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血荒的事非常多,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最近,血荒的事情暴露出來,大部分地區醫院都缺少血液,甚至有的地方沒有血不敢做手術,對於這件事,大家怎麼看呢?說說你認為怎麼樣才能提高大眾獻血的熱情度呢?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血荒」是個醫療和社會難題
你是否覺得急救輸血的場面觸目驚心?
在生死臨界點上,血液是救命靈丹。但血液庫存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以中國為例,進兩年來全國出現「血荒」 的大中城市已多達47個,除了創傷意外交通事故上升,手術/ICU 搶救需求增加,癌症血液病高發及化療放療後骨髓造血系統被抑制也造成血液需求增加。
中國血液供給嚴重不足。為保障獻血者健康和臨床用血安全,血液採集在中國受到嚴格管控。政府對於采血機構、捐獻人和采血過程有嚴格的授權和監管制度。
另外,中國獻血率低,無償獻血率僅為總人口的0.9%, 低於美國(8.5%)、日本(7%)和歐洲(4.5%)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獻血環境落後是中國人獻血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中國97.9%的無償獻血來源是靠移動采血車或獻血站,其中53.4%的無償獻血來自移動采血車,其流動性和不太好的獻血環境很難留住重複獻血者。另外,中國血液分離手段較缺乏,國外可分離20種成分我國只能分離10種成分。
如何解決「血荒」的問題,海內外的科學家都在做一些嘗試,而矽谷密探最近獨家採訪了一家叫做Filplate的創業公司,他們研製的人造血小板或許會是血液製品的有效替代。
人造血小板的原理和特性
血小板,是人類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血液中無功能的細胞碎片,直到1882年義大利醫師比佐澤羅發現,它們在血管損傷之後的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了血小板的命名。電鏡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能吸附血漿蛋白和凝血因子;它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以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Fliplate研製的人造血小板是靜脈注射混懸液,含纖維蛋白原包裹的白蛋白納米球,用偶聯作用使之聚集,電荷吸引使得人纖維蛋白原均勻地包裹球體表面,形成懸浮納米白蛋白球,與血液兼容。其滲透壓、 PH值以及顆粒形態, 都和人體血小板相似,因此可加強加快在內皮細胞處血小板栓的形成,提高血小板的止血能力。
而且,人造血小板只有在血小板活性激活之處才起作用, 安全(無毒, 無害, 無菌),保質期長,室溫保存期一年以上,易於儲備、運輸、使用和無限額供應,且無血型特異性,可以給任何人使用。
巨大的市場價值
人造血小板被應用在重症監護室及手術室(如手術、創傷,意外),手術前預防出血,手術後止血,意外事故中快速止血,及替代血小板輸給有血小板抗體的病人,預估市場價值為每年20億美元。
人造血小板也被用於癌症病人(化療放療後造血)和出血性疾病病人(縮短出血時間),預估市場價值每年至少5億美元。
燒傷病人在皮膚移植時會失去大量的血,每個病人平均要輸入2500毫升血小板,人造血小板在這方面預估價值為每年8億美元。輻射損傷(如核彈,核反應堆)的病人,3~4周內血小板明顯減少,人造血小板在他們的治療過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預估價值為每年3億美元。
在中國,人造血小板也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全國血小板需求量預計為每年至少100萬治療單位(250,000升)。 若每治療單位(250毫升)血小板計價2000元,僅彌補市場需求即為20億人民幣的市場價值。
Filplate的首席運營官時繼林,在接受矽谷密探採訪時表示,Fiplate的人造血小板研製,已完成了早期藥理藥效藥學研究,顯示了良好的臨床前有效性及安全性。
公司在美國內華達州擁有自己的製造工廠,目前每年可製造52,000瓶人造血小板,今後生產量可增至每年一百萬瓶。
顏重剛博士是Filplate的創始人及董事長,具有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遺傳學博士學位及邁阿密大學醫學博士,曾為美國加州認證的麻醉醫師。
顏博士不僅獨闢蹊徑,在生物醫療領域發現了一片市場需求旺盛的藍海市場,而且也重視專利保護:從1991年至今,Fiplate的人造血小板在美國,歐洲及中國申請到20多個專利,是國際上最具有競爭力和成藥前景的血小板替代品。
人造血小板早期研發經費都是由創始人顏重剛博士私人資金提供的。
2013-2016年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提供400萬美元用於人造血小板研發, 完成了藥學藥效, 質控和工藝放大研究階段, 目前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已獲得2個歐盟(2015)指定的孤兒葯藥品,並已申請美國FDA孤兒葯藥品。 孤兒葯是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罕見病的藥品,在美國,孤兒葯是針對病人少於20萬人的疾病的藥品。由於市場小,歐美國家對孤兒葯的審批給予眾多優惠,使得孤兒葯研製具有低成本、短周期和高收益的優勢。
時繼林告訴矽谷密探,目前,Filplate正尋求融資。A輪融資預計300萬美元,在2018年完成I期臨床試驗,並啟動並完成符合cGMP生產設施的設計和建設。。
Filplate目前發展前景光明,並且公司的規模持續擴大,所以對人才的需求也很強烈,如果大家有這方面背景,比如MD和生物醫學PHD,也可以投簡歷試一試哦!
