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兒園作業「刁難爸媽」:給孩子做手工熬通宵」呢?

幼兒園作業「刁難爸媽」:給孩子做手工熬通宵


說實話,我就一個一年級老師,我自己都被上級布置的手工任務弄得不勝其煩。什麼科技小製作,廢物利用小製作,手抄報,讀書卡,窗花,美術作品,每個星期都要孩子做好幾樣。趕上什麼節日,還要評比展示。有時候家長們實在不願意幫忙了,老師們都要佔用正課的時間來趕製手工作業。假如一個學期這種作業控制在十次以內,並且盡量留在周末和假期的話,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會歡迎這樣的親子作業。親子手工有好的出發點,無奈上級「開展素質教育」,為了展現「豐富多彩的活動」,手工作業不僅次數驚人,難度更是日益攀升。失去了原來大人和孩子一起動手的簡單快樂,變成了一項評比,一項任務,甚至是沉重的負擔。


前一陣暑假快結束的時候,一個同事在辦公室發愁,說老師真能想些麻煩招。

孩子上二年級了,暑假作業除了練習冊,語文老師開家長會的時候,給家長餘外布置了一個任務,利用暑假時間,教孩子背過課本外的五首唐詩,寫五篇作文,英語老師餘外布置背過課本外的十個單詞,暑假快結束了,還沒完成,讓孩子在家突擊呢。

我說,這不簡單嗎,你不是帶孩子去了嶗山裡的農家樂住過好幾次嗎,爬個山就可以順便教個橫看成嶺側成峰,海邊玩的時候教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爬山,趕海,抓蟲子,都可以寫篇作文呀,他整天拿你手機玩開心消消樂,unbelievable ,amazing, Excellent,這就能順便教三個單詞啊。

同事說,可是我不會,也想不上去啊。。。

然後我想吧,很多時候,可能老師布置的作業,學校給家長布置的任務,原本是好意,希望家長和孩子多互動,讓孩子在互動中學點東西,但是這樣說太籠統,於是變成了規定硬性的一個指標,一項作業。

可是忽略了家長性格的差異,表達和傳教程度的差異,文化程度的差異,也有的工作時間不允許,精力不允許,也有的經濟不允許,於是很多時候造成了負擔。但是只要有心,願意陪孩子去做,做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是教育,是快樂的親子時光,是讓孩子體會到點什麼,學到點什麼。

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反正呢,我是願意當孩子的朋友,玩伴和老師,而且時刻激勵自己學習,我得先有一壺水,才能隨時在任何適合的時候,時不時給孩子喂上一口。


看來大家還是喜歡寫作業!!


不就是做著玩就好嗎,幹嘛要處處做到那麼完美?我們小時候一張白紙剪兩個洞綁根繩就是面具就可以玩一天,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反而不行了嗎?

說到底還是攀比心理,啥都想要最好的

這樣養著長大了怎麼辦?這輩子我們有過幾次能搶到最好的了?


不僅僅是「手工作業」。

中午吃飯的時候刷一下手機,看到幼兒園班主任在微信群裡布置的作業:明天每個孩子帶一隻烏龜來教室。

我機智地想到公司樓下有家花店,麻利地花25塊錢買到了一隻裝在小盒子里的觀賞龜,此時家長群里還有很多人在茫然的問:去哪裡買烏龜?

第二天早上,驚人的一幕發生了,幼兒園門口居然有人擺攤賣烏龜!消息走漏得真快。

我媽嫌棄我:你看,幼兒園門口的烏龜只要15塊。你就浪費錢吧你就!

這種話是傷害不到我的。想想上次為了交作業,我8點下班到家後摸黑在小區里撿落葉,發揮了我一個手殘星人的最大智慧拼湊出一副樹葉畫,買個烏龜什麼的實在愉快多了。

過了兩天,我問我兒子,烏龜們怎麼樣了?他一臉懵逼。

後來我發現,那一天是帶動物去觀察的主題日,每個班小朋友帶的動物是不一樣的。

小二班的做法我就非常讚賞:他們班帶的是活的大閘蟹。幾天後,幼兒園微信公號推文里有小朋友們創作的蟹殼畫。

我估計,烏龜們是沒有螃蟹那樣的完美落幕,現在,30隻烏龜到底在幼兒園的哪個角落遊盪呢?

