,那麼小角必然是在此後,才開始得勢的。

3、小角掌權之後,它要連根拔掉十角中的三個角(即三個部族)。第8節說,在小角之前「有三角…連根被它拔出來。」

4、「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說誇大的話。」(但7:8)這表明小角代表某個以人為首的勢力。

5、「後來又興起一王,與先前的不同。」(但7:24)這是指小角的勢力與先前那些純帝國性、政治性的權力不同。

6、「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但7:25)還有一處記載:「又賜給它說誇大褻瀆(blasphemies)話的口。」(啟13:5)

(譯註:在原文和英文聖經中,「褻瀆」和「僭妄」是同一個詞。)那麼,聖經是如何定義「褻瀆」的呢?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因為聲稱「我與父原為一」(約10:30)而險些被石頭砸死。拿起石頭要打祂的猶太人說:「我們不是為善事拿石頭打你,是為你說僭妄(blasphemy)的話;又為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上帝。」(約10:33)根據這節經文,人若以上帝自居,就會被視為僭妄、褻瀆之舉。下面,我們再來翻閱另一處對於褻瀆的定義。耶穌赦免了一個人的罪,文士們說:「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祂說僭妄(blasphemies)的話了,除了上帝以外,誰能赦罪呢?」(可2:7)無疑,耶穌並沒有說僭妄的話,因為祂就是上帝,祂有赦罪的權柄。但若有人自稱能赦罪,根據聖經的定義,他就算犯了褻瀆、僭妄的罪了。

因此,小角的第六個特徵,便是它犯有明顯的褻瀆之罪:「將自己置於與上帝同等的地位,」(約10:33)並且「聲稱自己有赦罪的權柄」(可2:7)

7、它「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但7:25)這說明小角是一股迫害上帝百姓的勢力。它將與上帝的子民爭戰,將他們置於死地。

8、它「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但7:25)顯然,小角極力反抗天上的上帝,口出「誇大的話」,又「企圖」改變上帝的律法——這一舉動只是嘗試而已。毫無疑問,任何人都無法更改上帝的道德律法。

掌權1260年

9、在但以理書7章25節中,還給出了小角的最後一個特徵,這是一個時間性的預言。這裡明確說明了小角在地上掌權的時間,「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這一表達看似非常奇怪。其實,這是聖經預言中十分常見時間表述方法,指的是一個時間性期限。

在啟示錄12章14節的預言中,我們可以找到同一描述:「於是有大鷹的兩個翅膀賜給婦人,叫她能飛到曠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裡被養活一載二載半載。」(啟12:14)再看同一章的第6節,雖然是相同的時間,卻使用了另一種表達:「一千二百六十天。」(啟12:6)比較這兩節經文,我們可以知道,這兩個預言性的時間,即「一載二載半載」和「一千二百六十天」指的是同一時期。因此,我們知道在聖經預言中,「載(time)」也就是「年(year)」的意思。一載代表一年,二載代表兩年,半載代表半年,「一載、二載、半載」加起來就是三載半,或說三年半。而三年半又恰恰是1260天。當然,這是根據聖經中一年為360天來計算。下面我們要應用另一個解釋預言的重要原則。請注意,在涉及到預言性的時間時,上帝始終以「一日頂一年」。在以西結書4章6節中,上帝給出計算日間的原則:「我給你定規側卧四十日,一日頂一年。」(結46:6;也見民14:34)這是聖經預言中固定的時間演算法。照此說來,小角的勢力要掌權1260年,而不僅僅是1260天。

準確應驗

關於但以理書第7章對於小角勢力的描述,以上已經列舉了九個具體的特徵。當考察小角的勢力是什麼時,我們要找到全部符合這九個特徵的那一勢力。而回顧歷史便可以知道,在整個人類歷史中,只有一個勢力與之吻合。換言之,上帝排除了其它選項,及至我們只能得出惟一個的結論:惟有天主教與這九個特徵完全吻合。

何以證明呢?下面我們來將天主教與上述小角的九個特徵逐一對應:

1、首先,教皇權的確是在西歐(信奉異教的羅馬帝國的腹地),也就是羅馬興起。

2、如預言所說,它將在公元476年之後漸漸得勢。果然,在公元538年,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的一道法令正式生效,賦予羅馬教會以絕對的權威(宗教、政治、軍事)。所有權威的史料及歷史學家都可以證明這些事實。

3、羅馬帝國垮台之後,在十個入侵的部落中,有三個部落起來反對天主教。它們分別是汪達爾人、東哥特人和赫魯利人,這些人全都是阿里烏斯派的基督徒,他們強烈反對天主教的興起。羅馬軍隊徹底毀滅了這三個部族,經上說「連根被它拔出來。」(但7:8)最後一個部族的毀滅恰恰是在公元538年,也就是查士丁尼皇帝的法令生效的那一年。

4、天主教的確是以某個人為其元首。

5、與之前的各帝國的政力不同,「教皇權」是一股不同的勢力。它是一個「政教聯合」的體系,不同於之前的任何勢力。

6、「他必向至高者(上帝)說誇大的話。」(但7:25)「又賜給它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啟13:5)教皇權與之吻合嗎?要知道,天主教自稱擁有赦罪的權柄。至於「誇大的話」,請看魯西?費拉里斯(Adm.REV.P.F. Lucii Ferraris)的文章,該文被收入《標準教規道德神學促進文庫》(Prompta Bibliotheca Cononica Juridica Moralis Theologica)一書中,且此書在羅馬付印,被天主教百科全書所認可。請看文中誇大的話:「教皇如此尊貴、威嚴,他不僅是人,也可以說是神,是上帝的代理人。教皇就是地上的上帝,是萬王之王,統轄萬國。」(卷六,第2529頁)這僅僅是幾句被聖經視為「褻瀆話」的內容。除此之外,在天主教的教理當中,還包含諸多從聖經角度看是「褻瀆上帝」的主張。可見,教皇權與小角勢力的身份特徵完全吻合。

7、大量的史料,皆可作為教皇迫害上帝百姓之行徑的有力證據。在中世紀,被天主教宗教法庭折磨、殺害的人數以千萬計。一位紅衣主教在書中(該書也被天主教所認可)寫道:「天主教……以血腥而聞名。不論何時有異端分子興起……她總能對其進行肉體的刑罰與折磨。她創辦了像宗教裁判所這樣的法庭。天主教稱國家的律法乃是幫助她的……尤其是她在16世紀對新教徒所施的手段。……在弗朗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統治之下的法國,在瑪麗?都鐸統治下的英國,天主教折磨、拷打了大批的異端分子。」(《天主教、文藝復興與新教》原文182-184頁)(The Catholic Church, The Renaissance and Protestantism, by Alfred Baudrillart,182-184)

