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蘋果避稅被歐盟判罰146億美元?是否與大眾的100億美金罰款有關?
北京時間8月30日晚間據外媒RTE News最新消息 歐盟委員會裁定蘋果利用愛爾蘭法律避稅系不正當手段,歐盟要求蘋果公司支付愛爾蘭政府130億歐元(146億美元)的稅款。
n我先來簡單的解釋一下蘋果的避稅策略吧,大家都知道,美國具有全球追稅系統,不管你在哪兒,只要你獲得了收入,你就要在我這繳稅,連大名鼎鼎的瑞士銀行都要向美國爸爸公布客戶的存款數目。沒錯,美國爸爸就是這麼的霸道。瑞士銀行的內心如圖蘋果只好辦理海外的公司,我只要讓海外的公司與蘋果的美國公司資金不混合就行了吧。
蘋果找呀找呀,找到了避稅天堂加勒比群島,那麼又如何把海外的收入轉到加勒比呢,這時候,愛爾蘭就出現了,愛爾蘭是一個小地方呀,為了讓愛爾蘭發展起來,愛爾蘭政府想了一個辦法,我這兒實行低的所得稅,這樣國外的企業就會來辦廠,那麼他們既要交稅又要增加工作崗位,那我們的經濟不就上去了嗎?
愛爾蘭還有一個判定稅務居民的法則,就是總公司所在地原則,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總公司不在愛爾蘭,那麼就相當於一個幽靈公司,是不需要繳稅的。所以蘋果在愛爾蘭設立了一個愛爾蘭銷售公司,又要愛爾蘭設立了一個以加勒比為總公司的愛爾蘭運行公司,這個運行公司相當於幽靈公司,把他的收入匯到總公司是不需要在愛爾蘭繳稅的。那麼怎麼匯到總公司呢?歐盟之間有一個協議,那就是成員國之間的交易是不需要繳納所得稅的,並且荷蘭認定稅務居民的法則與愛爾蘭不同,荷蘭是以公司註冊地來認定公司的國籍,也就是說上述說到的幽靈公司對於荷蘭來說是歐盟的公司,與荷蘭的交易是不需要所得稅的,那麼再在荷蘭設立一個荷蘭運營公司,就可以形成一個愛爾蘭荷蘭三明治啦。機智的蘋果就通過知識產權為媒介來進行合理的避稅。並且愛爾蘭和荷蘭還簽訂了一個協議,大致就是說我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是幽靈公司的,我不繳稅,不過我還是有一小小小部分在你這繳稅。你說愛爾蘭同意嗎?那必須同意呀,蘋果可是繳稅大戶,而且蘋果一個廠,那多少人可以找到工作呀。可是歐盟爺爺不開心了呀,你們這樣的交易你們違反了公平原則呀,其他公司都去了愛爾蘭,那麼歐盟其他的國家不就要輸在起跑線了嗎?不行不行,你們必須把沒有交的補上。8月30日,歐盟委員會給蘋果開出了歐盟歷史上最大的一筆罰單,整整130億歐元(人民幣約970億)。這是企業避稅討論至今,最重要的一個時刻。
簡單地說,蘋果利用在愛爾蘭註冊海外公司的方法,並基於與愛爾蘭政府的特殊協議,享受著近乎不存在的低稅。按照歐盟的計算,蘋果2014年在歐洲交的稅,只有收益的0.005%。歐盟認定這樣的做法不合法,130億歐元的天文數字,便是蘋果在過去十年未繳的愛爾蘭公司稅(收益的12.5%,還得加上利息)。12.5%的公司稅,已經要比蘋果在美國本土母公司避掉的35%公司稅低得多了。
讓我們撥回2013年5月,彼時,蘋果CEO庫克(Tim Cook)正在美國參議員們面前接受稅務聽證——沒錯,跨國公司(尤其巨型跨國科技公司,請在腦海中迴響蘋果、谷歌、臉書、亞馬遜等等的鼎鼎大名)的稅務操作,美國自己也覺得很成問題、急需修理。
但是,在這場聽證會上,蘋果的表現就像是一個受了欺負的乖孩子:如果在海外避稅的大公司是一個幼兒園大班,蘋果一定是表現最好的那個孩子;而且合法避稅這件事情,就像偷糖吃,所有孩子都在做,拿最優秀的這位開刀,著實委屈。好幾位參議員甚至覺得應該給蘋果道歉。
庫克在聽證會上全身而退,但蘋果利用歐盟引以為豪的單一市場在歐洲避稅的事實,卻徹底激怒了也坐在角落的歐盟官員。歐洲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就開始挑戰企業避稅問題,蘋果對避稅的輕巧言說,讓歐盟不滿。
2014年6月,歐盟開始了針對愛爾蘭的調查。
2016年年初,庫克在布魯塞爾與歐盟競爭委員會委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見了一面。歐盟透過「競爭政策委員會」(也即歐盟的反壟斷機構)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這位2014年底新上任的丹麥籍委員,一貫強硬(甚至有一部丹麥政治劇《Borgen》就是以她為原型)。
△ 歐盟競爭委員會委員維斯塔格在維斯塔格面前,庫克並沒有改變策略,依然是「我沒錯」的模樣,《政客》引援與會者的評論,說庫克頻頻打斷維斯塔格——蘋果一定是「美國甜心」,但在大西洋彼岸,歐盟並不寵溺它。
蘋果也真沒有把歐盟當回事。在布魯塞爾,歐盟招待著1000位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我們都對歐盟的這個決定充滿探究欲,但是,蘋果並沒有身在布魯塞爾的發言人。