很快,又有家長在群里提出了愚蠢的問題:老師,孩子回來說要帶蘿蔔去幼兒園,這是真的嗎?

當然是了。老師建議:大家盡量帶不同種類的蘿蔔,讓小朋友多認識幾種。

明白了,蘿蔔開會,喔不對,是群英薈萃。

其實,我兒子真的不需要認識蘿蔔。他早就能熟練區分各種蘿蔔:羊肉湯里的切片、牛腩煲里的切塊、胡蘿蔔炒粉條、櫻桃蘿蔔涼拌……作為一個稱職的媽媽,我真的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這是一張2015年天涯上吐槽幼兒園作業的帖子:

3年過去了,帶蘿蔔似乎仍然是幼兒園的主要課件之一。

而每一年,都有家長被幼兒園手工作業逼瘋。

比如去年這位:

比如這兩天這位:

於是,需要抱團取暖的家長迅速在這條微博下面蓋樓了。

當然,這條微博還炸出了很多幼兒園老師。

於是有鬱悶的家長和同樣鬱悶的老師掐起來了,局面開始失控。

其實,博主的話確實有些片面、偏激,不過我理解這更多的是一種宣洩式的吐槽。有時候,幼兒園作業就像壓倒家長的一根稻草,畢竟工作生活帶熊孩子的壓力,是日常里無可逃避的存在,有時候急交差式的幼兒園作業,恰恰趕上了媽媽情緒爆發的節點。只是沒想到戳到了很多家長的「痛點」,其實,大家也就是在這裡找個樹洞:畢竟,吐槽完了,還是要繼續交作業的。

仔細想想,很多幼兒園作業都是出於親子陪伴的初衷:在深秋時分帶著孩子去戶外走走撿落葉,回來一起製作完成親子樹葉畫,聽起來是不是母慈子孝、歲月靜好?

只是,一旦這樣的作業變成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完成且流於形式,或者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操作能力,把交作業變成大人虛榮心的競技場,那麼再好的初衷也會變味了。

所以,必要時候,還是得掌握一些幼兒園作業應對法則。

比如,帶蔬菜、水果的要求,一定要找個頭迷你的帶,不要貪大,幼兒園不是土特產交易平台:)。

就像這個送南瓜的媽媽,心在滴血:我也很絕望啊,這麼好的南瓜捨不得吃狠心送去了幼兒園!

必要的時候,攢一些合手的道具。

再必要的時候,求助專業人士,或者萬能的電商平台。

手工材料都可以買的,真的不用全家人連夜吃雪糕。

最後,面對不合理的幼兒園作業要求,也要懂得說不,以免釀成慘劇。

最後只能祝大家能勇敢堅強並富有智慧地應對幼兒園作業難題,同時也注意控制和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畢竟,即使幼兒園畢業了,更艱苦卓絕的陪作業戰鬥也才剛剛開始……


在我小學的時候有手工課,老師會提前一周通知要準備的材料。

我每次都認認真真的記在小本子上,回家跟外公說了以後外公會按照上面準備完善。

我記的很清楚,每次上課,一整個班上基本沒有別的小朋友準備了材料,於是老師也一次又一次無奈的讓我們自由活動。

說是自由活動,其實也就是在位子上寫家庭作業,下五子棋之類的。

我很認真的問我的朋友們為什麼沒有帶材料,得到的回答基本是「我爸媽說這個不用準備啦,這種課又不重要」。

我每次在位子上擺弄著準備的材料的時候都覺得我是個異類。

而現在,我以為我小時候會出現那樣的事情是素質教育剛剛推行,家長不夠重視,我以為現在會好。

而看了這個題目,我又想到在手工課上滿腦子不解的小小的我。

為什麼玩耍的課要去寫作業聊天呢?