在天主教、新教、以及史學家的資料中,記錄天主教殘害新教徒的著作比比皆是。可見,有關小角的第7個特徵在天主教中得到了完全的應驗。

8、但以理書7章25節記載,小角必想改變上帝的律法(即十誡)。這一特徵適用於天主教的教皇權嗎?請注意以下事實:天主教從其教義性書籍和教理問答中,刪除了第二條誡命,因為這條誡命譴責拜偶像的行為。為了湊夠十條,他們將第十條誡命一分為二。這樣一來,有兩條誡命禁止人貪婪,卻沒有任何一條禁止人拜偶像。這正是應驗了預言,教皇權必想改變上帝的律法。但人豈能更改上帝的律法。

9、最後一點,但以理書7章25節的預言,昭示了教皇權統治的具體期限——1260年。這與歷史的記載相符嗎?上文提到,由於查士丁尼皇帝頒布的法令,教皇權於公元538年得勢。以此為起點,向後推1260年,就到了公元1798年。恰是那一年,法國將軍伯賽氏的軍隊攻入羅馬,將教皇趕下寶座,流放遠方,教會的財產全部充公。法國革命政府宣布,羅馬教會將不再有主教。就全世界而言,從表面看,天主教已經徹底滅亡了。藉此,預言中的1260年得以準確應驗。羅馬天主教失去了其世界性的統治權。就此,最後一點也清楚地應驗在教皇權身上,且惟有她應驗了這一點。

獸就是小角

你或許會問,這一切與啟示錄13章的獸有何關聯。現在,我們就來識別啟示錄13章中的那頭奇怪而又複雜的獸。先來看有關獸的描述。在啟示錄13章1-2節出現的這個獸,形狀像豹,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接著,經上說:「又賜給它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啟13:5)請注意,這個獸與小角所行的事完全相同。第5節後半句說:「又有權柄賜給它,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四十二個月是多少天?恰恰是1260日,或說是1260年——這與但以理所說的一載、二載、半載是相同的時間。(一載+二載+半載=3年半=42個月=1260天,而在預言的解釋中,一日頂一年,1260日代表1260年。)下面是對這個獸的進一步論述:「又任憑它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它,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啟13:7)可見,這獸也是一股逼迫的勢力。換句話說,啟示錄13章的獸與小角是同一股勢力。它們都象徵著教皇權。這是上帝對於教皇權勢力的圖解,它要實施獨裁、專制,在地上「任意而行」1260年。「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啟13:3)這節經文進一步說明了它們的相似性。之前講過,法國部隊於1798年將教皇流放,以致這獸「受了死傷」。然而,那「死傷卻醫好了。」結果,全地的人都將再次追隨並效忠於教皇權。今日,這一預言不是已經鮮活地應驗在我們眼前了嗎?公元1929年,義大利總統墨索里尼和教皇簽署了和平條約,並恢復天主教會曾被沒收的財產。事實上,這使得教皇再次登上了國王的地位,小小的梵蒂岡,竟再度成為最高的政治權力之中心。此後,教皇的勢力開始飛速擴張。

如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與梵蒂岡建交,或派駐了政治代表。教皇在全球事務上發揮著不可思議的影響力,現今各大報章的頭版頭條便是明證。教皇的每一次講話,幾乎都會迅速傳遍全世界,不計其數的人們視教皇的權力為今日政界最強大的影響力。甚至某些國家的總統一就職,就要立即起程去拜見教皇,可見其政治影響力何其強大深遠。——的確,它的死傷已經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在跟從那獸。

二、龍和婦人

那麼,獸的權柄從何而來?她從何處獲得權力,及至統治世界長達1260年之久,並迫害數以千萬計的基督徒?答案在啟示錄13章2節:「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它。」請注意,她的權力源於「那龍」。龍是誰?啟示錄12章7至9節:「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祂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它的使者去爭戰,並沒有得勝,天上再沒有它們的地方。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當然,龍就是撒但。他何時矇騙了全世界?撒但被趕出天庭之後,地球上只有兩個人,這二人當時代表著全世界。藉著在伊甸園欺騙亞當和夏娃,撒但使全世界誤入罪的歧途,於是,他暫時竊取並成了這個世界的王。善惡之間的大爭戰雖然源於天庭,如今卻轉移至地上。

「彼此為仇」的預言

當人類在伊甸園被誘惑而墮落之後,上帝對最初的犯罪者、以及對蛇即魔鬼宣布了判決。在創世記3章15節,我們看到魔鬼,也就是那龍受了咒詛:「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這裡預言,龍和女人(woman即婦人)、龍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之間要有爭戰。那麼,預言中的女人(婦人)是指誰呢?在聖經預言中,婦人始終代表教會。耶利米書6章2節記載:「那秀美嬌嫩的錫安女子。」錫安是誰?以賽亞書51章16節:「又對錫安說:你是我的百姓。」所以,從伊甸園至今,善惡之爭從未止戈,一直都存在善與惡的兩大陣營。龍和他的黨羽,控告上帝及其子民。真理與錯謬,撒但與教會。

兩大陣營

撒但和上帝一直在爭奪世人,前者企圖控制人,而上帝希望獲得人的忠心。甚至從亞當的兩個兒子開始,這兩個陣營業已出現。該隱站在了龍的一邊,他希望用自己的方法替代上帝指定的方法。亞伯屬於上帝這一邊,他是個義人,而該隱卻殺了他。雖然上帝吩咐亞當的兩個兒子要牽著羊羔來獻祭,但該隱卻故意用地里的出產代替上帝指定的祭物。你會發現,這始終都是龍的印記。他試圖替代、偽造上帝顯而易見的真理。

由於該隱的後裔使得這個世界敗壞到極點,上帝最終用洪水毀滅了世界。然而,洪水之後,這兩大陣營再度出現。站在龍這一邊的人,聚集在示拿平原,建造了通天的巴別塔,試圖藉此反抗上帝,並傳揚自己的名。當然,計劃失敗了,而巴比塔的遺址,恰是後來巴比倫帝國的所在地,該國於公元前606年崛起,迅速成為第一個世界性的帝國。

