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進口車稅那麼高?是為了國產車的發展?受益者是誰?


有句老話,英國一位著名的財政大臣說的,收稅好比拔鵝毛,又要多拔毛又不能讓鵝叫喚。換句話說,收稅的技巧就是得找到最老實忍耐性最強的鵝死命的薅。所以在封建時代,稅率最高的商品是鹽,現代則是煙草和酒(某些國家),因為對於這些商品的消費者而言,價格再貴這些東西也得買,需求剛性很大,對稅收耐受程度高,如果耐受程度不高的話,政府抽重稅我就不買了。進口車和奢侈品也是如此。對於這些商品的消費者而言,多交個幾萬幾十萬的稅根本不在乎,關鍵是得有面兒,如此一來政府為什麼不樂意多收點稅呢?其實現在國產車稅率高也算是這個思維的遺產,因為在早先,任何私家車,不管是不是進口,都是奢侈品。


基本同意 @崔磊的觀點。也有一些不太贊成的地方。

為什麼要有比較高進口關稅?(目前是25%)

第一個原因:中國政府希望做大本土汽車製造產業——這是一個能賺不少錢,能吸引大量外資,有巨大稅收,同時解決大量就業的行業,對於中國這種人口多、市場潛力超大、經濟技術基礎差、土地多的國家來說,選擇這樣的行業,太正常不過。

但是大陸最初是沒有汽車製造的技術的,那麼只有靠引進外資。

假設沒有進口關稅或者進口關稅很低,外資就未必願意來中國投資整車和零部件製造——他們在政治上又不跟天朝真心親善,他們完全可以在泰國、韓國、日本、台灣、印尼,隨便哪個適合造車的地方大量造車,然後出口到大陸銷售。

如果我們假設泰國造車的成本和大陸相當,同時假設跨國公司從泰國出口和大陸本地製造的同款產品,定價相當,那麼對於中國的本土消費者,實際上區別不大——但是中國就損失掉了一塊龐大的GDP、就業、稅收。這些經濟活動很可能會留在國外而不是天朝。

實際上,如果沒有關稅,外資恐怕就真的不來了——因為中國政府還是比較有野心的,不僅想要引進外資造車,還希望嚴格監控、吸收他們的技術、分走他們的利潤——我們還有一個特別的法規是,外資在華造車,必須與本土資本合資,並且持有股份不超過50%。

這樣的野心通常不會被接納,跨國公司在全球各地的大型生產基地和大型銷售公司,通常是獨資的,憑什麼出讓50%的股份給你。但是考慮到你是一個十億人口大國,那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吧。當然,這些跨國公司也不是善類,他們有辦法在其它的環節找回一些平衡——但是無論如何,出讓50%甚至更多的股份,總是一個討厭的事情。

關稅很高,那麼進口和本地生產的定價方案就會差價很大,為了長遠競爭力,董事會很有可能選擇在中國投資,做本地化生產。

如此來看,這個關稅政策,確實逼迫讓幾乎所有的跨國汽車公司都在華開設了合資公司,達到了最初的目的。

這些合資公司幫助國內培養了汽車龐大複雜的產業鏈和人才。為本土品牌孵化提供了環境。

比較遺憾的是:原先計劃引入投資然後吸收技術,並未如預期在國企為主體的汽車集團完美實現——實際上,合資業務越是成功的國企集團,賺錢越輕鬆,越沒動力艱苦奮鬥打造本土品牌。真正開花結果,大多都在蕭牆之外,比如吉利、比亞迪、長城這些完全沒有合資業務的民營企業,或者一些合資業務開展不順利的國企,比如上汽通用五菱。

(當你向市場施加一種干預政策,你會有一個預期,但是結果並非完全能夠預測和掌握)

在引進外資已經成功的基礎上,是否還需要保留關稅呢?

這就有了第二個原因——保護本土汽車製造公司。

這種「本國幼稚產業保護論」是經濟學初級教材的必修課題。很顯然,本土汽車公司如BYD、奇瑞、吉利等,一定是從這個關稅政策中得益的。

中國目前已經引進了幾乎所有主流跨國車企的投資,這些車企數十上百億RMB已經丟在這個土地上,肯定是要按照你的遊戲規則來玩的。但是還有一些企業並沒有進來投資,或者說並沒有進來很多。比如說韓國的雙龍,比如馬來西亞寶騰,比如暢銷東歐的廉價品牌Dacia,比如印度的Tata。