拜託家長們為了別的小朋友也認真完成好嗎,不然老師很為難!

後:

每次手工課的那一天放學後我會回家和外公一起完成書上的小作業,比如小風車呀,刮魚鱗的刀呀,( ??????? )。所以和外公感情超級好的,動手能力也是棒棒噠(?′?‵?)。


我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明天即將開始第二次完成幼兒園作業。第一次作業是秋天主題的手工,我是個工作不算太忙的非全職媽媽,自己本身也很喜歡手工,加上第一次和孩子一起做作業,我個人還是覺得挺開心的。雖然真讓孩子全程參與她根本沒耐心,參與的一點也是搗亂遠多於幫忙,但是最後還是覺得很開心啊!因為我想融入孩子的成長和生活,不僅僅是給她衣食住行,而是陪伴她一起成長。上幼兒園之前我對她的一切了如指掌,可是上了幼兒園後,她開始唱我沒聽過的兒歌,跳我沒見過的舞蹈,說我記不住的小朋友名字……孩子開始獨立了,我欣喜之餘還真有點小失落。幼兒園的作業,使我感到拉近了我和孩子和幼兒園三方的距離,讓我又可以時不時接觸孩子的新生活,所以我真心覺得很喜歡啊!


老師想要一個家長與孩子共同攜手的態度……

而家長非要自己動手完成一個完美的結果……


2016.11.11更新

最近在忙自己的小琴房~

哦耶~寶寶現在有自己的小琴房教課啦~

真開心~啦啦啦~(王者榮耀之莊周台詞)

作為一個從來勝率都不低的輔助,我今天在「可愛的小學生遊戲之王者榮耀」中居然連輸三盤排位,內心憂傷得也是不要不要的——果然是周末到了。

於是決定轉戰知乎,怒刷一波邀請回答。

------------------------------------------------------

由於非常直白地嫌棄了某評論(寶寶就是這麼耿直~),於是就被其它的評論說是「高高在上」——居然還有人說我「高處不勝寒」。

好的,寶寶跪求「高處不勝寒」。

我估計給我點贊的幼教老師居多,此外還有一些抱有相同理念的家長。

所以,簡單地挑幾個我覺得值得拿出討論的評論說一下。

【一】

@是沙溪 說的其實不錯。確實帶著很多主觀情緒在。

我之所以帶著很多主觀情緒,其實主要不是針對家長。

我其實更多的反感情緒來自於:媒體煽風點火、不負責任的胡亂報道

回到新聞本身來看,這篇報道的四個小標題:

1、讓家長「頭大」的作業

2、躲不過的「洋節日

3、幼兒園活動帶火商家生意

4、老師越來越「刁難人」了?

看起來,好像是為了層層深入,但真正的重點其實都放在了家長感到很頭大、很麻煩——

因為誰都會注意看新聞的開頭部分,所以在開頭部分寫了那麼多好像很複雜(然而並不)的讓家長「感到頭大」的事情,還各種排比、反覆、誇張、對比、層遞……寫作手法倒是不錯,真是拼。

而真正應該作為重點的內容,或者說,我們現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幼兒園教育,我們設置這些教育任務的目標,卻寫得含糊不清,一筆帶過,甚至還寫老師自己都覺得有些過度了。