在最初的那段混亂年間,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出離巴比倫(迦勒底的吾珥即屬於巴比倫),去到迦南。亞伯拉罕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即巴別塔遺址附近長大的,而這裡就是日後的巴比倫帝國。可見,在上帝的計劃中,祂始終在呼召人遠離混亂與虛謊。

龍與拜日

接下來,我們要簡單地回顧一下龍的歷史。巴比倫城是龍在地上的首個京都。異教的宗教體系以拜太陽(拜日)的形式在那裡滋長蔓延。拜日是一種具有褻瀆性質的偶像崇拜,充滿了各種淫亂、放蕩的禮節與卑劣可恥的儀式。不久之後,龍的追隨者之間起了爭鬥,瑪代波斯攻佔了巴比倫,開始掌權。但巴比倫依然是龍的大本營。敬拜巴力(Baal 古代太陽神)的習慣也成了瑪代波斯帝國的主導宗教。隨後,希臘帝國消滅了瑪代波斯,並延續了敬拜太陽神的宗教(Helios、Titan、Apollo 希臘太陽神)。最後,羅馬稱霸了世界,但其宗教並未改變。密特拉教(Mithraism),也稱拜日教,盛行整個羅馬帝國。可見,從巴比倫到羅馬,龍一直通過有著太陽崇拜的勢力來掌權。但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女人的後裔出現了。要記得,預言里記載女人的後裔要與龍的後裔為仇。女人的後裔在羅馬統治期間降生了。啟示錄12章1節:「天上現出大異象來:有一個婦人身披日頭,腳踏月亮,頭戴十二星的冠冕。」切記,在預言中婦人代表教會。純潔的婦人象徵真教會,墮落的婦人代表錯謬的偽宗教體系。

女人的後裔

啟示錄12章中那位身穿白衣的婦人,代表教義純正的真教會,也就是使徒時代的教會。她頭上的十二顆星代表十二位使徒。「她懷了孕,在生產的艱難中疼痛呼叫。天上又現出異象來:有一條大紅龍,七頭十角…龍就站在那將要生產的婦人面前,等她生產之後,要吞吃她的孩子。婦人生了一個男孩子,是將來要用鐵杖轄管萬國的(『轄管』原文作『牧養』)。她的孩子被提到上帝寶座那裡去了。」(啟12:2-5)那麼,這個男孩子是誰?只有一個男孩子註定要統治萬國,而且祂最後被提到上帝的寶座那裡去了——祂就是耶穌基督。在耶穌出生時,是誰企圖殺害祂?答案是「羅馬分封的王希律。」千真萬確。希律企圖殺害伯利恆城所有的男嬰,從而達到除滅基督的目的。

在聖經預言中,羅馬帝國是以同一條「大紅龍」為預表,它就是魔鬼。為要殺害耶穌而與地上的羅馬政權緊密合作。在聖經預言中,異教羅馬(即信奉異教的羅馬帝國。下同)和魔鬼都是以相同的事物——龍作為預表的。

希律並沒有成功殺害那個「男孩」。馬利亞和約瑟逃往埃及,躲過了可怕的屠殺。撒但試圖藉著十字架的酷刑徹底毀滅耶穌,而被釘的基督卻在星期日的清晨打破了死亡的枷鎖——復活了。四十天後,耶穌被接升天,準確地應驗了預言。

龍見自己再無法傷害基督,便將怒氣統統發泄在地上的教會。根據啟示錄12章13節的記載:「龍見自己被摔在地上,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婦人。」(啟12:13)當時,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基督徒,撒但以為他能通過逼迫將這一小撮基督徒一舉殲滅。在羅馬帝國的暴政之下,數以萬計的基督徒在可怕的迫害下殉道。但逼迫非但沒能止息福音,卻是叫福音更加興旺。殉道者的鮮血,似乎成了福音的種子。一人倒下、百人起來,接續福音的工作。使徒保羅甚至將福音傳到了羅馬城。於是,這條大龍開始擔憂,此刻,它的後裔到了該登場的時候。

龍的後裔

數個世紀以來,撒但試圖藉助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和羅馬猛烈的逼迫,毀滅上帝的子民。然而,事實證明,暴力與迫害並未熄滅真理的火炬。於是,龍改變了策略,試圖以欺騙取勝。他要組建自己的偽宗教體系,將古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和羅馬的異教教義和哲學與基督教的教訓相混合,企圖藉此來欺騙並毀滅世人。

龍的後裔是以什麼形式登場的?請看啟示錄13章所描寫的獸。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獸兼具獅子、豹、熊以及那頭難以形容之怪獸(但7章)的諸多特徵。上帝所闡述的教皇權,也兼具這些異教帝國的特徵。尤為突出的是,教皇的權柄,恰是從羅馬帝國而來。根據啟示錄13章2節,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它。而龍不但象徵羅馬帝國,也象徵魔鬼。

羅馬帝國是否曾將權力賦予教皇?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遷都於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從而將整個羅馬城移交給教皇,使之成為教皇權力的所在地。令人稱其的是,史書幾乎是直接引用了聖經預言中的話語來描述這一事實,下面的引文,分別摘自天主教書籍和一本相關的史書:「羅馬皇帝皈依基督教之後,教會的平安便獲得了保證,皇帝將羅馬城拱手讓給了教皇,使羅馬成為『基督之代表』的權力所在地。教皇可以不受人類任何權力的管轄,直到永遠。」(《教皇的權力與特權》13,14頁 Papal Rights and Privileges,pp.13,14.)

「羅馬帝國於公元330年從羅馬城遷都至君士坦丁堡,這使得西部教會脫離了皇帝的管轄,教會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組織。羅馬城的主教不久便被推舉為政治與靈性的以重元首,他坐在凱撒的寶座上,成為西方最具權勢之人。」(《中世紀教會的崛起》原文168頁,The Rise of the Medieva1 Church,p.168.)