如果沒有關稅,他們的車也可以輕鬆進入國內,跟定位低端的國內本土汽車廠對掐。

關稅25%足以讓這些低端品牌喪失競爭力,所以大家看不到這些牌子——對了,雙龍還在堅持進口,大概因為韓國人比較有毅力吧,明知沒戲,還在強撐。

廉價車進口是沒戲唱的,所以進口的最終都是高級車。

這就有了第三個原因:允許富人買奢侈的高級車,但請多納稅——比起我國很多稅制的設計對窮人和中產並不太公平,這個稅制大可以說是關愛百姓的。

總的來說,我認為關稅政策,得益的是本土汽車製造業(包括外資在華合資公司,包括內資公司,包括汽車產業鏈條上的零部件、經銷商、營銷公司等等),但我不敢說全國人民是得益的(這裡我和 @崔磊 的觀點不同)——我看到曼昆的經濟學課程上說,關於「幼稚產業保護政策」是否有利,這一點是有爭議的。

關稅確實讓汽車行業獲益了,也增加了國內的就業和汽車相關經濟活動——但是,關稅畢竟扭曲了經濟資源的市場化分配,他會產生很多連鎖反應。

我們能清晰的看到對汽車行業的顯著益處X,但卻很難統計對汽車行業之外所有的經濟活動的不顯著負面效應的總和Y。

Y裡面可能包含:

因為中國堅持進口關稅而在WTO等國際貿易規則中需要犧牲其它行業的利益——比如說,我們既然不讓別人的汽車公司來自由銷售,那麼歐洲也可以對我們的鋼鐵廠做一樣的事情。

因為關稅保護,而導致本土公司不夠有進取心,不夠有危機感,從而效率偏低——我們已經看到本土汽車品牌的造車水平在過去20年大幅的進步了。但是目前本土品牌已經瓜分了大約1000萬年銷量的國內龐大市場,可是出口總量一直很低,2015年還不到100萬。這個比例間接說明了,咱們的本土品牌還是比較弱的——內戰湊合,外戰外行。

因為進口關稅,阻礙一些合理的經濟需求被滿足。跨國車企的一些本來定位平民的車型,只要定位相對小眾,達不到在中國生產的經濟規模(比如5萬台銷量一年),就必須進口,價格過高,註定成為有錢人的玩具。代表作:大眾尚酷,福特野馬,雪佛蘭大黃蜂,標緻RCZ,本田CRZ,豐田86,豐田埃爾法等,其實都是平民車款,硬生生被關稅變成昂貴的東西了。非常明顯,我就是受害者之一,在野馬賣到40萬的情況下,我想我還不夠愛她。因為在美國,她明明和蒙迪歐價位接近)

X和Y究竟誰大呢?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計算。

補充一點,關稅在未來將如何演化?

個人預測汽車關稅長遠來看會階梯式漸進下降,穩定在5%-10%之間。

一方面,你不能永遠為本土汽車製造(包括本土品牌和本土生產的外資品牌)撐起保護傘。如果別人帶著遠程海運和關稅的包袱,還能分你的蛋糕,那是你自己的問題。這種落後的汽車公司,如果到時還活著,應該死去——在產能已經過剩的大背景下,最近兩年新汽車公司依然層出不窮,令人感嘆我們的經濟政策,似乎不逼汽車行業步鋼鐵、水泥、房地產、家電的後塵,誓不罷休。

一方面是國際貿易的壓力,我們作為製造大國,總是希望把貨物儘可能的出口到別人那裡,別人也自然希望出口到中國這個大市場。順手推舟,做個交易,或許對雙方有利。

### 最後插播一則廣告:

在幫朋友招賢:1 社區運營 2 與汽車及其周邊相關的內容創作 # 有興趣的朋友敬請私信,誠盼


鄧小平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

現在富人是不少了,他們開廠礦,僱員工,交稅,拉動經濟,確實做了不少貢獻。

不過在國家看來,這當然還不夠,既然有錢,當然應該再多做點貢獻。

所以進口車高稅收。

你是先富起來的人,理論上來說,你多交點,中產階級和窮人就可以少交點,畢竟國家每年的稅收都是有目標的。

你說你不富,但是想買進口車?

國產和合資已經有幾百款車型可以選,你還非要買進口車,系統默認在你頭頂上打了一個「先富起來的玩家」標籤。

其實,富人需要顯露自己的階層,

就算是挎包,富人也會買80萬的愛馬仕。

就算是腕錶,富人也會買120萬的百達翡麗。

他們要的就是比你貴的價格

就算進口車沒有高稅收,價格降下來了,市場還是會催生更貴的供富人顯示不同身份的汽車,這是對自己身份進行確認,他們要的是價格比你高,東西比你好,你們大多數人都買不起才是終極目的。

所以現在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先富起來的人並沒有嫌進口車貴,但是網上很多離富起來十萬八千里的人卻在抱怨進口車稅太高。


對於爭議比較大的方面,用通俗語言在最後更新一下

這麼簡單的問題被答成這樣子,也是醉了

首先說,進口關稅保護的是誰?

當然是首先保護國產汽車。

1.保護國產車的目的是什麼?