所以,這樣的新聞報道,我也只能科科了。

此新聞的原標題為《幼兒園作業難壞了爸媽,老師、家長誰之過?》,

而最後,改成了《幼兒園作業「刁難爸媽」:給孩子做手工熬通宵》

真是神來之筆,一下子就將矛頭直指園方及教師。

我現在想想「口誅筆伐」這個成語還真是非常貼切呢。

不好意思哦,本寶寶雖然不在幼兒園很久了,然而然而看到這樣的報道,依然會感到很不爽。

畢竟寶寶自己也是個玻璃心嘛,所以看別人也是玻璃心~

至於 @陳小菲 所說的「家長不表現出來受到打擊,小孩子就不會有什麼感覺」,並且提出了「家長肯定自己孩子就可以了」這樣的觀點。

其實這是一種作為家長來說非常好的態度,我甚至覺得家長最好都應該有這樣的態度——是的,我就是這麼理想主義。

但是現實則是,因為社會的殘酷,導致家長在各方面的壓力都很重大,所以有些壓力會不自覺地映射到孩子身上去

譬如我就要經常去安慰和引導我的某位家長,讓她對孩子的學習不要太焦慮。站在旁人的角度來看,她的孩子已經足夠優秀了,她應該沒必要對孩子這麼焦慮。

然而這樣的家長,因為各種原因,永遠都會把重要的注意力放在「看到別人家更優秀的孩子」以及「看到自己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但是,這種事情是她自己所希望嗎?其實家長自己也不希望的,但作為家長的時候往往很難注意到這一點。

事實上,為了自己孩子,中國的家長真的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

孩子,作為你的父母,我相信我對你的肯定,能夠給予你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永遠伴隨你的成長,直到你有能力去面對這個世界。」——

倘若,作為家長能有這樣的心態,那就是非常非常好的。

然而可惜的是……

對吧~

【二】

這是我覺得一個最好最直接也最現實的評論(雖然有點抖機靈)。

點贊數比較高,我覺得也是合理的。

即使成人不說什麼的,小朋友們自己心裡也會有許多評論的。

所以,才需要老師們進行積極正面地引導呀,

所以,才要不斷提高老師的素質呀。

所以,才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呀。

之前還看到一個問題在問什麼碩士畢業去做幼教是不是社會資源浪費……

唉,知乎上看到這樣的問題,我也真是無奈了。

換個角度想一想:為什麼有的小朋友會嘲笑別人的作品?

小朋友這種生物,難道是天生自帶「嘲諷」技能的嘛?

此外,再思考一下,很多時候,小朋友真的是在「嘲笑」嗎?

舉個小例子:

昨天上課給小朋友示範一段節奏,然後看到她一直在笑。

我問她笑什麼?

她很天真地告訴我:我剛剛看到你有彈錯了。

然後她又好奇地問我:老師,你也會彈錯呀?

我說:嗯,是呀,我不小心也彈錯了呀。

接著問她:不過,剛才的節奏,你基本上搞清楚了嘛~

小朋友又聽了兩遍,覺得OK,就自己去練了。

在這個案例中,當然可以把這個兒童的行為定性為:嘲笑。

然而,如果作為一個教育者,不去定義這某種負面行為的話,不去加強兒童的負面行為概念,他們怎麼會反覆練習到記住並且養成習慣呢

【三】

@好大一隻尼瑪君 的評論已經盡量站在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上了,甚至提出了作為幼教老師非常好的反饋和做法。

「切,回答者也就是在網上高調唱的好呀,實際上怎麼樣誰知道呢?」——相較於這種評論來說,「我們都知道不能因為自己沒遇到這種情況,就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他人」,這樣的評論,其實才是一種比較理性和客觀的態度。

事實上,我確實是試圖站在一個比較「高大上」的角度上來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前提是建立在教師受過職業培訓之後,是比較懂得教育方法、比較注意教育行為的情況下。

然而,並不能排除一些教師,因為職業能力、工作經驗、甚至個人素質等等問題,造成不良的影響(矮油,我也會寫出這麼官話的語句哦,好嫌棄啊)。

譬如說之前與你討論的那位家長遇到的老師。

我當然覺得這個老師做法是不恰當的(不恰當不代表不對),我也認同評論中的建議與做法。但這種做法,只有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才能看得到和想得到。

處於當事情況下的家長和教師,往往就未必了。

展開分析一下就是:

如果家長是你的朋友,你的觀點就會傾向於:哎呀,現在的老師啊,怎麼都這麼狠得啦?我們家長做的這樣辛苦,老師還不滿意啊?到底要怎麼樣啦?

如果老師是你的朋友,你的觀點就會傾向於:現在的家長啊,小孩子的事情都像個死人一樣不管的,叫他們和小孩子一起做點東西都做不好的啦!