這些記載清楚地說明,天主教從異教羅馬領受了寶座與權柄。那麼,羅馬的權柄又是從何而來?答案是希臘;希臘的權柄從何而來?瑪代波斯;瑪代波斯的權柄從何而來?巴比倫;而巴比倫的權柄是從那龍而來。從此,我們便清楚地明白,上帝為何對獸的勢力發出如此可怕的警告,因為龍才是背後的主使者。

異教的偽裝

異教教義是如保滲入、並立足於撒但偽造的宗教體系當中的?偽造與替代乃是「龍之權柄」的印記。因此,在這一政教聯合的體系中,我們會看到撒但窮凶極惡的手段。正如該隱以土產替代羔羊,企圖藉此滿足上帝律法的要求一樣。一系列虛偽的教義也潛入了天主教會,以便使天主教可以博得當時拜太陽之異教徒的好感。異教的偶像雖被遺棄在教會門外,但取而代之的是,卻是彼得、馬利亞和眾聖徒的雕像。

異教的觀念是如何潛入教會的?我們以聖誕節為例。大家知道聖誕節的起源嗎?事實上,早在基督誕生之前,人們就已開始遵守12月25日為慶祝的節日了。當時,異教徒們崇拜太陽,而他們發現,晝短夜長的現象在12月份頗為明顯,以為是太陽離他們越來越遠了。由於擔心太陽神會徹底離棄他們,於是這些信徒又是祈禱,又是獻祭。後來在12月25日,他們發現太陽好像離他們又逐漸靠近了一些,並且白天的時間開始變長了。所以他們說:「太陽為我們而重生了。」此後,他們稱12月25日為太陽或太陽神的生日,那一天也成了重大的宗教節日。

在教皇體系成形之前,只有異教徒慶祝這一節日。後來,羅馬天主教採納了這一節日,將太陽的生日稱之為聖子的生日。牛津大學希臘文教授傑爾波特?默里博士寫道:「密特拉教(即太陽教)普遍為人所接受,它使得基督教界以星期日(拜太陽神的日子)代替了安息日;並將太陽神的生日——12月25日——作為耶穌的生日。」(《基督教歷史新編》第三章,宗教與哲學,原文73,74頁.紐約:1929.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the Light of Modern Knowledge Chapter Ⅲ.)事實上,我們不曉得基督降生的確切日期。如你所見,12月25日的聖誕節純粹是基於對太陽神的崇拜。請留意異教的制度是如何輕而易舉地、巧妙地潛入了基督教,並且波及了新教。

那麼,復活節呢?這是當代基督教界最著名的節日之一。不過,早在基督復活之前,異教徒就已經開始慶祝該節日了。所有基督教團體都知道,每年復活節的時間,往往相差五個星期(其範圍為每年的3月22日-4月25日,如果今年是3月22日,明年往往會推遲五個星期,即4月25日前後)。鮮為人知的是,該節日均由天體的運行規律來掌控。復活節始終是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很久以前,異教徒發現早春,即太陽剛剛越過春分點的時候,似乎是萬物復甦的時刻。於是,他們在春天指定了一個日子,以尊榮孕育女神伊斯塔(Ishtar,古代亞述和巴比倫的愛情、生育和戰爭的女神)。事實上,復活節(原文為:Easter(伊斯塔))一詞就是女神伊斯塔的直譯,所以,該節日也採納了對伊斯塔的敬拜儀式。

很多時候,令平信徒不解的是,兔寶寶和復活節彩蛋與基督的復活有何關聯。當然,它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繫。異教徒選擇兔子作為伊斯塔日的象徵,因為論到繁殖能力,兔子是動物界的佼佼者。彩蛋也被選作是多產的象徵。在異教徒眼裡,這一日乃是恣情縱慾、淫亂放蕩的代名詞。

在異教盛行的時期,伊斯塔日(Easter)被教會採納,並貫之為復活節(Easter)。與此同時,兔寶寶和彩蛋也保留了下來,以此提醒這日的異教淵源。通過以上的例證,我們看到撒但可以輕而易舉的將異教的觀點強加給基督教。隨著羅馬天主教的壯大,它隨時會接受與聖經相悖的傳統,這清楚表明天主教就是上帝在啟示錄13章中所說的偽宗教之勢力。有人會問:「我們一切的教義不都是在遵循聖經嗎?既然傳統與異教的風俗如此輕易地潛入了教會,其它的教義又如何呢?」以上提及的事情,並未與上帝的律法有直接的衝突。任何誡命都未曾禁止人紀念基督的復活與降生。我們可以在一年當中的任何一天,來回顧祂的降生與復活。然而,在接下來的一章,我們將探索與聖經的核心教義大相徑庭的異教教義。若非這些道理與上帝清晰的命令格格不入,我們也不會如此關心。教皇的勢力日漸壯大,並不斷以偽造的教義來取代上帝聖言中至關重要的真理。惟願我們能睜開眼睛,認清這些偽真理,並忠於真理本來的面目。

三、獸的數目與印記

啟示錄13章的論述揭露了獸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它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在這裡有智慧。凡有聰明的,可以算計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它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啟13:16-18)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描述了九個識別標記,以及各個標記與教皇權出奇的吻合。下面,我們要計算它名字的數目,以便找出第十個標誌。

根據啟示錄13章17-18節可知,獸的數目也是人的數目。毫無疑問,這是指擁有獸之權勢的人。古時,人們通過將各個字母的數值相加,最後得出某個名字的數目。若想計算出教皇——自稱為教會的元首——名字的數目,必須先找出他的官名。倘若這是「人的數目」,這人自然是該組織的最高領導人。

值得關注的是,教皇有一個教會所賦予的拉丁文官名。羅馬的出版物上屢次出現這一名字。但在1915年4月的天主教周報《主日訪客》上,教皇的官名刻在他的法冠上。以下是該周報的原文:「刻在教皇法冠上的字母是:Vicarius Filii Dei,這是拉丁文,意即『上帝之子的化身』。天主教徒認為教會是看得見的組織,也必須有看得見的元首;基督在升天之前指定聖彼得作為祂的代表。因此,羅馬的主教也可作為教會的元首,賦予『基督之化身』的頭銜。」目前,教皇的法冠上並沒有刻有該拉丁文頭銜,但在歷任教皇的加冕禮上,都會刻有這一名字。找到了教皇的官名,我們可以繼續驗證上帝的聖言。如何得出他名字的數目?將這一名字中各個字母所對應的羅馬數值相加,最終會得出一個數字——666。請看下錶各個字母對應的數值:

有人或許認為這純屬巧合。如果僅此一個證據,我們也可能認為這屬於偶然。而事實上,教皇與聖經中所描述的十個特徵,或說十個識別標誌完全吻合。這一計算結果恰恰使得前面的證據更有份量,更為確鑿。這個數字與經文中清晰表述的九個標誌一起,形成了鑿鑿鐵證。