保障國人就業。

請記住,一汽大眾的速騰、廣汽豐田的雷凌、吉利的帝豪、奇瑞的艾瑞澤5,這些都叫「國產車」

國產車,顧名思義,他們都是在中國生產、中國銷售的車型。

在中國生產,就會帶動上下游很長的產業鏈,進而促進產業工人就業。

一個汽車公司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就業崗位,以及每個公司帶動上下游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就業崗位。

而假如進口車關稅低,那麼在大家對進口產品盲目崇拜的情況下,進口車會輕而易舉衝垮國產車的市場,進而導致產業崩潰,工人失業,等等問題。

至於高票答案用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來舉例,是很片面的,自主品牌被稱為「國產車」,是用詞上的錯誤。自主品牌車輛只是國產車的一部分

2.受益的是誰?

受益的是全體國民。

最顯著的就是上面提到國產車,包括合資和自主品牌成百上千萬的從業者。他們通過勞動獲得報酬,進而會將報酬用於消費,促進其他行業發展。例如廠區附近的飲食、娛樂、零售等,以及延伸出去的相關生產廠商,比如服裝企業,飲料企業,網路公司,相關廠商從業者,相關從業者的家屬。等等,這些都是受益者。

其次,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進口車,誰買?

肯定不是一個月幾千塊的小白領或者中低收入群體。幾乎絕大多數都是富裕階層。既然如此,進口車的關稅實際承擔著,就是中國的富裕階層。關稅越高、排量稅(根據排量收取的消費稅,進口車往往大排量居多)越高,富裕人口在買車時承擔的稅額就越高,意味著他們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

那麼收上來的稅,都用來幹嘛了?

國務院關於2014年中央決算的報告

每年政府決算報告都有。

可以看到,稅收通過各種方式,用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公共安全、交通、軍隊、農業等等一系列投資。這些投資最終的受益者,還是全體國人。

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很多人抱怨中國進口車稅高,我真是好奇這些人到底是些什麼人。

至於排量稅,這個只跟排量有關,跟進口與否沒有關係。國產車排量到了某一檔,也會被徵收排量稅。

更新

爭議1 關稅的負面效果

這一點是有的,但是也是值得探討的。正如很多評論指出的那樣,關稅的存在,是讓國內消費者失去了以較低價格購買廉價進口車的機會的原因之一。而國產車,包括合資和自主,在一些方面與進口的同級別產品有差距。

在經濟學上,這就是損失的那部分「福利」。

有知友提到一課經濟學那本書里,也提到了種種福利損失。

然而,正如我強調的,關稅保護了國內汽車產業,給了成百上千萬的產業工人和產業從業者以工作。

而中國的情況特殊在,這些人,尤其是大量一線技術工人獲得崗位的過程,正是城市化的過程,他們原本都是學歷低、生產能力低、產值少、收入少的農村人口。

換句話說,有能力買廉價進口本的消費者損失的那部分福利,很大程度上轉移到了這些曾經的低收入群體手中。

正如有答主提到,這也許就是先富帶後富的意義吧。

另外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是全球性問題,各個經濟體基本或多或少都存在。

你們猜,反傾銷問題,誰是最大受害者呢?

沒錯,中國。

按照不少小清新的邏輯,中國對外「傾銷(請注意,用了引號)」商品,進口國(以美國為首)的國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來買東西,如此造福人民的事情,政府為何還要反傾銷呢?難道美國不知道自由貿易的好處么?不知道關稅的福利損失么?

他們當然知道,但他們的目的也是保護本國相關產業。保障工人崗位。

因此,西方很多國家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以此來確立自己在反傾銷調查和訴訟中的優勢地位。如此一來,當中國商品進入相關國家市場後,如果對自己的產業造成了衝擊,就可以祭起反傾銷大棒,對中國商品徵收反傾銷稅。

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從這一點上講,作為世界經濟舞台的一員,中國在部分弱勢行業進行貿易保護,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別人都在保護,就你一個傻不拉幾完全開放,那不是找死么?

爭議2 國產車品質不夠,進步太少,爛泥扶不上牆等等

這些評價只能說過於片面,不在汽車行業里,確實很難理解。

國產車我們習慣上分為合資車和自主車

合資車,去上汽大眾,廣汽豐田等。他們的產品,是不是跟進口的同級別產品一樣?

理論上確實有區別。

然而把鍋推給關稅,恐怕過於武斷。

進口的汽車實際上也是合資車外方產品,即便沒有關稅,這些廠商是不是會主動向中國出口廉價車型,衝擊自己的中國國產市場?

大眾會不會向中國出口捷達,衝擊國產速騰、凌渡的市場?