至於剩下的,往往會站在更有利於自己利益的觀點上,各自站隊。

此外,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的話:為什麼這個老師會有這樣的行為?

主觀原因多半是老師個人素質與工作能力的問題,客觀原因呢?

如果老師經常收到家長很敷衍的作品,老師也會有一種「怎麼都是這樣」的感覺?

教師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就是要把好的作品拿出來給你們看看,敲打敲打你們,你們以後都要好好配合!」

然而,只有當家長說出來自己的不滿了,旁人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待的時候,才能發現到這樣的做法有多麼幼稚。

而家長本身往往是不會在微信群、QQ群、甚至當著教師的面,去跟教師說這種事情的。

所以我建議看到這裡的幼教老師們,自己真的要警醒和反思一下。因為,家長工作沒有那麼好做的。

許多家長即使在網上罵得再凶、評論得再刻薄,真的敢於直接把話這樣說給教師知道、去給教師提意見的,其實少之又少。

我與 @唐蕊蕊 之所以不願意搭理的主要原因,並非高高在上。真正的原因在於:

家長無非是沒有得到他想要的認可(「我在很認真很負責地養孩子」),又不敢去給自己的老師提意見。最後,借著評論新聞和評論他人的觀點,把他們的負面情緒宣洩出來。

其實是很簡單的「踢貓效應」,我們只是不想做那隻被踢到的貓。

所以,哪有什麼高高在上?

(是啊,要不是遊戲里的路人太坑排位輸得太慘,我也不會吃飽了撐著來寫這些有的沒的)

我寫下以上這段內容,並未為了證明對錯,只是提供了個人的觀點以及我想到的一些可能性,給大家看到而已。

同時,我也覺得這是個關於家長工作非常好的案例(詳細見評論區),如果有幼教老師看到了,可以做一些經驗上的參考。

再說一遍:在現實中,家長有許多的不滿,是未必會說出來讓我們的教師知道的

此外,我也不認為「我自己能做到,所以別人應該做到」。

就在我的周圍,也有許多老師認定「我就把要教的東西教好了,別的事情管那麼多幹嘛?」,還有諸如「我只想教個課,我才不想和家長多話」之類的想法。

在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抱著一腔熱血去和家長交流教育,結果碰壁受刺激,最後心灰意冷——這樣的教師案例,每個學校都不勝枚舉。

甚至有些工作久的教師會把這樣的態度,主動傳授給新上崗的教師——

而這樣的情況,誰造成的呢?對以後的家長來說,公平嗎?

然而,作為一個教師,我把我的家長視為我教學工作的合作者,我願意花時間和他們溝通,引導他們更好的教育小孩子——我既然不可能要求別人做到,那至少我是可以讓自己做到的呀。

所以我寫回答當然會很理想主義。

做老師的人啊,還是需要一點理想主義的。

【四】

許多人至今對幼教還是懵懂無知,總覺得是玩玩鬧鬧跳跳就好了。

事實上,當我們的教師即使教一首兒歌,也是需要寫非常多的教案,做很多的準備工作。

但是家長只能看得到:哦,今天學了個兒歌啊。

光是要寫的教學資料,就遠超過家長的想像。還有各種關於幼兒觀察記錄,吃喝拉撒睡樣樣不能少。此外,還要環境布置、主題活動……還要各種創新,都是費腦子的事情。

即使如此用心地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還是遇到家長的抱怨:你們幼兒園事情怎麼這麼多的啦?