獸的印記

關於獸的勢力,它偽造的巔峰之作是什麼?前面講到這一勢力要偽造許多重要的真理。它要將異教的觀點與基督教的教義相結合,從而產生混亂的教義,也就是聖經里所說的「巴比倫」。

以下是偽造的幾個方面:以遺傳替代上帝的聖言;以教皇替代聖靈;以點水禮替代浸禮;以聖餐變體論替代聖餐禮;以更改的律法替代上帝永恆不變的律法;以稅收和贖罪券替代什一;以煉獄替代死亡;以獸的印記替代上帝的印記。

這裡,我們要格外關注獸的印記。啟示錄14章記著說:「若有人拜獸…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這人也必喝上帝大怒的酒,此酒斟在上帝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啟14:9,10)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我們務須明白何為獸的印記,並曉得如何避免它。

首先,在聖經中,獸的印記始終與上帝的印記作對。啟示錄7章2,3節記載,上帝的印記印在人的額上,而獸的印記也是如此。對於每個人來講,這兩個印是不共戴天的。而它們卻都印在人的額上。我們或許會問「印是什麼?」該問題的答案有助於查明何為獸的印記。

上帝的印記

印與法律事務密不可分。公文必須要由主管部門蓋章才能生效。各地政府都有自己的印章,蓋有印章的法律文件就是有效的文書。印章的目的是為要表明文件背後的權威。關於這一點,國家的法律尤為突出。每一則新的法律都要蓋上印,以此表明法律背後的政府與權力。

請注意,每個印章都含有三項內容。它必須要刻有統治者的姓名、頭銜、以及管轄範圍。美國總統的印包含以下內容:巴拉克?奧巴馬,總統,美利堅合眾國。一旦在法律或官方文件上蓋上這個印,就說明總統支持這一聲明。上帝的印也與祂的律法有關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何以證明?請閱讀以賽亞書8章16節:「你要捲起律法書,在我門徒中間為律法蓋上印。」(KJV直譯)這表明印與律法有關。事實上,上帝的律法在「門徒中間」蓋了印。律法究竟寫在了忠心信徒的什麼地方?答案在希伯來書,「主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又要放在他們的裡面。」(來10:16)上帝的印就是這樣蓋在門徒身上。這印刻在他們心上,或以蓋在額上為預表。箴言7章2,3節有更為清晰的闡述:「遵守我的命令就得存活。保守我的法則(或作:指教),好像保守眼中的瞳人,系在你指頭上,刻在你心版上。」

上帝權威的標誌

哪一條誡命是上帝的印記?首先,我們要找出是什麼構成了上帝的權威。總統憑藉自己作為總統的頭銜行使職權。上帝的權力乃是基於祂為宇宙之創造主的地位。耶利米書10章10至12節記著說:「惟耶和華是真上帝,是活上帝,是永遠的王……你們要對他們如此說:不是那創造天地的神,必從地上從天下被除滅!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再看詩篇96章5節「外邦的神都屬虛無,惟獨耶和華創造諸天。」還有以賽亞書40章25,26節「那聖者說:『你們將誰比我,叫他與我相等呢?你們向上舉目,看誰創造這萬象。」

創造之能是區分真假神的重要標記。上帝之所以以獨一的真神自居,皆是基於祂創造的大能。那麼,祂創造的標記與紀念是什麼?上帝的答案在創世記:「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2:2,3)安息日是對上帝創造之能的紀念,將祂與眾假神區分開來。

律法中的印記

下面來查考上帝的律法,從而斷定祂權威的印記。要記得,印記必須包含三個內容:名字,頭銜,以及管轄範圍。通過一一查考十條誡命,最後我們鎖定了其中一條。惟獨這條誡命包含印記的三個必要條件:上帝的名字,頭銜與管轄範圍。

第四條誡命在律法的中心位置,它吩咐人當記念上帝的創造大能,而且包含印記的三要素。「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名字)當守的安息日……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頭銜—創造主)天、地、海(管轄範圍)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出20:8-11)換言之,安息日是上帝的印記,是獨一之創造主的標記,祂有統治世界的權柄。為使十誡具有權威,上帝在其上蓋了印,表明祂是每一條誡命的制定者。

你或許會問「安息日真是上帝的印記嗎?」請打開以西結書20章,「又將我的安息日賜給他們,好在我與他們中間為證據,使他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他們成為聖的。」(結20:12)這裡稱安息日為上帝的「證據」。證據和印記是一回事嗎?羅馬書4章11節表明「記號」(同「證據」)就是「印證」(同「印記」),在聖經中,這兩個詞可以互用。「並且他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羅4:11)

獸印與上帝的印

試問上帝的印記與獸印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它們彼此相爭。第三位天使的信息這樣描繪受了獸印之人:「又有第三位天使接著他們,大聲說:『若有人拜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這人也必喝上帝大怒的酒,此酒斟在上帝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啟14:9,10)

第12節描述了另一班人:「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上帝誡命和耶穌真道的。」換句話說,守上帝誡命之人沒有獸的印記,受了獸印之人不守上帝的誡命。十誡——含有上帝的印記——與獸的印記是對立的。上帝的印記是安息日;因此安息日就成了獸印仇恨的對象。那麼,獸的印記是什麼?

企圖改變律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再次回到但以理書7章25節,這裡稱教皇權是一股「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的勢力。通過研究天主教教理問答,我們得知他們擅自廢除了第二條誡命,第十條誡命也被一分為二。那麼,但以理所說的「節期(同「時間」)」是什麼意思?哪條誡命提到了時間?第四條誡命。教皇權企圖改變律法所指定的唯一時間——安息日嗎?是的。

異教的宗教體系是以拜日為基礎的。他們所守的聖日乃是一周的第一日,並將這日命名為太陽日(星期日),以此尊榮他們的太陽神。異教徒遵守星期日,而基督徒遵守安息日。但是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時代,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變革。君士坦丁聲稱自己皈依了基督教,並向一切異教徒打開了基督教的大門。

為了獲得權力和威望,為了增加教會的人數,君士坦丁接受了許許多多拜日的風俗。種種妥協的現象潛入了教會,如上文提及的聖誕節和復活節,此處不再贅述。與此同時,基督徒也開始效法異教徒,遵守他們的星期日,因為這樣更便於異教徒繼續遵守太陽日。事實上,君士坦丁首次制定了遵守星期日——而非安息日——的法案。羅馬教議會堅固了該法案,直到它在基督教界穩穩紮根。