有相關資源並且對Filplate感興趣的投資人,歡迎聯繫矽谷密探: contact@svinsight.com
關注 @矽谷密探
緊盯全球創新趨勢
謝邀,不懂。跑個題:我濟每次獻血同學們都非常積極,最後還會有一批人排隊半天輪不上。某種意義上挺值得驕傲的吧~
中國這麼發展必然出現的問題
自古對"血液寶貴"的認知,還包括"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之類的"傳統"
從計劃經濟給機關企業下指標要求獻血,引起大家對獻血的反感
媒體追求"眼球新聞"各種誇大報導采輸血負面事件
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醫療大躍進,但是沒什麼人關心血液的採集
最近流行的功利主義
相關部門對於獻血的宣傳和獻血主力完全脫節
醫生對於輸血的必要性認識不足,造成部分非必要的血液使用
還有很多東西,加在一起就造成了血液供應緊張
沒法短時間解決,我預測血液緊缺情況在未來的10-20年內不會得到有效緩解
如果要我說應對措施,就是漲價(應對措施,非治本措施)
現在血液價格已經放開了,漲價對於已經獻血的人沒什麼影響,反正用血也能報銷,但是醫生開輸血單子時就會更謹慎。
沒獻血的人,就要付出更大代價,也促使一小部分人為了以後能夠用血而去獻血。
獻血是自願的,道德層面的,既然我們的道德水平達不到那個層面,就用其他的辦法來搞嘛,相對於行政,我覺得經濟層面的手段更好,未來的後遺症也更小。
順便說一句,沒血導致不能進行門診手術,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讓病人不能手術的不是血站,而是整個社會致某些評論:沒事多看看書,少憤世嫉俗,真以為你的血抽出來就能用?不用加工?不用保存等等?這些不要成本?
自從大一加入志願者的隊伍,我就從那時候開始固定獻血,全血,半年一次,一次400ml。
我也曾嘗試給身邊的人建議說可以去獻血,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幫助到哪些需要的人,但是她們都對我的這種行為感到很敬佩但是自己並不敢去做,或者給自己找一個理由。有醫生曾到學校給我們做過獻血方面知識的普及,但是最後大家只是點頭說好願意付出實際行動的人寥寥無幾。
我想可能是大家自己骨子裡的那種略傳統的思想,想著自己的血液沿著管子從身體里流出去,極易產生一種快要流血而亡的感覺。其實並不是,獻血在200ml---400ml都是正常範圍內。可能會在一會的時間裡胳膊沒有力氣軟綿綿的,但是很快就會恢復了,對其他並沒有影響, 另外還有一個可能的說法就是曾經中國有地下血液交易的事情存在過,大家的印象都不是很好。我第一次獻血打電話告訴媽媽,她就有點生氣,因為沒有經過她的允許(我都20歲了那時候。。)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她還一直在認為外面的獻血車什麼的都是騙人的。騙取義務獻出的血去賣掉。這是我從血液來源之一:獻血的角度的看法,不知道對題主有沒有幫助鼓勵大眾無常獻血,然後醫院再賣給病人???這是要強行立flag???