所以,我覺得有一部分的家長,素質有待提高。

我今年很高興遇到一個家長。她表示自己孩子的幼兒園活動確實非常多,甚至多到了折騰的地步。

但她還是很熱衷地帶著孩子一起參與,也明顯感覺到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

我們的幼教老師,在現實工作中能夠聽到家長這樣說一兩句,其實心裡就已經很安慰了。

要賺大錢的人,是不會選擇做幼教老師的,太辛苦了——而且未來很少會有學生記得你,往往都是一畢業就人走茶涼。我自己都記不住我當年的幼兒園老師,人家倒是記得我。

導致我現在已經很看淡學生的來來往往,反倒是學生各種難受不舍。

(關鍵是我的學生中,並沒有可以在遊戲裡帶我超神帶我浪的人。就連打個渣三還要我來帶……感覺好憂傷啊)

更多的家長,往往都是這種情況:

寫更新寫了一半忽然看到的,覺得還是很有代表性的。

畢竟我看教育理論性的東西,確實太多了,有時候並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而且,作為非手殘黨人士,有時候並不很能理解一些家長的想法和做法。

因為我幫我的學生、朋友以及鄰居家的孩子,做過PPT、設計過宣傳海報、還幫忙寫過作文以及等等的各類手工作業。

但是, @檬檬的傻瓜蛋 你網上這樣跟我提反對是沒有用的呀——這個事情又不是我來管。

這種事情你應該去跟你們的老師說呀。

因為,你把這段文字複製下來,發給你們的班主任老師看,讓他知道你們的實際情況,比你在這裡實名反對我的回答,更能實際有效地改善現狀。

作為一個曾經的幼教老師,我只是站在的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觀點上,來駁斥這個無良的新聞、順便給家長解釋一下我的想法而已。

(看到這個評論區哦,我都不好意思寫「教師們的想法」,只好寫「我的想法」了。)

PS:

更新到這種程度嘛,我覺得刷得差不多了。

本回答以後就不再更新了,評論區的各位自生自滅吧。

這樣本寶寶又可以能去刷排位了。

畢竟我還是很想要孫臏的精靈王皮膚,啦啦啦~

------------------------------------------------------

(分割線以下為本寶寶帶著情緒氣的第一次回答)

------------------------------------------------------

說真的,你們這些家長是可以不做這些事情的

不要總是把責任推到幼兒園、推到老師身上,我們老師其實真的不求結果。

要是老師追求精美的結果,即使在幼兒園裡流水線量產做出來的手工成品,也足以吊打家長熬夜作品。

然而要這樣對比的話,那就沒有意思了呀。

園方和老師的重點在於:請和孩子一起做請和孩子一起做請和孩子一起做

請各位家長不要本末倒置。

你們家長不會做,沒關係。

小朋友根本不在乎自己做的什麼樣子,小朋友在乎的是:這是我爸爸媽媽陪我做的!

幼兒園知道你們平時在家想不到,幫你們想好了,讓你們找機會做一下。

哪怕做個殘次品送到幼兒園裡交上去也無所謂的。

然而如果家長就是不想做、就是不肯做,幼兒園老師也無可奈何。

真的,不信你們可以試試看。

幼兒園老師其實是你們想像不到的弱勢群體。

不要跟我說什麼哎呀要是不做的話,那老師會怎麼怎麼樣的呀。

你真的不做,老師會因此欺負你家孩子?會虐待你家孩子?

明顯就是家長的自我焦慮和被害妄想。

幼兒園和老師只不過在合理的引導親子關係,以及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而已——完全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既定目標和要求。

----------------------------------------------------------

另外,我又要開始罵這種「博眼球」的新聞了,和「幼兒園老師打人了!」這種是一個級別的,一個成功的行業污衊類新聞而已。

標題中「幼兒園作業」,「刁難」這種用詞,明顯就有某種導向性。

通常意義來說,幼兒園階段應該是沒有「作業」這種概念的。

所以,「幼兒園作業」這種提法本身就是用來引起爭議的;此外,「刁難」一詞,是用來引起反感情緒的。

當一個人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即使在個人能力範圍之內,都可以用「別人在刁難我」來主觀表達個人的反感情緒。

同樣的新聞內容,完全可以寫成「豐富學前教育內容,提高家庭親子互動」。

內容也可以寫家長與孩子一同完成作品以後,孩子獲得了滿足:爸爸媽媽陪我一起做的!

然而,標題寫成這樣,有誰要看?

內容寫成這樣,又要說:這種都是官樣文章!