歷史的見證

現在來關注歷史學家的見證,你也可以親自查閱這些歷史事實。史料中對每一個論述都做出了明確的定義。論到「星期日」,大英百科全書有以下記載:「最初是君士坦丁制定了法律,命令整個羅馬帝國遵守並慶祝星期日。」牛津大學希臘文教授傑爾波特?默里博士寫道:「由於密特拉神是指『不可征服的太陽』,而太陽是『皇家之星』。密特拉派在盼望一位能在地上代表密特拉神的帝王。……顯然,羅馬皇帝被視為真正的王。密特拉教與基督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視凱撒為神聖恩惠的承載者,在羅馬的軍隊與行政機構中,大都是拜日教(密特拉教)信徒。……這一教派普遍為人接受,它使得基督教界以星期日代替了安息日;並將太陽神的生日——12月25日——作為耶穌的生日。」《基督教歷史新編》

威廉?弗雷德里克博士陳述了相同的歷史事實:「異教徒將太陽奉為偶像,星期日(或作:太陽日、日曜日)是他們最為神聖的日子。如今,為了吸引大批的異教徒加入教會,似乎很自然,也很有必要將星期日定為教會的禮拜日。這時,有一件事勢在必行:要麼教會接受異教徒敬拜的日子;要麼異教徒改變禮拜的日子。然而,後者必定會冒犯並絆倒許多異教徒。於是教會為了討好這些人,就做出了讓步。」《星期日與基督教的安息日》原文169,170頁

《北英評論》(North British Review)提供了基督徒接受太陽日的幾點原因:「星期日本是基督徒的異教鄰舍和同胞所守的節日,出於對國家的忠誠,那些懷揣愛國主義情節的基督徒,很快便欣然將星期日推崇為主日和安息日。……事實上,當時教會中忠實的信徒拒絕在星期日禮拜,——直到星期日徹底得勢,那時再做出改變為時已晚了。」(第十八卷,原文409頁 Volume XVIII, p. 409.)

天主教的協議

但以理預言羅馬天主教「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那麼,她究竟與安息日的更改有關係嗎?為了公平公正,我們只引用真實可信的見證。下面的引文全部摘自天主教著名的權威作品,證明確有其事。天主教百科全書中記載:「教會…更改了禮拜的日子,將猶太人的安息日從一周的第七日改為第一日,此後,教會制定了第三條誡命,吩咐人守星期日為主日。」(卷四,原文153頁)

《救贖史與誡命》的作者瑞夫利奧?崔斯與約翰?卡斯特羅寫道:「聖經從未記載將主日從星期六改到星期日,因為這僅僅是教會的傳統,而非聖經的道理。吩咐我們遵守星期日的不是聖經,乃是教會。所以,許多非天主教徒的態度極其不合邏輯,他們自稱惟獨相信聖經中的真理,與此同時卻遵守天主教所設立的星期日為主日。」(原文294頁,1963年版)

另一個著名的天主教作家這樣解釋:「天主教將安息日從一周的第七日該為第一日。……天主教認為,星期日比星期六更合適作為基督教的節日。」《天主教教義》1959年版,約翰?沃爾什著,原文325頁

凱勒門和韋伯將1958年的教理問答命名為《基督里的生命——天主教信仰指南》,他們在書中這樣解釋:「教會為何將主日從安息日改為星期日?憑藉基督賦予教皇捆綁與釋放的能力,教會將主日改為星期日。」(原文243頁)

瑞夫?史蒂芬?基南在《教義問答》中寫道:「問:何以證明教會有權柄創立敬拜的日子?答:倘若沒有此等權力,她怎能博得近代眾宗教家的贊同呢?怎能以星期日(第一日)取代星期六(第七日)呢?畢竟這一更改沒有任何聖經根據。」請注意這裡所說的「取代」,這是該勢力慣用的手段。

紅衣主教吉本斯在《問題集》中坦承:「倘若聖經是基督徒唯一的指南,那麼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是純正的,他們與猶太人一樣都在遵守星期六。……奇怪的是,那些自稱以聖經為唯一教師之人,在這件事情上,竟然遵循天主教的傳統,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原文179頁)

瑞夫?約翰?歐布萊恩在《天主教信仰理解》中寫道:「聖經並不包含天主教全部的教義,也並未制定天主教徒一切的職責。例如守星期日,參與聖禮,以及禮拜日的禁做事項。新教徒多年來也在強調這些規矩。聖經從未稱星期日為主日;真正的主日乃是安息日——一周中的第七日。初期教會(天主教)由於意識到有權奉基督的名教導人,便故意將安息日改為星期日。」(原文13頁,1955版)

恩萊特神父,美國至聖救主會大學校長,曾向新教徒提出了某項最嚴峻的挑戰:「將安息日從星期六改為星期日(一周的第一日)的乃是聖天主教會。她不但強迫人守星期日,而且力勸眾人在第七日勞作,違者將革除教門。新教徒……雖自稱敬重聖經,然而,他們守星期日恰恰是承認了天主教的權威。經上記著說:『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而天主教稱:『不,當守一周的第一日』,看哪,全世界都屈膝,恭敬地順從聖天主教的命令。」

你必須要對此挑戰做出回應!你要順從誰?請聽C. F.托馬斯——紅衣主教吉本斯的司鐸——就更改安息日的問題作出的回答:「當然,天主教稱更改安息日是她所為。此舉乃是一個印記,表明天主教在宗教事務上所具有的權威與勢力。」問題再清楚不過了,上帝說祂是真神,並以安息日作為祂權柄與創造的記號。通過遵守安息日,我們承認上帝作為真神的權威。然而,天主教卻說:「不,不要守安息日;當守每周的第一日。我們已經更改了安息日。這一變更是一個印記,說明我們的權柄大過上帝的律法與權威。」

可見,獸的印記就是偽安息日(星期日),它企圖藉此表明自己的勢力高過了創造主的權威。上帝權威的記號,或印記(安息日),被羅馬教皇的印記(星期日)所取代,天主教聲稱這一印記代表她的權柄。全世界都會清晰地看到這一大事。我們將順從誰——上帝還是那獸?明白了這些問題之後,我們必須做出重大的抉擇,要麼遵守真安息日,承認上帝的權威;要麼守偽安息日,認可天主教的吩咐。最終,我們要麼接受上帝的印記,要麼接受獸的印記。只有兩大陣營——上帝和龍,真理與錯謬,聖經與遺傳。