而且,國內市場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足夠讓合資公司在成本可承受範圍內努力提升品質。

實際上根據大眾集團內部統計評價,上汽大眾工廠出產的產品品質實際上排名其全球工廠前幾位。

而自主品牌,過去十多年取得了長足進步,雖然與合資還是有差距。

這種差距,與關稅的關係就更遠了。

實際上,來自合資產品的競爭,足以給予自主廠商努力的動力。但為什麼差距依然不小呢?這是由工業的特點決定的。

工業的成長需要的周期是非常長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技術水平,還有產業鏈的培養,產業工人的培養,甚至與人口素質有關。

而且,工程上許多東西,沒有足夠的積累,根本不可能掌握其中的核心技術。

就汽車行業來說,一輛車的市場生命周期大概是5年,算上研發階段大概超過7年。因此,汽車企業經驗積累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循序漸進的。

舉例來說,第一代產品上市後,很快出現了若干問題,那麼一部分這些問題可以在還款車型時予以解決,但更多的問題需要等五年後換代時才能解決,甚至需要未來推出全新車型的時候予以解決。汽車行業不像互聯網,今天發現個bug,明天可能就可以修正。

所以,二十多年的歷史還不足以讓自主品牌積累足夠經驗。但如今自主品牌產品比起第一代產品,與合資的差距已經在大幅度縮小了。

之前我回答過相關問題

如何評價自主品牌汽車? - 崔磊的回答

3. 關於觀致

在評論里,很多知友捶胸頓足,聲討自主車品質不好,總體上比不上合資。

這一點我是承認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屢次提到觀致,以至於有人說我是觀致汽車的公關。

我只是個汽車媒體,在汽車行業里幹了兩年,工作崗位原因,接觸到很多普通從業者無從得知的信息,因此對於自主品牌也有更多了解。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支持觀致。

一方面,他是中國品牌中起點最高,產品素質最好的產品。其產品完全可以比肩同級別合資產品,而且這不是媒體捧某「最美中國車」那樣靠營銷搞出來的媲美,任何人只要不報偏見,對車有一些認識,去看了實車,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另一方面,觀致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的國際化造車體系、標準和經驗(人才)。這也是它的產品品質高的原因。

正因為對中國汽車產業有種種的期待,我才會把這種期待和希望寄托在觀致身上。

至於銷量低,最大的原因就是知名度低。所以我動不動給他做廣告,也算是為中國汽車產業做的一點小小的工作吧。


有意思的現象是

當進口車高關稅的時候,

一些已經合資生產的車型的定價與美國價格差距不大。

而某些車型是美國價格的幾倍。

在中國就有了很有意思的現象,一些代步車到了中國成了富人款。

一些原本定位不低反而成了中級車。

原本關稅是保護本國企業的。但是你搞合資繞開,合資的大眾通用豐田打的奇瑞比亞迪不要不要的。

日韓是初期合資學技術,然後就自己幹了。中國是關稅拉高外資品牌檔次,合資廠吃蛋糕。

合資車的問題是掛外國的牌子,在中國生產,培養了一大批利益共同體的買辦。

韓國汽車工業當年也是爛的不要不要的,沒關係,基本學會怎麼造車了,政府扶持大集團,產業鏈,把合資趕出去。要不你買進口車,要不你買韓國車。

買進口車不僅僅是稅的問題,還有各種非關稅壁壘調查你,總統都坐自己的現代,雙龍。企業社長也沒買了。老百姓大多韓國車。韓國車質量從慘不忍睹到一點一點提升,現在大有接近日本車的勢頭。現代現在也是汽車巨頭之一,韓國自己的汽車產業鏈也一點點建起來,自動變速箱還能給中國企業供貨了。

中國在不知道怎麼造車的時候,合資是必須的。等到奇瑞,比亞迪這些起來慢慢起來,目前已經會攢車,什麼博世,博格華納,菱重都在中國設廠以後,就可以逐步放棄合資的拐棍了。

結果買辦牽頭,一續約又完了。

現在是進口高關稅拉高國外品牌形象。消費心理就是這麼賤,不管東西如何,貴的就是好。

知乎有什麼披薩和肉夾饃的比較,什麼披薩就是大餅加肉太low,一個披薩就小資的不要不要的,結果倫敦的同學告訴你,倫敦肉夾饃4磅,超市12寸披薩1.2磅。到底誰高貴一點?

高關稅拉高品牌形象,然後合資用比進口車低的價格收割利潤,結果就是在生產成本低的中國,中國消費者自己買車反而是貴的。

本來保護自主品牌的高關稅,成了合資廠的紅利。自主品牌反而被合資層層打壓,政策都不能沾光。

如果不續約,到了某年,外國品牌全部退出,你或者買高價進口車,或者買國產車。技術什麼的自然就進來了,國產企業自然也就扶持起來,至少出兩三個現代吧。

100萬的賓士是身份體現,而它原價只有30萬。誰都買得起,就不是身份標籤了。

人們反而可以注重汽車本質的一些東西。國產車做好了真有機會。而現在國產車即使做好,品牌就被壓死了。


真奇怪你們知道么?