動不動說要重視幼兒早期教育,真的教你們怎麼做了,一個個又開始叫苦不迭。

動不動說要重視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真的要鍛煉小孩子的素質了,一個個又開始詆毀反感。

動不動說要寓教於樂融入生活,真的放到實際操作中實踐了,一個個又開始怨聲載道。

以前有人跟我說:素質教育,就是提高家長素質。

現在真心覺得,家長的素質果然應該多加提高。


不反感幼兒園布置手工作業,我反感的是手工作業還要進行評比,幼兒園搞清楚布置手工作業的目的了嗎?評比家長還是評比孩子?


表示沒有在幼兒園碰到過那麼多的節日……

萬聖節是個什麼?


客觀的講,親子作業是很好的,可以增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交流。可是幼兒園每次都要評比作業,做得好的貼牆上,你讓家長怎麼辦呢?這是打算讓父母都練成十項全能嗎?有人說家長要攀比,可是你做得不好,難道真忍心讓孩子每次看見別的小朋友的作品貼牆上,自己的作品只能擺一邊嗎?小朋友真的內心不會覺得不如別人嗎?親子作業我贊同留,但是評比,我拒絕。不是每個家長都有時間,有天賦做這些。那些沒有繪畫,手工能力的家長儘力做了,只是不想讓孩子失望,不想讓孩子受到無端的指責,僅此而已。


因為覺得難的家長都是「死板教學」出來的

所以覺得老師的作業都是「作業」,必須要完成,必須要一板一眼完成

幼兒園老師布置的作業,那是多大個事兒啊?

基本上都是源於生活

我就奇怪了,家長們天天機不離手,愛手機甚於愛孩子

一到作業,怎麼就不會利用手機了呢?有個搜索引擎叫「百度」,裡面的信息還少嗎?

我在網上見過很多跟孩子一起玩的教程,有用樹葉作畫,有一起做風箏,有廢物利用的,只要你百度,任何信息就都出來了,難嗎?

如果家長只把注意力放在各種社交軟體上,放在手機各種遊戲上,那孩子能養好才怪......


感謝朋友們的邀請。

所有問題,都要看經歷者自身的態度和看法是怎樣的。

我和愛人也給孩子做過手工,一家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個作品(總工花了不到一個小時),感覺很溫馨,也很有成就感,為什麼一定要認為是刁難呢……

根據abc理論,a是某個特定事件,b是當事人的應對態度,c是結果。

a一般是不變的,b對不同的人來說,卻是千差萬別,所以相同的a也能夠導致好多種完全不同的c……

所以,如果改變不了a,去改變b就好了,稍微轉換一下看法和應對態度,生活中的很多困惑都會瞬間開朗、充滿陽光……

這裡需要提示的是,像做手工這種事情,當成玩就好了,沒時間也可以不做,而且不要太完美主義,幹嘛要弄通宵呢,到底是「要錢,還是要命啊」……


謝邀

手工不是孩子自己做的嗎……

或者老師領著大家一起做……

是不是我幼兒園畢業太久了,完全搞不懂現在的幼兒生活。


幼兒園說有分享會讓家長帶水果去,我開開心心的切了五顏六色的水果帶去。就像下面這種

還是不錯的吧……然而到了幼兒園我一看……

別人的爸媽……

不錯哦 有想法,還有下面這種

越來越厲害 頗有童趣,還有高階的

下面這種竟然還有藝術氣息

喂!!超綱了喂

女兒希望你開心,麻麻下次知道怎麼做了,會努力的


從幼兒園到小學,我從來不覺得這類親子作業是刁難,是痛苦。雖然我們做的不好,但是也是儘力和孩子一起共同參與了,我覺得這個就是老師布置這類作業的初衷吧。作為雙職工家長,我不認同學校教育就是老師的工作,家長可以甩手的觀點!


身為幼兒教師我覺得有點過了,家長有家長的工作,與孩子做手工增加孩子感覺也不錯,可是細想。

1.材料難找。比方說學校要用塑料瓶做火箭啊什麼的,家長就要收集瓶子,可是哪裡會像我們小時候瓶子多呢?