沒有熱情是因為我們不瞎,儘管磚家總是說獻血強調獻血好處多多,百利無害,然而磚家自己怎麼不去獻,當官的自己不去獻,吾等屁民面對著未知的危險,去收穫屁用沒有的愛心?放尼瑪的翔
獻血人太少!血液不能生產!這是我首先想到的的兩點!
在今天,占多數人口的農村無償獻血率仍遠低於城市,據合肥市《無償獻血登記表》的統計結果,在擁有31.8%農村人口的合肥市,僅有1.6%的無償獻血來自農民。另一省會城市南昌市佔總人口 54%的農村居民獻血比例只有3%。除了在農村流通的采血車相對城市較少的客觀條件,更重要的原因是有償獻血的意識和大規模賣血者一直存在。
賣血這件事,是有跡可循的。甚至在1993年,低成本的「血漿經濟」使得農民「增收」,被視為帶領農民貧困人口脫貧的動力產業,從15歲到60多歲的農民紛紛加入這場「以血致富」的大運動。一些因獻血感染丙肝的患者接受採訪曾這樣形容獻血過程:「每次衣服袖子一擼胳膊一伸,人家開始抽血。賣完現場就把錢給了,給「血頭」一定的提成,抽完血每個人還能得到被子、麵包等禮品,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然而,在這樣雄赳赳氣昂昂的把賣血當事業的年代,為以後帶來了無窮後患。因存在大量不衛生、不規範的醫務操作,血漿提取成為血液市場病毒傳播的重要載體。南京醫科大學研究者高小飛等人的研究發現,在中國血漿捐獻者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概率是捐獻全血的三倍。1994年,河南省因輸血爆發傳染性病毒——艾滋病毒、肝炎的擴散,致使成千上萬人死亡,政府立即關閉了獻血站。就在人們以為獻血的悲劇已經結束的時候,06年,貴州省公開衛生數據顯示,乙類傳染病(HIV、乙肝等)的發病率、死亡人數和致死率分別增長了21.36%、65.38%、36.28%。同年,貴州當地政府因肝炎擴散,關閉了所有商業血站。
2012年,為解決龐大的血液供應缺口,衛計委通過新的《要求》,獻血者年齡上限更改為60歲。然而就是提高獻血者的年齡上限,也沒能解決中國血荒的問題,除去一些人相信獻血會破壞中醫所說的「氣」。更多的原因是擔憂血液感染。獻血環境落後也是中國人獻血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中國97.9%的無償獻血來源靠移動采血車或獻血站,其中53.4%來自移動采血車。相比采血車,采血站的環境更好,重複獻血率也更高,獻血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更低。惡劣的獻血環境也很難留住重複獻血者。再者人們對傳染疾病的恐懼大過為他人獻血的其實也是利己的觀念。這樣的想法帶來的後果就是一些人仍然保留有償獻血的觀念,而另一些人將恐懼無限放大,拒絕獻血。
如何防治血液感染,如何減少窮苦人因貧窮而賣血的經歷,仍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錢錢錢 還是錢啊 功利之心這種東西,人非聖賢大家都有,在當今社會這種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下只有悠閑的大學生是獻血的主體了吧。(大學生大多還是抱著裝13的心理去的,獻完血照個相發個朋友圈,哇,我好有愛心,科科)
我們學校每年都會組織獻血,都有補貼,幾百塊吧,那人真是烏央央的。(雖然去年的補貼現在還沒到,要給領導一層層剝點油水嘛)
相對的,醫院賣血卻賺的盆滿缽滿,這種心理落差總歸是有的吧。
總得來說,這是一種時代問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社會節奏和社會文化傳統不一樣,跟美國什麼的比是真的有點耍流氓了。
畢竟你總不能要求已經為了生活,精疲力盡的人還要滿世界找獻血車獻血吧?推薦閱讀:
※活剝龍蝦和活剝狗哪個更殘忍?
※歐美等國是否真的不吃轉基因食品?
※害怕那些看上去異常熱情的貴賓犬?
※這段話是不是偽科學?
※有哪些動物遇到威脅身體立刻變大或者擺出誇張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