家裡沒什麼背景的孩子義憤填膺的控訴應試教育。

買不起豪華進口車的人在控訴關稅太高。

被保護的一方總是覺得站在對立面說話,真的很奇怪的知道么?


唉。好多沒有去過西方國家的往這兒硬答。。。。還強插各種意識形態。。。就算沒有去過西方國家,也要會幾種洋文,多看幾家外國網站再說話啊。現在的年輕人啊,真是圖樣圖森破。

以上是吐槽。

第一,對進口車徵收高額關稅,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中國。進口車關稅最變態的,也不是中國。所以說,看到一個車,直接去對比中美的入門車型價格,是不合理的。這個,直接截圖最有說服力。

下面展示的是在美國銷售的現款現代雅紳特,對應國內的瑞納。看到這個建議價格了嗎?以至於我都懶得貼詳細配置表上來了。誠然,10萬7千塊錢,相對國內的瑞納,你得到了比國內的G4FC更先進的發動機,得到了6速自動變速器(國內是4速),多了個中央扶手箱。但是這明明是國內朗動的價格啊!

第二,如果說高稅率是為了保護本國勞工利益,保護本國工業,保證中產階級可以消費的起普通的汽車。那我給你說,然並卵。

一個鮮明的栗子就是南美的阿根廷,這個國家對所有汽車課重稅,重到啥程度呢?簡單說,小車消費稅是30%,高端車是50。不過,新上台Macri的政府要大幅度降稅。

大家知道南美也有神車嗎?

對!也是das auto.

智利我沒去過,巴西,阿根廷街頭看見大眾的概率簡直是太高了。而且大眾在南美賣的也比同類競品貴一點點。下面我給大家貼一下阿根廷官網上大眾汽車的售價,讓大家看看。

當年上海大眾引入過這貨,但是失敗了。

隆重介紹【大眾高爾】由巴西大眾開發,南美神車。選擇它,就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信仰。

Gol trend的起售價為199000阿根廷比索,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89500元。

我們來參觀一下這可憐的配置。主副安全氣囊。駕駛員座椅高度調節。4個揚聲器和2個高音喇叭。可以摺疊的后座。行車電腦。「內飾細節美觀」(我靠,這也算,)。帶有藍牙,USB介面和SD讀卡器的CD機。自發光儀錶盤。車頂天線(我靠)。14寸鋼輪轂。175-70-14的輪胎。三點式自動張緊安全帶。發動機電子防盜。唉?ABS呢?對不起,最低配沒有。你看我在右邊圈出來了。

這車,要是放國內賣,你認為定價多少錢可以使他月銷量過2000?

理論的東西,很多答主寫的已經很好了,我就是來貼圖的,哈哈。


各個行業的國字輩企業都得益於這種政策保護


我就看不得這種「我慫我有理」的價值觀!日本汽車怎麼發展的?韓國汽車怎麼發展的?都靠關稅保護?國產車自己慫,憑什麼要全國百姓替你買單?高票答案洗地能把徵稅扯到就業上,還有一群人跟著起鬨的,什麼時候就業能靠收稅來解決了?什麼時候這個世界的國際貿易變成單邊的了?

舉個簡單例子:A國向C國出口汽車,C國向A國出口紡織品和小家電,現在C國對汽車收稅,A國自然會對紡織品和小家電收稅,人家也不傻。關稅高到一定程度,生產紡織品和小家電的工廠日子就過不下去了。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你們汽車廠的工人要就業,紡織廠的工人就活該餓死?

在一個高關稅的世界裡,佔便宜的總是進口國,吃虧的總是出口國,天朝屬於哪一類?豁出命去保護汽車業,造成的結果就是被排除在自由貿易世界之外,踢屁屁為毛把你踢出去?自己不放開市場,別人為毛要對你放開?


曾經,大家都不買國產手機。但國外手機好像沒有出過什麼高稅。國內手機也沒有活不下去。

國外的高端手機,和高質量手機進入國內,最終培養出,小米,魅族,一加..等等國產手機。

國產手機用性價比,高質量慢慢贏得了市場。

而他們,也便未受到什麼保護。

有人說,進口車不收重稅的話,會逼死國內汽車。

我不信。

有錢賺的行業,一定有人會去做。

----------------

有些人覺得我這樣比喻不合適。

是的,確實不合適。

但你說汽車難做,就是進口汽車高稅的理由?

為什麼我們國家和別國家同水平收入,他們卻能開的起舒適的車,玩的起平民跑車。

而同水平收入的我們,卻只能開國產差一點的車。

憑什麼?就憑所謂的保護?