2.部分材料貴,有時候差一點就做好了結果不小心碰掉了功虧一簣。

3.孩子不一定跟著一起做,很多都是爺爺奶奶包辦的,起不到親子溝通交流的效果。

4.現在的人不太會苛求手工這類的,有時大人都做不好,拿到學校就壞掉了,不得不買一個。

5.家裡布置手工了學校老師就不用教了,直接等大家交上了,大概可以輕鬆些對吧?

我認為真不用布置那麼多手工,沒什麼意義。適當兩個月一次就可以了。

如果想促進父子關係,可以開親子運動會啊!


坐標美帝。

先說兒子幼兒園的情況,三歲,上的是preschool,相當於國內的小班,從來不布置作業,學校里畫的畫再爛都會放在柜子里讓孩子帶回家。

家長有一些別的任務,諸如:萬聖節買衣服參加學校party,老師會帶孩子去街上討糖吃,秋天的時候帶孩子參加秋遊,摘南瓜活動(費用18刀),因為各國移民很多,感恩節家長要做自己國家的食物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我做了餃子),孩子過生日在學校買個蛋糕開爬梯,感恩節孩子要去買罐頭食物一起送到homeless shelter去慰問窮人。

我很擅長做手工和畫畫,在這裡沒有什麼用武之地。如果老師讓我做一些兒子不一起參與的或者超出他能力範圍的活動,我肯定會直接拒絕。


說真的,我們老師手工做的流水線的東西,直接吊打你們家長做的。我們的重點,並不是要多精美的東西,當然手工好是另外一回事 重點是,和孩子一起做。

參加任何親子手工活動,你和孩子參與了,孩子的任務意識會獲得提高,因為你作為家長,是具有榜樣作用的,你在完成一個活動的過程中的態度,積極性直接就能影響到孩子。如果你是消極面對孩子的親子手工活動,在未來的日子裡,你會發現幼兒對老師布置的任務會越發不在意,到了小學寫作業的時候,哭都來不及。

這種親子活動,我每次布置的時候都會強調,要小朋友一起做,一起做,一起做。很多家長都不理解,我真想對他說,你真該看看你的孩子捧著作品高興興奮驕傲的表情,他會說,這是我和我媽媽爸爸一起做的!

家園合作的意義,在於幼兒園與家長共同合作,共同幫助幼兒。在這個環節中,家長對老師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媒體總是加重筆墨在黑老師的工作,我就想說對你們孩子有什麼好處,你做不做手工,我們老師都不會對你孩子不好,只是你做了手工,對你的孩子更好,對他的成長更好。

大眾媒體真的放過我們幼兒園老師吧。

還有什麼,手工就是幼兒園做的,不再幼兒園做要幼兒園幹嘛的,真的,我就想問,小孩回家和爸媽一起做個手工你都不肯,要你這個家長幹嘛?

樓下的評論們

有些家長還是挺咄咄逼人的

那我也不客氣的咄咄逼人的回你們一句

幼兒園養成的習慣

都是為了小學鋪路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你不想以後小學自己小孩做作業效率低,不主動而你還要每天陪讀

你幼兒園就培養好他給方面的習慣

小班重點是生活自己能力

中班重點是探索的興趣學習的習慣以及規則意識

大班重點是知識技能幼小銜接

一條線是鏈接著的

你輕視老師

看不起老師

自以為比老師懂

不聽老師的建議

嫌棄老師布置任務

隨便你

進了小學

小學老師會直接當著你的面斬釘截鐵地說

你們小孩讀不出的

會在群里批評小孩不做作業

我們幼兒園老師真的是溫柔的了

好心當成驢肝肺


推薦閱讀:

如何巧妙地讓媽媽戒掉全民k歌?
如何擺脫父母的控制欲?
19歲 能不能拒絕父母的要求?
眼看著父母去世是怎樣一種體驗?
春節為什麼要回家?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幼兒園 | 父母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