1956年出版了一本天主教的教科書,名為《千萬人的信仰》,天主教書店有售。該書473頁有一段有趣的記載:「由於聖經所強調的是星期六,而不是星期日,奇怪的是,非天主教徒稱他們的信仰是直接以聖經為基礎,而不以教會為基礎,既然如此,他們遵守星期日豈不奇怪?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但這一改變大約是在15世紀,也就是新教出現之前做出的。那時,信徒普遍遵守傳統。後來,這一傳統保留了下來,儘管它是建立在天主教的權威之上,而非以聖經明確的經文為基礎。事實上,守星期日是對非天主教徒的提醒,讓他們時刻記得自己的母教會——就像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口袋裡依然揣著媽媽的照片,或者媽媽的一綹頭髮。」

很久以前,紅衣主教吉本斯這樣總結安息日的問題:「理智要求我們在以下二者之中做出選擇:要麼像那些忠於聖經的新教徒一樣守星期六為聖,要麼像天主教徒一樣守星期日為聖。妥協是不可能的。」(《天主教鏡報》1893年12月23日)

新教徒的一致意見

關於以上所探討的問題,你或許想了解新教徒所持的態度。他們會為自己辯護。以下是這些教會就安息日問題做出的坦率回答,所有論述均摘自最具權威的發言人。愛德華?西斯科斯博士(浸信會手冊的作者)寫道:「遵守安息日的誡命至今未變,而且安息日並非星期日。有人或許稱安息日已從每周的第七日改為第一日……請問何處有這樣的記載?新約聖經中沒有——絕對沒有。……當然,我們從基督教的先輩以及相關資料中得知,早在教會歷史的初期,星期日就已成了宗教節日。背道的天主教將這日定為聖日——星期日銘刻著異教的印記,且以太陽神的名字命名——最令人惋惜的是,星期日竟然作為一份神聖的禮物,遺贈給了新教徒。」(該文於1893年11月13日,舉辦紐約牧師大會時宣讀)這位浸信會領袖用短短几句話概括了該論文的大意。

長老會說:「有人企圖在使徒的吩咐上建立對星期日的遵守,儘管使徒從未吩咐人如此行……事實是,一旦我們以聖經為標準,守安息日之人的論據將最為充分。」(1883年4月19日)衛理公會神學綱要里記載:「千真萬確,為嬰兒施洗並無任何聖經根據……守第一日為聖也是如此。」

W. R.戴爾博士(公理會信徒)在《十誡》一書中寫道:「不論對星期日的遵守多麼嚴格、虔誠,我們都不是在遵守安息日,這一點毋庸置疑。安息日是以一條明確而神聖的誡命為基礎的,而遵守星期日沒有任何根據……新約聖經中從未提及星期日為聖日,也從未記載違背這日會遭受刑罰。」(原文106,107頁)

路德宗的立場在奧斯堡信綱中可見一斑:「上帝從未吩咐人遵守主日(他們認為的星期日),這是教會自己的決定。」美國聖公會發言人內安得在《基督教歷史》一書中寫道:「如其它所有節日一樣,禮拜日僅僅是人的吩咐。眾使徒從未企圖讓人守星期日為聖,將安息日改為星期日是與早期教會,並與使徒的教訓大相徑庭的。」(原文186頁)

克洛維斯G.查普爾在《人生十大準則》中記著說:「當記得安息日是上帝賜予人類的禮物。當然,我們所遵守的安息日與猶太人不同。他們遵守一周的第七日,而我們遵守第一日。我們這樣行並沒有任何明確的根據。若想在聖經中尋得將安息日改為第一日的根據,你必將無功而返。早期的基督徒之所以在第一日敬拜,是為了紀念耶穌的復活。久而久之,這一日演變成了休息、敬拜的日子,也成了法定假日。這件事發生在公元321年。因此,我們教會所說的安息日(星期日)並非基於明確的命令。」(原文61頁)

強迫人接受獸的印記

我們本可以從其它宗派的資料里再找出幾十個證據,但是篇幅有限。對於這些事情,你的回答是什麼?顯然,我們看到上帝預言了這一勢力(企圖改變安息日)的崛起;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就連這一勢力本身也承認他們「必想改變節期(安息日)」;新教徒也承認他們私自修改了誡命。究竟有多少人會站在聖經的真理之上?

世界正在迅速駛往某個時刻,到那時,上帝的安息日要成為順從的大試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要聽到這一宣稱。在那時,當這事顯明之時,世界上的每個人,要麼接受上帝的印,要麼受獸的印記。啟示錄書描述了地上政府的最後法令乃是強迫人接受獸的印記。「它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啟13:16)

顯然,在地上的政府將其立法之前,沒有人會受獸的印記。真安息日和偽安息日(星期日)必將真相大白,沒有人能逃避這一決定——要麼在手上和額上(心裡)遵守安息日;要麼屈服教皇權所宣稱的偽安息日。在接下來的一章,你會學習某個國家的身份,它將影響全世界接受偽安息日,強迫人接受獸的印記,並忠於教皇權。

四、預言中的美國

每個美國人都該感到自豪。的確,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享有比美國更大的自由。知道為什麼嗎?這個民主政體的崛起是有原因的。美國榮登世界自由之都並非偶然。事實上,啟示錄13章那個獸的勢力與美國的崛起密不可分。你或許會問「教皇的勢力怎麼會與美國有連帶關係呢?」美國的出現是因為歐洲的信徒受到了獸的迫害。大批清教徒逃往新大陸,躲避教皇的宗教迫害,以便憑著良心敬拜上帝。下面我們通過聖經預言來描繪這幅畫面。啟示錄13章1-10節描述了教皇權的崛起。前面已經詳細研究了這段預言。第10節記載教皇於1798年被俘:「擄掠人的,必被擄掠;用刀殺人的,必被刀殺。聖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約翰隨後在異象中見了第二個獸,他這樣描述:「我又看見另有一個獸從地中上來,有兩角如同羊羔,說話好像龍。」(啟13:11)對於這個獸的辨別,但願我們能慎而又慎。有幾點會顯明這一勢力的真實身份。