高價,高稅收變相的剝奪了我們的勞動力。

假設A有一百塊。

到B店買車。

原本A可以用100塊錢買2輛50元的汽車。

但這個汽車漲價了。要賣80。

A沒有辦法,100塊錢只能買一輛車了。

這已經是

變相剝奪了我們所有人的勞動力,和金錢。

錢變得不值錢了。

A買的車貴了,油也貴了。

A是賣蔬菜水果的。

原來5毛錢一斤水果已經變得賺不到本錢了。

A開始漲價,要8毛錢一斤了。

C是從外地來務工的銷售員。

原來5毛錢的蔬菜沒有了,

C要花更多的錢去買生活用品和食物了。

C一個月原本減掉房租,食物,日用品之後可以存一點小錢的。

而因為物價的上漲,導致C不僅不能留下一點錢,還越來越不夠用了。

中國的物價上漲你們不覺得太過快了嗎?為什麼?我們今天的錢,變的越來越不值錢。

物價上漲變相剝奪我們的勞動力,時間,精力。

高稅收真的是保護?

如果這算是保護。那房地產高稅保護誰?

石油高稅又是保護誰?

中國確實不是進口稅最高的。但為什麼要和那些比來顯示我們稅交的不是最高呢?

不是最高,但也很高好嗎!

保護?誰?

-----------

大家不要再糾結手機的問題了。我已經說過了,這不是一個恰當的比喻。並且任何事情都沒有辦法比喻。

但我講的大概意思希望你們能明白。

我們討論都是重點是,是否需要用高稅收來「排外」,來支持國產車。

我還是用手機做一個比喻,這依然是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還有人糾結手機的問題,我覺得,你人可能有點問題了。

假設我們讓蘋果,摩托羅拉,諾基亞等等手機給他們高的進口稅,目的保護國內的手機行業。(我知道國外的很多品牌手機是我們國內組裝,我只是打個比方,如果你還是糾結這個手機不需要交進口稅這個問題,那我覺得你沒必要繼續看下去了。會浪費你時間的)

iPhone原價6800 交稅後1.4萬左右

三星s7原價5688 交稅後1.1萬左右

諾基亞 950xl原價5499 交稅後1萬左右

那麼這樣的話,平均我們國內的低價手機在平均5千左右。

我相信小米,一加,魅族,估計就不是1999了。應該是3999了。這已經算是高性價比了吧?

月收入5千。

在國內,開不上車,用破手機,娶不上老婆,買不起房子,看不到好電影。如果你有小孩,你每天和他們看喜羊羊....(哦,這個收入是買不起房子,娶不上老婆的呢。所以沒有後代。)

在國外

至少開的上一般的車,買得起破房子,吃得上不算好吃的安全食品,偶爾去看看電影,出去旅遊一趟...(女朋友還是沒有)。

一個房子的稅,至少要30倍的稅務才能提高國內GDP哦。這樣我們窮人整體收入好像從300變成了1萬呢!好開心呢!

進口車稅務怎麼能這麼少?至少60倍的稅務才能完全杜絕國外的車進入我們的市場。這樣我們人人買國產。國產車左右不用賣10來萬了。可以賣到30萬,40萬。這樣車企就能賺到足夠多的錢,繼續改外觀,每年改一次,繼續賣了。

我們為了保護環境,節省金錢,是絕對不會花錢去做什麼提升油品這樣浪費錢的事情的。我們要收20倍的排量稅,15倍的石油稅,這樣,大家就算買了車也可以不開車,我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空氣也會變清哦。

大家努力搬磚,每天賺5塊錢,去買食品。還能給國家交10%左右的稅,來表達我們的愛國之心哦!

對了。看起來國外手機好像是沒有交關稅的。但實際他們的零售價已經算上了關稅的。所以,你哪怕去買港貨,或者其他國家同品牌的產品,運到國內,如果正常交稅的話,價格是和國內零售價差不多的。當然,偷渡不交關稅,買的東西是違法的。那些說手機不交關稅的人...你們好自為之吧。

-------------------------------------------------------

評論區很熱鬧。有認為我胡說八道的,也有覺得我可能是對的。

其實我講了半天,就是想表達,高稅收其實是變相剝奪我們的勞動力、時間和精力。

我們相對其他國家,我們的物價上漲過快,手上的錢貶值的也太快。這個你們可以應該可以感覺到,也可以自己找資料看看。

當然物價的上漲肯定不僅僅是高稅收,也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但高稅收影響應該是比較直接的。

至於增加就業崗位。我覺得,乾脆閉關鎖國算了。國內汽車業豈不是更發達?