蘋果這間世間最大的公司,在布魯塞爾的遊說團隊,幾近不存在。按《政客》的計算——撇去與因利益衝突不能涉及政治遊說的員工、又加上蘋果在布魯塞爾的員工其實只花一半的時間在遊說歐盟上——相當於蘋果只在布魯塞爾聘請了2.5位全職說客。相比較,谷歌聘有8位說客,遊說預算是蘋果的5倍。
這張罰單下的政治牽連,難以盡數。
一是「政府與公司」,公眾、尤其小公司對大公司避稅一貫不滿,歐盟對大公司的嚴厲態度,十分有利於自己在公民心中的形象,尤其自己正被英國脫歐危機、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危機等等棘手主題推搡著的時候,此番決定是一副勝者姿態,一片叫好,也得到了法國和德國的支持。
二是「歐盟與美國」,歐美的外交大戰已經開始,美國財政部回應說歐盟試圖擁有超國家的稅務權力。這顯得華盛頓太護短,兩位總統候選人都宣稱將打擊公司避稅;在歐盟做出應對後,美國卻集體抱怨了起來。
三是「歐盟與成員國」,單一市場下的歐盟,稅務依然成員國自行設定,歐盟此舉,會接著加緊稅務政策的集中嗎?不願歐盟掌握更多權力的疑歐派,則又有了新的落腳點;英國脫歐派便以此為例,說歐盟不夠開放的經濟政策,正是英國要離開歐盟的原因。
△ 蘋果CEO庫克對愛爾蘭而言,這筆130億歐元天文數字般的入賬,並不是什麼好事,這很可能打破這個國家的「商業模式」——用低稅吸引服務與高新技術公司。一家都柏林的私募公司對《路透社》說:「(這筆錢)是一隻毒蘋果。」愛爾蘭將在9月2日決定是否上訴,反對歐盟的決定。
與蘋果在牽在一條線上的螞蚱,還有很多,據《金融時報》,全球前30大科技公司,有29個在愛爾蘭設了子公司避稅;而愛爾蘭,也將不會是唯一受影響的成員國,盧森堡與亞馬遜、荷蘭與星巴克,都設有問題重重的避稅合約。
蘋果這邊,自然堅定地對歐盟的罰單表示反對,說歐盟的決定是「絕對的政治廢話」(total political crap)。庫克大可以責怪政客們動機不純,他也能在華府圈下一大撥支持,但是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討厭大公司或是大公司背後1%的富人了,蘋果繼續自己的委屈,不見得還能加分。
不能說有關,也不能說無關。
看了下比較詳細的新聞,說是蘋果在愛爾蘭下面的實體公司將大部分收入從內部系統劃轉到一個叫「總部」的地方,但這個總部不是美國的實體總部,只是一個虛擬的部門。如是,站在歐盟的角度,確實是要補繳稅款。
如果這部分特別劃轉的收入真的一分錢都沒交,那現在就是歐盟和美國搶錢的問題了,看誰搶到這筆稅收。如果蘋果轉移了一部分真的在美國交了稅,那就是美國要護犢子了。
總之,這事現在基本不是蘋果的事情了。其實這個事件,蘋果被罰款146億並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最厲害的是
愛爾蘭政府拒絕了這筆罰款!
你可能覺得這是活久見系列,非也,愛爾蘭政府聰明得一塌糊塗。蘋果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明了著名的「三明治避稅體系」,通過在愛爾蘭和荷蘭開設公司,周轉海外資金,成功得以低廉的稅率從事了幾十年的國際貿易。但是如果你覺得這是蘋果公司單方面的利用財務能力欺負歐盟兄弟那就大錯特錯了。避稅天堂,如著名的開曼群島等,同樣依賴於通過吸引大資本到當地開設洗錢公司獲得高額盈利,儘管稅收低,可是一旦量跑起來,當量依舊是天文數字。
這同樣是為什麼,前些天特朗普宣布給美國的企業主降稅,以索羅斯為首的大資本家聯名公開反對。你以為索羅斯是個無私奉獻的慈善家?大資本家們早已有一套複雜而嚴密的財務體系來避稅,你儘管增稅好了,反正我把錢轉啊轉,最後稅也收不到我頭上。可是你要減稅,別介啊,本土減稅會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也會促使許多海外資本的回歸,這就增大了大資本家們的競爭壓力。
這兩件事都是資本遊戲中潛在的遊戲規則。愛爾蘭才不在乎你146億美金。倘若這筆罰款落實,源源不斷的大資本就會從愛爾蘭流失,到時候損失的遠不止146億。
英國不是脫歐了嗎,歐盟還能管到愛爾蘭?(原來愛爾蘭是個獨立國家,我暈了)
期待有大神來答題呀 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歐盟發威要錢呢,感覺歐盟開始在為自己的資本擔心了。政治想在跨國的大企業上撈錢了,因為蘋果的成功簡直是一種企業脫落國家的例子,所以雖然地緣隔著遠,但也想要一杯羹啊。
這一點 美國表示不開心 因為蘋果是我們的
愛爾蘭都沒意見,歐盟管的真寬,難怪英國要退出了
推薦閱讀:
※富人是怎麼通過做「慈善」避稅的?
※星巴克,谷歌等跨國公司如何做到在英國不交稅?
※自己的房子如何併入自己的公司變為公司財產?
※按照現在中國公司收購一家美國公司有哪些途徑?具體來說要報那些部門審批?有哪些方法可以合理避稅?
※一般納稅人的合理避稅有哪些方式?根據什麼原理?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罰款 | 避稅 | 歐洲聯盟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