首先,第一個獸的死傷醫好之後,約翰看到另一個獸從地中「上來」。既然第一個獸(教皇權)於1798年受了死傷(伯賽氏將軍囚禁了教皇),那麼這段時期應該會有第二個獸的蹤跡。換言之,第二個獸的勢力大約會在十八世紀末崛起。再者,與第一個獸不同(從水中上來),第二個獸要「從地中上來」。啟示錄17章15節的「水」象徵「多民、多人、多國、多方」。第二個獸是從地中上來,這預示它要從一片人煙稀少的、新的地區崛起。這裡沒有提到水,說明該地區人煙稀少。第三,這個國家有兩角如同羔羊,其上沒有冠冕,正如第一個獸。它像羊羔一樣和平地崛起,沒有冠冕代表沒有帝王。它不是君主制,不是獨裁專制。這個獸的方方面面都指向一個和平的民主政體。

查明第二個獸

我們現在來查明第二個獸。它的身份非常明確。在歷史上,只有一個國家與這裡的描述吻合。在第一個獸受了死傷之後,美利堅合眾國是唯一一個於1798年「上來」的國家。1787年,美國投票選出國家憲法,人權法案於1791年採納。同樣,在1798年,美國首次被公認為世界大國。歷史學家記載,這個國家的興起既奇妙而又有天意。這個在新大陸(之前未曾有人居住)上興起的國家準確應驗了預言。它是以和平而民主的方式崛起的,而且是建立在新教教義和共和政體兩個重要的原則之上。教會和國家互不干涉,政教分離。美國的先驅已經看夠了教會/政府的邪惡。

約翰?衛斯理(衛理公會創始人,了不起的聖經學者)在1754年所著的《新約聖經注釋》中說明,啟示錄13章的獸便是教皇權,他隨後寫道:「另一個…獸…還沒有到,卻也已臨近,因為他要在第一個獸任意而行42個月之後出現。」(第427頁)請注意,衛斯理所尋找的,是一個在極短時間內興起、與這段預言吻合的國家,而只有美國能完全滿足這些條件。

如若沒有下文,讀者會感覺良好。然而,若不閱讀餘下的預言,我們便不是完全忠於聖經。第11,12節接著說:「有兩角如同羊羔,說話好像龍。它在頭一個獸面前,施行頭一個獸所有的權柄,並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傷醫好的頭一個獸。」(啟13:11,12)換句話說,當美國改變其和平與民主的基調時,那日就臨近了。在某些影響之下,美國要強迫人敬拜,「它因賜給它權柄在獸面前能行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說:『要給那受刀傷還活著的獸作個像。』又有權柄賜給它,叫獸像有生氣,並且能說話,又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它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啟13:14-17)國家是通過法律說話的。對於今天的美國人來講,這些預言——美國將頒布宗教法,強迫人以特定的方式敬拜——簡直令人不可思議,但聖經的預言從未落空。美國將為教皇權做一個像,或者建立一個與此勢力相似的體系。教會與國家要聯合起來,強制推行宗教法,與教皇的體制極為相似。根據預言,美國最終要強迫人接受獸的印記。這是什麼意思?獸的印記是什麼?上帝的聖言向我們顯明獸的勢力要設立偽安息日。依照天主教神父和領袖的說法,以星期日替代聖經中的安息日就是忠於教會的標記。那麼,美國當真要強迫人守星期日嗎?千真萬確,美國政界已在醞釀此事。

不論我們有何異議,美國將利用其影響力強迫人遵守星期日。鋪墊工作已經預備妥當。目前,美國大部分州政府已經出台了一些與星期日相關的法案。在某些地區,這些宗教法無異於是對守安息日之人的經濟制裁。有一些大都市受到慫恿,聯合抵制那些拒絕遵守星期日的人。啟示錄13章17節早已說明要有經濟制裁:「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作買賣。」

星期日法案臨近

美國最高法院規定,星期日法案並不違背憲法,也不存在歧視性。這一定義將打開門路,使目前美國各州混亂而矛盾的法律由國家憲法統一取代,從而達到在全美強迫人守星期日的目的。美國邁出的這一大步簡直令人不可思議,他們竟然允許聯邦控制個人的自由。有朝一日,當政府強迫人遵守某個敬拜的日子時,我們也會不以為奇了。

請注意:這些變化即將發生。那些拒絕接受偽安息日之人將面對罰款、聯合抵制、監禁、最終會面對性命的威脅。當安息日上升為全國性的問題時,人們將被迫選定某一立場。每一個人都要做出決定。一切選擇違背上帝的誡命,不遵守安息日為聖之人都將受獸的印記。這表明他們忠於教皇權(星期日),拒絕了上帝權威的標記——第七日的安息日。

決定

有人或許會問:「這些與我有何關係?」這個問題很重要,答案更重要。你的永生賴乎此刻的決定。既然已曉得安息日的誡命,就當謹守,切不可不屑一顧。這個問題不在於便利與否。我們所面對的乃是上帝親手所寫的十誡。違背任何一條都是罪,而一切故意犯罪的人都不能得拯救。遵守第七日的安息日乃是在考驗人對上帝的忠誠與愛。「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

不久,世界要分為兩大陣營。時間越來越少,善惡大戰正進入最後的階段。縱使普世教會要團結起來,形成一個自由大聯盟,並違背上帝神聖的安息日,但另一個陣營也必出現,他們的特徵是「守上帝誡命和耶穌真道的。」(啟14:12)隨著考驗越來越嚴峻,每個人必須做出選擇:要麼順從上帝,要麼順從人;要麼順從上帝的誡命,要麼順從人的傳統;要麼持守真安息日,要麼守偽安息日;要麼受上帝的印記,要麼接受獸的印記。今日就是定奪的時刻。「那些洗凈自己衣服的(原文作「遵守誡命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裡,也能從門進城。」(啟22:14)

耶穌再來會是什麼情形?末日審判又是怎樣的情形?未來天國究竟什麼樣?http://www.qimiaozhenxiang.com/sp.html?ejid=11 《神奇的聖經預言系列》


推薦閱讀:

為什麼基督教堂里以中老年人和女性居多?
陳攖寧先生在歲次丁亥(1947)提出的復興道教大綱中提到的建設現今進行到何處了?
想學習道教,請問該從哪裡入手?
現在的滿族還信仰薩滿教嗎?
一般的道教徒對佛教是怎樣的認知與心態?

TAG:基督教 | 天主教 | 宗教 | 教宗 | 梵蒂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