「高稅收是保障就業」我覺得這簡直是扯的不能再扯的事情。

就好像我比喻的一樣。如果一輛進口車在國內本來應該賣10萬的,但因為收了高稅,卻要賣到15萬,甚至更高。那就會讓本應該賣5萬的國產車,變成賣10萬。因為沒有人和他競爭。

我們的收入本應該可以買到一輛不錯,且便宜的國產車,現在卻買不到了。只能用低價買更差的車。

其實國外也有增加進口車的稅務。但也沒有這麼離譜。

至於高稅到底保護誰?

我覺得知友說的很好

誰收稅,誰受益。

適當的稅收,有可能保護我們的產業(我只是說有可能)

我覺得弊大於利。


深夜更新:

我是來打某人臉的。

高票的答案照搬今日頭條,別人辛苦寫的東西被你搬到這來獲得點贊,真的是別有用心。作為知乎的友善一份子,有必要提醒你尊重版權,轉載註明出處。

附上鏈接: 中美轎車不能不說的秘密

http://m.toutiao.com/i6228022250558194178/?wxshare_count=2pbid=13552659344

——————————分割線——————————

原答案:

車稅主要有三種: 關稅,增值稅,消費稅。

其中消費稅按排量區分。排量越大,消費稅越高。消費稅佔總稅比是大頭。這是主要原因。

其二。經銷商也要賺錢,同時為了該車國產後有調動價格的空間。

其三,一些國人的消費心理- 炫富,買買買。

二三點造就了某些錯覺,認為稅太高是問題所在。

高稅率當然是為了保護國內企業的利益。參見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內容。利用國產車比進口車便宜來吸引消費者。

要是國內企業足夠強大,國家可以降低稅率啊,但看看現在國內汽車行業狀況以及發展歷史,這種想法那就算了。

不過我還是建議買進口車。

畢竟競爭是很殘酷的~


保護一汽這種公司不破產


先下結論:老百姓不得不為進口品牌汽車支付高額關稅主要是因為國產汽車工業的無能。高關稅在一定程度促進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主要受益者是相關壟斷利益集團。

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到看到有的答主宣稱對進口汽車徵收重稅,受益的是全體國民時,我坐不住了!!!

某位高票答主說「 而假如進口車關稅低,那麼在大家對進口產品盲目崇拜的情況下,進口車會輕而易舉衝垮國產車的市場,進而導致產業崩潰,工人失業,等等問題。」

是的,如果沒有關稅壁壘,以上發生的概率頗大。

但是,這位答主,您有否思考過為何從建國至今國家在汽車工業投入了巨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老百姓還會對進口汽車盲目崇拜,他們還會輕易被進口車衝垮呢???他們若有本事把國產汽車工業做大做強到能抵禦歐美品牌,難道上下游產業鏈會垮塌,工人會失業???

他們究竟都把錢花在了哪裡???

絕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從未排斥過選擇國產車,哪怕離物美價廉相差十萬八千里,但他們國產車企真的有努力過么???

幾十年了,他們除了山寨還是山寨,有做出過真正有自主創新的高品質產品么???

別怨老百姓選擇進口品牌,因為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善良的國民被你們這些所謂的良心車企給徹底的傷了,已經對他們絕望了!!!

他們就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

他們一無所能,除了腐敗和侵吞國有資產!!!

然後,他們竟然只能靠其他國民承擔本不應承擔的高額關稅來養活,苟延殘喘。

停止洗地吧!!!

SHUT UP!!!

=========分割線===========

p.s. 鄙人也算是 N分之一個汽車業界人士,從行業受惠頗多。

但,愛之深恨之切,有感於恨鐵不成鋼,以上拙見,言辭略激烈。

同意請點贊, 不同意本人觀點可以發表反對意見;若有謬誤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p.p.s. 和諧社會,謝絕約架。接受知友發表言辭激烈的評論或意見,但拒絕粗俗及不文明言語。

…………………………………………

就是這樣了。


保護國產車及其上下遊行業。。。但這個說法怪怪的,因為除了汽車行業,其他行業怎麼沒有這麼嚴重的保護出現?按理說,就製造業而言,中國的生產成本明顯要低於發達國家,國產車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也不輸國外產品,很多民營汽車品牌在海外銷量就有著明顯的優勢。因此,國內對進口車的重稅政策其實是想讓水漲船高,普遍提高汽車的整體價格,提升汽車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來說,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而言,汽車的人均保有量達到歐美的水平絕對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城市發展的壓力,整體提高汽車價格,抬高了擁有汽車的門檻,同時高溢價的受益又可以彌補銷售量上的損失;另一方面,汽車產業鏈的成功容易成功複製,而且帶動GDP的見效快,吸納的就業人數多,將價格抬到一個普高的程度就更容易出成績。當前的受益者很享受這個過程,但這樣的受益是否能夠持續?與此同時,又有哪些潛在的危害?目前中國的汽車工業已經到了騎虎難下的時候,政府採用不斷嚴格的標準淘汰不達標的舊車、推動新能源等手段來維持汽車行業的不斷增長,同時,城市交通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當汽車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機器人工廠代替了工人,電子化的銷售環節更加精簡,產業工人的吸納能力就一點點退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國產車之間也會有競爭,而競爭必然導致價格下降,因此要保住高關稅的成果並不容易,還要面對其他國家的反貿易歧視,未來必然有個點,關稅政策乃至整個行業開始反轉。


中國人民平均每三個家庭擁有一輛私家車。有些人呀,平時說著社會公平,豪車徵收高額稅賦就開始噴趙老爺。你說要是真收到你頭上罵兩句也就罷了,比如像我去年提了台車給國家貢獻差不多兩倍車價。

問題是像樓上諸位精神有錢人,我就很不解了,你也配?中國一年稅收額就這麼多,有錢人少交了,窮人就多交,你的屁股在哪裡?明明是窮人,要多交稅了還覺得是好事。

還有些人居心叵測,在這裡說進口車稅降低受益的是老百姓,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兩萬多人民幣,能買車就已經是人生贏家了,更別說進口車,叫自己老百姓,你也配?


謝邀,我就講兩個親身經歷。

1. 和一個國外車廠的生產工人聊天。合資新車型國內投產的時候,他到中國幫忙指導過。我見過他們國外車間的工具櫃,經常是每人一套價值大概在10萬RMB數量級的工具,種類非常齊全。他給我說,在中國幫忙指導的時候用過中國工人的工具,扳手經常一天可以壞10把。然後還有一個更驚人的,他說你知道么,打孔缺電鑽的時候,經常用什麼打孔呢?用焊槍。。。焊槍。。。焊槍。。。。

2. 在中國和某豪華車國外研發負責人聊天,他對我說:我們和其他很多中國合資主機廠不一樣,我們在中國的製造標準和全球其他地方都是一致的。然後,我們笑了。你問我信么?對比下國標和歐標美標,再想想國標的執行力。都是資本家,國際競爭這麼激烈+收入主要看中國市場,採購部門天天在爭分厘,能賺的錢他們會丟掉么?就是國外廠商講情懷,合資另一方也不會同意吧。

當然最近幾年國內合資或者自主車的質量和標準也在不斷提高,這是必然趨勢,但是需要時間沉澱。如果現在進口車型和國產(合資或者自主)的競爭車型價格接近了,還有人會買國產的么?不講情懷,講性價比,講質量,講可靠性的話我是不會買。

要問進口稅的最直接受益者是誰,那當然是不需要交那部分稅,但是直接受進口車競爭威脅的那些車型,比如合資同款。要問進口稅能再大幅下調么?呵呵,行業現狀應該客觀上接受不了吧。


來,美國的謳歌TLX和雅閣,相近定位的差價是3000美元,然後謳歌進口後,呵呵.......................

這種政策性的保護每個國家都多多少少有,日本我知道是沒有的,但是中國的保護,呵呵,簡單粗暴


受益最大的肯定是中國的汽車工業了。這是明擺著要保護的。其次在制度的設計上來講,受益的是大部分不買進口車的百姓。

但是現在有這樣的問題,合資車和自主品牌的車,他們賣的價格照樣不低,為什麼?因為有進口車這個大底拖著。你們不買我這些並不便宜的國產車,那你們就去買天價的進口車吧。

那麼進口車的這些稅哪裡去了呢?各種政府項目裡面,這些項目都是靠政府的稅收來支付的。龐大的公務員群體的工資,也是主要靠這些稅收來支付的。再有呢,吃肉喝湯的多了,怎麼也會撒些在地上,比方養豬什麼的。。。


看看南非


首先,稅收歸誰,誰就是最大的受益人。

其次,進口汽車的替代品,主要就是國產汽車的生產者受益——注意,是現有的汽車商受益,而不是汽車產業受益,競爭越充分,行業發展水平越高。

第三,稅收的制定也要參考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意見,國產汽車商會對政策制定者進行利益輸送,以期對進口汽車徵收並且更多的徵收關稅。政策制定者也受益。

————————

有高票答案說,關稅保障了國內就業,不對。

從總量上分析,關稅消耗了國民財富,消費實際上下降了(怎麼可能通過收稅的方式促進消費?),使得原本可以存活的企業虧損倒閉,原本可以就業的人失業。所以關稅一定提高了失業率。


推薦閱讀:

對比新速騰和老馬六,各自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中國的手機技術發展迅速,為什麼汽車方面的科技發展緩慢?
知乎上的汽車工程師們的職業歷程都是怎樣的?
世界(中國)商用車行業現狀如何?
為什麼一汽紅旗投了幾百億都研發不出一款好車呢?

TAG:製造業 | 汽車 | 經濟學 | 汽車行業 | 免稅車 |